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一戰法國將軍有哪些

一戰法國將軍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1-26 06:49:19

『壹』 一戰中的著名將領有哪些

德國的魯登道夫、賽克特、佛采爾、希佩爾、舍爾
英國貝蒂、傑里科
法國的霞飛、福煦
義大利的杜黑
俄羅斯的科爾尼羅夫、鄧尼金、高爾察克 美國的潘興和麥克阿瑟

『貳』 一戰中著名的領袖,將領名字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著名領袖和將領主要有:

1、拉斯·黑格將軍(英)
黑格在索姆河戰役中指揮英國軍隊作戰,在戰爭的第一天就有多達6萬的英軍傷亡。這次戰役使得協約國共喪失60萬多的兵力——卻僅僅向前推進不到八英里。黑格於1918年率軍隊重新獲勝,然而他也成為一戰歷史上最受爭議的將軍之一。
2、德皇威廉二世
狂熱的軍國主義者,在薩拉熱窩事件之後,鼓動奧匈帝國採取侵略政策。威廉只是名義上掌管德國軍隊,真正握有實權的卻是他手下的將軍們。於1918年被迫退位。
3、小毛奇
德意志帝國陸軍大將,因為他偉大叔叔的老毛奇的名字和他是德皇威廉二世的侍從武官出身,性格軟弱的他出任德軍總參謀長,主持一戰初期的施里芬計劃,計劃失敗後被解除職務,默默無聞的死去。
4、埃里希·馮·法金漢(德)
法金漢於1896年至1903年在中國服役,參與了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的戰爭。1913年,他出任普魯士戰爭部長(相當於德國國防部長)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之一。
5、亨利·菲利浦·貝當(法)
民族英雄和叛徒集於一身。1878年畢業於聖西爾軍校。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領導1916年凡爾登保衛戰而出名,在法軍索姆河慘敗後,他在最黑暗的時候重振了法軍的士氣。二戰法國戰敗後,出任維希政府總理,1940年6月22日與德國簽訂《貢比涅森林停戰協定》。
6、約瑟夫·霞飛
法國元帥和軍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的法軍總指揮。性格穩重,木訥寡言,雖略顯遲鈍,卻極其堅韌,人稱「遲鈍將軍」。
7、費迪南·福煦
法國元帥,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後幾個月協約國軍總司令,公認是協約國獲勝的最主要的領導人。1918年被任命為協約國最高司令。1918年代表法國在貢比涅森林簽訂對德停戰協定,後又在巴黎和會上發揮重要作用。
8、喬治·克列孟梭
法國政治家、新聞記者、第三共和國總理,法國近代史上少數幾個最負盛名的政治家之一,他的政治生涯延續了半個多世紀,與法國多次重大政治事件緊密相連。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協約國的勝利和凡爾賽和約的簽訂作出重要貢獻,被當時歐洲人稱為「勝利之父」。
9、英王喬治五世
英王喬治五世在為期4年的戰爭期間,喬治五世全力以赴地支持戰爭勝利。他視察陸軍和海軍部隊、醫院、工廠和船塢並向國庫作捐獻。
10、沙皇尼古拉二世
俄羅斯末代皇帝,在位時間1894年~1917年。他對內鎮壓,對外擴張。卻一事無成。十月革命,結束了他的性命。

『叄』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個屠夫將軍是誰 [歷史話題]

正當凡爾登之戰高潮迭起的時候,註定要改變戰爭進程的幾位新秀在隆隆的炮聲中開始嶄露頭角。貝當手下最成功的指揮官是一位名叫尼韋勒的將軍;此人原 是一名炮兵軍官,憑其勇敢和舉止脫穎而出,從一般職位擢升為軍長。尼韋勒的得力戰將是名叫芒然的將軍,有必要對這位將軍作一簡要介紹。芒然原屬於法國殖民 地軍,在摩洛哥和突尼西亞成名。1898年,他曾率領馬尚德的前鋒部隊到達法肖達。在戰爭開始數天內在大部隊的前鋒作戰,在迪南和沙勒羅瓦建立殊勛。繼法軍 初戰屢敗之後,在無能軍官指揮下普遍潰散之時,芒然繼任一個士氣低落師的師長,他下令將一個不稱職的長官調離。曾任該師參謀部書記的一位年輕保皇黨人寫 道:「芒然來此上任之後,我們這個活的廢墟實際上擁有了法軍最優秀的將軍之一。」①芒然並非徒有虛名。古銅色的臉,表情嚴肅,濃密烏黑的頭發直立豎起,鷹 單似的臉形,雙目炯炯有神,牙齒潔亮;他朝氣蓬勃,行動敏捷,性情暴烈,生活奢華,盛氣凌人,貪得無厭——從各地包括從敵人那裡收集來的十幾輛汽車,在這 位上校旅長出行時排成長長的行列。對所有人冷酷無情,對自己也同樣,只要能從指揮部抽身,他便手持步槍身先士卒向敵人沖鋒,在電話里怒吼給部屬下達毫不寬 容的命令,必要時也敢頂撞上司。歷經勝敗的芒然,素有英雄美譽與屠夫惡名(如果換一個角度看)的芒然,在凡爾登的鐵砧上成為法國最兇猛的戰將。春季,貝當將最重要的軍事行動交給尼韋勒指揮,尼韋勒則主要責成芒然付諸實施。3個月的戰斗之後,4月份貝當從凡爾登晉升集團軍群司令時,尼韋勒接任戰事指揮,他把芒然帶走。興登堡—魯登道夫體制最早的決策之一是停止對凡爾登進攻;自8月底開始,使皇太子甚感欣慰的是,德軍面對凡爾登堡壘採取了純防守的姿態。這個決策在 災難性形勢下是聰明的,但它給法軍提供良機。漫漫數月的戰斗使德軍的防線呈楔形。實際接觸中處於最尖端的杜奧蒙堡立即成為法軍的最近和最大目標,德軍在凡 爾登戰事的失敗成為定局,沒有比法軍收復舉世聞名的杜奧蒙堡更引人注目了。這便是尼韋勒和芒然決心做到的事情。法軍作了長期和徹底的備戰:凡爾登守軍在普通大炮外又增加了530門重炮,包括一個新編16英寸克勒索炮兵連,重炮全部集中指向德軍陣地的突出部 ——受攻擊的防線每15碼1門大炮。准備進攻的3個師的實力和效能已准備到最高點,並在前線後面打算出擊的地方接受了一個多月的訓練。10月中旬開始炮 轟,炮彈猛烈地落在德軍防禦工事和組織系統上,主要目標是德軍的炮隊。到20日,近三分之一德軍大炮失去了戰鬥力。22日下午2時,法軍向德軍防線轟擊的 火力突然延伸,射程延長。該項策略獲得成功。攻擊的時刻已到;一直隱蔽的德軍158門大炮開火,同時也暴露了他們的陣地和防衛性彈幕系統。當實戰時刻來臨 時,德軍158門大炮中僅90門仍在射擊。10月24日以前三天天氣晴好,但24日這天濃霧遮蓋戰場。法軍司令部就是否應推遲進攻進行了短時間的討論;可是芒然正確地判斷:濃霧固然牽制進 攻,但至少也同樣妨礙防守;他的觀點佔了上風。以空前規模秘密集結的法軍戰壕迫擊炮——一種新特點——向德軍戰線猛烈開火,德軍戰壕已經變成彈坑,戰線就 在彈坑上面;兩小時以後,法軍步兵沉著冷靜、義無反顧地沖向宿敵;又過了兩個小時戰事全部結束。德軍的楔形突出部給咬掉了,三色旗重新飄揚在杜奧蒙堡上 空,6000名德軍戰俘落入芒然的牢籠。德軍曾輕率地稱它為凡爾登「柱石」的這個地方重被法軍佔領;凡爾登的名字已作為德軍一個最大不幸載入史冊。然而在這一輝煌的局部勝利中撒下難忘的挫折的種子,我們很快就會看到。

『肆』 大家誰能告訴我幾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將領

德國:毛奇 舍爾 奧古斯特·馮·馬肯森 魯登道夫 興登堡 赫爾曼·馮·弗朗索瓦 希佩爾 法爾肯海因
英國:貝蒂 傑里科 黑格 艾倫比
法國:福熙 貝當 魏剛 霞飛
美國:潘興

『伍』 一戰中法國元帥

還有貝當

霞飛
在馬恩河會戰之後,霞飛享有無比的威望和人望。他已經拯救了法國,而這個國家對他的感謝也是到了極點。以後,當陣地戰繼續往下拖,中間又夾著無成果的攻勢,而霞飛對政府的態度也變得日益專橫,於是他變成了許多批評的目標,他的將星開始昏暗無光,最後終於在晉升為法蘭西元帥的藉口下,被解除了指揮權。戰後,雖然在某些人的心目中,霞飛的地位繼續增高,但他的人格以及其在馬恩河會戰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成為公開討論的主題。有好幾本書,對於霞飛元帥的威望正式表示懷疑。尤其是李德爾·哈特,顯然是不無成見,他對於霞飛的贊譽是很刻薄的,說在緊急的時刻,霞飛不過是一種「國家神經的鎮靜劑」而已。
今天,有關馬恩河會戰的歷史已經出版,霞飛本人在其回憶錄中也有非常詳盡的記載,所以他在第一次大戰開始時,法國境內作戰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似乎是可以恢復其適當的地位。結果對於這位在歐洲歷史發展中扮演主要角色的人,現在是可以作適當的評價。事實上,毫無疑問,當時大多數因素似乎都指出法國戰敗已成定局,霞飛的戰略能力和行為對於國家命運的改變是具有決定性的貢獻。在那種特殊的緊急關頭上,他扮演這個角色要算是非常出色,所以凡是今天研究當時法國歷史的人,對於他的享譽千秋是已無非議。
霞飛,1852年1月12日生於里沃薩爾特的平民家庭中。由於智力過人,勤勉好學,所以才獲得了一筆獎學金,使他能前往巴黎進入「綜合工科學校」就讀。1869年,他還只有17歲,即以第14名考入該校。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中,他以工兵少尉的身份在巴黎的一個要塞中服役。戰後又回到綜合工科學校去繼續完成學業,然後再加入工兵。由於其妻子在1885年逝世,於是他遂要求調往海外服務。他曾經參加過台灣(中法戰爭)和越南的戰役,到1888年才返回法國,首先在一個鐵道兵團中工作,然後又調往楓丹白露的炮兵學校中充任教官。
他第一次嶄露頭角是在1892年。當時他正在塞內加爾興建鐵路,並奉命指揮一支縱隊,准備用來作為布尼爾上校的增援部隊。布尼爾受到陶里格人的奇襲,其兵力被切成了碎片。霞飛趕上了殘部,他不但不撤退,反而自告奮勇接替布尼爾的任務,向前進攻,佔領了亭布克托,並平定了當地的叛亂。所有這些工作都是在距離任何法國基地500英里以外的地方完成的,於是他被升為中校,並獲得榮譽勛章,然後返回法國。接著又調往馬達加斯加,在那裡奉加里安尼之命,負責對狄牙哥蘇里茲的海軍基地建築要塞。1900年再回到法國,升任准將,並出任國防部工兵署署長。以後又升任師長和軍長,在1910年以後勤司令的身份任最高軍事委員會委員,他此時58歲。
當時最高軍事委員會的副主席,也就是在戰時內定為總司令的人,是米歇爾將軍(主席是文人部長,只具名義而已)。米歇爾不同意法國總參謀部所提倡的攻勢至上主義,於是受到其他高級將領的反對而被迫辭職。這次的風潮顯然是加里安尼將軍所策動,但他以年邁為由拒絕接替米歇爾的職務,而全力推薦霞飛,他認為霞飛年紀較輕,比較有時間來對陸軍的發展發揮一種決定性影響作用。還應補充說明的是霞飛一向被認為是一位「良好的共和黨人」,換言之,從文官的觀點來看,他是一位可以信賴的人。他被派為總參謀長,這是第一次使總參謀部受到未來總司令的控制。
霞飛在1911年到1914年出任該職時,確有其相當的成就,其價值在戰爭爆發時已獲得證明,但卻很少為世人所認識。他曾經補救軍備計劃的缺陷,擬定和發展戰略戰術思想,加強軍隊訓練和軍官培訓。為了使法國陸軍對德軍能有較佳的應付能力,霞飛把服役期改為三年制,並擬定一個新的對德作戰計劃,即眾所周知的第17號計劃。對於如此巨大規模的任務,三年的時間的確不算太長。
以數量而言,法軍大致與德軍相等,但素質較差,因為法國分配給裝備的經費僅約為德國的一半。從軍備的觀點來看,是還有許多的工作要做。舉例言之,雖然75毫米野炮的數量是已經夠用,但每門炮只配發1250發炮彈,而且根本沒有野戰重炮;霞飛主張生產重炮。德國則早已有了大量的重炮。他勉強使法國生產了若干105毫米、120毫米和155毫米的火炮,並發起了一項對長程海軍炮的研究,不幸由於預算的限制,遂不容許發展此種重炮。盡管如此,模型的生產和試驗單位的組成,仍然能使法軍的火力在後來的戰爭中獲得迅速的增強。
由於法國在常備兵力數量上的劣勢,使得在開始動員時確保國境的安全,就成為刻不容緩的工作。為了增加常備兵力的數量,以便能使國境獲得適當的掩護,並作為編組預備單位的核心起見,霞飛在1913年主導了一項兵役改革,將服役期延長為三年。結果為法國陸軍增加了21萬人,使其能大約以70萬人來對抗德軍的80萬人。
這些正規兵力的編成,加上動員所提供的額外部隊,也就構成准備一種新計劃的理由。在1911年時的第16號計劃是一種防禦攻勢計劃,其目的是對抗德軍在梅斯、陶爾和凡爾登等地的侵入。它假定比利時的中立將受到尊重,不過為應變起見,又還是把預備軍布置在北面,但那卻是一種不適當的准備。這個計劃的修改是以若干政治假定為基礎:英國遠征軍的支援、義大利的中立、在比利時介入的或然率,以及俄軍攻勢所提供的支援。法軍所應採取的態度必須首先決定:是防禦,是防禦攻勢,還是攻勢呢?
命中註定應由霞飛來准備和執行的第17號計劃,曾經引起許多的誤解。根據從它所產生出來的行動,它常被認為是一種事先擬定的工作計劃,與德國方面的施里芬計劃類似,其主要特徵被認為是一種將主攻方向放在阿登山地的全面攻勢。這種觀念以後固然曾付諸實施,但當初卻未事先作如此的決定。第17號計劃實際上只是一種集中計劃,它可以根據對於敵軍行動的假想而來作各種不同的適應,霞飛的主要理想是要使他自己有採取各種不同調度的可能性——這種計劃好像是在擊劍比賽之前所採取的「腳本」姿勢,而並非一事先安排的「腳本」。任何追蹤研究此項計劃的准備和執行的人一定可以感覺到其踏實性,以及其要素為運動的事實。這也就是其力量之所在,並且也開啟馬恩河上反敗為勝的契機。
霞飛所准備打的運動戰又與法國人「攻到極限」的思想相配合。以前的計劃都是以防禦性的反應為主,這個計劃卻一反過去的作風,其目的是要使敵人沿著全線都感受到法軍行動的壓力,以達成使其癱瘓和喪失機動性的目的。雖然對於在1914年流行的有關戰術攻勢的瘋狂觀念,以後曾招致許多批評,而那些批評也毫無疑問是合理的,但我們卻不應因此而忽視此種主動意念在戰略和士氣上所產生的效果。戰術上的失敗是由於缺乏最新的戰斗經驗,以及對日俄戰爭的誤解。但從全面的觀點來看,法軍雖在國界上被擊敗,但最後終於還是能對敵人貫徹其意志,此項事實還是應歸功於此種飽受批評的攻勢至上主義。
時常有人說當1911年霞飛被捧出場扮演主角時,他不過是一個傀儡,對於所應扮演的角色毫無准備,所以他是受到總參謀部中所謂「少壯派」的支配,包括格蘭德梅森上校在內。事實上,雖然霞飛把一種新氣氛帶入了法國軍隊,但他對於一切主要的決定仍然保持著嚴格的控制。自1911年起,其日常的行動,以及其在會戰時的表現可當做一種模範,足以證明他對於經常發生的困難能作合理的應付。應該補充說明的是,他對於此種運動戰曾經作過慎重的准備:他曾經舉行多次兵棋和實兵演習,並頒發新的教範。他在這個領域中的努力是具有相當價值的。
第17號計劃比第16號計劃要算是一種相當的進步。面對著預計中的73個師,第16號計劃只能提供38個法國常備師,另加16個預備師,後者指定用於次要的任務。第17號計劃則可供21個常備軍、3個獨立師、10個騎兵師和14個預備師,計約有580個常備步兵營、332個騎兵連、653個炮兵連,來對抗德軍的600個步兵營、350個騎兵連、500個野炮營、100個重炮連。由於可以期待英國提供6個步兵師和1個騎兵師,比利時提供4個師,所以法國人似乎還略占優勢。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法國僅有的野戰軍130萬人,卻成為對抗德軍的主力,而俄國只出兵七八十萬人。在這個緊急關頭,平衡總算是已經重建起來了。
1914年7月25日,奧塞兩國的正式斷交顯示戰爭已有爆發的可能,但法國政府由於總統和總理都前往俄國訪問,正在經由海上返國的途中,所以並未開始採取必要的措施。當他們於7月29日回國時,人們還在希望和平可以繼續維持。霞飛強烈主張法國應作最壞的准備。7月30日,法國政府仍僅同意採取某些敷衍的措施,不包括預備役人員的召集在內。直到7月31日,由於已搜集到德軍動向的情報,霞飛才獲准動員掩護兵力。一直又等到8月2日,法國政府才決定總動員。
如我們所認識的,第17號計劃只是一種集中計劃,可以適應不同的情況。法軍調動的形式是取決於德軍所採取的進攻路線。8月2日還不知道其主力是趨向何處——凡爾登向北面,或比利時。假定即為比利時(那是最可能的假定),又還是不知德軍的行動正面有多寬。由於誤以為德國人不會把預備師擺在第一線,遂使人認為德軍的右翼不可能延伸到桑布爾河和默茲河河谷之北。但這一點仍待證實,所以霞飛似乎是在逐步的准備他的會戰,他一切的調度都是根據所獲得的情報。不像施里芬計劃有事先的預備行動。那是一個真正的運動戰,從頭到尾都是由霞飛指導。
8月2日,當德軍破壞比利時中立並侵入盧森堡的消息傳來,霞飛決定把他預備軍團(第五軍團)的集中點向左移動,沿著默茲河從斯特奈移到吉維特。8月3**向各軍團司令提出警告說,他們也許要有向洛林和亞爾薩斯發動攻勢以牽制敵軍,並使法軍右翼推進到萊茵河的可能。8月4**命令向上亞爾薩斯發動計劃中的攻勢,8月5日又開始派騎兵進入比利時。當他在8月7日獲知比利時正面對著德國的6個軍時。他就派騎兵軍連同若干步兵去據守那慕爾以南的默茲河渡口,此時他正在考慮以列日——那慕爾——地南特之線為基地來包圍德軍的右翼。在亞爾薩斯方面,法軍攻佔了亞特克爾奇,但到8月8日法軍的攻勢即被逐回。8月9日,霞飛改組右翼的指揮結構,在波將軍之下成立一個亞爾薩斯軍團。由於英軍拖延到8月5日才開始動員,所以他決定命令法軍大量進入比利時而不再等待英軍,因為此時列日尚在堅守之中。於是他又向第一和第二兩個軍團重申前令,要他們在8月14日向洛林發動牽制攻勢。那在時間上是與俄軍進入東普魯士的行動相配合。
8月14日,當法軍在洛林發動攻勢時,比利時的情況仍然很模糊。德軍主力被認為是在奧爾特河的後方,其主攻方向仍被認為是在默茲河以南。第五軍團司令朗爾札克將軍擔心德軍會在默茲河以西作迂迴行動,但霞飛仍表懷疑、不過到了8月15日,由於大量德軍在那慕爾東北面渡過默茲河,此種可能遂已獲得證實。霞飛命令第五軍團准備向北移動。他要求把在里爾的第一軍區劃入其指揮之下並組成一個預備師為主的兵力來掩護這個地區。盡管如此,情報仍然很矛盾;法國第一軍在地南特受到攻擊,奸像德軍主攻方向是在吉維持以北的比利時阿登山地中。那一天黃昏時,霞飛命令第五軍團進向桑布爾河,17日又派騎兵軍進向該河之北以拓寬這個行動。
德軍的行動反在8月18日才開始明朗化。假使其主要努力被發現在那慕爾之南,則法國第五、第四、第三等軍團就應向其發動已在計劃中的向心攻擊。英軍在21日之前尚不能開始行動。假使德軍主要努力在那慕爾以北發展,則法軍就必須增強左翼。已經從第二軍團中抽出第九軍,並計劃把莫努里的洛林軍團調往左翼方面。8月19日第二種假定已被證明是正確的;比利時人報告已有德軍4個軍進向布魯塞爾及其西北地區,而他們本身則正向安特衛普撤退。於是霞飛根據一個錯誤的德軍戰斗命令,遂判斷敵軍在阿登地區的中央部分是比較薄弱。到8月20日上午,在洛林的法軍巳獲相當的進展,而第五軍團已經到達桑布爾河。不過在午後4時,卻已經知道第二軍團在洛林已受重創和被逐回,第一軍團也已受阻,而德軍在比利時的左翼共有5個軍。所以在8月21日,遂下達阻止北面德軍前進的命令,第三和第四兩軍團奉命通過阿登地區向其中央部分進攻。
8月21日,德軍到達魯貝並面向南方,所以法軍必須向北作戰。在洛林的第二軍團正在撤退,霞飛命令它停止在南錫的前方。
8月22、23、24日,三天在比利時境內的戰斗以法軍全面戰敗為其結束,但霞飛尚未真正掌握事實,因為他對於雙方實力比較的估計並不正確,到8月24日,當他所計劃的調度顯然已經失敗時,霞飛遂決定總退卻。其目的是拖延時間以等待俄軍的攻勢發生作用。於是在8月25日,發出第二號一般訓令,指示撤到亞眠——蘭斯河一線,右端倚托凡爾登,並在洛林和默茲河上採取防禦態勢。8月26日,當英軍退到拿永並趨向第五軍團的後方時,霞飛在西面成立了一個新的第六軍團,由莫努里指揮,其兵力是從亞爾薩斯和洛林抽調出來的。8月27日,英軍又從勒卡托被逐出。霞飛命令第五軍團向西北反攻以掩護英軍撤退。8月28日,由於第四和第五兩個軍團顯然已經喪失接觸,於是他命令由福煦指揮一支兵力以鞏固法軍的中央。8月29日,霞飛前往第五軍團視察以便發動吉斯的反攻,並順道去和英軍總司令弗倫奇將軍會晤。
不過,當第六軍團正在亞眠地區下火車時,該地即已受到德軍進攻的威脅,霞飛遂命令第六軍團轉入巴黎要塞地區。於是他臨時計劃的在索穆河與凡爾登之間的作戰又已變得不可能。他必須要獲得若干可以活動的空間,並向奧貝河和塞納河撤退以便可以繼續執行其迂迴運動。9月1日,據報克魯克正向南進,但卻在巴黎的東邊。當俄軍在東普魯士慘敗的消息傳來時,法軍左翼的增強還正在進行中。就是在這個時候,霞飛簽署了第四號一般訓令,發動註定要成為「馬恩河會戰」的作戰。在這個階段,霞飛的幕僚中曾有不同的意見,有人懷疑是否從凡爾登以西向中央發動攻擊比較好;時間的問題也同時被提出:是否再繼續等待和再向後撤退,抑或應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立即反攻呢?霞飛贊成從四麵包圍和在原則上盡可能撤回到塞納河上。
9月2日和3日已經證實克魯克仍在向南運動,而且那是與小毛奇的命令相違背(從無線電中收到的)。加里安尼(巴黎衛戍司令)被安置在霞飛總部的指揮之下,並要求給予指示。霞飛指出一旦時機來臨他應向莫城方向進攻。9月4日,據報克魯克正向東南運動。第四號一般訓令中所設想的情況正在逐漸變成事實。霞飛不聽其參謀長貝特洛的意見,認為偉大的時刻已經到來。上午10時,加里安尼用電話建議他向東攻擊。霞飛此時仍在考慮在馬恩河以南作戰,於是他就征詢德斯佩雷將軍和福煦的意見。此時加里安尼又已與弗倫奇會晤,後者也贊成立即全面反攻。等到德斯佩雷(他現在是第五軍團司令)和福煦(第九軍團司令)的回電送到總部時,他們也一致贊成並主張莫努里(第六軍團司令)應在馬恩河之北採取行動。於是在下午l0時,霞飛遂決定於在9月6日進行這場決定性會戰,並簽署了其著名的日令。
為了說明這場巨型運動戰的真正性質,而且毫無疑問是由霞飛所指導的事實。我們對於馬恩河會戰的來源已經作了相當詳細的敘述。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觀念和計劃是如何逐漸地成型。同時也可以發現這位指揮官的現實態度和堅毅精神。尤其是他的精力過人,能與各軍團繼續保持不斷的接觸。
凡此一切部證明法軍的高級指揮組織享有不可否認的優勢。雖然在國境上被擊敗;並且被迫承認所有一切的構想均巳落空,但霞飛卻有其偉大的性格,敢於作勇敢的決定,適時地擺脫戰斗,並計劃採取對抗行動以重建其地位。面對大風暴,他表現出超人的冷靜,這與毛奇、比羅甚或克魯克的神經緊張成一強烈對比。不過,這次大會戰的主要特性很像一個巨型的兵棋演習,在那個時代的將軍們都沒有大規模戰爭的經驗,一切都是照已知的規則進行,假使發現情況似乎不正常就會自認失敗。
這就是馬恩河勝利的解釋:它是出自克魯克所犯的一個錯誤,和霞飛所作的一次良好調度。克魯克使德軍的戰線在其第一軍團與比羅的第二軍團間產生了一個缺口,而德斯佩雷的法軍卻進入其中,但並未真正認清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當然我們今天可以批評當時聯軍的行動不夠完美,例如莫努里的兵力到9月5日才出現,其迂迴運動也不夠寬,英法兩軍對於所面對的缺口不曾迅速勇敢地沖入,而霞飛還不曾真正認清有這個缺口存在。但這些都是戰爭中不可避免的現象,任何人都被迫根據其所不能完全認清的發展來採取行動。不過總而言之,法國人所犯的錯誤還是比德國人少,法國人之所以獲勝,法國之所以得救,其原因即在此。
馬恩河會戰的後果之深遠為世所罕見。1914年,世界幾乎要被德國征服。法國僅憑其與英俄兩國的同盟,才勉強維持兵力平衡,但以野戰兵力而言,仍然屈居下風。此外,法國人對於德國實力的研判也極為惡劣,其所作的戰略部署也完全不適當。同時對於近代火力所提供的戰術可能性也作了完全錯誤的解釋。所以法國顯然是走向必然失敗的途徑。因此這也是似乎即為歷史的分水嶺。
但結果並非如此。在幾乎一切都不利的條件下,霞飛終於能夠死裡逃生,反敗為勝。聯軍在馬恩河的勝利敲響了德意志帝國的喪鍾。誠然,這次勝利並不徹底,結果還需要四年的艱苦奮斗方使戰爭勝利結束。但這一件由少數人做成的大事卻使歷史演進的方向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德國戰爭機器在西線上終於不能再向前推進。
在國界上失敗對於法軍是第一次奇襲;馬恩河的勝利是第二次奇襲。但是還有第三次奇襲在等候著雖已獲勝但疲憊不堪的法軍——在撤退到埃納河之線以後,德軍就開始挖掘工事,於是也就進入了塹壕戰的階段。
霞飛還是嘗試用運動來打破僵局,他企圖從西面迂迴德軍的防線。這樣也就展開了所謂「向海岸賽跑」的作戰,那是由福煦來協調的。其結果為一系列的戰斗證明,面對堅強而有活力的敵人,這種迂迴行動是根本無效,經過一番掙扎之後,雙方都被迫向現實屈服,於是這種新型的戰爭遂一直延長達四年之久。
現在霞飛必須設法解決塹壕所帶來的新問題。在1915和1916兩年間,他的行動曾經受到許多的批評。自然他是在摸索前進,所以錯誤在所難免。不過必須承認1918年最後勝利的基礎還是由他所奠定,他決定革新法國陸軍的主要路線,一切軍需生產的計劃也是他所擬定,但到1917年才能開始大量生產,所以他在行政方面是頗有貢獻。關於同盟戰略方面,他的影響力日益增大,直到他升任法蘭西元帥時為止,那也是用來當做解除其兵權的掩飾。
他之所以失勢,原因有二:第一是兩年來的戰爭結果的確很難令人感到滿意;第二是為了保障統帥的軍事行動自由,他與政客們發生了不斷的斗爭。嚴格說來,對於他相當的成就是並不太公平:他已經建立了一支近代化的陸軍,一支工業時代的陸軍;他已經制定的軍事思想;他已經贏得新型的會戰,例如凡爾登和索穆河之戰。當他在1917年初被免職時,他已經消耗了敵方兩位統帥;小毛奇和法爾肯海恩。而他們的後任興登堡為了預防霞飛在1917年春季發動大攻勢,也自動在法國領土上作大規模的撤退。雖然他並未能獲得最後的勝利,但在他的記錄上還是功多於過,而且也替未來的勝利奠定了基礎。所以總而言之,霞飛還是功在國家。
尤其是他曾給予後世以某種偉大教訓:無懼的性格,有彈性的現實心靈,在戰略階層的無缺點行動能力。憑著其堅強的人格,他能夠抵銷一切的不利因素。他證明在歷史網的編織過程中,指揮官所扮演的角色是如何的具有決定性。所以,他並非像李德爾·哈特所雲,只是一種「國家神經的鎮靜劑」。在那個危急存亡之秋,法國命運的決定大部分都是由他負責:而他也的確使第一次世界大戰走向一個新的方向

『陸』 一戰德國將軍(全部)一戰法國將軍(全部)

保羅.馮.興登堡(1847-1934)德意志第二帝國陸軍元帥。1847年出生於東普魯士的一個貴族軍人家庭,1859年進入普魯士軍校學習。1866年畢業後任普魯士警衛步兵第3團少尉排長。參加了普奧戰爭,隨毛奇軍團參加了薩多瓦戰役,因作戰英勇,戰爭結束後晉升為中尉。1870年升任警衛步兵第3團1營副營長,並率部參加了普法戰爭。先後參加了聖普里瓦會戰和色當會戰,因表現出色被德皇威廉一世親授鐵十字勛章並升任警衛步兵第3團副團長。1873年,進入柏林軍事學院深造。1878年畢業後進入德軍總參謀部任上尉參謀。1883年調到陸軍部任職。先後擔任步兵第91團團長,第28師師長等職。1903年升任陸軍第4軍軍長並晉升為中將。後來因與德皇威廉二世矛盾頗多於1911年退役。1914年8月,一戰爆發後再次復役,接替普里特維茨上將擔任第8集團軍司令,魯登道夫將軍被任命為他的參謀長,率部進行了東普魯士戰役,重創俄軍,將其徹底趕出了東普魯士,因戰功卓著升任德軍東線總司令並被擢升為陸軍元帥.1915年2月,率第8,第10集團軍發動了「馬祖里湖冬季戰役」,大敗俄軍並奪取了波蘭,立陶宛,里加以西地區和沃倫地區,殲滅俄軍約170萬。1916年8月,升任德軍總參謀長,指揮了德軍1917-1918年的一系列戰役。後來的戰局對德日趨惡化,1918年9月,協約國軍隊突破興登堡防線攻入德國。11月11日德國戰敗,德意志第二帝國覆滅。1925年當選魏瑪共和國總統。1932年連任,1934年8月2日,元帥在諾伊代克去世,終年85歲。
奧古斯特.馮.馬肯森(1849—1945),德意志第二帝國陸軍元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最優秀也最被尊重的戰場指揮官之一,出生於1849年12月6日,馬肯森並非出生在一個軍事世家,他的父親是一個房地產商。1869年10月1日進入陸軍服役,被分配到精銳骷髏輕騎兵團參加了普法戰爭(1870—71)。1880年被調入總參謀部,1901年升任威廉二世的侍從武官。一戰爆發時在東線的第8集團軍(司令普里特維茨上將)第17軍任軍長,後在興登堡和魯登道夫的領導下在東普魯士戰役中大勝俄軍,立下了赫赫戰功。9月在波蘭參加了圍攻華沙和進攻羅茲的戰役,隨後升任第9集團軍司令。1915年4月調任第11集團軍司令並參加了果爾利策戰役,戰役結束後被德皇擢升為陸軍元帥。同年6月升任馬肯森集團軍群總司令並在布格河地區進行了一系列攻勢,樹立和鞏固了自己在德軍中最優秀戰場指揮官的名望。1915年9月率部成功入侵塞爾維亞,同年秋,出任多瑙河集團軍司令入侵羅馬尼亞,在戰爭的最後幾年一直擔任駐羅德軍總司令。1918年11月德國戰敗前夕,率部經特蘭尼瓦尼亞撤軍回國。戰敗後被法國扣押,1920年退役,戰後積極參加社會活動,他在政治上是納粹主義的支持者,並於1933年加入了納粹黨。雖然如此,馬肯森仍然是一名君主制的堅決擁護者,試圖在德國恢復君主制。1941年他還參加了威廉二世的葬禮。1945年11月8日,他在 施密德堡去世。享年95歲.
伯恩哈德.卡爾.阿道夫.馮.迪姆林(1853-1944)德意志第二帝國陸軍元帥。1871年加入德國陸軍服役。19世紀末在德軍總參謀部供職,1904年被調往當時德國殖民地—西南非洲(今納米比亞)工作。1907年被調回德國指揮一個步兵旅。在一戰中曾參加了1916年的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並在凡爾登戰役之後晉升為陸軍元帥。一戰結束後轉變為一個和平主義者。1944年2月3日去世,享年91歲。
巴伐利亞王子利奧波德(1846-1930)德國陸軍元帥。1915年4月被重新召回現役出任在東線的第9集團軍司令,並在8月4日攻佔了華沙。不久,被任命為新組建的「利奧波德」集群(由德奧聯軍組成)司令,並被部署在東線中部。1916年8月,興登堡元帥接替法爾肯海因將軍擔任德軍總參謀長,而魯登道夫將軍也升任德軍軍需總監。巴伐利亞王子利奧波德順理成章的接任了德軍東線總司令。1918年3月,他的參謀長馬克斯.霍夫曼將軍代表德軍在德俄 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條約上簽字,宣布停戰。利奧波德元帥不久也從德軍中再次退役。1930年去世,終年84歲。
巴伐利亞王儲魯普雷希特(1869-1955)德意志第二帝國陸軍元帥,出生於1869年,一戰爆發時擔任駐洛林的第6集團軍司令,面對法軍在戰爭初期兇猛的攻勢,他沉著應對,最終在反攻中擊退了法軍的洛林攻勢。由於他出眾的軍事才能在皇室中有目共睹,德皇於1916年7月擢升他為陸軍元帥,並在8月提升他為在西線北部組建的「魯普雷希特」集團軍群司令一直到戰爭結束。戰爭結束後由於巴伐利亞爆發了革命,魯普雷希特失去了他的王儲身份,1955年在巴伐利亞去世。
科爾瑪.馮.德.戈爾茨男爵(1843-1916)德意志第二帝國陸軍元帥。1861年加入普魯士陸軍,曾參加了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18878-1883年在柏林軍事學院任軍事史少校教官。1883年6月作為軍事顧問到土耳其負責訓練土耳其陸軍,1885-1895年任德軍顧問團上校團長。1896年,返回德國並晉升為中將。其後歷任師長,軍長,工程兵總監察官等職。1909年-1912年出任駐土最高軍事委員會副***。1911年被擢升為陸軍元帥。1914年8月調任德軍駐比利時軍事總督。同年12月,出任德軍駐土耳其的高級軍事顧問(同時任土軍第1集團軍司令。1915年3月,接替贊德爾斯出任Bosporous集團軍司令。6月,調任駐美索不達米亞前線的土軍第6集團軍司令。1915年年底升任土軍伊拉克集團軍司令。1916年4月因病去世。
卡爾.馮.貝洛(1846-1921)德意志第二帝國陸軍元帥。 1846年4月24日出生於一個軍人世家,他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老普魯士軍官,曾經參加過1866年的普奧戰爭和1870年的普法戰爭。一戰爆發時擔任第2集團軍司令。為方便統一指揮,1914年8月9日兼任第1,2,3集團軍總指揮。馬恩河戰役失敗後仍舊擔任第2集團軍司令,並於1915年1月被德皇擢升為陸軍元帥,登上了他作為職業軍人的顛峰。1915年3月底由於心臟病發作,被送回德國療養並於次年被迫退役。1921年8月31日在柏林逝世。
瑞摩斯.馮.沃爾希(1847-1920)德國陸軍元帥。1860年加入德國陸軍服役,先後參加了普奧戰爭(1866)和普法戰爭(1870-1871),隨後調入德軍總參謀部供職。1901年升任第12師師長並晉升為少將。1903年升任駐布雷斯勞的第6軍軍長。1905年晉銜中將。1911年從陸軍中退役。1914年8月一戰爆發後,重新加入現役,擔任東線的西里西亞後備軍軍長協助奧軍第1集團軍作戰,1914年10月出任新組建的沃爾希集群(駐西里西亞)總司令,一直到1916年8月,他一直率領他的部隊在俄國作戰,其間晉升為上將。1916年8月,率部移駐波蘭南部直到1917年俄國爆發革命,在這期間,1916年6月,擊敗了俄軍在俄羅斯中部發動的布魯希洛夫攻勢。1917年12月,沃爾希集群解散,被擢升為陸軍元帥,隨後退役。戰後,曾出任德國南部邊防部隊司令。1920年去世。

『柒』 一戰和二戰中的著名將領有哪些

一戰:法國的霞飛、貝當
二戰:美國的巴頓、尼米茲、斯普魯恩斯,日本的山本五十六,英國的蒙哥馬利,德國的隆美爾、古德里安、鄧尼茨,蘇聯的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

閱讀全文

與一戰法國將軍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5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