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國歷史上被滅國幾次
確切的說也就是一次:
1940年六月,法國政府貝當政府宣布放棄抵抗,向納粹德國投降,法國淪陷,算是滅國一次。
其他像百年戰爭,普法戰爭,包括拿破崙戰敗後因為各種原因都沒有亡國,主要是英國的大陸均勢政策,看到差不多了就趕緊拉上桌子談判,生怕德國、奧地利等國家做大了,但是二戰的時候英國自身難保,所以就沒辦法了
Ⅱ 無恥的法國為什麼不滅亡
不要吧,如果只是現政府做出了一些讓中國人感到很憤慨的事就讓他滅亡,那也太過極端了。時間長著呢,待續吧。。。。。
Ⅲ 二戰法國淪陷了,為什麼現在還有法國
二戰法國淪陷後,他的政府沒有消滅,他們在英國組成了流亡政府,後來二戰勝利了,德國投降,法國的流亡政府就回國重建了...所以現在還有法國.
Ⅳ 威廉一世和俾斯麥為什麼不徹底滅掉法國呢
威廉一世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第二子,1797年出生於柏林。父親逝世後,他的哥哥威廉四世繼任普魯士國王,封威廉一世為親王。
俾斯麥的「三部曲」取得預期效果。不久,南德四個邦發表聲明,宣布加入德意志聯邦。統一的時機漸漸成熟了,1870年12月,在俾斯麥的策劃下,北德意志聯盟派遣代表團到凡爾賽,請威廉一世當德意志帝國的皇帝。
Ⅳ 法國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法國並沒有滅亡,何來滅亡的的原因法蘭西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語:the French Republic),簡稱法國(France),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
法國為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接壤,南與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本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邊形,三面臨水,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1]
法國從中世紀末期開始成為歐洲大國之一,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到巔峰,建立了當時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在漫長的歷史中,該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文學家和思想家,此外還具有全球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國民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申根公約和八國集團成員國,和歐洲大陸主要的政治實體之一。
Ⅵ 希特勒沒滅掉法國的原因都有哪些
二戰時期,希特勒避開了號稱永遠都無法攻破的法國馬奇諾發現,繞道比利時進攻法國,法國但是擁有歐洲第一強大的陸軍,可是這個「最強大」吹的有點大了,僅僅38天之後,德國軍隊就攻破法國首都巴黎,法國被迫宣布投降,按理說,法國的國土也就50萬多平方公里,只比德國領土大一點點,國土縱深不大,希特勒完全可以佔領法國全境,但是希特勒沒有這么做,而且只侵佔了法國的北部地區和西南沿海地區。希特勒有什麼如意算盤呢?留下法國將近一半的國土組成維希傀儡政府。
其實希特勒是有他的想法的,法國當時在歐洲確實算上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國,人口將近4000多萬,在德國攻佔巴黎之後,法國的主和拍上台,希望和希特勒和談,希特勒看見如果攻佔法國全境的話,不僅需要付出巨大的傷亡,而且法國全國人民看見法國亡國的話肯定會做困獸之斗,到時得不償失,還不如讓法國賠償一筆巨款,然後讓法國傀儡政府在南部安家,這樣既不刺激法國人亡國而遭受傷害的自尊心,也不至於讓自己遭受更大的傷亡。
另外,法國在海外擁有大量的殖民地,如果滅亡法國政府,那麼法國海外殖民地將會被英美接管,到時希特勒想從海外獲取戰爭物資就非常困難,留下法國維希這個傀儡政府,不僅可以管理法國龐大的海外殖民地,而且還可以從這些殖民地獲取重要的站物資。這是一舉多得的算盤啊,希特勒果然還是老謀深算。
Ⅶ 法國西南部山火持續,現在目前為止過火面積達到了多少為何還滅不了
今年北半球各地多發高溫天氣,中國已經出現多處的高溫。西班牙、葡萄牙、法國、英國等地也是極端高溫天氣頻發,最高氣溫已經達到了41℃。極端高溫不僅會對人的身體產生不良影響,產生多種熱性病,而且還會影響各國的交通秩序。更嚴重的是,在極端高溫天氣下,各國天氣較為乾旱,出現森林火災。
雖然現在火災非常危險,但是如果不能快速消滅,還會產生嚴重危害。因此法國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成千上萬的消防員仍在努力奮戰之中,希望不久之後森林火災能夠消滅。
Ⅷ 為什麼普法戰爭時德國不滅了法國
德國當時的戰略不是吞並什麼國家,而是稱霸歐洲大陸。
德國吞並法國,對他本身並沒有十分明顯的利益。一方面,法國確是是歐洲的傳統強國,也長期與德國形成競爭關系。但是對於德國來說,德國當時的戰略是需要稱霸歐洲大陸,成為歐洲大陸的領導。此外,在德意志統一中俾斯麥也選擇了「小德意志」的路線,也正反映了德國建立統一的民族國家中選擇了一條單一民族的路線。因此,從德國的立場來看,吞並法蘭西民族的法國並不等於強大自身,而更可能削弱自身。
從法國的角度看,法國人從1789年大革命斷斷續續進行了近百年的革命,在法國大革命期間也顯示了強大的反侵略意識。
此外,從外部環境看,英國的大陸均勢政策並不會坐視德國吞並法國而強大,正如不會坐視當年的拿破崙稱霸歐洲大陸,因此法國的存在也是英德之間戰略均衡的需要,雖然這種均衡並不穩定,後來英法協約,從英國的立場看就是聯合法國來遏制德國。
Ⅸ 法國不是在二戰給德國滅了嗎怎麼現在還有法國
諾曼底登陸站知道吧?
這是盟軍幫助法國收復領土的開端
納粹在俄羅斯被打殘了 盟軍乘勝追擊. 美國看納粹不行了 就終於徹底加入盟軍。 有這么個強援,盟軍在歐洲就展開了強攻 而 當時唯一還剩下能對納粹產生威脅的軍隊只有英國的了. 英國就成了 一個盟軍的據點 . 想打納粹 最快的路線就是通過英國和法國之間的海峽, 所以 法國就這樣在別人的幫助下收復了 波蘭也一樣 一切為了消滅納粹 然後瓜分德國. 從法國方向進攻 + 俄羅斯方面= 盟軍的包圍計劃 就是這樣
Ⅹ 普法戰爭中,普魯士為什麼不直接消滅法國
1870年的普法戰爭可以說是影響世界發展的大事,普魯士王國擊敗法國完成了德意志統一,「鐵血宰相」奧托·馮·俾斯麥也通過這次勝利奠定了自己的崇高威望。別看普法戰爭中普魯士王國很輕易的就擊敗了法蘭西第二帝國,還俘虜了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但實際上普法戰爭是俾斯麥的一次豪賭,某種程度上來說是「老賴」的勝利。
1866年4月21日,義大利首先進攻奧地利的蒂羅爾和威內托,奧地利軍隊不得不向南方邊境分兵;6月,普魯士向奧地利宣戰,7月3日雙方四十多萬人在薩多瓦展開決戰,這一仗普魯士贏得很艱難,要不是奧地利分兵防禦義大利的進攻,最終勝負難料。1866年8月23日,普奧簽訂《布拉格條約》,奧地利退出德意志邦聯,普魯士成為德意志諸邦國的唯一領袖。
第三戰是1870年的普法戰爭,這一仗從表面來看是普魯士勝利希望最渺茫的一戰。拿破崙三世統治下的法蘭西第二帝國實際上是法國發展的又一個高峰,是法國綜合國力最接近當時的世界霸主英國的時候,政局穩定、工業高速發展、經濟繁榮;陸海軍實戰經驗豐富、裝備精良,打遍了歐、亞、非和美洲;在世界范圍內擴張殖民地,是當時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等等。而當時的普魯士連年征戰,債台高築,普奧戰爭中獲得的領土還沒有轉化為國家實力,德意志內部還有很多反對者,奧地利潛伏在旁時時等著報仇雪恨,可以說法國都不用擊敗普魯士,只要將戰事僵持下去,普魯士自己就先崩潰了,但戰爭的結果偏偏出人意料。
實際上俾斯麥對向法國開戰的前景也不樂觀,有些光腳不怕穿鞋的「老賴」氣質。當時俾斯麥已經用利益拉攏了英俄兩國,再加上當年拿破崙橫掃歐洲的教訓,英俄兩國不會看著法國徹底擊潰、吞並普魯士。也就是說普法開戰,普魯士輸了也不會賠得傾家盪產,頂多是將之前許諾給法國的萊茵蘭地區部分領土給出去,再賠點錢,國家上升勢頭被打破;可一旦普魯士贏了就賺大了,不僅保住自身領土完整,還能踩著法國成為世界頂級列強,借著大勝的威勢徹底整合德意志諸邦國,將德意志統一,俾斯麥心裡有底乾脆就賭一把大的。
為了激怒法國讓其倉促出兵,將法軍引到普魯士預設的戰場,俾斯麥先是曝光了普奧戰爭時普法關於領土的約定,嘲諷法國外交失利,公然打臉拿破崙三世;後來在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上,俾斯麥又發了一封帶有侮辱法國口吻的電報,令法國政府狂怒,1870年7月14日,法國向普魯士宣戰。對於戰爭的爆發,普魯士是蓄謀已久,從1869年就開始准備了,軍隊枕戈待旦,就等著打仗呢;而法國方面純屬臨時抱佛腳,很多精銳部隊都在海外征戰呢,兵力處於弱勢,臨時編組的部隊還缺乏配合,最可怕的是不懂打仗、重病纏身的拿破崙三世還親臨前線指揮,將兵權抓在手裡,造成法軍指揮失靈,最終於1870年9月1日至2日在色當慘敗,法軍主力被殲滅,拿破崙三世本人也成了俘虜,此時距離兩國開戰還不到兩個月。
法國的迅速慘敗,與其說是普魯士太強,不如說是法國內部扯後腿的太多。拿破崙三世的皇位是時代的產物,並沒有什麼權威性和法理基礎,隨著拿破崙三世年齡日大、重病纏身,變得行動不便,難以處理政務,而皇太子只有14歲難當大任,法國內部反拿破崙勢力搶班奪權越來越猖獗,拿破崙三世要壓制不住了。普法戰爭中法國倉促開戰,拿破崙三世隨軍出征緊抓兵權等行為都是政治斗爭的產物,整個戰爭期間法軍多次策略失誤都是受政治干擾,以至於連戰連敗,最終拿破崙三世在色當被包圍後,直接就被法國拋棄,連援軍都沒有,可見一斑。
1870年9月4日,法蘭西第二帝國被推翻,拿破崙三世皇位被廢除,法國內部斗爭更加激烈,不但不阻止普魯士的進攻,甚至於為了權力還有人勾結普魯士,普軍進攻法國如入無人之境,9月19日就包圍巴黎。此後在愛國熱情號召下,大量法國民眾自發參軍保衛國家,給普魯士造成困擾,但因為法國政府高層內斗不斷,最終於1871年1月26日簽訂關於巴黎投降的條約,普魯士完勝法國。
普法戰爭以普魯士的勝利告終,但俾斯麥明白普魯士贏得很僥幸,法國的國家實力和體量在那裡呢,普魯士並沒有徹底擊潰、吞並法國的能力,再加上各國干涉,在勒索了50億法郎高額賠款和阿爾薩斯和洛林之後,普魯士撤軍。德意志統一後,歐洲局勢大變,法國為了報仇雪恨,積極拉攏英國和俄國共同對付德國,各方關系日趨緊張,最終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