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歷史上有哪些公國

法國歷史上有哪些公國

發布時間:2022-02-09 20:40:16

Ⅰ 法國歷史上有幾個共和國

法國歷史上有
第一到第五共和國
第一帝國和第二帝國
目前是第五共和國。

Ⅱ 法蘭西有幾個王國

1洛林公國,以三亨利時代的亨利德吉斯公爵為最強盛時期,與法王爭奪天下2勃艮第公國,建立過從北海一直延伸到地中海,幾乎恢復昔日中法蘭克王國疆域的大國,百年戰爭時更是與英國結盟反對自己的祖國法國和法國國王,幾乎使法國滅亡3諾曼底公國,本為丹麥海盜所建,後征服英國成為英王並且與法國中央做對4阿奎丹公國,包括整個西南法國,最初由於聯姻的關系成為英國勢力范圍,後來更是一直全部或部分被英國佔領成為其反法的陸上基地5波旁公國,原為納瓦爾的亨利也就是後來法王亨利四世的父親的領地,一直為重大割據諸候,在亨利四世即位法王後更使"波旁"成為法國王朝名6布列塔尼公國,本身是克爾特不列吞人後代,世世代代不服中央統治7奧爾良公國,為法王王弟擔任公爵,話說這些王弟還真都不是省油的燈8安茹公國,情況和奧爾良一樣9加斯科尼公國,分裂自阿奎丹公國,"加斯科尼"一直是粗暴野蠻人的代名詞在法國,路易十五時代的達達尼央元帥和亨利三世的寵臣西科等在法國古代特立獨行的物都是來自這里10柏里公國,中部最大的割據諸侯

Ⅲ 歐洲有哪些公國

公國是封建制下公爵或女公爵的封地。
大公國、土邦和公國類似但含義不同,在中文中有時被誤稱為公國。
大公國為歐洲封建制中的一種封地,拉丁文為Magnus Ducatus,其統治者稱大公。現今的盧森堡大公國即為一例。
土邦是英國殖民地時期南亞和東南亞部分地區保存的土著王公領地(英文Princely state)的總稱。其統治者稱王公。
大公國、公國和土邦都是奉行長子繼承製。
親王國拉丁文為principatus,是親王的封地,中文也有譯為「公國」者。比如現今的列支敦斯登、摩納哥、安道爾均為親王國。因語言不同,中歐和東歐的一些封國的譯名在中文、英文中有既可譯作「親王國」也可譯作「公國」者。歷史上的親王國還有阿爾巴尼亞親王國、班都斯親王國、沿海克羅埃西亞親王國(英文Principality of Littoral Croatia)等。一些近現代私人成立的未被普遍承認的國家也使用親王國為名,如西蘭親王國、赫特河親王國、塞波加親王國、馬爾堡親王國、弗里多尼亞親王國(Principality of Freedonia)。

以下列出歐洲各公國的中文及英文名稱。
奧地利、德國、義大利、低地國家的公國:
阿塞倫札公國(Duchy of Acerenza)
普利亞公國(Duchy of Apulia)
奧地利公國(Duchy of Austria)
巴伐利亞公國(Duchy of Bavaria)
布拉班特公國(Duchy of Brabant)
不來梅公國(Duchy of Bremen)
不倫瑞克公國(Duchy of Brunswick)
克恩頓公國(Duchy of Carinthia)
卡爾尼奧拉公國(Duchy of Carniola)
費拉拉公國(Duchy of Ferrara)
弗蘭肯公國(Duchy of Franconia)
格爾德恩公國(Duchy of Gelders)
荷爾斯泰因公國(Duchy of Holstein)
勞恩堡公國(Duchy of Lauenburg)
林堡公國(Duchy of Limburg)
上洛林公國(Duchy of Upper Lorraine)
下洛林公國(Duchy of Lower Lorraine)
盧森堡公國(Duchy of Luxemburg)(注意,並非現盧森堡大公國)
馬格德堡公國(Duchy of Magdeburg)
曼托瓦公國(Duchy of Mantua)
梅克倫堡公國(Duchy of Mecklenburg)
米蘭公國(Duchy of Milan)
摩德納公國(Duchy of Modena)
奧爾登堡公國(Duchy of Oldenburg)
帕爾馬公國(Duchy of Parma)
波美拉尼亞公國(Duchy of Pomerania)
薩爾茨堡公國(Duchy of Salzburg)
薩伏依公國(Duchy of Savoy)
薩克森公國(Duchy of Saxony)
石勒蘇益格公國(Duchy of Schleswig)
斯波萊托公國(Duchy of Spoleto)
斯蒂里亞公國(Duchy of Styria)
斯瓦比亞公國(Duchy of Swabia)
符騰堡公國(Duchy of Württemberg)

丹麥的公國:
石勒蘇益格公國(Duchy of Schleswig)

英格蘭的公國:
康沃爾公國(Duchy of Cornwall)
蘭開斯特公國(Duchy of Lancaster)

法國的公國:
安茹公國(Duchy of Anjou)
阿基坦公國(Duchy of Aquitaine)
貝里公國(Duchy of Berry)
波旁公國(Duchy of Bourbon)
布列塔尼公國(Duchy of Brittany)
勃艮第公國(Duchy of Burgundy)
加斯科涅公國(Duchy of Gascony)
諾曼底公國(Duchy of Normandy)
奧爾良公國(Duchy of Orléans)

波蘭和立陶宛的公國:
利沃尼亞公國(Duchy of Livonia)
普魯士公國(Duchy of Prussia)
華沙公國(Duchy of Warsaw)
薩莫吉希亞公國(Duchy of Samogitia)
波羅的聯合公國(United Baltic Duchy)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公國:
巴斯克公國(Duchy of Vasconia)

法蘭克的公國:
法蘭西公國(Duke of France)
法蘭克公國(Duchy of the Franks)
拉什卡公國(Duchy of Rascia)

Ⅳ 歷史上法國的名人有哪些

1、路易-阿道夫·梯也爾

路易-阿道夫·梯也爾(常被稱作阿道夫·梯也爾Adol-phe Thiers1797.4.15—1877.9.3),),法國政治家、歷史學家,奧爾良黨人。早年當過律師和新聞記者。

七月革命後,先後擔任內閣大臣(1832年,1834年—1836年)、首相。(1836年)和外交大臣(1840年)之職。以後還擔任過立憲議會議員、國民議會議員等職。

1871年—1873年,梯也爾擔任法蘭西第三共和國首任總統,在梯也爾的政治生涯中,他留給各國人民最深的印象是,充當了殘酷鎮壓巴黎公社的罪魁禍首。

2、奧諾雷·德·巴爾扎克

奧諾雷·德·巴爾扎克(Honoré·de Balzac,1799年5月20日-1850年8月18日),法國小說家,被稱為「現代法國小說之父」,生於法國中部圖爾城一個中產者家庭,1816年入法律學校學習。

巴爾扎克在法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在他之前,法國小說一直未能完全擺脫故事的格局,題材內容和藝術表現力都有一定局限。

巴爾扎克拓展了小說的藝術空間,幾乎無限度擴大了文學的題材,讓社會的方方面面,包括那些彷彿與文學的詩情畫意格格不入的東西都能得以描繪。他借鑒了其他文學題材的特點,把戲劇、史詩、繪畫、造型等多種藝術形式融入小說創作中,在西方文學史上第一次如此巨大的豐富了小說的藝術技巧。

3、穆瓦桑

法國化學家。法國科學院院士。1852 年 12月28日生於巴黎,1907年2月20日卒於同地 。1872年入弗雷米實驗室當助手 ,並旁聽化學家 H. S. C. 德維爾和 H.J. 德布雷講課。

1874年畢業於高級職業學校。1877 年獲自然科學學士學位。1879年通過葯劑師考試後任葯學院實驗室主任,同時任農藝學院物理助教。1880年獲博士學位。1880 ~ 1883年任巴黎葯學院助教和高級演示員,1886年任無機化學教授 。900年任巴黎大學無機化學教授。

4、愛彌爾·左拉

愛彌爾·左拉(法語:Émile Zola,1840年4月2日-1902年9月28日),法國自然主義小說家和理論家,自然主義文學流派創始人與領袖。

1840年,左拉誕生於法國巴黎,主要創作作品為《盧貢-瑪卡一家人的自然史和社會史》,該作包括20部長篇小說,登場人物達1000多人,其中代表作有《小酒店》、《萌芽》、《娜娜》、《金錢》等。

左拉是19世紀後半期法國重要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其自然主義文學理論,被視為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遺產的組成部分。

5、查利·奧古斯丁·庫侖

查利·奧古斯丁·庫侖(1736 --1806),法國工程師、物理學家。1736年6月14日生於法國昂古萊姆。1806年8月23日在巴黎逝世。主要貢獻有扭秤實驗、庫侖定律、庫倫土壓力理論等。同時也被稱為「土力學之始祖」

通過精密的實驗對電荷間的作用力作了一系列的研究,連續在皇家科學院備忘錄中發表了很多相關的文章。

1785年,庫侖用自己發明的扭秤建立了靜電學中著名的庫侖定律。同年,他在給法國科學院的《電力定律》的論文中詳細地介紹了他的實驗裝置,測試經過和實驗結果。

Ⅳ 法國比較有名的歷史事件有哪些

法國歷史上比較有名的事件:

1、1799年11月9日,拿破崙·波拿巴奪取政權。

2、1804年12月2日,巴黎聖母院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加冕典禮,拿破崙·波拿巴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

3、1814年4月13日拿破崙簽署退位詔書,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

4、1814年5月3日,流亡英國的普羅旺斯伯爵返國即位為法王路易十八。

5、1815年3月,拿破崙殺回巴黎,重建帝國,立百日王朝。

6、1815年,拿破崙在滑鐵盧戰敗,宣布退位。路易十八於7月8日回到巴黎,復辟波旁王朝。

7、1830年7月,法國七月革命爆發,七月王朝建立。

8、1848年2月爆發「法國二月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國。

9、1851年路易·波拿巴總統發動政變,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國。

10、1944年6月宣布成立臨時政府,戴高樂擔任首腦,1946年通過憲法,成立第四共和國。

11、1958年9月通過新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同年12月戴高樂當選總統。

Ⅵ 英國法國歷史上有哪些朝代

「好像英國出了一個牛頓之後就把法國的數學科學等方面滅個夠嗆」, 這句話是如何說出的呀?? 二戰前世界數學的中心一直在巴黎,二戰後才轉移到了普林斯頓,學過高數 高代的人都知道法國數學多麼牛逼,就拿數學界的諾貝爾獎 菲爾茲獎來說吧,幾乎每一屆都有法國人的身影,截止目前,獲獎人數中法國11人僅次於美國13人,世界第二。
飲食上,英國的黑暗料理的確成天被法國人鄙視的不行,英國人下館子,不是去法餐或者意餐。 法國人對英國的反感,主要是因為法國一直以來給自己的定位是做一個世界影響力的大國,這就要求它聯合歐洲諸國組成歐盟來發聲,而英國被稱為美國放到歐盟內的特洛伊木馬,總是在歐盟里唱反調,這一點讓法國很心煩。
此外,法國人對自己的語言很驕傲,但是現在眼看著法語越來越式微,英語的地位越來越強悍,所以心中酸溜溜的。
服裝上,這兩個國家其實在歐洲都還算是時尚的,至少遠好於德國的男女老少沖鋒衣。
歷史上英國一直實行光榮孤立的政策,讓歐洲大陸狗咬狗,法國一直想當歐陸霸主,但總是被英國搞破壞,各種反法同盟里總是少不了英國。。。更遠點還有幾百年的英法百年戰爭和諾曼底公爵的登陸,這個說起來就復雜了,請大神補充。

Ⅶ 在法國建立的國家有哪些(歷史上)

高盧時期
史前與高盧時期(公元5世紀以前)
遠古時期,在法蘭西的土地上就有人類居住。迄今為止已在法國發現從舊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各個時期相當系統的人類文化遺跡,包括30~40萬年前的人類頜骨化石,法國西南部拉斯科等地洞穴里約2萬年前的人物雕刻和動物壁畫,法國西部的3000~4000年前布列塔尼巨石墓碑和土墳,以及各種式樣的生產工具與藝術創造。公元前1000年左右克爾特人自中歐山區遷居於此。羅馬人把該地稱為高盧,把當地居民稱為高盧人。[5] [2]
日耳曼民族大遷徙影響了高盧的發展。418年西哥特人在阿基坦建立王國。
443年勃艮第人在索恩河與羅訥河流域建立王國,不列顛人佔領今日的布列塔尼。
451年匈奴人在阿提拉率領下入侵高盧,後被羅馬與蠻族(包括法蘭克人)聯軍擊敗。高盧完全被蠻族諸王控制。公元5世紀後期,定居在默茲河與埃斯科河之間的法蘭克人,在國王克洛維(見法蘭克王國)率領下大舉西侵,先後擊敗羅馬軍事長官西阿格里烏斯和阿拉曼人、西哥特人。
481年法蘭克人佔領了除勃艮第王國和地中海沿岸外的全部高盧,並移駐巴黎,建立法蘭克王國。

中古初期
5~10世紀
該時期包括兩個王朝:墨洛溫王朝和加洛林王朝。墨洛溫王朝是法蘭克王國的第1個

查理曼帝國
王朝。
公元481年墨洛溫之孫克洛維擊敗西羅馬帝國在高盧的勢力,正式建立該王朝。8世紀初,東法蘭克與西法蘭克之間的爭奪尤烈。東法蘭克宮相查理在北方恢復秩序,732年在普瓦蒂埃擊退阿拉伯人的入侵,重新統一法蘭克王國。751年,他的兒子丕平(751~768在位)在教皇支持下正式即位,建立加洛林王朝。
768年,丕平之子查理曼繼承王位。在他統治期間連年出征義大利、西班牙、日耳曼等地區,到800年,他已把過去羅馬帝國統治下的西歐廣大地區置於自己控制之下,並由教皇為他加冕,查理曼成為西方皇帝。
從克洛維到於格.卡佩的500年間,蠻族入侵、內外戰爭連綿不斷。封建自然經濟的盛行,領主權力的擴大,貴族離心傾向與獨立性的加強,造成長期生產落後、封建割據與國家不統一的局面

中古中期
10~15世紀
中世紀中期,法國農業、手工業、商業有所發展。人口逐漸增長,至14世紀20年代,約達1600萬。在交通要道和集市出現了許多新興城市,從11世紀起,一些城市發動公社運動,通過武裝起義或金錢贖買取得了自治權。隨著城市的興起,出現了一個新的社會階級──市民階級,他們成為與特權等級(教士、貴族)有別的第三等級。商品貨幣關系的發展加強了國內的經濟聯系,為國家統一創造了有利條件。
卡佩王朝初期,王室直接控制的領地只限於塞納河和盧瓦爾河之間,各大公國、伯國恃勢割據,儼如獨立王國。腓力四世統治時期(1286~1314)加強吏治,整飭軍隊,因堅持向教會徵收財產稅與教皇發生沖突。1328年查理四世死後,因卡佩家族嫡系無男嗣,由卡佩家族的旁支瓦盧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繼承王位,建立了瓦盧瓦王朝。1337年英法「百年戰爭」爆發。1358年,巴黎北部又發生了扎克雷起義。戰爭後期涌現出民族英雄貞德,雖然她被出賣遇害,但民族統一的趨勢已不可阻擋。1453年「百年戰爭」以法國勝利而告終。到15世紀末,最後幾塊貴族領地──勃艮第、比卡第、布列塔尼、普羅旺斯、魯西永也並入法蘭西王國的版圖。

中古晚期
16~18世紀
這一時期是法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的後半期在法國歷史上稱為「舊制度」。
從16世紀起法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開始萌芽和發展。新航路的開辟使法國對外貿易的重點從地中海轉到大西洋,從17世紀起法國向北美、中美、非洲、印度擴張殖民地。

路易十四
16世紀上半葉,英法百年戰爭的創傷尚未癒合,瓦盧瓦王朝的法蘭西斯一世和亨利二世又發動了侵略義大利的戰爭,並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爭奪德法邊境土地,從而揭開了法國與哈布斯堡家族長期爭霸斗爭的序幕。1559年義大利戰爭結束,法國取得加來和梅斯、圖爾、凡爾登3個主教區的統治權。1589年,波旁王朝的第一個國王亨利四世(1589~1610在位)繼位後極力恢復和平,休養生息,其後經過主教大臣黎塞留和馬扎然的整頓,到路易十四親政時期,法國專制王權進入極盛時期。
路易十四加強封建中央集權統治,大力削弱地方貴族的權力。促進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同時,路易十四與哈布斯堡家族的長期戰爭,使法國東部邊疆延伸到斯特拉斯堡。路易十五統治時期(1715~1774),雖然經濟有所發展,但專制王權日趨衰落。1774年路易十六即位,資產階級日益感到政治地位與經濟實力愈來愈不相稱,他們對關卡制度、行會條例和不公平的征稅制度極為不滿,特別反對貴族和教士的特權。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啟蒙運動蓬勃發展起來,他們抨擊天主教會和專制王權,傳播科學知識,宣揚民主、自由、平等、理性。法國封建制度陷於嚴重的危機。

革命世紀
1789年開始的法國大革命是法國歷史上重要的分水嶺,它結束了1000多年的封建統

共和制度深入民心
治,開始了資本主義確立和發展時期。法國大革命以來近200年的歷史可分為3個時期:
從法國大革命到巴黎公社(1789~1871)這個時期可稱為「革命的世紀」,在這82年中共進行了5次革命(1789、1830、1848、1870、1871)。
1789年法國革命的歷史任務是推翻封建專制統治,廢除封建制度,建立資產階級政權,發展資本主義。[5]
1789~1794年,革命沿著上升路線發展,從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義起經過君主立憲制、吉倫特派共和國和雅各賓派民主專政 3個階段。波旁王朝被推翻,封建制度被廢除,國內外反革命勢力被擊潰。在革命不斷取得勝利時刻,革命陣營內部的矛盾激化。
1794年7月,反對羅伯斯比爾的各派力量聯合起來,發動熱月政變,顛覆了雅各賓派的統治。
1799年11月,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建立執政府,1804年,拿破崙稱帝,改共和國為法蘭西第一帝國,取消民主自由,加強中央集權,頒布《民法典》,從法律上維護和鞏固了資本主義所有制和資產階級的社會經濟秩序,對法國的資本主義發展起了積極作用。拿破崙一世對西班牙和俄國的侵略戰爭遇到強烈的抵抗,1814年被反法聯軍打敗後退位,1815年3~6月,拿破崙一世再次當權「百日」,終於在滑鐵盧徹底失敗。[5]
1814年復辟王朝的路易十八頒布《憲章》,保證不改變大革命確立的經濟秩序和資產階級自由權利。
1820年,王黨極右分子當權,背棄《憲章》,激起資產階級自由派和人民群眾的憤怒。
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了查理十世,代之以七月王朝,政權落入大資產階級手中。
1830年,工業革命在法國興起,掀起建築鐵路熱潮,30~40年代,工人運動如里昂工人起義、共和運動、民主運動此伏彼起,最後匯為巨流。
1848年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建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1848年的革命使資產階級各個階層都參加了政權,與此同時,工人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引起資產階級的恐懼。1848年6月,巴黎工人舉行起義,遭到殘酷鎮壓,同年12月,路易·波拿巴利用農民對拿破崙一世的迷信當選總統。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翌年稱帝,為拿破崙三世,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5]
第二帝國統治的18年中,工業革命取得巨大進展,從60年代起共和運動、民主運動和工人運動持續高漲,1870年9月初拿破崙三世在普法戰爭中的潰敗引起了9月4日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帝制,宣布共和。成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巴黎人民從1871年初起就呼籲建立公社,繼續抗戰。第一國際巴黎支部的左派領導人與工人聯合起來,成立了國民自衛軍中央委員會。1871年3月18日國民自衛軍中央委員會在人民支持下奪取政權。3月18日~5月28日,巴黎工人階級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推翻了資產階級統治,建立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在階級力量對比過分懸殊的情況下,巴黎公社旋被鎮壓。
1870年後,法國經濟有所發展。1900年~1913年,壟斷組織相繼出現,銀行資本的集中尤為突出,成為僅次於英國的資本輸出國。
一次大戰
普法戰爭後,法國對外政策的主要目標是准備對德復仇和進行殖民擴張,法國為了擺脫自己的孤立地位,1892年與俄國締結軍事同盟,1904年又與英國締結協約。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雖然是戰勝國,收復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奪取德國一些殖民地,但損失慘重。戰後經濟嚴重困難,政局不穩。
1914~1940年,內閣變更45次之多。
1923年法國、比利時出兵佔領德國魯爾礦區。
1924年激進社會黨與社會黨組成以赫里歐為首的左翼聯盟政府。
1926~1929年普恩加萊統治時期,出現了暫時繁榮和穩定局面。[5]
二戰時期
1934年2月6日,幾萬名法西斯武裝暴徒藉反對斯塔維斯基貪污案,在巴黎舉行示威,沖向議會大廈波旁宮。達拉第政府被迫辭職,共和制再度面臨危機。
1939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法國實行全國總動員。9月3日,法國對德宣戰

凱旋門
,但法國節節敗退。
1940年6月22日,貝當元帥與德國簽訂投降協定。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覆滅。
1944年8月在法國抵抗運動和盟軍的打擊下,維希政府瓦解。[5]
從第三共和國覆滅到第四共和國建立,中間經歷了抗擊德、意法西斯的戰斗和制訂新憲法的斗爭。
戴高樂將軍領導的抵抗運動迅速發展,1944年6月成立臨時政府,團結國內和殖民地反法西斯力量繼續抗戰,在同盟國和法國共產黨領導的抵抗運動的配合下,1944年8月25日收復巴黎,接著全國光復。[5]
戰後時期
對於戰後法國應建立什麼樣的共和國問題,各派政治力量意見分歧:以共產黨為代表的左翼要求制訂一院制

戴高樂回到巴黎
的民主憲法;戴高樂派要求削弱議會,加強總統權力;以人民共和黨為代表的第三勢力堅持恢復第三共和國時期的議會制度。
1946年1月戴高樂辭職。1946年10月通過第四共和國憲法,宣告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成立。基本上保留第三共和國的政治制度。[2]
第四共和國時期,法國通過幾個復興計劃完成了設備更新。工業生產迅速增長,人民生活逐漸富裕。在對外關繫上,法國接受馬歇爾計劃,1949年成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國。
1957年根據《羅馬條約》法國與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建立了西歐六國共同市場。
1959年1月,戴高樂總統就職,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時期開始。[2]
1958~1969年戴高樂執政期間執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
1959年從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收回對法國艦隊的指揮權,禁止美國使用法國基地。
1960年法國爆炸第一顆原子彈。
1963年戴高樂拒絕簽訂美蘇禁止核擴散條約,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恢復邦交,提出「歐洲人的歐洲」的口號,否決與美國有特殊關系的英國加入西歐共同市場。
1964年,法國與中國恢復外交關系。
1966年法國軍隊全部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迫使該組織總部撤離法國遷往布魯塞爾。
1981年5月,社會黨人F.M.M.密特朗當選總統。
1981年6月,舉行國民議會大選,社會黨贏得55%的議席,從而成為法國第一大黨。
1986年,3月國民議會選舉,社會黨受挫,出現了第五共和國成立以來未曾有過的左翼總統與右翼總理共處的局面。
1992年,於荷蘭的馬斯特里赫特簽署了《歐洲聯盟條約》。[2]
1995年5月,雅克希拉克當選為共和國總統。
1997年4月21日國民議會被解散。5月25日和6月1日,進行提前選舉。地方選舉則在3月已經進行。這一選舉的結果產生了左翼和右翼的「並存」。

Ⅷ 法國歷史簡介

法國源於查理曼帝國(法蘭克王國),查理曼帝國是從5世紀到9世紀間在西歐和中歐的一個王國,其疆域與羅馬帝國在西歐的疆域基本相同。查理曼帝國先後經歷了墨洛溫王朝,丕平王朝和卡洛林王朝,840年,查理曼帝國的最後一位統治者路易一世死後,路易的三位兒子在凡爾登條約中里將查理曼的領土三分為東中西三部,東部的部分形成現下的德意志,中部是在後來逐漸消亡的勃艮第,而西部則逐漸成為現在的法蘭西。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去世,法國卡佩王朝絕嗣,英王愛德華三世企圖以近親身分繼承王位,但最後由腓力六世奪冠。愛德華三世於是宣戰,英法百年戰爭爆發。1453年,戰爭最終以法國的勝利而告終。歷經116年的百年戰爭後,在15世紀末,法國逐漸地形成了一個中央集權制和君主專制政體的國家。

在十七世紀三十年戰爭中,在紅衣主教黎塞留的策劃下法國成為贏家,在歐洲大陸確定了其霸權地位。十八世紀,法國捲入一連串的戰爭,到七年戰爭結束的時候,法國國力大衰,並喪失了大部分海外殖民地。

1789年,由於幾個世紀以來的奢靡浪費和與歐洲列強的軍現困難,惡化的經濟情況以及平民對貴族和教士等特權階級的普遍憎恨最終導致了法國大革命的爆發。大革命才推翻了封建制度及君主制,並開始逐步建立起共和制、推向民主制;法蘭西國家格言「自由、平等、博愛」這三個詞就是從法國大革命中來的。而且在1792年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直到1804年拿破崙成為法國皇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崙帝國),結束了短暫的共和國歲月。第一帝國在對第三次反法同盟中取得勝利,擊敗奧地利、普魯士、俄羅斯、葡萄牙等國,其中包括奧斯特里茨戰役(1805)及弗里德蘭戰役(1807)等。法國對外的一連串戰爭被稱為拿破崙戰爭,把法國的影響力擴至整個西歐及波蘭。1815年,拿破崙兵敗滑鐵盧後,法國在海外的殖民地幾乎丟盡,但是自1830年之後,法國重整旗鼓第二次開拓殖民地,在非洲、印度支那,確立了法國殖民勢力,並於1869年挖通蘇伊士運河。其後,法國於1848年因在國民議會的另一次革命和推翻帝制的背景底下,成立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並由拿破崙三世擔任總統,直至1852年的法蘭西第二帝國創立,「帝制恢復」。

1870年普法戰爭結束後,法國再次恢復共和制(創立第三共和),並一度於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間建立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的專政政權:巴黎公社,但隨即被推翻。然後法國民眾在普魯士軍隊撤走後,又再次恢復了第三共和。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1918年) 導致了法軍人員的重大傷亡和裝備巨大損失。在1920年代, 法國在與德國接壤的邊界建立了馬奇諾防線,並且與東歐的各新興小國結成「小協約國」聯盟,防止德國和奧地利的復興。但英國法國政府在1930年代推行的綏靖政策,導致德國納粹黨和希特勒的坐大,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淪陷更使「小協約國」聯盟立即灰飛湮滅。納粹德軍其後更在1940年6月繞過馬奇諾防線,迅速攻陷法國北部3/5的土地,包括富有的洛林-阿爾薩斯。第三共和國最後一任國防部長夏爾·戴高樂將軍(Gen. Charles de Gaulle)逃亡到英國,並成立「自由法國」武裝抵抗組織,在法國發展地下運動,以圖終有一日光復法國。終於「自由法國」匯同盟軍在1944年底,光復全法國。

二戰結束後,法國新政府要面對戰後涌現的一大堆新問題。由夏爾·戴高樂將軍領導的臨時政府,在共和國新憲法通過以後,就立即將權力交與基於政黨執政聯盟的第四共和國政府,而戴高樂將軍自己也很快歸隱田園,淡出政治舞台。1958年5月,在阿爾及爾的軍官和法國居民發動叛變,企圖阻止法國政府允許阿爾及利亞獨立,更令法國政府的倒台危機升級。最後,法國總統只好請戴高樂再次出山,收拾殘局。戴高樂迅速成立緊急政府,並立即通過另一部共和國憲法,至此第四共和結束,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成立,即現在的法蘭西共和國。戴高樂被推選為首位總統。

七年後,法國人民在20世紀第一次以選票直接選舉總統。戴高樂贏得第二輪投票,以55%的選票擊敗佛朗索瓦·密特朗。1969年4月,戴高樂在其提出的公投案被否決後辭職。之後繼任法國總統的是戴高樂派的喬治·讓·龐畢度(1969-1974),獨立共和黨的瓦勒里·季斯卡·德斯坦(1974-81)、法國社會黨的法蘭索瓦·米特朗(1981-95)、新戴高樂派的雅克·希拉克(1995-2007),和尼古拉·薩科齊(2007-)。

Ⅸ 法國歷史上有哪些公主 要名字~貴族女性也行,要名字哦,出不出名無所謂

茨達邊

Ⅹ 法國歷史上諾曼底公國,是北歐人建立的嗎

諾曼底公國(法語:Le ché de Normandie)是存在於公元911到1469年間,法蘭西地區的一個封建自治公國。而建立諾曼底公國的諾曼人的確是北歐人,這一支不僅在法國建立公國,之後還成功登陸了英國,征服了盎格魯薩克遜時代的政權,還曾在義大利的西西里島上建立政權。先來看諾曼底公國這段歷史。

9世紀時,諾曼人從北歐四處侵略,其中一些侵襲西歐,在一些地方形成移民活動,定居下來,以至建立國家。到了九世紀後半段,存在於法國北部的諾曼族群,多數已經是繁衍自當地的原住民了,只不過他們保留了對自己維京人血統的記憶。

閱讀全文

與法國歷史上有哪些公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