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歐盟國家不少,為何法國能成為歐盟唯一的擁核國家
在英國、德國以及其他歐洲國家的“襯托”下,法國不負眾望擁核成功。
經濟衰落一方面是人口的老齡化比例增加,另一方面是歐盟機制好像已經失去的“初心”,沒有建立之初的各國團結的氣氛和管理的合理性,這也是英國堅決脫歐的根本原因。
② 法國擁有核武器的歷史
法國是一個中等有核國家,核武器貯存量僅次於美蘇,居世界第三位。它是怎樣打進核俱樂部並成為獨立於美蘇的核「強國」的呢? 早期的核科研活動 法國的核物理研究開始較早,曾居世界領先地位。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居里夫婦共同研究放射性現象,最早發現了鐳元
③ 為什麼法國和英國也有核武器了
根據《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是國際上具備合法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但是,印度、巴基斯坦進行過核武器試驗,以色列是國際上公認的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日本具備研發核武器的能力,這些基本上國際上也基本默認了,但是像伊朗、朝鮮這樣的,現在還想發展核武器,那國際上肯定不會同意。
英國和法國,是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具有合法擁有核武器的權力,而且英國於1952年、法國於1960年就進行過原子彈爆炸試驗,成為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核武器試驗時間:美國1945年、俄羅斯-蘇聯1949年,中國1964年。)
④ 核武器的來源,是誰發明的要短一點!
是德國科學家奧托·哈恩、莉澤·邁特納和弗瑞茲·斯特拉斯曼製成的,第一個成功的核裂變實驗裝置在1938年的柏林被德國科學家奧托·哈恩、莉澤·邁特納和弗瑞茲·斯特拉斯曼製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些國家致力於研究核能的利用,它們首先研究的是核反應堆。1942年12月2日,恩里科·費米在芝加哥大學建成了第一個完全自主的鏈式核反應堆,在他的研究基礎上建立的反應堆被用來製造轟炸了長崎的原子彈「胖子」中的鈈。
在這個時候,一些國家也在研究核能,它們的研究重點是核武器,但同時也進行民用核能的研究。
1945年7月16日,美國研製的人類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爆炸成功。
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從而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9年8月29日,蘇聯爆炸試驗成功了自己的原子彈,成為第二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1952年10月,英國在澳大利亞沿海的一艘船上試爆原子彈成功。
1952年11月,美國在太平洋比基尼島核試驗基地爆炸成功了世界上的第一顆氫彈。
1960年2月13日,法國成為了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1964年10月16日,中國西部地區新疆羅布泊上空。中國第一次將原子核裂變的巨大火球和蘑菇雲升上了戈壁荒漠,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人邁進了原子核時代。
2006年10月9日,朝鮮宣布成功地進行了一次地下核試驗。朝鮮此舉引起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2009年5月25日實施一次地下核試驗。這是朝鮮第二次實施此類試驗。朝鮮中央通訊社報道,試驗取得「成功」,核爆炸威力「比前一次更大」,試驗目的是增強朝鮮自衛核威懾能力。
(4)法國如何來的核武器擴展閱讀:
核武器的分類有:
原子彈:
原子彈是最普通的核武器,也是最早研製出的核武器,它利用原子核裂變反應所放出的巨大能量,通過光輻射、沖擊波、早期核輻射、放射性沾染和電磁脈沖起到了殺傷破壞作用。
氫彈:
氫彈是利用氫的同位素氘、氚等輕原子核的聚變反應,產生強烈爆炸的核武器,又稱熱核聚變武器。其殺傷機理與原子彈基本相同,但威力比原子彈大幾十甚至上千倍。
中子彈:
又稱弱沖擊波強輻射工彈。它在爆炸時能放出大量致人於死地的中子,並使沖擊波等的作用大大縮小。在戰場上,中子彈只殺傷人員等有生目標,而不摧毀如建築物、技術裝備等設備,「對人不對物」是它的一大特點。
電磁脈沖彈:
它是利用核爆炸能量來加速核電磁脈沖效應的一種核彈。它產生的電磁波可燒毀電子設備,可造成大范圍的指揮、控制、通信系統癱瘓,在未來的「電子戰」中將會大顯身手。
伽瑪射線彈:
它爆炸後盡管各種效應不大,也不會使人立刻死去,但能造成放射性沾染,迫使敵人離開。所以它比氫彈、中子彈更高級,更有威懾力。
感生輻射彈:
感生輻射彈是一種加強放射性沾染的核武器,主要利用中子產生感生放射性物質,在一定時間和一定空間上造成放射性沾染,達到阻礙敵軍和殺傷敵軍的目的。
參考資料:
核起源-網路
⑤ 當年法國是怎麼得到於敏構型的
據說是換來了第三代核電站的核心技術,得到於敏構型。核技術、核動力與核武器得以出現,歸功於十九末世紀法國科學家貝克雷爾的偉大發現。
法國的核技術主要是自己研發的,反而是中國的核技術「師承」法國。
錢三強、楊承宗等中國核技術專家都是留學法國回來的科學家。
第一代核武器:原子彈,法國原子彈(1960)比中國(1964)早四年。
第二代核武器:氫彈,法國研製氫彈時得到美國的提示走了捷徑,與中國的於敏結構沒有聯系。英國在這次交易中獲得的好處是,得到法國的允許加入共同市場。
第三代核武器:中子彈,法國是全球第二個擁有中子彈的國家(1980),比中國(1999)早了將近二十年。
⑥ 原子彈是怎樣被發明出來的
20世紀初,當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首創了核動力公式後,到了30年代,義大利的費米,英國的詹姆斯·查德威克,德國的哈恩、施特勞斯等科學家均在原子物理的研究中發現,1克重的鈾產生裂變後其能量相當於燃燒3噸煤或200升汽油所放出的能量,所產生的爆炸力將是巨大和驚人的。人類自此進入了嶄新的「核工業」時代。
一、德國人捷足先登,核武器研發動手很快。
然而,就在科學界這一驚人的發現感到欣喜的時候,德軍最高統帥部也對此發現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他們認為:如果應用到未來的戰爭中,製造「超級武器」,稱霸全世界的夢想指日可待。
說干就干,1939年4月,6名原子物理學家被召集到柏林,當然這個會議是在保密的情況下進行的,會議就一個議題,就是如何開發原子能的應用,研製可產生核裂變的裝置,直白的說,就是原子彈。德國人的效率就是高,同年的9月26日,德軍最高統帥部就正式確定了代號為「U」的秘密研製核武器的計劃。
二、專家向美軍方建議,被當做「怪人」。
該計劃的實施,最終還是在物理界成為大家熟知的消息,一些開明的科學家很快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原子彈的威力巨大,誰擁有它誰就能主宰世界,如果「戰爭狂人」希特勒一旦擁有,憑他的瘋狂勁,倒霉的是全人類。
這些擔心不是危言聳聽,他們要阻止德國的實驗項目,流亡在紐約的義大利物理學家費米立刻聯系一些開明人士或權威人士,積極奔走,呼籲白宮盡快開展「超級武器」的研發工作,目的就一個,不能讓希特勒研發出「超級武器」。但當他們向美軍方提出這項方案時,軍方從沒有聽說過這樣東西,也不相信原子彈能產生巨大破壞力。最終這些專家都當成「怪人」來看待,對他們的建議更是不屑一顧,甚至嗤之以鼻。
三、美國是唯一能阻止該計劃的國家。
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啊!軍方的態度讓費米等人即感到失望,又心急如焚,他們深知核能的巨大威力,如果「戰爭狂人」搶先製造出「超級武器」,那麼人類的悲劇將是史無前例的。他們不氣壘、不放棄,深知「超級武器」的研發並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
首先,研發需要雄厚的經濟後盾作保障,沒有錢什麼事情都不用去想,而當時的美國是經濟大國,有這樣的經濟條件;其次,許多科學家或專家為了躲避戰火,來到「天堂」紐約,使這里擁有當時最多的人才和完備的研發體系;第三,當時白宮沒有直接參戰,而且隔著大西洋,遠離戰火紛飛的歐洲,為研發提供安定的 社會 環境。這些條件,只有當時的美國能提供,也只有它才有可能挑戰德國,並與其相抗衡。
後記
軟的不行,來硬的。費米、泰勒等人決定直接上書總統羅斯福,只有他能讓研製方案落實並盡快實施。為了增加說服力他們找到了德高望重的愛因斯坦,請他作為代表向總統進言。同時,還拉上科學顧問阿列克謝·薩克斯(羅斯福的好友),委託他向總統進行游說工作。
最終,1939年10月,羅斯福下令成立一個鈾顧問委員會,並於當年的12月6日正式批准了「超級武器」的研製計劃。國會首批20億美元科研經費到位。白宮在正式制定這項研究工程的同時,為這項工程取名為「曼哈頓工程」。
這個問題以時間序列梳理如下:
1803年,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約翰道爾頓觀察分子時發現了分子上有重影,開始不以為然以為自己是老眼昏花了,後來眯眼仔細觀察發現了是一種更小的物質——原子
1911年,紐西蘭原子核物理學學家盧瑟福用阿爾法粒子轟擊金箔提出了原子核模型,隨後通過同樣的實驗發現了原子核中更小的單位——質子。
1934約里奧居里夫婦用阿爾法粒子轟擊元素,第一次發現人工放射性
1938年哈恩和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轟擊鈾235時,發現了奇怪的現象,轟擊後鈾就像發生了連鎖反應,又會出現新的中子使更多的鈾原子被轟擊,並且放出了能量。隨後就將這個現象叫做核裂變——這是認為這個現象很像生物中的細胞分裂,畢竟1841年就發現了細胞分裂,這個概念是成熟的。著名核物理學家費米發現中子輻射產生新放射性元素以及用慢中子引起核裂變獲得同年193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領完就跑到美國了。
失道寡助——德國
1939年4月,柏林大學和柏林工業大學教授舒曼和漢堡大學物流化學系主任、陸軍顧問保羅 哈特克來到希特勒位於帝國戰爭部的辦公室,向希特勒匯報了可以利用鈾原料來製作一種新式炸彈的構想,隨後希特勒正式批准德國原子能計劃。
1940年海森堡稱為德國研究原子彈的負責人,德國原子能計劃緊密推進,同年4月9日,德國佔領了挪威重水生產廠,並且掠奪了全部重水。
1944年2月,德國的所有重水又被英國突擊隊摧毀,雖然德國建設了用於核物理實驗的重水反應堆,但是知道戰爭失敗,反應堆並沒有臨界。不過事後證明德國的原子能計劃完成度已經達90%,只比美國至多慢了兩年。
得道多助——美國
1939年德國核裂變成功的消息發表後許多科學家已經發現了其中奧秘,其中美國籍匈牙利物理學家魏格納就力勸美國政府抓緊開始原子能計劃,要趕在納粹德國前研究出核武器。
1941年10月9日,美國羅斯福總統批准了原子能計劃
1942年8月,研究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開始,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參加其中,包括逃跑到美國許多頂級猶太物理學家,包括奧本海默、費米等,愛因斯坦也提供過咨詢,奧本海默被稱為「美國原子能之父」。
1945年7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三位一體」爆炸成功,當量相當於1500—2000噸TNT炸葯
原子彈我們大家都知道屬於核武器,它的威力駭人聽聞。但原子彈是怎樣發明的,或者說為什麼能有人想到這恐怖的武器,從而實踐,真正運用到軍事當中。
愛因斯坦很多人都說它和原子彈無關,他沒有參與美國曼哈頓原子彈計劃。可我覺得是有很大關系的。
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著名質能方程式。 質能方程E=MC2 ,E表示能量,m代表質量,而c則表示光速。他提出能量守恆定律,能量 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其它物體,而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後來該方程式 主要用來解釋核變反應中的質量虧損和計算高能物理中粒子的能量。正是因為有了這個理論,科學家們發現,賦予物體質量的原子核裡面蘊含著驚人的能量,從而開啟了對原子核的研究。
1938年,德國科學家奧多·哈恩和弗里茨·斯特拉斯曼發現 鈾原子核裂變 現像。發現原子核在裂變同時會釋放驚人的能量,這種鏈式反應如果不加以控制,會產生驚人的能量釋放。第二年,1939年初,二人發表論文。這一論文引起了德國高層和希特勒的注意。希特勒立即成立了研究機構,可由於當時德國的不重視,經費不足和對猶太人的屠殺,導致許多優秀人才流失,最終輸在終點線上。
早在前期,愛因斯坦在得知德國研製核武器時,愛因斯坦明白它的重要性和希特勒的野心,寫信羅斯福,但也沒得到羅斯福重視,但至少在羅斯福心中,有了對這種武器的認知。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羅斯福意識到了原子武器的重要性。
1942年由美籍猶太裔著名物理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為主導的原子彈研究計劃,也就是曼哈頓計劃開始落實,美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金錢。迅速超越德國技術,歷時三年。原子彈原告成功。
其實,原子彈並不是誰就可以發明的,這其中離不開那些在方方面面取得成就的科學家和為原子彈製造付出汗水的普通勞動者,據悉,曼哈頓計劃投入超過10萬人,這每一個人,都起到了作用,不管腦力也好,體力也罷。
原子彈的研製和使用——結束了二戰卻開啟了核競賽!
二戰期間,美國集中了本國和西歐眾多優秀的科學家,動用了十萬人員和大量工業資源,耗資20多億美元,秘密研製了兩年,製造了世界第一批原子彈。
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第一次使用了原子彈,加速了日本的投降和二戰的結束。致使日本幾十萬人死亡,導致了戰後美蘇兩國的核軍備競賽。
(愛因斯坦與西拉德)
美國研製原子彈問題的提出過程
原子彈研發的條件: 1895年,德國科學家威廉·倫琴發現了陰電荷「X射線」。1902年,法國科學家居里夫婦發現放射性元素鐳。1905年,愛因斯坦發現物質和能是同一體的原理,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發現了放射性物體的活動規律。這些都為原子彈的研發創造了有利條件。
鈾裂變的發現過程: 1938年,德國物理學家奧托·哈恩和弗里茨·斯特拉斯曼通過試驗發現,了物理學界期待的核裂變反應。1939年,猶太女物理學家莉澤·邁特納通過試驗,發現每裂變一個原子可放出大約兩億電子伏的能量。1939年,義大利科學家恩里科·費米,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證實了鈾裂變試驗。
(原子彈准備中)
游說美國研製原子彈: 那些親身遭受希特勒迫害而從歐洲移居美國的科學家,他們擔心,如果德國首先擁有原子炸彈,希特勒就會毀滅世界。1939年,移居美國的匈牙利物理學家西拉德等人獲悉德國正在開會討論利用原子科學成果研製新武器。
但是,他們的游說都遭到了冷遇。於是,這批科學家把希望寄託在名震一時的愛因斯坦身上。1939年,西拉德到長島拜訪愛因斯坦,說明鈾裂變可能引起的嚴重後果,愛因斯坦表示願意幫忙。他又拜訪了羅斯福總統的私人顧問亞歷山大·薩克斯。
1939年10月,在橢圓形辦公室里,薩克斯正在把愛因斯坦的信念給總統聽,羅斯福舉棋不定,認為干預過早。在薩克斯不停的游說下,羅斯福決定採納愛因斯坦的建議,支持研究原子彈。從此,這一問題引起了美國政府的注意。
(廣島原子彈爆炸)
美國研製原子彈「曼哈頓計劃」的提出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被迫捲入二戰,加快了研製原子彈的步伐。1942年,美國制定了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美國政府為計劃確立了兩條原則,第一,給美國軍隊造出原子彈;第二,趕在德國人前頭。
參與研製原子彈的科學家有,英國物理學家查德威克,義大利物理學家費米,丹麥物理學家波爾,匈牙利物理學家特勒和西拉德等。1942年,德國軍需部長把製造原子彈的可能性告訴希特勒,希特勒對此態度冷淡。
(原子彈爆炸後)
美國對日本使用原子彈
1945年8月,第一顆原子彈即將准備就緒。對於原子彈的使用,高級軍官和科學家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意見。以格羅夫斯少將為代表的一派主張對日使用,以愛因斯坦和西拉德為代表的一派反對使用原子彈,他們認為目前形勢已大為改觀,而且德國沒有研製出原子彈。
1945年7月,杜魯門總統決定在日本投擲原子彈。杜魯門作出在日本使用原子彈的決定與其說是軍事上的需要,不如說主要是出於政治考慮,既是為了奪取勝利果實,又是為了戰後與蘇聯爭霸。原子彈的使用,為冷戰時期的核訛詐開創了先河。
(原子彈爆炸後慘狀)
原子彈是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上書美國總統羅斯福,闡述了原子彈對美國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因此研製出來的。
1.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流亡到美國的科學家西拉德等人,為防止德國人搶先造出原子彈。動員愛因斯坦上書美國總統羅斯福,闡述原子彈的重要性,但是並沒有得到羅斯福總統的重視。
2.不過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後,美國政府認識到原子彈的重要性,因此加快了研製原子彈的步伐,並在1942年8月制定了「曼哈頓計劃」。
3.美國不惜重金提取鈾235,此外義大利的科學家費來在美國設計建造了原子能反應堆,用來生產鈈 239做為原子彈的原料。
4.1945年3月美國成立了原子能委員會,由四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奧本海默、費米、勞倫斯、康普頓四位物理學家,帶領10萬人的研製團隊,一起加快了原子彈的研製步伐。
5.1945年7月美國生產的鈾235和鈈239已經足夠製造原子彈了。因此美國在1945年7月16日進行了原子彈爆炸實驗並取得了成功,這就是原子彈的發明過程。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當場炸死30多萬人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
是一種更小的物質——原子
⑦ 各國擁有核武器的順序
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有: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朝鮮。
除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已掌握核武器外,印度在1974年進行過一次核試驗。巴基斯坦也在1998年05月29日首次核試驗成功。以色列和日本雖未公開進行核爆試驗,但以色列是公認的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日本被認為是准核國家。
朝鮮進行過三次核試驗,並且正在向著核武器更小型化方向發展,以便未來能夠實現實戰能力。
除此之外,以色列也被國際社會確認擁有核武,哈薩克作為蘇聯解體後第三大核武器擁有國,因原蘇聯時期核試驗多在哈薩克進行,其國家和人民深受其害,獨立主動放棄核武器,並關閉蘇軍建立的數千座核試驗設施。
另外烏克蘭與南非因和平原因放棄其核武,屬於曾經擁有核武的國家,而關於日本,大多數國家都認為日本是准核國家,因為日本擁有大量核電站並且擁有大量的鈾,而日本已經完全掌握了核武器技術至於製造核武器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1、美國: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可德沙漠中進行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試驗。 1952年11月1日 美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2、蘇聯:1949年8月29日,蘇聯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53年8月21日爆炸了第一顆乾式氫彈裝置
3、英國:1952年10月3日,第一顆原子彈在澳大利亞蒙特貝洛沿海的船上試爆成功,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1957年5月15日爆炸了第一顆實驗氫彈原型。
4、法國:1962年在法屬波利尼西亞的塔西提島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 法國(1968年8月)也擁有了氫彈。
5、中國;1964年10月16日,首次原子彈試驗成功。經過兩年多,1966年12月28日,小當量的氫彈原理試驗成功;
6、印度,1998年進行了數次地下核試驗,之後宣稱擁有核武,30到100枚核武器;
巴基斯坦緊接印度後進行了核試驗,也宣稱擁有核武,15到50枚核武器。
7、2006年10月9日,至2013年2月12日,朝鮮共進行了三次核試驗,地點分別位於咸鏡北道的三處核試驗場,為地下核試驗。
以上是公開承認的七國,其它國家拒不承認以色列有。
(7)法國如何來的核武器擴展閱讀
常見核彈
1、原子彈,以重核鈾或鈈裂變的核彈。原子彈的原理是核裂變鏈式反應——由中子轟擊鈾-235或鈈-239,使其原子核裂開產生能量,包括沖擊波、瞬間核輻射、電磁脈沖干擾、核污染、光輻射等殺傷作用。
2、氫彈(一般指二相彈):氫彈是核裂變加核聚變——由原子彈引爆氫彈,原子彈放出來的高能中子與氘化鋰反應生成氚,氚和氘聚合產生能量。氫彈爆炸實際上是兩次核反應(重核裂變和輕核聚變),兩顆核彈爆炸(原子彈和氫彈),所以說氫彈的威力比原子彈要更加強大。
如裝載同樣多的核燃料,氫彈的威力是原子彈的4倍以上。當然,不能用大當量的原子彈與小當量的氫彈來比較。一般原子彈當量相當於幾千到幾萬噸TNT,二相彈可能達到幾千萬噸TNT當量。
氫鈾彈(三相彈)經過核裂變—核聚變—核裂變三次核反應,它是在氫彈的外層又加一層可裂變的鈾-238,破壞力和殺傷力更大,污染也更加嚴重,即為「臟彈」。也屬於第二代核武器。
3、中子彈(增強輻射彈):以氘和氚聚變原理製作,以高能中子為主要殺傷力的核彈。中子彈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小型氫彈,是核裂變加核聚變——但不是用原子彈引爆,而是用內部的中子源轟擊鈈-239產生裂變,裂變產生的高能中子和高溫促使氘氚混合物聚變。
威力排序:氫鈾彈>;氫彈>;原子彈>;中子彈;
輻射排序:中子彈>;氫鈾彈>;氫彈>;原子彈
污染排序:氫鈾彈>;氫彈>;原子彈>;中子彈
4、骯臟彈,骯臟彈是作為一個術語代指具有放射性、非核武器的武器。它裝填著放射性材料,爆炸的時候將放射性物質拋射散布,造成相當於核放射性塵埃的污染,造成災難性的生態破壞。
5、鈷核彈,鈷核彈的原理是在彈殼使用鈷元素。核融合釋放的中子會令鈷變成鈷-60,一種會在長期(約五年內)釋放強烈伽_射線的同位素,目的是維持長時期的強放射污染。除了使用鈷外,亦可使用金造成維持數天污染,或用鋅及鉈造成維持數月的污染。
6、中子彈,中子彈是小型的熱核武器。武器內的X射線反射鏡及彈殼以鉻或鎳製成,讓核融合中產生的中子離開彈體。高能量的中子流比其他放射更具穿透能力。
7、沖擊波彈,MK15核子彈,它是一種小型氫彈,採用了慢化吸收中子技術,減少中子活化,削弱其爆炸後輻射的作用,部隊可以迅速進入爆炸區投入戰斗,是一種戰術核彈。
8、射線彈,原理類似一座無防護層的裂變反應堆,所以不會發生一般意義上的爆炸,只放出大量伽瑪射線;盡管各種效應不大,也不會使人立刻死去,雖然能造成持久的放射線,但不一定會污染土地,能有效迫使敵人離開。
9、核電磁彈,經過改造的核彈,減弱了沖擊波與核輻射效應,增強了電磁脈沖效應(利用康普頓散射、光電效應等原理),利用在大氣層以上的核爆炸,產生大量定向或不定向的強電磁脈沖,基本上對人體無害,但可使電器(或金屬)急速升溫燒毀。
10、貧化鈾彈
貧化鈾彈又稱衰變鈾彈或者是耗弱鈾彈。是指彈體使用以核能發電所產生出的核廢料貧化鈾為主原料的合金所製作出的彈頭。 由於在實戰、演習、射擊訓練時,貧化鈾粉末會擴散到自然環境中,而貧化鈾是具有化學毒性的重金屬,同時也是放射性物質,所以使用貧化鈾彈的正當性也引起爭議。
⑧ 法國試射新型空基核導彈,法國的軍事實力如何
法國asmp-A空射核導彈在法國空軍的領導下完成了空中試射。本次試射是法軍的聯合導彈試驗任務,也是asmp-a空射核導彈的首次試射,達到了預期目標。法國的核電雖然無法與美國、俄羅斯相比,歐洲乃至世界傳統軍事大國,法國始終高度重視自身核威懾能力的發展和建設。法國雖然多年前放棄了陸基核電,但投入了相當的人力物力,為海基和空基核電建設了相應的設備,具有較強的生存能力。試射的asmp-a空射核導彈就是法國目前擁有的一種作戰能力很強的空射核武器。
具有這樣性能的asmp-a空射核導彈確實是目前歐洲地區最強的空射核導彈,也保證了法國擁有足夠強大的核打擊力量。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美俄對抗的加深,歐洲方面開始防範俄羅斯可能的核打擊。法國開始加強其核能力是很自然的。空射核導彈asmp-a的試射也可以看作是法國加強核能力的一項重要措施。法國還將按計劃大量裝備asmp-a空射核導彈,進一步提高其核威懾能力。
⑨ 法國什麼時候擁有核武器英國呢
1960年2月13日,法國在阿爾及利亞撒哈拉沙漠中的Reggane核試驗場成功進行了首次核試驗,爆炸當量6-7萬噸,試驗代號「藍色跳鼠」(GerboiseBleue)。跳鼠是一種沙漠嚙齒動物,而藍色是法國國旗的第一個顏色,法國第二次和第三次炸彈分別被命名為「白色跳鼠」和「紅色跳鼠」。為了確保核試驗成功,法國人使用了過量的鈈,因此法國的首次核試驗是核國家首次核試驗中當量最大的。由於大氣層核試驗的嚴重核污染問題,在進行4次核試驗後,法國於1961年11月在阿爾及利亞Hoggar核試驗場開始進行地下核試驗,到1966年2月關閉前共進行了13次地下核試法國的氫彈在五個核大國中是最晚試驗成功的。
英國1952年進行第一次核試驗。已進行了45次核試驗。擁有彈頭380枚。最大射程達12000公里。
⑩ 英國和法國的原子彈是在哪裡引爆的
1952年10月3日,英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澳大利亞蒙特貝洛沿海的船上試爆成功,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1962年,法國在法屬波利尼西亞的塔西提島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