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些因素導致法國成為歐洲大陸上最早成形的民族國家
首先,自然環境上法國氣候單一、地勢相對平坦,四周擁有天然疆界,而且民族成分相對單一。由此產生了法國人相對安逸的民族性格,這種民族性格易於統治者統治。而德國、義大利與英國都擁有與法國不同的民族條件,例如,英國是島國,島國的國民性格不利統治,而且英國民族成分復雜;德國是森林國家,從森林走出的民族民風凜然,對自由有著特殊的熱愛,不利統治;義大利最復雜,它不僅是兩代文明(古典文明,中世紀歐洲文明)的交匯而且是兩種文化(基督教,伊斯蘭教)斗爭的前沿,多種勢力爭奪的陣地,所以義大利民族國家形成最晚。
其二,就是英法百年戰爭的推動作用。第一,法國人在戰爭中逐漸形成強有力的認同感,例如聖女貞德的出現被法國人視為民族英雄,而且由於領主死傷眾多,法國王權得到加強,從而結束了各領主混亂無序的統治。第二,戰爭之前,英法兩國是連在一起的,雙方王室都是相通的,戰爭使英法兩國迅速分離,無論政治上與民族感情上,這也為法國民族國家的形成提供了條件。
② 法國歷史上為什麼被稱作歐陸第一強國
從地緣結構的角度,法國位於北歐平原這一東西向平原的西端,兼具陸地與海洋國家的地緣屬性,其西南為比利牛斯山脈、東南為阿爾卑斯山脈、西面北面為大西洋、南面為地中海、東面為萊茵河及眾多低矮山脈。整體來看,法國周圍都被山脈與海洋所包圍,55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使它成為歐洲的天然大國。中世紀以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以及人類的資源積累和技術進步,法國逐漸沖破了地緣屏障的梗阻,各區域之間的地緣關系較古典時期大為緊密,地緣板塊間的界限逐漸消融。隨著生產力水平逐漸提高和物質文明更加發達,法國乃至整個阿爾卑斯北部地區的開發程度也得到了迅速提升,奠定了歐陸霸主的地緣基礎。
問題在於,作為橫跨歐亞大陸,且本部核心區在歐洲的俄羅斯,為什麼反倒讓法國成為了歐陸霸主?這是因為俄羅斯所處的東歐板塊,緯度較高,候苦寒,可開發潛力較差。畢竟東歐平原的濕寒氣候,天然是農業發展的阻礙。
③ 「大國博弈」英國是如何擊敗法國成為歐洲霸主的呢
前言:法國在歐洲陸地上擊敗了強大的哈布斯堡帝國,成為了歐洲大陸上的新霸主;而英國則在海洋上擊敗了早期的海洋霸主西班牙,從而占據了海上的霸權地位。在各自擊敗對手之後,英法兩國將被歷史帶到同一個時空里進行最後的霸權角逐。
從十七世紀中期開始,英法兩國已經成為了重要的對手。
當然了,我們都知道,在這場歐洲霸主地位爭奪戰中,最後以英國徹底擊敗法國,成為最終霸主宣告結束。但問題是,英國是如何擊敗法國的呢?下面,作者就從"內政視角"來簡述一下這場「英法爭霸戰」。
在「七年戰爭」中,英國徹底擊敗了法國成為真正的霸主
英法兩國在長期的爭霸拉鋸戰中,法國漸漸地就退出了爭霸戰的舞台。經過近百年的爭斗,英國在1756-1763年的七年戰爭中徹底擊敗了法國,不僅讓法國丟掉了絕大部分在海外多年辛苦經營佔領的殖民地,從而也將英國推到了真正歐洲霸主的寶座之上。
④ 英國和法國分別是什麼時候在歐洲確立自己霸主的地位的
英國:七年戰爭(Seven Years'War)1756~1763年
在七年戰爭前歐陸霸主是法國,雖然當時英國已經佔有海上優勢,但還遠遠沒有達到18世紀那種全球布局的國家。但是這場在這場戰爭中,英國在海上及北美、印度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在陸軍上利用普魯士打破了法國陸軍不敗的神話。普魯士的崛起使英國的歐陸均衡政策才可使有了立腳點,同時廣闊的殖民地帶來了豐厚的資源,物力和財力,未拿破崙戰爭後英國君臨地球打下了根基。
法國:
1807年6月法軍又在波蘭在艾勞會戰和弗里德蘭戰役大敗俄國軍隊,拿破崙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會面,雙方簽訂了和平條約,在此前一年拿破崙頒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陸封鎖政策,禁止歐洲大陸與英倫的任何貿易往來。自此,法蘭西第一帝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得到了確立。拿破崙一世兼任義大利國王、萊茵邦聯的保護者、瑞士聯邦的仲裁者,並分別封他的兄弟約瑟夫、路易、熱羅姆為那不勒斯、荷蘭、威斯特伐利亞國王。
⑤ 歐洲近代有五大霸主,能與我國春秋五霸相比嗎
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歐洲(特指西歐)的統一便只存在於信仰——基督教——之中,教皇成為了中世紀歐洲這個天下的主宰。
而隨著宗教改革的出現和天主教的分裂,歐洲近代的爭霸史也拉開了帷幕,這一幕其實與我國古代的春秋五霸很相似,只不過我國最終完成了統一,而歐洲至今仍然在統一的路上。
1、哈布斯堡帝國時期
歐洲近代的第一個霸主自然還是當年名義上西歐唯一的皇帝所在地——神聖羅馬帝國,而隨著哈布斯堡家族通過聯姻幾乎統治了除法國之外的整個西歐,神聖羅馬帝國也開始和開啟人類大航海時代的西班牙帝國合流。
為了統一德意志,普魯士在擊敗丹麥、奧地利後迅速出兵法國,通過擊敗法國完成了德意志的統一。
德意志帝國統一後,在威廉二世和希特勒之時先後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挑戰英國的世界霸權。
這一階段,應當說是德國挑戰大英帝國霸權失敗的時期,以1945年蘇聯攻佔柏林而結束。
兩次擊敗德國,戰勝國分別組建了國際聯盟和聯合國,這一時期的中國處於清末和民國。
055、俄羅斯和蘇聯時期
蘇聯的前身是俄羅斯帝國,俄羅斯在拿破崙戰爭之後曾與大英帝國在世界范圍內展開了廣泛的爭霸戰,這一時期有一個專有名詞——大博弈。
中國、印度、中亞、波斯、奧斯曼,都是大英帝國和俄羅斯帝國博弈的對象。最終,公元1853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終結了俄羅斯帝國的陸上霸權,俄羅斯落後的農奴制已然跟不上世界工業化的大潮。
公元1856年,這一年,大英帝國在東方擊敗了中國的清朝,在中東則作為奧斯曼帝國的後台擊敗了俄羅斯帝國,顯示了日不落帝國的實力之強大。
不過,兩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固然爭霸未成,大英帝國的榮耀也不復存在,而蘇聯則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若非美國被引入歐洲來制衡蘇聯,或許整個歐洲都將匍匐在蘇聯的鋼鐵洪流之下,被蘇聯平推而統一也並非不可能。
這一階段,至1989年東歐劇變和1991年蘇聯解體而結束。
如今的歐洲,當年的哈布斯堡帝國——今日的西班牙、奧地利已然淪為二流強國,而英~法~德~俄仍然是歐洲四極。
⑥ 法國是怎樣形成的
公元前高盧人在此定居。公元前1世紀,時任高盧總督的愷撒佔領了全部高盧,從此受羅馬統治達500年之久。公元5世紀法蘭克人征服高盧,建立法蘭克王國。其中西法蘭克是法國的雛形。10世紀後,封建社會迅速發展。1337年英王覬覦法國王位,爆發「百年戰爭」。初期,法國大片土地被英侵佔,法王被俘,後法國人民進行反侵略戰爭,於1453年結束百年戰爭。
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形成中央集權國家。17世紀中葉,君主專制制度在路易十四的統治下達到頂峰,法國也成為歐洲大國。但路易十四統治中後期為了爭奪歐洲霸權,與外國戰爭不斷,消耗了大量國力,國家也開始走向衰弱。伏爾泰和盧梭去世11年後,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發展,1789年7月14日,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攻佔巴士底監獄。監獄里當時只關押著7個人,但是市民們卻為此激戰了一天,犧牲了98個人。1789年8月26日,法國大革命的綱領《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正式通過。
1789--1792年,立憲派(斐揚派)掌權。在此期間,法國實行君主立憲制。大革命廢除了君主制,並於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國。1799年11月9日(霧月18日),拿破崙·波拿巴奪取政權,1804年12月2日,巴黎聖母院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加冕典禮,拿破崙·波拿巴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1814年4月13日拿破崙簽署退位詔書,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同年的5月3日,流亡英國的普羅旺斯伯爵返國即位為法王路易十八。1815年3月,拿破崙殺回巴黎,重建帝國,立百日王朝。1815年,拿破崙在滑鐵盧戰敗,宣布退位。路易十八於7月8日回到巴黎,復辟波旁王朝。1830年7月,法國七月革命爆發,七月王朝建立。1848年2月爆發「法國二月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國。1851年路易·波拿巴總統發動政變,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國。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國軍隊殘酷鎮壓。
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戰敗後,法國於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國,直到1940年6月法國貝當政府投降德國,至此第三共和國結束。1944年,戴高樂的「自由法國」解放法國。
1944年6月宣布成立臨時政府,戴高樂擔任首腦,1946年通過憲法,成立第四共和國。1958年9月通過新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同年12月戴高樂當選總統。1959年,法國宣布接受殖民地阿爾及利亞的民族自決,由此開始告別殖民主義。
1963年,法國和聯邦德國簽訂《法德友好條約》,從此與宿敵德國和解。
1964年1月27日,法國與新中國建交,成為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大國。
1966年,法國宣布退出北約軍事一體化組織,只參加北約的一部分活動。並限令各國在一年內撤除在法國領土上的駐軍和基地。
1981年,5月社會黨人F.M.M.密特朗當選總統。6月舉行國民議會大選,社會黨贏得55%的議席,從而成為法國第一大黨。
1986年,3月國民議會選舉,社會黨受挫,出現了第五共和國成立以來未曾有過的左翼總統與右翼總理共處的局面。
1992年,於荷蘭的馬斯特里赫特簽署了《歐洲聯盟條約》
⑦ 為什麼說17世紀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訂以後,法國開始成為歐洲霸權國家
改變了歐洲政治力量對比神聖羅馬帝國、西班牙的衰落 1)導致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失去大量領地,也削弱了皇朝對神聖羅馬帝國內各邦國的控制,使皇朝陷入中衰,也使德國陷入封建分裂的時代。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加深了德意志政治上的分裂;2)但是皇帝的首席代表特勞特曼斯道夫施展外交手腕,在極為不利的情況下把一個較為完整的奧地利帝國保留下來,也保留下奧地利在中歐的地位,使他在今後的歐洲政治中依然起著重要作用;3)西班牙陸戰海戰皆敗,從此失去了歐洲一等強國的地位。法國、瑞典、荷蘭、勃蘭登堡的崛起1)法國在此戰中獲得了阿爾薩斯和洛林以及三個主教區,實力大增,為後來稱霸歐洲打下基礎;2)瑞典獲得波羅的海和北海沿岸重要港口,成為北歐強國;3)荷蘭獨立得到西班牙的正式承認,成為17世紀前期的海上霸主;4)勃蘭登堡在德意志內部崛起,成為德意志境內僅次於哈布斯堡皇室的諸侯,便是後來普魯士王國乃至於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前身。
⑧ 拿破崙為何能稱霸歐洲十幾年他靠的是什麼
拿破崙能稱霸歐洲十幾年,他靠的是戰略、智慧、勇氣。他將國內集權,親手掌握軍權,發展資本主義,用宗教控制人們的思想。在對外侵略戰爭的過程中,憑借著過人的謀略和智慧、精銳的部隊以及非凡的勇氣獲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拿破崙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他得到了士兵們的擁戴。在前線,他和士兵同吃同住,士兵們對這位指揮官唯命是從,願意為他賣命,一個個忠肝義膽。所以,在戰場上拿破崙擁有非常精銳的部隊,幾乎沒有對手。可以說,拿破崙從霧月政變到滑鐵盧戰役,法國的勢力范圍已經空前強大,真正稱霸了歐洲。法國的對外侵略性戰爭是資本主義擴張決定的,但是畢竟是非正義的,遭遇了發法聯軍的抵制也是必然的。最後,以著名的滑鐵盧戰役作為截點,法軍戰敗,法國開始走下坡路。不過,這也不能夠否認拿破崙的成就。
⑨ 為什麼說三十年戰爭讓西班牙從此衰落讓法國逐漸成為歐陸霸主呢
三十年戰爭發生是從神聖羅馬帝國的內戰演變而來的歐洲國家之間的大規模混戰。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歐洲戰爭。戰爭爆發的原因是歐洲國家為了爭奪更多的利益並且建立霸權統治以及宗教爭端。也是在這場戰爭之後,羅馬帝國逐漸衰落,內部矛盾尖銳。此外,宗教改革運動後,反對天主教的新教派發展起來,羅馬帝國的統治陷入僵局。此外,羅馬帝國周邊的小國紛紛崛起。為了謀求更多的利益,他們不得不不斷地發動戰爭。
羅克魯瓦戰役確實影響了三十年戰爭的結果,並為歐洲未來帶來了一種均勢。西班牙軍隊未能組建一支新的骨幹作戰部隊,而且從未恢復。在羅克魯瓦戰役之前,西班牙軍隊可以被視為歐洲最強大的戰鬥力量。戰爭結束後,法國取代西班牙成為主宰歐洲的大國,法國軍隊也將在未來半個世紀內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