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戰號稱第一陸軍的法國,為什麼短時間內就戰敗投降注意是號稱
二戰初期德國軍隊勢如破竹,直接威脅到了英法的利益,因此英法不得不對德國宣戰而德國也是樂意想藉此機會一洗一戰時的恥辱。當時就在大家都認為德國此次是作死行為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德國軍隊開掛般的在短時間內擊敗了號稱歐洲第一陸軍的法國,這讓大家很不解。
其實這是在情理之中,作為一個有膽量接受這個稱號的法國,其陸軍無論是規模還是技術水平也無愧歐洲第一陸軍這個稱號。但是注意是號稱,戰爭的勝負裝備的好壞是一方面但更重要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當時法國軍隊管理僵硬,上到將軍下到士兵的主觀能動性特別差,這也不能怪他們畢竟當時的環境混日子不出幺蛾子是最好的選擇畢竟軍隊的思想成就也沒有什麼危機感。
由於無論是軍官還是士兵缺乏主觀能動性因此其作戰思想也是特別的落後還是停留在一戰的陣地戰階段,作戰思想落後帶來的惡果在戰斗中全部體現出來。坐擁當時最精良的重型坦克卻淪落為支援士兵的輔助武器,作為坦克的裝甲厚,機動強,火力強的優勢被完全避開而坦克不適合打陣地戰等的劣勢全部體現出來。那個時代馬奇諾防線的建立也是在一戰這種假想下建立起來的,開戰時的兵力部署也是如此最終導致英法聯軍的防線看似沒有破綻殊不知具馬奇諾防線不遠的阿登森林成了他們揮之不去的陰影。
㈡ 有人說二戰時法國擁有強大陸軍,卻為何迅速投降呢
二戰還沒有爆發的時候,法國當時的陸軍號稱世界第一陸軍。在各大軍事強國中陸軍不管從人數還是裝備上都排名世界第一位。法國人敢號稱世界第一是有原因的。二戰沒有開始之前,法國擁有280萬軍隊,預備役300萬。法國陸軍擁有150以上口徑的火炮10000門,陸軍擁有120多個師,將近250萬人。法國陸軍裝備有坦克3000多輛,坦克不管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要比德國的先進。法國的索瑪重型坦克和B1重型坦克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坦克。還有不計其數的裝甲車輛和卡車。法國空軍當時裝備有2000多架各種型號的飛機,其中戰斗機將近1000架,轟炸機300多架,法國空軍的裝備在當時的歐洲算是比較精良的。法國還有一隻實力不錯的海軍。但是為什麼法國會在戰爭爆發以後短短的40多天里被德國擊敗。
㈢ 為什麼二戰時期法國會投降
法國對馬奇諾和向比利時反推旋轉門的軍隊過於自信,在國內幾乎沒有留下預備隊。而德軍從阿登森林鑽出來後將比利時派遣軍包圍後,法國幾乎找不到可以來打破包圍圈和建立第二道防線的軍隊。被包圍的英法聯軍雖然實力雄厚,但是由於被包圍人心混亂,高層指揮無法統一沒能夠及時進行反擊和突圍。幾次有限的嘗試,如阿拉斯反擊戰也因為調度問題導致半途而廢。英法比聯軍也因為撤退方向問題逡巡不前,最終被德軍收緊包圍圈,再也無法逃脫。法國快速失敗的原因最關鍵就是沒有預備隊,這既是法國軍事思想陳舊的體現,也是一次大戰對法國造成巨大創傷的一個縮影。
㈣ 二戰法國為什麼要投降
從軍事上來說,法國面臨幾乎無力挽救的危局。法國投降前,比、荷、盧全部投降,英軍通過敦刻爾克行動撤回本土,100萬聯軍頓時作壁上觀,外援已無。法軍傷亡、被俘210萬人,主力部隊損耗殆盡。至投降時,法國北部、中部一帶均淪陷,本土戰略縱深狹小,在本土已失去抵抗可能。
從國際關繫上來說,一是法國本土四面是敵,德、意向法宣戰,西親軸心,不排除背刺可能。二是在法軍主力被消滅後,盟軍在陸、空軍上完全無法與軸心國抗衡。同盟國此時基本由英聯邦成員國、法國、歐洲其他被侵略的國家組成,英國本土正規軍僅十幾個師,靠著敦刻爾克撤回去的30萬續命,為防範登陸都不得不組建百萬民兵;英聯邦成員國陸軍實力一般、且遠水難解近渴;其他成員國要不投降要不流亡,都GAME OVER了。且慈父蘇、燈塔美均無意參戰,彼時同盟國在歐洲大陸大勢去矣。
從再動員可能性上說,一是法國人力缺乏,戰爭初期法國已動員了1/3的20-45歲適役男子,無潛力可挖;二是陸空一體聯合作戰、機械化閃電戰等新型戰術,全面領先於法軍,主要將領甘末林、魏剛等接連戰敗,無人出面主持危局,部隊內失敗主義情緒蔓延、高層戰爭信心已失;三是法國主要工業區被佔領,裝備物資匱乏;四是民眾厭戰情緒嚴重。
從領導階層來講,一是內閣和議會抵抗派和投降派對立嚴重,在悲觀情緒的影響下投降派勢大,總理雷諾無法獲得議會信任而辭職,投降派的貝當老帥上台;二是法國本身戰爭意願不強,法國是基於英、法對波蘭的獨立保障被破壞而被迫參戰的,本身缺乏明確的戰爭目標(所以才出現奇怪的西線靜坐戰)。
從出路來講,本土抵抗計劃破產後,法國政府前途已無。①流亡英國;②流亡北非;③實現英法合並(丘吉爾也是腦洞大)。似乎都不是什麼好路子。特別是在戰爭中英法兩國裂痕加深,憑什麼留著法國人的血為英國人在前面做擋箭牌。從國際形勢看,法西斯勢力在30年代風生水起,儼然已成為一種潮流,加入軸心大家庭也未必不是一種出路?
從綜合實力來看,從二戰始,戰爭不光是軍人的戰爭,是總體戰、無限制戰,是綜合國力的比拼。法國受一戰勝利、經濟危機等多重影響,法國的經濟實力、戰爭潛力、資源儲備、動員能力在戰爭前夕已遠落後於德國。
總體來看,主要原因是軍事上的潰敗的太快,而臃腫官僚的政府無法做出及時有效的反應,國民和領導層又嚴重缺乏戰爭動機、信心和支持度,本身縱深、國力又不足以支撐持續抵抗。
㈤ 二戰時擁有強大陸軍的法國,為什麼會那麼快投降
導語:二戰時期,擁有強大陸軍的法國,在納粹德軍的進攻之下,很快就戰敗投降了。這其中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也有社會方面的原因,軍事上的保守戰略;還有法德兩國之間的歷史仇恨因素。
可以說,德軍對於進攻法國,是有著充分的軍事准備的,也有這強大的民意支持的。
4.法國政府對於德軍發動進攻的可能性,也作了准備。法國精心修建了一條牢固的軍事防線,那就是著名的「色當防線」,還與歐洲各國都結為軍事同盟,共同對付德國。
但是,法國的軍事准備也就僅此而已,它還是在綏靖政策的主導下,不斷犧牲盟國的利益,一心想誘使德國去進攻蘇聯。
最終,法國的綏靖政策破產,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結語:法國在二戰時期的迅速戰敗,其根源就在於法國政府的綏靖政策。
㈥ 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為什麼投降
1940年6月22日法國宣布投降,同時成立以貝當元帥為首的親納粹「維希法國」。由於英國擔心法國艦隊為德國所索俘虜,英國派艦隊擊沉了法國艦隊,由此造成了維希法國和盟國的敵對關系!! 二戰中,有不抵抗的法國和抵抗的法國。 1940年6月德國侵佔巴黎後,法國即將戰敗時,一戰英雄貝當任副總理,要挾總理雷諾讓位,向德國投降,其本土被分裂為佔領區和自治區。1940 年6月22日法國同德國簽訂《貢比涅停戰協定》後,「政府」遷至法國中部的維希,7月10日脅迫國民議會通過廢黜第三共和國、成立「法蘭西國家」,貝當出任國家元首,標榜「勞動、家庭、祖國」,進行「民族革命」。 海軍拒絕往第三國拘禁或加入英國皇家海軍,被英國襲擊,殘存艦隊基本返回本土土倫港,保持中立,同時與英國斷交(但與美國有外交關系)。其非洲殖民地也大部保留。 維希政府先後由賴伐爾、弗朗丹、.達爾朗執政。在約佔法國1/3領土的統治區內設立特別部和特別法庭,鎮壓一切愛國運動,取消選舉、言論和出版自由。取締工會,模仿建立墨索里尼的總體國家,實行法西斯專政。對外完全投靠納粹德國,和西班牙佛朗哥保持密切關系,支持希特勒在歐洲建立的「新秩序」,派「志願軍」對蘇聯作戰。當時除英國之外的國家都承認維希政府為代表法國的政府。 1942年7月,英美決定實施進攻北非的「火炬」行動計劃,艾森豪威爾將軍為盟國遠征軍總司令。兩國軍隊於11月8日在法屬北非的阿爾及爾、奧蘭和卡薩布蘭卡實施登陸,佔領沿海主要港口,然後由阿爾及爾登陸部隊向東搶占突尼西亞。此時盟國爭取了維希政府的總督達爾朗的不抵抗,希特勒實施佔領全法國的行動,維希政府將其全部統治區交由德軍佔領,海軍為維持名譽全部自沉於土倫港。 1944年8月盟軍(含自由法國第7集團軍)從法國南部登陸法國後,維希政府遷往德國的希格馬林根,次年垮台。不少的維希政府官員與成員在戰後受到法國政府的通緝與囚禁,賴伐爾戰後被處死刑,貝當原本判處死刑,後因為一戰戰功之故被戴高樂特赦,改判無期徒刑,被囚禁在大西洋中島嶼的一個要塞中至病故。 戴高樂則成為法國抵抗運動的核心。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戴高樂在法國第5軍任坦克旅旅長,1940年5月任第4裝甲師准將,他提出了針對德國閃電戰戰術建設機械化部隊的建議,但沒有受到重視。在法國淪陷時,戴高樂堅決要求抵抗德國侵略者,但在當時的法國政府中,他孤立無援。同年6月6日任國防部副國務秘書,主張抵抗納粹德國的進攻,後拒絕在德法停戰協定上簽字。德軍佔領巴黎後出走英國。貝當政府對戴高樂將軍「叛國」進行缺席審判,徒刑從4年直至死刑。 1940年6月18日戴高樂第一次在倫敦向法國發表廣播演說,呼籲同胞在他的領導下繼續抗戰。6月25日,創建並領導法蘭西民族委員會(後改稱自由法國政府,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7月14日法國的國慶節,戴高樂將軍檢閱了首批「自由法國」的戰士。一周以後,首批「自由法國」飛行員參加了對魯爾區的轟炸。1943年自由法國總部從倫敦移到阿爾及爾,就任法國民族解放委員會主席。1943年5月,共產黨等16個政黨團體在法國國內共同組建了全國抵抗運動委員會,戴高樂派往國內的代表讓穆旦擔任第一屆主席。到44年3月,法國國內各抵抗組織的武裝力量聯合為統一的內地軍,戴高樂的海外軍團主要由從敦克爾刻撤退英國的軍隊和愛國人士、北非反正軍隊組成,隨盟軍和德軍進行戰斗,軍隊編制組成達到集團軍級。很多戰士遠赴蘇聯,支持抗德,如大名鼎鼎的「諾曼底」飛行團等。 1944年8月25日巴黎解放,後3天回到巴黎,任臨時政府主席兼國防部長。1945年5月,德國投降,戴高樂以法國臨時政府的名義,和盟軍一起接受德國投降,並擁有對德佔領區。
記得採納啊
㈦ 二戰初期,法國實力遠比日本強,為何僅38天就全國淪陷
法國號稱歐洲大陸第一軍事強國,但我個人認為在二戰時期法國的實力已經遠不及日本了,畢竟日本在海軍以及海軍航空部隊方面都比法國要強,更何況日本在二戰時期曾有二十多艘航母,而且能與美國在太平洋戰場斗個魚死網破,所以我個人感覺二戰時期應該是日本的實力要略強於法國,下面對本話題進行詳細作答。
為何號稱歐洲陸軍第一強國的法國面對德國的侵襲,在堅持不到幾十天的情況下就徹底投降呢?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這是第二個原因,法國人太相信馬奇諾防線了,以至於讓德軍沖到了馬其諾防線的後方。
其三,這個原因就是英法的綏靖政策。在希特勒閃擊波蘭之後,英法兩國雖然意識到了自己的危險,但當時的英國首相和法國總統為了想著如何穩定自己在國內的局勢,還是選擇了「綏靖政策」,縱容德國的所作所為。
但迫於國際的壓力,英法在1939年9月3日相繼向德國宣戰,但這只是書面上的宣戰,表面上做出了戰斗的准備,實際上還是沒有向德國發射一槍一彈。就這樣袖手旁觀了幾個月後,英法兩國也開始嘗到了戰爭的痛苦。
法國被攻陷,浪漫的法國人不想香榭麗舍大道,可以享受浪漫迷人夜晚的帕特廣場以及埃菲爾鐵塔和一系列富有藝術氣息的建築變成廢墟,法國人選擇了投降。
此時英國新上任的首相丘吉爾,也開始了敦刻爾克大撤退的行動計劃。至此,我個人認為以上三個原因應該是法國失敗投降的主要原因。
㈧ 有人說二戰時法國擁有強大陸軍,卻為何迅速投降呢
莫里斯·居斯塔夫·甘末林
法國在二戰中快速淪陷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 甘末林錯誤的指令,他始終認為德軍在阿登的進攻是佯攻,所以只派出第2、5騎兵師前去增援比利時友軍,但沒有想到的是第2騎兵師遇到的是德軍第10裝甲師這支精銳部隊,騎兵對陣坦克群,結果可想而知。
從德國方面,德軍充分利用了法國的失誤,快速西進搶渡阿登運河,切斷法軍第2、9集團軍之間的聯系。15日將大部隊開過馬斯河,向英吉利海峽猛撲過去,法國及英國、比利時的重兵集團被合圍在敦刻爾克至麥茨之間的狹長地帶,他們與法國南方的聯系被完全切斷,這意味著整個法國戰局已無可挽回。
㈨ 二戰法國為什麼投降了,而英國沒有
1、法國投降的原因
①戰爭准備嚴重不足,大部分軍隊匆忙徵集
德軍佔領了波蘭以後,沒有繼續進攻東方的蘇聯。德軍主力開始掉頭進攻西歐各國,在這樣的情況下,法國政府頓時開始手忙腳亂。由於法軍兵員嚴重不足,法國臨時徵集了150萬士兵,其中大部分都是農民。
這些新徵集的士兵在軍事訓練上嚴重不足,在裝備上的差距更加明顯。由於法國沒有制空權,在德軍閃擊戰的進攻之下,法軍一敗再敗。士兵的戰斗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戰爭的走向,而法軍與德軍在普通士兵上的差距十分明顯。
②法軍內部矛盾重重,發生了嚴重的決策失誤
按照法國的實力,原本不至於敗得這么慘。但是法國指揮機構內部矛盾重重,這極大的限制了法軍戰術上的靈活性。法國為了防止德國的進攻,在邊境上修了一條漫長的馬奇諾防線。
從戰術上的角度來說,這條防線是相當完美的。但是前提是德軍必須進攻這條防線,只可惜德國人沒有那麼傻。德軍出動了一部分力量進攻比利時,使英法聯軍誤認為德軍要採用一戰時期的策略借道比利時、進攻法國。英法兩國果然上當,英法兩軍主力進駐比利時抗擊德軍。但是真正的德軍主力卻穿越阿登森林直逼法國境內,德國的戰略欺騙成功了,法國境內的兵力十分空虛。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_網路
㈩ 二戰時法國為什麼會投降
貝當政府的擔心失敗而媾和。
法國人過於相信馬奇諾防線,戰事發生前沒有太多准備。馬奇諾防線的建立是在一戰之後。馬奇諾防線可以駐扎45個師,大約45萬人的部隊,擁有很多的碉堡,甬道,隱藏火力點。德軍當時講95萬人的部隊兵分兩路,突破比利時和盧森堡,並沒有與馬奇諾防線發生正面的沖突。就從德軍繞行馬奇諾這一行為來看,馬奇諾防線的堅固還是不言而喻的。
由於法比邊界的阿登高地地形崎嶇,不易運動作戰,且比利時反對在法比邊界修建防線,所以法軍沒有多加防備,但萬萬沒有想到德軍會由此突破。1940年5月德軍誘使英法聯軍支援荷蘭,再偷襲阿登高地,聯合荷蘭德軍將聯軍圍困在敦克爾克。而馬奇諾防線也因為德軍襲擊其背部而失去作用。
法國的軍事戰爭理論還停留在一戰的水平,認為作戰還是傳統的步兵攻防戰,而且對新出現的坦克戰估計不足,堅持把坦克作為步兵進攻的「移動火力支援」分散在步兵中使用,未能形成強大的戰車戰鬥力。法國的坦克水平當時並不太低,而且德國的進攻還是大量使用了火力較弱的輕坦克和裝甲車輛。但是裝甲兵的威力已經展現,法國的大多數將領還並沒有意識到坦克的重要性。
馬奇諾防線潰敗後,當時還有很多部隊在前線抵抗,但是巴黎已經暴露在德軍的攻擊部隊前面了,法國政府擔心國家會變成像波蘭那樣成為完全的殖民地,而且擔心戰敗後在海外的殖民地遭到瓜分,所以投降了。
一方面,1940年6月,貝當是在德軍向法國內陸大舉推進之際就任的法國總理。當時,戰局已明顯對法國不利,再不以「和平和體面」的方式結束戰爭,後果不堪設想。因此,貝當充當了主和派的代表,並在6月22日與德國簽訂停火協定。
根據該協定,法國的3/5的國土(主要是北方工業區)被德軍佔領,德國佔領軍的一切費用皆由法國承擔。南部及東南部2/5的地區為「自由區」。
另一方面,在德國的協助下,法國國會通過議案,授予貝當立法、行政及司法的權力,這些都令貝當擁有法國臨時「毒裁者」的權力。
貝當政府總部設在法國中部非佔領區的維希,故被稱「維希政府」。維希政府為軸心國提供大量物資,又曾下令在海外屬地的法軍對抗盟軍,以及容許軸心軍在海外屬地過境。
1942年11月11日,德軍突然佔領法國餘下的「自由區」。1944年8月20日,貝當被德國人從維希帶回洛克馬林根的霍恩佐倫軟禁起來。
1945年4月,貝當回到法國接受審判,後被定罪並被判處死刑。但在同年8月獲戴高樂以年老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立下的戰功為理由減刑至終身監禁,1951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