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海倫凱勒在法國哪個國家最好

海倫凱勒在法國哪個國家最好

發布時間:2023-01-04 20:06:30

A. 海倫.凱勒簡介

海倫·凱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國一位殘障教育家。她在19個月大時因為一次高燒而引致失明及失聰。後來籍著她的導師安·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學會說話,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並且畢業於哈佛大學

是海倫凱勒! ~她是一個聾盲啞
1880年6月27出生在美國亞拉巴馬州塔斯喀姆比亞。
1882年1月因患猩紅熱致盲致聾。
1887年3月安妮·沙利文成為凱勒的老師。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
1902–1903撰寫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譯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4年6月以優等成績大學畢業。
1908–1913 著《我的天地》(又譯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牆之歌》、《沖出黑暗》。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應邀去好萊塢主演電影。
1924年成為美國盲人基金會的主要領導人。
1929年著《我的後半生》(也譯作《中流––––我以後的生活》)。
1930年旅遊英國。
1931–1933年榮獲坦普爾大學榮譽學位。訪問法國、南斯拉夫、英國。
1936年10月20日老師安妮·沙利文去世。
1942–1952年出訪歐、亞、非、澳各大洲十三國。
1953年美國上映凱勒生活和工作的記錄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著《老師:安妮·沙利文·梅西》 榮獲哈佛大學榮譽學位
1959年聯合國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
1960年美國海外盲人基金會頒布「海倫·凱勒」獎金。
1964年榮獲總統自由勛章。
1968年6月1日與世長辭。
海倫凱勒延生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的塔斯比亞城。她天生聰明伶俐,出生不到六個月,便能清楚地說出「tea」(茶)、「water」(水)等幾個單字,對周遭事物的感受性更是敏銳。

剛滿周歲那年,一天傍晚,母親趁太陽西下以前,放了一盆熱水為海倫凱勒擦洗身子。可是,當母親自浴盆把海倫凱勒抱了起來,放在膝蓋上,正想拿條大毛巾替她包裹身子的時候,海倫凱勒的目光,突然被地板上搖晃不定的樹影給吸引了過去。她好奇地看著,看得很入神,眼珠子動也不動一下,而且還忍不住伸長小手撲了過去,好像非得揪住它不可。

當時,母親雖然已經注意到海倫凱勒的眼神,但是看在母親的眼裡,樹影不過是平常又自然的現象,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所以,她萬萬沒有想到海倫凱勒會使出這麼原勁兒往前傾,結果不小心一溜手,竟讓海倫凱勒滑倒在地,哇哇大哭個不停。母親知道女兒受了驚嚇,飛快地將海倫凱勒摟進懷里,連哄帶騙了好一陣子,海倫凱勒才安靜了下來。

事隔不久,母親一個人靜靜回想這件事情發生的經過,她發現海倫凱勒的觀察力似乎特別靈敏。通常一個周歲大

的嬰兒,應該是懵懵懂懂的,對什麼事情都沒有企圖深入了解的傾向,可是海倫凱勒卻別有細膩的之思,甚至於想用自己的肢體去感受變化的奇妙。當然,跟大人比起來,海倫凱勒的表現並不成熟,如果跟其他的嬰孩相比,可就不能不算特殊了。

而為人父母的,能幸運地生下一個天賦優異的小孩,當然是得意洋洋羅!每逢親朋好友到家裡做客,不談起女兒也就罷了,一旦話題轉到海倫凱勒身上,母親心滿意足的喜悅,就會自然而然地從言談中流露了出來。

但是這份喜悅到底能持續多久呢?當父母親正興高鳥烈暢談海倫凱勒美好未來的當兒,海倫凱勒卻莫名其妙生了一場大病,這場大病不但奪走了父母心中的希望,更使海倫凱勒變成一個看不見、也聽不見的小女孩。

可憐的海倫凱勒,該如何去面對一個沒有光線,沒有聲音的世界呢?這真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通常教育一個五官健全的孩子,已經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了,更何況海倫凱勒又瞎又聾!也許,父母親他們可以猜測、也可以想像海倫凱勒的心情,但是他們絕對無法體會,就如同海倫凱勒無法體會正常人的生活一樣,他們真的無從體會。

起先,父母親採用實驗的方法,一次又一次地嘗試,雖然他們失敗過無數次,但是日子久了,也摸索出不少要領,他們除了被動地猜想海倫凱勒的比手畫腳,有時也教導海倫凱勒憑藉肢體動作,表達喜怒哀樂。

另外,海倫凱勒也學習運用觸覺去感受周遭的事事物物。就這樣一點一的累積,四、五年以後,大凡孩子們用眼睛、耳朵能感受的,海倫凱勒都能以觸摸的方式領略。只是父母親不是殘障教育的專家,所以海倫凱勒學到的肢體語言,只有父母才看得懂,至於外人可就很難說了。

向來關心女兒的父母親,也一直掛心這個問題,尤其他們想到自己終有年老體衰的一天,到時候要是海倫凱勒仍然不能跟外人溝通,那海倫凱勒往後的遭遇,將是非常悲慘的。於是,在海倫凱勒七歲那年,他們從外地請來一位受過專門訓練的蘇利文老師。

蘇利文老師跟海倫凱勒很投緣,她們認識沒有幾天就相處融洽,而且海倫凱勒還從蘇利文老師那裡學會了認字。

一天,老師在海倫凱勒的手心寫了「水」這個字,海倫凱勒不知怎麼搞的,總是沒法子記下來。老師知道海倫凱勒的困難處在哪兒,她帶著海倫凱勒走到噴水池邊,要海倫凱勒把小手放在噴水孔下,讓清涼的泉水濺溢在海倫凱勒的手上。接著,蘇利文老師又在海倫凱勒的手心,寫下「水」這個字,從此海倫凱勒就牢牢記住了,再也不會搞不清楚。

不過,蘇利文老師認為,光是懂得認字而說不出話來,仍然不方便溝通。可是,從小又聾又瞎的海倫凱勒,一來聽不見別人說話的聲音,二來看不見別人說話的嘴型,所以,盡管她不是不能說話的啞巴,卻也沒法子說話。

為了克服這個困難,蘇利文老師替海倫凱勒找了一位專家,教導她利用雙手去感受別人說話時嘴型的變化,以及鼻腔吸氣、吐氣的不同,來學習發音。當然,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不過,海倫凱勒還是做到了。 盲人作家海倫凱勒,除了突破官能障礙學會說話,更奉獻自己的一生,四處為殘障人士演講,鼓勵他們肯定自己,立志做一個殘而不廢的人。海倫凱勒這份愛心,不但給予殘障人士十足的信心,更激起各國人士正視殘障福利,紛紛設立服務機構,輔助他們健康快樂的過生活。

海倫·凱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國一位殘障教育家。她在19個月大時因為一次高燒而引致失明及失聰。後來籍著她的導師安·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學會說話,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並且畢業於哈佛大學

是海倫凱勒! ~她是一個聾盲啞
1880年6月27出生在美國亞拉巴馬州塔斯喀姆比亞。
1882年1月因患猩紅熱致盲致聾。
1887年3月安妮·沙利文成為凱勒的老師。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
1902–1903撰寫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譯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4年6月以優等成績大學畢業。
1908–1913 著《我的天地》(又譯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牆之歌》、《沖出黑暗》。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應邀去好萊塢主演電影。
1924年成為美國盲人基金會的主要領導人。
1929年著《我的後半生》(也譯作《中流––––我以後的生活》)。
1930年旅遊英國。
1931–1933年榮獲坦普爾大學榮譽學位。訪問法國、南斯拉夫、英國。
1936年10月20日老師安妮·沙利文去世。
1942–1952年出訪歐、亞、非、澳各大洲十三國。
1953年美國上映凱勒生活和工作的記錄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著《老師:安妮·沙利文·梅西》 榮獲哈佛大學榮譽學位
1959年聯合國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
1960年美國海外盲人基金會頒布「海倫·凱勒」獎金。
1964年榮獲總統自由勛章。
1968年6月1日與世長辭。
海倫凱勒延生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的塔斯比亞城。她天生聰明伶俐,出生不到六個月,便能清楚地說出「tea」(茶)、「water」(水)等幾個單字,對周遭事物的感受性更是敏銳。

剛滿周歲那年,一天傍晚,母親趁太陽西下以前,放了一盆熱水為海倫凱勒擦洗身子。可是,當母親自浴盆把海倫凱勒抱了起來,放在膝蓋上,正想拿條大毛巾替她包裹身子的時候,海倫凱勒的目光,突然被地板上搖晃不定的樹影給吸引了過去。她好奇地看著,看得很入神,眼珠子動也不動一下,而且還忍不住伸長小手撲了過去,好像非得揪住它不可。

當時,母親雖然已經注意到海倫凱勒的眼神,但是看在母親的眼裡,樹影不過是平常又自然的現象,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所以,她萬萬沒有想到海倫凱勒會使出這麼原勁兒往前傾,結果不小心一溜手,竟讓海倫凱勒滑倒在地,哇哇大哭個不停。母親知道女兒受了驚嚇,飛快地將海倫凱勒摟進懷里,連哄帶騙了好一陣子,海倫凱勒才安靜了下來。

事隔不久,母親一個人靜靜回想這件事情發生的經過,她發現海倫凱勒的觀察力似乎特別靈敏。通常一個周歲大

的嬰兒,應該是懵懵懂懂的,對什麼事情都沒有企圖深入了解的傾向,可是海倫凱勒卻別有細膩的之思,甚至於想用自己的肢體去感受變化的奇妙。當然,跟大人比起來,海倫凱勒的表現並不成熟,如果跟其他的嬰孩相比,可就不能不算特殊了。

而為人父母的,能幸運地生下一個天賦優異的小孩,當然是得意洋洋羅!每逢親朋好友到家裡做客,不談起女兒也就罷了,一旦話題轉到海倫凱勒身上,母親心滿意足的喜悅,就會自然而然地從言談中流露了出來。

但是這份喜悅到底能持續多久呢?當父母親正興高鳥烈暢談海倫凱勒美好未來的當兒,海倫凱勒卻莫名其妙生了一場大病,這場大病不但奪走了父母心中的希望,更使海倫凱勒變成一個看不見、也聽不見的小女孩。

可憐的海倫凱勒,該如何去面對一個沒有光線,沒有聲音的世界呢?這真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通常教育一個五官健全的孩子,已經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了,更何況海倫凱勒又瞎又聾!也許,父母親他們可以猜測、也可以想像海倫凱勒的心情,但是他們絕對無法體會,就如同海倫凱勒無法體會正常人的生活一樣,他們真的無從體會。

起先,父母親採用實驗的方法,一次又一次地嘗試,雖然他們失敗過無數次,但是日子久了,也摸索出不少要領,他們除了被動地猜想海倫凱勒的比手畫腳,有時也教導海倫凱勒憑藉肢體動作,表達喜怒哀樂。

另外,海倫凱勒也學習運用觸覺去感受周遭的事事物物。就這樣一點一的累積,四、五年以後,大凡孩子們用眼睛、耳朵能感受的,海倫凱勒都能以觸摸的方式領略。只是父母親不是殘障教育的專家,所以海倫凱勒學到的肢體語言,只有父母才看得懂,至於外人可就很難說了。

向來關心女兒的父母親,也一直掛心這個問題,尤其他們想到自己終有年老體衰的一天,到時候要是海倫凱勒仍然不能跟外人溝通,那海倫凱勒往後的遭遇,將是非常悲慘的。於是,在海倫凱勒七歲那年,他們從外地請來一位受過專門訓練的蘇利文老師。

蘇利文老師跟海倫凱勒很投緣,她們認識沒有幾天就相處融洽,而且海倫凱勒還從蘇利文老師那裡學會了認字。

一天,老師在海倫凱勒的手心寫了「水」這個字,海倫凱勒不知怎麼搞的,總是沒法子記下來。老師知道海倫凱勒的困難處在哪兒,她帶著海倫凱勒走到噴水池邊,要海倫凱勒把小手放在噴水孔下,讓清涼的泉水濺溢在海倫凱勒的手上。接著,蘇利文老師又在海倫凱勒的手心,寫下「水」這個字,從此海倫凱勒就牢牢記住了,再也不會搞不清楚。

不過,蘇利文老師認為,光是懂得認字而說不出話來,仍然不方便溝通。可是,從小又聾又瞎的海倫凱勒,一來聽不見別人說話的聲音,二來看不見別人說話的嘴型,所以,盡管她不是不能說話的啞巴,卻也沒法子說話。

為了克服這個困難,蘇利文老師替海倫凱勒找了一位專家,教導她利用雙手去感受別人說話時嘴型的變化,以及鼻腔吸氣、吐氣的不同,來學習發音。當然,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不過,海倫凱勒還是做到了。 盲人作家海倫凱勒,除了突破官能障礙學會說話,更奉獻自己的一生,四處為殘障人士演講,鼓勵他們肯定自己,立志做一個殘而不廢的人。海倫凱勒這份愛心,不但給予殘障人士十足的信心,更激起各國人士正視殘障福利,紛紛設立服務機構,輔助他們健康快樂的過生活。

參考資料:網路知道
回答者:袖白の雪 - 試用期 一級 6-3 11:43

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

幼時患病,兩耳失聰,雙目失明。七歲時,安妮·沙利文擔任她的家庭教師,從此成了她的良師益友,相處達50年。在沙利文幫助之下,進入大學學習,以優異成績畢業。在大學期間,寫了《我生命的故事》,講述她如何戰勝病殘,給成千上萬的殘疾人和正常人帶來鼓舞。這本書被譯成50種文字,在世界各國流傳。以後又寫了許多文字和幾部自傳性小說,表明黑暗與寂靜並不存在。後來凱勒成了卓越的社會改革家,到美國各地,到歐洲、亞洲發表演說,為盲人、聾啞人籌集資金。二戰期間,又訪問多所醫院,慰問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們崇敬。1964年被授於美國公民最高榮譽–總統自由勛章,次年又被推選為世界十名傑出婦女之一。

請看海倫、凱勒生平:1880年6月27出生在美國亞拉巴馬州塔斯喀姆比亞。
1882年1月因患猩紅熱致盲致聾。1887年3月安妮·沙利文成為凱勒的老師。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
1902–1903撰寫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譯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4年6月以優等成績大學畢業。
1908–1913;著《我的天地》(又譯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牆之歌》、《沖出黑暗》。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應邀去好萊塢主演電影。
1924年成為美國盲人基金會的主要領導人。
1929年著《我的後半生》(也譯作《中流––––我以後的生活》)。
1930年旅遊英國。
1931–1933年榮獲坦普爾大學榮譽學位。訪問法國、南斯拉夫、英國。
1936年10月20日老師安妮·沙利文去世。
1942–1952年出訪歐、亞、非、澳各大洲十三國。
1953年美國上映凱勒生活和工作的記錄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著《老師:安妮·沙利文·梅西》 榮獲哈佛大學榮譽學位
1959年聯合國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
1960年美國海外盲人基金會頒布「海倫·凱勒」獎金。
1964年榮獲總統自由勛章。
1968年6月1日與世長辭。

海倫·凱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國一位殘障教育家。她在19個月大時因為一次高燒而引致失明及失聰。後來籍著她的導師安·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學會說話,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並且畢業於哈佛大學。

死後,因為她堅強的意志和卓越的貢獻感動了全世界。各地人民都開展了紀念她的活動。

相關作品

* 奇跡締造者(台灣譯名:海倫凱勒)(2000,TV Movie,迪士尼)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 我的生活
* 我的老師

B. 海倫凱勒的簡介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國盲聾啞女作家和殘障教育家。1880年6月27日出生於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叫塔斯喀姆比亞的城鎮。她在19個月的時候因猩紅熱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不久,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然而就在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裡,她因為她的導師安妮·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學會讀書和說話,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而且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人,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她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贊揚,並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主要作品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海倫·凱勒一生一共寫了14部著作。《我的生活》是她的處女作。作品一發表;立即在美國引起了轟動,被稱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出版的版本超過百餘種,在世界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本書由海倫·凱勒的《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師》三本書以及發表在美國《大西洋月刊》上的著名散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編譯而成,完整系統地介紹了海倫·凱勒豐富、生動、真實而偉大的一生,許多文字還是第一次與中國讀者見面。
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個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絕歲月的弱女子。
然而,正是這么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裡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創造這一奇跡,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海倫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後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海倫·凱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國20世紀著名的盲聾女作家和演講者,她憑借堅強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學的拉德克里夫學院,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大學教育的盲聾人,曾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人類十大偶像」之一,被授予「總統自由獎章」。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此外,本書中收錄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倫·凱勒的本自傳性作品,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
海倫·凱勒自幼因病成為盲聾啞人,但她自強不息,克服巨大困難讀完大學。一生寫了十幾部作品,同時致力於救助傷殘兒童,保護婦女權益和爭取種族平等的社會活動。1964年獲得總統自由勛章。
她在黑暗中摸索著長大。七歲那一年,家裡為她請了一位家庭教師,也就是影響海倫一生的沙利文老師。沙利文在小時候眼睛也差點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辛苦的指導下,海倫用手觸摸學會手語,摸點字卡學會了讀書,後來用手摸別人的嘴唇,終於學會說話了。
沙利文老師為了讓海倫接近大自然,讓她在草地上打滾,在田野跑跑跳跳,在地里埋下種子,爬到樹上吃飯;還帶她去摸一摸剛出生的小豬,也到河邊去玩水。海倫在老師愛的關懷下,竟然克服失明與失聰的障礙,完成了大學學業。
1936年,和她朝夕相處五十年的老師離開人間,海倫非常的傷心。海倫知道,如果沒有老師的愛,就沒有今天的她,決心要把老師給她的愛發揚光大。於是,海倫跑遍美國大大小小的城市,周遊世界,為殘障的人到處奔走,全心全力為那些不幸的人服務。
1968年,海倫89歲去世,她把所有終生致力服務殘障人士的事跡,傳遍全世界。她寫了很多書,她的故事還拍成了電影。沙利文老師把最珍貴的愛給了她,她又把愛散播給所有不幸的人,帶給他們光明和希望。
死後,因為她堅強的意志和卓越的貢獻感動了全世界.並且各地人民都開展了紀念她的活動。
她一生寫過14本著作

《奇跡締造者》(台灣譯名:海倫·凱勒)(2000,TV Movie,迪士尼)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我的生活》
《我的老師》
《我黑暗中的光明》
《石牆之歌》
《樂觀》
《走出黑暗》
《我的人生故事》等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節選)
(美) 海倫·凱勒
我們誰都知道自己難免一死。但是這一天的到來,似乎遙遙無期。當然,人們要是健康無恙,誰又會想到它,誰又會整日惦記著它。於是便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有時我想,要是人們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後一天,那該有多好啊!這就更能顯出生命的價值。如果認為歲月還相當漫長,我們的每一天就不會過得那樣有意義、有朝氣,那樣充滿熱情。
我們對待生命如此怠倦。在對待自己的各種天賦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嘗不是如此?只有那些盲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後失明、失聰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聰目明的人卻從來不好好地利用他們的這些天賦。他們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無任何鑒賞之心。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一旦失去了的東西,人們才會留戀它。人們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如果讓每個人在他成人後的某個階段瞎上幾天、聾上幾天,黑暗將使他們更加珍惜光明;寂靜將教會他們真正領略喧嘩的歡樂……
請你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將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後,太陽再也不會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將如何度過你那寶貴的三日?你又會讓你的眼睛停留在何處?
[編輯本段]海倫·凱勒生平
海倫·凱勒好像註定要為人類創造奇跡,或者說,上帝讓她來到人間,是向常人昭示著殘疾人的尊嚴和偉大。她一歲半時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使她昏迷不醒。當她蘇醒過來,眼睛燒瞎了,耳朵燒聾了,那一張靈巧的小嘴也不會說話了。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進了痛苦的深淵。
1887年3月3日,對海倫來說這是個極重要的日子。這一天,家裡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安妮·沙莉文小姐。安妮教會她寫字、手語。當波金斯盲人學校的亞納格諾先生以驚訝的神情讀到一封海倫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後,這樣寫道:「誰也難以想像我是多麼地驚奇和喜悅。對於她的能力我素來深信不疑,可也難以相信,她3個月的學習就取得這么好的成績,在美國,別的人要達到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這時,海倫才9歲。
然而,一個人在無聲、無光的世界裡,要想與他人進行有聲語言的交流幾乎不可能,因為每一條出口都已向她緊緊關閉。但是,海倫是個奇跡。她竟然一步步從地獄走上天堂,不過,這段歷程的艱難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像。她學發聲,要用觸覺來領會發音時喉嚨的顫動和嘴的運動,而這往往是不準確的。為此,海倫不得不反復練習發音,有時為發一個音一練就是幾個小時。失敗和疲勞使她心力憔悴,一個堅強的人竟為此流下過絕望的淚水。可是她始終沒有退縮,夜以繼日地刻苦努力,終於可以流利地說出「爸爸」「媽媽」「妹妹」了,全家人驚喜地擁抱了她,連她喜愛的那隻小狗也似乎聽懂了她的呼喚,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
1894年夏天,海倫出席了美國聾人語言教學促進會,並被安排到紐約赫馬森聾人學校上學,學習數學、自然、法語、德語。沒過幾個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語交談;不到一年,她便讀完了德文作品《威廉·退爾》。教法語的教師不懂手語字母,不得不進行口授;盡管這樣,海倫還是很快掌握了法語,並把小說《被強迫的醫生》讀了兩遍。在紐約期間,海倫結識了文學界的許多朋友。馬克·吐溫為她朗讀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說,他們建立了真摯友誼。霍姆斯博士在梅里邁克河邊幽靜的家裡為她讀《勞斯·豆》詩集,當讀到最後兩頁時,霍姆斯把一個奴隸塑像放在她手中。這個蹲著的奴隸身上的鎖鏈正好掉落下來,霍姆斯對海倫說:「她是你思想的解放者。」博士指的是安妮小姐。海倫的心中一陣激動,人世間美好的思想情操,雋永深沉的愛心,以及踏踏實實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種子深深植入心田。海倫從小便自信地說:「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學讀書!我要去哈佛大學!」這一天終於來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學考試。只見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練地摸來摸去,然後用打字機回答問題。前後9個小時,各科全部通過,英文和德文還得了優等成績,海倫懷著熱切的心情開始了大學生活。
1904年6月,海倫以優異的成績從拉德克里夫學院畢業。兩年後,她被任命為麻薩諸塞州盲人委員會主席,開始了為盲人服務的社會工作。她每天都接待來訪的盲人,還要回復雪片一樣飛來的信件。後來,她又在全美巡迴演講,為促進實施聾盲人教育計劃和治療計劃而奔波。到了1921年,終於成立了美國盲人基金會民間組織。海倫是這個組織的領導人之一,她一直為加強基金會的工作而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終沒有放下手中的筆,先後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牆之歌》《走出黑暗》《樂觀》等,都產生了世界范圍的影響。海倫的最後一部作品是《老師》,她曾為這本書搜集了20年的筆記和信件,而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卻都在一場火災中燒毀,連同它們一起燒掉的還有布萊葉文圖書室、各國贈送的精巧工藝禮品。如果換一個人也許心灰意冷,可海倫痛定思痛,更加堅定了完成它的決心,她不聲不響地坐到了打字機前,開始了又一次艱難的跋涉。10年之後,海倫完成了書稿。她很欣慰,這本書是獻給安妮老師的一份厚禮,老師安妮也為此而感到無比驕傲。
1956年11月15日,豎立在美國波金斯盲童學校入口處的一塊匾額上的幕布,由海倫用顫抖的手揭開了,上面寫著:紀念海倫·凱勒和安妮·蘇莉文·麥西。這不是一塊普通的匾額,而是為那些在人類文明史上寫下了突出篇章的人們所設立的。的確,海倫把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聯合國還曾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1968年6月1日,海倫·凱勒——這位譜寫出人類文明史上輝煌生命贊歌的聾啞盲學者、作家、教育家,在鮮花包圍中告別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她那帶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卻永遠載入了史冊,正如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所言:「19世紀出現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就是海倫·凱勒。」
《我黑暗中的光明》是關於人類精神升華的一本書。生來既聾又盲的海倫·凱勒早年生活在與常人隔離的孤寂境況中,而這對一個人精神的發展是如此重要。
在全人類的神的愛護下,她得以同他人接觸。 精神上的發展帶領她走上了寫作生涯。
海倫.凱勒被視為本世紀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
海倫·凱勒生平:
1880年6月27出生在美國亞拉巴馬州塔斯喀姆比亞。
1882年1月因患猩紅熱致盲致聾。
1887年3月安妮·蘇利文成為凱勒的老師。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
1902–1903撰寫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譯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4年6月以優等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
1908–1913 著《我的天地》(又譯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牆之歌》、《沖出黑暗》等著作。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其生活的故事被搬上好萊塢的舞台,並由其本人任主演。
1924年成為美國盲人基金會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1929年著《我的後半生》(也譯作《中流––––我以後的生活》)。
1930年旅遊英國。
1931–1933年榮獲坦普爾大學榮譽學位。訪問法國、南斯拉夫、英國。
1936年10月20日老師安妮·沙利文去世。
1942–1952年出訪歐、亞、非、澳各大洲十三國。
1953年美國上映凱勒生活和工作的記錄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著《老師:安妮·沙利文·梅西》並榮獲哈佛大學榮譽學位。
1959年聯合國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以資助世界上的盲聾兒童。
1960年描述她成長經歷的劇本《奇跡的創造者》獲普利策獎,並被拍成電影,同年美國海外盲人基金會頒布「海倫·凱勒」獎金。
1964年榮獲總統自由勛章。
1968年海倫·凱勒結束了她那光榮的一生。

C. 關於海倫凱勒的資料

海倫.凱勒(1880-1968),出生19個月就因病失去了視覺、聽覺和說話能力,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又盲又聾又啞的重度殘障者,卻創造了人生的奇跡。在老師安妮.沙利文的教育和幫助下,她不僅學會了讀書、寫作和說話,並且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四年的學業,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學位的盲聾人。不但如此,她還為改善盲聾人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四處奔走,為美國盲人基金會和美國海外盲人基金會廣籌善款,創立慈善機構,積極為殘疾人造福。除此之外,她一生還勤於寫作,共創作了14部文學作品。其中在大學時代寫下的自傳性作品《我的生活》,出版後就在美國引起了強烈反響,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她也因此而贏得全世界的尊崇,被視為20世紀最富感受召力的作家之一;她的著名作品還有《中流》、《走出黑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
命運給予她不幸,她卻憑著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和對幸福快樂的執著追求,奮勇向前,最終沖破人生的黑暗與孤寂,贏得了光明與歡笑。
她的幸運還表現在有好父母,更重要的是要一位好老師,如果沒有沙利文老師也就沒有她的明天。但海倫.凱勒性格堅強、心靈美好,是生活中的勇士,是拒向命運低頭、立志驅除黑暗的光明使者。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國盲聾啞女作家和殘疾有障礙的教育家。1880年6月27日出生於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叫塔斯喀姆比亞的城鎮。她在19個月的時候被猩紅熱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不久,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然而就在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裡,她並沒有放棄,而是自強不息,並在她的導師安妮·莎利文的努力下,海倫用頑強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熱愛生活:會騎馬、滑雪、下棋,還喜歡戲劇演出,喜愛參觀博物館和名勝古跡,並從中得到知識,學會了讀書和說話,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而且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德克利夫學院,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人,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她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贊揚,並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
剛滿周歲那年,一天傍晚,母親趁太陽西下以前,放了一盆熱水為海倫·凱勒擦洗身子。可是,當母親自浴盆把海倫·凱勒抱了起來,放在膝蓋上,正想拿條大毛巾替她包裹身子的時候,海倫凱勒的目光,突然被地板上搖晃不定的樹影給吸引了過去。她好奇地看著,看得很入神,眼珠子動也不動一下,而且還忍不住伸長小手撲了過去,好像非得揪住它不可。
當時,母親雖然已經注意到海倫·凱勒的眼神,但是看在母親的眼裡,樹影不過是平常又自然的現象,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所以,她萬萬沒有想到海倫凱勒會使出這麼原勁兒往前傾,結果不小心一溜手,竟讓海倫·凱勒滑倒在地,哇哇大哭個不停。母親知道女兒受了驚嚇,飛快地將海倫·凱勒摟進懷里,連哄帶騙了好一陣子,海倫·凱勒才安靜了下來。
事隔不久,母親一個人靜靜回想這件事情發生的經過,她發現海倫凱勒的觀察力似乎特別靈敏。通常一個周歲大的嬰兒,應該是懵懵懂懂的,對什麼事情都沒有企圖深入了解的傾向,可是海倫凱勒卻別有細膩的之思,甚至於想用自己的肢體去感受變化的奇妙。當然,跟大人比起來,海倫凱勒的表現並不成熟,如果跟其他的嬰孩相比,可就不能不算特殊了。
而為人父母的,能幸運地生下一個天賦優異的小孩,當然是得意洋洋啰!每逢親朋好友到家裡做客,不談起女兒也就罷了,一旦話題轉到海倫凱勒身上,母親心滿意足的喜悅,就會自然而然地從言談中流露了出來。
但是這份喜悅到底能持續多久呢?當父母親正興高采烈暢談海倫凱勒美好未來的當兒,海倫凱勒卻莫名其妙生了一場大病,這場大病不但奪走了父母心中的希望,更使海倫凱勒變成一個看不見、也聽不見的小女孩,而且她脾氣更暴躁起來!
可憐的海倫凱勒,該如何去面對一個沒有光線,沒有聲音的世界呢?這真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通常教育一個五官健全的孩子,已經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了,更何況海倫凱勒又瞎又聾!也許,父母親他們可以猜測、也可以想像海倫凱勒的心情,但是他們絕對無法體會,就如同海倫凱勒無法體會正常人的生活一樣,他們真的無從體會。
起先,父母親採用實驗的方法,一次又一次地嘗試,雖然他們失敗過無數次,但是日子久了,也摸索出不少要領,他們除了被動地猜想海倫凱勒的比手畫腳,有時也教導海倫凱勒憑藉肢體動作,表達喜怒哀樂。
另外,海倫凱勒也學習運用觸覺去感受周遭的事事物物。就這樣一點一的累積,四、五年以後,大凡孩子們用眼睛、耳朵能感受的,海倫凱勒都能以觸摸的方式領略。只是父母親不是殘障教育的專家,所以海倫凱勒學到的肢體語言,只有父母才看得懂,至於外人可就很難說了。
向來關心女兒的父母親,也一直掛心這個問題,尤其他們想到自己終有年老體衰的一天,到時候要是海倫凱勒仍然不能跟外人溝通,那海倫凱勒往後的遭遇,將是非常悲慘的。於是,在海倫凱勒七歲那年,他們從外地請來一位受過專門訓練的莎利文老師。
莎利文老師跟海倫凱勒很投緣,她們認識沒有幾天就相處融洽,而且海倫凱勒還從莎利文老師那裡學會了認字。
一天,老師在海倫凱勒的手心寫了「水」這個字,海倫凱勒不知怎麼搞的,總是沒法子記下來。老師知道海倫凱勒的困難處在哪兒,她帶著海倫凱勒走到噴水池邊,要海倫凱勒把小手放在噴水孔下,讓清涼的泉水濺溢在海倫凱勒的手上。接著,莎利文老師又在海倫凱勒的手心,寫下「水」這個字,從此海倫凱勒就牢牢記住了,再也不會搞不清楚。海倫後來回憶說:「不知怎的,語言的秘密突然被揭開了,我終於知道水就是流過我手心的一種物質。這個喝的字喚醒了我的靈魂,給我以光明、希望、快樂。
不過,莎利文老師認為,光是懂得認字而說不出話來,仍然不方便溝通。可是,從小又聾又瞎的海倫凱勒,一來聽不見別人說話的聲音,二來看不見別人說話的嘴型,所以,盡管她不是不能說話的啞巴,卻也沒法子說話。
為了克服這個困難,莎利文老師替海倫凱勒找了一位專家,教導她利用雙手去感受別人說話時嘴型的變化,以及鼻腔吸氣、吐氣的不同,來學習發音。當然,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不過,海倫凱勒還是做到了。
盲人作家海倫凱勒,除了突破官能障礙學會說話,更奉獻自己的一生,四處為殘障人士演講,鼓勵他們肯定自己,立志做一個殘而不廢的人。海倫凱勒這份愛心,不但給予殘障人士十足的信心,更激起各國人士正視殘障福利,紛紛設立服務機構,輔助他們健康快樂的過生活。
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此外,本書中收錄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倫·凱勒的本自傳性作品,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
1968年,海倫89歲去世,她把所有終生致力服務殘障人士的事跡,傳遍全世界。她寫了很多書,她的故事還拍成了電影。莎利文老師把最珍貴的愛給了她,她又把愛散播給所有不幸的人,帶給他們希望。死後,因為她堅強的意志和卓越的貢獻感動了全世界.並且各地人民都開展了紀念她的活動。
海倫.凱勒,自幼因病成為盲聾啞人,但她自強不息,克服巨大的困難讀完大學。一生寫了十幾部作品,同時致力於救助傷殘兒童、保護婦女權益和爭取種族平等的社會活動。1964年獲總統自由勛章。她的事跡曾兩次被拍成電影。
海倫·凱勒生平
海倫·凱勒好像註定要為人類創造奇跡,或者說,上帝讓她來到人間,是向常人昭示著殘疾人的尊嚴和偉大。她一歲半時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使她昏迷不醒。當她蘇醒過來,眼睛燒瞎了,耳朵燒聾了,那一張靈巧的小嘴也不會說話了。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進了痛苦的深淵。
1887年3月3日,對海倫來說這是個極重要的日子。這一天,家裡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安妮·沙莉文小姐。安妮教會她寫字、手語。當波金斯盲人學校的亞納格諾先生以驚訝的神情讀到一封海倫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後,這樣寫道:「誰也難以想像我是多麼地驚奇和喜悅。對於她的能力我素來深信不疑,可也難以相信,她3個月的學習就取得這么好的成績,在美國,別的人要達到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這時,海倫才9歲。然而,一個人在無聲、無光的世界裡,要想與他人進行有聲語言的交流幾乎不可能,因為每一條出口都已向她緊緊關閉。但是,海倫是個奇跡。她竟然一步步從地獄走上天堂,不過,這段歷程的艱難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像。她學發聲,要用觸覺來領會發音時喉嚨的顫動和嘴的運動,而這往往是不準確的。為此,海倫不得不反復練習發音,有時為發一個音一練就是幾個小時。失敗和疲勞使她心力憔悴,一個堅強的人竟為此流下過絕望的淚水。可是她始終沒有退縮,夜以繼日地刻苦努力,終於可以流利地說出「爸爸」「媽媽」「妹妹」了,全家人驚喜地擁抱了她,連她喜愛的那隻小狗也似乎聽懂了她的呼喚,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
1894年夏天,海倫出席了美國聾人語言教學促進會,並被安排到紐約赫馬森聾人學校上學,學習數學、自然、法語、德語。沒過幾個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語交談;不到一年,她便讀完了德文作品《威廉·退爾》。教法語的教師不懂手語字母,不得不進行口授;盡管這樣,海倫還是很快掌握了法語,並把小說《被強迫的醫生》讀了兩遍。在紐約期間,海倫結識了文學界的許多朋友。馬克·吐溫為她朗讀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說,他們建立了真摯友誼。霍姆斯博士在梅里邁克河邊幽靜的家裡為她讀《勞斯·豆》詩集,當讀到最後兩頁時,霍姆斯把一個奴隸塑像放在她手中。這個蹲著的奴隸身上的鎖鏈正好掉落下來,霍姆斯對海倫說:「她是你思想的解放者。」博士指的是安妮小姐。海倫的心中一陣激動,人世間美好的思想情操,雋永深沉的愛心,以及踏踏實實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種子深深植入心田。海倫從小便自信地說:「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學讀書!我要去哈佛大學!」這一天終於來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學考試。只見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練地摸來摸去,然後用打字機回答問題。前後9個小時,各科全部通過,英文和德文還得了優等成績,海倫懷著熱切的心情開始了大學生活。
1904年6月,海倫以優異的成績從拉德克里夫學院畢業。兩年後,她被任命為麻薩諸塞州盲人委員會主席,開始了為盲人服務的社會工作。她每天都接待來訪的盲人,還要回復雪片一樣飛來的信件。後來,她又在全美巡迴演講,為促進實施聾盲人教育計劃和治療計劃而奔波。到了1921年,終於成立了美國盲人基金會民間組織。海倫是這個組織的領導人之一,她一直為加強基金會的工作而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終沒有放下手中的筆,先後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牆之歌》《走出黑暗》《樂觀》等,都產生了世界范圍的影響。海倫的最後一部作品是《老師》,她曾為這本書搜集了20年的筆記和信件,而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卻都在一場火災中燒毀,連同它們一起燒掉的還有布萊葉文圖書室、各國贈送的精巧工藝禮品。如果換一個人也許心灰意冷,可海倫痛定思痛,更加堅定了完成它的決心,她不聲不響地坐到了打字機前,開始了又一次艱難的跋涉。10年之後,海倫完成了書稿。她很欣慰,這本書是獻給安妮老師的一份厚禮,老師安妮也為此而感到無比驕傲。
1956年11月15日,豎立在美國波金斯盲童學校入口處的一塊匾額上的幕布,由海倫用顫抖的手揭開了,上面寫著:紀念海倫·凱勒和安妮·沙莉文·麥西。這不是一塊普通的匾額,而是為那些在人類文明史上寫下了突出篇章的人們所設立的。的確,海倫把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聯合國還曾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1968年6月1日,海倫·凱勒——這位譜寫出人類文明史上輝煌生命贊歌的聾啞盲學者、作家、教育家,在鮮花包圍中告別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她那帶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卻永遠載入了史冊,正如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所言:「19世紀出現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就是海倫·凱勒。」《我黑暗中的光明》是關於人類精神升華的一本書。生來既聾又盲的海倫·凱勒早年生活在與常人隔離的孤寂境況中,而這對一個人精神的發展是如此重要。
在全人類的神的愛護下,她得以同他人接觸。
精神上的發展帶領她走上了寫作生涯。
海倫.凱勒被視為本世紀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
但西方歷史教科書往往褒揚海倫·凱勒早年與疾病抗爭的故事,而其成年後作為一名社會主義者的事實被故意忽略了。在《老師告訴我的那些謊言-美國歷史教科書犯下的錯誤》[3]一書中曾提到這一點。
海倫·凱勒的主要作品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4]、《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海倫·凱勒一生一共寫了14部著作。《我的生活》是她的處女作。作品一發表;立即在美國引起了轟動,被稱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出版的版本超過百餘種,在世界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本書由海倫·凱勒的《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師》三本書以及發表在美國《大西洋月刊》上的著名散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編譯而成,完整系統地介紹了海倫·凱勒豐富、生動、真實而偉大的一生,許多文字還是第一次與中國讀者見面。《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為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8課,也是試用本六年級下冊第九課。
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個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絕歲月的弱女子。
然而,正是這么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裡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創造這一奇跡,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海倫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後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海倫·凱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國20世紀著名的盲聾女作家和演講者,她憑借堅強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學的拉德克里夫學院,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大學教育的盲聾人,曾入選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的「人類十大偶像」之一,被授予「總統自由獎章」。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個身殘志堅的柔弱女子的視角,告誡身體健全的人們應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此外,本書中收錄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倫·凱勒的本自傳性作品,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
海倫·凱勒自幼因病成為盲聾啞人,但她自強不息,克服巨大困難讀完大學。一生寫了十幾部作品,同時致力於救助傷殘兒童,保護婦女權益和爭取種族平等的社會活動。1964年獲得總統自由勛章。
海倫·凱勒好像註定要為人類創造奇跡,或者說,上帝讓她來到人間,是向常人昭示著殘疾人的尊嚴和偉大。她一歲半時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使她昏迷不醒。當她蘇醒過來,眼睛燒瞎了,耳朵燒聾了,那一張靈巧的小嘴也不會說話了。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進了痛苦的深淵。
1887年3月3日,對海倫來說這是個極重要的日子。這一天,家裡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安妮·沙莉文小姐。安妮教會她寫字、手語。當波金斯盲人學校的亞納格諾先生以驚訝的神情讀到一封海倫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後,這樣寫道:「誰也難以想像我是多麼地驚奇和喜悅。對於她的能力我素來深信不疑,可也難以相信,她3個月的學習就取得這么好的成績,在美國,別的人要達到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這時,海倫才9歲。
然而,一個人在無聲、無光的世界裡,要想與他人進行有聲語言的交流幾乎不可能,因為每一條出口都已向她緊緊關閉。但是,海倫是個奇跡。她竟然一步步從地獄走上天堂,不過,這段歷程的艱難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像。她學發聲,要用觸覺來領會發音時喉嚨的顫動和嘴的運動,而這往往是不準確的。為此,海倫不得不反復練習發音,有時為發一個音一練就是幾個小時。失敗和疲勞使她心力憔悴,一個堅強的人竟為此流下過絕望的淚水。可是她始終沒有退縮,夜以繼日地刻苦努力,終於可以流利地說出「爸爸」「媽媽」「妹妹」了,全家人驚喜地擁抱了她,連她喜愛的那隻小狗也似乎聽懂了她的呼喚,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
1894年夏天,海倫出席了美國聾人語言教學促進會,並被安排到紐約赫馬森聾人學校上學,學習數學、自然、法語、德語。沒過幾個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語交談;不到一年,她便讀完了德文作品《威廉·退爾》。教法語的教師不懂手語字母,不得不進行口授;盡管這樣,海倫還是很快掌握了法語,並把小說《被強迫的醫生》讀了兩遍。在紐約期間,海倫結識了文學界的許多朋友。馬克·吐溫為她朗讀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說,他們建立了真摯友誼。霍姆斯博士在梅里邁克河邊幽靜的家裡為她讀《勞斯·豆》詩集,當讀到最後兩頁時,霍姆斯把一個奴隸塑像放在她手中。這個蹲著的奴隸身上的鎖鏈正好掉落下來,霍姆斯對海倫說:「她是你思想的解放者。」博士指的是安妮小姐。海倫的心中一陣激動,人世間美好的思想情操,雋永深沉的愛心,以及踏踏實實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種子深深植入心田。海倫從小便自信地說:「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學讀書!我要去哈佛大學!」這一天終於來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學考試。只見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練地摸來摸去,然後用打字機回答問題。前後9個小時,各科全部通過,英文和德文還得了優等成績,海倫懷著熱切的心情開始了大學生活。
1904年6月,海倫以優異的成績從拉德克里夫學院畢業。兩年後,她被任命為麻薩諸塞州盲人委員會主席,開始了為盲人服務的社會工作。她每天都接待來訪的盲人,還要回復雪片一樣飛來的信件。後來,她又在全美巡迴演講,為促進實施聾盲人教育計劃和治療計劃而奔波。到了1921年,終於成立了美國盲人基金會民間組織。海倫是這個組織的領導人之一,她一直為加強基金會的工作而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終沒有放下手中的筆,先後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牆之歌》《走出黑暗》《樂觀》等,都產生了世界范圍的影響。海倫的最後一部作品是《老師》,她曾為這本書搜集了20年的筆記和信件,而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卻都在一場火災中燒毀,連同它們一起燒掉的還有布萊葉文圖書室、各國贈送的精巧工藝禮品。如果換一個人也許心灰意冷,可海倫痛定思痛,更加堅定了完成它的決心,她不聲不響地坐到了打字機前,開始了又一次艱難的跋涉。10年之後,海倫完成了書稿。她很欣慰,這本書是獻給安妮老師的一份厚禮,老師安妮也為此而感到無比驕傲。
1956年11月15日,豎立在美國波金斯盲童學校入口處的一塊匾額上的幕布,由海倫用顫抖的手揭開了,上面寫著:紀念海倫·凱勒和安妮·蘇莉文·麥西。這不是一塊普通的匾額,而是為那些在人類文明史上寫下了突出篇章的人們所設立的。的確,海倫把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聯合國還曾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1968年6月1日,海倫·凱勒——這位譜寫出人類文明史上輝煌生命贊歌的聾啞盲學者、作家、教育家,在鮮花包圍中告別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她那帶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卻永遠載入了史冊,正如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所言:「19世紀出現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就是海倫·凱勒。」
《我黑暗中的光明》是關於人類精神升華的一本書。生來既聾又盲的海倫·凱勒早年生活在與常人隔離的孤寂境況中,而這對一個人精神的發展是如此重要。
在全人類的神的愛護下,她得以同他人接觸。
精神上的發展帶領她走上了寫作生涯。
海倫.凱勒被視為本世紀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
難以想像我是多麼地驚奇和喜悅。對於她的能力我素來深信不疑,可也難以相信,她3個月的學習就取得這么好的成績,在美國,別的人要達到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這時,海倫才9歲。然而,一個人在無聲、無光的世界裡,要想與他人進行有聲語言的交流幾乎不可能,因為每一條出口都已向她緊緊關閉。但是,海倫是個奇跡。她竟然一步步從地獄走上天堂,不過,這段歷程的艱難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像。她學發聲,要用觸覺來領會發音時喉嚨的顫動和嘴的運動,而這往往是不準確的。為此,海倫不得不反復練習發音,有時為發一個音一練就是幾個小時。失敗和疲勞使她心力憔悴,一個堅強的人竟為此流下過絕望的淚水。可是她始終沒有退縮,夜以繼日地刻苦努力,終於可以流利地說出「爸爸」「媽媽」「妹妹」了,全家人驚喜地擁抱了她,連她喜愛的那隻小狗也似乎聽懂了她的呼喚,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
1894年夏天,海倫出席了美國聾人語言教學促進會,並被安排到紐約赫馬森聾人學校上學,學習數學、自然、法語、德語。沒過幾個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語交談;不到一年,她便讀完了德文作品《威廉·退爾》。教法語的教師不懂手語字母,不得不進行口授;盡管這樣,海倫還是很快掌握了法語,並把小說《被強迫的醫生》讀了兩遍。在紐約期間,海倫結識了文學界的許多朋友。馬克·吐溫為她朗讀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說,他們建立了真摯友誼。霍姆斯博士在梅里邁克河邊幽靜的家裡為她讀《勞斯·豆》詩集,當讀到最後兩頁時,霍姆斯把一個奴隸塑像放在她手中。這個蹲著的奴隸身上的鎖鏈正好掉落下來,霍姆斯對海倫說:「她是你思想的解放者。」博士指的是安妮小姐。海倫的心中一陣激動,人世間美好的思想情操,雋永深沉的愛心,以及踏踏實實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種子深深植入心田。海倫從小便自信地說:「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學讀書!我要去哈佛大學!」這一天終於來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學考試。只見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練地摸來摸去,然後用打字機回答問題。前後9個小時,各科全部通過,英文和德文還得了優等成績,海倫懷著熱切的心情開始了大學生活。
1904年6月,海倫以優異的成績從拉德克里夫學院畢業。兩年後,她被任命為麻薩諸塞州盲人委員會主席,開始了為盲人服務的社會工作。她每天都接待來訪的盲人,還要回復雪片一樣飛來的信件。後來,她又在全美巡迴演講,為促進實施聾盲人教育計劃和治療計劃而奔波。到了1921年,終於成立了美國盲人基金會民間組織。海倫是這個組織的領導人之一,她一直為加強基金會的工作而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終沒有放下手中的筆,先後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牆之歌》《走出黑暗》《樂觀》等,都產生了世界范圍的影響。海倫的最後一部作品是《老師》,她曾為這本書搜集了20年的筆記和信件,而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卻都在一場火災中燒毀,連同它們一起燒掉的還有布萊葉文圖書室、各國贈送的精巧工藝禮品。如果換一個人也許心灰意冷,可海倫痛定思痛,更加堅定了完成它的決心,她不聲不響地坐到了打字機前,開始了又一次艱難的跋涉。10年之後,海倫完成了書稿。她很欣慰,這本書是獻給安妮老師的一份厚禮,老師安妮也為此而感到無比驕傲。
1956年11月15日,豎立在美國波金斯盲童學校入口處的一塊匾額上的幕布,由海倫用顫抖的手揭開了,上面寫著:紀念海倫·凱勒和安妮·沙莉文·麥西。這不是一塊普通的匾額,而是為那些在人類文明史上寫下了突出篇章的人們所設立的。的確,海倫把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聯合國還曾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1968年6月1日,海倫·凱勒——這位譜寫出人類文明史上輝煌生命贊歌的聾啞盲學者、作家、教育家,在鮮花包圍中告別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她那帶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卻永遠載入了史冊,正如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所言:「19世紀出現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就是海倫·凱勒。」《我黑暗中的光明》是關於人類精神升華的一本書。生來既聾又盲的海倫·凱勒早年生活在與常人隔離的孤寂境況中,而這對一個人精神的發展是如此重要。
在全人類的神的愛護下,她得以同他人接觸。
精神上的發展帶領她走上了寫作生涯。
海倫.凱勒被視為本世紀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
海倫·凱勒是一個勇敢,堅強,聰明,好學,有旺盛的求知慾,情感豐富,悟性高
是一個富有好奇心,不屈不撓,用於和生活做挑戰,用她的智慧頭腦和心靈的純真去體味人生之中的點點滴滴,寫出一本又一本不朽的傑作,在她沒有光明的日子裡,總是能細心的去探索發現,於是就有了那麼多奇跡的誕生,她是堅強的,是值得讓人驕傲和崇敬的。

閱讀全文

與海倫凱勒在法國哪個國家最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6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