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利比亞戰爭中,誰起主要作用法國,還是美國希望詳細回答!
美國是老大,准備動手教訓利比亞,下面小弟一片叫好,鼓勵美國。因為他們想只要有美國在,我們只要在後面跟著,練練槍什麼的就有油水了,既不出錢又不出力,還能撈到好處。事後美國仔細一想,自己國力吃緊,為什麼每次都是我當出頭鳥,吃力不討好。自己花錢打完別人,還要留在那幫別人建設,維護治安,從阿富汗和伊拉克中美國吸取教訓了,所以剛開始的時候美國每天發射幾百枚「戰斧」導彈,每枚戰斧造價上百萬美元,幸好美國及時意識到這一點,這才收手。而法國,看美國不動手了,群龍怎麼能無首呢,為了充當老大位置,讓全世界都知道自己的厲害,所以做了出頭鳥,第一個沖出去,純粹屬於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B. 法國和利比亞打仗誰厲害
如果是打地面硬碰硬毋庸置疑肯定是法國,老牌強國的底蘊不是利比亞這樣的國家能比擬的現在利比亞的主力裝備只能和70年代的法國裝備比差了30年還有利比亞現在是分裂的不能舉全國之力抗敵,本來就差了1頭現在更不用說
C. 法國為什麼要打利比亞總統薩克奇和利比亞卡扎菲不是好朋友嗎為什麼開火了
1, 聯軍攻擊卡扎菲是非法的
答案:錯
理由:安理會第1970號(2011年)決議中明確指出,卡扎菲對付國內反對派民眾行為方式,屬於「反人類罪」,因此,在接著的安理會第1973號(2011年)決議中作出兩個授權:(1)明確性授權:建立禁飛區,(2)開放性授權:為阻止忠於卡扎菲的軍隊屠殺反對派及平民,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
安理會決議具有國際法效力,任何聯合國成員均應遵守,無論其形成決議之前投的是棄權票還是其他。多國部隊旨在為建立禁飛區,而對卡扎菲軍隊和其防空體系作精確打擊,其行為並不違背安理會第1873號決議。
2. 卡扎菲是中國的好朋友
答案:錯
理由:在處理國家關繫上,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說某一個國家的元首或領導人是中國的好朋友,並不具有任何現實主義意義,更多的時候,「好朋友」之謂,只是個外交辭令而已。
事實上,卡扎菲是個四處樹敵的人,包括對中國,也做了很多壞事。在其受困之前的幾個月,卡扎菲還在呼籲非洲組建百萬盟軍,以對抗中國的新殖民主義統治。試問,在非洲板塊上,還有哪個國家的領導人敢如此公然地「污衊」我泱泱大國?
如果網友們還不相信,筆者還可以舉更多的例子佐證:是卡扎菲與陳水扁聯手搞了個「過境停機外交」,在卡的帳篷內飲酒言歡,助推陳水扁「一邊一國」論。2006年中國曾搞了一個中非論壇,絕大多數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非洲國家,不是總統親自赴會,就是總理親自出馬,而卡扎菲不僅不想來,也不叫第二把手去,派了一個副部長,硬是氣歪了東道主。
3. 打擊卡扎菲就是侵略利比亞
答案:錯
理由:判斷戰爭是否屬於侵略戰爭,不能光看戰爭發生在哪一國或哪一地,不能把戰爭發生在A國,就說成是對A的侵略戰爭。構成侵略戰爭的前提,首先是個不正義戰爭,其次是以非法侵佔他國領土為目的。多國部隊針對卡扎菲的軍事行動,只限於為執行安理會決議而採取的必要行為,沒有任何軍事佔領的動機。相反,多國部隊自掏腰包,為安理會決議的權威,作了一場護法行動,把它斥為「侵略戰爭」,顯然是離譜得很。
4. 西方國家只不過想搶奪利比亞石油
答案:錯
理由:放眼當今世界,還沒有一個國家的石油被西方國家「搶奪」走了,以「搶奪石油」來解釋,並不切題。例如委內瑞拉一直反西方,但它的大多數石油是出口給美國的,因為他賣給美國最能賺到錢。石油又不是糧食,不賣出去,就是一堆污染物。以伊拉克為例,目前在伊拉克最大的石油開采合同是被中國拿到手的,包括在阿富汗,目前最大的一處礦產開發合同,也是被中國拿到手,為什麼?因為中國的報價有競爭力。奪不奪,靠市場說了算。
D. 法國為什麼打利比亞
聯合國安理會決定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
3月18日利比亞最新局勢,聯合國安理會17日通過決議,決定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並要求有關國家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護利比亞平民和平民居住區免受武裝襲擊的威脅。 安理會當天就法國、黎巴嫩、英國和美國共同提交的決議草案進行表決。表決結果顯示,安理會15個理事國中有10個國家投贊成票,中國、俄羅斯兩個常任理事國以及印度、德國和巴西三個非常任理事國投了棄權票。根據《聯合國憲章》的規定,一個決議案在獲得9票贊成,且沒有任何一個常任理事國投反對票的情況下即可獲得通過。 決議說,為了保護利比亞平民的安全,除以人道主義救援為目的和負責撤離外國僑民的飛機外,禁止所有飛機在利比亞領空飛行。決議指出,為保護利比亞平民所採取的一切必要措施中並不包括派遣地面部隊佔領利比亞。 此外,決議還決定對利比亞實施比第1970號決議更為強硬的武器禁運和財產凍結的制裁措施,其中包括凍結利比亞中央銀行和利比亞全國石油公司等利比亞實體的財產。 決議要求利比亞沖突雙方立即實現停火,全面停止對利比亞平民的一切襲擊,呼籲利比亞各方加強努力,推動對話,促成必要的政治改革,以尋求一個和平和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聯合國授權對利比亞採取軍事行動
聯合國安理會3月17日授權對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軍隊採取軍事行動,從而為未來幾天歐洲及美國空襲利比亞鋪平道路。 上述決定是在法國和英國的力爭下作出的。目前卡扎菲軍隊仍在襲擊反對派控制下的臨時首都班加西。 聯合國安理會中有10個成員國投票贊成在利比亞設置禁飛區及部署其他安防措施,沒有成員國投反對票。俄羅斯、中國、德國、印度和巴西棄權。安理會決議還包括對利比亞實行武器禁售以及其他保護利比亞平民的必要措施。
多國開始對利比亞展開軍事打擊
法國戰機19日率先對利比亞境內目標實施打擊,並摧毀了數輛利比亞政府軍的裝甲車。隨後美英等國戰機也陸續投入軍事行動。大規模的軍事干預全面展開。 部署在地中海的美軍和英軍艦艇以及法國戰機19日晚7點(北京時間20日凌晨3點)開始向利比亞發射100多枚「戰斧」巡航導彈,襲擊了利比亞的數十處防空設施。 目前美軍在靠近利比亞的地中海沿岸部署5艘軍艦和潛艇,都裝備有「戰斧」巡航導彈。20日,法國還將向地中海調派「戴高樂」號航空母艦。 針對利比亞的這次軍事行動被命名為「奧德賽黎明」。法國軍方消息人士對法新社說,此次軍事干預行動由美國軍方承擔具體協調,協調總部設在德國斯圖加特的美軍司令部。英國和法國分別建立了作戰指揮中心。 參加此次軍事行動的國家除美英法外,還有加拿大、西班牙、挪威等國。法國官員說,在軍事干預行動中,阿聯酋也調派了24架戰機,卡達調派4到6架戰機。 利比亞國家通訊社20日凌晨援引軍方發言人的話稱,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的家鄉蘇爾特以及班加西等地都遭到西方國家軍隊的導彈襲擊和炮擊,「多處民用設施被毀」。 利比亞國家電視台此前報道,一架法國戰機在的黎波里地區被利比亞防空系統擊落。對此,法國總參謀部發言人予以否認,他說,所有參與空襲的戰機均已返航。 正在巴西訪問的美國總統奧巴馬19日宣布,他已授權美軍對利比亞採取「有限軍事行動」而且「行動已經開始」。但他也表示,美國不會向利比亞派遣地面部隊。英國首相卡梅倫發表了內容相似的言論。 多國軍事干預行動展開後,卡扎菲20日通過利比亞國家電台發表了簡短但措辭極為強硬的講話。他指責有關軍事行動「野蠻」,是「不公正的十字軍式侵略」。 卡扎菲威脅將對地中海沿岸的軍事和民用設施進行打擊,並警告「地中海國家和北非國家的利益處於危險之中」。他說,「地中海已陷入戰爭」,卡扎菲已命令打開各地的軍火庫,「民眾可以拿起武器保衛家園,趕走西方軍隊」。 聯合國安理會最近通過了第1973號決議,決定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多國隨後為此展開了緊張的軍事部署。利比亞當局也宣布接受安理會決議並停火。但有未經證實的消息說,利比亞政府軍19日攻入了反對派大本營所在地班加西。
E. 為什麼法國要打利比亞
因為利比亞本來就是法國的殖民地,後來獨立的,而且和法國、英國關系不太好,動輒威脅要把法國、英國的投資收歸國有,美國和利比亞有血海深仇,你可以搜索「洛克比空難」,而且80年代對於卡扎菲的斬首就是美軍親自參與,只是老卡僥幸逃脫了。可以說作為西歐的天然氣最大供應國已經受夠了卡扎菲的訛詐,辦理他的想法不是一天兩天了,實際上叛軍就是西方多年悉心培養的結果。
而且法國准備聯合地中海沿岸國家組建一個地中海聯盟,沒想到利比亞不識趣,不僅拒絕參與而且還抨擊法國,這一點也讓法國下不來台,算是結下樑子,終於逮著機會新仇舊恨一起清算,只是不明白卡扎菲如此憤青,誰都敢得罪,包括美、法、英、中〔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敢為陳水扁鋪紅地毯,連美國都不敢,只有卡扎菲敢,這也是為什麼這一次安理會表決上我國為什麼投棄權票的原因之一〕
F. 法國與利比亞戰爭大家各是什麼看法
利比亞局勢,卡扎菲可能獲勝
最近,利比亞局勢成為國際社會的熱點,局勢何去何從?眾說紛紜。目前來看,大國都在躍躍欲試,利比亞正在上演四國演義。中俄歐美四大強,就利比亞內亂問題,在持續角力。美英開始想軍事介入,高調排兵布陣,後又想設立所謂的「禁飛區」,為反對派提供空中保護;法國今天在新聞說,承認反對派政府,要求卡扎菲下台;德國、義大利等與利比亞親密的國家,似乎還沒有表態;中俄阿盟等,反對外國勢力介入利比亞內亂,要求確保利比亞主權和領土完整。加上利比亞國內的信息比較混亂,所以局勢的走向,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很難做出准確的判斷。反正俺閑著也是閑著,俺就利比亞局勢問題,談一點個人看法。還是那句話,俺說得對的,請大家給點支持,說錯了,朋友們也別怪,拍磚輕點。哈哈。
俺就利比亞局勢走向,分成三個問題來分析:一是利比亞的戰略地位和價值。二是決定利比亞局勢走向的主要因素。三是我的預測。
一、利比亞的戰略地位和價值。
1.利比亞具有豐富的石油資源。
利比亞是20世紀60年代崛起的北非重要的油氣生產國,其生產的油氣主要出口歐洲,特別是義大利、德國和西班牙。利比亞是北非重要石油生產國。石油及其產品出口占利比亞出口總值的95%以上。石油是利比亞的經濟命脈和主要支柱。而且,利比亞的石油公司是國家控制,這意味著石油收入的財富,掌握在卡扎菲政府手裡。
2.利比亞是地中海、歐佩克、非洲重要國家。
利比亞在非洲、歐佩克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力。歐盟提出的所謂「地中海計劃」,實質是將地中海國家納入自己的經濟勢力范圍,進行經濟上的整合。從這次突尼西亞、埃及和利比亞的內亂來看,歐盟並沒有這個能力去軍事整合地中海,因為地中海的制海權,掌握在美國手中。
3.利比亞是伊斯蘭國家。
利比亞人大多是阿拉伯人,是伊斯蘭國家。利比亞大約有600萬人口,是北非最富裕國家。從利比亞的國內經濟發展情況來看,卡扎菲執政40年,總體上還是得人心的。
二、決定利比亞局勢走向的主要因素
1.大國因素是關鍵。
利比亞是地中海國家,目前地中海制海權被美國所掌控,歐盟無能為力。利比亞是原義大利的殖民地,其石油出口也主要是義大利、德國和西班牙,所以這次利比亞內亂中,這三個國家沒有正式表態。
利比亞內亂,已經造成了兩個層面的分裂:一是歐美分裂。歐美在如何對付利比亞局勢問題上,已經有戰略上的分裂。因為利比亞等北非國家,離歐盟最近,是歐盟傳統的勢力范圍。美英想武力干涉利比亞,甚至想設立「禁飛區」,對利比亞的反對派進行支持。二是歐盟內部的分裂。與利比亞關系密切的國家,大多沒有正式表態,說明對美英法目前的做法,持保留甚至反對意見。這勢必造成歐盟內部的分裂,不利於所謂的地中海計劃的發展。
利比亞內亂,油價高漲,俄羅斯是樂見其成的,但俄羅斯未必願意看到美英控制利比亞。利比亞是一塊肥肉,那是因為石油,俄羅斯是一個賣油國家,利比亞這塊肥肉,是針對歐美中印日等需要買油的國家而言的。
作為美國來說,把利比亞內亂當成一次登陸非洲的機遇。利比亞一直是反美國家,而且反以色列。卡扎菲也一直被美國所打壓和遏制,甚至美國1986年對利比亞進行了「黃金峽谷」行動。同時利比亞內亂,可以打擊歐元,分化歐盟,為美國壓服歐盟提供了可能。
大國在利比亞局勢上的博弈,主要表現在三個層面:一是聯合國的政治層面上,獲得主導權。目前聯合國通過了對利比亞的制裁,但如何實施還是一回事。因為聯合國不具有實質的約束力,大國是各行其是。關於授權 動用武力和設立禁飛區,在聯合國獲得通過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利比亞牽涉到各大國的戰略利益。二是地中海制海權的爭奪上。利比亞是靠石油收入,靠進口糧食的國家,該國人口主要集中在幾個大城市裡。所以,地中海的制海權,關繫到利比亞格局的走向。當然,如果利比亞能夠獲得非洲國家的支持,開辟陸地的補給線,那麼穩定國內局勢就有了更大的勝算。三是利比亞國內力量的支持上,進行博弈,需要真刀真槍幹了。
2.地區國家的態度。
阿盟對利比亞的意義不大,因為阿盟難以做出實質性的行動,影響利比亞國內局勢。但是非盟和利比亞的接壤國家,倒是可以對利比亞的國內局勢有深刻影響。比如為利比亞國內力量提供武器、糧食支援,甚至兵力支援,都是可能發生的。在這方面,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查德、蘇丹、埃及,都有很大的影響力。因為他們都很容易為利比亞國內力量提供武器裝備和後勤補給線。
3.利比亞國內力量對比。
其實,卡扎菲還真有點水平。在歐美的腹心地盤,敢於舉起反美大旗,而沒有被滅掉,就憑這一點,卡扎菲就不容易。從卡扎菲執政四十年來看,利比亞的經濟發展不錯,石油收入全部歸國有,有點類似於社會主義經濟體系,利比亞人民生活水平不錯,是非洲最發達國家,看來卡扎菲還是得利比亞人民民心的。目前所謂的反對派,並沒有卡扎菲內部政權人物當頭,而且是一盤散沙,這和埃及的態勢類似。
利比亞共有600萬人口,大多居住在城市。其中首都的黎波里就有200萬人口,進出口占利比亞的60%;班加西有100萬人口,進出口占利比亞經濟的30%。目前的態勢是,卡扎菲牢牢掌控了軍隊和首都的黎波里。反對派則占據班加西。的黎波里與班加西相距1000公里左右,班加西能夠被奪取,在於利比亞政府鞭長莫及,而且有外國勢力介入,支持反對派的結果。
隨著亂局的持續,利比亞人民的生活水平會急劇下降,反對派能否掌控局面,獲得佔領地的民心,就是一個未知數了。美英等國想軍事介入利比亞,是掠奪財富來的,是扛著槍炮來的,不是來救世的。這個在伊拉克就已經證明了這點,相信利比亞人民不會願意過伊拉克人民的苦難日子吧。所以,時間越拖,對反對派只能是越不利。
三、我的預測
我的預測:卡扎菲能夠平定亂局。
原因在於四點:一是卡扎菲執政四十年,把石油資源從殖民者手中收歸國有,提高了利比亞人民的生活水平,總體上還是把利比亞治理得不錯,在利比亞還是得人心的。隨著內亂時間的持久,反對派的窘境就會越來越凸顯,民心的作用就會起到很大的作用。二是卡扎菲在位四十年,一直是在美國的打擊和制裁中生存下來的,對軍隊、對國內政局的掌握力比較強,如果不強也早垮台了。在逆境中生存下來的,往往是梟雄。而且,卡扎菲執政四十年,一直掌控著利比亞的石油財富,這個是卡扎菲有控制局面的財富資本。三是美英把富裕的伊拉克折騰成那樣,這必然讓亂局中的利比亞人民反思,難道他們想過現在伊拉克人民的生活嗎?如果想,那麼就讓美英軍事入侵;如果不想,那麼就該起來反對美英的外國勢力干預內政。四是利比亞不缺大國支持,因為其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大國利益的不一致性,決定了利比亞不缺大國支持,獲得可靠支持的重要原因。
當然,大國因素還存在變數。一是美英會不會強行軍事介入,如果強行軍事介入,那麼世界輿論將一片嘩然。因為美英已經違法入侵伊拉克失敗,難道再次繞過聯合國違法入侵利比亞?二是美英會不會建立禁飛區?為反對派提供保護,並用科索沃模式打擊卡扎菲政府?如果這樣的話,北約如果不面臨瓦解,那麼歐元將失去發展根基,地中海將不得安寧,我們的海軍看來不得不去地中海護航了。三是中俄歐會不會聯合,在利比亞問題上形成合作?隨著態勢的改變,歐盟聯合中俄抗美將成為必然。
局勢在發展變化之中,我們邊看邊評論吧。
勇當縮頭烏龜,這是我對中國的預言
G. 法國與利比亞有什麼淵源在利比亞問題上這次法國為什麼充當出頭鳥
利比亞局勢,卡扎菲可能獲勝
最近,利比亞局勢成為國際社會的熱點,局勢何去何從?眾說紛紜。目前來看,大國都在躍躍欲試,利比亞正在上演四國演義。中俄歐美四大強,就利比亞內亂問題,在持續角力。美英開始想軍事介入,高調排兵布陣,後又想設立所謂的「禁飛區」,為反對派提供空中保護;法國今天在新聞說,承認反對派政府,要求卡扎菲下台;德國、義大利等與利比亞親密的國家,似乎還沒有表態;中俄阿盟等,反對外國勢力介入利比亞內亂,要求確保利比亞主權和領土完整。加上利比亞國內的信息比較混亂,所以局勢的走向,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很難做出准確的判斷。反正俺閑著也是閑著,俺就利比亞局勢問題,談一點個人看法。還是那句話,俺說得對的,請大家給點支持,說錯了,朋友們也別怪,拍磚輕點。哈哈。
俺就利比亞局勢走向,分成三個問題來分析:一是利比亞的戰略地位和價值。二是決定利比亞局勢走向的主要因素。三是我的預測。
一、利比亞的戰略地位和價值。
1.利比亞具有豐富的石油資源。
利比亞是20世紀60年代崛起的北非重要的油氣生產國,其生產的油氣主要出口歐洲,特別是義大利、德國和西班牙。利比亞是北非重要石油生產國。石油及其產品出口占利比亞出口總值的95%以上。石油是利比亞的經濟命脈和主要支柱。而且,利比亞的石油公司是國家控制,這意味著石油收入的財富,掌握在卡扎菲政府手裡。
2.利比亞是地中海、歐佩克、非洲重要國家。
利比亞在非洲、歐佩克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力。歐盟提出的所謂「地中海計劃」,實質是將地中海國家納入自己的經濟勢力范圍,進行經濟上的整合。從這次突尼西亞、埃及和利比亞的內亂來看,歐盟並沒有這個能力去軍事整合地中海,因為地中海的制海權,掌握在美國手中。
3.利比亞是伊斯蘭國家。
利比亞人大多是阿拉伯人,是伊斯蘭國家。利比亞大約有600萬人口,是北非最富裕國家。從利比亞的國內經濟發展情況來看,卡扎菲執政40年,總體上還是得人心的。
二、決定利比亞局勢走向的主要因素
1.大國因素是關鍵。
利比亞是地中海國家,目前地中海制海權被美國所掌控,歐盟無能為力。利比亞是原義大利的殖民地,其石油出口也主要是義大利、德國和西班牙,所以這次利比亞內亂中,這三個國家沒有正式表態。
利比亞內亂,已經造成了兩個層面的分裂:一是歐美分裂。歐美在如何對付利比亞局勢問題上,已經有戰略上的分裂。因為利比亞等北非國家,離歐盟最近,是歐盟傳統的勢力范圍。美英想武力干涉利比亞,甚至想設立「禁飛區」,對利比亞的反對派進行支持。二是歐盟內部的分裂。與利比亞關系密切的國家,大多沒有正式表態,說明對美英法目前的做法,持保留甚至反對意見。這勢必造成歐盟內部的分裂,不利於所謂的地中海計劃的發展。
利比亞內亂,油價高漲,俄羅斯是樂見其成的,但俄羅斯未必願意看到美英控制利比亞。利比亞是一塊肥肉,那是因為石油,俄羅斯是一個賣油國家,利比亞這塊肥肉,是針對歐美中印日等需要買油的國家而言的。
作為美國來說,把利比亞內亂當成一次登陸非洲的機遇。利比亞一直是反美國家,而且反以色列。卡扎菲也一直被美國所打壓和遏制,甚至美國1986年對利比亞進行了「黃金峽谷」行動。同時利比亞內亂,可以打擊歐元,分化歐盟,為美國壓服歐盟提供了可能。
大國在利比亞局勢上的博弈,主要表現在三個層面:一是聯合國的政治層面上,獲得主導權。目前聯合國通過了對利比亞的制裁,但如何實施還是一回事。因為聯合國不具有實質的約束力,大國是各行其是。關於授權 動用武力和設立禁飛區,在聯合國獲得通過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利比亞牽涉到各大國的戰略利益。二是地中海制海權的爭奪上。利比亞是靠石油收入,靠進口糧食的國家,該國人口主要集中在幾個大城市裡。所以,地中海的制海權,關繫到利比亞格局的走向。當然,如果利比亞能夠獲得非洲國家的支持,開辟陸地的補給線,那麼穩定國內局勢就有了更大的勝算。三是利比亞國內力量的支持上,進行博弈,需要真刀真槍幹了。
2.地區國家的態度。
阿盟對利比亞的意義不大,因為阿盟難以做出實質性的行動,影響利比亞國內局勢。但是非盟和利比亞的接壤國家,倒是可以對利比亞的國內局勢有深刻影響。比如為利比亞國內力量提供武器、糧食支援,甚至兵力支援,都是可能發生的。在這方面,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查德、蘇丹、埃及,都有很大的影響力。因為他們都很容易為利比亞國內力量提供武器裝備和後勤補給線。
3.利比亞國內力量對比。
其實,卡扎菲還真有點水平。在歐美的腹心地盤,敢於舉起反美大旗,而沒有被滅掉,就憑這一點,卡扎菲就不容易。從卡扎菲執政四十年來看,利比亞的經濟發展不錯,石油收入全部歸國有,有點類似於社會主義經濟體系,利比亞人民生活水平不錯,是非洲最發達國家,看來卡扎菲還是得利比亞人民民心的。目前所謂的反對派,並沒有卡扎菲內部政權人物當頭,而且是一盤散沙,這和埃及的態勢類似。
利比亞共有600萬人口,大多居住在城市。其中首都的黎波里就有200萬人口,進出口占利比亞的60%;班加西有100萬人口,進出口占利比亞經濟的30%。目前的態勢是,卡扎菲牢牢掌控了軍隊和首都的黎波里。反對派則占據班加西。的黎波里與班加西相距1000公里左右,班加西能夠被奪取,在於利比亞政府鞭長莫及,而且有外國勢力介入,支持反對派的結果。
隨著亂局的持續,利比亞人民的生活水平會急劇下降,反對派能否掌控局面,獲得佔領地的民心,就是一個未知數了。美英等國想軍事介入利比亞,是掠奪財富來的,是扛著槍炮來的,不是來救世的。這個在伊拉克就已經證明了這點,相信利比亞人民不會願意過伊拉克人民的苦難日子吧。所以,時間越拖,對反對派只能是越不利。
三、我的預測
我的預測:卡扎菲能夠平定亂局。
原因在於四點:一是卡扎菲執政四十年,把石油資源從殖民者手中收歸國有,提高了利比亞人民的生活水平,總體上還是把利比亞治理得不錯,在利比亞還是得人心的。隨著內亂時間的持久,反對派的窘境就會越來越凸顯,民心的作用就會起到很大的作用。二是卡扎菲在位四十年,一直是在美國的打擊和制裁中生存下來的,對軍隊、對國內政局的掌握力比較強,如果不強也早垮台了。在逆境中生存下來的,往往是梟雄。而且,卡扎菲執政四十年,一直掌控著利比亞的石油財富,這個是卡扎菲有控制局面的財富資本。三是美英把富裕的伊拉克折騰成那樣,這必然讓亂局中的利比亞人民反思,難道他們想過現在伊拉克人民的生活嗎?如果想,那麼就讓美英軍事入侵;如果不想,那麼就該起來反對美英的外國勢力干預內政。四是利比亞不缺大國支持,因為其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大國利益的不一致性,決定了利比亞不缺大國支持,獲得可靠支持的重要原因。
當然,大國因素還存在變數。一是美英會不會強行軍事介入,如果強行軍事介入,那麼世界輿論將一片嘩然。因為美英已經違法入侵伊拉克失敗,難道再次繞過聯合國違法入侵利比亞?二是美英會不會建立禁飛區?為反對派提供保護,並用科索沃模式打擊卡扎菲政府?如果這樣的話,北約如果不面臨瓦解,那麼歐元將失去發展根基,地中海將不得安寧,我們的海軍看來不得不去地中海護航了。三是中俄歐會不會聯合,在利比亞問題上形成合作?隨著態勢的改變,歐盟聯合中俄抗美將成為必然。
局勢在發展變化之中,我們邊看邊評論吧。
勇當縮頭烏龜,這是我對中國的預言
H. 法國為什麼要攻打利比亞
首先,法國曾經是非洲殖民地的宗主國,它從心理上一直認為,非洲就是它的地盤,非洲事務它一直要加以干預;包括曾經成立的法語國家聯盟,推動法與非洲國家的首腦對話,意味著法國從歷史上就一直重視非洲這個地方,重視對它的控制。
第二,利比亞跟法國共有地中海這汪水,也是都是地中海國家,法國推動成立了地中海聯盟,也是想建立一個區域組織,自己做龍頭老大。
第三就是在北約跟歐盟這個政治集團里,法國一直同美國、英國在爭奪軍事和經濟政治方面的主導權,在這次利比亞的事件中,大家看到明顯美國處於一種消極、推諉的姿態,法國它覺得機會來了,它應該當這個龍頭老大,所以它毫不客氣的做出了很多的積極的舉動,想蓋過美國的頭彩。美國因為武力遮住中東大亂這種局面,也不想再去淌這個洪水,就送機會給法國。
另外從更深的層面看,歐洲是具有講法理的一個傳統的大陸,法國又是所謂人權、民主自由的西方主流價值觀的聖地,法國認為,它理所當然的要保護利比亞的人權,要維護利比亞的自由與民眾與法制,反對按西方他們所說的像卡扎菲這樣的這種專制和獨裁政權。
利比亞生產石油,而且以前是法國的殖民地,獨立以後一直和法國的關系不是太順利。法國和英國在利比亞有很多投資,而且一直是能源投資,而卡扎菲對於西方對於其獨裁指責一直心懷不滿,威脅要收西方的投資為利比亞所有~~觸犯了西方的經濟利益。
I. 法國距離利比亞那麼遠,一個在歐洲一個在非洲,中間隔著地中海,法國那麼小的一個國家,為何要干涉內政
以下是專家分析的原因:
1.地緣考慮。法國與利比亞只隔了地中海。從地緣政治上說,利比亞對法國的意義十分重要,很多法國政治家都將利比亞視為法國的「特殊國家」。
2.石油利益。法國此前承認反對派政權,更多是為法國石油公司進入利比亞「開路」。有資料顯示,截至2010年10月,在利比亞經營的法國公司已從2008年的18家增至32家,主要投資於能源領域。
3.改善形象。此前,法國對北非動盪表態一直不明朗,而法國歷來以「人權衛士」自居,為了改善自身形象,再加上國內競選需要,都讓法國在利比亞沖突中態度積極。
參考資料: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11/08/22/0131981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