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英國為什麼比法國金融業發達

英國為什麼比法國金融業發達

發布時間:2023-01-22 01:59:14

㈠ (論述題)英國和法國經濟主要特徵的異同

18世紀的英國和法國
——兩國經濟增長的比較研究初探
對於對增長的關鍵問題感興趣的經濟史家而言,比較方法應是非常有效的。若他的任務在於分析不同變數的運動,考察它們各自對經濟革命的影響,那麼,就此范圍而言,比較幾個國家的經驗必定會大大拓展其研究領域,增強其提出——或檢驗——假說的能力。然而這種方法只是以散漫的方式——除極少數例外——得到運用。筆者欲在這篇文章中從比較的視野出發探討工業革命的起源這一重大問題,但筆者充分認識到自己工作的冒失輕率。大家都知道英國是第一個實現技術突破的國家,而且這一成就是通過它自己的努力、在沒有外來幫助的情況下自發達到的。但對於如何解釋英國人經濟和技術上的領先地位,各家眾說紛紜。如果將18世紀的英國經濟和另一個國家——法國(由於當時它是歐洲大陸的頭號強國,因而是最好的選擇)的經濟作系統的比較,人們就會更為清晰地發現那些只有英國才具有的因素——這些因素將決定18世紀英國工業革命的獨特現象。

第一個需要指出的關鍵問題是,法國大革命前夕英國的領先地位和法國的落後狀態已經十分明顯,這種狀況不是短期內突然出現的。兩國之間的差距在18世紀初,即路易十四時代結束時就已經十分明顯。為解釋兩國之間社會經濟結構之間的差異,我們應該以長時段(即遠溯至中世紀)來考慮到這一問題。這里不可能完成這一工作,但至少我們可以指出17世紀的客觀形勢對兩國經濟的影響是不同的,這至少是18世紀初兩國之間差距的部分原因。
30年前,約翰•U. 內夫提出,英國之所以成為第一個在18世紀開始工業革命的國家,其原因在於,它與其他國家,特別是與法國不同的是,16世紀末17世紀初它已經進行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因此它的領先地位比人們通常認為的要早兩個世紀。但他的論點在英國受到批判,今天已經沒有什麼影響了。英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內夫想像出來的,他大大高估了某些技術發明的意義,以及少數新工業的增長的重要性(除了煤炭工業外,其他的都無足輕重,而且他忽略了一個重要工業部門——毛紡業增長是十分緩慢的),最後,他還大大高估了企業組織中少數非代表性的大企業的意義。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內夫指出了1540年後英國煤炭產量和消費的快速增長以及它在技術上的意義,這就導致了一些新技術的產生,而這是歐洲大陸完全陌生的,如煉焦爐。這種新的礦物燃料為創新提供了新的推動力,而法國卻缺乏這種推動力。另一方面,正如內夫提到的,1540-1640年間,英國工業產量的增長要比法國快。1640年起,英國在礦業和冶金業產量方面居於絕對優勢,玻璃、毛紡品等人均產量、甚至整個工業的人均產量高於法國。
不過,兩國真正的差異是在1640年後而不是在這之前發生的。在法國,正如諸多研究所表明的——「17世紀的悲劇」使這段經濟史上十分暗淡。在經歷17世紀頭25年的相對繁榮後,1630年代開始了漫長的蕭條衰退時代,世紀中葉的投石黨運動期間經濟幾近崩潰,這種糟糕的局面一直持續到1720年代。百年之內,價格低落,特別是農產品價格極不穩定——頻繁而深刻的經濟和人口危機,再加上可怕的「死亡率」,通貨緊缺,這些都使商業活動陷於癱瘓,影響了地租價格和利潤——失業和貧困化,這些眾所周知的現象造成了工業生產的停滯甚至是下降,P. 古貝爾和P. 德永在兩個大型毛紡業中心博韋和亞眠都清晰地看到了這種狀況。在博韋,1624-1720年下降額約為40%,亞眠的工業活動在投石黨運動期間陷於停頓,1680年之前都沒有回復到世紀初的水平。即使其他地區的命運稍好,我們仍得承認,,1630年後的蕭條是漫長和深刻的。由是觀之,科爾伯的工業化政策實在是同這種蕭條作斗爭的無奈之舉;但由於當時條件惡劣,通貨緊縮、價格不振,收入和消費呈下降趨勢,他的努力換來的只是個半失敗的結果。誠然,有些工業舉措保留了下來,以後還有所發展——如朗格多克的呢絨業——,但很多新辦企業都很快衰落並消失了,總體來說,如果科爾伯時代整個工業有所發展的話,那也是很不穩定很不明顯的。近來的研究表明,路易十四末年,法國工業有復甦的跡象——人們長期以為路易十四是個災難性時期——盡管經歷了兩次大規模的戰爭、頻繁的飢饉和新教徒的流亡。我們在商人中看到了新的企業家精神,通貨緊缺有所緩解,法國在西班牙美洲開辟了新的市場。無疑,這些復甦跡象是1715年後增長的先聲,但它仍然受戰爭和飢饉的災難限制。即使能在17世紀的法國經濟中找到某些積極方面,但總的說來,整體形勢仍是十分不利的,今天人們普遍認為,1715-20年間法國的人口低於1640年的水平。
在海峽的另一邊,17世紀的形勢大不相同。如果近來對法國經濟史的研究只是在悲觀主義方面有強弱程度的差異的話,那麼英國史家總的說來對其國家的經濟發展持溫和的樂觀主義看法.
當然英國也沒有能避免17世紀的不利局面。它也曾經歷過幾次停滯和困難時期,如1620年代,內戰時期,同路易十四作戰的某些時候;它的主要工業,毛紡業曾幾度經歷危機,其增長在整個17世紀來說相對微弱,貧困和失業造成了嚴重問題。但英國沒有1630年後法國所經歷的長期劇烈頻繁的蕭條。蔓延到整個歐洲的價格低糜只是在較晚的時候波及英國,比法國晚,約在1650年前後,其幅度也教小;其短期的價格波動也不如法國劇烈,對經濟的影響較小。F.J.非舍爾總結說,17世紀英國的工農業有了緩慢但明顯的增長,盡管同期人頭也增加了,但人均收入很可能也增加了。
1660年後,還有很多法國所沒有的其他發展跡象。如英國內部市場的擴大,這尤其得益於倫敦的發展,它比巴黎的發展更為迅速;「邊境」各郡有了發展,如蘭開夏郡的棉紡業的起飛也早於法國。最後17世紀英國外貿長期呈迅速的增加態勢,這尤其是因為其早期的殖民擴張;1660年代起,英國成為重要的外來商品再出口國家,而同期法國的殖民地和殖民貿易幾乎可以忽略。
正是由於這緩慢但穩定的增長,到18世紀初,英國在幾個重要的領域(盡管其現代性不容高估)已確立了對法國的明顯優勢地位。首先是農業。英國的很多地區已經展開了個中技術改良,產量比法國更高更穩定,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農業的歉收較少具有災難性。隨後是工業技術方面。如上面提到的因煤燃料使用帶來的革新。17-18世紀之交,由於薩瓦里、紐科門和達比等人的資金投入,革新活動更為活躍。在外貿方面,英國不僅在人均水平,而且在絕對值方面都更高,它的商船隊更為龐大,商業資本的積累也更快。
最後,英國的優勢也特別明顯地體現在財政領域,國債制度和英格蘭銀行的建立表明,它在政治和經濟結構方面遠遠領先於法國,路易十四也曾試圖創辦國家銀行,但受到財政家們的反對而告失敗,這些人認為這種銀行與「純粹君主制」不相容,後來約翰•勞試圖人為地將英國的財政制度移植到法國,結果是場災難。
1688年,格里高里•金曾認為英國已比除荷蘭外的任何其他國家都更為富裕,他估計法國的人均收入比英國低20%;一代人之後,在烏德勒支和約簽訂後不久,但尼爾•迪福就寫道,英國是「世界上最繁榮最富庶的國家」。這些評論論據十足,因為17世紀英國經歷了相對的繁榮和增長,但法國經濟則是停滯甚至是衰退。不管這種差異的原因如何——社會經濟結構上的差異(特別是在農村),政治形勢,如投石黨運動(遠比英國內戰的破環性大),路易十四戰爭帶來的負擔(在同同盟國家作戰中法國耗盡了精力)比英國大——但這一事實具有根本性:當18世紀經濟形勢好轉,法國經濟開始增長時,法國同英國已經不處在同一起跑線了,同後者相比,它存在諸多的障礙和明顯的滯後。工業革命只是漫長演變和發展階段的頂峰,因此,為理解18世紀最後1/3階段中英國經濟的起飛,重要的一點是,英國已然經歷了近兩個世紀的增長,雖然有過幾次中斷,但為期不長,而法國經濟在一個世紀的蕭條後才開始增長,到工業革命前為期不到半個世紀。用羅斯托的話來說,英國「起飛的准備」比法國更長,積累更多,更為成熟。因此,在1630年後「17世紀的悲劇」後,法國已經明顯落後於英國,盡管它在18世紀的增長相對較快,但已經無法追趕英國了。

如果說17世紀兩國的經濟命運呈對比關系的話,那麼從路易十四的戰爭結束到大革命的3/4個世紀中,情況則完全不同了:兩國經濟同時增長,我們所掌握的統計數據表明,英法兩國增長的節奏驚人的相似。
從我們熟知的領域,即外貿來看,法國的增長甚至比英國快。
英國和威爾士的官方年均外貿額(進口+出口+再出口)在1716-20年間為1300萬鎊,1784-88年為3100萬,即增長1.4倍。根據阿爾努的數字,1716-20年法國的年均外貿額為2.15億利弗爾,1784-88年為10.62億;幾乎增加了4倍。當然,英國官方計算所依據的費率表比較連貫,因而能提供一個反映貿易大致狀況的指數,而阿爾努的估算依據的是當時的現行價格,而這些價格在1730-80年間增長了約60%(至少農產品如此),因此阿爾努的數字應作一些扣除。即使如此,法國貿易的規模至少仍增加2倍,高於英國。而且魯傑羅•羅曼諾根據詳細統計資料提出的1716-20年的數字低於阿爾努的數字(年平均為1.55億),這樣一來,即使扣除價格上漲的因素,法國在這3/4世紀的貿易增加了4倍。1716-20年間,法國外貿總額勉強達到英國的一半,到革命前夕,其總量已與英國基本持平(當然人均數字明顯低於英國)。
當然還應該考慮到路易十四末年法國的外貿水平很低,但到革命前夕,其增長速度比英國快。另外,在幾個重要的國際貿易領域,法國在18世紀取得或維持了支配地位。法國通過加的斯港向西班牙美洲帝國大量輸出工業產品,它仍是西班牙及其美洲帝國的首要工業品供應國;而英國只是壟斷了葡萄牙和巴西的貿易,范圍有限;但英國控制了義大利和利凡特的市場。聖多明戈島的甘蔗和咖啡種植發展迅猛,它們的價格低於英屬安第列斯群島的產品價格,因為英屬各島地力耗盡,價格提高,所以法國人從英國人手中奪取了大量的殖民地商棧貿易,同時向北歐的再出口發展也很快。此外,總體來說,英國人在歐洲大陸市場鮮有成功,因為他們到處都遇到保護主義壁壘和法國的競爭;英國向大陸的再出口發展緩慢:從18世紀初到1780年代才翻了一番,只是到1785年左右英國的「現代」工業品才開始入侵大陸,大陸貿易在英國外貿中所佔的分額也在下降,從4/5降到不足一半。英國貿易的發展幾乎完全得益於殖民地貿易,特別是同北美領地的貿易,到13個殖民地獨立之前,英國工業品在那裡幾乎享有完全的壟斷權。這種外貿的「美洲化」在較小程度上也適用於法國,盡管經歷了七年戰爭的失利,法國的殖民地貿易在1716-20到1784-88之間增長了9倍,但同歐洲以外的貿易額只佔總量的38%。所以法國外貿的導向比英國更傾向於歐洲,同歐洲的貿易發展速度稍慢於總體速度,但明顯高於英國同大陸貿易的發展速度。
但法國外貿的這種樂觀主義圖景應在幾個方面打折扣。在這段時期——即七年戰爭以前——的前半期,法國的相對地位更為有利。一直到40年代末,英國貿易的發展「非產緩慢」(R. Davis),毛紡品和再出口停滯;只是從1748年起才迅速增長——1745-60年年均增長速度為3.9%。法國貿易雖然受到「約翰•勞體制」的打擊,它的起始增速仍與英國相近,約從1735年起,開始加速,不足20年便翻了一番(1736-39到49-55年),這是法國外貿的黃金時代。但七年戰爭突然打斷了這一勢頭,戰爭期間法國的商業被「皇家海軍」從海上驅除出去,總額降低了50%,而同時英國的貿易仍在發展。1763-71年,法國外貿強勁反彈,但主要是收復失地,但隨後是70年代明顯的停滯,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則明顯後退,直到大革命前夕法國外貿才再次開始增長,並再創新高,到1793年又陷入崩潰。在英國方面,雖然70年代貿易減緩,美國戰爭期間又經歷危機,但同七年戰爭後的法國相比,速度稍快,1783年和約簽訂後再次強勁增長,直到本世紀末。有跡象表明,70年代起,法國的競爭力減弱,喪失了在利凡特和西班牙和西屬美洲的地位(查理三世的保護主義政策對法國人損害特別大)。英國貿易的發展則更為穩定,因為它受戰爭的影響較小。
法國外貿的另一個弱點是它對聖多明戈的明顯依賴,這個殖民地在80年代佔法國殖民地貿易總額的3/4,占總出口額1/3的再出口產品,大部分是這個島嶼提供的。再出口對於英國也很重要,但不列顛帝國更為遼闊更為多樣,它的殖民地貿易更為豐富,到1776年時,作為外貿重要因素之一的北美13個殖民地人口增長迅速,生活水平較高,所需求的製成品量大類多。此外,英國出口中的工業品比例比法國高,1780年左右,兩國的這個數字分別為2/3和2/5;在法國的出口產品中,咖啡、糖和酒居於首位,其次是紡織品和絲綢。有的研究者認為,法國18世紀貿易的增長純粹是表面現象,對國民經濟並無多大實際意義,因為它大部分只是商棧貿易。但不要忘記英國貿易也是如此,同時一些大港口,如波爾多、南特和魯昂,它們的工業對殖民地貿易直接發生了影響,它們向那裡出口奴隸所需的紡織品、榨糖工具、帆布和繩索等,為遠洋船隻提供大炮,而且作為鄉村工業的中介者,這些港口還將農民帶入國際貿易中。可以肯定,相當一部分法國工業產品流入安第列斯和西班牙美洲市場,同英國一樣,貿易的擴張是工業發展的戰略性因素,這就是我們現在要研究的。
鑒於定量數據的不足和統計的不可靠,這一工作確實棘手。就英國來說,根據W. Hoffmann的指數,1700-90年增加了2倍;而最近迪恩和科爾的指數,英國貿易和工業實際產量的指數從1700年的100上升到1790年的285,年均增長1.17%;同期出口指數較為突出,從100上升到383。在法國方面,讓•馬爾舍夫斯基曾領導一個「法國經濟計量史」小組,該小組至今只發表了一個臨時性的數據,只涉及工業;根據這些數據,1701-10年10年間,法國的手工業和工業年均產量,若按當時價格計算,約為3.85億利弗爾,1781-90間,年均為15.74億,年增長率為1.91%。但經修正後的更為完善的增長率應降為1%,與迪恩和科爾的數字很為接近。這個數字與當時法國外貿增長的速度相符。從18世紀初到大革命之前,兩國工業的增長節奏驚人的接近,如果我們比較雙方主要工業的發展就會肯定這一看法。

㈡ 英德法曾是歐盟的三大支柱,他們究竟誰才是老大

法國在歐盟中的地位更加核心,因為法國的發展理念和歐盟的利益更加的契合。

歐盟成立的初衷就是為了團結各歐洲國家,共同應對復雜的世界局勢。在歐盟眾多加盟國中,法國、英國、德國是其中最發達的三個國家,有歐盟三大支柱的稱號。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爭斗,更何況是歐盟這個利益集合體。所以長久以來,三個國家會為了歐盟的主導權而明爭暗鬥。那麼三個國家中,誰才是歐盟真正的核心呢?

英國退出歐盟最大的受益者應該就是法國了。法國在經濟領域不如德國和英國,但它更追求的是全面發展。不管是軍事、文化、經濟,還是國際影響力,都發展的很均衡。此外,法國一直想借歐盟這個平台,重振歐洲的國際地位,藉此實現與美國的平等對話,並追求獨立發展的權利和機會。因此,法國的思想理念更加契合歐盟的利益初衷,所以歐盟各成員國更加的喜歡法國。

㈢ 為什麼德國、法國的金融比不上英國

英國的金融起步早,而且市場成熟。

就像上海金融比不上香港金融一樣。。。

㈣ 英國為什麼能夠成為歐洲金融中心

因為英國是歐洲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大規模的金融市場在歐洲已高度集中整合。即使英國在歐洲單一貨幣之外,倫敦作為歐洲金融中心的地位仍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

㈤ 英國和法國哪個國家綜合國力更強

英國的綜合國力最強,因為英國是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下面是英國和法國各方面的對比介紹:

一、經濟:

1、英國:英國作為一個重要的貿易實體、經濟強國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

2、法國:法國是世界主要發達國家之一,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五。法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第三產業在法國經濟中所佔比重逐年上升,其中電信、信息、旅遊服務和交通運輸部門業務量增幅較大,服務業從業人員約占總勞動力的70%。

二、工業:

1、英國:英國主要工業有:采礦、冶金、化工、機械、電子、電子儀器、汽車、航空、食品、飲料、煙草、輕紡、造紙、印刷、出版、建築等。生物制葯、航空和國防是英工業研發的重點,也是英最具創新力和競爭力的行業。

同許多發達國家一樣,隨著服務業的不斷發展,英製造業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萎縮,80年代和90年代初兩次經濟衰退加劇了這一態勢。英製造業中紡織業最不景氣,但電子和光學設備、人造纖維和化工產品,特別是制葯行業仍保持雄厚實力。

2、法國:法國是世界主要發達國家之一,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五。法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第三產業在法國經濟中所佔比重逐年上升,其中電信、信息、旅遊服務和交通運輸部門業務量增幅較大,服務業從業人員約占總勞動力的70%。

(5)英國為什麼比法國金融業發達擴展閱讀:

英國動物資源豐富,2007年英國政府開始實施野生動物保護計劃,截至2009年,英國有1149種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而刺蝟、收割鼠、大西洋鮭和麻雀首次被列入其中。

英國政府的這一野生動物保護計劃名為《生物多樣性行動計劃》,其中收錄了那些需要保護的哺乳動物、鳥類、昆蟲、無脊椎動物、魚類、海洋生物和菌類的名單。

2019年9月已有550隻刺蝟被送往英國英格蘭中南部的白金漢郡首府埃爾茲伯里市附近的野生動物醫院進行監管。

㈥ 德、英、法三國哪個國家的國力最強

當然是德國的實力最強了,如果說以綜合實力來評定的話,近年來德國的GDP一直都穩定在30000億美元,在全球都排在第四位,而且德國的GDP總量比法國要多出6000億美元,比英國多出6200億美元,由此可見,德國的綜合實力最為強大。

三、而英國雖然在全世界擁有非常多的殖民地,但是基本上都已經被架空了,而法國和英國成為了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同時也是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雖然德國在這些方面與英國和法國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對於世界影響力來看,德國要明顯的強於這兩個國家,不但擁有著自己完整的工業體系,還擁有著強大的軍事實力,在經濟上也能夠自給自足,直到現在,德國都是歐聯盟國家裡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

㈦ 德國 法國 英國 他們三個國家的綜合實力誰最強 為什麼

這個問題基本是比較德法,英國90年代後大幅度衰退,現在已經不可與德法同日而語。比較綜合實力是個很籠統不嚴謹的話題,但也能大致討論一下:
①人口:德國人口比法國多出將近一兩千萬,不過德國老齡化是出了名的嚴重
②領土:兩國都不是以領土縱深為基石的國家,法國國土面積更大
③政治地位:法國是五常之一,德國在國際事務特別是地緣政治上沒有過多參與,法國則從薩科齊時代起就頻繁參與國際地緣政治活動,這是法國發揮國際影響力的一個重要途徑,不過參與地緣政治頻繁並不能說明國力更強,這是兩國政策方向的差異。
④金融經濟:法德是歐盟的主心骨,也是歐盟的兩個核心支柱,不過在歐盟經濟體系裡德國一直是首席,法國雖然從奧朗德開始一直試圖提升自己在歐盟經濟體系的地位與德國享有同等話語權,但兩國經濟實力差距還是很明顯,法國的失業率也一直居高不下,經濟上德國顯然領先法國。
⑤工業與製造業:前面有人說德國比法國工業體系完整,那純粹是扯淡,法國現在是世界上除中國外少有的工業體系齊全完整的工業大國,但與中國有些相似,法國全而不精,在高新產業和重工領域都不比德國出色甚至略落後於德國,德國工業發展和日本有共同點,都是揚長抑短。不過近幾年法國軍工逐漸趕超了德國,在軍售領域法國產品逐漸顯露頭角。法德在此領域可以說平分秋色各有千秋。
⑥軍事:法國有核,但有無核武器已經不似冷戰時期那麼舉足輕重,現在的地緣沖突和局部戰爭很難發展到需要動核武的地步,因為現在的戰爭主題是代理人戰爭或掠奪戰爭而非滅國戰爭。常規力量方面,兩國都已經奉行小而精的建軍思路,兩國武裝力量規模都很小,陸軍水平兩國差不多,德軍略強,但法軍在空軍和海軍上強出德軍太多,主要是因為德國奉行守土思路,德軍只是用於防衛德國本身基本不參與北約軍事行動,法軍則是外向型外交的產物,有較頻繁的國際軍事行動要參與,法國需要藉助法軍來發揮國際影響力。
⑦科技產業:兩國在歐盟框架內廣泛進行科技領域的合作,在科技產業方面兩國基本同等水平。
綜合來說,在和平年代經濟和科技還是評論國力的核心要素,也因為經濟上的地位,德國才成為歐盟內的領袖,雖然在歐盟框架內和法國構成雙核,但諸多事務上德國話語權更有分量,法國也因為經濟的疲軟,在處理德法關系和歐盟內事務時相對被動,兩國綜合國力相差無幾,在不考慮德法軍事沖突的情況下(在歐盟徹底擺脫美國控制和影響之前德法絕對會一心一意合作不可能有大規模軍事沖突),德國略占優勢,如果考慮對於第三國的影響力和實力,法國則略占優勢,實際上,兩國在國際上基本可視作一個整體,兩國廣泛合作使兩國在諸多國際事務上保持高度一致,若要強分優劣無異於把異性相吸的磁鐵強行拉開異性兩極。

㈧ 法國面積與地理位置都比英國要好,為何它的經濟實力卻和英國相差無幾

雖然法國面積比英國大,但是英國曾是全世界第一的殖民地國家,底蘊比法國深厚,二戰結束後,英國的經濟恢復得更快,所以兩國經濟相差無幾。

其實國家之間的經濟比較,不能光看其地理位置和面積。更應該是從全方面角度來分析兩國經濟相差無幾的原因。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兩國都屬於西歐范圍,並且兩國之間相隔只有一個英吉利海峽,而且兩國政府早就修建了穿越海峽的海底隧道。

二戰之中,英國和法國都處在戰爭漩渦,但法國的損失要比英國大得多,所以在戰爭過後的重建方面,就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去完善。而英國雖然二戰之中也有損傷,但畢竟是曾經世界第一大帝國。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病虎雖倒虎威猶在。所以英國用以前的積累,迅速的從戰爭中恢復過來,發展自己的經濟。

㈨ 英國長時間占據世界金融霸主地位的主要歷史原因是什麼

1。英國率先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領先於其他歐美列強,強大的經濟實力是其占據金融霸主地位的基礎。2.英國強大的軍事實力,尤其是獨霸全球海洋的皇家海軍,在近兩百年間無人能敵。武力的優勢保障了英國的地位。3.英國發達的國際貿易,從各國和殖民地獲取原料和所需資源,產品,然後傾銷廉價工業品,貿易優勢地位明顯,所以英鎊也就很堅挺。而且英國是實行金本位制度的,英鎊可以和黃金自由兌換,所以信用是很好的。4.英國廣闊的殖民地,為其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力,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號稱日不落帝國。5。英國的金融創新領先世界,雖然荷蘭首先創造了股票,債券等,但是英國的應用最廣泛。倫敦是國際金融中心,英格蘭銀行當時號稱是世界央行。

㈩ 為何歐洲人很懶,但是經濟卻很發達

一,歷史原因。

近代史上,歐洲列強在亞非拉建立了很多殖民地,掠奪殖民地財富,率先完成工業化,這讓歐洲成為世界政治、經濟中心。

後來因為兩次世界大戰,歐洲衰落了一些。但歐洲依然比其他發展中國家富裕很多,還擁有先進的科技和制度,大量成熟的產業工人和教育體系等。



再說旅遊業。以法國為例。法國國土面積只相當於中國一個中等省份那麼大,人口只有6600萬。但每年去法國旅遊的人數則多達9000多萬,遠超過法國人口數量。

中國這么大的國家,歷史悠久,地大物博,每年接待外國旅遊者只有2000多萬。旅遊業佔到法國GDP的10%,這還沒算遊客在法國爆買帶來的收入。差距太大了。

英國則是金融業發達,倫敦是歐洲金融中心。另外,全世界有十幾億學習英語的人。英國出版大量教外國人學習英語的教材,輸出外教,接收外國留學生。也賺的盆滿缽滿。

總結:歐洲人之所以既有錢又有閑,主要是因為人家歷史上就富裕、發達,並早就了先進的科技和教育,發達的第三產業。

大家也可以說下自己的看法。

閱讀全文

與英國為什麼比法國金融業發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0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5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6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6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0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3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8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9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6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