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法國的國家政體是什麼政體特點是什麼
法國獨特的政體
在法國,總統和議會都由全民直接選舉產生,總理一職由議會的多數派出任。由於過去實行的是總統7年制、議會5年制,不同的選舉時間,總統和議會多數派就可能不是來自同一陣營,因而造成總統和總理二人一個來自左派,一個來自右派,形成「左右共治」的局面。這也是法國政壇獨特的現象。
半議會半總統制
在1946~1958年的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時期,法國的政體是議會制,即全民選舉國民議會議員,由國民議會中占席位最多的黨派出面組閣。那時候總理大權在握,總統只是象徵性的國家元首,沒有任何實權。由於議會內黨派眾多,而且議會有彈劾政府的權力,因此一不小心,多數派聯盟便會分裂,造成政府倒台。在第四共和國存在的短短12年間,共更換了20屆內閣!政府的頻繁更迭造成政局不穩,國家動盪。
1958年,曾因反對議會制而退出政壇的戴高樂上台,建立了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他重返政壇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改憲法,制定總統制。出於穩定政局的目的,他繼承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時期總統任期7年的傳統。他一方面削弱了議會的權利,剝奪了議會任命總理和批准政府組成的大權;另一方面大大增強了總統的職權,甚至賦予總統在「非常時期」可以解散議會、進行全民公決等權利。1962年他宣布法國總統應由全民直選產生,並於1965年當選為第五共和國第一位直接選舉出來的總統。
然而,第五共和國的政體並非絕對的總統制,議會對總統仍有制約,主要是:議會可以彈劾政府,迫使其下台;對議會通過的法律,總統須在15天內簽署,最多隻能讓議會復議一次;總統不得在一年之內兩次解散議會。
「左右共治」
在這樣的政體下,總統只有得到議會多數派支持時,才能充分行使權利,反之,只能與反對派分享權利,把總理一職和組閣權交給政治對手。
實行半議會半總統制政體的初期,反對黨勢單力薄,總統的執政地位穩定,長達7年的總統任期又使其能夠充分施展手腳,總統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
活躍在法國政壇上的主要政黨是右翼的保衛共和聯盟和法國民主聯盟以及左翼的社會黨和共產黨。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法國左翼力量迅速上升,形成左右兩大派旗鼓相當的局面。此時,一個新的問題顯現出來:由於總統和議會任期不一致,因此無論是總統選舉還是議會選舉後,都有可能出現總統與議會的多數派分屬不同派別。
1986年,前總統、來自左翼社會黨的密特朗執政時,由議會多數派產生的政府屬於右翼陣營,法國從此出現了 「左右共治」的局面。自1997年以來,國民議會一直被若斯潘總理所屬的左翼勢力所控制,而希拉克總統則屬於右翼政黨保衛共和聯盟。
總統任期改革
自1986年以來,法國已歷經3次「共治」。「共治」期間總理、總統相互牽制,難以放手施政,嚴重影響效率。2000年6月,法國議會以絕對多數通過政府提出的關於「總統任期5年」的修憲法案。同年9月舉行的全民公決中,贊成票佔了73.2%。呼籲多年的法總統任期改革終於得以實現。
從今年開始,法國總統選舉和議會選舉同步舉行。現在,希拉克已連任總統成功,下個月,法國還將選出577名國民議會議員。在短期內的兩次選民投票中,出現截然不同兩種結果的可能性很小,這就使得「左右共治」的可能性大大減少,但也不意味著從此徹底消逝。
② 法國的民主政治起源於什麼
起源:內部階級、階層之間的矛盾。
法國民主政治起源於社會內部階級、階層之間的矛盾,出現在下層階級反抗上層階級的革命斗爭之中。反對封建等級制度、專制制度,實現社會自由,建立權利平等的政治制度,成為法國革命和未來政治制度建設的主題。
法國民主制度特點:
今天法國的政體屬於民主共和制,它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自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開始建立政權後,其政體先後採用過君主立憲制、共和制、帝制、總統制共和制、議會制共和制、半總統半議會制共和制等,歷經200多年的演變,是各階級、各階層力量不斷角逐、彼此斗爭的產物。
③ 19th中期法國如何推進民主化進程的
早發型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發展一般經歷了大致相同的三個階段:民族國家建設階段、民主國家建設階段與福利國家建設階段,這是就這些國家某一時期的主要任務而言的,而並非意味著處於某一階段時其他兩項都是停滯的。在這三個階段中最能體現一國經濟社會變遷、政治結構的狀況及其政治文化特徵的是民主化階段,就這些早發型資本主義國家而言,法國的民主化是最曲折、最漫長的。法國政治走向政治現代化的路是以大革命為開端的,其道路的漫長、曲折突出體現在憲法的變遷上。法國的民主化走的是激進——革命的道路,自大革命以來,法國共有14部憲法。這在發達國家中是頒布憲法最多的,這只比泰國的自1932年至今的16部少2部,不過泰國的憲法變遷一直是在君主立憲制下發生的,而法國的政體形式卻多次發生變化。自1789年大革命以來,法國經歷了多次起義與革命,政局極不穩定,政治體制缺乏連續性。法國在大革命中建立了第一共和國,後來由拿破崙建立了第一帝國。拿破崙失敗後,波旁王朝復辟,專制統治又導致了1830年7月革命的發生和七月王朝的建立,1848年又建立了第二共和國。1870年普法戰爭的失敗誘發人民起義推翻了拿破崙三世的統治並建立了第三共和國。第三共和國維持近70年被二戰所打斷,二戰後法國人又建立了第四共和國,但政局不穩,自1945年至1958年更換了25位政府總理。迫於當時嚴峻的國內政治形勢,鑒於以往的政治教訓,戴高樂於1958年臨危受命建立了第五共和國。這種曲折的政治發展主要是在革命和暴力中推進的,這種政治發展的模式主要依靠革命和暴力在政治生活中的顛覆性、震盪性、徹底性效果來實現政治體制的更替,當然這種道路並不是人為事先主動設計好的,而是迫於當時的政治局勢和鑒於各方的政治利益而選擇的。由於法國的政治變遷過程曲折,憲法也隨著政治的變遷而有所變化,要系統地闡述這一人類政治史上的奇觀,不是本文的篇幅所能達到的,也不是本文的目的,本文主要是想簡要闡述法國民主化的進程,因而從中抽取連續的三部憲法作為研究對象以分析法國由專制政體向民主政體的演變。
1814年4月6日,拿破崙在丹楓白露簽署退位詔書,波旁王朝在法國復辟。同年4月21日,路易十八指定九名元老院議員、九名立法院議員和三名作為國王代表的特派員組成新憲法起草委員會。在起草過程中,極端保王派與資產階級自由派兩種制憲思想圍繞著政府形式、宗教、出版自由和國有財產出售問題發生了激烈的爭論,最後在雙方的妥協下通過了憲法草案。6月4日憲章公布,包括一個前言和正文76條,史稱1814年憲章。它是法國第一部「欽定憲法」,由國王頒布賜予,既未經議會通過,也未經公民投票批准。憲法最後註明的落款最能說明這部憲法的性質,即「欽賜於巴黎,基督降生第1814年,我朝第19年」既否定了大革命以來的歷史,又宣揚君權神授,排斥人民主權原則。這部誕生於大革命之後的憲法註定是具有妥協性的,因為經受大革命的洗禮後,舊制度的絕對專製作為惡是不能再被除了極端保王派之外的法國人接受的,但大革命所帶來的暴力與血腥又使得資產階級和一般民眾對1789年原則深懷恐懼,因而舊制度的某些原則與大革命的某些原則相妥協:一方面是舊王朝的復辟,主權屬於國王,王權來自上帝,天主教為法國國教;另一方面承認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承認人們的出版和信仰自由,認可國有財產獲得者的所有權,認可拿破崙的法典、警察機構、司法機構等。同時,這種妥協性又隱藏著分裂的危險,妥協也會引起社會各階級的不滿。憲章沒有在法國得到真正的實施,隨著社會矛盾的加劇,1814年體制終於被1830年七月革命所廢除。
1830年7月,查理十世簽署了四道敕令,即所謂七月敕令:取消出版自由;封閉報刊;解散剛剛選出的新議會;修改選舉法,取消繳納營業稅者的選舉權,規定只有大土地所有者才擁有選舉權。七月敕令成為誘發革命的導火線。經過7月27日至29日的激戰,波旁王朝被推翻,查理十世及王室逃亡國外。政權掌握在資產階級自由派手中,他們害怕回到1793年的恐怖時代,因而拒絕起義的人民和民主派提出的建立共和國、廢除1814年憲章和制定新憲法的要求,只主張對原憲章作出部分修改,實行君主立憲制。8月14日,新憲章公布,史稱1830年憲章。該憲章雖是對1814年憲章的修正,保留了原憲章的許多條文,但在原則上有進步:第一,憲章不是國王欽賜的,而是經議會修定由國王接受的,它是資產階級同國王之間簽訂的一項契約;第二,1814年憲章的前沿被廢除,代之以「路易.菲利普為法蘭西人現在和將來的國王」,這種提法意味著新政權「同舊的君主制度決裂,國王不再是國家的主宰,而是法蘭西人的首領」;第三,承認出版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第四,在事實上承認國民主權原則,宣布「本憲章及所認可的一切權利歸功於國民自衛軍和全體法蘭西公民的愛國主義和勇氣」。1830年憲章是在革命之後制定的,雖然也是妥協的產物,但「這回是共和派的綱領同君主立憲派的綱領之間的妥協」。
1830年體制在那盛行革命的年代在傾向革命的巴黎人民那裡,無法有效地解決社會問題,不能貫徹實施自由主義原則,拒絕任何形式的改革。隨著革命前農業歉收和經濟危機的發生,革命形勢也到來了。1848年二月革命的爆發推翻了七月王朝的統治,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1848年宣布法蘭西是民主、統一和不可分割的共和國,第一次把「自由、平等、博愛」作為共和國的原則寫入憲法,宣布以「家庭、勞動、財產和公共秩序」作為共和國的基礎。它恢復了1793年憲法中的普選權,第一次規定總統為國家元首,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還簡化了修改憲法的程序,規定議會議會以投票人數不少於500人的四分之三的多數通過決議時,即可以召開為期三個月的國民議會以修改憲法。1848年憲法創立了兩個同樣強大的權力機構,即總統和議會,兩者都來自普選,兩者之間沒有一個使其保持平衡和解決沖突的機構。總統不對議會負責,也不能解散議會;議會不能選舉總統,也不能罷免總統,只能在總統犯有叛國罪時才能予以彈劾。這種二元的權力結構,在傾向一元化權威的法國,註定是不穩定的。1851年7月,當議會否決路易.波拿巴修改憲法的要求時,波拿巴於12月2日發動政變,廢除了1848年憲法,並於1852年簽署了新憲法,然後於同年12月2日成為「法蘭西人的皇帝」,建立了第二帝國~
④ 歸納法國近代民主化、法制化的表現及特點
1、法國 共和政體確立的艱難歷程 ① 法國 大革命時期,大資產階級當權時期頒布《人權宣言》,以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的原則,否定了封建主義的王權、神權和特權,將啟蒙學說中關於政治民主的主張用法律形式確定下來;還通過《1791年憲法》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到吉倫特派當權時期又成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②1804年拿破崙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到1814年失敗,波旁王朝復辟。 ③1848年二月革命時期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④1852年拿破崙三世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 ⑤直到19世紀後期,由於工業革命的完成,資產階級力量壯大,國民議會才通過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最終確立了共和政體。 2、歷史上具有的憲法性文件 法國 《人權宣言》、《1791年憲法》、《拿破崙法典》:《人權宣言》1789年 法國 制憲會議發表,以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的原則,否定了封建主義的王權、神權和特權,將啟蒙學說中關於政治民主的主張用法律形式確定下來;1791年 法國 制憲會議還頒布《1791年憲法》規定 法國 為君主立憲政體,反映了 法國 大革命第一階段的革命成果。1804年的《拿破崙法典》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律規范。
滿意請採納
⑤ 法國確立民主共和政體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首先是歷史的發展,資產階級掌握了更大的力量,加上啟蒙運動在法國發源,人民的民主意識較英國更強。然後是因為法國的國王太令國人失望(具體情況參見路易十六傳),所以法國確立了共和政體而不是君主立憲。
⑥ 英法美德四國走上政治民主化道路的方式有什麼異同
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美國確立了總統共和制
法國確立了總統共和制
德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相同點:
1、都是資本主義發展的產物,是資產階級革命勝利的產物。
2、都以法律形式得以確立。
3、都是資本主義政體,資產階級民主制度,資產階級代議制。
不同點
德國是統一方式,封建殘余較多,名為君主立憲制,實際郡主有實權.
受啟蒙思想影響程度不一樣.
不同點:
項目 法國總統制 英國君主立憲制 美國總統制
國家元首 總統 國王 總統
元首產生方式 選舉(任期七年,連選連任) 世襲 選舉(任期四年,連任兩屆)
元首任期 任期制 終身制 任期制
元首的實權 有 無 有
政府首腦 內閣總理 內閣首相 總統
政府產生方式 總統任命 議會多數黨派領袖擔任 總統任命
國家權力中心 參眾兩院 議會 總統
行政權 總統,但須內閣部長副署 內閣首相 總統
政府首腦與議會的關系 總統與內閣首相共同對議會負責,總統可解散眾議院 首相與內閣對議會負責,由內閣協調首相與議會關系 總統與內閣部隊議會負責,總統與議會互相制約
立法權 參眾兩院與總統共有 議會 國會
⑦ 法國的民主政治起源於什麼
法國的民主政治起源於社會內部階級、階層之間的矛盾,出現在下層階級反抗上層階級的革命斗爭之中。縱觀西方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歷史,不難看出,西方的民主政治產生於歐美歷史的政治斗爭和階級斗爭,是歷史實踐的產物,而非一些西方學術界所宣揚的來自歐美歷史上的「文明基因」以及某些思想理論。
法國起源說明
法國起源於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的法蘭克王國,法蘭克王國分裂後的西法蘭克王國就是日後的法國。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皇帝被日耳曼人罷黜,西羅馬帝國滅亡,西羅馬帝國滅亡後,今日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等地被日耳曼人的一支法蘭克人所佔領,他們建立了法蘭克王國。
⑧ 《試論法國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啟示》中分析道:「(近代)法國人民曾先後信仰過人權理論、立憲制度、共和
答案選A,謝謝
(1)觀點: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說。(2分)
政治體制:三權分立的民主共和制。(1分)
影響:美國民主共和制。作為現代政體的新形式,它的確立為歐美政治民主化提供了典
范,為法國大革命和拉美獨立運動及其民主政治建設起了推動作用。 (2分)
(2)時代精神:體現了法國人民為反對專制暴政,爭取民主權利和自由而勇於斗爭、勇於獻身的革命意志和革命精神。(1分。愛國主義亦可)
文獻:《人權宣言》(1分)
影響:宣言確立了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否定了封建等級制度和專制王權;為法國民主政治建設提供了法律依據。(2分)
(3)特點:由君主立憲制到民主共和制,兩種方案的實施都遭遇挫折;民主與專制斗爭激烈,民主化進程曲折艱難。(2分)
(4)內容: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政治協商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3分)
(1)從材料中可以讀出人生來就是平等的,有追求生命、自由幸福的權力,人具有可以改變或者廢除政府損害人擁有的這些權利的權利。美國獨立後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
這種政治體制影響了其他國家的革命和民主政治的建設。
(2)從材料種可以看出法國人民的反對專制暴政的精神,在法國大革命期間,體現資產階級人權思想的是《人權宣言》。《人權宣言》對法國的民主政治的影響在於否定了封建等級制度和專制王權,為法國的民主政治建設提供了法律依據。
(3)中國由於自身的特點,君主立憲制和民主共和制都不可能在中國實行,封建專制根深蒂固,民主化比較困難。
(4)新中國成立初期,根據中國的特點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讓人民當家作出,黨派之間的多黨合作制度,加強民主團結。以及在少數民族聚集的區域實行少數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⑨ 列舉英國法國美國德國走上民主化道路的主要方式,其共性是什麼。
題干有些模糊,如果按照中學歷史的內容,將資產階級革命與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視為民主化的話,大致可以這么說:
1、英國是通過資產階級與新貴族結盟,通過宮廷政變的方式推翻了舊有的封建政權,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
2、法國是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徹底推翻封建王朝,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3、美國是以獨立戰爭的形式推翻了英國殖民者,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4、德國是資產階級與容克貴族結盟,通過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完成統一,建立資產階級性質的國家。
5、共同點在於它們以資產階級為領導,建立資本主義國家。
如果完全從民主的角度出發,這個命題就太大了,至少要加上以下的內容:
1、英國:廢除衰敗選區,擴大選舉權,給予婦女選舉權,實行官員考試制度
2、法國:推翻復辟王朝、奧爾良王朝與拿破崙第二帝國,通過第三共和國憲法
3、德國:拿破崙戰爭時期普魯士的近代化改革,1848年革命後的改革,一戰後建立共和國,廢除舊諸侯特權
4、美國:南北戰爭後廢除奴隸制
共同點真心概括不出來
⑩ 法國的民主政治起源於
法國民主政治起源於社會內部階級、階層之間的矛盾,出現在下層階級反抗上層階級的革命斗爭之中。西方民主政治原則從確立到演化為普遍的政治制度,再轉化為普遍的政治實踐,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但是,這種早期民主政治制度也還是更多停留於歐美資本主義國家政治體系的「憲政體制」層面,即僅僅停留於憲法、法律和國家機構的意義上,而非社會實際的政治實踐。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將法律意義上的民主政治轉化為政治實踐和社會現實,又跨越了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