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是怎麼蓋房子

法國是怎麼蓋房子

發布時間:2023-01-03 22:25:50

Ⅰ 人類最早的房子是怎麼蓋的

人類最早的房子不是蓋的,而是直接在洞穴中居住。

2018年,在上海舉行的世界考古論壇上,洞穴遺址就扎堆出現。比如法國波爾多大學伊科·盂拜爾教授匯報的法國西南的布魯尼克爾洞穴遺址。這個洞穴距地表深達330米,有兩處由石筍碎片建成的低牆組成的兩個環形結構。

這些石筍甚少有完整的,基本都是碎塊,明顯是被打碎並截斷所致。半數殘塊都是石筍的中段,石筍碎塊有長短兩類,其各自長度均有統一標准。這些測量和測試結果都表明這是一處人為工程,洞穴中發現了十八處用火遺跡。

破碎石筍的有序排列和數處用火痕跡表明這是人類活動的遺跡,最終測年為距今大約17.6萬年前,屬於早期尼安德特人所生活的年代范圍,此處遺址因而成為人類活動形成的最古老的有準確測年數據的遺址之一。

(1)法國是怎麼蓋房子擴展閱讀:

對於舊石器考古來說,洞穴遺址作為人類的棲身之地備受關注。這在近幾年的中國考古中表現得更為突出。新疆吉木乃縣通天洞遺址無疑是2017年中國舊石器考古的重大發現,填補了新疆史前洞穴考古的空白。

該洞穴頂部有一個像蝙蝠形狀敞開的通天洞,一束光線照進洞里,使整個洞穴顯得敞亮、通透,自上而下近3米深的文化堆積層呈現著從現在到早期鐵器時代、青銅時代再到舊石器時代的文化堆積層,一直可以推測到4萬至5萬年以前。

在舊石器時代文化層,出土了大量石器和野兔、羊、驢、犀牛、棕熊、鳥類等動物骨骼以及陶片、銅器等遺物,並有火塘的明顯遺跡,考古學家形容其為「新疆迄今發現的人類最早點燃的一堆火」。

Ⅱ 求意式、法式、英式各建築特點與區別,多謝啦!

一、意式、法式、英式各建築特點:

1、義大利建築的特點是尖塔高聳、尖形拱門、大窗戶及繪有聖經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設計中利用尖肋拱頂、飛扶壁、修長的束柱,營造出輕盈修長的飛天感。以及用新的框架結構增加支撐頂部的力量,使整個建築以直升線條、雄偉的外觀。

2、法式建築講究點綴在自然中,並不在乎佔地面積的大小,追求的是色彩和內在的聯系,讓人感到有很大的活動空間。法式建築對建築的整體方面有著嚴格的把握,善於在細節雕琢上下工夫。法式建築史是經典的,而不是時尚的,法式建築十分推崇優雅、高貴和浪漫。

3、英國的建築大多保持著紅磚在外,斜頂在上,屋頂為深灰色。也有牆面塗成白色的,是那種很暗的白或者可以叫做「灰色」。房子一般是由磚、木和鋼材等材料構成,很少看見鋼筋混凝土的建築。

英式別墅主要建築結構牆體為混凝土砌塊,具有簡潔的建築線條,凝重的建築色彩和獨特的風格,坡屋頂、老虎窗、女兒牆、陽光室等建築語言和符號的運用,充分詮釋著英式建築所特有的莊重、古樸。

二、意式、法式、英式各建築的區別:

1、義大利建築義大利建築在建築技術、規模和類型以及建築藝術手法上都有很大的發展,無論在建築空間、建築構件還是建築外形裝飾上,都體現一種次序、一種規律、一種統一的空間概念。

2、法式建築往往不求簡單的協調,而是崇尚沖突之美,呈現出浪漫典雅風格。

3、英式建築空間靈活適用、流動自然,藍、灰、綠富有藝術的配色處理賦予建築動態的韻律與美感。

三、意式、法式和英式建築介紹

1、義大利建築,14世紀義大利出現「文藝復興」運動,隨之資產階級的象徵——市政廳、行會大廈、廣場與鍾塔等建築興起,這就是文藝復興的義大利建築風格。這種建築並沒有簡單地模仿或照搬希臘、羅馬樣、它在建築藝術、規模和類型以及建築藝術手法上都有很大的發展,無論在建築空間、建築構件還是建築外形裝飾上,都體現一種次序、一種規律、一種統一的空間概念。

著名的佛羅倫薩主教堂的穹頂建造標志著文藝復興建築史的開始,這座建築對邊12.2米,高達107米,成了整個城市輪廓線的中心。有名的聖彼得大教堂也是這個時期建造。各種拱頂、碹廓,特別是柱式成為文藝復興時期建築構圖的主要手段,表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獨創精神。

「巴洛克「建築史17世紀義大利建築衰退之後出現的一種建築風格。它突破了歐洲古典、文藝復興時期古典主義的常規,採取了雙柱或三柱為一組的節奏不規則跳動的形式,開間變化很大,突出垂直分劃。牆面作為深色的壁案,有意造成出奇反常的新形式,並且喜歡大量使用壁畫和雕刻,常常將人體雕刻滲透到建築中去,以顯示富麗堂皇的形象。

流行於19世紀下半葉的義大利式風格,一般為方形或近似方形的平面,紅瓦緩坡頂,出檐較深,檐下有很大的托架(也稱牛腿)。檐口處精雕細鑿,氣勢宏大,既美觀又避免雨水淋濕檐口及外牆而變色,使外觀看上去始終保持鮮艷亮麗沒有污濁。普通的義大利風格的建築,朝向花園的一面有半圓形封閉式門廊,落地長窗將室內與室外花園連成一體,門廊上面是二樓的半圓形露台。

義大利建築的細節的處理上特別細膩精巧,又貼近自然的脈動,使其擁有永恆的生命力。其中鐵藝是義大利建築的一個亮點,陽台、窗間都有鑄鐵花飾,既保持了羅馬建築特色,又升華了建築作為住宅的韻味感。尖頂、石柱、浮雕等,彰顯著義大利建築風格古老、雄偉的歷史感。

英式別墅主要建築結構牆體為混凝土砌塊,具有簡潔的建築線條,凝重的建築色彩和獨特的風格,坡屋頂、老虎窗、女兒牆、陽光室等建築語言和符號的運用,充分詮釋著英式建築所特有的莊重、古樸。雙坡陡屋面、深檐口、外露木、構架、磚砌底腳等為英式建築的主要特徵。

鬱郁蔥蔥的草坪和花木映襯著色彩鮮艷的紅牆、白窗、黑瓦,顯得優雅、莊重。建材選用手工打制的紅磚、碳烤原木木筋、鐵藝欄桿、手工窗飾拼花圖案,滲透著自然的氣息。英式建築空間靈活適用、流動自然,藍、灰、綠富有藝術的配色處理賦予建築動態的韻律與美感。

Ⅲ 歐美有農民工嗎如果沒有,那麼他們蓋房子,修路靠誰呢

歐洲人自己的家房子很多都是自己蓋的,高樓大廈除外

臟活重活當然有人幹了,不然怎麼辦,機器人還沒普及呢

再發達的國家也有沒文化的人,沒文化的人也要吃飯,有文化沒人要的也要吃飯(我有個哥們法國人,大學生呢,跟著垃圾車收垃圾去了)。要吃飯就要工作,所以蓋房子修路掃大街倒垃圾扛大包。。。這些活都有人干。待遇還不錯,比最低工資還能高點,階級矛盾我還從來沒聽說,老外眼裡人不分貴賤,所以也不會給別人白眼,這個真不是蓋的

Ⅳ 在法國買一塊海域,自己蓋房子,得多少錢

看你買哪一塊了.
法國對炒房這塊監控得非常嚴,如果不是主要居住房,各種稅很貴的.
蓋房子不只建房的投資,還要考慮申請建築許可時各種手續費,以及建好以後每年的房產稅土地稅等等

Ⅳ 法國古典主義的建築和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的建築特徵區別

盧浮宮(法語:Musée Louvre)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始建於1204年,原是法國的王宮,居住過50位法國國王和王後,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
盧浮宮博物館,佔地約198公頃,分新老兩部分,宮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佔地面積為24公頃,是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舉世矚目的萬寶之宮。
盧浮宮繪畫館所收藏的繪畫之全、之珍貴是世界上各藝術館不能比擬的。繪畫館共有35個展廳,2200多件展品,其中三分之二是法國畫家的作品,三分之一來自外國畫家,14~19世紀的各種 畫派的作品均有展出。
美麗的費羅尼埃
又名《戴頭飾的女人》
達·芬奇
(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
全名為萊昂納多·達·芬奇
是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齊名的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
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
蒙娜麗莎
這是一幅享有盛譽的肖像畫傑作。它代表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盡致地發揮了畫家那奇特的煙霧狀「無界漸變著色法」般的筆法。畫家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對於人像面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著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系,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夢似的嫵媚微笑,被不少美術史家稱為「神秘的微笑」。那微笑有時讓你覺得溫文爾雅,令人陶醉;有時彷彿內含哀愁,似顯凄楚;有時又略呈揶揄之狀,雖則美麗動人卻又有點不可接近 ,更妙的在於,在這幅名畫之前,不論你從哪個角度看,她那溫和的目光總是微笑地注視著你,生動異常,彷彿她就在你身邊。
聖母報喜
巴托尼 義大利畫家
這是一幅傳統的聖母懷孕的題材,不同之處在於這幅畫除了聖母含羞的表情和雙手合於胸的手勢暗示有孕外,沒有天使來報的畫面。巴托尼的畫,在古典的風格中,透露著現實的美。他的作品充滿「個人的文化」,極富個性,深得上流人士的青睞。18世紀,許多富有的有識之士迷戀於歐洲大旅行,旅行中的一項內容就是請當時首屈一指的肖像大師巴托尼為他們作畫。
埃斯特王族的公主像
安東尼奧.皮薩內洛
(約1395--1455)
出生於維也納,活躍於帕多瓦和威尼斯
他把「威尼斯--哥特樣式」繪畫
所具有的鮮明、甜美的風格發展到了頂點
大宮女 安格爾
《大宮女》(La Grande Odalisque)是法國畫家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於1814年創作的一幅油畫,現收藏於巴黎盧浮宮。該畫作尊崇嚴謹的古典風格,以頭包土耳其頭巾、手拿孔雀羽扇的奧斯曼帝國的宮女為主題,整幅畫面散發著美輪美奐的異國情調。
該畫創作於1814年,是畫家應拿破崙的妹妹,即那不勒斯王國的王妃卡洛琳·摩拉的訂購而創作的。 另外,安格爾創作這幅畫時,正值法國在對奧斯曼帝國的戰爭中失利,曾經佔有的土耳其領土不復擁有,在這個背景下觀看生活在奧斯曼帝國皇宮中的宮女形象,可以略微滿足一下法國人失望的感覺。
對荷馬的禮贊 安格爾
安德洛瑪刻為赫克托爾哀傷 大衛
梅杜薩之筏 法國畫家 泰奧多爾·籍里柯
畫面描繪了在大海上,漂浮著一隻岌岌可危的木筏,海風鼓起床單做的桅帆,巨浪掀起的木筏在不停地顛簸。筏上的難民有的已奄奄一息,有的還在眺望遠方。被簇舉在高處的人揮舞著手中的紅、白色布巾,不斷地向遠方呼救。畫家以金字塔形的構圖,把事件展開在筏上僅存者發現天邊船影時的剎那景象,刻畫了遇難者的飢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種情狀,畫面充滿了令人窒息的悲劇氣氛,該畫是浪漫主義畫作代表之一。
這是法國畫家歐仁·德拉克羅瓦為紀念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而創作的一幅油畫。該畫作在1831年的巴黎沙龍會展(Salon de Paris)上第一次正式對外進行展覽,於1874年被盧浮宮博物館收藏。畫面展示的奪取七月革命勝利關鍵時刻的巷戰場面,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巧妙地將寫意和寫實結合起來,運用豐富而熾烈的色彩和明暗對比,充滿著動勢的構圖,奔放的筆觸,緊湊的結構,表現了革命者高漲的熱情,歌頌了以工人、小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為參加主體的七月革命,該作品成為代表法蘭西民族精神的標志。
這是一幅「紀實性」巨畫。19世紀初,法國海軍部任用了一位根本不懂得航海的人肖馬雷任遠洋船「梅杜莎號」的船長,這艘巨型船在駛往非洲途經布朗海峽時觸礁沉沒,船上有權勢的人都乘小船逃命,遺下150多名乘客和船員,生還者只有15人,上岸後又死去2人。這宗海難事件激起法國人的強烈不滿,富有正義感的畫家席里柯從這一真實事件出發,創作了這幅世界名作《梅杜莎之筏》。這幅畫描繪了遇難者呼救的緊張瞬間,他們居高呼喊遠方的救生船。畫家有意在背景上畫一風帆,逆風將木筏往後吹行,這就造成了遇難者嚮往救生船的心情和逆風逐漸將木筏往後吹的現實造成對立的緊張氣氛。這幅畫巨大的畫面,結構宏偉、氣勢磅礴。情節激動人心,構思大膽富有戲劇性,構圖嚴謹充滿律動,畫中人情感激越。人體塑造堅實有力度,光影對比強烈,整個色調陰森沉鬱,顯示出震撼人心的悲劇力量。這幅傑作的問世,開辟了浪漫主義的藝術道路。1842年11月,也就是在畫家去世後的幾個月,盧浮宮博物館收藏了這幅畫。席里柯英年早逝,33歲時便死於疾病,他永遠也無法知道他的畫會成為盧浮宮最著名的傑作之一。
希阿島的屠殺 德拉克羅瓦
《希阿島的屠殺》是畫家德拉克洛瓦創作於1824年的一幅油畫。這幅油畫敘述希臘人民為反對土耳其人的壓迫,所引起的一場戰爭中的悲慘經歷,畫作展出後,引起了西方世界的震驚,這幅畫證明了德拉克洛瓦對歷史題材的重視。這幅油畫的線條和構圖十分嚴謹,但是畫家卻以大膽新穎的手法,表現光和大氣下的色彩。
正如畫家的許多作品一樣,這幅畫是由三個部份構成;前景是一組傷患和俘虜,出現在明暗相間的背景上;中景是發生戰爭的平原;第三部份則是占整個畫面的三分之一的天空,幾乎全部被黃色的煙雲所覆蓋。在此畫中,畫家用浪漫主義慣用的象徵手法,著重表現殘暴的土耳其侵略者強加給希臘人民的慘無人道的災難。
(羅馬皇帝)戴克里先統治時期,溺死在台伯河裡的一個基督教殉教者
歐仁·德拉克洛瓦
拾穗
米勒 法國畫家
法國畫家米勒創造了一種無與倫比的農民典型,他筆下的農民具有一種朴實、善良、憨厚和稚拙的美,永遠散發著泥土的氣息。1857年畫家43歲時,完成了《拾穗者》。在已經收割後的田野里,三個貧苦的農婦正在撿拾麥田裡散落的麥穗。畫中沒有龐雜的場面,也沒有過多細節,十分單純,令人一目瞭然。三個農婦神態疲憊,頭頂著盛夏的烈日,在似火的驕陽燒烤著的大地上尋找失落的麥穗,辛勞的汗水已浸透了粗布衣衫。畫面的背景是堆成小山似的麥垛,主人騎在馬上監督農民們幹活,豐收遠景和前景三個農婦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就暗示在豐收的年景,農民們仍然不得溫飽。重大的社會問題,嚴酷的階級對立,在這幅畫中被畫家用具體的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出來。資產階級評論家憑著他們的敏感,從政治上作出論斷:「畫里有農民的抗議聲。」
迦納的婚禮
委羅內塞 義大利畫家
這幅畫是委羅內塞的代表作,表現的是基督在迦納城參加一次婚禮宴會的情景。畫面非常大,大約有70平方米,在盧浮宮占據了整整一面牆,畫中的人物有132個,歷時一年零三個月才畫完。故事講的是耶穌和聖馬利亞以及使徒們在約旦河畔的迦納這個地方遇到一商人正在舉辦婚宴,應主人邀請他們一起參加婚禮。畫正中是耶穌和聖母瑪利亞,新婚夫婦在畫面左下角桌子的盡頭,大家正喝得高興,僕人報告酒沒了,於是耶穌吩咐把商人家的缸里注滿水,然後叫大家品嘗,竟成了香噴噴的美酒,原來是耶穌顯了靈。畫家將英國女王、提香、丁托列托和自己都畫進畫中。據說,委羅內塞到了威尼斯以後,他發現這里的人們追求的並不是對宗教的虔誠,而是對生活的享樂,於是他饒有興趣地把這些世俗生活搬上了畫面。
花園中的聖母
拉斐爾 義大利畫家
拉斐爾的藝術作品典雅和諧、秀美誘人,創作這幅畫還有一段趣聞。一天,拉斐爾在花園中散步,看見一位美麗的少女正在花叢中剪枝,藝術家被她那富於魅力的形象所吸引,立即敏捷地將這位姑娘的形象速寫下來。不久,他用這位少女做模特兒,創作了這幅名畫。因這姑娘是園丁的女兒,故這幅畫又稱《美麗的園丁之女》。這這幅《花園中的聖母》表情最有特色,算得上是拉斐爾最優秀的聖母像。
蓬巴杜夫人全身像
德·拉圖爾 法國畫家
這是盧浮宮里罕有的粉彩畫永久展品,看一眼就知道是幅不可多得的名畫。這幅畫描繪了這樣一位夫人:她坐在桌子前,手上拿著一本樂譜,腳邊放著的銅版畫和版畫夾表明她在美術方面的才能。最重要的是那些擺在書架上的書。從書脊上就可看出其中的內容:左邊一排為《忠實的牧羊人》,義大利詩人瓜里尼(Guarini)1590 年出版的田園詩作,並在18 世紀掀起了嚮往農村田園之樂的風潮,而它作為劇本深受蓬巴杜夫人的特別關注。接下來是《中國孤兒》,伏爾泰1723年創作的一部史詩,影響了整個法國。頌揚了現代法國的創立者亨利四世,以及他受啟蒙思想洗禮後所具有的哲學和國家政策理念。再接下來是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對共和政體進行了頌揚,談及法律精神、憲法的必要性、以及以個人自由發展為基礎的個人權利。這本書出現在國王情婦蓬巴杜夫人手中,尤為引人注目,因為它在當時同樣遭到巴黎索邦大學的嚴厲譴責,而且被教會列入禁書。架子上最後一本是1754年第四版的《網路全書》,在1752 年書首次出版時就陷入危機難以再版,由於蓬巴杜夫人的協助才得以倖存。一切都表明,蓬巴杜夫人擁有並閱讀這些書,它支持並擁護啟蒙者奉行的自由思想。1764 年,當獲悉蓬巴杜侯爵夫人去世時,伏爾泰給狄德羅的信上這么寫道:「她也是我們中的一員」。
方塊A作弊者
拉圖爾 法國畫家
畫中的四個人圍坐在桌旁玩紙牌。時間彷彿凝固。右邊的盛裝男青年正在查看自己手中的牌。他獨立於另外三個人物之外,從眼神可以看出其他三人正合謀施計,而他還蒙在鼓裡。稍稍偏離畫面中心的位置,是一位佩戴精緻發飾、胸肩袒露的風塵女子,她的眼神和手勢指向畫面的左側。那裡是另外一個玩家,這個在陰影中的男子不動聲色地摸出一張藏在腰間的方片A。這就是畫名所指之人——作弊者。在作弊者和風塵女子的中間,站著一個手持酒杯的侍女。畫中情形一目瞭然:身處牌局的年輕男子被穩操勝局的風塵女子所吸引,處於陶醉中的他馬上就會被左邊的男子騙光錢財。這幅作品的主題借鑒了十六世紀末期的義大利名畫家卡拉瓦喬的《打牌作弊者》。拉圖爾還創作了同樣題材的另一個更早的版本,畫中細節略有不同,名為《草花A的作弊者》,藏於美國沃斯堡金伯莉藝術博物館。
畫家與女兒像
維瑞·勒布倫 法國畫家
《畫家和她的女兒》是作者最出色的代表作,也是她的自我寫照。女畫家裝束樸素典雅,端莊秀麗,目光溫柔而深情。她俯身坐著, 十分瀟灑優雅,雙臂圍抱著女兒的臉。女兒天真可愛,把臉緊貼母親,摟著媽媽的脖子,顯得無限嫵媚。作品將母女之愛、親子之情畫得十分動人,也表現了畫家自己的溫婉多情。構圖採用了穩定勻稱的三角形,色彩雅緻和諧,線條優美洗練,背景不加任何陪襯,更突出了主題。此畫作於1789年,這一年畫家34歲,她的女兒9歲。
錢商和他的妻子
馬西斯 比利時畫家
這幅畫是作者的代表作,畫中的錢商是個錢鋪掌櫃,他正在用戥子稱金銀,神情非常專注。他的妻子則在翻閱祈禱書,那書上正畫著聖母子圖像 (在這里反映出世俗的經商正與宗教信仰並存)。但是宗教的虔誠敵不過世俗的誘惑,他的妻子的眼神並不注視在祈禱書上而是斜視著丈夫的活動,這正是微妙地展現了當時資產者內心生活的一個側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畫的前景上,有一面置於桌上的凸鏡。鏡子里照出長方形的窗子、街、房子和樹木,同時又畫進了馬西斯自己的形象。以凸鏡來擴展畫外的景象,這種手法在凡·艾克的畫中也有過,這大概是當時人們對這光學技術的新成就極有興趣,所以畫家為投人們之所好而特意如此畫入的吧!這是一幅典型的風俗畫,被史家稱之為開近代美術描繪日常生活先河的傑作。盡管在馬西斯之前,凡·艾克就畫過《阿爾諾芬尼夫婦》,也是風俗畫,但其風俗性不夠強烈,因此馬西斯此畫才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花邊女工
維米爾 荷蘭畫家
這幅《花邊女工》是維米爾的代表作,以詩意化的方式描述一個在編織蕾絲的女工那種專注平和的神情,以一種抒情情調給人美的享受。維米爾與同時代畫家的不同之處在於,他以極端、甚至顫抖的感光度來表現光線,喜歡用藍色和檸檬黃兩種色彩組成十分和諧的色調。他的作品中特別的光感,實際上是藉由一種新的技巧而達成的。這種技巧部分依靠光學實驗,但主要是依靠著觀察,以及對色彩微妙的滲透反映的直覺。他捕捉色彩光亮的方法相當特別,以微小的如珍珠的亮點構成物體輪廓,作品中的焦距平均分配,因此顯得平靜與客觀。
強奪薩賓女人
普桑 法國畫家
這幅畫是普桑的巴洛克風格的代表作品。描述的是羅馬人因新建羅馬城,需要很多年輕的婦女,但鄰近的城市都不願意把姑娘嫁給羅馬人,羅馬人的領袖決定智取,他們邀請鄰近的薩賓人來參加盛會,當薩賓人攜帶家眷前來參加時,羅馬人的領袖揚起了披風作為暗號,每個士兵就搶一個姑娘,而對其他薩賓人不加傷害,讓他們逃走。15世紀,這個題材只是用作婚禮燈籠上的一個富有教育意義的裝飾畫。到16—17世紀,則被用來表現英雄主義、愛國主義和果斷精神。只要這種行動能保障民族的前途,允許任何強烈的甚至是最粗暴野蠻的行動。畫中描繪的羅馬領袖並不完全是一個發暗號的軍官,而像一個庄嚴的宗教使命的履行者。他穿著紅袍子,威嚴的站在海神廟的圓柱之間。普桑繪有兩幅此主題畫作,收藏於盧浮宮的此幅畫(下)畫面比較雜亂,普桑本人亦不滿意。另一幅(上)也是作於1637年,159x206cm,收藏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畫面比較簡潔。這幅畫與大衛畫的羅馬人與薩賓人之間的故事,區別在於這是搶奪現場,大衛畫的是一年後的戰爭。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是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
也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館
該博物館佔地面積為13萬平方米
它是與中國北京的故宮、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
法國巴黎的盧浮宮
俄羅斯聖彼得堡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齊名的
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
該館共收藏有300萬件展品
繪畫的年輕女子

瑪麗·丹尼斯·薇樂思
(Marie-Denise Villers 1774-1821)
法國女畫家
埃瑪紐埃爾·洛伊
茨(Emanuel Leutze,1816-1868)
德裔美國畫家
瑪索利爾夫人和她的女兒
讓·馬克·納迪爾
(Jean Marc Nattier,1685–1766)
法國畫家
打碎的雞蛋
讓·巴普蒂斯特·格勒茲
(Jean Baptiste Greuze,1725-1805)
法國洛可可畫家
以打碎的雞蛋喻年輕女子失去了貞潔
弗里德蘭戰役
讓.路易.歐內斯特.梅索尼爾
(Jean-Louis-Ernest Meissonier 1815-1891)
法國一個自學成才的畫家
這幅畫《1807, Friedland》描繪的是拿破崙在俄國一次戰爭的場面。
向日葵
克洛德·莫奈
(Claude Monet 1840-1926)
法國最重要的畫家
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
堪比繆斯的蘇珊
塞繆爾·莫爾斯
(Samuel Finley Breese Morse,1791-1872)
是一名享有盛譽的美國畫家
也是他,發明了電報和電報密碼
黛安娜和丘比特
龐培奧·巴托尼
(Pompeo Batoni)
義大利著名畫家
被稱為是18世紀羅馬的「畫家王子」
看書的吉努夫人
文森特·梵谷
(Vincent van Gogh,1853-1890)
後印象派代表人物
懷特女士
喬治·彼得·亞歷山大·希利
(george peter alexander healy 1813 - 1894)
美國畫家
目前能夠看到畫家的作品並不多,但就這一幅作品足已證明畫家的藝術功力。
漁家女
又名《格拉濟耶拉》
朱·約瑟夫·勒費弗爾
(Jules Joseph Lefebvre 1836-1911)
法國畫家、教育家和理論家
這幅畫中,描繪格拉濟耶拉正在修補漁網,眼睛凝視著肩膀朝向的遠方,那裡有蘊勢待發的維蘇威火山。
秋天的乾草堆
讓·弗朗索瓦·米勒
〔Jean Francois Millet 1814-1875〕
19世紀法國最傑出的以表現農民題材而著稱的現實主義畫家
法國近代繪畫史上最受人民愛戴的畫家
也是法國巴比松派的代表畫家
麥田裡的絲柏樹

文森特·梵谷
(Vincent van Gogh,1853-1890)
後印象派代表人物
拉瓦錫和他的妻子
雅克·路易·大衛
(Jacques Louis David )
1748年8月30日-1825年12月9日)
又譯達維德,法國新古典主義美術的領導者
在把桿上練習的舞女
埃德加·德加
(Edgar Degas 1834-1917)
法國著名畫家
這幅畫是用混合媒介劑在畫布上作畫,畫面左側有一個用來灑水防止揚塵的噴壺,它是芭蕾舞排練房中的常用器皿;噴壺也是德加的「視覺雙關語」,它的形狀像在模仿右側的舞者。
X夫人
約翰·辛格·薩金特
(John Singer Sargent,1856 - 1925)
生於義大利,美國藝術家
也稱作《高魯特夫人》,是他當時最具爭議性的作品,現在已經被認定為他最佳的作品之一。他用了一年時間來完成畫作。在畫作最初的版本中,夫人身上塗著白粉,穿著低胸裙,傲慢地抬起頭。暴露的粉肩令畫作顯得更加大膽,性感。這幅畫作在1884年展出時震撼了巴黎沙龍,引發了丑聞。薩金特只好離開巴黎,遷居倫敦。1876年到美國並加入美國籍。並長期逗留英、法、德、意等國,從事創作。多為上層人士作肖像畫,其作品聲譽漸高,為西奧多·羅斯福、約翰·洛克菲勒畫過像。高特魯夫人逝世一年後,1916年,薩金特將《X夫人》賣給了大都會,她一定料想不到,早已被公眾遺忘的她,自此得以永生。
從主教花園望見的索爾茲伯里大教堂
約翰·康斯太勃爾
(John Constable,1776-1837)
英國風景畫的代表畫家之一
盲人的晚餐
巴勃羅·畢加索
(Pablo Picasso,1881-1973)
西班牙著名畫家
皮格馬利翁和加拉泰亞
讓·萊昂·熱羅姆
(Jean leon Gerome 1824-1904)
法國十九世紀學院派的著名畫家和雕塑家
表面上他是新古典主義的繼承者
實際上他是浪漫主義的熱衷者
對無辜平民的屠殺
弗蘭約瑟夫·南弗茲
(Fran ois Joseph Navez 1787-1869)
比利時畫家,大衛的學生
莎樂美
亨利.雷格奈特
(Henri Regnault , 1843–1871 )
法國畫家
1871年雷格奈特在普法戰爭中陣亡
這是一幅描繪聖經故事的畫。據聖經故事:施洗者約翰得罪了莎樂美的母親,被莎樂美的繼父關押,但怕犯眾怒而不敢殺害。莎樂美在繼父的生日宴上,當眾表演舞蹈取悅眾人,但事先要求繼父起誓會應允她的要求。莎樂美跳完舞之後說:「請把約翰的頭放在盤子里,拿來給我。」繼父無奈,只得派人在監牢里斬了約翰,把頭放在盤子里,拿來給了莎樂美。
坐等三點鍾
亨利·馬蒂斯
(Henri Matisse,1869-1954)
法國著名畫家
馬蒂斯的畫,利用紅、藍、黃、綠等單純而強烈的色彩,表達簡約物象的自然本質,描繪內在真摯的感情與裝飾效果,追求一種天真原始的稚氣。畫面富於裝飾感,追求一種平衡、純潔和寧靜感。這幅畫《The Three O'Clock Sitting》所謂的三點鍾的坐等,等什麼等誰不重要,重要的是畫面精緻典雅所帶來的精神氣息,使人進入一種平和愉悅的狀態和詩意情調的理想境界。
布羅格利公主
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
(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7)
法國新古典主義畫派的最後代表
順流而下的密蘇里毛皮商
喬治·克萊伯·賓厄姆
(George Caleb Bingham 1811-1879)
十九世紀美國西部畫家
思想者
托馬斯·考普斯維特·艾金斯
(Thomas Cowperthwaite Eakins 1844-1916)
美國現實主義畫家、攝影家、雕塑家及藝術教育家,
被譽為美國繪畫之父
暴風雨
皮埃爾-奧古斯特·考特
(Pierre Auguste Cot,1837年至1883年)
法國「學院派」或「新古典派」藝術的著名畫家
畫面中光線和色彩的對比和互相襯托的美感力量,這是19世紀美術美學的一個重要特徵。在作品畫面里,背景是暗的,前景是亮的;男角色彩是暗的,女角色彩是亮的。男體力量的粗曠線條,女體力量的柔細線條,在光線和色彩中得到了鮮明的對比和彼此襯托。在考特之前,也有不少取材於《達夫尼斯和克洛伊》的美術作品,大都是歌頌愛情性愛的。而考特的作品《暴風雨》抓住了達夫尼斯和克洛伊在暴風雨中逃跑的一瞬間,表達了男女不同的性感力量之美、歌頌了純潔的愛情和自由的嚮往,無論是藝術境界還是藝術手段方面,與前人作品相比,都是更上一層樓。
妝容
雷蒙多·德·馬德拉索·加雷特
(Raimundo de Madrazo y Garreta 1841-1920)
西班牙畫家
一頂新帽子
弗朗西斯·威廉·埃德蒙茲
(Francis William Edmonds,1806—1863)
美國畫家
鄉村貴族小姐
居斯塔夫·庫爾貝
(Gustave Courbet 1819-1877)
法國大名鼎鼎的畫家,現實主義大師
牛群過渡口
居勒·杜普雷
(Jules Dupre,1811年1889年)
法國著名的巴比松畫派畫家
巴比松畫派中早期的代表人物
暴風雨中沉睡的基督
歐仁·德拉克洛瓦
(Eugene Delacroix,1798—1863)
法國著名畫家
這幅畫《Christ Asleep ring the Tempest》中的每一個元素都牽動人心。洶涌的波濤;暴風雨來臨時烏雲密布的天空;被狂風撕裂的船帆;驚恐的水手,以及在肆虐的大自然中酣睡的救世主耶穌——這也是作品要表達的重要主題。這是出自《新約》的一個故事:當基督被驚惶失措的弟子們驚醒後,嚴厲地斥責了他們,責怪他們不該對神的眷顧沒有信心。意思是,有我在,你們怕什麼!德拉克洛瓦曾經為這個故事虔誠地創作了14幅不同的版本。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大海占據的篇幅更大,而在後期作品中正如這幅作品所呈現的,在風暴中顛簸的船隻佔據了更為重要的位置。
閱讀中的女子
卡米耶·柯羅
(Jean-Baptiste Camille Cont 1796—1875)
法國傑出的風景畫家
西班牙歌手
愛德華·馬奈
(Edouard Manet 1832-1883)
法國畫家
19世紀印象主義的奠基人之一
春天的花、蘋果和梨
亨利·方丹·拉圖爾
(Henri Fantin Latour 1836-1904年)
法國畫家
鋼琴前的兩個女孩
雷諾阿
(Pierre Auguste Renoir,1841-1919年)
法國畫家,印象派運動的領導人之一
這幅畫中,兩位天真爛漫的女孩認真閱讀擺放在鋼琴上的琴譜,一個坐著抬頭仰視,一個站在旁邊,一手撐在椅子上,構圖精美,色彩極為柔和優美,線條順暢,整個畫面充滿一種甜美純真的氛圍。

Ⅵ 法式建築風格特點

法式建築外形豐富而獨特,形體厚重,貴族氣息在建築的冷靜克制中優雅的散發出來。兩者建築形態雖各具特色,但又同時圍繞法式風格的理念進行精心設計的和諧理念,展示出法式建築的多重魅力所在。

法式建築講究點綴在自然中,並不在乎佔地面積的大小,追求色彩和內在聯系,讓人感到有很大的活動空間。 法式建築線條鮮明,凹凸有致,尤其是外觀造型獨特,大量採用斜坡面,顏色穩重大氣,呈現出一種華貴。

同時,也有意呈現建築與周圍環境的沖突,因此,法式建築往往不求簡單的協調,而是崇尚沖突之美。

法式建築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對建築的整體方面有著嚴格的把握,善於在細節雕琢上下工夫。它是一種基於對理想情景的考慮,追求建築的詩意、詩境,力求在氣質上給人深度的感染。

(6)法國是怎麼蓋房子擴展閱讀:

一、廣東湛江法式建築

到廣州看騎樓,到開平看碉樓,那麼到梅州要看客家圍屋,但是在湛江呢?湛江有什麽值得一看的,遍布赤坎區、霞山區的法式建築。

1898年,法國人以武力進入廣州灣(今廣東湛江市舊稱),開始租借「廣州灣」即現在的湛江市區,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沿海港口相繼淪陷,法國租借地廣州灣(今湛江市區)偏安一隅,對外貿易和經濟發展繁榮一時。

1943年,日本人佔領廣州灣(今湛江)。曲指算來,法國人在湛江停留了整整45年,並在市區留下不少法國建築遺跡。

霞山海濱路一帶有許多法國人留下的西式建築,主要包括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廣州灣法國警察署舊址、維多爾天主教堂、霞山基督教福音堂、法國東方匯理銀行舊址等,這些建築都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房子,體現了當時法國流行的建築風格,充滿濃郁的文化氛圍。

近年來,廣東省湛江市對這些法式建築給予必要的保護。有的法式建築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的建築至今仍在使用並發揮一定作用。湛江評選成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後,這些廣州灣時期的法式建築正逐漸成為遊客了解湛江歷史的新景緻。

二、法式哥特式建築

11世紀下半葉,哥特式建築首先在法國興起。當時法國一些教堂已經出現肋架拱頂和飛扶壁的雛型。

一般認為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是巴黎郊區的聖丹尼教堂。這座教堂四尖券巧妙地解決了各拱間的肋架拱頂結構問題,有大面積的彩色玻璃窗,為以後許多教堂所效法。

法國哥特式教堂平面雖然是拉丁十字形,但橫翼突出很少。西面是正門入口,東頭環殿內有環廊,許多小禮拜室成放射狀排列。教堂內部特別是中廳高聳,有大片彩色玻璃宙。

其外觀上的顯著特點是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尖塔和尖頂,西邊高大的鍾樓上有的也砌尖頂。平面十字交叉處的屋頂上有一座很高的尖塔,扶壁和牆垛上也都有玲瓏的尖頂,窗戶細高,整個教堂向上的動勢很強,雕刻極其豐富。

法國哥特時期的世俗建築數量很大,與哥特式教堂的結構和形式很不一樣。由於連年戰爭,城市的防衛性很強。城堡多建於高地上,石牆厚實,碉堡林立,外形森嚴。

但城牆限制了城市的發展,城內嘈雜擁擠,居住條件很差。多層的市民住所緊貼狹窄的街道兩旁,山牆面街。二層開始出挑以擴大空間,一層通常是作坊或店鋪。

結構多是木框架,往往外露形成漂亮的圖案,頗饒生趣。富人邸宅、市政廳、同業公會等則多用磚石建造,採用哥特式教堂的許多裝飾手法。

Ⅶ 關於法國建築方面的問題

是不是Claude-Nicolas Ledoux。。?

Claude-Nicolas Ledoux,克勞德·尼古拉斯·勒杜,1736年出生於法國的多爾芒,從小受到嚴格的宮廷教育。他26歲就開始做建築設計,作品包括橋梁、教堂、學校、噴泉等等;他還為許多皇室貴族修建住宅,在路易家族很吃得開。這樣的一位皇家建築師,按理說應該踏踏實實為皇族服務,然而勒杜卻是一位天生的幻想家,總喜歡搞一些異想天開的玩意,他的設計不拘泥於傳統,崇尚的是大氣規制的新古典主義,還對皇族慣用的巴洛克式風格深惡痛絕,嫌它們過於繁復、古板。按今天的說法,他就是當時的「潮人」。當這位熱衷新事物的「潮人」在接觸到啟蒙思想和「理想城市」的理念後,一拍即合,於是,他決定在新接到的塞南鹽場設計中,充分傾注自己烏托邦式的建築理想。
時光從路易十六齣逃回溯20年,法蘭西由路易十五統治,為了讓國家增加一些收入,他四處考察。在路經一個叫做塞南的村莊時,他停下了腳步,對著眼前的青山綠水略有所思,他突然下令:在我的御用建築師里找個人,在這里建一個鹽場,馬上就建!那一時期,鹽是通過加熱蒸發鹽水製成,而用於加熱的燃料,是木材,所以制鹽成本很高,讓糟糕經濟下的法國鹽業大為吃力。而地處於佛朗什孔岱大區的塞南這個地方,有大片的森林(位於阿爾卑斯山脈的一部分當然不愁這個了)。
勒杜很快提交了自己的設計,鹽場被設計成一個半圓形,其中的11座建築相互獨立,又通過小徑相連,就像是一群人圍一圈手拉著手做游戲。它不僅隱含了勒杜心中的美好願景,更為實用考慮,每座建築之間相隔一定的距離,既能降低火災的隱患,同時也能保持通風,讓鹽水更快地烘乾。
整個建築群的布局,儼然一座帶有神秘意味的城市,辦公室、接待室、廚房、麵包房、教堂排布其中,更為人性化的是,他還為工人設立了活動室和休息室,讓鹽場達到了政治、生產、宗教和生活職能的統一。這就是勒杜心中「理想城市」的雛形,他構想在這里,人們可以和諧地生活在一起,沒有沖突和不公平,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個完整、獨立、應有盡有的城市。他試圖用建築來挽救這個世界。勒杜曾經在他的日記中寫道:每個問題都應該在我的工作范圍之內,政治、道德、立法、宗教,還有政府。

1775年,工程正式動工。塞南鹽場主建築群於1779年完工,半圓的中心是朴實的十字形辦公樓,正面有高大的列柱廊。然而鹽場不過是勒杜夢想的開端,他的計劃是把鹽場真正擴建為一座小城,一座為鄉村建造的城市,一座能避免所有弊病和骯臟的城市,一座真正的理想城市。在勒杜心中,它擁有神廟、墓地、妓院甚至皇家炮台。
1789年,路易十六幼稚無力的改革引發了大規模的階級沖突,他治下的種種頑疾終於抵達了爆發的臨界,7月14日,也就是後來沿用至今的法國國慶日,大批民眾攻佔了象徵封建專制的巴士底獄。為串通外國勢力鎮壓法國革命,路易十六偷偷出逃,卻不料被民眾認出並押回巴黎,最終走上了自己設計的斷頭台。而建築師勒杜,也因涉嫌暗中破壞大革命而被關進監獄,塞南鹽場的延伸設計、那座理想城市被迫中斷。在獄中,他仍在整理自己的設計思路,他越發痴迷於連續的立方體和完整的輪廓線。
十四個月後,勒杜重獲自由,試圖繼續主持擴建鹽場、建成理想城市。這時在他心中,舊時代的秩序已經盪然無存,巨大的廣場已不再是王宮貴族的象徵,而是真正自由平等的天堂。勒杜的建築生涯,就這樣隨著封建皇朝的覆滅結束了,直到他去世的1806年,沒有修建過任何建築。在他去世前兩年,一本名為《從藝術、法律、道德觀點看建築》的專著出版,書中詳細描繪了他夢寐以求的建築,像這座跨過一條河的房子,這座為箍桶匠所作的車間,這幅版畫上的劇院。占據書中最主要篇幅的,是塞南鹽場,有關它的擴建規劃,不斷越過現實與想像的邊界。
在整一個19世紀,勒杜的建築思想與理念,都未能被人們所理解,他和他那難以解讀的建築,逐漸被人們所遺忘。而隨著工業革命和煤炭燃料的日益普及,鹽場也逐步淡出於歷史舞台。在運行一個多世紀後的1895年,塞南鹽場關門停業,其後先後淪為廢墟、兵營,甚至二戰時的吉普賽人集中營。1926年,政府把鹽場確定為歷史古跡,而此時,勒杜才被後人重新發現,他被譽為是啟蒙時代最傑出的建築師、現代運動的先知,價值不亞於勒·柯布西耶這樣的現代建築先驅。
在今天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塞南鹽場,有一座舊建築被改建成了勒杜博物館,裡面陳設了一批勒杜的建築模型設計,它們有的已經付諸實施,有的只能永遠的存在於草圖。在這里邊,遊人能夠發現一張熟悉的草圖,一個完整的橢圓,它就是勒杜心中對於塞南鹽場、對於「理想城市」最完美的設計。

參考資料來自網路。。。。。

閱讀全文

與法國是怎麼蓋房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6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