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政府如何看待學校

法國政府如何看待學校

發布時間:2023-01-05 12:50:10

Ⅰ 法國碩士研究生教育制度的教育發展

法國是中央集權的國家,從中世紀大學成立之初到今日,法國政府從未放棄過對大學的管理權。近30多年來,大學自治成為法國高教發展的主流。1968年的高教法對高等教育的管理體制、教學結構進行了相當深刻的改革,確定了大學實行「自治、參與和多學科」的辦學原則,規定了大學擁有行政、財政和教學方面的自主權。1984年1月26日頒布了新的高教法,重新確定了高等學校的性質為以科學、文化和職業為特點的公立教育,強調高等教育要逐步職業化;高等學校通過與國家簽訂通常為期4年的合同,在辦學方面、財務方面獲得更多的自主權和主動權。國家在總體辦學方針、教育法令、財政撥款、師資聘用、國家文憑、教育評估等方面統一籌劃,集中管理;學校可以在校務管理、經費使用、教學科研、社會聯系、國際交流等方面享有相對的自主權。
通過對國民教育需求進行的普查,法國越來越認識到不能把教育簡單地看作「消費」,應當看到教育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應把教育作為一種「投資」。基於這種思想,法國政府努力增加教育投資,使教育經費占國家預算的比例從1950年的6.65%上升到1957年的10.3%,這一比例,2000年達到了21.5%。
1989年7月10日的「教育指導法」提出2000年達到80%同齡青年具有高中會考文。為此,法國政府相繼制定兩項計劃:「緊急計劃」和「大學整治與發展多年計劃」。
「緊急計劃」提出彌補15年來大學基礎建設的滯後狀況,擴大招生,在1990年增加60平方米大學校舍的基礎上,再追加20萬平方米的建築面積。「大學整治與發展多年計劃」,即「2000年大學計劃」,旨在確定至2000年時大學應當發展的規模及其措施。1990年經總統承諾,決定了一項五年建築150萬平方米大學校舍計劃,並將160億法郎的增加費用列入1991年預算。
1995年底法國大學學潮,促使法國政府重新開始高等教育改革。教育部長貝魯設想建立大學職業學院,實現普通教育與技術教育的平衡。他還許諾大學的固定資產將由國家所有轉讓為學校所有,並允許大學成立基金會。
進入21世紀,法國為了保持其歐洲的政治、經濟優勢,並同美國和日本等經濟大國抗衡,就必然更加重視高等教育,促進高等教育的更大發展。

Ⅱ 法國的教育制度是什麼需要准備哪些申請材料

一、教育行政

1.中央教育行政機構
中央設國民教育部,教育部長由政府總理提名,由總統任命。通過分工精細的下屬部門和地方學區長及各級督學員,對全國各級公立學校的教學與行政實行嚴格的管理和控制,同時,也對同政府簽訂合同的私立學校實施監督。
教育部內設總督察署,負責各級學校日常教學工作的評審與調研,即把握總的教育方針,並就固定的題目開展調研,幫助部長掌握基層學校的情況。另設教學大綱委員會專門負責制定教學大綱的工作。對教師的督察工作則完全交給地方學區的督學。
2.地方教育行政機構
法國國民教育部通過下設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學區實現其領導。全國共分28個學區(其中包括一個海外領地學區),它們的地理范圍大部分與經濟區相同。每個學區包括幾個省,由一名學區長領導。學區長屬於國家高級官員,學區長代表國民教育部長,負責落實中央有關教育的方針政策。
此外,每個學區內的各省,均設有省級督學員。

二、學制結構

法國現行學制,分初等、中等和高等三級。

三、各級各類教育

1.學前教育
在法國,學前教育是初等教育的組成部分,由幼兒學校(ecolematernelle)實施。學前教育的目標是,通過對美感的啟蒙。對身體的意識,對靈巧動作的掌握和對集體生活的學習,發展幼兒的語言實踐能力和個性,同時還注意發現兒童在感覺、運動或智力方面的障礙並及早診治。
2.初等教育
小學教育是初等教育的主體,構成法國義務教育的第一階段,由小學實施。
除了公立小學之外,法國還有私立小學,多為宗教團體所辦,大多數與政府教育機構簽訂了合同,按照統一的教學大綱施教,同時也得到政府少量的資金補貼。
小學教育的任務包括「口筆頭常用法語的實踐及算術和數學簡單運算的實踐,包括啟蒙活動及與之相關的基本概念的傳授,包括藝術教育、手工教育和體育」,為中等教育打基礎。
全國小學教育的大綱,由教育部統一制定。課程有7門:法語、數學、科學技術、歷史地理、公民教育、藝術教育和體育。
3.中等教育
(1)初中。法國的小學畢業生都可就近注冊進入初中學習。初中學制4年,分為兩個階段:前兩年(六年級、五年級)是觀察階段,後兩年(四年級、三年級)為方向指導階段。課程有:法語、數學、現代外語、史地、經濟、公民教育、物理、生物、地質學、科技、藝術、體育等,初中開始實行畢業考試制度,合格者可獲得「初中畢業證書」。
(2)高中。高中是法國中等教育的第二階段,學制3年,也稱長期高中,分為普通和技術兩類。初中畢業生根據方向指導的結果就近入學。
普通高中的主要任務是為高等教育的文理專業輸送人才。課程有:法語、史地、公民教育、外語、數學、物理、體育。
技術高中的主要任務是培養技術員和為高等教育的技術專業輸送人才。它們有共同開設的課程但課時不同,根據本方向的特點有所增減。此外,普通高中還有大量的必修課和自選課,而技術高中則有每周10—20課時的專業教育。
高中畢業時要進行中學畢業會考,以此衡量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和教學的質量。考試合格者獲得會考合格證書,可直接進入綜合大學第一階段學習,不再受任何考試選拔(名牌大學校除外)。
4.職業技術教育
高中階段,出現三種形式:普通高中設技術選修課,技術高中設技術專業課,而職業高中則培養技術工人和技術職員。
職業高中是實施短期中等職業教育的機構,是義務教育的重要補充,是以培養「就業」學生為主要任務的全日制公立或私立學校。
在法國,還存在短期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相當於專業教育的第三教育等級。其實施機構有:在高中設立的「高等技師班」,綜合大學設立的高等技術專科學院,以及高等職業專科學院。它們為那些希望早就業或具有某一專業特長和愛好的畢業生提供了升學與就業的機會。
高等技術專科學院也稱短期技術大學,雖設在綜合大學內部,但自成體系。高等職業專科學院是1991年才開始出現的。
5.高等教育
在法國,實施高等教育的機構包括普通(或綜合)大學、高等專科學校(或大學校)、以及短期高等教育機構,如高等技術學院和高等職業學院,此外,還有傳統的高等教育機構,如法蘭西學院、國家天文台等。
1968年的《高等教育法》規定。法國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建立與傳播知識、發展科學研究和培養人」,必須「有助於社會晉升培訓,並由此促進社會朝著使每個人對自己的命運具有更大責任感的方向發展」。
(1)大學。現代的法國大學是根據「自立」、「參與」和「多學科」的辦學原則而改組成的教學與科研並重、行政管理自主、教學安排自定的公立科學文化性機構,是法國高等教育的主體。
大學分階段(cycle)組織教學。第一階段是基礎課,第二階段是專門化,第三階段是深造和從事科學研究。
大學實行學分制,獲得規定學分是獲得學位的先決條件。課程分必修、必選、自選三種。
(2)大學校。大學校是高級官員、高級管理人才和高級科技人才的主要培養基地。
大學校人學考試不統一進行,一些學校單獨組織,一些方向、水平相近或有傳統聯系的學校聯合組織。各校的主要共同點是,學制大多三年,基本不實行學分制,要求嚴,重實際應用,人文、社會、經濟、語言等普通課佔有相當比重,只頒發本校畢業文憑。一些學校還獨立地或與大學等其他高教科研機構聯合,培養研究生。
大學校是法國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它起點高,要求嚴,重應用,講實效,規模小,學生出路保險且待遇優於受過由其他機構實施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形成良性循環,是英才主義的典型產物,與氣氛鬆弛、淘汰率高、出路沒保證的群眾性(或說普及型)的大學形成鮮明對照。
6.師范教育
自1889年7月起,法國教師成為國家教育事業的代表,由政府任命,從國家稅收中分得薪水,晉升、提級有規則可循,一進入師范學校就成為國家工作人員,並領取津貼,畢業後工作有保障,退休後生活有依靠。
初等教育師資即幼兒教師和小學教師的培養主要在師范學校。自1986年秋季開學起,現行師范學校不再面向高中畢業會考合格者招生,而是直接招收大學第一階段畢業生,即持有大學普通教育文憑者或具有同等學力者。
中學的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師資必須首先在大學第一階段畢業、並在第二階段學習了一門專業。
要當普通中學教師者,通過考試後再到「地區教育中心」實習1~2年。
要當職業高中教師者,通過考試後要進入「職業教育師范學院」實習。最後,實習生要通過兩次授課考核,通過者獲得正式的職業教育教師文憑。

一、初等教育改革

1985年法國教育部公布了新的小學教學大綱,並從該年秋季開學起實施。新大綱規定小學均開設法語、數學、科學與技術、史地、公民教育、藝術教育、體育7門課程,廢止白1969年開始實施的課時三分制教學計劃,恢復傳統的分科教學,以加強基礎學科的教學。
1989年法國國民議會通過了《初等教育方向指導法》,其主要內容是:
(1)取消留級制度,實行彈性學制。即將初等教育分為准備學習階段(2~5歲)、基礎學習階段(5~8歲)和鞏固加深階段(8~11歲)。
(2)調整課程設置,把小學的7門課程分為3組。第一組包括法語、史地、公民教育,第二組包括數學、科學與技術,第三組包括藝術、體育。
(3)在同班或同年級中建立學科同質小組。即學校允許學生某一學科的進度快些或慢些或暫時落後,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具有相同興趣和學習節奏的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優勢。
(4)重新安排學年,調整學習節奏,使學生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5)推進閱讀計劃。
(6)增設外語。

二、中等教育改革

20世紀80年代以來,法國在中等教育領域的改革措施主要有:
1.改革初中
(1)革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實現教學內容和方法的現代化。1985年法國教育部公布了初中新教學大綱,新大綱的特點是:①加強法語教學,強調提高學生的閱讀和書寫能力;②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重新安排初中各年級數學的深度和進度,加強數學基本技能的訓練;③加強外語教學,鼓勵更多的學生學習第二外語,以適應歐共體統一市場的需要;④獨立開設公民教育課,加強道德教育;⑤設置必修的綜合技術課,使每個學生在結束義務教育時都受過一定的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教育。
(2)加強體育和藝術教育。法國教育部強調,藝術教育要給學生創造自我表現的條件,擴展其文化修養和知識,通過激發學中的靈感和啟迪他們的智力,達到使其個性得以充分的發展。
(3)建立「教育優先區」。即在輟學現象嚴重的地區發動社會與學校合作,幫助家庭條件差和功課差的學生完成規定的學業。
2.改革高中
1991年4月,教育部長若斯潘宣布了高中改革計劃。其主要內容是:
(1)重新組合各科類的設置。通過調整高中的課程設置和畢業會考中各科類分數所佔的比重,把學生分為文學、科學和經濟三大類,使原來各科類之間明顯的等級差別被同科類內部的競爭所取代,以便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特別要加強科技類的普通文化課的教學。
(2)增加機動課時,用於補習和指導。即在高中的前2年,讓學生每周有3個小時的機動課時,用於在教師指導下按學習水平分成小組活動。落後生可以藉此彌補差距,其他學生則接受掌握正確學習方法的幫助。對畢業班,機動課時用於強化學生所學的專業深知識。
(3)增加學生選擇的機會,打破舊的上下等級和平行隔斷。建立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之間相互變通的渠道,使學生即使接受職業教育也可以根據自己今後的能力繼續完成普通高等教育各科類的學業。
此外,還提出了提高教育效率,克服高留級率問題,以及普及信息科學教育。

三、高等教育改革

1984年法國社會黨頒布了《薩瓦里法》,要創立「高等教育公共事業」,提出「全部中等教育以後的、包括大學校與繼續教育,都應屬於高等教育的范疇」,開始了1968年以來又一次重大的高等教育改革。
這次改革的側重點是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調整高等學校的辦學方向,在重申「自主自治、民主參與、多科性結構」三原則之外,進一步提出高等教育必須貫徹現代化、職業化和民主化的原則。
所謂現代化,主要是指辦學方向和方法要面向現代社會,教學內容應迅速反映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狀況。提出要改革綜合大學各階段的教學:
(1)加強對第一階段學生出路的指導,開設一些職業性質的課程,在第一階段結束時發給結業文憑。
(2)統一第三階段學位的名稱。
(3)增設博士後階段的課程。
(4)在整個大學階段增設一些新興的跨學科專業,鼓勵高等學校加強對應用學科的研究。
(5)加強外語教學。為了盡快提高高等學校的教育質量,該法還鼓勵高等學校之間開展自由競爭,支持他們廣泛地開展國際教育交流,並加強政府對高等學校質量的審查和評估。
所謂職業化,是指在高等教育的各個階段,應進一步克服純理論教學的傾向,重視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術的教育與出路指導,注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技能,提高他們的職業競爭能力。
所謂民主化,則是指進一步賦予教師、學生和其他有關人員更多地參與學校管理的權力。其措施有:
(1)在高等學校內部設校務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學業與大學生活委員會,它們分別對學校的管理行使決定權、咨詢權和建議權。
(2)給予高等學校更多的自主權。
(3)進一步改變高等學校招生中存在的不平等、不公正現象,增加對工農出身的學生的資助。
1986年法國國民議會批准了教育部副部長德瓦凱起草的《高等教育改革法案》(又稱《德瓦凱法案》),再次對高等教育進行改革。這次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
(1)在辦學指導思想上,以「競爭、創造性和責任感」代替「現代化、職業化和民主化」原則。鼓勵學校之間、學生之間進行競爭,支持學校與個人敢於冒尖。為保證新生質量,規定高等學校可對新生進行篩選。
(2)在高等學校自身管理方面,強調高等學校必須擁有自主權和競爭力,實現經費自主,在一定限度內自主確定學生的注冊費;可頒發本校的文憑;確保教授、研究人員在高等學校中的領導地位。
(3)恢復1984年以前的兩級博士制度。這個法案直接觸及了學生及其家長的利益,引起了他們的強烈抗議與抨擊,以致法國政府不得不撤消該法案,使這次改革夭折。

四、師范教育改革

1989年公布的法國教育改革法案著重強化了師范教育,廢除了現行的師范教育制度,包括師范學校和地區教育中心,對全國各地教師培訓進修機構進行綜合改造,使中小學教師的理論培養、現場實習、教育實驗結合在一起,統一由設立在大學的教師培訓學院(IUFM)承擔。

五、面向21世紀的教育改革

1988年出版了題為《教育與明天的社會——面對21世紀的挑戰》的調查報告。報告提出,最緊迫的改革應在初等、中等教育和大學的第一階段。社會對教育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形式的。報告出版後引起了法國各界的廣泛重視,被認為是法國教育改革的綱領。
1988年「教育與經濟高級委員會」發表了題為《教育與經濟2000年的教育體制》的調查報告。基本內容是:
(1)採取緊急措施、減少中學無文憑肄業現象,因此,要在幼兒學校提供個別幫助,到小學推行三年技能教育,在初中前兩年設觀察階段,進一步發展初中後兩年的職業教育。
(2)在1995年以前,把每年獲得最低職業教育文憑(CAP和BEP)的人數從現在的38萬減少到15萬。把最初職業教育BEP改造成為可以適合多行業的基礎技能訓練,並到1995年逐步提高CAP的教育水平。此舉可望使18歲青年在校率迅速達到80%。
(3)現在每年只有15萬中學生獲得高中畢業證書,到2000年應該達到每年25萬人,其中,應該有10萬人獲得職業教育高中會考合格證書,使畢業會考合格證書獲得者占畢業生人數的3/4以上。
(4)發展大學高級技術教育,使畢業人數從現在的每年8萬增加到16萬。加強職業教育師資的培訓,定期檢查課程設置是否與實際需要相結合。
(5)提高大學第一階段的教育質量,從中學教學大綱分科內容人手,提高學習的連續性和分科指導的准確性。到2005年,使大學畢業人數從現在的每年9萬增加到19萬,達到同齡青年的45%。長線的高等教育也要圍繞未來五大熱門職業進行,即側重於培養工程師、企業管理人員及國家公務員、商業人員、醫生和教師。
(6)發展工程技術教育,建立國際水平的工程師學院,培養高水平的工程師和高技術研究人員。
(7)改善大學與企業的聯系,建立職業培訓委員會和就業指導機構,使企業對培訓更有效地實行監督,使繼續教育更具活力。企業同實驗室合作,以投資形式取得研究成果的股份並盡快開發,建立真正的技術轉讓中心等。

Ⅲ 簡述法國加強幼小銜接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法國教育界普遍認為,學前教育對今後的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兒童今後學業成敗的關鍵。因此,在1921年的教育法令中,法國就把母育學校(法國幼兒教育的主要機構)列入了公民教育的范疇並為其規定了教育目標;在1975年的教育法中則提倡2歲兒童「入園」,以實現「為以後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擺脫障礙和實現平等做准備。」正是基於這種認識,法國對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一體化研究十分重視,並採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一、法國「幼小銜接」的主要措施
1.幼兒園附設於小學中。法國的母育學校是附設於小學中的,而且在法語中,母育學校和小學並稱為écoleprimaire,兩者渾然一體。法國的母育學校不同於我國的托兒所和幼兒園,它跟小學一樣有具體的教學計劃和時間安排(但不是強制性的);其次它才是幼兒園,因為它的主要教學手段還是以游戲為主,兒童以「玩」為主。這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有利於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的銜接。
2.科學劃分母育學校和小學的學習階段。法國1989年的教育指導法打破了傳統的以年級為單位組織教學的形式,把學前兒童和小學兒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啟蒙教育階段」,包括母育學校的小班和中班;第二階段為「基礎學習階段」,包括母育學校大班和小學前兩個年級的兒童;第三階段為「深入教育階段」,包括小學最後三個年級的兒童。母育學校的大班既是啟蒙教育的最後階段也是進入基礎學習階段的第一年,大班的學生開始做一些具有基礎學習特色的活動,和小學前兩個年級的學生一樣主要學習法語和數學,並初步養成獨立學習
的習慣。這樣,小學教育和幼兒教育就實現了一體化。
3.統一母育學校與小學的監督視導工作。1990年,法國政府規定把母育學校與小學的監督視導工作合並起來,法國國民教育督學的主要職責為:第一,在一個省的范圍內負責對小學、初中段的職業技術教育和學前教育機構的督察;第二,小學督學、技術教育督學、學徒教育督學和信息方向督學,督察初等教育、幼兒教育機構的教學、教育工作管理和評價教師及有關人員。因此,初等教育的視導員以及教育顧問都需要具有兩個階段的教育理論和實際經驗,以進一步做好母育學校與小學的銜接。

Ⅳ 資產階級大革命時期法國的教育是怎樣的

法國從1789年資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宣布成立共和國以後,先後建立過第一帝國、波旁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國、第二帝國及巴黎公社,政體幾經反復,到1875年憲法的通過,共和政體的鞏固(第三共和國),資產階級統治才最終確定。這期間資產階級各黨派先後執政,他們都十分重視國民教育的作用,紛紛提出各自的教育改革方案,雖因處於大革命期間,均無法實施,但對以後法國的教育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康多塞和雷佩爾提出的方案。

1.康多塞方案

康多塞(1743年-1794年)是大革命時期,大資產階級執政黨吉倫特黨的領袖之一。他是一位哲學家和數學家,負責公共教育委員會。1792年4月,由他負責組織五人小組起草了一份全面的教育計劃,提出由國家舉辦世俗性免費學校。

計劃提出,國家應擔負教育其男、女公民的責任,建立起包括初級小學(四年)、高級小學(三年)、中等學校(五年)和專門學校(大學)的統一的相互銜接的學校體系。其中初級小學是普及性的,所有的學齡兒童均應入學,實施廣泛的普通教育和勞動教育;高級小學招收初級小學畢業生,有較好的設備,注重實科教育;中等學校除完成普通教育外,還進行農業、軍事和醫學等專業知識的教育;專門學校是代替舊大學的高等教育機關,培養擔任政府公職和從事研究工作的人才。

康多塞提出要實行統一的學校管理體制。他主張廢除宗教教育,給學生們講授資產階級憲法和《人權宣言》;加強科學教育,尤其是數學、物理知識的教學,因為這些知識不僅對發展工業有巨大的實用價值,而且有利於人的智力發展。

康多塞方案的基本精神對19世紀法國教育有很大影響,但它反映的是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它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各級學校均實行免費制度,但是它沒能為貧苦兒童接受教育規定任何物質保證。

2.雷佩爾提方案

雷佩爾提(1758年-1793年)在自己的方案中首先批評了康多塞方案,指出它只是宣布了普及初等教育而沒考慮實施這種教育的物質條件。為了真正的實現普及教育,雷佩爾提主張建立「國民教育之家」,這是國家舉辦的寄宿學校,招收所有5歲至12歲的男、女兒童入學,並由國家供給他們衣食,其經費來源是向富人徵收累進所得稅和兒童自己的勞動收入。他強調指出,「貧民教育的費用要由富人來負擔」。「國民教育之家」的管理要吸收家長參加,每年一星期的時間輪流參加學校的全部生活。在學校里,學生要接受德、智、體、勞等幾方面的教育,培養他們成為健康、誠實、守紀律、愛國的法蘭西公民。

雷佩爾提方案代表了革命中激進的小資產階級的利益,較之康多塞計劃更為民主,更富於革命性。該方案經國民公會多次討論,於1793年修改後通過,但很快又被廢除了。

Ⅳ 第一帝國時期法國的教育是怎樣的

1804年拿破崙稱帝,在政治上實行中央集權的大資產階級軍事獨裁,與此相適應,在教育上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拿破崙以其政治家犀利的眼光看到教育對實現其政治目標的重要性,他曾告誡:「在我們所有的機構中,最重要的是公共教育,全部的現在和將來都取決於它。」因此他始終熱心於改革學校教育,以期通過學校教育,培養出帝國所需要的文武官員,鞏固帝國的統治。

1808年拿破崙創立帝國大學,作為全國教育行政的最高領導機關。帝國大學的總監(相當於教育部長)由拿破崙直接任命,凡學校的開辦、取締,教職人員的任免與提升都由總監掌管。帝國大學還設有評議會和總督學署,協助總監管理全國的教育事務。在帝國大學之下和全國司法區平行設置29個大學區,每一學區設總長一人,由總監任命。同時還設學區評議會和督學,全國的大、中學校均由帝國大學統一領導,各級各類學校的規章制度、課程設置、課時安排均由國家統一制定和監督實施。總監、總長和教師都是國家的官吏,由國家支付薪金。這種嚴密的中央集權的教育行政體製成為法國教育制度的最大特點,並一直影響到現在。

第一帝國時期,初等學校不被重視,但中、高等教育卻得到很大發展,中學有中央政府設立的國立中學和地方自治機關設立的市立中學。這些名稱一直沿用到今天。國立中學主要是培養行政官員和高級軍事人才,學校內部管理很嚴,學生身著統一的服裝,按軍隊的編制,學校的行動統一以鼓聲為號。對違反紀律的學生實行嚴厲的處罰。相對國立學校而言,市立中學地位低下,課程淺顯,紀律也不嚴格,數量也較國立中學要多。

第一帝國時期教育有很大的發展,使原來混亂無序的學校教育向比較系統完整的學校教育體制轉變,建立了法國近代學校教育體系。

Ⅵ 法國國民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及其對近代教育的影響

教育是一種人類社會的始終是活動的。
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對社會和文化底蘊,

生產經驗,並在傳遞的基本方式的社會生活經驗。

學校教育是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教育工作者

計劃,有組織的方式來影響受教育者的頭腦,想到了某種變化,他們發生

活動。

教育構成四要素教育:教育實踐實施者

教育:教育實踐主體與客體

教育內容:教育實踐的教師和學生認識對象 BR />教育工具:一個方法

教育實踐中的教育體系

教育體系,也被稱為全國教育系統要進行,是指系統根據其國家總稱教育政策實施的目的設置的教育機構,以及各種監管規范,以保證確定的機構的正常運轉。其主體是學校教育體系。

2,學校教育系統

學校系統(簡稱學校系統)是一個國家在各級學校系統,它指定了在各級,任務,入學要求,學校的性質,和他們的長期研究之間的關系。

3,限制

建立了學術水平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人口發展;青少年心理發展特點。

古代教育的特點:

1,分級:不同的階級地位享受不同的教育權利和特權。

2,東正教:公認的政治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和道德。

3,專制的本質:教育過程進行控制和調節,灌輸和接受的過程。

4,千篇一律:記硬背,機械模仿。

5,象徵性:教育是教育,什麼是社會地位的象徵之間的差異。

現代教育的主要特點:

1,國家加強了對教育的重視和干預,在增加公共教育。

2,初等義務教育的普遍實施

3世俗化教育。

應參與學校教育從宗教教義分析了宗教,政黨的規定,學校教育。

4,實施教育立法。

後的20世紀的教育功能:

1,加強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銜接

2,加強義務教育的普及化,義務教育的延伸年齡

3,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相互滲透

4,高等教育和日益多樣化

5類型的普及,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
> 6,教育制度有利於國際交流

趨勢在當今世界

教育發展,教育,教育

所有公民接受所有公民的基本權利,以教育和必須連接

受教育的一定水平,通過各種方式滿足基本學習需要。

二,終身教育終身教育

由法國學者於1965年保羅Lengrand成人教育實行,這是人民填充

細分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總和在壽命長接受

各種教育和培訓。

什麼是終身教育的意義有

含義:1,形成教育和全面的認識有了新的認識。它是建立在教育系統的原則。

2,終身教育的過程,是促進教育和學習社會化的社會化過程。

3,確定終身教育多樣化的標准值,有人指出,發達自己的新路。

三,教育教育

民主化,民主化是世界主流教育的改革自1960年以來。它由教育

民主和民主教育的兩側。

教育的民主化是越來越多的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並有可能與自主性的特點,教育和教育系統<br的民主形式日益

全面合作/>始終開著公平,開放的,多元化的演變。

民主教育:普及教育,教育質量和教育

有效性民主教育系統的平等:篩查型,型轉向全面的集中,分散

教育結構:剛性,封閉轉向靈活,開放

師生關系:威權轉

互動式教學方法:由轉向啟發式

灌輸教育評價:選擇重點轉向重點培養 BR />教育管理:從集中式,封閉式轉向參與性,/>教育平等自治

<br被消除的經濟,文化,社會地位和種族的因素,性別,地區等引起的對教育的差異人人有受教育的權利,教育機會在大家面前的平等。

平等的教育機會是均等的教育,包括在平等的過程中起點平等的基礎上,平等的目標;形式上包括平等效率,形式平等,實質平等。

如何形成一個傳統教育的挑戰

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基於計算機和互聯網教育內容的更新和變化過程的教育型

類型,將從固定時間固定,固定位置

固定內容促進教育學會在任何時候,學習任何地方完全關

更改任何內容。

教育與經濟之間

關系:

經濟發展對於教育,經濟決策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制約教育,教育要經濟的重要反應(經濟教育功能)。相對獨立的教育BR

教育獨立於政治,經濟和文化性質的其他社會現象,有其自身的特點和發展規律。

1,有質量的自己的教育要求 - 培養人

2,教育具有歷史繼承性

3,教育和社會發展與

失衡

BR />政治教育的功能,政治教育是需要培養人才

2,教育可以促進政治民主

3,可以製造輿論和政治思想

1。傳輸,文化保護功能

2。文化選擇功能

3。創造文化的功能

文化在教育的制約

1。文化制約教育內容

2。教育觀念的文化價值?(值)限制人們

個人發展特徵序列,階段的主要因素,不平衡,

個體差異

影響人的發展,反映了各個功能的倡議,遺傳,環境,教育

教育,以促進個體的社會化促進個體行為

職業教育與個體意識的訓練社會和教育的作用,促進意識思想

教育人的意識和身體的形成

教育能力促進個體差異的充分發展而發展,形成了人類的獨特性

人類創造力的教育發展,並促進實現個人價值

特點職業培訓職業發展的專業態度內涵2 3 4專業技能的專業分工多樣化的專業角色的「佈道者」角色2「,質疑」角色的示範作用3 4 5的父母和朋友的管理角色角色6

研究員的角色教師的專業知識

5專業品質專業發展

1,

教師專業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教師作為一個專業的工作人員需要不斷探索學習的過程,並擴大從專業的內容,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逐步實現專業的成熟程度。

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包括以下內容:

專業知識(1)發展:一個慷慨的文化,教育部門的專業知識和教育學科的積累和更新。

專業能力(2)發展:教學技能和掌握的技能和教學,形成和提高的能力。

(3)發展專業情意:專業理想的建立,發展專業情操,專業性向適應性,專業自我構建

2,教師專業發展方法和策略

(1)新老師感應

(2)在職教師培訓

本質屬性,學生是一個潛在的2人發展,學生誰是3的發展需要,學生對象

教育教師和學生如何建立

1一種新的關系,以德才兼備(高中老師,德高為范數)

2,學生的良師益友

3,學生同樣

4,教學

什麼是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的總體目標為受過教育的人期待,人們希望通過教育,什麼樣的變化發生在教育方面,還是什麼結果所產生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問題。教育的目的是縮小該國的總需求什麼樣的人才培養,是有一定的教育價值觀的體現。它限制了各種教育活動,所有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

的教育

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基本精神是根本要求

要求其整體內容和結構

堅持德,智,體全面發展社會主義的方向是由它的本質

德育五個領域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對教育的個人思想素質一定的社會和政治指導原則的轉換。

科學文化知識,技能,學生的教育

體質授予學生知識,技能,發展優質學生的身體和運動能力,並提高他們的體育智力開發智力的學生補助金制度。

審美稱為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培訓和教育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和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勞動技術教育教給學生現代生產勞動和基本生產技能,學生正確的勞動觀點,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教育的基本知識。包括勞動技術教育在兩個方面。

素質教育是培養和提高教育學生素質。

它分為三個層次:物理教育,心理教育,社會素質教育。

在社區生活的質量將是整體結構的一流的質量,主要/>由政治,思想,<BR道德,業務,審美,勞動技能等素質構成。

目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它指向一個男人與一個人才

兩個層次,前者是後者的基礎上,強調謀求共同

;後者是前者的發展,強調治療差異。

任務:體能發展;心理素質;形成社會特質。定義

課程內容是發展的概念,它是實現教育目標和要求,在各級學校的教學科目,其目的,內容,范圍,組件和的總和過程,包括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的全部內容,並建立學校環境。

課程的優勢和課程的弱點是根據教育目標和教育選擇,從內容,組成學科所有學科發展的學科標准邏輯系統的發展水平,准備課本要求的教學次序,周期和時間教學,課程教學部。它是學校課程的基本形式。

優點:邏輯性,系統性,簡約性功能有利於掌握系統的知識和知識的有效傳遞。

缺點:學科之間界限清楚,分離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系;忽視學生生活的做法,不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的需要和利益。

活動計劃,也被稱為兒童中心課程的課程或經驗,即兒童在中心的發展利益,是圍繞著孩子的課程,以從事某種活動的積極性組織。

優點:與現實生活相關的知識,有利於培養操作能力;關注孩子的動機和幫助訓練身體和個性發展學生的興趣。

缺點:兒童獲得知識不系統,不完整,不利於文化遺產的有效轉移。

潛在課程是廣泛的學校課程,課程設置和相對優勢的一部分。它可能意外和為主要特徵。這不僅僅體現在課程規劃,教學不是由官員,通常反映在場景中的學校和班級,包括材料的情況(校舍,設備),文化景點(教室布置,校園文化,禮儀活動),進行人際交往方案(師生關系,同學關系,學習,校風,班風),學生從潛移默化的影響,促進或干擾教育目標。

新課程:

不斷變化的過程過於注重傳授學科知識,強調培養學生對學習掌握「雙基」學習如何學習正確的價值觀持積極態度。

變更為導向的學科,科目過多,缺乏整合的現狀,使課程結構與平衡,全面和選擇性。

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過於強調維持現狀的書本知識,加強與學生的生活和科技發展的聯系,注重學生的興趣和經驗,精選對學生知識和需要終身學習的能力。

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文化採集,處理,信息分析能力;能力建設的交流與合作。

上的篩選和選擇改變過分重視,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的教學,改善功能評價的能力。

改變國家集中管理的現狀,國家,地方,學校的管理水平,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和學生的適應性的實施。

三個中心課程理論主張學校課程應分類學科為基礎的教學核心課程掌握的科目,基本規則和相應的技能目標的基本知識。

主義課程理論主張課程應有益於人的尊嚴,要實現和在教育過程中開發人的潛力,強調標准無法判斷成年子女,應根據心理發展和心理發展的特點決定的孩子需要的課程。

社會再造主義強調社會方案在教育中的作用的約束,提倡按照社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社會機構的作用的需要確定教育目的和課程活動。

什麼是教學教學過程的過程就是教師的活動進程,以教學和學生學習,教師有目的,

有計劃地指導學生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促進頭發

過程中對學生的身心發展。

什麼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和使用方法的教學方法的教學方法。該方法包括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方法,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獲得的聯合活動方式的身心發展。優點缺點

1班級授課制,有利於高效率,人才大面積種植,促進教育普及; 2,有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促進有計劃逐步開展教學; 3,有利於教學管理和教學檢查; 4,學生的互利交流。

缺點1,不利於發揮學生主體。 2,更少的機會去探索的做法是不利於許多學生的發展。 3,在相對固定的形式,缺乏靈活性。 4,強調團結,不利於因材施教。

什麼是個性化:

一的個性化教育的基本原則是指教師的實際情況,從學生開展個體差異出發有針對性的差異化教學,讓每個學生能避免弱點,以獲得最佳的發展。這是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個性的有效途徑。

學校德育

一個基本方式,直接模仿道德自律的教學課

所謂直接品德課教學的德育教學是通過專門系統地教品德課對學生的道德知識和理論。

二,間接

所謂間接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中的學科主要是指各級教學和學校生活的學生集體的道德滲透。

道德認知發展模式注釋

/>道德認知發展模式<br提供了理性思維的道德重要性的模型,展示了一個基本的理論模型發展的研究和應用。

道德發展模式的認知缺陷:

一是過於強調倫理道德的行動研究的認知,情感忽視的作用;

二是強調道德判斷的形式而忽視了內容(和困境的難度,它的設計限制);

三階段理論也存在較大的缺陷(如發展可逆階段的存在,和文化背景的適應性)。

同情的理解模式模式由英國專家邁克爾·費爾學校德育舉措。該模型假設與人相處友好得到的是人類的基本需求,滿足這種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責任。這是一系列的人際關系和社會環境問題,啟發學生的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學會理解。

貢獻:

1,體貼的重點培養模式在許多道德意識,以另一種方式道德行為道德模範,從道德的道德情感人手文化建設的典範。

2,提供了一套提高學生的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的開放性情境教學,並為教師理解和使用該套件提供了一系列的教師指南。它可以幫助教師了解更全面具體的人際交往的學生 - 各種困難和解決社會問題可能反映了各種遭遇。

3,「學會關心」是新一輪教育改革,為我國學校德育改革體貼模型的重要目標之一是不無啟示。

缺點:

1,不同的,甚至矛盾的理論作為其理論基礎。例如,對於青少年的需求和特點與色彩的人文主義的描述,也有行為傾向和觀點上的觀察學習。

2,對學生在一個特定的人際 - 清晰界定道德范疇的社會反應的社會場景,並涉嫌在普遍性的存在或不存在。

3,實踐表明,青春期是「社會實驗」的假設是不嚴謹的理論。青春期前已經開始了嗎?

什麼是教育評價

教育評估是基於一定的價值觀或教育的教育目標,運用科學的手段,通過可操作的信息,數據的系統收集和分析,整理,教育活動,教育過程和教育價值判斷的結果,從而提供可靠的信息,以不斷完善自我和教育決策過程。

教育評價類型

1,基於時間和分類

診斷評估是指教育活動之前,因為它更計劃有效實施和可預測性的行為,衡量評估,或目前的情況,並識別對象的問題的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指教育活動的評價活動本身的效果時,調節過程的活動,以確保實現教育目標,進行價值判斷。

總結性評估,也稱為總結性評價。它是指教育活動告一段落的時候,最終的結果做出價值判斷。

2,根據參考標准分類

評價相對評價(常模參照評估)

是選擇對象的集合中的一個或多個對象被評估為標准,那麼評估對象的其餘部分與標准,或某種方式來評估所有排隊順序評價對象進行比較。

絕對評價(目標參考評價)

正在外面在預先確定的客觀標准對象的集合評估將進行評估,以比較客觀的標准來確定其覆蓋標準的程度評估。內

個體差異的評價是指發展水平或前一狀態作為標准評價對象的評價。

3,依據的主要類別的評價

別人評價(外部評價)

是指教育活動實施者為主體的評價以外的人。

自我評價(內部評價)

是指教育作為評價的主要肇事者。

4,根據分類

指利用開放的形式來獲取評價信息的定性評價,採用定性描述的方法總結評價。

是指一組操作的內容的評價的定量評價,收集和評估,量化信息,運用數學方法總結評審。

教育評價功能

1,導向功能:是被評價對象的評價起著主導作用。通過評價目標,指標體系的引導,學校,教師和學生可以被指定為學校和努力的方向 - 接力棒

2,診斷功能:經過分析是指對信息的評價,或教育活動可以發現什麼缺乏評估的對象或偏離目標。

3,識別功能:通過評估對象的優點可以被識別或合格與否進行評估,與選擇,分級性能。

4,完善的功能:通過評估的問題,並及時反饋,以促進評價對象的持續改進和優化找到。

5,激勵功能:是教育評估的正確應用,評估對象可刺激內在動機,調動他們的潛力,以提高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等。

學生評價是依據一定的評價標准評估學生的評價,由單一或某些地區個別學生的學習和個性特徵或整體系統的分析和價值判斷的過程進行全面評估的手段。

教師評價教師評價是基於教師,利用評價理論和個別教師的價值判斷的工作方法的適當手段,學校的辦學目標和任務。

教師評價的

意義第一,有利於激發教師的積極性,促進專業發展和成長。

二,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四,促進科學管理學校。

但是,老師的評價是一個雙刃劍,所以老師的評價是客觀,公正和可靠的質量鑒定的教師各方面的水平和評估;其次,我們必須能夠診斷並發現教師工作更具體的優點和缺點,提供具體的反饋,教師自身的發展和完善教育教學工作。教師評價的<br的主要方法

/> 1,教學評價教師的教學,包括道德培訓,教學態度,教學能力,教學效果(學生評估)

學生評價。

2,

老師學校的老師,學校的老師或專家評審的同行評估。專業知識和能力水平,包括教師,教師的教育教學指導方針的合理性,適用性,教育科研,教學方法和教學目的。

3,領導力評估

老師的學校,對教師的評價院系領導組(室)。根據一些標准,對自己的評價

4,

老師的自我評價。

5,
評估學生成績根據學生的成績來評價教師的教學能力。

Ⅶ 簡述法國統一學校運動的背景

我們在參加世界中學生體育聯合會執委會和代表大會後,在巴黎順訪了法國教育部申小學教育司,參觀了巴黎市十二區哈勃雷中學和法國體育學院。現將所見所聞簡介如下。

一、學校體育領導體制的兩大變動1.加強了教育部主管學校體育的職能十年前,法國的學校體育工作,是由青年體育部主管的,現統歸教育部主管,而青年體育部專門管理全國群眾體育(除學校以外,和競技體育,高水平運動競賽工作。這個變動的主要原因是青年體育部不主管學校和體育教師,下達任務必須通過教育部門,在管理上不順。為此,在教育部門專門立了體育司,統管全法國的學校體育工作。

2.撤消學校體育司,中小學教育司分設體育處分管學校休育為了分別加強對中小學的全面統一管理,1986年撤消體育司,在中學教育司和小學教育司設學校體育處,分別主管申學和小學體育教育和運動競賽,師資由師范司管,財務歸財務司管,體育處主要管兩大部分工作,一是體育教育,一是運動競賽。體育教育是必修的,運動競賽是通過俱樂部形式學生自願參加的。為開展學校體育競賽和訓練工作,法國建立了學校體育聯合會,這個群眾性組織也受法國教育部門領導。教育部長(包含各省、市的教育部門負責人)必須兼學校體育聯合會的主席,日常工作委託中學教育司司長主管。每所學校法定必須成立體育聯合會,主席必須由校長擔任。可見,學校體育受到了法國各級教育部門的充分重視。

二、升學考試體育、學校體育地位得到提高法國教育部作出規定,高中考大學體育是門主科,必須通過考試才能升入大學,高考總分是200分,體育成繢以20分記入總分,佔10%。體育分數是以最後一學年的平時成績計算的,其申包括體育課成績、競賽成績,上課出勤率等"如競賽成績好,在全國大獎賽得前三名/就可能記滿分。但各學校又規定,盡管運動競賽好的學生,如平時不積極鍛煉,學校可以給予體育不及格論處。個別體育成績突出的學生,可報考體育學院。體育考試項目在田徑、體操和游泳這三大項目中任選一項、。由於採取了這一強硬措施,學校體育在教育部門和社會上得到普遍重視,學校體育的地位,有了顯著提高。

三、體育教學工作任務(1)小學:學習最基本的體育知識;掌握最基本的體育技巧;通過體育促進學生全方位的發展,提高各種能力;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

(2)中學:加強體能訓練,進一步掌握體育的知識;培養體育的精神,如集體主義等。

2.體育課周學時小學:5學時,初中:3學時;高中:2學時。3.教學大綱分兩部分,主修和選修。主修是每個學生必須上的體育課。按照全國規定的體育教學大綱和教學標准,各校再制定自行的體育教學大綱,但必須得到各校教學委員會集體研究通過。選修則由各校依據國家確定的標准自已選定運動項目。選修放在課外由體育聯合會下設的體育俱樂部進行,由體育教師負責指導。

四、體育教師的水平高,工作量較大

法國全國有3萬名專職體育教師。小學皆由班主任任教,但設有專職的體育教師。體育教師必須在大學本科學習三年,再經兩年專業培訓,取得考試合格證書才能任教。中小學體育教師都要達到這個要求。法國教育部小學體育處處長伊夫特隆先生認為,這個學歷要求,保證了體育教師的質量,體育教師必須做到一專多能,理論和實踐都會,不僅要求能完成體育教學大綱規定的各項教材的教學任務,而且還要能勝任俱樂部專項訓練的任務。?

體育教師的工作量較大,每周達20學時,其中17學時的體育教學,3學時的俱樂部訓練。其它科任教師每周才18學時。此外,有些體育教師還兼任高水平運動隊俱樂部教練。

五、對運動尖子學生的管理

法國也存在少數運動尖子學生學習與訓練矛盾的問題,對這批學生在法國教育部中學體育處專門成立了一個體育學習科;這是個特殊的管理機構,由教育部和青年體育部共管(以教育部為主),教育部主要負責這批學生的文化課學習,青年體育部負責學生的運動技術提高。這個科要專為這些學生制定體育教學計劃,專門安排體育授課時間,學制可適當延長,配備專門的教師上補習班的課,為學習跟不上的學生補課,補課教師享有補貼。

六、場地器材設施

教育部專門制定了中小學場地器材的配備標准。配備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學校設在城市中心區,佔地面積較小,一般不可能修建場、館的中小學,可充分利用所在區的體育中心的設施。體育中心統一安排場地使用表(課表),免費為學校學生上課和俱樂部訓練開放。另一種是學校自己修建體育場、館和游泳池,這類學校在法國佔多數。

七、為捉高競技水平服務的體育學院

法國體院在1975年前分為兩部分,一是以培養師資為主的師范學院,一是以培養教練為主的體育學院,1975年合並為法國體育學院,是法國最高體育學府,由法國青年體育部領導。該院在各省設五個分院,以單項設院,如滑雪、賽艇等各有分院。體院的主要任務是為提高國家競技水平服務。具體任務是:培養高水平運動員,培養高級教練員;培養高水平體育管理人員;開展為提高競技水平服務的科學研究工作。體院共有學生2000人(其中本科生為叩的人,短期集訓學員1300人),教師、醫生、科研人員共220人。設有20多個專業,術科以擊劍、射箭、柔道等最強,學科以運動生物力學和運動生理學為最長。設三種學位:學士、碩士和博士該院的最大特點是教學、訓練、科研三位一體,全力為提高法國運動競技水平服務。法國各項國家代表隊全集中該院學習、訓練、生活。他們的時間是這樣安排的:上午9:00~11:00學習,11:00-1:30訓練,下午3:30~5:00學習,5:00~7:00訓練。該院的設施十分先進,有標准塑膠跑道田徑場,有游泳館、跳水池、水球館、有室內球類館和多座柔道館。有一座長140米,寬95米,世界一流的室內綜合體育館,含有200米跑道的田徑場,一個標準的自行車賽場和練習場。

?八、當前法國教育改革的幾點動向

從會談中得知,當前法國中小學教育改革有三點動向值得我們注意1.普及十年義務教育法國政府要求為了提高整個民族素質和提高辦學質量使所有學生在初中畢業後升入高中,普及到高中一級。加強後進學生的輔導教育法國學校都以最大的力量在學習成繢差的學生上下功夫,使其跟上較好學生的水平。學校提出不能較多地淘汰差生,要加強輔導,而輔導的重點是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懂得怎樣去學習才能跟上學習進度。

2?加強職業訓練?改變過去傳統的高考三大領域文科、理科、經濟科,增加商業和工業科,從而加強了職業訓練學科領域。

以上是法國學枝體育的一些片斷材料,對我國的學校體育工作有一定的借鑒

Ⅷ 巜哈比法案》的主要目的是加強法國的職業教育

一、法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脈絡
(一)被動形成階段
法國自1860年簽訂《法英商約》開啟自由貿易後,引入先進的資本主義的機器生產方式,「摧毀了中世紀以來形成的手工業行會負責職業培訓以及勞動力市場的傳統體制,取而代之的是完全建立在供需關系基礎上的合格勞動力的招募和培訓制度。」[1]這種由供求關系決定的自由貿易,脫離經濟主體的掌控,要求企業主在職業培訓方面兼具長遠的經濟頭腦和豐富的運營技巧,勞動力具備精湛的職業技術技能等,職業培訓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法國整個工業發展的水平。法蘭西第一帝國時期,國內一些著名學校的高等技術專科機構,已培養了眾多高級職業研究者。在此基礎上,1794年法國建立了國立藝術與職業學院(CNAM),職業學校便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直至一戰前,法國共有69所職業學校。工業化潮流的涌動,由外至內推動著法國職業教育的形成。
(二)主動發展階段
就像一輛馬力十足的汽車被阻滯了發力,而改由人力拉動一樣,工業化生產的外部推動使職業教育的發展失去了其內部的強大動力。加之,一戰前的職業教育因私人創辦而無法保證辦學質量,法國的職業教育主動結合內外部力量進行了改革和發展。1919年,法國頒布了職業教育的改革法案《阿斯蒂埃法》,職業教育由私人承擔轉變為國家任務,符合規定的青年有義務接受免費且內容多樣的職業技術教育。二戰結束不久,《郎之萬――瓦隆教育改革方案》出台,賦予職業教育與其他各類教育同等的社會地位,從內部提升了職業教育魅力。1970年初,法國職業研究中心(CEREQ)成立,從宏觀上協調了職業培訓與就業的關系。1975年,法國職業教育的改革隨著《哈比改革法案》的通過達到頂峰,該法案從各類學校的設置和教育內容入手,補充了1947年改革中「提高職業教育地位」的具體措施,將抽象的理想付諸實踐。這段時期的世界經濟危機也檢驗了法國20世紀20年代以來職業教育改革的質量,從專業勞動力的市場反饋看,結果不盡如人意,較高的失業率迫使教育部門重啟改革之道。自80年代,一系列關於職業教育的政府報告、文憑設置、會考證書、咨詢調查、圓桌會議、電視專題節目等相繼出現,較之以往的改革增添了更多嘗試和創新、投入和希冀。
(三)日趨完善階段
隨著歐盟政治經濟聯系的逐漸深入,21世紀以來,法國的職業教育日趨完善。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第二屆國際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大會,指出職業教育在新世紀需要滿足新的人才培養需求,並承擔著「使正規與非正規經濟界中處於邊緣化的群體獲得均等機會」[2]的重任。受此影響,法國在2002年設置了「經驗獲得認證」制度,可以憑借3年以上的相關工作經驗獲得職業文憑和證書,擴大了職業技術教育的影響力。2004年,法國頒布《終身職業培訓和社會對話》,提供了職業教育終身化的有力保障。2006年,《赫爾辛基公報》建議歐盟成員國建立歐洲資格框架,實現職業教育學分轉換,2010年已建立國家資格框架的法國完成與歐洲資格框架的對接。近年來,法國的公立院校的高等職業教育實施零學費,成為留法學生的「新寵」。
二、法國職業教育的基本特徵
(一)上行下效,扭轉備受輕視的職教處境
法國的傳統文化認為體力勞動者辛勞多回報少,處於社會底層,幾乎沒有社會地位,職業教育自然也備受輕視。職業學校沒有自我完善的自信及資源,常使經濟發展因缺少技術支持及人員支撐而後勁不足,無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針對這種情況,法國政府不斷採取多種方式,試圖扭轉備受輕視的職業教育局面。從近些年的改革措施來看,政府主要著力於立法和資金投入兩個方面。
從1919年第一部職業技術教育法《阿斯蒂埃法》的頒布,到2004年《終身職業培訓和社會對話》的試行,法國政府在此期間一直根據時代變化自上而下立法或調整法律法規,以規范各行各業參與職業教育的責任和義務,上到「職業認證國家委員會」,下到每個法國公民;內容廣泛,包括職教經費、師資培訓、證書頒發、企業參與等。如法律要求「企業以獨立辦學、校企聯合辦學或者學徒培訓的方式履行職業教育職責」[3],及對培訓稅的規定、對職工帶薪休假的強制要求等。法國政府以立法的形式強調公民對職業教育的重視與參與,為職業教育的發展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除了立法保障外,法國對職教的資金投入也很有力度。法國的職業技術學生不用負擔過重的培訓學費,18歲以下的學員可接受免費職業教育,其餘學員的學費主要由地方政府、行業部門、社會捐贈等承擔。法國的職業教育經費實行的是以政府為主導的多渠道、多主體的投資體系,投資主體包括「中央政府的預算投入(主要支付教師工資)、中央政府的補貼投入、大區政府的專門投入、歐盟社會基金投入、企業交納的學徒稅、職業行業行會的直接資助等。」[4]充足的職教經費增添職業培訓的魅力,從基礎設施、高端技術到專業教師的獲得都有了強大的資金支撐。
(二)多元銜接,搭建四通八達的職教「立交橋」
給法國的職業教育體系勾勒出一幅結構圖,其呈現的結果是一座縱橫交錯的「立交橋」,擁有橫向上的水平擴展和縱向上的寬度延伸。經緯交錯結合而形成的領域,不僅包括職業教育的培訓內容、技術人員的資格認證,還包含辦學主體、國際聯系等。主要的銜接點有以下四種。
1.普職銜接。
首先,普職銜接體現在職業教育系統內部縱橫交錯。從橫向上看,法國的職業教育體系兩軌並行:一軌為校內的職業教育,以滿足職業升學為目的的人群;另一軌為校外的學徒培訓中心,以滿足技術就業為目的的人群。雙軌之間各自獨立卻聯系不斷,彼此可以相互溝通、優勢互補,學員可依據自己的升學或就業需求任取其中一種,若遇變動,還可隨時轉變,靈活地協調了職業升學和技術就業之間的關系。從縱向上看,兩種職業教育體系均頒發以就業為目的的職業中專、職業專科,及產學研結合的職業本科、職業碩士等連貫的職業學歷,不同的職業學歷依次貫通,有效銜接了初等、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從縱橫上看,雙軌之間的同等學歷也可相互轉換。 其次,體現在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效銜接上。第一部職業技術法《阿斯蒂埃法》明確提出職業技術教育的內容應包括三部分:普及的文化教育、基礎的專業知識、技能勞動實習。隨後的1947年教育改革方案也強調在加強專門教育的同時,適當注意普通教育。為了達到普通文化知識和職業能力知識之間的平衡與銜接,法國從初中階段就設置了職業初探課程,開闊學生的知識領域,減少學生從接受普通教育到職業教育之間的不適應及落差感,順利完成兩種不同類型教育的過渡。另外,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之間還可以同級轉換。如學生在攻讀完中等職業教育後,除了繼續攻讀高等職業教育外,還可在獲得職業高中會考證書後進入普通高等學校學習。
2.「憑」「證」銜接。
法國的職業文憑和資格證書種類繁多,統一由國家認證委員會管理。首先,法國的各種職業文憑之間固有銜接。法國教育分為三大類:普通教育、技術教育及職業教育。1985年政府設立的職業高中畢業文憑,等同於普通高中和技術高中職業文憑,可實現三種教育的互換。並且,低級職業文憑獲得者通過繼續學習和就業,皆有可能獲得高級職業文憑的機會。最後,不管是兩軌的學校教育還是學徒培訓,都可以獲得相同的職業文憑。

Ⅸ 法國公立學校與adiut項目那個好畢業

法國政府極為重視教育,每年用於教育的經費約占國家財政預算的23%。巨額經費的投入,保證了教學、科研的高水平運行,同時使所有公立綜合大學的學生,包括在法國留學的外國學生都能享受免學費的特殊待遇。公立大學的本科、碩士、直至博士階段學費全免,每年只需交納注冊費和社會保險費。中國學生和法國學生一樣,享受政府提供的房租、伙食、交通、保險等優惠和補貼,補貼額度高達30%以上。可以說法國的大學本科階段教育對中國的高中畢業生有著很大的吸引力,不過近年來,隨著領事館簽證政策的收緊,以及簽證面試難度的提高,很多有志留法的高中畢業生都被拒之門外。就在去年,留學法國本科階段的學生簽證率已經降到了冰點,這也極大的影響了中國優秀高中畢業生留法的熱情。於是,為進一步促進中法兩國的教育交流和合作,法國教育部長德羅比安訪華,宣布了法國大學科技學院接受中國學生的招生計劃,並作為今後接收中國學生入讀法國本科階段的重點優先項目。 而法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聯盟(ADIUT)就被授權執行該招生計劃,為有志於赴法攻讀法國國家文憑的優秀高中畢業生設定一個有條件進入的留學項目。由於項目的特殊性,通過ADIUT項目赴法留學的學生可以免去領館的簽證面試,使得簽證的成功率極大的提高。ADIUT是法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聯盟(Assemblée de directeurs des Instituts Universitaires de Technologie)的法語縮寫,由遍布法國的115所科技學院組成,直接隸屬法國教育部高教司管轄。法國大學科技學院(IUT)是法國公立大學中相對獨立的學院。其主要特點是:入學選拔條件嚴格,教學管理嚴格,師生配備比高,採取小班編制,國家嚴格控制招生規模。學院所設專業面對法國人才緊缺行業,與企業緊密聯系。因此,大學科技學院的畢業生無論是在文憑獲取、升學還是就業等方面,其比例均是公立大學里最高的,遠遠超過大學里其它學院。大學科技學院是法國最優秀的高等教育資源之一,也是法國優秀高中畢業生本科第一階段首選的就學渠道之一。本項目從一百多所法國大學科技學院中選擇了30多所名校,其中包括享譽世界的里爾一大、南錫大學、圖盧茲大學、馬賽大學、雷恩大學、曼恩大學、蒙彼利埃大學等等,可供選擇的專業均是當前人才緊缺的熱門專業,有計算機、電力、網路與電信、機械、熱能、生物、化學、土木工程及企業管理、銷售技巧、環境、物流、傳媒等眾多專業。學生完成學業後取得的學士、碩士直至博士文憑都是法國教育部頒發的國家文憑。根據中法兩國簽署的互認學歷的協議,學生所取得的公立大學文憑,中國教育部均予以承認。 招生對象:應屆、歷屆高中畢業生,通過中國高考,達到2本分數線

閱讀全文

與法國政府如何看待學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5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