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潛艇危機是怎麼回事

法國潛艇危機是怎麼回事

發布時間:2023-01-28 20:02:08

① 終於明白英法核潛艇相撞是怎麼回事

英法核潛艇相撞是指英國「前衛」號彈道導彈核潛艇與法國的「凱旋」號核潛艇於2009年2月3日或4日在大西洋相撞事件。當時兩艘潛艇均在水下航行,而且艇上帶著核導彈。碰撞發生時,潛艇上共有約250名乘員。 英國《太陽報》網站2月16日報道說,相撞導致「前衛」號需要由船拖回蘇格蘭的基地,船體上可見凹陷和擦痕。「凱旋」號也駛回布雷斯特港海軍基地,聲吶外殼嚴重受損。
一般情況下,艦艇可以通過聲吶裝置探測到與己方相近的其他艦只。不過,或許雙方潛艇上的反聲吶技術太過高端,以至於各自聲吶裝置均未能探測到對方。法方消息人士稱,「凱旋」號水兵聽到了「砰」的一聲巨響,潛艇的聲吶外殼幾乎被撞爛。英國海軍人員對《太陽報》說,兩艘潛艇駛入到如此近的范圍之內,這類事件發生的幾率為幾百萬分之一。

② 法國失去與澳大利亞的潛艇合同之後,分別做了哪些事情

在法國失去與澳大利亞的前景合同之後分別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調回了法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第二件事是向澳大利亞進行索賠,已經寄出了索賠文件。第三件事便是呼籲全歐盟對澳大利亞發出譴責並給予制裁。

3、英美態度:

法國總理還呼籲整個歐盟對澳大利亞進行制裁,由於法國在歐盟中說話舉足輕重,很多歐盟成員國已經對澳大利亞發表了譴責,並且所有歐盟與歐盟,與澳大利亞的貿易談判已經遭到中止。英國和美國方面也對澳大利亞發出了譴責,表示這一切都是澳大利亞做的,與他們兩個國家沒有任何關系。可見澳大利亞現在是里外不是人,四面楚歌。英國和美國這種落井下石,捅朋友一刀的行為真的很令人發指。

③ 為什麼潛艇1620年發明以後一百多年裡處於停滯期

其實都潛艇一出現就一直在發展,但它發展到現代潛艇還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戰爭的迫切需要可以迅速催生出各種新型武器.因為期間沒有大的戰役,直到兩次世界大戰才讓人們印象深刻.

傳說義大利藝術大師兼發明家達·芬奇最早進行了關於潛艇的設計。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潛艇研究者是義大利人倫納德,他於公元1500年提出了「水下航行船體結構」的理論。1578年,英國人威廉·伯恩出版了一本有關潛艇的著作--《發明》。
1620年,荷蘭物理學家科尼利斯·德雷爾成功地製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艘潛水船,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艘能夠潛入水下,並能在水下行進的「船」。它的船體象一個木櫃,木質結構,外面覆蓋著塗有油脂的牛皮,船內裝有作為壓載水艙使用的羊皮囊。這艘潛水船以多根木槳來驅動,可載12名船員,能夠潛入水中3-5米。
德雷爾的潛水船被認為是潛艇的雛形,所以他被稱為「潛艇之父」,此後百年間潛艇的發展進入了「慢車道」。直到1724年,俄國人葉菲姆·尼科諾夫製造出了又一艘潛水船,這艘船用橡木、松木板、皮革、粗麻布、樹脂、鐵條、銅皮等材料製成。此後,潛艇的發展又一次進入停滯期。

☆ 戰爭催生

新式武器的發展往往離不開戰爭,戰爭的迫切需要可以迅速催生出各種新型武器,潛艇也不例外。在1776年的美國獨立戰爭中,潛艇第一次登上了戰爭舞台。
富有愛國熱情的美國耶魯大學畢業生戴維特·布希內爾在華盛頓將軍的支持下,開始研究用潛水船打擊英軍的方法,潛艇發展史上著名的「海龜」艇就這樣誕生了。
「海龜」艇外形酷似海龜,艇內空氣可供駕駛員呼吸半小時;在艇的上部還裝有2根通氣管,上浮時打開,下潛時關閉,從而可以補充新鮮空氣。為了控制潛艇的上浮和下沉,艇內設有壓載水艙,用手泵控制水櫃內的水。為應付緊急情況,艇內裝有一塊90千克重的鐵塊,危急時刻只要拋掉鐵塊,潛艇就可以迅速上浮。「海龜」艇的運動通過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兩個靠人力驅動的螺旋槳來控制,武器則是掛在艇體外面的一個重約68千克的炸葯包,攻擊時要將其掛在敵艦外殼上。就是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也是一艘設計得很完備的水下兵器。
遺憾的是,「海龜」艇的攻擊沒有獲得成功。1776年9月7日,歷史上第一次潛艇攻擊開始了,這次攻擊由上士埃茲拉·李來執行。他駕駛著「海龜」艇成功地潛到了英國戰艦「鷹」號的尾部,接下去的工作就是用鑽頭在敵艦上穿孔以便固定炸葯包。然而,他打鑽的地方正好是一塊金屬板,半個小時之後他仍然沒有鑽透敵艦,只好上浮返回。
雖然「海龜」號沒有取得戰果,但它揭開了潛艇實戰的序幕,從此人類的戰場也從陸地、水面發展到了水下,「海龜」號也以其與現代潛艇相同的設計原理而贏得了世界上「第一艘軍用潛艇」的美名,在世界潛艇發展史占據了一席之地。

☆ 再接再厲

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潛艇進入了正常發展時期。其中,愛爾蘭裔的美國人羅伯特·富爾頓為近代潛艇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796年,富爾頓對「海龜」艇進行了改進。1801年5月,在法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的支持下,富爾頓建造完成了命名為「鸚鵡螺」號的潛艇。「鸚鵡螺」號的外殼是銅的,框架是鐵的,艇長6.89米,最大直徑3米,形如雪茄,艇中央有指揮塔,水面用風帆推進,水下用人力螺旋槳推進,用壓載水櫃控制浮沉。為了解決水下呼吸問題,艇上帶有壓縮空氣,可供4個人和2支蠟燭在水下使用3小時,能潛至水下8-9米處,它的武器是水雷,攻擊方式與「海龜」號一模一樣。
「鸚鵡螺」號在試驗中取得了成功,但在實戰中卻沒有效果,於是,法國海軍部長趕走了富爾頓。一怒之下的富爾頓來到英國,在英國首相威廉·皮特的支持下繼續進行試驗。雖然「鸚鵡螺」號在表演中成功擊沉了雙桅戰艦「多羅西」號,但在皮特死後,富爾頓的嘔心之作又被保守的英國人拒絕了。
雖說「鸚鵡螺」號命運多舛,但它不失為潛艇發展史上的一件傑作。無論從艇體材料還是各種設備來說,它都已超過了「海龜」號,在很多方面已接近了現代潛艇。尤其是它首次在潛艇上使用了水平舵,能夠操縱潛艇保持或改變在水中的深度,大大改善了潛艇的操縱性。
19世紀中葉,德國人威廉·鮑爾根據富爾頓的設計改進製成了「火焰「號潛艇,其動力裝置與自行車很相似,是用腳踏輪來帶動螺旋槳轉動。在一次試驗中,由於操縱裝置失靈,「火焰」號一頭扎向海底。鮑爾沒有驚慌失措,他告訴同伴,在海水灌滿艙室後,艇內的空氣壓力就會上升,等到與艇外海水壓力相同時,我們再打開艙蓋逃生。結果,鮑爾及其同伴安全地浮出了水面,開創了潛艇歷史上艇員逃生並且獲得成功的先例。

☆ 初露鋒芒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為了打破北軍對南軍的封鎖,亞拉巴馬州的霍勒斯·亨萊於1963年和工程師麥克林、沃森一起研製出了「亨萊」號潛艇。
「亨萊」號由一台鐵鍋爐改裝而成,長約18.29米,如同一支細長的雪茄。它的推進裝置是一種象轆轤似的手搖曲柄,八名水手在一名指揮官的統一口令下同時搖動曲柄來推動潛艇,其速度可達每小時4海里。「亨萊」號裝有壓載物和壓載水艙來控制潛艇的浮沉,艇內的空氣可供艇員們短時間呼吸,要補充新鮮空氣只有冒險上浮到水面上。「亨萊」號的武器為一枚魚雷,用一根60.96米長的引線拖在艇體的後面。
由於「亨萊」號是用鍋爐改裝的,所以存在著長寬不相稱的先天缺陷。首次試航和第二次試航,「亨萊」號都被波浪掀翻,艇員幾乎全部罹難。第三次試航由亨萊本人親自擔任艇長,算是順利完成了。但第四次試航時,厄運再次降臨,包括亨萊在內的所有艇員全部遇難。在屢屢失敗後,「亨萊」號做了一定的改進,並在艇首安裝了一枚撐桿水雷,其後的幾次試航都獲得了成功。
1864年2月17日夜,「亨萊」號在燈光的指引下向北軍輕巡洋艦「休斯敦」號駛去。9點左右,「亨萊」號到達了離「休斯敦」號僅10米的地方,指揮官狄克遜海軍上尉下達了攻擊命令。「亨萊」號上的撐桿水雷慢慢地伸了出去,在離「休斯敦」號彈葯艙不遠的地方轟然爆炸,隨後便是接連不斷的爆炸聲。攻擊成功了,「休斯敦」號被擊沉,230人喪命,這是人類歷史上潛艇第一次實戰勝利。不幸的是,由於攻擊距離太近,「亨萊」號被「休斯敦」號舷部大洞的水流緊緊吸住無法逃脫,因而成了後者的殉葬品,釀成了一出同歸於盡的悲劇。
「亨萊」號潛艇的最大缺陷是縱向穩定性差,其後果是造成了致命的潛艇縱傾。當艇體在水下時,縱傾會突然改變深度,使潛艇超過下潛極限;當潛艇在水面時,縱傾又會使海水從潛艇上敞開的艙口和排水孔中突然灌進艙內。這也是那個時代潛艇存在的普遍難題,一直困擾早期潛艇的探索者們。

☆ 閃亮登場

經過許多先行者的艱辛探索,隨著工業革命帶來的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潛艇終於在19世紀末登上了歷史舞台,它的創造者就是被後人尊稱為「現代潛艇之父」的愛爾蘭人約翰·霍蘭。
在歷史上著名的「霍蘭」號潛艇之前,霍蘭還建造過5艘潛艇,其中較為重要的是第二艘「霍蘭-2」號(左圖)。它全長10米,裝一台功率15馬力的內燃機,排水量19噸,其成功之處在於首次安裝了使潛艇能在前進中下潛而保持縱向穩定的升降舵。當它下潛時,不是靠增加重量,而是用水平舵下潛和保持深度;當潛艇上浮時,又可提供少量貯備浮力上浮,這在當時是一個重要進展。1893年,在美國海軍的資助下,霍蘭建成了「潛水者」號潛艇,它使用了所謂的「雙推進裝置」,也就是在水面航行時使用蒸汽推進裝置,在水下航行時使用電動推進裝置。
1897年5月17日,在現代潛艇發展史上著名的「霍蘭」號潛艇建造成功了。它長約15米,裝有45馬力的汽油發動機和以蓄電池為動力的電動機。該艇採用雙推進方式,在水面航行時用汽油機,時速7海里,續航力達到了1000海里;在水下潛航時用電動機,時速5海里,續航力50海里。「霍蘭」號上共有5名艇員,裝有一具艇艏魚雷發射管和可以水下發射的3枚魚雷,另有2門火炮,1門向前,1門向後,靠操縱潛艇自身去對准目標。該艇水上航行平穩,下潛迅速,機動靈活,綜合性能良好,在潛艇發展史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被公認為「現代潛艇的鼻祖」。

☆ 風起雲涌

在19世紀最後10年,潛艇已經成為一種實用有效的海戰兵器,但各國海軍對它仍存有偏見,認為它是屬於弱小國家的偷襲武器,對海軍強國並不適用。直到1898年,法國「古斯塔夫·齊德」號潛艇用魚雷擊沉了英國戰列艦「馬琴他」號,顯示了潛艇在海戰中的巨大威力,如夢初醒的各國海軍才開始著手發展潛艇。
由於美國海軍的短視,它先後拒絕了霍蘭和萊克的性能優良的潛艇,致使法國在潛艇發展中處於領先地位。1888年,法國建成了排水量30噸,但未裝備武器的「電鰻」號潛艇。截至1904年,它建造了多種型號的潛艇42艘,排水量大至300噸,小至30噸;到1906年,包括設計中的在內,法國潛艇有18個型號,90艘之多。
英國發展潛艇在法國之後。1900年,英國海軍從美國訂購了5艘「霍蘭」型潛艇,自己也著手自行開發。截至1905年,包括建造中的在內,英國擁有40艘左右的潛艇。1906年,英國開始研製D級潛艇,該級潛艇排水量500噸,雙層殼體,適航性好,並且安裝有試驗用柴油機。1912年,更新型的E級潛艇服役,到1914年,共有11艘該級潛艇服役。E級潛艇水面排水量約700噸,並裝有4具450mm魚雷發射管(首尾各兩具),水面航速16節,水下航速10節,續航力為3000海里,這在當時稱得上是相當優異的性能指標了。
俄國人也是在法國人之後發展潛艇的,它在1901年建造了一艘水面排水量60噸,裝有2枚魚雷的潛艇。1903年,俄國「海豚」型潛艇下水,此後又建造了6艘該級改進型。在日俄戰爭中,俄國還從美國購買了「霍蘭」級和「萊克」級潛艇各6艘,從德國購買了「日爾曼」型潛艇1艘。
德國雖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以潛艇戰聞名於世,但它的潛艇發展起步很晚,直到1904年,一直反對建造潛艇的海軍大臣梯比茨轉變了對潛艇的態度,德國才在1908年7月建成了「日爾曼」級改進型潛艇,也就是後來舉世聞名的U型艇。1913年,德國有了專用於潛艇的柴油機,並且建成了性能優秀的柴油機-電動機潛艇。直到今日,絕大多數常規動力潛艇還沿用著這種動力形式。
美國早期潛艇可謂是「牆里開花牆外香」,美國人建造了「霍蘭」和「萊克」這樣的優秀潛艇,但美國海軍卻遲遲不予採用。直到俄英等國都裝備潛艇之後,美國才在1900年訂購了第一艘「霍蘭」潛艇,幾年後又相繼訂購了6艘「霍蘭A」和3艘「霍蘭B」潛艇,從此走上了潛艇發展的康莊大道。
日本潛艇發展也較晚,但它善於吸取他人的經驗,因而其潛艇發展較快。1904年,日本向美國購買了5艘「霍蘭」潛艇的專利,第二年這5艘潛艇在橫濱完工。這時,失意中的霍蘭本人又將他的設計圖送給了日本人,神戶船廠據此造出了2艘潛艇。其後,日本又從英、法、意等國購買了潛艇。1910年,川崎船廠著手設計日本自己的潛艇。1917年,日本自行設計的「海中」型潛艇在吳港船廠開工,並於1919年建成。1924年,川崎船廠又建成了「特中」型潛艇,一時間,飛速發展的日本潛艇引起各國海軍的關注。

一 戰 歲 月

經過長期發展,潛艇在海戰中的作用終於被國際海軍界所承認,到1914年夏天,各海軍強國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潛艇部隊。其後不久,這些強國紛紛捲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潛艇也有了一顯身手的好機會。
當然,一戰時各國海軍的主力還是水面艦艇,尤其是當時叱吒風雲的戰列艦,潛艇還只能是輔助性的兵力。戰前,各國潛艇數量也不是很多,德國有28艘,法國有38艘,俄國有23艘,美國50艘左右,英國最多,為76艘。其中,以德國潛艇性能最為優秀,尤其是U23--U41艇,它們的最大下潛深度為48米,水下航速將近10節,巡航速度4節,蓄電池可供潛艇在水下航行1小時左右,蓄電池能量耗盡後需浮出水面用柴油機充電。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海軍是最為重視潛艇的運用,並第一個發動潛艇作戰的國家。在戰爭期間,德國共擁有350艘潛艇,在潛艇的主要作戰武器--魚雷的發展上也有了顯著提高。名垂潛艇史冊的「一艇沉三艦」就是德國潛艇部隊的經典之戰。

二 戰 風 雲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潛艇作為新生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戰後,世界各國更加重視潛艇的發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各國共擁有九百餘艘潛艇,其中美國111艘,蘇聯218艘,英國212艘,法國77艘,義大利115艘,日本62艘,德國57艘。這些潛艇無論在噸位、航速、航程、潛深上,還是在武器裝備、水聲設備、電子設備以及動力裝置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在整個二戰期間,各國共建造了1600多艘潛艇。這些潛艇取得了擊沉各種運輸船5000餘艘、2000餘萬噸、擊沉擊傷各型軍艦381艘的輝煌戰果。
德國雖然是一戰的戰敗國,但它的潛艇作戰成就遠遠超過其它國家,對潛艇的威力認識最深,對潛艇的作戰理論也研究最透,所以在二戰的大西洋戰場上,德國潛艇占據了主導地位,其凶惡的U艇和著名的「狼群」都在潛艇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走 進 核 能

潛艇投入戰爭後,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於常規潛艇水下航行時所用的是蓄電池供電的電動推進方式,當蓄電池能量耗盡後,潛艇必須浮出水面充電,這就喪失了潛艇最大的優點--隱蔽性。而且電力推進航速低,續航力短,嚴重削弱了潛艇作戰能力的發揮,人們一直在苦苦尋找著將潛艇從「半潛艇」變成真正的潛艇的各種方法。直到原子能出現,人類才終於夢想成真。
最先考慮將原子能用作潛艇動力的,是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機電處主任、著名物理學家羅斯·岡恩。1945年12月4日,《紐約時報》發表了岡恩的談話:「……原子能將首先帶動機械,以便推進船舶。」當月13日,岡恩又在美國參議院原子能專門委員會的聽證會上說,原子能的主要作用是「轉動世界的車輪和推進世界的船舶」。
如果說岡恩等人是核潛艇構想的提出者,那麼將這一設想最終變為現實的,就是「核潛艇之父」--美國海軍核動力科學家海曼·喬治·里科弗。

老 樹 新 花

核潛艇在50年代出現在海軍行列後,一直是各大國海軍競相發展的寵兒。在五個核大國中,美國率先實現了潛艇全部核能化,英國、法國也在90年代基本實現了潛艇核能化。俄羅斯雖然在核潛艇建造數量上是世界之最,但仍保留了一部分常規潛艇,而中國還是以常規潛艇為主。在世界其它國家中,除了印度租借過俄羅斯一艘核潛艇外,均因各種原因沒有裝備核潛艇。所以,常規潛艇仍在當代海軍潛艇部隊中佔有一席之地。
核潛艇雖然先進,但也存在著技術復雜、造價昂貴、只適合在深海使用的弱點,一般國家往往沒有戰略需要,或是沒有經濟和科技實力,所以迄今世界上只有五個核潛艇大國。而常規潛艇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尤其是經過各種新技術的改造,具有技術成熟,造價低廉,淺海活動力強等諸多優點,很適合中小國家裝備。特別是近年來出現的不依賴空氣的AIP推進系統,使常規潛艇這株百年老樹又煥發了新的生命力。

④ 關於372潛艇事件,有點不明白。 密度大的水在密度小的水上怎麼回事遇到密度小的海水,潛艇浮力驟減

372潛艇應當遭遇了海水密度突變造成的「斷崖」。
海中「床墊」和「斷崖」
海水躍層也稱「躍變層」或「飛躍層」。它是指海水中某水文要素在垂直方向上出現突變或不連續劇變的水層。表明上下層海水性質不同。躍層的厚薄和距海面的深淺,隨海區的地理和氣象條件變化。主要有四種躍層:溫度躍層、鹽度躍層、密度躍層和聲速躍層。
其中,密度躍層對潛艇的水下航行有著不小的用途。當躍層的密度變化較大,潛艇的負浮力不大時, 潛艇可以像潛坐硬海底一樣潛坐在密度層上,故稱「液體海底」。但如果海水躍層是上層密度大,下層密度小的狀態,形成負密度梯度躍變層,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劇減小,被稱為" 海中斷崖"。潛艇在水下航行中,如突遭海中斷崖,會立即失去浮力,急劇掉向海底,大多數常規潛艇的有效潛深為300米,潛艇不受控制的掉到安全潛深以下時,會被巨大的海水壓力破壞,造成失事,二戰以來各國海軍出現過數次海中斷崖的失事,自救成功的,可能唯有我軍這個372艇,所以才有海軍宣稱的世界潛艇史上的奇跡,此時,事發海域水深數千米,該艇失去浮力急速下潛,主電機艙管道因深海巨大壓力而破損、海水噴涌而入……危機時刻,全艇官兵條件反射般的反應速度和指揮員果敢正確的應急處理,3分鍾內,在能見度幾乎為零的水霧環境中,關閉了大大小小近百個閥門和開關,操縱了幾十種儀器,將險情成功化解。把水從潛艇中的水箱排出使潛艇上浮

⑤ 庫爾斯克號海難是怎麼回事

1956年,美國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下水。從那時起到現在,美、俄、英、法等國共建造和發展核潛艇五百餘艘。之後,核潛艇事故便頻頻發生。其中,已知核潛艇沉沒的惡性事故就達十七起之多,並造成六百多名艇員喪生。據統計,前蘇聯海軍核潛艇沉沒十三艘,佔百分之七十五,死亡艇員達五百多人。六十年代以前,美國海軍也曾發生過三次沉艇事故,但七十年代後,隨著核潛艇技術的不斷完善,以及加強艇員的嚴格訓練和管理,使潛艇安全性和可靠性大為提高,近三十年來沒有發生過此類惡性事故。然而,在1970年之後的30年中,世界沉沒的十艘核潛艇全部被前蘇聯和俄羅斯囊括,其核潛艇事故如此之多,令人膽寒。僅1992年俄羅斯建國以來,就發生了七次核潛艇事故。是什麼原因導致蘇俄如此頻繁的海難事故呢?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前蘇聯核潛艇數量曾一度達到二百五十多艘,幾乎佔世界總數的百分之五十,事故發生的概率自然會大一些,這是冠冕堂皇的客觀原因。但是,其他方面的原因也不可忽視,比如核潛艇質量問題,可靠性、可維性和不沉性標准問題,艇員的訓練、管理及組織紀律問題,事故發生後的自救及緊急救援問題等等。

潛艇的下潛與上浮主要是依靠向艇內水櫃中灌水和排水來實現的。所以,只要動力系統保持正常工作狀態,就可以產生高壓氣,吹除進入艇內各艙室或水櫃中的海水,從而使潛艇上浮到水面。前蘇聯潛艇曾經多次發生事故,但連人帶艇一起沉入海底的惡性事故還很少見。事故發生後通常都是緊急浮出水面,再確定搶修方案。

庫爾斯克號為何在事故發生後不緊急上浮,反而緊急下潛並坐沉海底呢?初步分析有三種可能:一是事發突然,完全來不及採取措施。艇內人員可能正在按照預定科目進行正常演練,各艙室之間的水密門沒有處於關閉狀態,艇首突然發生的大爆炸使艇員們茫然不知所措,全艇頓時亂作一團。這時,在巨大的壓力下,洶涌的海水從炸毀的一、二艙突然湧入其他各艙,使艇內進水過多而迅速沉沒。二是爆炸後艇內採取了措施,但效果不明顯。一、二艙爆炸並灌入海水之後,潛艇首部迅速下沉,在下沉過程中,艇員緊急關閉各艙水密門,結果可能只有尾部兩、三個艙室被保護下來。這時核動力系統仍在工作,但由於大部分艙室已經進水,即使是吹除部分艙室的海水也不能上浮,所以艇員緊急關閉了核反應堆,以防止造成核泄露。三是對事故判斷錯誤,處置措施不當。此次演習過程中可能預先設置了潛艇事故及緊急搶救的訓練科目,庫爾斯克號有可能在事故發生後錯誤地判斷了形勢,並繼續按照事先規定的訓練要求先坐沉海底,再實施自救,結果錯過了最初的自救時機,迅速沉沒。

潛艇出事主要是火災、碰撞或觸礁等事故,火災多由艇內故障引起,碰撞多是敵對雙方相互跟蹤距離過近引起,觸礁則是操作不當所致。碰撞是潛艇事故中較為頻繁的一種,主要是潛艇與潛艇,或潛艇與水面艦艇及水中漂浮物(如反潛網、漁網、水障、水雷等)相撞。冷戰時期,美國和前蘇聯海軍的潛艇經常在公海上進行相互追逐和跟蹤,以竊取潛艇水聲信號和對方潛艇的技術機密,錄取下對方潛艇的水聲信號之後,就可以存入資料庫,用來分析判斷對方的潛艇型號,也可將其輸入水雷等水中兵器,在水下自動控制對潛艇發起攻擊。1986年10月,在直布羅陀海峽附近,美國一艘核潛艇在執行跟蹤任務時就與前蘇聯核潛艇相撞,導致潛艇破損後上浮。類似的事件很多,基本上兩艇相撞後遭受損壞的總是前蘇聯的潛艇,西方潛艇看來更結實一些。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耶夫說,過去三十年來,俄國同外國潛艇相撞的事件共發生了十一次,其中十次是與美國海軍潛艇相撞。

潛艇觸礁擱淺也是經常發生的事情。1981年10月27日,前蘇聯海軍二千三百五十噸的W級常規潛艇潛入瑞典海上禁區搜集情報,不慎在距基地十五公里處觸礁後擱淺。瑞典海軍反潛飛機、直升機、潛艇和水面艦艇全面出動,里三層外三層把W級潛艇圍了個水泄不通。該艇多次試圖逃離,但因損壞嚴重,結果還是在深水炸彈的轟擊下被迫浮出水面。艇長和一名軍官在被傳訊時堅持羅盤失靈和導航有誤造成擱淺。11月6日上午,兩艘拖船在瑞典海軍六艘艦艇和兩架直升機武裝押送下,將W級潛艇拖向公海,驅逐出境。俄羅斯在外交上丟了面子,不得不向瑞典政府賠禮道歉,並支付了二十六萬美元的救助費。

庫爾斯克號潛艇因爆炸而沉入海底的說法看來是沒有疑義的,關鍵是什麼因素導致了潛艇的大爆炸?最可能的原因大致有這么幾種:艇內發生嚴重火災,高速航行時撞上暗礁,在潛望鏡狀態航行時撞上吃水很深的商船底部,與潛艇相撞,艇上發生爆炸,撞上二戰時期布設的錨雷,遭到魚雷的攻擊或誤擊等等。在這些原因中,利用排除法可先排除幾種可能:由於庫爾斯克號處於進行航行管制的軍事演習區域,所以與商船相撞的可能性較小;由於普京政府與北約表示緩和姿態,且處於和平時期,所以西方國家使用魚雷攻擊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如有錨雷,可能早就被過往船隻撞上了,不可能五十多年沒有船隻經過那一帶海域;潛艇爆炸水深在二十米左右,那片海域水深在一百米以上,而暗礁多在淺海一帶,所以觸礁的可能性也不大。現在,剩下的原因就只有三種可能:火災、撞艇、武器爆炸。

火災發生的可能性最大。無論是先發生火災後引發爆炸,還是先爆炸後引發火災,艇內曾經發生過不可挽救的火災應該是符合邏輯的推論。如果像Y級潛艇那樣先發生火災後引發爆炸,潛艇本來是有足夠的時間上浮的,它沒有上浮說明最初發生火災的可能性不大,有可能是爆炸後引發火災,從而造成二次或三次爆炸,使潛艇徹底破損沉沒。

與其他潛艇相撞也是合乎邏輯的推論。首先,在美蘇爭霸時期,雙方潛艇相撞是經常的事,因為都想獲取對方潛艇的水聲特性。普京執政以來,這是最大的一次海軍演習,很難說北約不派潛艇跟蹤搜集情報;其次,潛艇為了達到隱身效果,都在外殼上塗敷了厚厚的吸聲塗料、消聲瓦或隱形橡膠等,從而使對方潛艇發現自己的距離縮短。同時,潛艇的水下航速卻大大提高,一般可達三十至四十五節(一節等於一點八五二公里)。本來眼神兒就不好,如果跑的速度過快,在相互跟蹤的過程中相撞的概率確實很高,因此不排除這樣的可能。如果真的有潛艇與之相撞的話,究竟誰的潛艇會與庫爾斯克在北冰洋進行水下之吻呢?看來只有美國的洛杉磯級和英國的特拉法爾加級核潛艇最有可能,即使是這兩種級別的核潛艇,要是以全速與庫爾斯克號相撞,理論上講倒霉的該是自己而不應該是庫爾斯克,因為庫爾斯克的噸位足足比它們大一倍還要多,而且有聞名遐邇的雙殼體結構。不過,也有例外,1970年6月,美國一艘鱘魚級核潛艇在太平洋上與前蘇聯K-108號核潛艇相撞,結果美國核潛艇只是潛望鏡和天線等部位受到輕微損傷,而K-108的外殼則被撞出一個大洞,連推進器也嚴重受損。再說,法國的核潛艇太小,北約其他國家又沒有核潛艇,常規潛艇與之相撞有點像雞蛋碰石頭,沒有用。所以,看來與潛艇相撞的可能性也不是太大,艇內武器爆炸似乎是最有可能的一種情況。

艇內武器爆炸主要可能是魚雷、反潛導彈和水雷引起。奧斯卡級核潛艇I型主要裝備二十四枚SS-N-19潛射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射程四百六十公里;配有SS-N-15和SS-N-16反潛導彈,備彈三十二枚;設有四具五百三十三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五三型魚雷;四具六百五十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六五型魚雷,備用魚雷二十四枚。Ⅱ型配備的主要武器和I型基本相同,只是後續艇可配裝二十四枚改進的SS-N-24潛射巡航導彈,這種導彈是對地攻擊型,可利用飛機和衛星進行引導,射程遠達四千多公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奧斯卡級核潛艇導彈配置與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潛艇都不同,人家的導彈都是放在耐壓艇殼裡面,要麼垂直發射,要麼就利用魚雷發射管發射。奧斯卡級則別出心裁,它的二十四枚導彈垂直發射筒分兩列布置在耐壓殼體和非耐壓殼體之間,每列十二具,傾斜角四十度。每兩個發射筒為一組,共用一個發射井孔,井孔長約六點五米,直徑二米,井蓋是向外翻折或是移動式的。

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採用水滴形線型,為耐壓殼體和非耐壓殼體雙殼體結構。指揮台圍殼長約三十二米,在圍殼內設有漂浮救生艙。1型艇內分九個艙室,採用小分艙結構,Ⅱ型艇多設一個艙室。這樣的艙室布局,可確保一個艙室進水後全艇不沉沒。人員都在耐壓殼體裡面,非耐壓殼體主要放置導彈,且與海水相通。由於導彈發射筒分置艇體兩側,所以使潛艇寬度達十八點二米,但耐壓殼直徑很小,只有約八點五米,這樣在耐壓殼體與非耐壓殼體之間就有三至四米的間隔。之所以這樣設計,就是設想當敵人發射的魚雷在觸及非耐壓殼體爆炸後對耐壓殼體內的人員和設備基本不形成威脅,因而是一種公認的十分獨特的設計。即使是潛艇中部命中一枚魚雷,這枚魚雷也必須穿過外殼、耐壓的導彈發射筒和厚達三米的海水,然後才能到達耐壓殼體,這時魚雷的危害已經減小到很微弱,所以該級潛艇的防護能力是很強的。

冷戰時期,奧斯卡級核潛艇曾經讓美國及北約傷透了腦筋,為了對付它不知道花費了多少心機和金錢,也不知道做了多少試驗。庫爾斯克號——奧斯卡級中最新服役的這樣一艘現代化核潛艇,為何像紙糊的一般,三下五除二就沉到海底?而且一百一十八人就這樣不聲不響地魂歸北冰洋了,這究竟是為什麼?有分析認為是巡航導彈爆炸,但這種可能性很小,因為二十四枚巡航導彈不是裝在耐壓殼體內部而是裝在其外部,即使是巡航導彈爆炸了對耐壓殼體的毀損也不會有這么大、這么快,因為潛艇不僅有耐壓殼體的堅固防護,而且也有內外殼體之間海水的阻尼作用。另外,巡航導彈是裝在一個耐壓容器中,與艇內所有組件都沒有瓜葛,且只有出水後發動機才點火,所以水下爆炸的概率極小。也有分析認為,是車臣反政府武裝搞破壞,派人在艇內預裝了炸葯。這種猜測忽略了一個事實,即一萬四千多噸的潛艇起碼需要數百噸TNT當量的爆炸威力,還必須是在魚雷發射管、指揮台圍殼等關鍵部位爆炸才能使之沉入海底。如果車臣恐怖分子真能做到這一點,把大量的炸葯搬上潛艇而且布設好、安裝好定時爆炸引信等,其本事也有點太大了,這樣的話俄羅斯海軍的保衛能力、組織紀律性及安全防護能力就更值得懷疑了。

目前正式調查結果尚未出來,但似乎有兩種可能性最大:一種是魚雷爆炸。魚雷是一種裝有戰斗部、能自行推進和控制的水中兵器,實際上是一種水下導彈,魚雷一般採用電動力和噴氣動力推進。魚雷是一種長七、八米的大型武器,裝在潛艇首部的魚雷發射管中,備用雷排列在前部的魚雷艙中便於再裝填。潛艇發射魚雷之前,必須首先打開耐壓艇殼外部的魚雷發射管外艙蓋,讓海水流進發射管中來,然後再點火發射。這樣魚雷便可順利出管並按照預定程序追蹤目標,直至爆炸。魚雷分戰雷和操雷兩種,前者裝有四、五百公斤炸葯,後者則不裝炸葯,主要用來訓練。庫爾斯克號參加演習,發射魚雷的訓練科目必不可少,關鍵是使用什麼魚雷?戰雷還是操雷?如果是裝有戰斗部的魚雷,或者是新研製的一種魚雷利用訓練機會進行水下試射,結果在發射過程中可能由於發射管前艙蓋故障,向外打不開,但艇員對此故障沒有意識到便按壓了發射按鈕,結果導致魚雷在本艇首部爆炸。如果是戰雷,一枚就足以摧毀全艇,因為是艇內爆炸,危害巨大而且無法控制。即使是操雷,如果採取噴氣動力推進,也有可能造成發射艙內起火,從而引發魚雷或水雷等其他武器爆炸。此外,在軍事演習中是否俄羅斯海軍的其他艦艇在失事海域附近發射過魚雷,有無魚雷誤擊庫爾斯克的可能?俄羅斯的魚雷比較厲害,如果命中一枚足以使之沉沒。

另外一種可能是反潛導彈爆炸。反潛導彈也稱火箭助飛魚雷,其實就是在魚雷的屁股後面裝上了一部火箭發動機,在水下發射後出水,能夠在空中飛行幾十公里然後再入水攻擊敵潛艇。這種武器和魚雷一樣,也是在魚雷發射管中發射,故障現象可能是發射管外艙蓋打不開,或者助推火箭在管內意外點火,但因整體被卡在發射管中而發生炸膛事故,從而把前艙炸爛,導致海水灌入後沉沒。

庫爾斯克號核潛艇一百一十八名艇員全部遇難,這在世界潛艇事故的記錄中是絕無僅有的。奧斯卡級不是一般的潛艇,它是一艘曾經創造了許多神話的核潛艇,美國和西方對其十分畏懼,前蘇聯和俄羅斯也一直為此而自豪。為何當事故發生之後,卻悄聲地沉入海底,然後所有艇員便與之同歸於盡了呢?這是一個世紀之謎,沒有人能夠解開,然而我們仍然可以試圖分析一下。

首先,潛艇性能不佳。二次大戰中,前蘇聯的潛艇技術水平與德國不相上下。冷戰時期,前蘇聯的潛艇數量、技術和質量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與美國潛艇各有千秋,不相上下。前蘇聯時期,曾經向世界上四十多個國家出售了二千多艘艦艇,其中潛艇達數百至一千艘。應該說,潛艇在俄羅斯已經是一種成熟的裝備,不存在技術上的重大缺陷。冷戰時期,前蘇聯潛艇數量是美國的四五倍,每年建造數量達十幾艘,潛艇一直是前蘇聯的殺手鐧裝備。一九九二年俄羅斯海軍組建之後,受經濟所限,軍費數額從過去的每年二千多億美元驟降到四十五至五十億美元,潛艇訂貨基本中斷,庫爾斯克號估計是前蘇聯時期已經開工建造的潛艇,後期建造工程和內部舾裝可能在九二至九五年完成。這樣一艘跨越兩個時代、經歷兩種社會制度和兩種不同待遇的核潛艇,在質量上很難說會有什麼保證。所以,庫爾斯克號是否是一種「豆腐渣工程」值得懷疑。即使是建造質量沒有多大問題,維修也是個很關鍵的問題,服役五年來如果得不到正常維修保養,對於像魚雷發射管這樣敏感的設備是很容易出危險的。然而,俄羅斯艦艇的維修卻一直存在重大隱患,因為缺錢,實際到位的維修經費只有預算經費的十分之一。艇員們在很長時期內都不能按時拿到工資,七艘航空母艦有六艘被處理掉了,現在在深圳展出的那艘明斯克號才服役了十五年就當廢鐵給賣了,而服役期應該是二十五年。軍隊官兵連自己的生活都沒有著落,何況潛艇這種不會說話的死裝備?哪有錢去正常維修保養?所以,銹蝕、內外艙蓋打不開、電路故障、經常失火等都是不足為奇的事故。偶然出於必然。潛艇很少維修,怎能不出事兒?據分析,最末尾的九艙本來沒有進水,但水密門不密封,結果造成滲水,逐漸使艙內艇員因漲水和缺氧致死。如果此事屬實,這完全是建造質量的問題,水密門不僅應該滴水不漏,而且應該密閉空氣,怎麼能夠滲水呢?

其次,自救措施不力。當發生事故後,逃生和自救是人的本性使然,照說都會積極採取措施。但是,作為潛艇有潛艇的一套規矩,比如要有人來指揮自救和逃生,否則誰也不敢打開救生艙或穿上救生衣擅自逃生。為何沒有一個人逃生,看來有這樣幾個原因:一是艇長在爆炸中最先死亡,全艇失去統一指揮,面對事故亂作一團,自救和逃生組織都不利;二是艇首部發生大爆炸後,產生的沖擊波對艇體進行了二次破壞,從而造成結構性損傷。同時,由於前部的耐壓艇殼被炸毀,艙室隔斷不具備強耐壓能力,所以在一百多米的深水中被壓變形,進而導致救生艙變形或破裂進水,使人員無法逃生;三是魚雷發射管被炸毀,人員無法通過其逃生。當然,也可能有以下一些原因:比如艇員訓練不足,缺乏緊急情況下逃生的基本訓練;潛艇出海前攜帶零備件、電池、食品、氧氣和救生、滅火等器材不足,遇到緊急情況無所措手足。

最後,救援組織不力。庫爾斯克號分九個艙室,水密隔艙起碼有幾十個,相互之間用水密門封閉。理論上講,只要艙內有吃有喝有氧氣,在裡面呆個十天二十天的都沒事兒。艇上裝有較為先進的衛星通信設備,還有低頻、甚低頻、極低頻拖曳浮標天線,其浮力電纜長六百三十米,拖曳深度九十米,所以,應該能夠與水面聯系。從俄羅斯救援情況來看,主要有兩大失誤:

一是明知道自己無力救援,但就是不肯接受外援。在深海救援方面,前蘇聯時期相當不錯,每次潛艇出事兒後都是自力更生,因為這樣不僅保全了超級大國的面子,更重要的是保守了潛艇的技術秘密。比如一九八六年Y級潛艇發生火災事故後,美國海軍P-3C反潛巡邏機發現後立即飛往出事海域,看到該艇濃煙滾滾,立即通知一艘在附近海域航行的美國遠洋拖船提供救助,但遭到該艇的斷然拒絕。此次又出現了類似情況,美國、英國等多次吁請俄羅斯考慮他們的建議,希望前往救援,但俄羅斯就是不肯接受。看來,昔日海軍的傳統思維觀念還在困惑著這些指揮官,他們就沒有看到,如今的世界已經不再是冷戰時代了,昔日曾經不可一世的前蘇聯海軍也早已名存實亡了,就連那些聲名顯赫的深海救援隊也全都給撤消了,自己還有什麼力量來進行深海救援呢?陳舊的觀念、保全自己的臉面、放不下大國的架子、怕人家看見自己那點秘密等奇怪的念頭一直在困擾著俄羅斯官員,就這樣生磨硬泡地拖延了四、五天,最佳搶救時機全都錯過之後,才迫於輿論壓力同意接受外援,這時已經是無力回天了。

二是普京遲遲不親臨現場指揮,給人以冷酷無情的感覺。普京上台以來,捷報頻傳,俄羅斯政治、經濟、軍事、科技,全面呈現蒸蒸日上的局面,普京人氣甚旺,威信日高。結果,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偏偏出了漏子,這邊十萬火急救人救命,那邊他卻優哉游哉地度假休養,如此反差使俄羅斯人大怒不已,普京支持率驟然下降。普京為何不到場?估計有兩個主要原因:一個是潛艇發生事故後的最初一段時間內,艇內通過無線電報告了事故狀況及危害情況,俄羅斯海軍可能認為搶救無望,不願驚動總統,所以沒有報告。也可能實情實報,使之認為到不到現場都已經沒有用了。另一個與當前軍隊改革中的爭論有關。這場爭論是在三巨頭之間進行的,即國防部長謝爾蓋耶夫、總參謀長克瓦什寧和總統普京。戰略火箭軍出身且年事已高的謝爾蓋耶夫元帥,認為應該把發展戰略核力量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心潮一族的改革派代表克瓦什寧則認為,未來戰爭不再是核大戰,應該是高技術局部戰爭,所以應該發展高技術常規武器,而不再是核武器。普京遲遲不表態,任憑他們爭來斗去,這次海軍大演習的背景,興許與這場爭論有關,海軍就是想通過自己的實力來證明海軍是最有發展潛力的,是最應該受到重視的。八月中旬以後,普京開始傾向於同意克瓦什寧的觀點,認為應該重點發展常規武器,特別是振興海軍,同時應該大力發展經濟和科技,普京的決策無疑是非常正確的。庫爾斯克號事故偏偏發生在這么一個復雜背景之下,而且是介乎於抱有歧見的高官之間,由於認識不一所以延誤了救援的組織指揮。

在前蘇聯海軍的歷史上,曾經發生過數十次潛艇事故,艇沉人亡的惡性事故也有不少,但從來沒有一次像庫爾斯克號這樣鬧得滿城風雨,全世界的人都在跟著著急上火,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很簡單,以前信息不靈通,再加上軍方封鎖消息,所以外界往往是不得而知。現在可不同了,想封鎖消息談何容易?且不論報刊雜志,光互聯網就受不了,幾秒鍾便可傳遍全球,過去哪有這個條件?但是,事故發生並經媒體披露曝光之後,政府、軍隊甚至總統都得直面現實,這對領導人來講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但他們又必須適應這種挑戰,否則將處於極端被動的境地。這就要求領導人必須做好三件事:一是快速反應,制定應急方案,採取得力措施,以安撫民心和救出遇難艇員;二是在危機發生後要有統一的新聞發布渠道,政府高官應謹言慎行,防止因此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和矛盾。同時,應注重發揮專家學者的作用,請他們廣泛發表個人的意見和評論,以正確引導輿論,防止群眾不科學地胡亂猜測,也防止境內外心懷叵測的人員乘機搗亂;三是在人道主義救助和軍事秘密、國家安全方面要進行權衡,應該將這些要素統一起來而不是對立起來。應該看到,引入國際上最先進的救援系統實施人道主義救助是不分國籍和信仰的,應該實行國際互助,這不僅不會危及國家安全反而加強這種安全。

國防和軍隊建設就像是萬里長堤,平時如果不發大水,看不出有多大重要性。但是,如果疏於戒備,緩於防範,可能一兩個蟻穴就足以導致整個防洪大堤潰決,損失及後果將不堪設想。四十年冷戰期間,前蘇聯以國家綜合國力為籌碼,投入巨額資金與美國全球爭霸。俄羅斯建國之後,面對冷戰後新的世界戰略格局,俄國人在較長一段時期內對戰爭、安全和國際關系問題的判斷出現了嚴重失誤,對美國、西方特別是北約寄託了過高的期望,結果在鑄劍為犁方面做得太多,自己削減了自己的兵力和武器,速度過快用力過猛,總認為這樣做可以贏得一些和平紅利,把過去用在國防和軍隊建設方面的「無效」投入轉移到經濟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方面來,結果導致國家安全和綜合國力全面倒退。

後來,這樣的大倒退雖然引起了決策層的重視,但已經控制不住形勢了。過去十年間,前蘇聯時代留下的一千艘艦艇被退役,110多艘核潛艇被淘汰,150多萬人從軍人變成了老百姓。俄海軍司令弗拉基米爾·庫羅耶多夫七月份放言:「如果不增加海軍投資,到2016年海軍將只會剩下六十艘艦艇。」像俄羅斯這種非強迫的自覺自願的軍力大裁減真是史無前例,用一句時髦的話講這有點「自毀長城」的味道。40年辛苦、40年努力終於毀於一旦。因此可以說,庫爾斯克號事故是早晚的事情,而且絕對不止於此,因為戰鬥力是練出來的,搞訓練、搞演習是要花銀子的,沒有一定的投資規模,軍人沒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整天為自己的房子、孩子、吃喝發愁,怎麼能夠搞好正常的軍事訓練?

對於今天的俄羅斯,人們大有秋後算帳的味道,總統、國防部長、海軍司令都成了眾人數落的倒霉蛋兒。其實,他們真的很可憐,盡管在快速反應、採取措施等方面有許多欠妥之處,但根子在哪裡?都怪罪普京合理嗎?他畢竟是一個新上任不久、剛剛過完100天生日的總統。如果前蘇聯不解體,如果昔日全球性海軍仍然威風凜凜地巡弋在大海大洋,這樣的事故至於如此一籌莫展嗎?北方艦隊曾經擁有過最現代化的深海救生設備和潛水打撈救生隊伍,可現在早已無影無蹤,因為軍隊養不起他們。前蘇聯時代的深海打撈救生潛艇設備一流,據稱一艘可潛入六千米水深作業的深海救援艇已經出租給加拿大一家公司作水下旅遊觀光,目的是賺取外匯,而自己出事兒的時候不得不屈尊求助於英國和挪威。

普京是個聰明人,是一個卓越的領袖和統帥。他為自己的優柔寡斷而自責,為自己國家的無能而懊悔,為軍隊的衰敗而捶胸頓足。一個敢於承認錯誤的人是偉大的人,一個知恥而後勇的人是偉大的人。人們從普京身上可以看到俄羅斯未來的希望,看到俄羅斯軍隊振興的希望。俄羅斯每年軍費只有五十億美元,而庫爾斯克號打撈可能就要花去上億美元,在國家經濟捉襟見肘的情況下,普京依然決定大幅度提高遇難艇員撫恤金額度,且從9月1日起將全軍軍人工資提高20%,從明年起增加30%的軍費投入,而且要堅決貫徹強軍戰略。同時決定,在海軍的三個艦隊重新組建三個海上救援中心。普京鐵肩擔道義,已經止住了俄羅斯經濟、軍事的嚴重下滑趨勢,他正在試圖給經濟和軍事裝上新的發動機和助推器。一個已經完成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改革,且正在推動軍事改革的新俄羅斯正在騰飛,任何人都不能忽略這樣的現實和趨勢。

⑥ 庫爾斯克號核潛艇的沉沒原因

造價10億美元的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是俄羅斯最先進的防禦武器。它有兩座核反應堆,潛艇長150米,有6層樓高,體積達到了大型噴氣式客機的兩倍以上。庫爾斯克號擁有獨特的雙殼艇身和9個防水隔艙,即使被魚雷直接擊中也不會沉沒。2000年8月12日上午,一陣猛烈的爆炸發生在庫爾斯克號上,這場危機為什麼發展得如此之快,竟使潛艇來不及浮出水面?為什麼沒有人生還?災難不會無故發生,美國《國家地理頻道》「重返危機現場」將為您揭開致命時刻的真相。
庫爾斯克號災難發生後,俄羅斯官方立即展開了秘密調查,但有一個人知道他們不會公布結果。這個人就是特拉斯科特爵士,他是英國政府的俄羅斯事務顧問,他和俄羅斯及西方世界的高層都有聯系,妻子也是俄羅斯人。特拉斯科特決定自行調查,他利用自己的特殊關系,開始對他掌握的少量信息進行研究。車臣的伊斯蘭武裝炸毀了庫爾斯克號?庫爾斯克號災難發生後,一家車臣通訊社語出驚人。該社報稱,為了支持車臣的伊斯蘭武裝,一名艇員炸毀了庫爾斯克號。
但是,誰能進入潛艇前部?誰又有放置炸彈的動機?艇上有兩個人來自俄羅斯伊斯蘭教地區,其中一人能進入魚雷艙,他叫加季耶夫。特拉斯科特發現,加季耶夫主動提出要監控魚雷電池,這樣他就可以到潛艇的前部工作。難道加季耶夫是自殺式炸彈襲擊者?特拉斯科特通過他所認識的高層人士進行了查證。特拉斯科特說:「我認識一些機密武器的研發人員,調查過加季耶夫的背景,他對海軍非常忠誠,這絕對不可能是有組織的恐怖主義襲擊。」俄羅斯讓加季耶夫在庫爾斯克號上服役顯然是出於宣傳目的,恐怖攻擊的可能性被排除了。庫爾斯克號是因碰撞而沉沒的?接著,俄羅斯海軍開始宣傳另一個有關庫爾斯克號沉沒的理論,聲稱它曾和外國潛艇發生相撞。他們知道,事發當日的巴倫支海上並非只有北方艦隊,至少還有2艘北約潛艇在監視俄羅斯的演習。特拉斯科特發現,這種爾虞我詐的游戲常會演變成意外的水下相撞。1967年以來,俄羅斯海軍已有25起潛艇相撞事故記錄在案。根據特拉斯科特掌握的消息,就連英國海軍都認為庫爾斯克號是因碰撞而沉沒的。特拉斯科特說:「他們最先想到的是,庫爾斯克號可能是在巴倫支海被美國潛艇撞的。」但他們並沒有確切的證據。
接著,俄羅斯海軍公開了一張美國潛艇孟斐斯號的衛星照片,它正停在挪威的軍港內,拍攝時間是庫爾斯克號沉沒後7天。俄羅斯認為,照片足以證明這艘美國潛艇曾經受創。而美方則斷然否認孟斐斯號曾發生過碰撞事故。俄羅斯海軍毫不示弱,他們舉行記者會,在公布的圖像資料中,庫爾斯克號側面似乎有一道巨大的切口。他們堅稱那就是碰撞的證據,罪魁禍首不是孟斐斯號就是其他潛艇,也許是英國潛艇。一時間,庫爾斯克號成了棘手的政治問題。英國國防部認為有必要探討碰撞之說,既然北約潛艇受到了譴責,他們也必須知道真相。但後來,北約國家終於能松一口氣了,因為挪威的一家地震研究機構宣布,庫爾斯克號失蹤時,它們曾探測到巴倫支海發生過一次異常震動。庫爾斯克號爆炸的震波中是否隱藏著撞擊的證據?英國政府取得了這些重要資料,將它交給地震專家戴維·鮑爾斯。鮑爾斯將震波圖和其他地震信號進行了對比,它不符合海底地震或潛艇相撞的模式,但完全符合已知的水下爆炸模式。鮑爾斯認為,發生在庫爾斯克號的爆炸有兩次,它們的信號非常類似,第一次信號只有第二次爆炸的百分之一,相當於50公斤TNT炸葯。鮑爾斯確定,兩次異常震動都是水下爆炸造成的。北約擺脫了困境,俄羅斯海軍的強硬派也不得不承認,庫爾斯克號沉沒的原因並不是潛艇相撞。5到7枚魚雷同時爆炸顯然是第二次爆炸的原因。這場災難的政治影響不斷擴大,普京總統批准了一項大膽的打撈計劃,從海底撈起庫爾斯克號。此次打撈行動撥出了1.3億美元的專款,比整個北方艦隊的年度預算還要多。在沉沒14個月後,庫爾斯克號被運送到科拉半島的一個秘密軍港。鑒定專家開始研究這個巨大的殘骸。他們很快發現,巡航導彈都沒有受損,於是開始調查潛艇上的魚雷。雖然魚雷艙仍在海底,在分析過殘骸各處的損壞情況後,研究人員推測,曾有5到7枚魚雷同時發生爆炸。這相當於4.5噸TNT炸葯爆炸,和地震測量資料一致。特拉斯科特相信,他已經找到了第二次爆炸的原因。 線索一定也在潛艇扭曲的殘骸上。鑒定小組證實,殘骸的前部已經被燒毀,內部就像鼓風爐一樣熱,達到了攝氏2000度。詳細的分析結果顯示,大火在魚雷爆炸前就已經開始了。特拉斯科特從地震測量數據中找出了可能引發大火的原因———第一次小規模的爆炸。找出最初爆炸的原因,是調查的最關鍵問題。但潛艇前端的殘骸仍在海底,特拉斯科特很懷疑能否找到重要證據。一枚沒有彈頭的過氧化氫魚雷製造了最初的爆炸特拉斯科特說:「怎麼可能解開謎團呢?被炸得粉碎的魚雷艙仍在海底,調查遇到了一個大問題。」
但一項來自海底的重大發現最終揭開了謎底。在主殘骸後方50米處,發現了一塊第四魚雷艙口附近部位的艇身碎片。這塊碎片的位置完全匪夷所思,它位於其他碎片後方,說明它是最先被炸離潛艇的碎片。它原本在潛艇上的位置就是發生爆炸的地方。特拉斯科特說:「這是重要的證據,因為它證明最先爆炸的是四號發射管的魚雷。剩下的問題是,魚雷的哪個部分爆炸了。」特拉斯科特知道,最可能的爆炸源就是魚雷的彈頭。但他發現庫爾斯克號當時正要發射的是一枚練習魚雷,並沒有彈頭。爆炸一定是由魚雷的其他部分造成的。專業人士告訴他,魚雷發射後,在擊中目標之前,有時要推進好幾公里,因此魚雷的推進系統擁有的能量通常比彈頭還要大。
特拉斯科特仔細研究了練習魚雷的推進系統,使魚雷在水中前進的渦輪是以煤油為動力的。但在沒有空氣的水中,是靠高濃度過氧化氫提供燃料燃燒所需的氧氣。在理論上,這種推進系統非常安全和有效,但特拉斯科特聽說過氧化氫有一些不良特性。某些金屬或銹跡接觸過氧化氫時就會變成觸媒,過氧化氫會分解成氧和蒸汽,並釋放出大量的熱能,體積在瞬間增加5千倍。對魚雷來說,這種力量是致命的。特拉斯科特發現,有很多次海軍事故都與過氧化氫有關。其中最嚴重的,就是1955年英國海軍潛艇西頓號的爆炸事故。在例行的裝彈作業中,西頓號的一枚新過氧化氫魚雷在發射管中爆炸,導致13人喪生。西頓號讓全球海軍認識到,不應該再使用過氧化氫魚雷,這是大家得到的教訓,只有俄羅斯例外。不良焊接導致了過氧化氫從練習魚雷中外泄庫爾斯克號是否也是這種化學定時炸彈的受害者?特拉斯科特向俄潛艇專家庫爾金進行了解,並委託庫爾金開始研究過氧化氫推進系統,了解其導致庫爾斯克號事故的可能性。庫爾金先計算出推進系統的爆炸能量,結果約為50到100公斤TNT炸葯的威力,和第一次爆炸的地震描記線大致吻合。但庫爾金知道,所有過氧化氫魚雷都有安全裝置,避免魚雷內的壓力增加到危險的程度。這枚魚雷的安全系統是否受損?通過他的特殊情報來源,庫爾金取得了庫爾斯克號練習魚雷的維修記錄。這位資深指揮官大吃一驚。這枚魚雷是1990年生產的,同批共產10枚,其中6枚當即鑒定為不合格,因為它們的焊接有問題。庫爾金了解到,軍方從未檢查過練習魚雷的焊接,他們認為沒有必要,因為練習魚雷沒有彈頭。庫爾金不得不認定,不良焊接可能導致了過氧化氫從練習魚雷中外泄,從而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但是,證據在哪裡呢?在調查過庫爾斯克號數以千計的金屬碎片後,庫爾金終於有了收獲。他們找到了魚雷和發射管的碎片,上面有扭曲和被高熱破壞的痕跡,魚雷從中央爆炸時也會有相同的破壞痕跡,爆炸點就在一處關鍵的焊縫。
復雜的過氧化氫理論揭開了部分謎團。第一次爆炸就造成了致命後果但仍有一個大難題,這場小爆炸為何能夠使指揮中心癱瘓,讓庫爾斯克號陷入絕境?緊急排水只需要幾秒鍾,為什麼連這樣最基本的應急程序都沒有啟動?這個問題的答案在俄羅斯艦隊中掀起了軒然大波。有缺損的焊接導致庫爾斯克號前艙的魚雷爆炸,艙壁原本不該被炸開,但卻被炸穿了。特拉斯科特再次請教潛艇專家庫爾金。庫爾金知道,隔開前兩個隔艙的艙壁,應該能保證第一次爆炸不至波及到魚雷艙之外的部分。因此,他開始研究潛艇前部可能存在的弱點。通風系統立刻有了疑點,他發現有條通風管路穿過了前四個隔艙。直徑40厘米的通風管橫穿艙壁,然而通風管本身卻是輕合金製成的。它和普通的通風管一樣,和家裡的、辦公室的通風管差不多,爆炸發生時,立刻就被炸開了。第一次爆炸的壓力波沿通風管沖進指揮中心,將管路炸得粉碎,把火焰和濃煙引入到艙內。艙內人員還來不及按動警報裝置,就被火和煙熏倒了,沒有人能夠倖存。 特拉斯科特已能追述這艘俄羅斯超級潛艇和所有人員遇難的全部經過。2000年8月12日,災難前5分30秒。庫爾斯克號准備向彼得大帝號發射一枚練習魚雷。指揮官操作潛艇時,潛艇前端魚雷中的過氧化氫正在滲入發射管中,聚成一灘。魚雷操作人員打開發射管,清理電路連接。
災難前135秒,過氧化氫液體和一小塊鐵銹接觸,體積瞬間增加5千倍。巨大的壓力炸碎了魚雷外殼,並導致煤油箱破裂。高熱蒸汽引燃煤油,釋放出的氧氣助長了煤油的火勢,魚雷艙成了一片火海,艙內人員當場死亡。沖擊波從通風管進入指揮中心,海水從發射管湧入後,庫爾斯克號開始緩慢下沉。當時,21枚魚雷就像被放在了烤爐上,500公斤煤油猛烈燃燒。當內部溫度達到攝氏400度時,彈頭就會自動爆炸。上午11點30分15秒,災難發生了。在五分之一秒內,共有7枚魚雷爆炸。超音速沖擊波炸碎了庫爾斯克號的密封艙壁,並朝著核反應堆沖去。但反應堆的減震器吸收了50G的力量,艙壁也阻擋了沖擊波。這時在潛艇前端,耐壓艇體的負荷已經超過極限,5厘米厚的鋼管爆裂,水從70米長的破洞湧入潛艇。這時距離第一次爆炸僅僅幾分鍾。118名官兵,大多數都是當場死亡的。但潛艇後部的23人在爆炸後仍然掙扎了8個小時。
根據自己畢生的經驗,庫爾金描繪了他們和死神搏鬥的可怕場面。他們和水面僅相距108米,都接受過訓練,知道可以穿救生衣按順序游出艙門,從而逃離深海。但這樣做很危險,一旦游到大海上,他們就會隨著海水漂流,在大海上失蹤和凍死,他們正在等待其他船隻到達潛艇的上方。他們有充足的食物和水,只要小心使用,艙內的空氣也能用上好幾天。但隨著每次呼吸,他們都會呼出二氧化碳,即使是低濃度的二氧化碳也能夠致人於死地。為了避免這種危險,潛艇上配備了空氣凈洗器,用化學物品除去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空氣越來越混濁時,艇上人員就會把空氣凈洗器掛在通風管上。庫爾金發現,他們的命運就取決於這些救命的設備。鑒定報告記錄了九號隔艙發生火災的證據和在火場發現的空氣凈洗器。庫爾金知道,凈洗器接觸油或水就會爆炸,導致惡性的化學火災。他逐漸了解到,在垂死掙扎的過程,艇員們掛起了另一個凈洗器。但在黑暗寒冷的艙內,他們的手腳變得很不靈活,凈洗器落到油污的水中,化學反應引起了火災。大火消耗著空氣中的氧氣,使他們吸入有毒的一氧化碳,於是,死神降臨了。這場災難過後,海軍拆除了俄羅斯潛艇上的所有過氧化氫魚雷。官方報告指出,這次事故中沒有人為失誤。誰也不能確定核技術員阿列克謝是否做出了關閉反應堆的決定。如果是他的決定,那麼他的英勇行為,或許避免了一場水下的切爾諾貝利核災難。
——美國《國家地理頻道》 俄紀念「庫爾斯克」號 核潛艇失事10周年
2010年8月12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一名婦女在「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失事10周年之際向遇難官兵紀念碑敬獻花圈。 2015年8月12日上午11:00艦隊全員集合,11:30舉行一分鍾的默哀儀式,鳴笛致哀。政府官員阿列克謝出席了此次哀悼活動,他說:「所有的市民在這一天都會沉痛哀悼 庫爾斯克號 的沉沒,我們都明白這一天在俄羅斯歷史上是多麼的慘痛。」
庫爾斯克舉行紀念活動
在俄羅斯西部城市庫爾斯克也舉行了哀悼活動。遇難海軍中有7名來自庫爾斯克,打撈出的庫爾斯克海員遺體被安葬在了家鄉。當地時間早上10點,當地政府官員、社會活動家、軍人、學生和當地居民聚集在墓前沉痛哀悼,進獻花環。
聖彼得堡舉行紀念活動
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居住著最多的「庫爾斯克」號遇難海軍的親屬,海軍艦隊的領導、老戰士及居民在當地教堂舉行了追悼活動,祭奠沉睡在海下的英靈。一名潛水員在接收采訪時表示:「巴倫支海的悲劇動搖了整個俄羅斯,使所有人內心震動,從那以後8月12日對於海軍、對於俄羅斯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悲痛的日子。」

⑦ 《海底兩萬里》 主要事件 潛艇擱淺 的 起因 經過 結果

起因:在通過拖雷斯海峽時,潛艇因為觸礁而擱淺。

經過:他們在旁邊的小島上逗留了兩天,卻遭到了土著人的圍攻,他們趕緊逃進小艇,可是土著人依然緊追不舍。

結果:尼摩船長很機智得想到了一個辦法,他把鐵欄桿通了電,擊退了土著人。

(7)法國潛艇危機是怎麼回事擴展閱讀:

創作小說之初,凡爾納和出版商赫澤爾(Piere-Jules Hetzel)之間就書中的主人公鸚鵡螺號船長尼摩的特徵展開了一場爭論。

赫澤爾認為該把尼摩描寫成為奴隸販賣交易的死敵,為他對某些海上船隻的無情攻擊提供清晰而理想的辯護。但凡爾納卻希望尼摩是位波蘭人,他永不寬恕地把仇恨直指向俄國沙皇(他曾血腥鎮壓了一場波蘭人的起義)。

不過赫澤爾擔心他引起外交上的分歧,使該書在有利可圖的俄國市場上遭禁。最後,作者和出版商逐漸相互妥協了,他們認為尼摩的真正動機應當弄得模稜兩可才有吸引力,尼摩應當被大致定位為自由的擁護者和反壓迫的復仇者。在《神秘島》中,這才公布他是印度達卡王子。

⑧ 「撕毀潛艇合同」事件,對哪些國家造成了信任危機

主角當然是澳大利亞,是它違背合同。信用大大降低,以後也是不可信的國家。還有一個就是美國,靠強權做事,會垮台的。

閱讀全文

與法國潛艇危機是怎麼回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0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0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4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4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6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3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8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8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7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6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7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