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想了解法國歷史
國名:法蘭西共和國(法語,la République française, RF,英語,The Republic of France)
國名釋義:「法蘭西」由法蘭克部落之名演變而來,意為「勇敢的」「自由的」
民族:法蘭西人為主,還有布列塔尼、巴斯克、科西嘉、弗拉芒、加泰隆等少數民族
語言:法語
宗教:天主教為主
首都:巴黎(Paris) ,人口6339.21萬(2007年)。
現為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現任總統:尼古拉·薩科齊
現任總理:弗朗索瓦·菲永
國慶日:7月14日(1880年議會立法確認攻克巴士底獄日為國慶節以紀念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
簡史
公元前高盧人在此定居。公元前1世紀,羅馬的高盧人總督愷撒佔領了全部高盧,從此受羅馬統治達500年之久。公元5世紀法蘭克人征服高盧,建立法蘭克王國。10世紀後,封建社會迅速發展。1337年英王覬覦法國王位,爆發「百年戰爭」。初期,法大片土地被英侵佔,法王被俘,後法國人民進行反侵略戰爭,於1453年結束百年戰爭。
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形成中央集權國家。17世紀中葉,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發展,1789年7月14日,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正在進攻巴士底監獄。監獄里當時只關押著7個人,但是市民們卻為此激戰了一天,犧牲了98個人。1789年8月26日,法國大革命的綱領《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正式通過。 1789年,伏爾泰和盧梭去世11年後,法國大革命爆發。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廢除君主制,並於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國。1799年11月9日(霧月18日),拿破崙·波拿巴奪取政權,1804年稱帝,建立第一帝國。1804年12月2日,巴黎聖母院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加冕典禮,拿破崙·波拿巴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國軍隊殘酷鎮壓。1848年2月爆發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國。1851年路易·波拿巴總統發動政變,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國。
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戰敗後,於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國直到1940年6月法國貝當政府投降德國,至此第三共和國覆滅。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遭德國侵略。1944年,象徵勝利的法國凱旋門,終於迎來了一次真正的凱旋。
在戴高樂的帶領下,為了自由而戰的法蘭西民族不僅為戰勝法西斯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而且為戰後法國的復興鋪就了道路。
1944年6月宣布成立臨時政府,戴高樂擔任首腦,1946年通過憲法,成立第四共和國。1958年9月通過新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同年12月戴高樂當選總統。1959年,法國宣布接受殖民地阿爾及利亞的民族自決,由此開始告別殖民主義;
1963年,法國和聯邦德國簽訂《法德友好條約》,從此與宿敵德國和解;
1964年1月27日,法國與新中國建交,成為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大國;
1966年,法國宣布退出北約,並限令美國在一年內撤除在法國領土上的駐軍和基地。
堅持獨立外交政策的法國,成為世界格局的制衡力量。正是在這一追尋理想的過程中,法國以它卓爾不群的氣質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行政區劃
分為大區、省和市鎮。省下設專區和縣,但不是行政區域。縣是司法和選舉單位。法本土共劃為22個大區、96個省、4個海外省、4個海外領地、2個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區。全國共有36565個市鎮,其中人口不足3500人的有3.4萬個,人口超過3萬人市有231個,人口超過10萬的市有37個。
22個大區是:阿爾薩斯、阿基坦、奧維爾涅、布爾高涅、布列塔尼、中部地區、香檳-阿登、科西嘉、弗朗什-貢岱、巴黎大區、朗克多克-魯西翁、利姆贊、洛林、南比利牛斯、北加萊海峽、下諾曼底、上諾曼底、盧瓦爾地區、皮卡爾迪、布瓦圖-夏朗德、普洛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羅訥-阿爾貝斯。
4個海外省是:瓜德魯普、馬提尼克、法屬蓋亞那、留尼汪。
4個海外領地是:法屬波利尼西亞、新喀里多尼亞、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法屬南半球和南極領地。
2個地方行政區是:馬約特島、聖皮埃爾島和密克隆島。
名勝:
巴黎凱旋門 (L'arc de Triomphe)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星形廣場(現稱戴高樂將軍廣場)的中央,是法國為紀念拿破崙1806年2月在奧斯特爾里茨戰役中打敗俄、奧聯軍而建的,12條大街以凱旋門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氣勢磅礴,形似星光四射。工程由建築師夏爾格蘭設計,1806年8月奠基,歷時30個寒暑,於1836年7月落成。凱旋門高49.54米,寬44.82米,厚22.21米。它四面有門,中心拱門寬14.6米,門樓以兩座高墩為支柱,中間有電梯上下。在拱形圓頂之上有三層圍廊,最高一層是陳列室,這里展示著有關凱旋門的各種歷史文物以及拿破崙生平事跡的圖片;第二層收藏著各種法國勛章、獎章;最低一層則是凱旋門的警衛處和會計室。
埃菲爾鐵塔在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南岸,是世界上第一座鋼鐵結構的高塔,被視為巴黎的象徵。因法國著名建築師斯塔夫·埃菲爾設計建造而得名。建於1887—1889年。塔高300餘米,塔身重達9,000噸,分三層。第一層平台距地面57米,設商店和餐廳;第二層平台高115米,設有咖啡館;第三層平台高達276米,供遊人遠眺,底部面積1萬平方米,在第三層處建築結構猛然收縮,直指蒼穹。從一側望去,象倒寫的字母「Y」。該塔由1.8萬余個組成部件和250多萬個鉚釘構成。有電梯或徒步登塔頂。入夜,塔頂發出轉動著彩色探照燈光,防飛機碰撞。塔旁豎立長方形白色大理石柱,柱頂安放斯塔夫埃菲爾鍍金頭像。
盧浮宮 (Palais Louvre)是法國最大的王宮建築之一, 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右畔、巴黎歌劇院廣場南側。原是一座中世紀城堡,16世紀後經多次改建、擴建,至18世紀為現存規模。佔地約45公頃。早在154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決定在原城堡的基礎上建造新的王宮,此後經過9位君主不斷擴建,歷時300餘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偉輝煌的宮殿建築群。1793年8月10日,在推翻君主制的周年紀念日時,法國「國民公會」決定把昔日的皇宮辟為國立美術博物館;同年11月18日,盧浮宮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其全部工程於1857年完成。在盧浮宮口字形正殿的西側,伸展出兩個側廳,中間的空地形成卡魯賽廣場。宮的東側有長列柱廊,建築巍峨壯麗。其畫廊長達900英尺,藏有大量十七世紀以及歐洲文藝復興期間許多藝術家的作品。館藏品達40萬件。盧浮宮美術博物館分為6大部分:希臘和羅馬藝術館;東方藝術館;埃及藝術館;歐洲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和現代雕像館;歷代繪畫館。展覽按不同流派、學派和時代劃分。一層展出雕刻。二層油畫,三層是素描和彩粉畫。八十年代初,法國政府實施擴建和修復盧浮宮的「大盧浮宮計劃」。
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是最著名的中世紀哥特式大教堂,以其規模、年代和在考古、建築上的價值而著稱。巴黎主教莫里斯·德緒利曾設想將兩座較早的巴西利卡式(長方形)教堂合成一座大型教堂,1163年由教皇亞歷山大三世奠基,高聖壇於1189年舉行奉獻儀式,1240年唱詩班席、西立面和中堂竣工,門廊、祈禱室和其他裝修在其後的一百年中陸續建成。內部平面130×48米,屋頂高35米,塔高68米。塔的尖頂始終未建。教堂經過歷代的損壞不得不 於19世紀重修,只有三個巨大的圓花窗仍保持著13世紀的彩色玻璃。後堂的飛扶垛特別雄健優美。
巴士底獄遺址(Place de la Bastille)位於巴黎市區東部、塞納河右岸,這里曾是公元1369—1382年建立的一座軍事堡壘。「巴士底」一詞的法文原意是「城堡」。這座古城堡擁有8座巍峨堅固的炮台,興建之初是用來抵抗英國入侵的。1380-1422年,這座城堡被改為王家監獄。整座城堡佔地2670平方米,四周建有一堵又高又厚的石牆和8座高30多米的塔樓,四周掘有寬24米的深溝,設吊橋進出。早在16世紀,這里就開始關押囚禁政治犯,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就曾兩次關押在這里。在法國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獄已成為法國封建專制統治的象徵。1789年7月3日,巴黎人民奮然起義,14日,攻佔了巴士底獄,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1791年,巴黎人民拆毀了巴士底獄,在其舊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廣場,並把拆下來的石頭鋪到塞納河的協和橋上,供路人踐踏。1830年,法國人民又在廣場中心建立起一座紀念七月革命的烈士碑。這座烈士碑高52米,碑身是用青銅鑄成的圓柱體,人稱「7月圓柱」,在柱頂端是一尊右手高舉火炬的金翅自由神像,神像左手提著被砸斷的鎖鏈象徵著獲得了自由。在監獄遺址前方立著一塊牌子,上寫:「大家在這里跳舞吧!」1880年6月,法國將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這一天定為法國國慶日。
先賢祠 (le Pantheon)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於1791年建成,是永久紀念法國歷史名人的聖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時代建成的聖·熱內維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歸國有脫離宗教後,改為埋葬「偉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間,它又歸還教會。先賢祠中的藝術裝飾非常美觀,其穹頂上的大型壁畫是名畫家安托萬·格羅特創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後,繪畫的主題改變,先賢祠具有了「純粹的愛國與民族」特性。先賢祠內安葬著伏爾泰、盧梭、維克多·雨果、愛彌爾·左拉、馬塞蘭·貝托洛、讓·饒勒斯、柏遼茲、馬爾羅和大仲馬等。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對法蘭西作出非凡貢獻的人享有這一殊榮。
喬治·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坐落在巴黎拉丁區北側,塞納河右岸的博堡大街,當地人常也簡稱為「博堡」。文化中心的外部鋼架林立、管道縱橫,並且根據不同功能分別漆上紅、黃、藍、綠、白等顏色。因這座現代化的建築外觀極像一座工廠,故又有「煉油廠」和「文化工廠」之稱。這座設計新穎、造型特異的現代化建築是已故總統蓬皮杜於1969年決定興建的,1972年正式動工,1977年建成,同年2月開館。整座建築佔地7500平方米,建築面積共10萬平方米,地上6層。整座建築共分為工業創造中心、大眾知識圖書館、現代藝術館以及音樂音響諧調與研究中心四大部分。
巴黎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 in Paris)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北岸,是法國最著名廣場和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之一。廣場始建於1757年,是根據著名建築師卡布里埃爾的設計而建造的。因廣場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騎像,1763年曾命名「路易十五廣場」。大革命時期又被改名為「革命廣場」。1795年又將其改稱為「協和廣場」,後經名建築師希托弗主持整修,最終於1840年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尊23米高、有3400多年歷史的埃及方尖碑,這是路易-菲利普於1831年從埃及盧克索移來的著名文物,碑身的古文字記載著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事跡。石碑兩側各有一座噴水池。池中精緻的雕刻也是希托弗的作品。廣場四周放置了8座雕像,分別象徵著8座在法國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的城市:里昂、馬賽、波爾多、南特、魯昂、布勒斯特、里爾和斯特拉斯堡。1793年大革命時期,巴黎人民奮起搗毀了路易十五的銅像,並將路易十六送上了斷頭台。
香榭麗舍大街 (Ave des Champs-Elysees)東起協和廣場西至星形廣場,全長約1800米,街道最寬處約120米,是橫貫巴黎且最具特色、最繁華的街道之一。在法文中「香榭麗舍」是「田園樂土」的意思。過去,這里曾是一片低窪潮濕的空地。17世紀路易十四在位時,曾在這里植樹造林,使之成為專供宮廷貴族游樂的禁區。後來,圖勒里公園的東西軸線向西延伸,在這里建成了近1公里長的林蔭道。以後又加擴展。1709年才將其命名為香榭麗舍大街。大街以南北走向的隆布萬街為界,分成風格迥異的東西兩段。幽靜的東段體現了田園風光,長約700米,一排排梧桐蒼翠欲滴,街心花園夾在萬木叢中時隱時現。東端的星形廣場中央有巍峨雄偉、遐邇聞名的凱旋門。大街附近有波旁宮、瑪德琳娜大教堂。這里還有圖勒里公園、盧浮宮、市府大廈和愛麗舍宮等名勝古跡。西段長1100多米,西端的協和廣場是巴黎的另一個交通要沖。法國的一些重大節日——7月14日國慶閱兵式、新年聯歡都在這條著名的街道上舉行。
② 德國和法國交界的地方是否有個叫什麼德(得)堡的地方
對,叫海德堡。
海德堡位於斯圖加特和法蘭克福之間,是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的城市,2002年城市方圓109平方千米,居民14萬左右。
海德堡坐落於內卡河畔。內卡河在此處由狹窄而陡峭的 奧登山(Odenwald) 山谷流向萊茵河河谷,並與萊茵河在海德堡西北20千米處的曼海姆交匯。著名的海德堡城堡位於高出內卡河海拔200米高的山上,俯視狹長的海德堡老城。
海德堡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傳統和現代混合體。過去它曾是科學和藝術的中心,如今的海德堡延續傳統,在城市內和城市附近建有許多研究中心。
海德堡不僅有著引以為榮的中世紀城堡,它還擁有歐洲最古老的教育機構之一——海德堡大學。曾在海德堡大學學習和工作的著名思想家有黑格爾、詮釋學哲學家伽達默爾(Hans-Georg Gadamer)、社會學家哈貝馬斯以及 the discourse philosopher 卡爾-奧托·阿佩爾(Karl-Otto Apel)。 海德堡大學最著名的學生當屬1817年發明自行車的 Karl Drais及浪漫主義詩人艾興多夫。
③ 誰知道這個是什麼酒Chateau Tayac 法國 波爾多的。1998年份
中國人指的列級名庄通常指的是1855年皇家評級的61家酒庄,而在波爾多後來還出現了右岸聖愛美倫評級及中級庄(明星庄)評級.。就產品的質量和性價比而言,很多中級庄(明星庄)是相當不錯的,非常具有投資價值。塔雅卡堡位於波爾多著名產區瑪歌村內,可能對國人來說略顯陌生,但在歐州已經是家喻戶曉的葡萄酒品牌了。該酒是有投資收藏價值的。
④ 法國知名的葡萄酒庄園是哪五個分別在法國的哪些區域
法國葡萄酒產地波爾多
波爾多地區位於法國西南部,加龍河,多爾多涅河和吉龍德河谷地區。該區地域廣大,東西長85英里,南北70多英里,有葡萄園近11萬公頃,年均酒5億瓶左右,是舉世界公認的世界最大的葡萄酒產地。
波爾多由於地廣土肥,葡萄品種齊全,幾乎所有種類的葡萄酒都有生產,有香醇味濃的紅葡萄酒,有帶辣味或舔味的白葡萄酒,還有玫瑰紅葡萄酒等,從高級佳釀到普通佐餐酒,應有盡有.波爾多地區尤其以生產的紅葡萄酒口味最為優雅細膩,是世界公認的葡萄酒中的女王。
波爾多葡萄酒通常可分為普遍地區產葡萄酒和特定葡萄園產葡萄酒兩類.普通地區產葡萄酒也就是波爾多葡萄酒,但商標上標明的產區范圍愈小,就表示品質愈高.波爾多地區的葡萄酒商按AOC的固定,分別利用其獨特的配方進行釀酒,因此,既使同為波爾多產區的酒,風味也並非相同。
所謂特定葡萄園的葡萄酒,是指那些從葡萄的栽培,發酵,儲藏,成熟到最後入瓶,都在特定的葡萄園內完成的葡萄酒,這些葡萄酒貼好商標後直接賣給酒商。因為波爾多地方習慣稱葡萄園為「Chateau」(城堡的意思),故這類葡萄園被稱為「城堡葡萄園」。
波爾多地區用於釀酒的主要葡萄品種有:
紅葡萄酒品種:卡白乃*酥味濃(Cabernet Blanc),純卡白乃(Cabernet Blanc),麥爾盧(Maibec),馬爾貝克(Maibec),小韋多特(Petit Verdot)等。白葡萄酒品種有:塞米里翁(Semillon),酥味濃(Sauvignon),莫氏卡苔爾(Muscadelle)等。
(1)麥多克(Medoc)
麥多克地區位於吉龍德河左岸,波爾多地區的西北部,地勢十分平坦,表土多為沙樂鵝卵石質,下層土為赤褐色鐵土質。
用於生產葡萄酒的紅葡萄品種有:馬爾貝克,韋多特,麥爾盧,卡白乃和卡白乃*馬爾貝等。
較好的葡萄酒來自奧*麥多克村等八個地區,並以村名作葡萄酒名。
聖*愛斯台夫村(St*Estephe)所產的葡萄酒呈鮮艷的深紅色,以卡白乃等葡萄為原料,故略帶澀味,但其濃郁甘美的風味,必須經長期陳釀後,才能發
其真實價值所在,名酒有:Ch*Lafit Rothschild(拉費特*羅氏查爾德堡),Ch*Latour(拉杜堡)等。
聖*於連堡(St*Julien)與普衣克毗鄰,是一扇形的沖積河谷帶,所產葡萄呈稍帶紫色的濃紅色,因為澀味與酸度控制調和得很圓滿,所以該地產的葡萄分外討好,但產量不多,價格較貴。如Levoville-Las-Cases、Leoville-Poyferre等。
瑪高村(Margaux)生產的葡萄酒色調十分美麗,呈紅寶石色。以生產澀味較弱,口味柔軟細膩的葡萄為主。因澀和酸味調配恰當,所以口味芳醇可口。此村擁有原產地地名監製法規,所有產品商標上都有註明,如頭苑中的瑪高堡(Ch.Margaux)
莫麗斯村(Moulis)是屬於上游地區靠森林一帶的產酒村莊,產品中公認為高級葡萄酒的並沒有,但品質優良可取。
麥多克地區葡萄種植園很多,產品也各自相對獨立.為了控制其質量,法國政府於1855年對此進行了分類,1973年又進行了第二次分類,其結果與1855年基本相同.這類葡萄酒分類是:
頭苑4種; 二苑15種;三苑14種; 四苑10種;五苑18種
(2)格拉夫斯(Graves)
格拉夫斯地區位於加龍河左岸,北起波爾多城及周圍地區,南到蘇太尼城,幾乎遍布了整個河左岸地區。
該地區生產紅葡萄酒,也有一些佳釀產品.該區的葡萄產地從未像麥多克地區那樣由官方進行分類,但較為有名的村莊有奧*伯里翁城堡(Ch*Haut-Brion)和帕佩*克勒芒特(Pape Clement)。
1855年麥多克進行葡萄酒分類時,將該地名奧*伯里翁堡(C*Haut-Brion)劃入了頭苑。
(3)蘇太尼斯地區(Sauternes)
蘇太尼斯地區位於格拉夫斯地區南部並為之所包圍,共有波米斯(Bomms),巴薩克(Bareac),普雷格納克(Preignac),法爾居士(Fargues),和聖*派里*德*蒙斯(St*Pierre de Mons)等五個村莊。該區土質是粘土和沙土的混合物或粘土和石灰石土質。
葡萄品種有生產白葡萄酒的純酥味濃,塞米里翁和莫氏卡苔爾.蘇太尼斯地區出產世界最著名的甜白葡萄酒,且主產方法十分獨特,酒農們先讓葡萄在樹上充分成熟,葡萄葉落掉後,陽光直射葡萄,使得過熟的葡萄得以濃縮,這樣不但糖份充足,而且會因菌類作用爾形成"貴腐"狀(noblerot).這種現象更增加了葡萄內糖份的產生,因此發酵後葡萄中仍甜味殘留,從而產生了自然甜美芳香的白葡萄酒。
巴薩克村是蘇太尼斯五個村莊中唯一具有AOC系統的種植園,葡萄酒口味與其他四村不太相同,甜味較少而香味則過之。
(4)聖*艾米利翁(St.Emilion)
聖*艾米利翁地
⑤ 美國的都市 [法國]薩特·1945年於費加羅
剛到美國之後的那幾天,我真有些不知所措。那些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樓,即使我不習慣,但又並不感到特別驚異。這些高聳入雲的建築物似乎不是人造的或人住的,倒像是荒山野地中沒有生命的岩石和土堆。它們聳立在熙熙攘攘的都市土地上,可你從旁邊走過時,簡直不願正眼瞧它一下。我不斷找尋一些諸如廣場或公共建築物之類的能暫時引起我注意的東西。但我只是白費力氣而已。我還不知道是不是該把這些房子和街道叫做塊狀物。
為了想要知道怎樣才能在這種都市裡生活,並且能像美國人一樣喜歡上這些都市,我就先搭飛機到西部、南部那一望無垠的荒漠上觀賞一番。歐洲都市由於隱匿在原先沒有設想好的土地上,因而往往顯得連綿不斷。後來,我們才知道在遠隔重洋的彼岸,還有這些神話似的「荒漠」存在。對美國人來說,這是司空見慣的東西,並不足為奇。我們在新奧爾良和舊金山之間,一塊長滿銅綠色樹葉的紅土地上翱翔了好幾個小時。驀地,一個霞光閃閃、宛如小棋盤的都市展現在眼前;接著,我們又看到那塊火紅的土地、塞芬那河,還有那怪石嶙峋的大峽谷,白雪融融的落基山脈。
經過這幾天的游歷之後,我才明白美國的都市早先都是荒漠中的宿營地。成群結隊的人受到礦產、油田或沃土的誘惑,不遠千里跋涉而來;他們在天氣晴朗的日子裡到達後,便盡快在河邊的空地上安頓下來。他們先把城鎮的主要部分,如銀行、市 *** 和教堂等建立起來,然後興建起無數木結構的平房。鎮上的街道就成了全鎮的脊柱。接著,與這條街道垂直交接的橫街就像脊椎似的、秩序井然地排列起來。若想把這種街道中間有岔口的美國都市清點一番,那倒並不簡單呢。
自篷車時代以來,一切依舊,毫無變動;在美國,每年都有許多城鎮按照同樣的方式在興建起來。
田納西州的豐塔那城(Fontana)便是一個最好的例子。12年前,這座位於田納西河流管理局附近的城市,山裡的紅土上長著松樹。但是,建築水壩一開始,松樹就被砍掉了,而三座城鎮——兩座各擁有3000和5000居民的白人城,和一座黑人城——便從地上聳立了起來。築壩的工人和他們的眷屬便在那裡定居下來;四五年前,在工作進行得正起勁時,每天都有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半座城鎮的工人與湖上樁子屋裡的居民一樣,把綠頂木屋蓋在木樁上,以防濕氣侵襲。而另一半的城鎮則是折疊木屋,即所謂的「活動房子」。這些木屋先在500英里外的工廠里造好,再用卡車裝運過來。組合這樣的一間房子只需一隊人馬在材料運達後,花上四個小時。這種房子造價最小也得2000塊錢;房主則以每月19塊錢租給工人。假如附帶傢具,租金便高達31塊錢。一般說來,屋內都有大量製造好的傢具,中央調溫系統、電燈和冰箱,很像船艙里的設備。這些防潮的小房間里,每一寸的空間都被加以利用;牆上設有衣櫥,床上則放有衣櫃。
這些1944年間蓋的平房顯得小巧玲瓏;如果隔3000年再看到這些房子,必然會叫人微微泛起莫名的感傷而黯然離去。你一跨出門檻,就會發覺眼前盡是一模一樣的房子;縱橫交錯,倚地而建,可依舊留有游牧的外觀,有如商隊的扎營地。這些商隊似的扎營地和湖上樁屋居民的社區遙相呼應;其間有一條大馬路直通山上的松林;你在那裡所看到的,與其說是一座城市,不如說是一座構架齊全的美國都市的核心。下方有一家店鋪,出售一角五分錢的日用品;上方是醫院,頂端是一家「雜匯」教堂;其禮拜儀式可說是以一概全。
這些建築最顯著的特徵是輕飄而脆弱。整個材料沒有重量,好像只是被暫時放在地上,無意在赤紅的泥土上與陰暗的森林中留下痕跡。水壩將在兩年內竣工,屆時工人就要離去,另謀生計;而那些折疊木屋勢必也要拆下來運往德州的汕井,或喬治亞州的棉田。於是,在另一個天空下,這些材料又將重建另一個豐塔那城,以容納新來的居民。
這種流動村落永遠如此,沒有例外。美國的社區可以在一天之內蓋成,也可在一天內拆掉。美國人對此毫無怨言;他們認為: 只要能把家帶著走就行了。這些家就是放置工具、傢具、照片和紀念品的地方;而這些東西不但能反映出他們的形象,而且也構成屋內的生動景象,成為家的守護神。美國人和伊尼雅斯(Aeneas)一樣,喜歡把自家的守護神到處帶著走。
「房子」是外殼,可以隨便找個借口把它丟掉。
在法國,我們也有工人社區。但是,那些社區無法搬動,也絕不會成為真正的都市;它們只是些附屬於鄰城的人造品。在美國,理論上每個公民都可以成為總統;同樣的道理,每個豐塔那城也可以成為底特律和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只要時來運轉,機緣巧合就行了。反過來說,底特律和明尼阿波利斯也不過是運氣亨通的豐塔那城而已。就拿底特律來說吧,1905年時,該城還只有30萬人口,而現在已一躍而成為擁有百萬人口的大都市。
底特律的居民也深深了解這種意外的造化,他們不但喜歡在書本上追憶往事,而且喜歡把「准都市」變成它的前身。底特律、明尼阿波利斯、諾克斯維(Knoxville)和孟菲斯(Memphis)等都是原封不動地保留了下來。當然,這些城市絕不會再拖在卡車後頭運走。但這些城市只會留在會合點上,絕不會達到致使內部凝聚的溫度。
對美國人來說,凡是不會改變處境的事物都是造成與過去破裂的原因。有許多投身軍旅的美國人賣掉了他們的住宅和一切,包括衣物在內。凡是他們認為戰後歸來會過時的東西,根本不會被保留。士兵的妻子也都節衣縮食,把家搬到營區附近,去過較為朴實的生活。我們可以從遷居的情況中,看出家族對軍人的離愁和貞節。
這些遷居也顯示了美國人在財富上的波動。
在美國,時髦的宅區通常會從市區移到郊外;5年後,市中心也給搞得「烏煙瘴氣」了。若在那兒走動,會偶然發現,在斷瓦殘垣中還留有往日的榮華;也會發現構造復雜的建築物。入口由圓形立柱支撐的木屋、歌德式木造別墅和「殖民地式房子」等等。往昔的廣廈,如今已成了貧民區。在芝加哥那陰森森的黑人區里,還有一些希臘、羅馬式的神殿。其外觀雖然依舊完好,裡面卻有12戶黑人擠在五六個鼠蚤肆虐的房間里。
同一個地區也會不斷發生變化。一所公寓拆掉了,而另一所公寓會在同一個地點聳立起來。5年後,這所新房子又會賣給建築商拆除重建。結果,在當地居民的眼裡,美國的都市只是一幅移動的景物畫;而城市則是我們的外殼。
在法國,我們只能從年逾古稀的老人嘴裡,聽到一個40歲的美國人在芝加哥跟我說的話:「我年輕時,這一帶都是沼澤地。但是,沼澤地早就填上了泥土,蓋起了房子。」有一位35歲的律師陪我去參觀黑人區。他說:「我就在這里出生。那時,這里還是白人區。除了仆佣之外,街上簡直就找不到黑人的影子。但白人一離開這里,25萬黑人便擠了進來。」
在舊金山擁有一家「巴黎市」百貨商店的維爾笛先生曾經目睹地震和大火焚毀了這個大都會的三個市區。他當時還很年輕;但是那劫後的焦土至今依舊歷歷在目。該城於1931年左右重建時,仍然具有亞洲式的外觀;但不久,整個市容便迅速地美國化了。這么一來,他的腦海里便重疊了三個舊金山。
歐洲人在固定的都市內變動;居住的地方都比我們的壽命長些。但是,美國都市的改變,則要比居民的變動快得多;而居民的壽命則比都市來得更長些。
我在訪美期間,正值大戰激烈;在美國都市裡,那浩瀚的生命驟然變得僵硬不動;人們幾乎不再遷居。然而,這種停滯狀態完全是暫時的,就像銀幕上婆娑起舞的人在影片突然定格時,一隻腳懸空不動似的。果然,大戰一結束,蓬勃的朝氣便會使你覺得似乎就要把這些都市猛然漲破一樣。
到處都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比方說,芝加哥的黑人區必須重建。當局雖然早在珍珠港事件之前就已著手籌劃,但 *** 興建的公寓只能容納7000人,可無屋可住的人竟多達25萬人。其次,實業巨子想擴建工廠;再過不久,舉世聞名的芝加哥屠宰場又將要以完全現代化的姿態出現了。
最終,眾多的美國人都會受到「現代住宅」的困擾。據說,這種相當大眾化的房子要比目前的住屋舒適百倍。在幾乎到處萌芽的「工業轉變」計劃中,這種大批建造的房子的確有其不可否認的地位。
大戰一旦結束,美國必然會掀起一片建造的熱潮。今天的美國人通常只以客觀的眼光看待自己的都市,做夢也想不到會發覺都市的醜陋,只是覺得目前的都市的確很陳舊。倘若美國的都市像我們的城市那樣古舊,那麼他就能在其中找到一些軼事遺跡。歐洲人通常都住在祖宅里。街道反映的是過去幾個世紀以來的風俗習慣;它們似乎想和目前打成一片;蒙特鳩街或鐵壺街所發生的事情,沒有一件是完全屬於目前的。然而,那位30歲的美國人卻在一間20歲時所造的房子里。
這些房子興建不久,實在不舊,但美國人卻認為它們已過時,遠遠落在其他工具之後;汽車往往兩年就換新,而冰箱或無線電收音機也不例外。這就是他們對自己都市毫不覺得傷感的緣故。他們對都市的依戀就像某些人對汽車的喜愛一樣;然而,他們視汽車為工具,用來交換更為方便的工具,而不是什麼值得珍視的東西。
對我們歐洲人來說,城市代表以往;而美國人卻認為: 都市主要是未來的象徵;一切都是未成形的、只是可能存在的東西。
來到美國都市的歐洲人會有什麼感想呢?首先,他會以為自己上當了。他在瞻仰美國之前,只聽說過摩天大樓;人家都說紐約和芝加哥是「直立的都市」。相反地,他到達美國之後,最後感到的卻是: 美國都市的平均高度顯然比法國低些。而絕大部分的房子都只有兩層。即使是在大都會裡面,高達五層的公寓也是少而又少的。
其次,他會對建築材料的輕飄感到驚訝。在美國,都市的建築物很少用石塊砌成。摩天大樓是用鋼筋水泥蓋成的;其他則是磚結構或木頭結構的。即使是在最富麗的都市和最時髦的市區里,也經常可以發現木頭房子。在新奧爾良,那些漂亮的殖民地式房子,是用木頭蓋成的;好萊塢影星和導演所擁有的雅緻別墅也是木造的。連舊金山的「加州式」別墅也不例外。到處都可以發現兩棟20層的大樓之間,簇擁著許多木頭房子。
磚房多呈血粉色,也有用鮮黃色、鮮綠色或純白色塗抹而成的。在大部分的都市裡,建築物的正面都很平板,外觀都是無頂的立方體,或長方形的平行六面體。這些房子都是倉促蓋成的,並隨時准備拆除,顯然跟豐塔那城的「折疊式房子」有著奇妙的類似之處。這些草率蓋成的房子顯得輕飄飄的;房子的外表塗滿了醒目的顏色,與暗紅色的磚塊交映生輝;而爭奇斗艷的房屋裝飾也無法掩蓋其花樣的一致——這一切景象會使你身處城中不無走過特魯維、卡堡或拉波爾等水鄉郊區的感覺。只有那些臨時搭在海濱、式樣豪華而外觀脆弱的別墅,才是美國公寓的真實代表,使得那些從未見過美國都市的法國讀者能大開眼界。
為了使我的觀感完整起見,我也想在此附帶提一下「博覽市」。但是,我要說的是那種廢棄而骯臟的博覽市。它們就像公園裡面,在展期結束後又被廢棄了十年似的。因為這些臨時搭成的小房子很快就會遍地被穢物淹沒,尤其是在工業區里。
芝加哥城本身已是濃煙彌漫,加上密西根湖上的霧氣籠罩,更顯得陰霾而暗紅。但匹茲堡卻更陰霾些。龐大無比的「美國巨物」處處聳立,屈指難數;而那些微不足道的矮小房屋就排列在世界上最寬闊的大道上;兩相對照之下,更顯得突出而醒目。不過,三思之後,我們並不覺得美國的建設尚未完成;美國的觀念和計劃、它的社會組織和都市建設,都不過是暫時的事實而已。
在這些完全筆直的都市裡,幾乎沒有組織系統可尋。許多都市具有水螅的基本構造。洛杉磯尤其像一條可以斬成20節而仍然活著的大蚯蚓。假如你走過這個樓宇簇擁——或許是世界第一——的大都會,你會感到有20個模樣相似的並列都市;每個都市都有貧民窟、商業區、夜總會和高級住宅區等。你會因此覺得一個中等大小的都市市區,分裂生殖了20次。
在美國,每當某地的繁榮吸引新來的移民時,鄰區就會發生合並的現象。從簡陋的街道走到華貴的林蔭大道,中間不存在什麼過渡地帶。綠茵鋪地、林木成蔭的人行道跟摩天大廈、博物館和公共紀念館並行,然後突然在濃煙彌漫的車站中斷;你經常會在高聳入雲的大樓底下,沿著豪華的林蔭大道旁邊發現一個很可憐的小菜園「地帶」。
這種現象乃出自都市的高速變動;這些都市就像現代軍隊周圍那種無法粉碎的全面防禦陣地一樣,步步為營地向前推動邁進。在歐洲,軼事遺跡顯露在都市的紀念碑上;而在美國,都市的往事則顯露在殘存的遺物中。橫跨芝加哥城內運河的那座木橋,離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樓只有兩步之遙,就是遺物之一。接通紐約和芝加哥兩地的市區街道,有許多用大鐵柱和橫桿支撐的高架鐵路。幾乎就要碰到兩旁房子的正面。火車終日呼嘯而過;那也是遺跡之一。它們所以能夠倖存至今,乃是因為沒有人注意的緣故。
這種雜亂的現象還可以在每個人行道的街景中發現。除了在美國,我還沒有在任何別的地方見過有這么多的空地。當然,這些空地確有其用途——用來做停車場。但盡管如此,這些空地卻破壞了街道的整齊。它們好像在驟然之間,因炸彈從天而降,把三四間房子炸成灰燼;或像狂飆突起,颳走一切而造成的。這種「停車場」佔地有200平方米之多,但往往空無一物,最多也不過是大告示板上有一張招貼,聊為點綴。好像那座城市尚未興建完成,給人以拼湊之感。但是你可以在那裡發現類似豐塔那城那個荒山空地。記得我在市區中心時,忽然想起洛杉磯也有這種景觀,腦海里不覺浮現了兩棟現代公寓,兩塊地面裂開的白色方形空地——作為停車場用。有幾輛似乎廢棄的車子就停在那裡。車子當中有一棵莠草似的棕櫚樹。空地下有座芳草如茵的小山,很像我們堆垃圾用的土墩,其上有一間木房子。稍低處,一根系在兩棵小樹之間的繩子上,曬滿了花花綠綠的衣物。當你轉過那一塊房子時,小山就消失了;景象迥異;條條大道滿鋪柏油,面目全新,還有宏偉的隧道貫穿其間。
美國都市最顯著的特點便是那種垂直的混亂現象。那些磚造的小房子高度各異;我在底特律閑逛時,曾在無意中發現房子的高度參差不齊。同樣的情形也可以在阿布克基或聖安東尼阿兩城發現。至於深度方面,你可以在這種不規則的鋸齒形建築物上空,看到形狀和大小都不相同的公寓: 有長方形的,也有每層裝有40扇窗戶、達30層之高的厚盒子形的。每逢薄霧輕濛時,房子的顏色就退盡無遺,只剩下各式各樣的多面體。在這些形形 *** 的房子之間,會發現一望無際的空間,和止於天際的空地。
紐約和芝加哥的摩天大樓都建在私人的土地上,影響了該城的秩序。然而,不管這些摩天大樓建在什麼地方,都顯得不很適當;我們的眼光簡直無法在這些龐大而笨拙的建築物和緊貼地面的小房子之間尋找到那種和諧之美。因此,我們便不由得想尋找在歐洲都市中見慣了的地平線,但又無覓處。這就是歐洲人最先會感到有如穿行在亂石橫堆的世界之故——有些實在像舊蒙彼利埃(Montpellier-le-Vieux)——而不像個都市。
但是,正如觀光者錯看了巴黎或威尼斯一樣,歐洲人也把美國的都市錯看了。美國的都市是要用這樣的眼光來觀賞的。美國都市的街道和我們的迥然不同。在歐洲,街道介於通道和蓋有屋頂的「公共場所」之間,跟餐館的屋基相齊。每逢天晴氣朗的時候,餐館的走道上便擺滿了許多「露台」。人既然是街道的主要成分,因此歐洲的街景便隨著人群的流動而一日百變。美國的街道就是部分的公路,有時延伸好幾英里,不會引起散步的雅興。而我們的街道迂迴曲折,到處都有彎路和隱秘的去處。美國的街道有如單調的直線,簡直可以一覽無遺,毫無隱秘可言。不管你在哪裡,你都可以把街景盡收眼底。同時,美國都市的市區范圍較大,不容許徒步走動;在大部分的都市裡,居民幾乎都是駕車、乘公共汽車或地鐵出門。有時我要到某個地方去時,似乎就像包裹似的被從地鐵帶到升降梯,從升降機帶到電梯,從電梯帶到計程車,從計程車帶到公共汽車,然後再搭地鐵和電梯。居住在某些都市裡,我發覺人行道有日漸衰弱的趨勢。比方說洛杉磯拉希耶尼加街兩旁都是酒吧、劇院、餐廳、古董商店和私人住宅;街上的人行道幾乎不比顧客和訪客走的側街多。草坪從屋前一直鋪到這條豪華的林蔭大道上。我沿著草坪之間的小路走了許久,連一個人也沒有碰到,而汽車則在右邊的馬路上來來往往,絡繹不絕;凡是街道上活動的東西都在高速公路上飛馳而過,猶如逃難。
紐約和芝加哥兩地都沒有郊區,但居民卻有郊區的生活,美國人並不熟悉自己的都市;一旦離開家門十條「街」,他就迷路了。這並不是說,商業區的街上沒有人群,而是說,沒有人群在街上徘徊。居民不是上街買東西,就是從地下冒出來去上班。
我很少看到黑人,但偶爾也會在某家店鋪的櫥窗前看到一個黑人在做白日夢。
然而,你會很快地就喜歡美國的都市。當然,這些都市的模樣極為相似。當你抵達維契托、聖路易或阿布奎基等地時,你一樣會感到失望;因為你發現這些前途似錦、名聲響亮的地方統統不過是具有同樣標准棋盤式街道的都市而已;這些都市的街道上都設有紅綠燈,而市容也都顯得很鄙俗。不過,你會漸漸知道如何把這兩者分開。壯麗而輝亮的芝加哥市,火紅得像那些從屠宰場流出的涓涓鮮血。市區的運河、灰色的密西根湖水,及笨大建築物之間的擁擠街道等所有市景,絕不跟鹽味熏天、海風習習而形似圓形劇場的舊金山相像。
你終會愛上這些都市的共同特徵: 那種暫時性的外觀。歐洲的城市漂亮而封閉,著實有點令人感到窒息;那曲折環繞的街道簡直令人產生撞牆的感覺;而一旦身處城中,你便無法再看到城外的一切。然而,這些暢通無阻、又長又直的美國街道和運河一樣,會把你的眼光帶出城外,飽賞野景。因此,不管在哪裡,你都可以在街道的盡頭看到連綿的山脈、廣闊的郊野和茫茫的大海。
這些脆弱而暫時的都市既沒有定形,也尚未築成;周圍被無垠的地理空間環繞著。同時,由於大街就是公路,因此馬路似乎就是車站。這些都市不會使人有壓抑感,不會把你圍困起來;市區里沒有一樣東西是固定不變的,也沒有一樣東西會引人注目。乍看之下,你會覺得你所接觸的都是曇花一現,如果你不離這些地方而去,這些地方就要改變你周圍的一切。
我們且莫過分誇張,我在美國諸州度過了好幾個星期天,卻發現沒有比這里的星期天更叫人泄氣的了。我曾訪問過中產階級的人家,在郊區的「殖民地式」客棧里,一面傾聽電子風琴的演奏,一面默默地吃著兩塊錢一客的熱鮮蝦和塗上橘子醬的火雞。
從這情景看來,你可千萬別忘了,為此美國人也深深地感到無聊透頂。
這些脆弱的都市固然依舊類似豐塔那城和西部的前哨站,然而,這些都市也顯露了美國的另一面: 那就是自由。在這里每個人都是自由的,但這並不是說,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批評或改革當地的習俗;而是說,他們可以自由地躲避這些習俗的約束,自由地到荒漠或到別的都市去另謀生計。這些都市全是開放型的,開放給全世界,開放給未來。這就是為什麼這些都市雖然充滿了混亂,卻仍然能夠蒙上冒險進取的外觀和動人的美的緣故。
1945年於費加羅
(秦裕、潘旭鐳譯)
注釋:
為了表達這種都市的印象,我建議讀者設法想像卡恩和曼頓之間的巨城,而不要想像某個Corede Azur式的都市。
【賞析】
美國的都市在涌動著,就像美國夢在涌動著一樣。曾幾何時,那很多很多懷揣希望,懷揣美國夢的人,簇擁到北美的土地上,使這里每一個寂寞的角落都充滿了勃勃的生機。於是,城市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了。今天的豐塔那城成了明天的底特律,明天的底特律成了後天的紐約。美國的都市就這么熱鬧著,就這么變幻著。
一個歐洲人初次來到美國,或許會因看到美國都市的風格而大吃一驚: 那些鋼筋水泥蓋成的摩天大樓,那些遍地皆是的、外觀少有風雅而多呆板的木結構房子,一切建築都給人以漫不經心的感覺,彷彿它們隨時准備被放棄和拆除。這完全不似歐洲建築的厚重、別致、精巧。多麼有意思的一件事!一個歐洲人初至這個陌生的國度,難免要訕笑,以至於想念歐洲的優雅,害起思鄉病來。
當讓-保羅·薩特20世紀上半葉踏上美國的土地時,卻沒有害上思鄉病,相反,他大大地為美國的都市所震驚。他看到了在歐洲甚至在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看不到的景象: 隨處可見一片建造的熱情,美國人變魔術一般地在短短的時間內將荒地變成小城、將小城變成大城,將舊城變成新城。存在主義哲學大師薩特被美國都市的這種革命般的變化 *** 深深感動了。
在他生長的歐洲,他從未體驗過這種勇往直前的 *** 。在歐洲,人們通常住在祖宅里,「街道反映的是幾個世紀以來的風俗習慣;它們似乎想和目前打成一片」,但事實上這僅僅是假象而已,「蒙特鳩街和鐵壺街所發生的事情,沒有一件是完全屬於目前的」。歐洲人就這樣生活在歷史的影子里,生活在歷史遺留下來的那些古老的城市裡,失去了向外界探望的好奇,也失去了追問自身存在的沖動。他們就這么陶醉在歷史中。但歷史是什麼?無數個「現在」深情地向歷史回望著,逐漸淹沒在歷史里並成為歷史的一部分。結果,在時間的鏈條上沒有了「現在」的位置。「現在」成了一片虛無!如果每一個「現在」都是虛無,那麼由無數個「現在」所組成的歷史又怎麼樣呢?虛無。只能是虛無。
但是,人類無論如何都拒絕承認「現在」是一種虛無。人類畢竟還有一個「存在」,實實在在的存在。但是請注意,如果現在的存在繼續受制於歷史,由歷史所規定,那麼,「現在」必將還是一種虛無。要探求現在的存在,就必須剪斷與虛無的歷史的臍帶,硬生生地剪斷。只有這樣才能使存在擺脫虛空,並創造存在的歷史。當無數個「現在」向前看的時候,歷史從此就納入了無垠的將來。這就是薩特的邏輯: 人類的本質不是來自一種外界的、先在的規定,人的存在先於本質。在薩特看來,人的本質就在人有選擇的「自由」。人的本質始終是未定的,直到他作出選擇。人不斷地作出選擇,不斷地賦予自己新的本質,在這個過程中,人才能真真切切地感覺到自己的存在。
美國的都市正是如此。薩特說,「你終會愛上這些都市的共同特徵: 那種暫時性的外觀。」美國的城市或許不具有歐洲城市那樣漂亮的外觀,卻具有無限改善的可能性。建築物輕飄的材料、龐大而笨拙的輪廓以及「垂直的混亂」,都在表明一個問題: 到處都在呼喚改變。美國的都市就這樣自由地變動著,在變動的過程中享受著不斷認識自我的 *** 。這就是美國都市的精神,這就是美國的精神。
也許有人會說,既然人的本質是一種選擇的自由,與選擇的結果無關,那麼這本質也就是一種虛無,重復意義上的虛無。也許是這樣的,但人卻總得作出選擇。無論他認為周圍的世界是多麼滑稽和荒誕,他都需要強迫自己做一種選擇,並通過這種選擇讓自己逃脫墮入虛無的命運。無論選擇的結果是什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結果將使他「是其所是」。
薩特說,美國都市的自由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批評或改革當地的習俗;而是說,他們可以自由地躲避這些習俗的約束,自由地到荒漠或別的都市去另謀生計。這些都市全是開放型的,開放給全世界,開放給未來」。薩特就在這種開放性中看到了美國都市「冒險進取的外觀和動人的美」。而就是這種革命性的「冒險進取」精神,讓薩特在遙遠的大洋彼岸發現了存在主義的知音。
(馬賢賢)
⑥ 法國一些著名旅遊景點的介紹
假如,讓人們列舉十五個法國優良葡萄種植區的話,就會發現一個特點:它們的首府都擁有著與給它們帶來美譽以及財富的葡萄酒或蒸餾酒同樣的名字。 但在法國並非所有的地方都是這樣! 例如:在亞爾薩斯(Alsace),沒有一種葡萄酒帶有"A.O.C Strasbourg" 字樣;還有,盛產香檳的(Champagne)漢斯(Reims) 和艾培(Epernay)與當地所出產的彭巴杜爾侯爵夫人(Pompadour)經常推薦的"飲後使女士更加美麗動人的獨一無二的葡萄酒",在名字上就沒有任何的聯系。 根據其所釀造的葡萄酒的級別(地區級、分地區級以及市鎮級葡萄酒)我們可以將這些盛產葡萄酒的城市分為3類。 在與其耕種的葡萄園同名的城市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波爾多(Bordeaux)了。它是波爾多地區葡萄種植的一座豐碑,也是所有如:梅鐸(Médoc)、聖艾米利翁(Saint-Emilion)以及其它葡萄產地所必經的港口
值得注意的是:在波爾多(Bordeaux)的附近還有兩座與其情況相似的城市:貝傑拉克(Bergerac)和干邑(Cognac)。貝傑拉克(Bergerac)位於同名的葡萄產地,盛產芳香四溢的蒙巴齊亞克(Monbazillac)葡萄酒;而位於夏朗德縣的(Charentes)葡萄產地干邑(Cognac),則將它的名字賦予了那些在精巧的橡木桶中釀造出的世界馳名的白蘭地。
分地區級的葡萄酒也同樣是這種情況。亦即在某些更小的地區中,主要是在勃艮地(Bourgogne)和羅亞爾河(Loire)地區,地名早已經成為了人們印象中,那些讓人垂涎欲滴的誘人美酒的代名詞。
在勃艮地(Bourgogne),人們在傳統上,將勃艮第(Bourgogne)地區分成若干更小的被稱作"山坡"(c?tes)的單位。因而,有些山坡(如:夜丘(la C?te de Nuits)、波恩山丘( la C?te de Beaune)的名字與其中心城市(分別與努伊聖若爾日(Nuits-Saint-Georges)城和波恩(Beaune)城相對應)。位於南部的馬孔(Maconnais)的城市頌恩河畔馬孔(Macon-sur-Sa?ne)則用自己的名字來命名葡萄園。所出產的葡萄酒也被命名為馬孔(Macon)或者馬孔鎮(Macon-Villages)。其中最讓人稱道的是口味清純、芳香四溢的白葡萄酒和紅葡萄酒。在羅亞爾河(Loire)葡萄種植園區長達1000多公里,久負盛名的是安茹(Anjou)和都蘭(Touraine)正是坐落於此。以及出產與城市同名的著名葡萄酒的昂傑(Angers)和杜爾(Tours)(而南特地區(Pays nantais)產的酒則叫做麝香白葡萄酒(muscadet)!) 最為出名的例子就是,該地區的許多市鎮已經於上個世紀正式成為了生產法定產區酒(AOC)的地區。這已經成為了勃艮地葡萄園(ensemble vignoble bourguignon)的傳統:每一個出產葡萄的市鎮,都將用市鎮的名字來為自己生產的葡萄酒進行冠名 (如:市鎮博馬德(Pommard)、沃斯訥-盧馬內(Vosne-Romanée)、 默爾索(Meursault)、熱沃爾-香博丹( Gevrey-Chambertin)等等)以及大多數醇和的紅酒(聖約瑟芬(Saint-Joseph)、教皇新城堡(Chateauneuf- Pape)、聖佩雷( Saint-Péray) 等等)。 更准確地說,在其它葡萄產區,也可以發現類似的情形:在普羅旺斯(Provence),有以卡西斯(Cassis)命名的葡萄酒;在波爾多(Bordeaux),則有博莫羅爾( Pomerol)和波亞克(Pauillac)等等;同樣在胡希詠(Roussillon),還有與邦於爾(Banyuls)和里韋薩爾特(Rivesaltes)同名的著名葡萄酒,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
葡萄酒愛好者才不會被這些麻煩的分類所嚇倒!總而言之,這是一次絕無僅有的機會:您可以在暢游法蘭西那誘人的葡萄酒的國度的同時,復習那些已經忘卻的地理知識!
從1979年起,法國共有27處景點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出發去探尋這些分布在法國各地的寶貴財富吧! 法國共有四座天主教堂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它們分別是:夏特爾大教堂 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Chartres、亞眠大教堂 cathéreale Notre-Dame d'Amiens、布爾日大教堂 cathédrale Saint-Etienne de Bourges 以及漢斯大教堂 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Reims。這幾座教堂均堪稱是公元十二至十三世紀哥特式風格建築的傑作。 夏特爾聖母院教堂以其寬闊的尖穹中殿、令人贊嘆的門廳雕塑、華麗眩目的彩繪玻璃窗而著稱,教堂的各種建築均保護得很好。亞眠聖母教堂是這四座教堂中規模最大的,建築結構嚴緊和諧,教堂內部的三層式建築非常漂亮......布爾日大教堂的三角楣、各種雕塑裝飾、彩繪玻璃窗特別出名。蘭斯大教堂是法國國王舉行加冕典禮的地方,它以外牆表面上眾多精細的雕塑和小天使塑像而聞名於世。
有很多燦爛的羅馬式藝術傑作也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在勃艮第(Bourgogne)地區,韋澤萊(Vézelay)的長方形廊柱教堂和山岡是十字軍東征時扎營的地方,也是聖瑪麗-瑪德萊娜(Sainte Marie-Madeleine)的聖物吸引眾人前來瞻仰的場所。豐特內修道院 Abbaye de Fontenay 離第戎市(Dijon)不遠,是一座風格樸素的西多修道會建築,它的花園、隱修院都很出名......。普瓦圖地區(Poitou)的加爾唐普河畔聖薩萬教堂 Eglise de Saint-Savin-sur-Gartempe以其十一、十二世紀的壁畫而著稱於世。 歷史悠久的城市 那些歷史悠久的古老城市同樣也是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部分。沿著巴黎塞納河,法國歷史就如同一幅幅畫卷呈現在您的眼前。里昂 Lyon 是一座歷史中心城市,向人們展示著2000多年來法國建築風格的變遷。在史特拉斯堡 Strasbourg的大島(La Grande Ile),各種古老建築(大教堂、四座古老的小教堂、羅昂親王宮殿)共同組成了一個充滿歷史魅力的中世紀風格街區。亞維儂 Avignon 是一座教皇之城 (la Cité des Papes),同時也是一座讓遊人目不暇接的歷史文化古城,有著眾多哥特式和羅馬式古建築。奧德省(Aude)的卡爾卡松(Carcassonne)是一座著名的中世紀防禦工事的古城。普羅萬(Provins)的城市建築保護得很好,向人們展示了中世紀特色的集市建築。
如今,當人們參觀香博堡(Chambord),凡爾賽宮(Versailles),安博瓦茨城堡(Amboise),楓丹白露(Fontainebleau),希儂堡(Chinon),布洛瓦城堡(Blois),或是盧浮宮(Le Louvre)時,遊客好似在一支魔棒的引領下,重返當年王室的節日,私密或征戰的宮廷生活當中。 那些屹立在盧瓦爾河及其支流的法蘭西王室最早的城堡,其淵源可追溯到古老的中世紀。在朗熱城堡(Langeais),勒維橋(le pont-levis)恭迎遊客的到來;在洛什城堡(Loches),昔日的監獄仍然令人不寒而慄;而當您登上昂熱城堡(Angers)的巡查道時,周邊山谷的美景盡收眼底。
從十五世紀中葉開始,文藝復興時期的大事件使得其它幾座城堡也發出耀眼的光芒。布洛瓦城堡以及後來的安博瓦茨城堡成為查理八世和弗朗索瓦一世的主要行宮。如今,令人難以忘懷的聲光表演"在弗朗索瓦國王的宮廷里",體現了偉大的萊奧納爾.達芬奇為他的國王所做的一切(安博瓦茨城堡附近的克洛.盧塞le Clos Lucé博物館展出了這位義大利天才不可思議的發明創造的草圖)。在這出表演當中,我們了解到年輕的國王當年是如何作出決定,在其寢宮幾公里之外建造一座行獵場地--從此,香博堡,法蘭西文藝復興時期的傑作就這樣誕生了。雖然它的締造者僅僅在其中生活了幾個星期,然而在當今,香博堡卻成為數不勝數的馬術展覽,燈光夢幻劇《變形記》以及其它巴洛克音樂的上演之地。香博堡的花園圍牆長32公里,人們參觀的方式多種多樣:可步行,或者乘坐敞蓬四輪馬車,可騎自行車,也可策馬,甚至可以劃船參觀游覽。其它城堡的美景同樣也妝點著盧瓦爾河地區,例如:維朗德里城堡(Villandry)的果蔬園,以及舍農梭城堡(Chenonceau)跨越謝爾河(le Cher)的拱形橋孔。 現在,請跟隨我們偉大的弗朗索瓦國王前往楓丹白露,這里也是他所喜愛居住的一座行宮。每年6月,這里都舉行獨一無二的皇家狩獵展覽。從馬蹄鐵匠到聖於貝爾彌撒,獵犬,駿馬,騎士及隨從,這一切均在令人稱奇的畫卷中惟妙惟肖地得以展現 。 在以後的歲月中,隨著巴黎晉升為法蘭西的首都,盧浮宮也逐漸成為歐洲皇家城堡中最輝煌偉大的一座。勒諾特爾(Le N?tre),這位瑪麗.德.美第奇(Marie de Médicis)的御用園藝師之子,不久將與一位皇子齊名。路易十四是在子爵谷城堡(Vaux-le-Vicomte )(第一次遇到勒諾特爾的。今天的子爵谷城堡,每當周末都會點燃2000支蠟燭,令前來參觀城堡及其花園的遊客彷彿置身於仙境。後來,路易十四又命令勒諾特爾設計了聖日爾曼.安.雷城堡(Saint-Germain-en-Laye)的花園,當然,還有凡爾賽宮著名的花園。四月到十月,"音樂噴泉"的開啟令遊客充分體驗到太陽王當年在王室隨從的陪同下,徜徉在小樹林,噴泉及林蔭小道中的悠哉生活。從鏡廳到瑪麗.安托瓦納特(Marie-Antoinette)王後出自對大自然的熱愛而建造的小農庄,三個世紀以來,凡爾賽宮一直不愧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藝術傑作瑰寶。
⑦ 法國名建築資料
名勝:巴黎凱旋門 (L'arc de Triomphe)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星形廣場(現稱戴高樂將軍廣場)的中央,是法國為紀念拿破崙1806年2月在奧斯特爾里茨戰役中打敗俄、奧聯軍而建的,12條大街以凱旋門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氣勢磅礴,形似星光四射。工程由建築師夏爾格蘭設計,1806年8月奠基,歷時30個寒暑,於1836年7月落成。凱旋門高49.54米,寬44.82米,厚22.21米。它四面有門,中心拱門寬14.6米,門樓以兩座高墩為支柱,中間有電梯上下。在拱形圓頂之上有三層圍廊,最高一層是陳列室,這里展示著有關凱旋門的各種歷史文物以及拿破崙生平事跡的圖片;第二層收藏著各種法國勛章、獎章;最低一層則是凱旋門的警衛處和會計室。
埃菲爾鐵塔在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南岸,是世界上第一座鋼鐵結構的高塔,被視為巴黎的象徵。因法國著名建築師斯塔夫·埃菲爾設計建造而得名。建於1887—1889年。塔高300餘米,塔身重達9,000噸,分三層。第一層平台距地面57米,設商店和餐廳;第二層平台高115米,設有咖啡館;第三層平台高達276米,供遊人遠眺,底部面積1萬平方米,在第三層處建築結構猛然收縮,直指蒼穹。從一側望去,象倒寫的字母「Y」。該塔由1.8萬余個組成部件和250多萬個鉚釘構成。有電梯或徒步登塔頂。入夜,塔頂發出轉動著彩色探照燈光,防飛機碰撞。塔旁豎立長方形白色大理石柱,柱頂安放斯塔夫埃菲爾鍍金頭像。
盧浮宮 (Palais Louvre)是法國最大的王宮建築之一, 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右畔、巴黎歌劇院廣場南側。原是一座中世紀城堡,16世紀後經多次改建、擴建,至18世紀為現存規模。佔地約45公頃。早在154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決定在原城堡的基礎上建造新的王宮,此後經過9位君主不斷擴建,歷時300餘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偉輝煌的宮殿建築群。1793年8月10日,在推翻君主制的周年紀念日時,法國「國民公會」決定把昔日的皇宮辟為國立美術博物館;同年11月18日,盧浮宮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其全部工程於1857年完成。在盧浮宮口字形正殿的西側,伸展出兩個側廳,中間的空地形成卡魯賽廣場。宮的東側有長列柱廊,建築巍峨壯麗。其畫廊長達900英尺,藏有大量十七世紀以及歐洲文藝復興期間許多藝術家的作品。館藏品達40萬件。盧浮宮美術博物館分為6大部分:希臘和羅馬藝術館;東方藝術館;埃及藝術館;歐洲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和現代雕像館;歷代繪畫館。展覽按不同流派、學派和時代劃分。一層展出雕刻。二層油畫,三層是素描和彩粉畫。八十年代初,法國政府實施擴建和修復盧浮宮的「大盧浮宮計劃」。
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是最著名的中世紀哥特式大教堂,以其規模、年代和在考古、建築上的價值而著稱。巴黎主教莫里斯·德緒利曾設想將兩座較早的巴西利卡式(長方形)教堂合成一座大型教堂,1163年由教皇亞歷山大三世奠基,高聖壇於1189年舉行奉獻儀式,1240年唱詩班席、西立面和中堂竣工,門廊、祈禱室和其他裝修在其後的一百年中陸續建成。內部平面130×48米,屋頂高35米,塔高68米。塔的尖頂始終未建。教堂經過歷代的損壞不得不 於19世紀重修,只有三個巨大的圓花窗仍保持著13世紀的彩色玻璃。後堂的飛扶垛特別雄健優美。
巴士底獄遺址(Place de la Bastille)位於巴黎市區東部、塞納河右岸,這里曾是公元1369—1382年建立的一座軍事堡壘。「巴士底」一詞的法文原意是「城堡」。這座古城堡擁有8座巍峨堅固的炮台,興建之初是用來抵抗英國入侵的。1380-1422年,這座城堡被改為王家監獄。整座城堡佔地2670平方米,四周建有一堵又高又厚的石牆和8座高30多米的塔樓,四周掘有寬24米的深溝,設吊橋進出。早在16世紀,這里就開始關押囚禁政治犯,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就曾兩次關押在這里。在法國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獄已成為法國封建專制統治的象徵。1789年7月3日,巴黎人民奮然起義,14日,攻佔了巴士底獄,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1791年,巴黎人民拆毀了巴士底獄,在其舊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廣場,並把拆下來的石頭鋪到塞納河的協和橋上,供路人踐踏。1830年,法國人民又在廣場中心建立起一座紀念七月革命的烈士碑。這座烈士碑高52米,碑身是用青銅鑄成的圓柱體,人稱「7月圓柱」,在柱頂端是一尊右手高舉火炬的金翅自由神像,神像左手提著被砸斷的鎖鏈象徵著獲得了自由。在監獄遺址前方立著一塊牌子,上寫:「大家在這里跳舞吧!」1880年6月,法國將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這一天定為法國國慶日。
先賢祠 (le Pantheon)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於1791年建成,是永久紀念法國歷史名人的聖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時代建成的聖·熱內維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歸國有脫離宗教後,改為埋葬「偉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間,它又歸還教會。先賢祠中的藝術裝飾非常美觀,其穹頂上的大型壁畫是名畫家安托萬·格羅特創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後,繪畫的主題改變,先賢祠具有了「純粹的愛國與民族」特性。先賢祠內安葬著伏爾泰、盧梭、維克多·維克多·雨果、愛彌爾·左拉、馬塞蘭·貝托洛、讓·饒勒斯、柏遼茲、馬爾羅和大仲馬等。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對法蘭西作出非凡貢獻的人享有這一殊榮。
喬治·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坐落在巴黎拉丁區北側,塞納河右岸的博堡大街,當地人常也簡稱為「博堡」。文化中心的外部鋼架林立、管道縱橫,並且根據不同功能分別漆上紅、黃、藍、綠、白等顏色。因這座現代化的建築外觀極像一座工廠,故又有「煉油廠」和「文化工廠」之稱。這座設計新穎、造型特異的現代化建築是已故總統蓬皮杜於1969年決定興建的,1972年正式動工,1977年建成,同年2月開館。整座建築佔地7500平方米,建築面積共10萬平方米,地上6層。整座建築共分為工業創造中心、大眾知識圖書館、現代藝術館以及音樂音響諧調與研究中心四大部分。
巴黎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 in Paris)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北岸,是法國最著名廣場和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之一。廣場始建於1757年,是根據著名建築師卡布里埃爾的設計而建造的。因廣場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騎像,1763年曾命名「路易十五廣場」。大革命時期又被改名為「革命廣場」。1795年又將其改稱為「協和廣場」,後經名建築師希托弗主持整修,最終於1840年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尊23米高、有3400多年歷史的埃及方尖碑,這是路易-菲利普於1831年從埃及盧克索移來的著名文物,碑身的古文字記載著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事跡。石碑兩側各有一座噴水池。池中精緻的雕刻也是希托弗的作品。廣場四周放置了8座雕像,分別象徵著8座在法國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的城市:里昂、馬賽、波爾多、南特、魯昂、布勒斯特、里爾和斯特拉斯堡。1793年大革命時期,巴黎人民奮起搗毀了路易十五的銅像,並將路易十六送上了斷頭台。
香榭麗舍大街 (Ave des Champs-Elysees)東起協和廣場西至星形廣場,全長約1800米,街道最寬處約120米,是橫貫巴黎且最具特色、最繁華的街道之一。在法文中「香榭麗舍」是「田園樂土」的意思。過去,這里曾是一片低窪潮濕的空地。17世紀路易十四在位時,曾在這里植樹造林,使之成為專供宮廷貴族游樂的禁區。後來,圖勒里公園的東西軸線向西延伸,在這里建成了近1公里長的林蔭道。以後又加擴展。1709年才將其命名為香榭麗舍大街。大街以南北走向的隆布萬街為界,分成風格迥異的東西兩段。幽靜的東段體現了田園風光,長約700米,一排排梧桐蒼翠欲滴,街心花園夾在萬木叢中時隱時現。東端的星形廣場中央有巍峨雄偉、遐邇聞名的凱旋門。大街附近有波旁宮、瑪德琳娜大教堂。這里還有圖勒里公園、盧浮宮、市府大廈和愛麗舍宮等名勝古跡。西段長1100多米,西端的協和廣場是巴黎的另一個交通要沖。法國的一些重大節日——7月14日國慶閱兵式、新年聯歡都在這條著名的街道上舉行。
⑧ 法國簡介
國名: 法蘭西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France,La Republique Francaise)
國慶日:7月14日(1880年議會立法確認攻克巴士底獄日為國慶節以紀念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
遺產日:9月的第三個周六和周日(1984年正式開始,最初的活動在9月的第三個周日舉辦,在當時的文化部長雅克·朗的推動下,諸多深宮中的歷史文化遺產敞開大門向公眾開放,目的是讓更多的人了解熱愛進而保護人類歷史和文化遺產,最初名稱為「國家文物開放日」,到1992年,開放時間延長為周六和周日兩天。)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由三個平行且相等的豎長方形構成,從左至右分別為藍、白、紅三色。法國國旗的來歷有多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巴黎國民自衛隊就以藍、白、紅三色旗為隊旗。白色居中,代表國王,象徵國王的神聖地位;紅、藍兩色分列兩邊,代表巴黎市民;同時這三色又象徵法國王室和巴黎資產階級聯盟。三色旗曾是法國大革命的象徵,據說三色分別代表自由、平等、博愛。
國徽:法國沒有正式國徽,但傳統上採用大革命時期的紋章作為國家的標志。紋章為橢圓形,上繪有大革命時期流行的標志之一——束棒,這是古羅馬高級執法官用的權標,是權威的象徵。束棒兩側飾有橄欖枝和橡樹枝葉,其間纏繞的飾帶上用法文寫著「自由、平等、博愛」。整個圖案由帶有古羅馬軍團勛章的綬帶環飾。
國歌:《馬賽曲》
國花:鳶尾花
國鳥:公雞
國石:珍珠
國家元首:總統希拉克(Chirac),1995年5月當選,2002年5月連選連任;總理多米尼克·德維爾潘 (Dominique de Villepin) ,2005年5月任職;國防部長阿利奧-馬里(Michele Alliot-Marie ),2002年5月任職;國民議會議長讓-路易·德勃雷 (Jean-Louis Debre),2002年6月當選。
自然地理:面積為551602平方公里。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峽與英國相望,瀕臨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平原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主要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等。法意邊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為歐洲最高峰。河流主要有盧瓦爾河(1010公里)、羅訥河(812公里)、塞納河(776公里)。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邊境線總長度為5695公里,其中海岸線為2700公里,陸地線為2800公里,內河線為195公里。西部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中部和東部屬大陸性氣候。平均降水量從西北往東南由600毫米遞增至1000毫米以上。
人口: 6290萬 (2006年1月),包括400萬外國僑民,其中200萬人來自歐盟各國,移民人口達到490萬,佔全國總人口的8.1%。通用法語。居民中90%的人信奉天主教,另有約400萬穆斯林及少數新教、猶太教、佛教、東正教徒。
首都:巴黎(Paris) ,市區人口217萬。 奧塞博物館——歐洲最美的博物館
行政區劃:分為大區、省和市鎮。省下設專區和縣,但不是行政區域。縣是司法和選舉單位。法本土共劃為22個大區、96個省、4個海外省、4個海外領地、2個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區。全國共有36565個市鎮,其中人口不足3500人的有3.4萬個,人口超過3萬人市有231個,人口超過10萬的市有37個。22個大區是:阿爾薩斯、阿基坦、奧維爾涅、布爾高涅、布列塔尼、中部地區、香檳-阿登、科西嘉、弗朗什-貢岱、巴黎大區、朗克多克-魯西翁、利姆贊、洛林、南比利牛斯、北加萊海峽、下諾曼底、上諾曼底、盧瓦爾地區、皮卡爾迪、布瓦圖-夏朗德、普洛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羅訥-阿爾貝斯。4個海外省是:瓜德魯普、馬提尼克、法屬蓋亞那、留尼旺。4個海外領地是:法屬波利尼西亞、新喀里多尼亞、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法屬南半球和南極領地。2個地方行政區是:馬約特島、聖皮埃爾島和密克隆島。
簡史: 公元前高盧人在此定居。公元前1世紀,羅馬的高盧人總督愷撒佔領了全部高盧,從此受羅馬統治達500年之久。公元5世紀法蘭克人征服高盧,建立法蘭克王國。10世紀後,封建社會迅速發展。1337年英王覬覦法國王位,爆發「百年戰爭」。初期,法大片土地被英侵佔,法王被俘,後法國人民進行反侵略戰爭,於1453年結束百年戰爭。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形成中央集權國家。17世紀中葉,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發展,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廢除君主制,並於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國。1799年11月9日(霧月18日),拿破崙·波拿巴奪取政權,1804年稱帝,建立第一帝國。1848年2月爆發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國。1851年路易·波拿巴總統發動政變,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國。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戰敗後,於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國直到1940年6月法國貝當政府投降德國,至此第三共和國覆滅。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國軍隊殘酷鎮壓。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遭德國侵略。1944年6月宣布成立臨時政府,戴高樂 (右圖 )擔任首腦,1946年通過憲法,成立第四共和國。1958年9月通過新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同年12月戴高樂當選總統。
政治: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統帥,任期5年(2000年6月改為5年),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總統有權任免總理和批准總理提名的部長;主持內閣會議、最高國防會議和國防委員會;有權解散議會;可不經議會將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決;在非常時期,總統擁有「根據形勢需要採取必要措施」的全權。在總統不能履行職務或空缺時總統離職期間由參議院議長代行總統職權。議會由國民議會和參議院組成,擁有制定法律,監督政府,通過預算,批准宣戰等權力。國民議會共有577個議席,任期5年,採用兩輪多數直接投票制、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根據2003年7月法國民議會通過的參議院改革法案,自2004年起參議員任期由9年縮短至6年,2010年總席位由321人增至340人,每三年改選一半。由國民議會和地方各級議會議員組成選舉團間接選舉產生。1995年7月31日,法國議會通過了一項憲法修正案。這項法案使總統有權更多地使用公民投票來解決經濟和社會問題。法國總統在政府或參議院、國民議會的建議下,可將所有事關公共權力組織、法國經濟或社會政策的改革方案交由公民投票表決。總統府——愛麗舍宮,總理府——馬提翁宮,國民議會——波旁宮。
經濟:法國經濟發達,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前列。主要工業部門有礦業、冶金、鋼鐵、汽車製造、造船、機械製造、紡織、化學、電器、動力、日常消費品、食品加工和建築業等。核能、石油化工、海洋開發、航空和宇航等新興工業部門近年來發展較快,在工業產值中所佔比重不斷提高。核電設備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術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航空和宇航工業僅次於美國和獨聯體,居世界第三位。鋼鐵工業、紡織業佔世界第六位。但工業中佔主導地位的仍是傳統的工業部門,其中鋼鐵、汽車、建築為三大支柱。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逐步減少的趨勢。第三產業在法國經濟中所佔比重逐年上升。其中電信、信息、旅遊服務和交通運輸部門業務量增幅較大,服務業從業人員約占總勞動力的70%。法國商業較為發達,創收最多的是食品銷售,在種類繁多的商店中,超級市場和連鎖店最具活力,幾乎佔全部商業活動的一半。法國鐵礦蘊藏量約為10億噸,但品位低、開采成本高,所需的鐵礦石大部分依賴進口。煤儲量已近枯竭,預計於2005年關閉所有煤礦。鋁土礦儲量約9000萬噸。有色金屬儲量很少,幾乎全部依賴進口。石油儲量只有3000多萬噸。天然氣儲量2500億立方米,所需石油的99%、天然氣的75%依賴進口。水力資源約為1000萬千瓦,能源主要依靠核能,水力資源和地熱的開發利用比較充分。森林面積約1530萬公頃,占歐盟森林總面積的21.1%,人均擁有綠化面積0.3公頃,森林覆蓋率為28.2%。法國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也是世界主要農副產品出口國。糧食產量佔全歐洲糧食產量的三分之一,農產品出口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隨著法國人口城市化,農村人口不斷減少,法共有耕地面積5491.9萬公頃,其中61%為農業用地、27%為林業用地、12%為非農業用地。農業用地的96%為家庭所有。農業的傳統地區結構為:中北部地區是穀物、油料、蔬菜、甜菜的主產區,西部和山區為飼料作物主產區,地中海沿岸和西南部地區為多年生作物(葡萄、水果)的主產區。機械化是法提高農業生產率的主要手段,法已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農業食品加工業是法外貿出口獲取順差的支柱產業之一。歐洲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24家在法國,世界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7家在法國,法國的農副產品出口居世界第一,佔世界市場的11%。法國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國,平均每年接待外國遊客7000多萬人次,超過本國人口。首都巴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風景區及阿爾卑斯山區都是旅遊勝地,此外還有一些歷史名城、盧瓦爾河畔的古堡群、布列塔尼和諾曼底的漁村、科西嘉島等。法國一些著名的博物館收藏著世界文化的寶貴遺產。法國也是世界貿易大國,其對外貿易有兩個特點:一是進口大於出口,造成貿易逆差,進口商品主要有能源和工業原料等,出口商品主要有機械、汽車、化工產品、鋼鐵、農產品、食品、服裝、化妝品和軍火等,法國葡萄酒享譽全球,酒類出口佔世界出口的一半。法國時裝、法國大餐、法國香水都在世界上聞名遐邇;另一是非產品化的技術出口增長較快,純技術出口在整個出口貿易中的地位日益顯要。法國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稅收,稅收高於美、日等國,其中主要來自增值稅,其它還有所得稅、公司稅、社會福利稅等。法國旅遊勝地——埃維昂>>> 世界最高的橋梁——米約大橋
文化:17世紀開始,法國的古典文學迎來了自己的輝煌時期,相繼出現了莫里哀、司湯達、巴爾扎克、大仲馬、雨果、福樓拜、小仲馬、左拉、莫泊桑、羅曼·羅蘭等文學巨匠。他們的許多作品成為世界文學的瑰寶。其中的《巴黎聖母院》、《紅與黑》、《高老頭》、《基督山伯爵》、《悲慘世界》和《約翰·克利斯朵夫》等,已被翻譯成世界文學作品,在世界廣為流傳。近現代,法國的藝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頗有創新,不但出現了羅丹這樣的雕塑藝術大師,也出現了像莫奈和馬蒂斯等印象派、野獸派的代表人物。從17世紀開始,法國在工業設計、藝術設計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早已有目共睹。有關實用美術、建築、時裝設計、工業設計專業的學校也早已憑借其「法國製造」的商業碩果而聞名海外。法國人喜愛體育運動,比較流行的體育運動項目有足球、網球、橄欖球、地滾球、帆船、游泳、滑雪、和自行車環形賽等。比較有名的大學有巴黎大學、里昂大學等。戛納國際電影節是世界五大電影節之一,每年5月在法國東南部海濱小城戛納舉行,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為期兩周左右。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 歷史悠久的法國咖啡文化
新聞出版:主要報紙有《費加羅報》、《世界報》、《法蘭西晚報》、《解放報》、《人道報》、《巴黎日報》。地方報紙主要有《西部法蘭西報》,它是法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北方之聲》。主要周刊有《快報》、《觀點》、《新觀察家》、《巴黎競賽畫報》、《費加羅雜志》等。法約有6000家出版社,其中較大的有331家。通訊社有世界五大通訊社之一的法新社。1835年創立。法國國家廣播公司成立於1975年,下設6個廣播電台。此外,還有國家廣播公司和地方共同投資的17個獨立的地方台。為加強對外宣傳,國家廣播公司專設獨立的法國國際台,對外廣播幾乎遍及全世界。1982年政府通過法令,取消國家對電台的壟斷,允許私人和團體設立電台。目前,全國私營電台近1300家,主要有盧森堡電台、蒙特卡洛電台、歐洲一台等。現有4家全國性國家電視台。20多家中央或地方的有線電視台,另有許多可通過衛星接收的電視頻道。
名勝:巴黎凱旋門 (L'arc de Triomphe)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星形廣場(現稱戴高樂將軍廣場)的中央,是法國為紀念拿破崙1806年2月在奧斯特爾里茨戰役中打敗俄、奧聯軍而建的,12條大街以凱旋門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氣勢磅礴,形似星光四射。工程由建築師夏爾格蘭設計,1806年8月奠基,歷時30個寒暑,於1836年7月落成。凱旋門高49.54米,寬44.82米,厚22.21米。它四面有門,中心拱門寬14.6米,門樓以兩座高墩為支柱,中間有電梯上下。在拱形圓頂之上有三層圍廊,最高一層是陳列室,這里展示著有關凱旋門的各種歷史文物以及拿破崙生平事跡的圖片;第二層收藏著各種法國勛章、獎章;最低一層則是凱旋門的警衛處和會計室。
埃菲爾鐵塔在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南岸,是世界上第一座鋼鐵結構的高塔,被視為巴黎的象徵。因法國著名建築師斯塔夫·埃菲爾設計建造而得名。建於1887—1889年。塔高300餘米,塔身重達9,000噸,分三層。第一層平台距地面57米,設商店和餐廳;第二層平台高115米,設有咖啡館;第三層平台高達276米,供遊人遠眺,底部面積1萬平方米,在第三層處建築結構猛然收縮,直指蒼穹。從一側望去,象倒寫的字母「Y」。該塔由1.8萬余個組成部件和250多萬個鉚釘構成。有電梯或徒步登塔頂。入夜,塔頂發出轉動著彩色探照燈光,防飛機碰撞。塔旁豎立長方形白色大理石柱,柱頂安放斯塔夫埃菲爾鍍金頭像。
盧浮宮 (Palais Louvre)是法國最大的王宮建築之一, 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右畔、巴黎歌劇院廣場南側。原是一座中世紀城堡,16世紀後經多次改建、擴建,至18世紀為現存規模。佔地約45公頃。早在154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決定在原城堡的基礎上建造新的王宮,此後經過9位君主不斷擴建,歷時300餘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偉輝煌的宮殿建築群。1793年8月10日,在推翻君主制的周年紀念日時,法國「國民公會」決定把昔日的皇宮辟為國立美術博物館;同年11月18日,盧浮宮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其全部工程於1857年完成。在盧浮宮口字形正殿的西側,伸展出兩個側廳,中間的空地形成卡魯賽廣場。宮的東側有長列柱廊,建築巍峨壯麗。其畫廊長達900英尺,藏有大量十七世紀以及歐洲文藝復興期間許多藝術家的作品。館藏品達40萬件。盧浮宮美術博物館分為6大部分:希臘和羅馬藝術館;東方藝術館;埃及 藝術館;歐洲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和現代雕像館;歷代繪畫館。展覽按不同流派、學派和時代劃分。一層展出雕刻。二層油畫,三層是素描和彩粉畫。八十年代初,法國政府實施擴建和修復盧浮宮的「大盧浮宮計劃」。
巴黎聖母院 (Notre-Dame de Paris)是最著名的中世紀哥特式大教堂,以其規模、年代和在考古、建築上的價值而著稱。巴黎主教莫里斯·德緒利曾設想將兩座較早的巴西 利卡式(長方形)教堂合成一座大型教堂,1163年由教皇 亞歷山大三世奠基,高聖壇於1189年舉行奉獻儀式,1240年唱詩班席、西立面和中堂竣工,門廊、祈禱室和其他裝修在其後的一百年中陸續建成。內部平面130×48米,屋頂高35米,塔高68米。塔的尖頂始終未建。教堂經過歷代的損壞不得不 於19世紀重修,只有三個巨大的圓花窗仍保持著13世紀的彩色玻璃。後堂的飛扶垛特別雄健優美。
巴士底獄遺址(Place de la Bastille)位於巴黎市區東部、塞納河右岸,這里曾是公元1369—1382年建立的一座軍事堡壘。「巴士底」一詞的法文原意是「城堡」。這座古城堡擁有8座巍峨堅固的炮台,興建之初是用來抵抗英國入侵的。1380-1422年,這座城堡被改為王家監獄。整座城堡佔地2670平方米,四周建有一堵又高又厚的石牆和8座高30多米的塔樓,四周掘有寬24米的深溝,設吊橋進出。早在16世紀,這里就開始關押囚禁政治犯,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就曾兩次關押在這里。在法國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獄已成為法國封建專制統治的象徵。1789年7月3日,巴黎人民奮然起義,14日,攻佔了巴士底獄,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1791年,巴黎人民拆毀了巴士底獄,在其舊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廣場,並把拆下來的石頭鋪到塞納河的協和橋上,供路人踐踏。1830年,法國人民又在廣場中心建立起一座紀念七月革命的烈士碑。這座烈士碑高52米,碑身是用青銅鑄成的圓柱體,人稱「7月圓柱」,在柱頂端是一尊右手高舉火炬的金翅自由神像,神像左手提著被砸斷的鎖鏈象徵著獲得了自由。在監獄遺址前方立著一塊牌子,上寫:「大家在這里跳舞吧!」1880年6月,法國將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這一天定為法國國慶日。
先賢祠 (le Pantheon)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於1791年建成,是永久紀念法國歷史名人的聖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時代建成的聖·熱內維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歸國有脫離宗教後,改為埋葬「偉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間,它又歸還教會。先賢祠中的藝術裝飾非常美觀,其穹頂上的大型壁畫是名畫家安托萬·格羅特創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後,繪畫的主題改變,先賢祠具有了「純粹的愛國與民族」特性。先賢祠內安葬著伏爾泰、盧梭、維克多·雨果、愛彌爾·左拉、馬塞蘭·貝托洛、讓·饒勒斯、柏遼茲、馬爾羅和大仲馬等。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對法蘭西作出非凡貢獻的人享有這一殊榮。
喬治·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坐落在巴黎拉丁區北側,塞納河右岸的博堡大街,當地人常也簡稱為「博堡」。文化中心的外部鋼架林立、管道縱橫,並且根據不同功能分別漆上紅、黃、藍、綠、白等顏色。因這座現代化的建築外觀極像一座工廠,故又有「煉油廠」和「文化工廠」之稱。這座設計新穎、造型特異的現代化建築是已故總統蓬皮杜於1969年決定興建的,1972年正式動工,1977年建成,同年2月開館。整座建築佔地7500平方米,建築面積共10萬平方米,地上6層。整座建築共分為工業創造中心、大眾知識圖書館、現代藝術館以及音樂音響諧調與研究中心四大部分。
巴黎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 in Paris)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北岸,是法國最著名廣場和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之一。廣場始建於1757年,是根據著名建築師卡布里埃爾的設計而建造的。因廣場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騎像,1763年曾命名「路易十五廣場」。大革命時期又被改名為「革命廣場」。1795年又將其改稱為「協和廣場」,後經名建築師希托弗主持整修,最終於1840年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尊23米高、有3400多年歷史的埃及方尖碑,這是路易-菲利普於1831年從埃及盧克索 移來的著名文物,碑身的古文字記載著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事跡。石碑兩側各有一座噴水池。池中精緻的雕刻也是希托弗的作品。廣場四周放置了8座雕像,分別象徵著8座在法國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的城市:里昂、馬賽、波爾多、南特、魯昂、布勒斯特、里爾和斯特拉斯堡。1793年大革命時期,巴黎人民奮起搗毀了路易十五的銅像,並將路易十六送上了斷頭台。
香榭麗舍大街 (Ave des Champs-Elysees)東起協和廣場西至星形廣場,全長約1800米,街道最寬處約120米,是橫貫巴黎且最具特色、最繁華的街道之一。在法文中「香榭麗舍」是「田園樂土」的意思。過去,這里曾是一片低窪潮濕的空地。17世紀路易十四在位時,曾在這里植樹造林,使之成為專供宮廷貴族游樂的禁區。後來,圖勒里公園的東西軸線向西延伸,在這里建成了近1公里長的林蔭道。以後又加擴展。1709年才將其命名為香榭麗舍大街。大街以南北走向的隆布萬街為界,分成風格迥異的東西兩段。幽靜的東段體現了田園風光,長約700米,一排排梧桐蒼翠欲滴,街心花園夾在萬木叢中時隱時現。東端的星形廣場中央有巍峨雄偉、遐邇聞名的凱旋門。大街附近有波旁宮、瑪德琳娜大教堂。這里還有圖勒里公園、盧浮宮、市府大廈和愛麗舍宮等名勝古跡。西段長1100多米,西端的協和廣場是巴黎的另一個交通要沖。法國的一些重大節日——7月14日國慶閱兵式、新年聯歡都在這條著名的街道上舉行。
⑨ 法國名勝有哪些
完全資料:
巴黎大區:
■ 4個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l'Unesco)的世界遺產景點:楓丹白露(Fontainebleau)的城堡和公園、凡爾賽(Versailles)的城堡和公園、普羅萬(Provins)的中世紀古城 、巴黎塞納河兩岸的風景 。
■ 9座巴黎附近的皇家城市:杜爾丹(Dourdan)、埃當普(Etampes)、楓丹白露(Fontainebleau)、馬爾利勒魯瓦(Marly-le-Roi)、朗布依埃 (Rambouillet)、 聖但尼(Saint-Denis)、聖日耳曼昂萊(Saint-Germain-en-Laye)、凡爾賽(Versailles)和萬森訥(Vincennes)。
■ 24個巴黎的城堡和花園:法式花園、文藝復興時期的花園、中世紀花園以及富有浪漫情調的公園。
■ 畫家之村:奧沃-蘇爾瓦茲(Auvers-sur-Oise)、巴爾比松(Barbizon)、沙圖(Chatou)……。
■ 塞納河、瓦茲河(Oise)、馬恩(Marne)、烏爾克河(Ourcq)、永訥(Yonne)、魯應河(Loing):位於這個大區的所有水路。
■ 4個地區自然公園:舍沃魯茲-上山谷(la Haute Vallée de Chevreuse)、法蘭西卡梯奈(le G�0�9tinais fran�0�4ais)、法蘭西溫辛(le Vexin fran�0�4ais)以及法國未來瓦茲地區(le futur Oise - Pays de France)公園。
■ 3個自然保護區。
中央大區:
■ 香波堡(Le ch�0�9teau de Chambord), 文藝復興時期的傑作。
■ 舍濃梭堡(Le ch�0�9teau de Chenonceau)及其一側翼在舍爾(Cher)上形成的通往城堡的橋梁。
■ 昂布瓦茲城堡(Le ch�0�9teau d'Amboise):哥特式和文藝復興時期風格
■ 布洛瓦(Blois)城和城堡, 16世紀法國國王最喜愛的居住場所。
■ 夏爾特(Chartres)和布爾日(Bourges)大教堂, 哥特式藝術風格的珍寶。
■ 維朗德里城堡(Le ch�0�9teau de Villandry)及其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花園。
■ 阿茲-勒-利杜城堡(Le ch�0�9teau d'Azay-le-Rideau), 修建在安德爾(Indre)中部的一座島上。
■ 舍維爾里城堡(Le ch�0�9teau de Cheverny), 因其與丁丁歷險記的木蘭薩城堡(le ch�0�9teau de Moulinsart)的相似而聞名。
■ 瓦朗賽城堡(Le ch�0�9teau de Valen�0�4ay)及其法式花園, 在7、8月份, 舉辦為期一百天的以歷史為主題的一系列活動。
■ 布麗亞爾(Briare)運河橋是世界上最長的橋:長663米, 擁有7座船閘。
■ 羅馬式風格的聖博努瓦盧瓦爾大教堂(Saint-Beno�0�6t-sur-Loire)。
諾曼底大區:
■ 聖·米歇爾山(Le Mont-Saint-Michel):在一座石頭島上修建的教堂和村莊。
■ 第二次世界大戰登陸地點:海灘、美軍士兵墓地、博物館。
■ 埃泰達峭壁(Les falaises d'Etretat)座落在戈爾(Caux)地區。
■ 魯昂教堂(La cathédrale de Rouen)是哥特式藝術建築中的典範, 其教堂的頂尖在法國是最高的。
■ 利雪大教堂(La basilique de Lisieux)。
■ 紀維尼村(Giverny):畫家克羅德·莫奈(Claude Monet)的故居及其花園坐落於此。
■ 巴約(Bayeux)的制毯業:11世紀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傑作。
■ 費康(Fécamp):位於阿爾巴特海岸(C�0�0te d'Albatre)上的歷史藝術之城。貝內迪克梯納宮(palais de la Bénédictine)既是博物館, 也是燒酒廠的現代化場所。
■ 勒阿拉斯杜班(Le Haras Pin)素有「馬中凡爾賽宮」之稱(Versailles des chevaux)、修建於路易十四時期。
皮卡第大區:
■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l'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亞眠聖母大教堂(La cathédrale d'Amiens), 聖魯區(le quartier Saint-Leu)和其小島(les hortillonnages)。
■ 眾多城堡:尚蒂利(Chantilly)、皮埃爾豐(Pierrefonds)、朗布爾(Rambures)、 庫希(Coucy)、貢比涅(Compiègne)……。
■ 索姆(Somme)海灣:被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海灣之一。
■ 公園和花園:馬爾克泰爾鳥類公園(le parc ornithologique Marquenterre)、瓦魯爾植物公園(le parc botanique de Valloires)……。
■ 拉昂(Laon)是歷史與藝術之城, 城市高地。
■ 烏爾克(l'Ourcq )山谷, 馬爾那(Marne)山谷及其葡萄園。
■ 布萊(Bray)地區的日爾貝路瓦(Gerberoy)被稱為是法國最美麗的村莊之一。
■ 桑利斯(Senlis)中世紀古城。
■ 眾多的大教堂:桑利斯(Senlis)、斯瓦松(Soissons)、博韋(Beauvais)、 努瓦永(Noyon)、拉昂(Laon)、亞眠聖母大教堂(Amiens) 以及聖康坦大教堂(la basilique de St-Quentin)。
■ 極富吸引力的公園:阿斯泰利克公園(le parc Astérix)、沙海……。
北部—加萊海峽大區:
■ 阿拉斯大廣場(La Grand'Place d'Arras):擁有155 座弗拉芒的建築
■ 游泳池、魯拜工業和藝術博物館 (musée d'Art et d'Instrie de Roux):經過重建的藝術泳池。
■ 卡度—岡布萊斯的馬蒂斯博物館(Le musée Matisse au Cateau-Cambrésis):收藏馬蒂斯(Matisse)作品在法國居第3位。。
■ 埃爾浮炮塔(La coupole d'Helfaut):擁有V2的發射台。
■ 兩個海角之間的風景:索瓦之海岸(C�0�0te Sauvage)與芒什海峽(Manche)及北海之間的風景。
■ 里爾美術館(Le palais des Beaux-Arts de Lille):僅次於盧浮宮的第二大美術博物館。
■ 勒瓦德(Lewarde)的礦產歷史中心:煤礦博物館。
■ 瑙斯卡阿(Nausicaà):位於海上布洛涅(Boulogne-sur-Mer)的國家海洋中心。
■ 勒圖凱-巴黎沙灘(Le Touquet-Paris-Plage):6 公里長的海灘, 255公頃的松樹和樺樹森林……。
■ 聖奧梅爾(Saint-Omer)城的教堂和建築, 18世紀獨具特色的酒店。
布列塔尼大區:
■ 拉茲岬角(La pointe Raz):位於費尼斯戴爾岬角(pointe Finistère)西邊的一群石堆之上。
■ 克拉融半島(La presqu'�0�6le de Crozon):位於費尼斯戴爾(Finistè re)的中心:小港口、鋸齒型海岸線、峭壁……。
■ 粉色海岸(La C�0�0te de Granit Rose)及其極富魅力的小城:拉尼翁(Lannion)、佩勞-圭勒克(Perros- Guirec)、普勒么-保都(Pleumeur-Bodou)、特勒博爾登(Trébeurden)、特勒嘎斯太爾(Trégastel)。
■ 莫爾比昂海灣(Le golfe Morbihan):由魯於半島(presqu'�0�6le de Rhuys)封閉的形狀而形成的一個小內海。
■ 埃邁羅德海岸(La C�0�0te d'Emeraude):聖馬洛(Saint-Malo)「海盜城」、迪納爾(Dinard)、迪南(Dinan)……。
■ 教堂圍牆:在費尼斯戴爾(Finistère)的朗普洱-圭彌留(Lampaul-Guimiliau) 以及阿爾莫爾海灘(les c�0�0tes d'Armor)的特勒圭葉(Tréguier)教堂的圍牆。
■ 布勞賽良德(Brocéliande)森林:神化般的森林。
■ 阿雷山脈(Les monts d'Arrée):是位於阿爾莫里卡地區自然公園(Parc naturel régional d'Armorique)中最高的布列塔尼「山峰」。
■ 哥雷納昂(Glénans)群島位於孔卡爾諾(Concarneau)海灣入口, 那裡還有著名的航海學校。
盧瓦爾河谷大區:
■ 南特(Nantes)、布費(Bouffay)中世紀風格的步行街區、布列塔尼公爵城堡(le ch�0�9teau des cs de Bretagne)。
■ 昂熱(Angers)是安茹省(l'Anjou)的首府, 及其杜特爾(la Doutre)老街區和13世紀的防禦工事。
■ 勒芒地區(Mans)的老石頭街。
■ 拉瓦勒(Laval)的木筋牆房屋。
■ 索米爾(Saumur), 馬術之都。
■ 菲爾泰-貝爾納爾(la Ferté-Bernard)運河。
■ 克利松(Clisson), 「西部威尼斯」之稱。
■ 豐特奈-勒孔泰(Fontenay-le-Comte)及其「千年歷史」步行街。
■ 瘋子山(Le Puy Fou), 以中世紀為主題的公園, 吸引著所有的家庭。
■ 原始海灘及其周圍的景色。
■ 拉博勒(La Baule)及其9公里長的圓沙海灣。
■ 薩博爾道勞那(Les Sables d'Olonne), 偉大的航海之鄉。
■ 馮特浮勞修道院(L'abbaye de Fontevraud)。
普瓦圖—夏朗德大區:
■ 普瓦捷(Poitiers)和未來影視城(Futuroscope):極富吸引力的公園:介紹攝影、巨型或半球狀銀幕、3D立體電影、模擬器……。
■ 昂古萊姆(Angoulême)及其周邊:巴爾扎克城堡(les ch�0�9teaux de Balzac)、拜耳城堡(Bayers)、沙萊城堡(Chalais)、國際動畫藝術節(le 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 la bande dessinée)。
■ 小說藝術以及該大區600多處標志性紀念建築:是公元十世紀時期在聖雅克—德—孔波斯特拉(Saint-Jacques-de-Compostelle)朝聖之路最好見證。
■ 賽爾—蘇爾—貝爾皇家修道院(L'abbaye royale de Celles-sur-Belle)、位於利圭熱(Ligugé)的聖馬丁修道院(l'abbaye de Saint-Martin)。
■ 雷島(L'�0�6le de Ré):騎自行車參觀87公里長的自行車賽道。
■ 普瓦提埃(poitevin)沼澤, 適合乘小艇遊玩。
■ 美食:白蘭地(cognac)、皮諾葡萄甜酒(pineau)、山羊乳酪……。
香檳-阿登大區:
■蘭斯(Reims)及其聖母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Dame), 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香檳(Champagne)地區的旅遊線路:共有5條, 前往5個葡萄園的旅遊線路, 行程總計600公里。
■特魯瓦(Troyes):香檳地區(Champagne)的歷史之都。
■郎格勒(Langres)及其4公里長的城牆。
■色當(Sedan)及其歐洲最宏偉的防禦工事城堡:佔地35000平方米, 共7個層次。
■戴爾-尚特高克湖(Le lac Der-Chantecoq):佔地4800公頃, 是歐洲最大的人工湖。
■奧特維爾(Hautvillers) :埃貝爾奈北部典型特色的小城, Dom Pérignon曾經擔任修道院的食物儲存主管 。
■位於茹萬維爾(Joinville)的大花園(Le ch�0�9teau Grand Jardin)。
■克萊爾沃修道院(Abbaye de Clairvaux), 由Saint Bernard在公元1115 下令修建, 是中世紀時期基督教的聖地。
勃艮第大區:
■第戎(Dijon):美術博物館(musée des Beaux-Arts), 教堂以及老城 。
■博納(Beaune):濟貧院(les Hospices)、博物館及酒窖。
■維澤萊(Vézelay)(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聖馬德萊納大教堂(basilique Sainte-Madeleine)、村鎮。
■豐特內(Fontenay) (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12世紀西多修道會的修道院(abbaye cistercienne)
■盧瓦爾河上的慈善院(La Charité-sur-Loire)(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羅馬時期的教堂 、跨盧瓦爾河(Loire)的橋 、書城(ville livre)。
■歐塞爾(Auxerre):教堂、聖-日爾曼修道院(abbaye Saint-Germain)、博物館、老城、
大鍾塔(tour de l'Horloge)。
■訥韋爾(Nevers):教堂、杜賽爾宮(palais Ducal), 聖艾蒂安教堂 (église Saint-Etienne)。
■奧頓(Autun):教堂、魯蘭博物館(musée Rolin)、眾多的高盧-羅馬時期(gallo-romains)遺址(城牆、城門、 劇院)。
■克魯尼(Cluny):西多修道會的修道院(abbaye cistercienne)、博物館、 老城。
■桑斯(Sens):教堂、教區會議的宮殿、博物館。
洛林大區:
■埃皮納勒(Epinal)、梅斯(Metz)、南錫(Nancy)以及凡爾登(Vern):洛林大區(Lorraine)的城市及其這里的歷史文化、建築和藝術遺產。
■紛繁的藝術行業:水晶製作、陶器製作、埃皮納勒(Epinal)畫作、弦樂器製作…
■擁有3個地區級自然公園:洛林(Lorraine)、北孚日(Vosges Nord)、孚日谷地(ballons des Vosges), 4700 公里的平緩的航道向聖-路易-阿爾澤維爾(Saint-Louis-Arzviller)方向延伸, 乘船順流而下即可抵達。
■洛林(Lorraine)大區具有紀念的景點: 凡爾登(Vern)、馬其諾防線(ligne Maginot)在此橫穿洛林大區(Lorraine)。
■溫泉驛站:維泰爾(Vittel)、孔特克賽維勒(Contrexéville)、昂內維爾(Amnéville)、普隆畢耶(Plombières)以及般勒般(Bains-les-Bains)。
■斯特尼斯拉斯(Stanislas), 洛林公爵的遺產:遊人會被南錫(Nancy)及其周圍的風景所深深地打動:阿魯埃城堡(ch�0�9teau d'Haroué)、富勒維爾(Fléville)城堡……
■位於洛林大區(Lorraine)的眾多教堂, 尤其是梅斯(Metz)教堂。
■100多座花園:其中有貝爾奇格朗若花園(Berchigranges), 還有奧特奇泰爾花園 (Haut Chitelet)……。
■眾多休閑公園如:聖-克魯瓦野生動物園 (le parc animalier de Sainte-Croix)。
弗朗什-孔泰大區:
■茹城(Joux)的中世紀城堡:近千年的歷史, 使得這座城堡由交通要塞變成了防禦要地。
■克勞德-尼古拉勒杜(Claude-Nicolas Ledoux)的阿爾克埃-色南(Arc-et-Senans)皇家鹽場(已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它那工業化的村鎮, 就如同一座在田園鄉村的小島。
■位於杜(Doubs)的瀑布(國家級景區):高達27米雄偉壯觀的的瀑布。
■貝桑松(Besan�0�4on)的旺邦(Vauban)堡壘 :將向您重新展現旺邦(Vauban)時代的建築和歷史。
■貝爾福(Belfort)的旺邦城堡(ch�0�9teau Vauban) 以及巴爾陶第的石獅子(Lion de Bartholdi), 巨大的石刻獅子屹立石壁上俯視著這個城市。
■千塘高原(Le plateau des 1000
étangs)。
■波姆萊美西盲谷(La reculée de Baume-Les-Messieurs)以及沙隆城堡村(le village de Ch�0�9teau-Chalon):黃酒的搖籃。
■阿爾布瓦(Arbois) :以其葡萄和上等葡萄酒而聞名於世 。
■庫爾貝(Courbet)的誕生地奧爾南(Ornans), 還有魯河谷地(la vallée de la Loue) 。
■宏尚教堂(La chapelle de Ronchamp), 由考爾布歇(Corbusier)於1955建成, 以其簡潔的線條而聞名。
阿爾薩斯大區:
■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教堂、小法國街區(le quartier de la Petite France)。
■上-考內格斯堡城堡(Le ch�0�9teau Haut-Koenigsbourg)。
■葡萄酒之旅(La route des vins)。
■科爾馬(Colmar):素有「小威尼斯」之稱、安特林登博物館(le musée Unterlinden)。
■米盧斯(Mulhouse):工藝技術博物館(les musées techniques):汽車, 火車、電器、各式印刷機……。
■從阿爾薩斯(Alsace)到安若爾申的阿爾薩斯自然博物館(L'écomusée d'Alsace à Ungersheim):博物館內處處充滿了大自然特有的新鮮空氣, 讓人樂而忘返。
■聖奧迪爾山(Le mont Sainte-Odile):朝聖之地。在海拔763米的至高點, 可以眺望美麗的阿爾薩斯平原(plaine d'Alsace)。
■2個地區自然公園:孚日山脈圓形頂峰地區自然公園(Parc naturel régional des ballons des Vosges)、北孚日地區自然公園 (Parc naturel régional des Vosges Nord)。
■馬其諾防線:在法國東北部邊境修建的防禦系統。
■兩岸花園(Le jardin des 2 rives):跨越萊茵河(Rhin)的美麗花園, 佔地60公頃。
■聖誕節市場: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科爾馬(Colmar)、米盧斯(Mulhouse) 以及凱賽爾堡(Kaysersberg)……。
奧弗涅大區:
■ 烏爾卡尼亞(Vulcania):歐洲最大的火山主題公園 , 進行一次地心之旅。多姆山(Le Puy-de-D�0�0me), 是奧弗涅(Auvergne)的象徵, 海拔1465米。
■ 瑪麗山(Le Puy-Mary):歐洲面積最大的火山, 目前正在被列為國家級公園保護名單。
■ 巴爾(Le Pal) :極具吸引力的公園, 野生動物園
■ 距道爾山(Mont-Dore)20多公里處的姆勞爾城堡(Le ch�0�9teau fort de Murol)座落於山林之中。
■ 位於普依昂維萊(Puy-en-Velay)的法蘭西聖母塑像(la statue Notre-Dame-de-France)和烏鴉岩(rocher Corneille)。
■ 位於提葉(Thiers)的庫泰萊爾(Coutellerie)的博物館。
■ 位於姆拉勒-蓋爾(Murat-le-Quaire) 的度瓦奈特(Toinette)「舞台博物館」, 以及位於夏爾波捏-勒瓦勒納(Charbonnières-les-Varennes)的維古(Veygoux)小城堡。
■ 瓦爾城堡(Le ch�0�9teau de Val):
建於15世紀的防禦工事, 壯觀宏偉地聳立在博爾湖(lac de Bort)的岩石島上。
■ 舍茲-迪奧修道院(L'abbaye de la Cha�0�6se-Dieu)以及每年8月的古典音樂節。
羅訥-阿爾卑斯大區:
■ 里昂(Lyon): 地區首府, 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遺產。
■ 霞慕尼(Chamonix): 勃朗峰(le Mont Blanc)世界登山運動的中心以及勃朗峰。
■ 安錫(Annecy): 湖泊、老城、運河以及歷史遺跡: 城堡、埃斯勒宮(le palais de l'Isle)……。
■ 阿爾代什峽谷(gorges de l'Ardèche)和拱橋(le pont d'Arc)。
■ 冬季大型滑雪場: 阿普德威茲(l'Alpe d'Huez)、雷督阿普(les Deux-Alpes)、霞慕尼(Chamonix)、高雷維爾(Courchevel)、拉普萊涅(la Plagne)、瓦爾迪賽爾 (Val d'Isère)、梅傑夫(Megève)、提涅(Tignes)……。
■ 阿爾卑斯山的大湖 :
雷夢湖(le lac Léman)、布爾傑湖(le lac Bourget)、安錫湖(le lac d'Annecy)。
■ 格勒諾布爾(Grenoble)——阿爾卑斯(Alpes)的中心。
■ 博若萊地區(Le pays beaujolais)以及這里12種佳釀。
■ 位於羅訥河(Rh�0�0ne)和安河(Ain)旁的佩魯日(Pérouges)的中世紀小城。
■ 東貝(La Dombes): 位於千湖地區的維拉爾-勒東貝(Villars-les-Dombes)和鳥類公園(le parc des oiseaux)之鄉。
■ 羅訥河谷地區(La vallée Rh�0�0ne)及這里的葡萄園。
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
■ 埃斯泰爾勒高原(Le massif de l'Esterel), 聖—特羅佩(Saint-Tropez), 拉馬度埃爾(Ramatuelle), 黃金島(les �0�6les d'Or):克呼港(Port-Crau)、保爾克萊勒(Porquerolles)以及黎凡特島(�0�6les Levant)。
■ 卡西海灣(Les calanques de Cassis)。
■ 呂貝龍(Le Lubéron):高爾德(Gordes)、博紐(Bonnieux)……。
■ 阿爾比耶(Les Alpilles):博得—普羅旺斯(les Baux-de-Provence)和聖萊米—普羅旺斯(Saint-Rémi-de-Provence)。
■ 凡爾登峽谷(Les gorges Verdon)。
■ 姆斯提耶—聖—瑪麗(Moustier-Sainte-Marie), 賽爾—朋松湖(le lac de Serre-Pon�0�4on)。
■ 大阿爾卑斯之旅(La route des grandes Alpes)。
■ 布里昂松(Brian�0�4on), 美若高原(le massif de la Meije)和埃克蘭國家公園(le Parc national des Ecrins), 覆蓋著白色的森林:瓦爾—里蘇爾(Vars-Risoul)。
■ 歷史和文化之城:阿維尼翁教皇之城(Avignon la cité des Papes)、旺圖山(le mont Ventoux)、阿爾勒(Arles)、艾克斯—普羅旺斯(Aix-en-Provence)。
⑩ 國外哪裡有古老美麗別具風情的小鎮
威尼托,人們就自然而然地要立刻說到威尼斯,因其無法抵禦的誘惑與歷史建築和藝術作品的高度集中而全球聞名的水城。但是威尼托不僅僅是威尼斯,大區里還有其他真正的藝術之城,不看也實在遺憾。
例如早在中世紀就被看作是科學與知識的城市帕多瓦,該市的名字與歐洲最古老最完整的植物園拴在了一起,並被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遺產。還有維琴察,以最偉大的建築師之一安德列·帕拉迪奧( 1 5 0 8 - 1 5 8 0 )留下的作品而自豪。該城市被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世界文化遺產,大部分功勞應歸於他,是他使城市風貌煥然一新, 並設計了一批建築傑作:奧林匹克劇院、帕拉迪納教堂,城郊很多的漂亮別墅,其中阿梅里克·卡普拉瓦馬拉納被稱為「La Rotonda」,因為她是帕拉迪諾哲學的象徵,也被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遺產。
威尼托的大藝術城市中還不能忘記維羅納和特雷維索:維羅納的象徵是古羅馬露天劇場阿萊納 (Arena),(按照規模是排在羅馬的斗獸場和坎帕尼亞的聖瑪利亞卡普阿維納斯之後的第三大劇場),維羅納有很多的偉大建築,因此被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世界文化遺產;
特雷維索這座建立在三個山包上的古老城市,當年的山包現在成了三個廣場 (主教堂廣場 piazza del Duomo,紳士廣場 piazza dei Signori 和聖安德列廣場 piazza Sant'Andrea),城裡有很多中世紀的建築。特雷維索還因其很多漂亮建築的正面都是有壁畫裝飾而與眾不同,因此被稱為「畫出來的城市」。
風景的詩歌
維琴察作家圭多·皮奧維內(Guido Piovene) 說:「在威尼托,就連景色也是一半自然一半畫,看上去的是鮮活的,令人身心愉悅的」。實際上, 威尼托是一個多彩的風景的自然畫框:首先是高山,多洛米蒂山,世界上最漂亮的山地之一,它構成了貝盧諾的多洛米蒂國家公園,有很多諸如 Cortina d'Ampezzo等享有國際聲譽的滑雪場,又如拉瓦萊多 (Lavaredo)、馬莫拉達 (Marmolada)和卡多萊 (Cadore) 地區 (貝盧諾北面) 等山地行走愛好者的天堂。
然後是狹長漂亮的沙質細膩的海灘,面對著亞得里亞海, 夏季義大利和國外的遊人紛紛前來度假, 最有名的海濱浴場是卡奧萊 (Caorle)、比比奧內 (Bibione) 和耶索羅海岸 (Lido di Jesolo)(那裡有迪廳、各種「吧」和各種場所, 確實是娛樂的天堂) 。
在高山與大海之間是一片無垠的大平原,上面點綴著幾處突起的山包 (如埃烏加內山 Colli Euganei 和貝里奇山Monti Berici),還散落著一些16世紀的漂亮別墅 (幾乎有5000處!)。
最後還有加爾達湖,義大利最大的湖泊,湖邊有一些非常宜人的逗留之處,例如 Garda e Peschiera del Garda,以及眾多的高雅的溫泉,其中最有名氣的是阿巴諾 (Abano Terme)、巴塔里亞 (Battaglia Terme)、蒙泰格羅托 (Montegrotto Terme)和萊克阿羅 (Recoaro Terme)。
http://turismo.regione.veneto.it
電郵: [email protected]
威尼托的別墅
16世紀時,當海上貿易開始讓位於農業後,開始了在鄉村興建高雅住宅的風潮,有錢的地主都建造能夠直接控制周圍農業活動的宅子。住宅的結構基本是以一個主人居住的主要建築為基礎,旁邊再建一座小樓,用做庫房、護衛或農民的住所。建築往往以安德列·帕拉蒂諾設計的別墅為樣板,他所設計的最著名的別墅 (被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世界文化遺產) 中有前面提到的阿梅里克·卡普拉·維馬拉納別墅 (Villa Almerico Capra Valmarana),巴尼奧羅的比薩尼別墅 (Villa Pisani),馬羅斯蒂卡附近的格蒂馬林維尼別墅(Villa Godi Malinverni) , 維琴察的諾文塔附近的撒拉切諾別墅 (Villa Saraceno)和博雅納馬焦雷的博雅納別墅(Villa Pojana)。
名牌優質葡萄酒
威尼托當地特產中突出的是特雷維索的紅菊苣,維琴察用牛奶和麵粉做成的巴卡拉 (baccalà),豬肉灌的腸子隆加內格(luganeghe),豌豆米飯 (risotto con i piselli),點心中有用黃面和雞蛋做的餅干扎來提 (zaleti) 和聖誕節期間的大軟蛋糕 (pandoro)。
但是威尼托與其他地區有別之處還在於大牌葡萄酒的生產,其中一些是享有國際聲譽的,例如巴多里諾 (Bardolino),普羅塞克 (Prosecco) 和索阿維(Recioto di Soave),因為如此,威尼托才舉辦義大利國際葡萄酒博覽會 (Vinitaly),展覽葡萄酒和其他酒類產品。還要提到的有白酒 (grappa)、高度數的葡萄蒸餾酒(distillato di vinacce),其中最有名的是維琴察地區的巴薩諾 (Bassano del Grappa) 和特雷維索地區的科涅里亞諾(Conegliano)。而巴薩諾有一個專門為這種蒸餾酒建立的博物館也就不足為奇了。
活動和節日
放大圖片 阿萊納歌劇演季 (Stagione lirica dell'Arena,維羅納)
歌劇愛好者絕不錯過的約會 (6-9月)。
網址:www.arena.it
義大利葡萄酒博覽會Vinitaly (維羅納)
酒文化愛好者不可錯過的國際約會:品嘗、展示以及研討,葡萄酒和其他酒類產品都是不爭的主角(4月)。
網址: www.vinitaly.it
活人象棋賽 Partita a scacchi con personaggi viventi (馬羅斯蒂卡)
在象棋廣場上,這種約會讓超過500人參與其中,他們身著當年的服裝進行活人表演的象棋賽,比賽在偶數年的9月進行。
網址: www.marosticascacchi.it
費爾特雷賽馬節 (Palio di Feltre)
這是古老的中世紀風格的賽馬節, 小城費爾特雷(Feltre) 里到處是古老的集市和歌舞、雜耍、小丑和玩火等藝人表演的節目。
網址: www.paliodifeltre.it
值得一看
值得看的是萊托利宮 (palazzo dei Rettori)(城市民用建築中最重要的),主教堂 (也叫
聖馬爾蒂諾教堂),聖斯特法諾教堂 (chiesa di Santo Stefano)和城市生活的中心烈士
費爾特雷 (Feltre)
這是一座有兩個核心的博物館城:上城是城市最古老的部分,新城裡有主教堂,裡面收藏著一個6世紀的珍貴十字架。
埃斯泰 (Este)
古老的小鎮,有很多建築、教堂和樓宇,以精美的陶瓷生產而聞名。市裡的花園是散步的綠洲,在博物館中最突出的是埃斯泰國家博物館,義大利收藏羅馬之前的考古文物的博物館之一。
威尼托自由堡 (Castelfranco Veneto)
值得看的是萊維丁-波拉斯克別墅 (有一個漂亮的花園) 和內有焦爾焦內 (16世紀) 的祭壇裝飾屏的主教堂,它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大作之一。
網址: www.comune.castelfrancoveneto.tv.it
羅維戈 (Rovigo)
八角形平面的神聖處女教堂 (chiesa della Beata Vergine del Soccorso,亦稱 La Rotonda),旁邊的高大鍾樓都值得一看。令羅維戈自豪的還有義大利中世紀時期建造的最高的塔樓之一,多納塔 (torre Donà),博物館中最有名的是最近新建的大河博物館 (Museo dei Grandi Fiumi),反映了人與河流的關系。
阿巴諾溫泉 (Abano Terme)
它是歐洲最重要的溫泉浴場之一,處於埃烏加內丘陵腳下的最好位置上。周圍值得一看的有神聖處女聖所(santuario della Vergine) 和聖瑪利亞普拉利亞修道院(abbazia di Santa Maria di Praglia)。
網址:www.abanoterme.net
波薩尼奧模型館 (Gipsoteca di Possagno)
收集了著名的義大利雕塑家安東尼奧·卡諾瓦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進行原始雕塑研究的石膏模型。
網址:www.museocanova.it
維羅納 (Verona)
在這座古老城市的眾多歷史和藝術建築之中,不可錯過的有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露天劇場阿萊納 (Arena),波爾薩尼柱廊 (portoni Borsari),莎士比亞作品中的女英雄朱麗葉的涼台 (balcone di Giulietta),聖安納斯塔西亞(chiesa di Sant'Anastasia)(裡面有國際哥特風格極高水平的著名的壁畫「聖喬治啟程從惡龍手中解救公主」),斯卡里傑萊拱門 (arche Scaligere),羅馬風格的內有曼特納做的祭壇裝飾屏的大聖澤諾教堂和羅馬劇院 (teatro romano)。
網址:www.tourism.verona.it
維琴察 (Vicenza)
在城市裡留下安德列·帕拉迪奧印記的眾多建築中,最突出的是奧林皮克劇院(Teatro Olimpico,其結構反映了古羅馬劇院的結構,有一非常漂亮的彩繪天花板),高雅而庄嚴的帕拉迪亞納教堂 (Basilica palladiana),市郊的阿梅里克卡普拉瓦馬拉納別墅 (Villa Almerico Capra Valmarana),她表現的文藝復興完美和對稱的理想,代表人類對世界的理性統治。
值得看的還有齊耶里卡蒂宮里的民間畫廊 (Pinacoteca Civica di Palazzo Chiericati),主教堂, 聖科羅納建築群 (Santa Corona),阿拉科埃利教堂 (chiesa dell'Aracoeli) 和幸福幸運的聖人教堂 (basilica dei Santi Felice e Fortunato)。
特雷維索 (Treviso)
這座城市有很多中世紀建築,例如1 4 世紀大廈 (Palazzo dei Trecento),建於1 3 - 1 4 世紀的羅馬-哥特式的聖尼古拉教堂 (chiesa di San Nicolò),城中最古老的漂亮高雅的中世紀建築卡拉萊西宮 (Ca' dei Carraresi)等。
值得一看的有路易吉·拜羅民間博物館 (Museo Civico Luigi Bailo),裡面收集了考古和藝術珍品;還有布拉內里運河,是特雷維索最美麗的一角。
帕多瓦 (Padova)
不可錯過的是最近修復過的喬托在1 4 世紀繪制了精美壁畫著名的斯克羅維尼小禮拜堂 (Cappella degli Scrovegni),裡面有14世紀的壁畫和多納泰羅的雕塑的不同建築風格完美結合的代表聖安東尼奧教堂 (Basilica di Sant'Antonio),歐洲最大的廣場之一,裝飾有代表著城市歷史的78座雕像的瓦萊廣場 (Prato della Valle),和建立於16世紀的植物園 (Orto Botanico)。
網址:www.turismopadova.it
網址:www.ortobotanico.unipd.it
網址:www.cappelladegliscrovegni.it
貝盧諾的多洛米蒂國家公園(Parco Nazionale delle Dolomiti Bellunesi)
這座國家公園風景的特點是雄偉大氣,是高海拔登山愛好者的天堂。
網址:www.dolomitipark.it
加爾達湖濱 Gardaland (加爾達新堡 Cas telnuovo del Garda)
義大利最令人賞心悅目的大公園。
網址:www.gardaland.it
科爾蒂納丹佩佐(Cortina d'Ampezzo)
以多洛米蒂山作為取景框的最佳地理位置上的科爾蒂納丹佩佐是一個旅遊勝地,一年四季遊人不絕,冬季是滑雪愛好者的天堂,夏季則是喜歡觀賞山景者的所愛。值得看的是19世紀的規則宮(Casa delle Regole)。
卡多萊 (Cadore)
這個地區在貝盧諾的北面,是義大利阿爾卑斯山最漂亮的一段,有湖泊、水流和多洛米蒂山圍繞著的遼闊綠色凹地形成的如畫景色。卡多萊歷史-藝術中心叫做皮埃維迪卡多萊 (Pieve di Cadore)的地方,它將自己的名字與眼鏡工業聯系在了一起,80%的義大利生產製作的眼鏡皆出品於此。
法國普羅旺斯的埃克斯,距離著名的蔚藍海岸僅35公里,這座擁有林蔭大道、噴泉、華宅的中世紀古城,是普羅旺斯最具有「都會」風情的地區,世界各地許多遊客喜愛和嚮往的旅遊城市。這里是印象派畫家塞尚的故鄉。塞尚的藝術作品增添了埃克斯迷人的藝術氣息,也使這里成為了各地學子心目中的藝術殿堂和世界知名的大學城。漫步在有世界最優美大道之稱的米拉波大道陽光照耀在古老的石板路上,熏衣草的清香隨風播灑,精美的各式噴泉叮咚作響;大道兩旁矗立著高大的梧桐樹,樹蔭下三三兩兩的畫家和學生們悠然地在為遊人作畫,偶爾還能欣賞到流浪歌手的傾情演唱,找一個露天咖啡廳坐下來,品嘗一下芬芳香濃的法國咖啡……浪漫的埃克斯比塞尚油畫中描繪的還要悠然閑適。
普羅旺斯的天空藍的通透明澈,空氣像新鮮的冰鎮檸檬水沁入肺里,心底最深處如有清泉流過,直想歌嘯。漫山遍野的薰衣草讓人狂喜不已,自行車上、牛頭上、少女的裙邊插滿深紫淺藍的花束,整個山谷彌漫著熟透了的濃濃草香。田裡一籠籠四散開來的薰衣草排成整齊的行列一直伸向遠方,陽光撒在薰衣草花束上,是一種泛藍紫的金色光彩,整個普羅旺斯好象穿上了紫色的外套,香味撲鼻的薰衣草在風中搖曳。薰衣草,那種沉靜而幽密的花朵,有著淡紫色的花瓣,太陽落下去的感覺。那種紫色就像記憶即將褪祛的時候,人群的來往中汽笛的拉響。一大片紫色,在陽光和微風吹拂下,亘古不變的野性著。
沿著蒙頓靜謐的小徑一路走著,靜悄悄的人家,古老的木門緊閉著。各家的陽台、窗口安詳地擺放著幾盆花。有時會透過半開的窗簾看到臨街住戶的家裡:高高的天花板、老式的傢具、碩大的起居室和巨大的燭台。典型的地中海法式百頁木窗油漆斑駁,青苔爬滿了老樹下公寓的外牆,沿街所有的車都停在陡陡的坡道上……
普羅旺斯不同於法國巴黎的商業繁華,它的浪漫也不似法國巴黎般的彌漫著農農的貴族氣息,它有的是質朴中又透著憨厚和淳樸。
薩爾茨堡(Salzburg)——湖區<聖基爾根(St.Gilgen)—聖沃爾夫岡(St.Wolfgang)—哈斯塔特(Hallstatter)>——維也納
薩爾茨堡城區,起伏的小山坡都被樹林、青草覆蓋,一個個小村落散布其中,家家戶戶的花園都打理得很好,房屋造得也各有特色。很快,福斯爾湖進入視線,湖邊的福斯爾宮是電影《茜茜公主》茜茜巴伐利亞娘家的拍攝地.
位於沃爾夫岡湖西岸的小鎮——聖基爾根,這里是莫扎特母親的出生地,市政廳前有一尊小莫扎特拉小提琴的塑像,莫扎特他外婆家就在離市政廳不遠的湖邊。沃爾夫岡湖的湖水清澈見底,湖面上霧氣蒸騰,幾只野鴨在水面上快樂的享受著。小鎮的早晨顯得格外寧靜,生怕破壞了這份寧靜。房子的外牆顏色鮮艷,造型也都很別致。這里是湖區主要的游覽地之一,鎮上的小樓大都底樓是商店或者咖啡廳.
在聖基爾根逗留1個小時,沿著沃爾夫岡湖南面的一條公路向東行駛,大約20分鍾就到了另一個湖邊小鎮聖沃爾夫岡。霧氣漸漸散開,湖面上波光粼粼,對岸的山腰被一層白雲環抱,真正的白雲繞山間。
參觀聖沃爾夫岡教堂,順著小巷走到碼頭,碼頭周圍是各式的小店,杜花花同學一眼看中一隻色彩斑斕的小陶貓,2尺多高,接著又鑽進一家精緻的「鹽鋪」,鹽可是薩爾茨堡地區的特產,Salz在德語里就是鹽的意思,Salzburg本意就是「鹽堡」,因盛產鹽而得名。
午飯後,前去奧地利最古老的小鎮哈斯塔特。古鎮位於哈斯塔特湖畔,依山傍水,宛如仙境,從前與外界交通不便,這里的人們過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鎮上有很多依山而建的木屋,距今千年的建築完好保存至今。一定要登上教堂後的山坡,遠眺美麗的哈斯塔特湖和四周壯美的山巒,遠處山峰上的積雪還沒有融化。
離開哈斯塔特,向維也納進發。兩地相距250多公里,要差不多4個小時的車程,晚上還要在金色大廳聽音樂會,途中經過巴得伊舍爾(Bad Ischl,就是茜茜釣魚偶遇弗蘭茨的地方)
抵達維也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