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雙炮戰艦怎麼樣

法國雙炮戰艦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3-01-24 23:50:53

『壹』 請簡介法國"黎塞留"號戰列艦的性能和戰史

在一戰後的20年裡,作為海軍五強之一,在華盛頓海軍條約中,法國戰列艦編隊的規模被定在5艘35000噸級戰列艦(總噸位不得超過17。5萬噸)。但一戰後的法國國力衰弱,沒有財力與英美展開造艦競賽。在華盛頓海軍條約生效的15年內,法國海軍的戰列艦從未達到或沖破17。5萬噸的條約限制線。然而,30年代中期,德國和義大利大力擴充海軍,對法國的海上利益構成嚴重威脅。在此情況下,法國終於下決心建造數艘新型戰列艦,以保持法國海軍在地中海和東大西洋的海上優勢。

雖然華盛頓海軍條約和倫敦海軍公約給各海軍強國帶來了15年的「海軍假日」,但戰列艦的設計和建造技術並沒有停滯。隨著輪機技術和造船工藝的發展,在30年代中期的歐洲,開始流行「全能戰列艦」的設計思想,即在一艘戰列艦上集中過去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的長處:新的戰列艦航速可達到30節左右;同時又裝有381毫米的大威力主炮,水線裝甲列板厚度在300毫米以上。為此,戰列艦的標准排水量也曾加到35000噸以上,並採用了新的高壓蒸汽輪機、更高強度的裝甲和新型主炮。

法國下決心撥巨款建造戰列艦,最直接的原因,是法國潛在對手的海軍擴充計劃。30年代中期,義大利開始建造標准排水量36000噸、航速30節,裝備9門381毫米主炮的利托里奧級戰列艦。而德國秘密建造的俾斯麥級戰列艦標准排水量達到42000噸,設備更先進、戰鬥力更強大。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30年代初期的法國海軍,只有4艘一戰期間的舊戰列艦,排水量在2萬噸左右,性能極差。1932年,法國建造了兩艘敦刻爾克級快速戰列艦。該級艦具有較高的航速和適中的裝甲,但所裝的340毫米主炮的威力過小,不但無法與大型戰列艦對抗,與德國同時期的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對抗也頗為勉強。於是,法國海軍從30年代開始,設計和建造自己的新型戰列艦——黎塞留級戰列艦。

1935年10月22日,黎塞留級首艦「黎塞留」號在布雷斯特鋪設第一塊龍骨。在隨後的4年內,2號艦「讓-巴爾」號和3號艦「克萊蒙梭」號相繼開工。黎塞留是法國中世紀著名的紅衣大主教。法國計劃首批建造3艘黎塞留級戰列艦,隨後再建造3艘黎塞留級的改進型,到40年代中期,整個造艦計劃完成時,法國將擁有8艘較新的戰列艦與義大利和德國海軍的同類戰艦對抗。

與英國和美國的全球性海軍不同,二戰前的法國海軍,實質上是一支地區性海軍,其殖民地主要集中在北非,因而主要任務就是奪取地中海的制海權,保障殖民地與法國本土的海上聯系。因此,作為本土主力艦隊核心的黎塞留級戰列艦,它的作戰思想就是在地中海能與義大利主力艦或者英國地中海分艦隊決戰,同時能進行護航、破交和對陸火力支援、壓制任務。基於此,黎塞留級在設計上具有以下特點:具有高航速,但續航力不作過高要求;具有足以對付義大利新型戰列艦的主炮,同時安裝用於攻擊小目標的副炮;具有較強的水平裝甲帶,還要增強對空防護能力。

從敦刻爾克級開始,法國戰列艦採用了一種非常奇特的布局方式:2座四聯裝主炮全部布置在前甲板,後甲板無主炮,只層疊布置數個副炮塔。黎塞留級戰列艦也沿用了這一總體布置方案:它的前甲板裝有2座四聯裝380毫米主炮,後甲板則不設主炮,以品字形布置3座三聯裝152毫米副炮。「黎塞留」號設計之初,法國曾計劃在其上安裝406毫米主炮:9門406毫米主炮安裝在3座三聯裝炮塔上,與後來的依阿華級類似,呈「前二後一」布置。後來發現,這一方案使戰列艦的噸位大大超標,建造費用也難以承受,繼而改為6門406毫米主炮,2座炮塔前置。但這樣一來,全艦主炮數量過少,火力密度不足,海戰中無法有效覆蓋目標。最後,經過仔細權衡,在「黎塞留」號上採用了較小口徑的380毫米主炮,它的重量較輕,能夠以4聯裝方式安裝8門火炮,相應增大了火力密度。

法國和英國的火炮身管最短,為45倍口徑;義大利為50倍口徑,德國為52倍口徑。不過,法國的火炮的發射葯裝填量最大,因此,盡管法制火炮身管最短而彈丸較重,但在彈丸初速、射程和穿甲能力上,並不低於同類火炮。380毫米艦炮的每個四聯裝炮塔重2274噸,與同時期一艘艦隊驅逐艦的排水量相當。炮塔採用液壓控制,使用電動液泵作為驅動動力。炮塔內的4門火炮分為兩組,每組內的兩門火炮聯動,而與另一組的2門火炮相對獨立。因此,從結構上看,黎塞留級的火炮布置方式實際上是2*2*2,而不是外觀上的4*2。法制380毫米炮塔的另一個特點是,可以在任意角度裝彈。一般的戰列艦由於結構限制,只能在固定角度進行裝填,如大和級戰列艦,其採用的460毫米火炮只能在+3度狀態下裝填炮彈。由於採用了名為「彈性裝填」的裝彈系統,從而提高了火炮的戰斗射速,此炮射速要明顯高於其他固定角度裝填的戰列艦。

戰列艦的設計原則之一,就是要求其裝甲能夠抵禦自身主炮的轟擊。「黎塞留」號在設計之初,也要求其主裝甲能夠承受380毫米火炮在27000米處的轟擊(此時的380毫米穿甲彈能夠穿透331毫米的裝甲列板)。由於主炮前置節省了不少重量,因而「黎塞留」號有足夠的重量指標用於裝甲防護。其水線附近的裝甲列板厚度為328毫米,且有15度內傾角,裝甲列板之後還有厚18毫米的防崩落襯墊。在艦首和艦尾處的非重要部位,裝甲厚度為127—152毫米。炮塔也是防護重點。炮塔正面裝甲厚度達到430毫米,側面厚270毫米,座圈裝甲厚度為405毫米。指揮塔是全艦的大腦,裝甲防護的標准不能低於水線處。「黎塞留」號的指揮塔裝甲厚度達到340毫米,不過在其服役後的戰斗中,艦長通常不呆在指揮塔內部,而是喜歡跑到露天的艦橋上觀察情況。

在「黎塞留」號設計之時,來自空中的威脅已經日益增大。因此,它除安裝了大量的對空火炮之外,還加強了水平裝甲,艦上共有兩層甲板鋪設裝甲,第一層厚150—170毫米,第二層厚40—100毫米,這樣的多層裝甲甲板可以有效降低航彈對軍艦的破壞。炮塔頂部的裝甲也比一般的戰列艦厚,為195毫米。經過增強水平裝甲,有效提高了艦體的防護能力。

在地中海海區作戰,高航速有利於對敵主力艦隊的圍殲,同時也便於捕捉敵商船和運輸艦。地中海港口要塞眾多,一旦追趕不及,敵商船躲入海岸要塞的控制范圍內,就難以吃掉了。因此,法國在設計黎塞留級艦的時候,就要求其具有較高航速。

「黎塞留」號採用4台總功率為15萬馬力的蒸汽輪機,4軸推進,設計航速為30節。而該級2號艦「讓-巴爾」號由於戰後才完工,採用了17。6萬馬力的新型主機,航速32節。在「黎塞留」號下水後的試驗中,主機達到了15。5萬馬力的峰值功率,最大航速達到32節,並且可以30節航速航行60個小時。與高航速相比,黎塞留級的續航力則不那麼突出。「黎塞留」號可以裝6800噸重油,以18節經濟航速航行時,最大續航力為5000海里。相比之下,美國依阿華級戰列艦的載油量為9000噸,但排水量5。8萬噸的依阿華級續航力卻達到16000海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一是「黎塞留」號採用的法國蒸汽輪機組效率偏低,二是前置主炮方案造成軍艦前半部分水線過於肥大,從而增加了航行阻力。但是,在地中海海域作戰,對於軍艦的續航力要求不高,因此這個缺點對於戰鬥力的影響並不大。

「黎塞留」號於1935年開工,但法國相對薄弱的造船工業使其建造速度無法與英美相比,到1940年6月只完成了95%的建造進度,艦上的主要設備雖然安裝完畢,卻都未經過調試,沒有形成戰鬥力。這時候,德軍繞過馬其諾防線,橫掃法國北部,為了避免落入德國之手,「黎塞留」號於6月15日離開布雷斯特,6月18日抵達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二戰期間,它加入盟軍英勇作戰。

1939年9月,德國對波蘭發動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戰爭的到來比法國人預計的快得多,海上戰斗尚未打響,法國卻從陸地上潰敗了。1940年上半年,德軍繞過馬其諾防線橫掃法國北部,到1940年6月,巴黎淪陷,法國國防徹底崩潰。隨著法國傀儡政權與納粹德國簽定和約,法國成為德國控制下的仆從國,法國海軍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混亂。主力艦紛紛離開法國本土港口,有的直接向英國投降,但更多的戰艦躲進了北非法屬殖民地港口中,處於觀望狀態。其中,舊戰列艦「洛林」號和「庫爾貝」號正在英國訪問,法國投降後立即被扣留;快速戰列艦「敦刻爾克」號、「斯特拉斯堡」號與兩艘舊戰列艦停泊在阿爾及利亞奧蘭港;只完成了船體工程的「讓-巴爾」號也被拖曳到摩洛哥卡薩布蘭卡。

「黎塞留」號也面臨著投降或是戰斗的選擇。為了避免這艘戰艦落入德國之手,「黎塞留」號的艦員自行決定,脫離傀儡政權的控制。6月15日,尚未最後完工的「黎塞留」號帶著所能收集到的彈葯和零備件,離開布雷斯特,於6月18日抵達法屬殖民地塞內加爾的達喀爾。

法國淪陷後,處於觀望狀態得法國戰列艦達6艘,而當時德國海軍建成的戰列艦只有3艘。這些法國戰艦雖然未宣布效忠傀儡政權,但態度大多搖擺不定,萬一最終落入德國手中,對英國艦隊將是嚴重的威脅。為了消滅這些潛在的對手,英國制定了名為「拋石機」的行動計劃,政治勸降和武力解決結合,解除這些海外法國艦隊的戰鬥力。1940年7月3日,英國不宣而戰,對停泊在北非各港口的法艦採取行動。停泊在阿爾及利亞奧蘭港的4艘法國戰列艦首先遭到攻擊,在以「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為首的英國艦隊的炮擊,4艘法國戰列艦有3艘沉沒或擱淺,僅「敦刻爾克」號僥幸逃脫。

7月8日,厄運降臨到了「黎塞留」號頭上,以「競技神」號航母為核心的英國艦隊襲擊了達喀爾。「黎塞留」號作為打擊的首要目標,遭到從「競技神」號上起飛的「劍魚」魚雷機的攻擊。但「劍魚」投放的450毫米魚雷收效甚微。

第一次攻擊未果之後,1940年9月23日,英國皇家海軍派遣「巴勒姆」號、「皇家橡樹」號和「決心」號3艘戰列艦再次光臨達喀爾,目的仍舊是摧毀法國這艘最強大的戰列艦。錨泊狀態的「黎塞留」號用主炮奮力還擊,達喀爾的海岸炮台也對英國艦隊進行炮擊。在與這3艘3。2萬噸,裝備15英寸主炮的英國戰列艦的交火中,「黎塞留」號再次被擊傷,好在裝甲厚實,沒有傷筋動骨。戰斗中,英國「決心」號戰列艦被擊傷。迫於海岸炮台的強大火力,為避免更大的損失,英國艦隊不得不撤出戰斗。

英國的攻擊使法國海外艦隊與盟軍的關系僵化。在整個1941年,「黎塞留」號都在達喀爾錨泊,不宣布加入軸心國序列,但同時不與英國妥協。1942年,盟軍在北非的「火炬」作戰中,「黎塞留」號保持中立,即不參加登陸行動,也不對盟軍登陸部隊進行打擊。在美國的調解下,1942年底,自由法國與「黎塞留」號艦員最後達成和解:名義上由美國將』「黎塞留」號買下,在美國接受整修後投入太平洋戰場的對日作戰,戰後再歸還法國政府。

1943年1月16日,「黎塞留」號抵達紐約,對艦上設備進行大整休。原先裝備的水上飛機彈射器和水上飛機機庫被拆除,法制37毫米高炮與13。2毫米高射機槍被換裝為盟軍制式40毫米「博福斯」中口徑高炮和20毫米「厄立孔」小口徑速射炮;但保留了100毫米大口徑高炮、152毫米副炮和380毫米主炮。

由於美國海軍沒有裝備380毫米主炮的戰列艦,最後不得不為「黎塞留」號特製一批380毫米口徑彈葯。在整修中,還對「黎塞留」號進行了現代化改造,安裝了美國新研製的對空、對海搜索雷達。接受現代化改造後的「黎塞留」號渙然一新。

1943年10月,「黎塞留」號改裝完畢,劃歸英國遠東艦隊指揮,在東南亞及印度洋海域作戰。「黎塞留」號的主要任務,是依靠其高速和高炮,為航母提供近程空中保護,同時利用380毫米艦炮轟擊日軍守島工事。由於「 黎塞留」號具有30節高航速,它能夠跟隨艦隊中的航母行動,用艦上的大量中小口徑高炮為航母提供最後一層防空屏障,而航速23節左右的英國舊戰列艦只能作為火力支援艦使用。

1944年,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對日軍展開全面進攻。同年3月,英國遠東艦隊從斯里蘭卡出發,以「光輝」號航母為核心,攻擊日軍占據的蘇門達臘島。「黎塞留」號作為艦隊中的對岸火力支援艦,與「伊利莎白女王」號、「剛勇」號戰列艦、「聲望」號戰列巡洋艦共同對蘇門達臘島西北角的沙璜

港進行炮擊。在戰斗中,4艦共發射381/380毫米炮彈294發,各種副炮炮彈數 千發,幾乎完全摧毀了日軍的海岸炮台與工事。1944年6月,盟軍在諾曼底登 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法國解放指日可待,正在太平洋戰場苦戰的「黎塞留」號也奉命返回法國本土。

1944年10月,「黎塞留」號從印度洋穿過紅海及蘇伊士運河,返回法國。

勒克萊爾將軍的「自由法國」戰士在巴黎進行凱旋門閱兵時,自由法國的戰艦也在土倫港進行了壯觀的閱艦儀式。當強大的「黎塞留」號緩緩開進土倫港時,受到了法國人的狂熱歡迎,「黎塞留」號成為自由法國的海上標志。

雖然法國全境解放,德國即將投降,但在太平洋戰場,戰爭還未結束。法國復國慶典結束後,「黎塞留」號重新返回太平洋作戰。

1945年初,日本艦隊中的航母和艦載航空兵基本損失殆盡,但仍存留有一定數量的戰列艦;在太平洋的多個島嶼,仍有日軍經營多年的堅固工事。

在長達半年的海島登陸作戰中,「黎塞留」號與美國「依阿華」號、「北卡萊羅那」號等名艦並肩作戰,將無數一噸左右的高爆彈傾瀉到日軍陣地上。

1945年8月,「黎塞留」號參加了對日寇的最後一戰:對日本沿岸港口與城市進行炮擊,並目睹了8月15日東京灣的日本投降儀式。「黎塞留」號的戰斗足跡遍及三大洋,是法國參戰地域最廣,航行里程最長的戰列艦,也是法國海軍史上最著名的戰列艦。

二戰結束後,「黎塞留」號從英國遠東艦隊序列中退出,回歸美國海軍控制,美國繼而將「黎塞留」號歸還法國。1946年,「黎塞留」號再次從太平洋返回法國。在回國之前,「黎塞留」號還執行了最後一次作戰任務:在印支戰爭中,「黎塞留」號在中南半島沿岸巡弋,對越南進行威懾。

戰後「黎塞留」號雖然已無大用場,但作為法國海軍的象徵,它一直服役到50年代。在參加法國北非殖民地的幾次戰爭中,大多是作為海軍的威懾力量使用。由於戰列艦的維護費用過高,1959年「黎塞留」號退出現役,先是在布雷斯特作為船員訓練艦使用,1964年作為廢鋼出售,最後在義大利拆船廠解體。

黎塞留級2號艦「讓-巴爾」號在1940年3月匆匆下水,1940年6月在只安裝了一個炮塔時,便匆匆撤退到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由於卡薩布蘭卡被法國維希政府控制,因此「讓-巴爾」號仍落入軸心國之手。在盟軍「火炬」登陸作戰中,「讓-巴爾」號用它僅有的一門主炮炮擊了進攻卡薩布蘭卡的盟軍部隊,結果招致美國戰列艦「馬薩諸塞」號和美國轟炸機的「群毆」,被命中5發406毫米炮彈和3枚炸彈,艦體嚴重損壞。佔領卡薩布蘭卡後,法國重新得到了「讓-巴爾」號的艦殼,戰後繼續未竣工程,並最終於1955年建成。「讓-巴爾」號是世界上完工的最後一艘戰列艦,它在法國海軍服役了僅僅6年,1961年退出現役,在土倫港作為艦員訓練艦使用,並於1970年 解體。
參考資料:http://www.cuiweiju.com/htmpage/264/26470/65.htm

『貳』 拿破崙全面戰爭怎麼用好法國和英國。

法國:絕對的主角,各方面能力都不錯。

步兵:法國普通步兵的屬性比較普通,普通列兵40精準50裝填也就是個中游水平。輕步兵也不怎麼樣(和列兵一樣的精準和裝填),尖兵也一般,射程也不遠(才100,其他不少散兵都是125)。不過法國的精英步兵很給力,青年近衛軍雖然屬性不太高但是可以造8隊,荷蘭擲彈兵和海軍陸戰隊雖然只能造1隊但是屬性十分給力啊啊……再加4隊老近衛軍,都夠湊個滿編了。說到老近衛軍,這應該是游戲中最強的步兵了,60精準90裝填,還帶嚇人的效果(老近衛軍也不醜啊……)任何步兵和騎兵遇到它就是浮雲啊,卡卡……另外還有一點就是,在自定義戰斗中的法國士兵士氣不高,但是戰役中似乎比較高,原因不明。

騎兵:法國騎兵非常給力的說!獵騎兵是游戲中最好用的騎兵(沒有之一!),速度快,屬性中等,馬上開火,移動射擊,難以疲勞,絕對是騎兵中的極品啊!尤其是在沖鋒之前往往可以射擊一輪,別看打不死幾個人,對敵人士氣的影響是相當大的(打騎兵的話一輪下去夠對方受的了,畢竟騎兵一隊才60個)。無論肉搏還是射擊都是灰常灰常強大的。要說有什麼弱點的話就是太容易誤傷自己人了。所以獵騎兵沖鋒的時候最好前面別有己方部隊(尤其是己方的騎兵),否則一槍下去,敵人沒倒多少,自己人一片一片的倒……法國槍騎兵也不錯,質量比其他國家的高,沖起來猛得很。尤其是兩種精銳槍騎兵(荷蘭和波蘭槍騎兵)很強大,雖然只能各造一隊。另外法國有各種各樣的精銳重騎兵,不過重騎兵不給力,速度慢,容易疲勞,在子彈面前沒防禦力(NTW所有的部隊防禦力都只針對肉搏),原地肉搏效果也不好(騎兵不沖就是雞肋)。總之就是最能夠體現法蘭西強大的重騎兵著實不給力。不過有獵騎兵在,神馬重騎兵,都是浮雲啊……

炮兵:法國的炮兵是種類最全的,各種類型,各種口徑的火炮應有盡有(拿破崙畢竟是打炮出身的),選擇非常豐富。近衛炮兵無論是射速還是射程都很優秀,精準度也不錯。榴彈炮早NTW中不夠給力,不過加了那個觸地爆炸的MOD之後就變成BUG了(包括火箭炮)。總之法國炮兵十分強大,合理使用的話威力很強

海軍:雖然歷史上維倫紐夫最終在特拉法加給杯具了,不過游戲里的法國海軍還是很不錯的。法國戰艦精準度要比別國高10點,速度快1點,不比英國海軍差多少,比其他國家強多了。法國戰艦雖然種類不算齊全,但是常用戰艦都有。從24炮的巡航艦,到32,38炮的護衛艦,再到74,80門炮的主力艦和122門炮的超級戰列艦,還有蒸汽機戰艦,基本都齊備了。不過有個有意思的地方,法國沒有106炮的一級戰列艦卻有122炮的超級戰列艦,而且只需要造干船塢就能造(英國需要用蒸汽干船塢才能造122炮的超級戰列艦,干船塢能造的最大的船是106炮的一級戰列艦),這樣在法國海軍中122炮的超級戰列艦實際上起著106炮的一級戰列艦的作用(由於法國戰艦精準高和速度快,因此它在精準和速度甚至強於106炮的一級戰列艦),換句話說,這對於法國海軍而言是個很大的加強,因為122炮的超級戰列艦出得要比其他國家早許多了。

英國:步兵和海軍各種給力,騎兵和炮兵各種不給力

步兵:英國的普通步兵擁有50精準和60的裝填,是所有國家中最高的,接近法國的青年近衛軍了!而且它們的肉搏數據也十分高。所以強大的英國步兵基本上可以說是能夠橫掃一切其他國家的列兵,跟英國步兵單挑的其他步兵基本上都會杯具(也許是製作組想以此證明那個時代英國的強大和先進吧)。英國的散兵和輕步兵也十分強大,尤其是125射程80命中的綠夾克……強大不解釋。喜歡玩刺刀的話就可以招穿裙子的蘇格蘭步兵,它們的射擊比普通英國步兵差一些但是刺刀沖鋒十分強力,不比俄羅斯的差。英國普通步兵都這么強了近衛步兵能不給力么?蘇格蘭高地警衛團拼刺刀和射擊樣樣精通,最強大的冷溪近衛團有90的裝填,是游戲中唯一可以和老近衛軍一較高下的精銳步兵。要說英國步兵的缺點,就是價格太高,維護費也貴……這是強大的代價

騎兵:英國騎兵不給力,和步兵形成鮮明的對比。常用的輕龍騎兵屬性太次(還不如法國獵騎兵,而且還不像獵騎兵那樣可以在移動中射擊),不怎麼好使。龍騎兵和其他重騎兵在NTW中的整體不給力上面說過了,不再贅述。其餘的驃騎兵還得要一定的建築等級才能招,杯具。就算是打自定義戰斗,也感覺沒多強(有個驃騎兵似乎可以像法國獵騎兵一樣在移動中開火)。而且這些騎兵招募都有限制,沒辦法形成規模。總之英國騎兵不給力,不過NTW里騎兵總體不給力,在強大的英國步兵面前,這基本不是太大的問題。

炮兵:繼承騎兵的傳統,一樣不給力。種類太少還沒12磅炮,榴彈炮在沒有觸地爆炸之前也不給力(ETW可以研發這項科技,NTW里給和諧了,不過用MOD可以重新開啟)。總體來說英國炮兵基本處於輔助性質,用來打打對方騎兵不錯。由於沒有12磅炮,沒辦法有600的射程。所以英國一般來說開戰後得主動往上沖,別楞著被對方轟就行了。

海軍:想想就知道那個時代的英國海軍是多麼強大了。游戲里英國擁有最全的海軍,從24門炮的護衛艦到122炮的超級戰列艦都有,而且英國戰艦的精準比其他國家高10,同級別戰艦中船殼強度也更高,而且價格也更便宜。這么多加成最後的結果就是英國海軍是所有國家中實力最強的,大概也只有法國海軍能與之爭雄……玩戰役的話滿星的納爾遜絕對可以讓對手(尤其是維倫紐夫)吐血了……

『叄』 二戰時期美日英三國各有多少艘戰列艦

美國海軍戰列艦
佛羅里達級:猶它號bb31(靶艦)
俄明級:懷俄明號bb32(靶艦)、阿肯色號
紐約級:紐約號bb34、得克薩斯號

內華達級:內華達號bb36、俄克拉荷馬號bb37
賓夕法尼亞級:賓夕法尼亞號bb38、亞利桑納號bb39
新墨西哥級:新墨西哥號bb40、密西西比號bb41、愛達荷號bb42
田納西級:田納西號bb43、加利福尼亞號bb44
科羅拉多級:科羅拉多號bb45、馬里蘭號bb46、西弗吉尼亞號bb48
北卡羅來納級:北卡羅來納號bb55
華盛頓號bb56
南達科它級:南達科他號bb57、印第安那號bb58、馬薩諸塞號bb59、亞拉巴馬號bb60
衣阿華級:衣阿華號bb61、新澤西號bb62、密蘇里號bb63、威斯康星號bb64
阿拉斯加級:阿拉斯加號cb1和關島號cb2。(超大型巡洋艦?/戰列巡洋艦?)
美國海軍戰列艦總體來說以內華達級(採用「亦有亦無」的部分裝甲防護)和北卡羅來納級(採用「裝甲圍艙」的匣式結構)做為戰艦設計上的分水嶺呈漸進式的發展。 _
戰爭期間損失了亞利桑那號和俄克拉荷馬號戰艦,以及靶艦猶它號。全部是在珍珠港損失的。
太平洋戰爭中各型戰艦的任務進行了重新劃分,以北卡羅來納級為界,新型快速戰列艦的主要任務是為航空母艦提供對空掩護。舊型戰列艦的主要任務是支援兩棲作戰。
二戰美國海軍戰列艦的結局:
佛羅里達級:
猶它號(靶艦),1941年在珍珠港被炸沉。殘骸作為紀念遺址保留在原地
懷俄明級:
懷俄明號(訓練艦),1947年退役,出售給紐約lipsett公司解體
阿肯色號,1946年作為原子彈爆炸靶艦沉沒。殘骸位於比基尼環礁內,為美國財產
紐約級:
紐約號,在比基尼實驗中嚴重受損。1948年作為靶艦在珍珠港外海沉沒。殘骸位置在北緯49度48分,西經158度32分24秒,水面下1200米處。殘骸為美國財產
得克薩斯號,在得克薩斯聖哈辛托作為博物館艦保存
內華達級:
內華達號,1948年作為靶艦在珍珠港外海沉沒。殘骸位於北緯58度,西經159度17分,水下1300米處。為美國財產
俄克拉荷馬號,1941年在珍珠港被炸傾覆。1943年浮揚,1946年出售給拆船公司。拖回美國本土途中遇風浪沉沒
賓夕法尼亞級:
賓夕法尼亞號,在比基尼實驗中嚴重受損。1948年作為靶艦沉沒。殘骸在誇賈林環礁內,為美國財產
亞利桑納號,1941年被炸沉。殘骸作為美國國家公墓保存,為美國國家財產
新墨西哥級:
新墨西哥號,1947年出售給紐約lipsett公解體
密西西比號,戰後作為導彈試驗艦保留。1956年出售給伯利恆鋼鐵公司解體
愛達荷號,1947年出售給紐約lipsett公解體
田納西級:
田納西號,1959年出售給伯利恆鋼鐵公司解體
加利福尼亞號,1959年出售給伯利恆鋼鐵公司解體
科羅拉多級:
科羅拉多號,1959年出售給伯利恆鋼鐵公司解體
馬里蘭號,1959年出售給learner公司解體
西弗吉尼亞號,1959年出售解體 `
北卡羅來納級:
北卡羅來納號,戰後作為紀念艦保留在北卡羅來納州的威爾明頓
華盛頓號,1961年出售給lipsett公司解體
南達科它級:
南達科他號,1962年出售給lipsett公司解體
印第安那號,1962年出售給lipsett公司解體
馬薩諸塞號,作為紀念艦保存在馬薩諸塞州fall river
亞拉巴馬號,作為紀念艦保存在亞拉巴馬州莫比爾
衣阿華級:
衣阿華號,停泊在舊金山。作為封存艦只保留
新澤西號,停泊在新澤西州,作為博物館艦開放
密蘇里號,停泊在珍珠港亞利桑那號殘骸旁邊,作為博物館艦開放
威斯康星號,停泊在弗吉尼亞州諾福克港,向公眾開放
日本海軍戰列艦
金剛級:金剛號、榛名號、霧島號、比睿號
扶桑級:扶桑號、山城號
伊勢級:伊勢號、日向號
長門級:長門號、陸奧號
大和級:大和號、武藏號
大和級是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號稱世界第一戰列艦。大和級兩艦均是在挨了三十枚左右的炸彈及魚雷才沉沒的。
日軍戰列艦在戰爭期間除長門號以外全部沉沒。其中扶桑號毀於炮戰;比睿號、霧島號炮戰受重創在空襲的威脅下自沉;金剛號、山城號被魚雷擊沉; 榛名號、大和號、武藏號被航空兵擊沉。 陸奧號毀於事故。 三十年代以來日本只有大和級兩艘服役,看看美軍二戰中服役的戰艦數量,日軍豈有不敗之理。
長門級、大和級在大戰期間惟恐被擊沉而挫了士氣很少出戰(戲稱柱島艦隊),扶桑級、伊勢級過於老舊很少投入一線,卻只有金剛級這種日軍中最老式戰列艦馳騁大樣,原因也是航速和續航力。另外日軍戰列艦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異常高大的寶塔式多層上層建築和桅桿。很好辨認。
二戰日本海軍戰列艦的結局:
金剛級:
金剛號:1944年11月21日在台灣附近海域被美國海獅號潛艇擊沉;
比睿號:1942年11月13日在薩沃島海戰中被美國巡洋艦隊重創,次日遭美國飛機攻擊,被迫自沉;
榛名號:1945年7月19日和28日在吳港被美國飛機攻擊,坐沉在錨地;
霧島號:1942年11月13日在索羅門群島附近海域夜戰中被美國華盛頓號和南達科他號戰列艦重創,次日被迫自沉;
扶桑級:
扶桑號:1944年10月25日在蘇里高海峽夜戰中被美國艦隊擊沉;
山城號:1944年10月25日在蘇里高海峽夜戰中被美國艦隊擊沉;
伊勢級:
伊勢號:1945年7月28日在吳港附近海域被美國艦載機擊沉,1947年打撈解體;
日向號:1945年7月28日在吳港附近海域被美國艦載機擊沉,1947年打撈解體;
長門級:
長門號:1944年10月萊特灣海戰中被美國艦載機重創,停泊在橫須賀一直未能修復,戰後作為戰爭賠償交付美國,1946年7月29日在比基尼環礁原子彈爆炸試驗a試驗中傾覆沉沒;
陸奧號:1943年6月8日在廣島灣由於事故發生大爆炸沉沒;
大和級:
大和號:1945年4月7日沖繩天號作戰途中在九州坊之岬附近海域被美國艦載機擊沉;
武藏號:1944年10月24日萊特阿號作戰途中在錫布延海被美國艦載機擊沉。
德國海軍的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
老式戰列艦
赫爾戈蘭級:
黑森號 heisse:作為無線電靶艦使用。戰後賠償給蘇聯
德意志級:
漢諾威號 hannover:靶艦。戰後拆毀
施萊辛號 schlesien:作為布雷艦使用。戰爭末期在施韋內明德擱淺作為岸炮台。戰後解體
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號 schleswig-holstein:被炸沉,殘骸打撈起來後賠償給蘇聯
襲擊艦
德意志級 deutschland class
德意志(呂佐 lutzow)號:1945年在施韋內明德鑿沉。戰後由蘇聯打撈解體
舍爾海軍上將號 admiral scheer:在基爾的德意志工廠被炸傾覆。戰後解體
斯比伯爵號 admiral graf spee:1939年在烏拉圭蒙的維地亞自沉
大型襲擊艦/戰列巡洋艦
沙恩霍斯特級
沙恩霍斯特號 scharnhorst:1943年在北冰洋被皇家海軍擊沉
格奈森瑙號 gneisenau:1945年在格丁尼亞港鑿沉。1947年由波蘭解體
戰列艦
俾斯麥級
俾斯麥號 bismarck:1941年在大西洋被皇家海軍擊沉
提爾皮茨號 tirpitz:1944年被炸傾覆。戰後由挪威解體
德國海軍戰艦因為要面對大量的英國艦隊,所以在設計理念上與其他各國略異,基本上可以歸納出幾個特點:
裝甲厚:因為火力,機動力與防禦力中很難三者兼顧,德艦采"重裝甲"主義是犧牲火力來換取的,多一門炮不一定打得到敵軍,多一寸裝甲可以抵擋多發敵艦的炮彈。
速度快:德艦擁有世界一流的引擎,因為數量居於劣勢,有較高的速度才能採用"打帶跑"戰術,否則英軍玩起"一換一"戰術,德艦就被耗光了。
火控優良:精度奇佳的光學瞄準儀與雷達,配合其火炮優良的冶金技術,炮擊的威力與準度相當可觀。
外觀相似:德國受凡爾賽條約限制軍備,故雖在造艦技術上雖有先進的理論,卻缺乏實務經驗,故其船艦設計略嫌保守,每型船艦都像是同一版本的不同比例,外觀都差不多。
英國海軍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
舊式戰列艦
鐵公爵級:鐵公爵號(作為海軍艦艇母船使用)
伊麗莎白女王級:伊麗莎白女王號、厭戰號、巴勒姆號、勇士號、馬來亞號
復仇級:復仇號、決心號、拉米里號、皇家橡樹號、君權號
戰列巡洋艦
聲望級:聲望號、反擊號
/胡德號/
條約型戰列艦
納爾遜級:納爾遜號、羅德尼號
英王喬治五世級:英王喬治五世號、威爾士親王號、約克公爵號、安森號、豪號
新型戰列艦
前衛級:前衛號
英國在一戰結束至二戰前投入建造的條約型戰列艦為了追求防護性能從而導致在航行性能上都有重大的缺憾,這和英國國力衰退有很大關系。
開戰時英國戰列艦隊以一戰時服役的兩級戰列艦為中堅,在戰爭中這種老式戰艦不斷改進在護航作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戰爭期間共損失5艘,巴勒姆號、皇家橡樹號被u艇擊沉;威爾士親王號、反擊號戰列巡洋艦、鐵公爵號艦艇母船被航空兵擊沉;胡德號炮戰中被擊沉。其餘在戰後相繼拆除(英國佬對那些有功於他們的東西都挺狠的,無論是居功至偉的丘吉爾首相還是戰功卓著的厭戰號戰列艦,過河就拆橋,使完便拋棄)。
二戰英國海軍戰列艦的結局:
伊麗莎白級:
伊麗莎白女王號:1948年3月出售解體;
厭戰號:1947年12月出售解體,在拖往戰列艦「屠宰場」的途中掙脫拖帶的纜繩,在康沃爾郡海岸擱淺(比較不屈不撓)。不過後來還是就地拆解了;
馬來亞號:1948年2月出售解體;
巴勒姆號:1941年11月在地中海被德軍u331號潛艇擊沉;
勇士號:1948年3月出售解體。
復仇級:
復仇號:1948年9月出售解體;
決心號:1948年5月出售解體;
拉米里號:1948年3月出售解體;
君權號:租借給蘇聯,1949年2月歸還,4月出售解體;
皇橡號:1939年10月在錨地斯卡帕灣被德國u47號潛艇擊沉。
納爾遜級:
納爾遜號:1949年3月出售解體;
羅德尼號:1948年3月出售解體。
英王喬治五世級:`
英王喬治五世號:1958年1月出售解體;
威爾士親王號:1941年12月被日軍航空隊的飛機擊沉在馬來海域。
約克公爵號:1958年2月出售解體;
安森號:1957年12月出售解體;
豪號:1958年6月出售解體。
前衛級:
前衛號:1949年開始作為訓練艦和皇家遊船,於1960年拆毀。
聲望級戰列巡洋艦:
聲望號:1948年3月出售解體;
反擊號:1941年12月被日軍航空隊的飛機擊沉在馬來海域。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1941年5月在追擊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的戰斗中戰沉。
法國海軍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
舊式戰列艦:
科爾貝級:科爾貝號(後改為訓練艦)、海洋號、巴黎號(後改為訓練艦)
普羅旺斯級:普羅旺斯號、布列塔尼號、洛林號
條約型戰艦:
黎塞留級戰列艦:黎塞留號、讓•巴爾號(二戰爆發時未完工)、克萊蒙梭號(二戰爆發時在建)
敦刻爾克級戰列巡洋艦:敦刻爾克號、斯特拉斯堡號
法國的條約型戰艦的主炮很有特色,主炮塔由兩對雙聯炮組成一座四聯裝炮塔。雙聯炮是一個整體,許多部件兩門共用,主炮裝彈高低角沒有限制,減輕了重量,提高了射速。法國條約型戰艦(及英國納爾遜級)的這種主炮排列方式,優點是裝甲防護重點地帶集中在軍艦的中前部,可以減少全艦裝甲的重量,缺點是主炮集中在一起,戰時的戰損率會增加;射擊時存在死角。
可惜的是二戰中法國在陸上敗得太快,法軍被德軍秋風掃落葉般的打跨了,海軍不但失去了表演的機會,還成為列強虎視耽耽的一塊肥肉。戰爭期間損失8艘,戰列艦布列塔尼號被英國艦隊擊毀,科爾貝號和巴黎號被英國「接管扣押」。戰列艦海洋號、克萊蒙梭號被德軍繳獲,後被炸沉。戰列艦普羅旺斯號、戰巡敦刻爾克號、斯特拉斯堡號自沉。
義大利海軍戰列艦
舊式戰列艦
加富爾級:加富爾公爵號、儒略•愷撒號
杜里奧級:杜里奧號、安德列•多里亞號
新式戰列艦
利托里奧級:利托里奧號(後改叫義大利號)、維多里奧•威尼托號、羅馬號、帝國號(在建) 義大利投入戰爭時三軍備戰不足,被英軍夜襲塔蘭托後意國海軍更是沒了精神,此後再未恢復元氣。
義大利的戰爭潛力很差,資源也不足,舉例來說加富爾級等戰艦改裝時的320mm主炮是用原裝備的305mm炮銑成的;到了戰爭後期居然將戰艦用來充當兵營!可見意國海軍之窩囊。要說意國戰艦的優點就是其381mm/50倍口徑主炮的射程極長達到42,800米。
戰爭期間帝國號未能完工,後被德軍虜獲。愷撒號退役,加富爾號、羅馬號被航空兵擊沉。義大利號、威尼托號和愷撒號戰後被分別賠償給美、英、蘇戰勝國。
加富爾級
加富爾伯爵號 conte di cavour,1940年12月在塔蘭托軍港被英國飛機炸沉。1941年浮揚,拖到的里雅斯特船廠。修理工作從1943年初開始。1943年10月義大利退出戰爭後,船員將其自沉。德國將其打撈出水,1945年2月被美國飛機炸沉。
儒略•愷撒號 giulio caesar,1943年之後被盟國拘留在馬爾他和蘇伊士運河的大苦湖。戰後作為戰爭賠償移交給蘇聯,改名「新羅西斯克」號。1956年在塞瓦斯托波爾港內爆炸沉沒。推測原因為觸到二戰遺留水雷。
杜里奧級
杜里奧號 caio ilio,1943年義大利退出戰爭後被拘留在蘇伊士運河。1944年後作為義大利海軍訓練艦使用。1956年退役,1958年解體。
安德列•多里亞號 andrea dolia,1943年義大利退出戰爭後被拘留在蘇伊士運河。1944年後作為義大利海軍訓練艦使用。1956年退役,1958年解體。
利托里奧級
利托里奧號 littorio,後改名義大利號 italia,在塔蘭托空襲中受傷。1943年義大利退出戰爭後被拘留在蘇伊士運河。根據聯合國對意和約,於1947年解體。
維多里奧•威尼托號 vittorio veneto,在塔蘭托空襲中受傷。1943年義大利退出戰爭後被拘留在蘇伊士運河。根據聯合國對意和約,於1948年解體。
羅馬號 roma,1943年隨義大利海軍艦隊駛往馬爾他投降時,被德國炸沉。
帝國號 impero(未成艦),1943年9月被德國俘獲,作為靶艦使用。1945年2月被美國炸沉,1947年打撈並拖往威尼斯近海擱淺。1950年解體。
二戰期間蘇聯海軍的戰列艦
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級:
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原馬拉號戰列艦。戰爭期間作為浮炮台使用。在波羅的海配合紅軍進行岸轟任務。多次遭到德國轟炸,艦體損壞嚴重。1955年解體
甘古特號,原十月革命號戰列艦。戰爭期間作為浮炮台使用。在波羅的海配合紅軍進行岸轟任務。1952年起作為訓練艦使用。1957年解體
塞瓦斯托波爾號,原巴黎公社號戰列艦。戰爭期間作為浮炮台使用。在黑海配合紅軍進行岸轟任務。1947年改為訓練艦。1956年解體
租借戰列艦:
復仇級
君權號(阿爾漢格爾斯克號):1944年獲得,主要用來在北極航線護航。1949年歸還英國,同年解體。
1939年9月1日主要國家戰列艦數量(艘/噸):
英國——15/473,588。美國——15/464,300。日本——10/314,024。法國——7/162,654。義大利——4/95,012。德國——5/99,200。蘇聯——3/69,878。
補充一些夭折的二戰戰列艦/戰列巡洋艦計劃
米帝:
戰列艦:
「蒙大拿」級
BB.67 蒙大拿 費城海軍船廠建造
BB.68 俄亥俄 費城海軍船廠建造
BB.69 緬因 紐約海軍船廠建造
BB.70 新罕布希爾 紐約海軍船廠建造
BB.71 路易斯安娜 諾福克海軍船廠建造
約翰牛:
戰列艦:
「獅」級
1937年計劃,主要是針對德國的新型主力艦而設計,共四艘,分別為獅,蠻勇,征服者,憤怒。前兩艘於1939年4月開工,但在不列顛之戰打響後因船廠屢遭轟炸而停工,後兩艘也因此被取消。
高盧:
阿爾薩斯級戰列艦:1938年計劃,黎賽留級改進型,共六艘,前四艘為阿爾薩斯,諾曼底,弗郎第埃,伯爾格諾,後兩艘未命名。
「獅II」級 :
1944年底,英國決定將被擱置的兩艘獅級完工,同時對其設計進行了修改,主要是依戰訓強化了防空。但二戰結束後英國國力大不如前,因而這個計劃也未能完成。
戰列巡洋艦:
g3戰列巡洋艦1939年型:為了打擊德國的海上襲擊艦,英國急需高速主力艦,但由於時間緊迫,新艦沒有重新設計,而是直接使用了1922年因華盛頓條約被放棄的g3戰巡的資料,並用當時的最新技術進行了修改。改進內容包括更換新的主機,新的主,副炮,強化防護,加裝雷達等等。改進後具體性能不詳,不過其噸位應該和依阿華差不多。
鬼子:
戰列艦:
「超大和」級
大和放大版,只是圖紙上的東西,計劃建造6艘,均未開工。
漢斯:
戰列艦:
H級
H艦(興登堡) 1939.7.15 布羅姆·福斯漢堡造船廠開工 1939年底停工
J艦 1939.8.15 威希公司不來梅港造船廠開工 1939年底停工
K艦 未開工
L艦 未開工
M艦 未開工
N艦 未開工
大型襲擊艦/戰列巡洋艦:
O級
O艦、P艦、Q艦,3艘均未開工
襲擊艦/袖珍戰列艦:
P級
P1~P12 原計劃12艘,後削減為8艘,均未開工
蘇聯:
戰列艦:
23型「蘇聯」級
「蘇維埃聯盟」號 1938.7.15 列寧格勒波羅地海造船廠開工
「蘇維埃烏克蘭」號 1938.10.31 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開工
「蘇維埃白俄羅斯」號 1939.12.21 莫洛托夫斯克開工
「蘇維埃俄羅斯」號 1940.3.21 莫洛托夫斯克開工
27型「彼得巴甫洛夫斯克」級改進計劃
對戰損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級進行改裝,換裝「飛剪」艦艏,拆除3號炮塔,加裝各種口徑高炮以加強防空。後由於發現如此改進和新造一艘差別不大,只好作罷。
大型巡洋艦/戰列巡洋艦:
69型「喀琅施塔德」級
「喀琅施塔德」號 1939.7.15 列寧格勒造船廠開工
「塞瓦斯托波爾」號 1939.11.5 列寧格勒「61公社社員」造船廠開工

『肆』 地平線級驅逐艦為啥雙艦炮

但由於地平線級護衛艦是法意新時代海軍主力,也需要承擔一定的岸轟等火炮打擊任務,76mm口徑的艦炮有點力不從心,所以便增加其數量。

『伍』 現代軍艦 炮艦 單炮筒和雙炮筒 的優缺點是什麼 為什麼我國軍艦大多是雙炮筒

雙炮筒的一般重量和體積較大,但是兩個炮管交替射擊,對炮管的損耗相對小,壽命因此更長。同時因為在降溫方面的優勢,其他條件相同時比單炮管射速快。
我國新型軍艦也都是單炮管的,單管76mm和100mm的,可能還要裝備單管130mm的。老式軍艦用雙炮管是因為以前的技術落後。

『陸』 二戰各國戰列艦、輕重巡洋艦的型號和主炮口徑,只要這兩項。

1936年12月31日,《華盛頓海軍條約》期滿作廢,各海軍強國重新開始戰列艦的建造工作。英國建造了四艘喬治五世國王級戰列艦。美國海軍建造了兩艘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四艘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四艘依阿華級戰列艦。義大利海軍建造了四艘維內托級戰列艦,法國海軍建造了三艘黎塞留級戰列艦,德國海軍建造了兩艘俾斯麥級戰列艦,日本海軍建造了兩艘大和級戰列艦,即「大和」和「武藏」號戰列艦,是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滿載排水量為72,800噸,最高航速27節,艦上裝有三聯裝460毫米主炮9門,炮彈重達1460公斤,還有2座三聯裝155毫米副炮和12座雙聯裝127毫米平高兩用炮。「武藏」號在1944年10月24日,「大和」號在1945年4月7日,先後被美軍飛機擊沉。這一時期的戰列艦大多採用15或16英寸甚至18英寸口徑主炮,航速達27節以上,甚至30節以上。

『柒』 「黎塞留」號是二戰法國最先進的戰列艦,它究竟有多牛

雖然法國軍隊在二戰時期戰績令人費解,但是不得不說法國海軍的黎塞留號戰列艦還是法國海軍中非常厲害的艦艇。法國海軍從1930年開始設計和建造這艘艦艇。由於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不久,航空母艦雖然已經出現,但是還沒有受到各個國家的重視。此時的海戰模式仍然是雙方出動戰列艦,進行線性對轟。而此時的法國海軍並沒有合格的戰列艦,只有幾艘一戰之前建造的戰列艦,已經開始落後。所以法國海軍決定設計和建造了黎塞留級別的戰列艦。

最後說說黎塞留的裝甲,作為艦隊主力的戰列艦,體型龐大,所以往往成為敵人火力重點照顧的目標。所以黎塞留也不例外的設置了中心主裝甲帶,用來保護自己的彈葯室和油料庫。主裝甲帶採用的是330毫米裝甲,傾斜了20度進行布置。同時表面進行了滲碳處理。而且水下部分還有相當多的防雷設施,用來抵禦敵方的魚雷攻擊。事實證明,黎塞留級戰列艦的防護水平還是非常高的,起碼比一碰就炸的胡德強一些。總的來說,雖然我比較喜歡乳法,但是黎塞留級確實沒有給我什麼乳的機會,除了主炮位置需要吐槽。

『捌』 俾斯麥戰列艦介紹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技術最先進、噸位最大的戰列艦。1939年下水,次年編入現役。滿載排水量5.1萬噸,航速30節,艦長251米,續航力9280海里,航速16節。裝備380毫米主炮8門、150毫米艦炮12門、105毫米艦炮16門,載機6架,艦舷裝甲厚度145~320毫米,炮塔裝甲厚度130~360毫米,艦員2000餘人。1941年5月18日同「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奉命出海,企圖進入大西洋,破壞英國海上交通線。21日被英國偵察機發現,遭英海軍本土艦隊堵截。24日晨在丹麥海峽與英艦交戰,擊沉英國「胡德」號戰列巡洋艦,擊傷「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午夜遭英「勝利」號航空母艦魚雷機攻擊。26日遭英「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魚雷機攻擊,喪失機動能力。27日上午在法國布雷斯特以西450海里處沉沒。
俾斯麥級戰艦是納粹德國建成的最大的戰艦。

在納粹德國宣布撕毀《凡爾賽和約》之後,1935年與英國簽訂《英德海軍協定》。德國海軍開始准備建造俾斯麥級戰艦。英國曾要求德國將該艦的排水量限制在35000噸,但德國以其不是華盛頓海軍條約簽字國為由斷然拒絕。俾斯麥級艦體採用平甲板船型,受穿越基爾運河水深限制,適度加寬艦體減少吃水,上層建築比較緊湊,提高了艦體的穩定性。由於是德國自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以後首次建造純正的戰艦,為了降低風險,保證研製進度,盡量採用現成的技術,決定採用雙聯裝380毫米口徑艦炮,理論射速很高,達到同期戰艦的最高水準,主炮穿甲彈採用「高初速輕型彈」,但其遠距離著靶存速性能相應降低;裝甲防護沿用「Incremental Armor Scheme」的設計模式(稱為「全面防護」),關鍵部位的裝甲略顯單薄。 同級艦兩艘:俾斯麥號(Bismarck)、提爾皮茨號(Tirpitz, 亦譯作「鐵必制」)。俾斯麥號1936年7月開始建造,提爾比茲號1936年11月開始建造。

1941年5月19日,新服役的俾斯麥號首次出航,前往大西洋破壞英國海運航缐。英國海軍調遣胡德號戰斗巡洋艦和威爾斯親王號戰艦攔截。戰斗僅僅進行了不到10分鍾,俾斯麥號的穿甲彈引發了胡德號的後部主炮彈艙發生了大爆炸,胡德號艦體迅速斷裂沉沒。俾斯麥號還擊傷了威爾斯親王號,自身也中彈負傷導致航速下降、燃油流失。英國隨後調遣皇家海軍的近一半艦只前來圍擊。5月27日,俾斯麥號被英國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的艦載魚雷機打壞船舵,無法操舵。次日趕到的英國艦隊群起圍攻,戰斗中親自坐鎮指揮俾斯麥號的德國海軍上將盧金斯也隨之喪命。該艦的上層結構幾乎全被摧毀,但船體仍大致完好,英國巡洋艦向俾斯麥號發射了魚雷,在完全喪失戰鬥力的情況下,為避免該艦遭英軍擄獲,艦長最後下令其自沉於距法國布勒斯特港以西400海里的水域。 二號艦提爾皮茨號建成後自從1942年就一直隱藏在挪威的峽灣中,吸引了盟國大量的海軍兵力,英國海空軍動用重型轟炸機、袖珍潛艇、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多次發動襲擊都未能將其擊沉,直到1944年11月12日被英國皇家空軍使用重型轟炸機攜帶五千五百公斤的「高腳櫃」重型炸彈炸沉。

俾斯麥號以普魯士王國首相和德意志帝國總理奧托·馮·俾斯麥(1815年-1898年)命名,人稱「鐵血宰相」。
提爾皮茨號以德意志帝國海軍元帥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鐵必制)(1849年-1930年)命名,人稱「德國海軍之父」。

[編輯] 性能數據
排水量:俾斯麥號41637噸/提爾皮茨號42343噸
尺寸(長/寬/吃水):251米/36米/9.99米
動力:12台鍋爐,主機設計功率136000馬力(最大150000馬力),三軸,航速:30節,續航力:9500海里/16節。
武備:8門雙聯裝380毫米/52倍徑(按英國標準是47倍口徑)主炮,6座雙聯裝150毫米/55倍徑副炮,8座雙聯裝105毫米高炮,8座雙聯裝37毫米高炮,20門20毫米高炮。
裝甲:側舷裝甲帶(最大)320毫米-170毫米,主炮塔(正面)360毫米,炮座342毫米,指揮塔360毫米,上甲板50毫米,主甲板80-120毫米。裝甲總重17450噸.
艦載飛機:4架水上飛機(用於偵察、校射與聯絡)
艦員:1927人

『玖』 昔日的海上巨無霸,盤點二戰那些最著名的戰列艦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迄今為止規模最大、交戰國及人口最多、范圍最廣、傷亡人數及損失財產最多的一場全球性戰爭。這場戰爭帶給人類的是難以抹去的記憶,是無可估計的損失。所謂有失必有得,這場戰爭樣帶給人類同樣的機遇,科學技術在這一時期出現井噴式的發展。例如計算機、雷達、原子彈、導彈、噴氣式飛機、抗菌素等等。這些東西直接影響人類至今。同樣的這場戰爭也造就了無數的將軍,數不清的經典戰列,但有些東西是經典中的經典,這些東西失終究屬於歷史,無可代替。那些昔日的海上巨無霸,海軍曾經的輝煌,隨著艦載航空兵的出現,終究是退出了歷史的舞台,但它們那些猙獰的巨炮,龐大的身軀卻永遠停留在人們的腦海里!!

美國的衣阿華級戰列艦

依阿華級戰列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建成的噸位最大的一級戰列艦,也是世界上最後一級退出現役的戰列艦,依阿華級戰列艦計劃建造6艘,首艦依阿華號1940年始建,共建成4艘,分別是依阿華號(Iowa 舷號BB-61),1940年6月27日在紐約海軍工廠正式動工,1943年2月22日正式服役,新澤西號(New Jersey 舷號BB-62),1943年5月23日加入現役;密蘇里號(Missouri 舷號BB-63),1944年6月11日正式服役;威斯康星號(Wisconsin 舷號BB-64),1944年4月16日加入現役。伊利諾斯號(Illinois)1945年8月停工;肯塔基號(Kentucky)1950年1月下水後停建,均未建成


南達科他級戰列艦

南達科他級是在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基礎上改進而成,由於北卡羅來納級的裝甲僅僅能夠抵禦14英寸口徑炮彈的攻擊,顯得攻強守弱,因此該級艦在設計時被要求在噸位、火力不變 的情況下加強防護力,因此盡可能的減輕一些不必要的重量,重點優化裝甲防護。

南達科他級的設計方案被定為「1939式戰列艦」。南達科他級保持與北卡羅來納級相同的最大艦寬,減少艦體水線長度,以節省結構重量。精心設計了船型,採用球鼻型艦艏降低了阻力。提高主機功率以保持27節的航速。增加甲板裝甲厚度以及加大側舷裝甲帶的傾斜角度(傾斜角19度),提高裝甲區抗攻擊能力。將副炮的位置提高,改善射界。擁有單個煙囪是在外形上與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最明顯的區別。南達科他級戰列艦被公認是攻防平衡的優秀的條約型戰列艦。該級艦於1938年5月批准建造,同級四艘:南達科他號(BB57)、印第安納號(BB58)、馬薩諸塞號(BB59)、阿拉巴馬號(BB60),均於1942年間服役。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

20世紀30年代中期,美國海軍考慮到其在亞洲和歐洲的潛在敵國日本和德國正在積極擴軍備戰,於是根據英、美、法三國簽訂的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在1937年開始建造2艘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建造了兩艘:北卡羅來納號(North Carolina BB55)、華盛頓號(Washington BB56)。1937年10月27日北卡羅來納號戰列艦在紐約海軍船廠開工,1941年4月服役。同型艦華盛頓號戰列艦1938年6月14日開工,1941年5月服役。

喬治五世級戰列艦

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King George V class)是英國於1930年代末建造的一級戰列艦,也是二戰前英國建造的最後一級戰列艦

同級艦有英王喬治五世號(HMS King George V )、威爾士親王號(HMS Prince of Wales)、約克公爵號(HMS Duke of York)、安森號(HMS Anson)、豪號(HMS Howe)等5艘。 設計排水量:35000噸,滿載排水量:44650-45360噸

尺寸:全長227米,水線長225.5米;全寬31.4米;最大吃水10.8米

主機功率110000馬力。最高航速:29節,續航力:15000海里/10節。

武備:10門14英寸/45倍口徑主炮(兩座四聯裝炮塔,一座雙聯裝炮塔),16門133毫米/50倍口徑高平兩用炮,32-48門40毫米以及20毫米高射炮。

裝甲:舷側裝甲帶(最大)15.4英寸,甲板7英寸,炮塔(正面)16英寸,炮座16英寸,司令塔(最大)15英寸

艦員:1530-1900人

黎塞留級戰列艦

1935年10月22日,黎塞留級首艦「黎塞留」號在布雷斯特鋪設第一塊龍骨。在隨後的4年內,2號艦「讓-巴爾」號和3號艦「克萊蒙梭」號相繼開工。黎塞留是法國中世紀著名的紅衣大主教。

法國計劃首批建造3艘黎塞留級戰列艦,隨後再建造3艘黎塞留級的改進型,到40年代中期,整個造艦計劃完成時,法國將擁有8艘較新的戰列艦與義大利和德國海軍的同類戰艦對抗。

維內托級戰列艦

維托里奧 維內托級戰列艦是義大利建造的一種戰列艦。維內托級首批2艘:維托里奧 維內托號(Vittorio Veneto)、利托里奧號(Littorio);2艘改進型:羅馬號(Roma)、帝國號(Impero,音譯為「因佩羅」號)。

20世紀30年代法國針對德國的「袖珍戰列艦」開始建造新型敦刻爾克級戰列艦,義大利海軍原有的戰列艦已經顯得陳舊落後了。最初,義大利海軍准備建造一種可以和「敦刻爾克」級相抗衡的新型戰艦,最後,義大利海軍決定設計建造35000噸級的戰列艦——即後來的維托里奧·維內托級戰列艦。

納爾遜級戰列艦

納爾遜級戰列艦(HMS Nelson)是英國建造的一種戰列艦。以英國海軍上將,特拉法爾加海戰的英雄霍雷肖 納爾遜(1758-1805)命名。

性能參數:

標准排水量33950噸,滿載排水量38000噸尺度

全長216.5米,水線長212米;全寬32米;最大吃水10米動力

8台鍋爐,2台蒸汽輪機,主機功率45000馬力;最大航速:23.5節;續航力

7000海里/16節,5500海里/23節武備3門三聯裝16英寸/45倍口徑主炮(16"/45 Mark I);6座雙聯裝6英寸/50倍口徑副炮(6"/50 Mark XXIII);6門4.7英寸/45倍口徑炮(4.7"/45 QF Mark XIX or 4.7"/45 QF Mark XI);8門40毫米炮(1938年加裝16門40毫米高炮,戰爭期間加裝60門20毫米高炮);622.3毫米魚雷發射管(應該是24.5" Mark I 魚雷發射器). 主裝甲帶13-14英寸;橫向裝甲(前部)8-12英寸, (後部)10-4英寸;裝甲甲板(動力艙)3英寸,(彈葯庫)6英寸;炮塔(正面)16英寸,(頂部)7英寸,炮座15-12英寸;指揮塔13英寸。艦員1314-1640人

長門級戰列艦

長門級戰列艦是日本海軍按照該計劃正式建造的第一型戰列艦。日本海軍順應當時各海軍強國主力艦競相計劃搭載更大口徑主炮、動力性能更高和增加裝甲防護的趨勢,根據以往海戰的 經驗 ,日本海軍決定建造重火力、高航速的戰列艦,在與美國海軍造艦競爭中以質的提升補充量的不足。 長門級戰列艦最大的特點是,採用了當時戰列艦所搭載最大口徑的410毫米口徑主炮,4座雙聯裝主炮塔沿艦體縱向中心線前後對稱各布置兩座,採用背負式布局。並且為了主炮在遠距離炮戰中觀通以及指揮的需要,前主桅採用了7根支柱支撐的高大的圓錐結構檣式桅樓,頂端設立 射擊 指揮所,這種結構相當堅固不易中彈受損,隨後歷次改裝中桅樓設施逐步增加逐漸形成日本特色的塔式艦橋(之後日本海軍的主力艦紛紛按照這個樣式進行改造)。長門級採用長艏樓船型,該級艦在艦體長艏樓設置兩層炮廓式副炮。最具日本特色的是設計了獨特的帶60°傾角的「勺型」艦艏(為了使用鏈系水雷,艦艏不會勾住連接兩枚水雷的鏈條,但在不良海況高速航行時艦艏濺起的水霧會影響到艦橋和桅樓指揮所)。

隨著戰列艦火炮威力、射程增加,根據日德蘭海戰的經驗,防禦裝甲設計借鑒了重點防護的概念,加強了重點區域防禦裝甲,尤其是水平防禦裝甲,以抵禦遠距離炮戰大角度落彈的打擊,非重點區域防禦裝甲予以削減或撤消。長門級航速超過26節,是當時航行速度最快的戰列艦,日本海軍對長門級的航速指標採取了保密 措施 ,當時對外公布的航速是23節。長門級是當時最強大的戰列艦之一。由於之前建造的日本戰列艦是英國的設計或者是基於英國設計藍圖的更改,所以擺脫了英式戰艦的影響完全由日本自行設計的長門級戰列艦被視為「第一型純日本血統的戰艦」。長門級戰列艦共撥款建造了兩艘:分別是「長門」號(Nagato)和「陸奧」號(Mutsu)。

歷史的遺憾----蒙大拿級戰列艦

蒙大拿級原本是美國海軍為對抗日本的大和級而建造的大型戰列艦。因為二戰後期各種因素的影響,所以它們最終沒有建成。有意思的是,美國有用州名命名戰列艦的習慣,但蒙大拿州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同名戰列艦的州,所以美國海軍將蒙大拿州戲稱為「沒有玩具的可憐孩子」。(南達科他級的「蒙大拿號」也沒有建造成功。)如果蒙大拿級戰列艦全部建造完畢,1940年代末期的美國海軍將會有17艘超級戰列艦,會形成比當時任何國家的戰列艦力量都要強大。蒙大拿級也是美國海軍唯一一個與當時日本大和級戰列艦抗衡的戰列艦。技術指標:標准排水量60500噸,滿載排水量70500噸,艦長281.9米,寬37m的超級巨艦。大和級的設計標准排水量為62315噸,滿載排水量為68200噸,艦長263米,寬38米。蒙大拿級如果建成將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

閱讀全文

與法國雙炮戰艦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5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