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中英法之間爆發的不愉快的沖突
1、英國制定了旨在奪取和控製法國海軍,代號為「弩炮計劃」軍事行動。
2、行動在三個區域先後展開:
3、6月24日,法德停戰協定簽定後第三天,英國海軍突襲停泊在英國朴次茅斯和普利茅斯軍港的法國軍艦,解除其武裝,並接管艦隊;
7月3日,在法屬西印度群島,,當地法國艦隊與美國達成協議,解除了武裝; 如果說前兩區域還算順利,激戰出現在了法海軍主要集結地的北非海岸的奧蘭和米爾斯克比爾軍港。皇家海軍「H艦隊」在薩默維爾海軍中將的指揮下,將法國艦隊圍堵在軍港內,提出條件:要麼加入英國開展對德作戰,要麼六小時內自行鑿沉所有艦船。
高傲的法國人既不想臣服於德國,更不想屈服於英國,他們拒絕了英國人的條件。英國皇家海軍開始進攻,法軍在讓·蘇爾海軍上將指揮下奮起還擊,這就是著名的米爾斯克比爾大海戰。畢竟英軍有備而來,而且海空軍力量更強一籌,法海軍損失慘重,包括3艘戰列艦在內的一大批艦艇被毀,1297名法國水兵被打死, 341人受傷。而更令法國人無法接受的是,打敗他們的德國人尚且允許法國人保留自己的海軍,而幾周前還並肩做戰的盟友英國人卻要對法國人趕盡殺絕,顏面掃地。這一事件激起了法國人的公憤,導致貝當政府斷絕了與英國的外交關系。達爾朗當即下令採取報復措施,轟炸了英軍在直布羅陀的基地。
但事情並未就此結束,「弩炮計劃」執行後,法國海軍雖實力大損,「黎賽留」號戰列艦的存在仍使英國海軍並不放心,在1940年9月,英國對在北非達喀爾的法國海軍艦隊又發動了「威嚇」行動。在達喀爾戰役中,駐達喀爾的法軍艦隊得到了炮台和本土趕來的巡洋艦隊的有力支援,擊傷了英國驅逐艦三艘,重創了「堅決」號戰列艦。法國也有兩艘驅逐艦被燒毀和擱淺,「黎賽留」號戰列艦被創。達喀爾之戰法軍取得了勝利,但英國也完成了最主要的目標——「黎賽留」號戰列艦被創。英國不再面臨來自法國的海上威脅。
米爾斯克比爾戰役和達喀爾戰役,也使英法這對昔日的盟友反目,法海軍視英國為宿敵。
在相對沉寂了兩年左右,時間轉眼到了1942年,美英兩國共同制訂了在法屬北非登陸的「火炬」作戰計劃,計劃以此為跳板,進攻義大利,實現反攻歐洲大陸的目的。兩國特混艦隊在1942年11月8日分別於法屬北非的阿爾及爾、奧蘭,卡薩布蘭卡地域登陸。在登陸過程中,遭到了對英軍極度仇恨的法國海軍的猛烈還擊。在阻止盟軍登陸的戰斗中,法軍損失了1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7艘魚雷艇,10艘潛水艇, "讓?巴爾"號戰列艦也被重創,傷亡達3000人。事情的轉機又發生在達爾朗身上,這時的達爾朗,已經是維希政府三軍總司令。出於對德國人的極度憎恨,而這種憎恨超過了對英國人的恨,他命令法屬北非各地立即停火,並下令在土倫和達喀爾的法軍剩餘艦隊迅速開往北非。但是,在土倫的法國艦隊不願與英國艦隊一同作戰,他們無法原諒英國人在米爾斯克比爾和達喀爾所犯下的罪惡,土倫艦隊司令拉博德海軍上將堅決拒絕了達爾朗要求。英國人為他們當年的行動付出了代價。
英國人所支持的自由法國領導人戴高樂將軍也大罵英國的愚蠢和無恥.
⑵ 二戰中的法國海軍,為何竟然會被英國爆揍
二戰中的法國海軍被英國爆揍是指1940年的弩炮行動,1940年7月3日,“一支法國艦隊在英國朴次茅斯避難,英國人以奇襲的方式迅速控制了它們,以“洛林”號戰列艦和“蘇爾古夫”號潛艇為首的200多艘大小艦船落入英國人手中,同樣,在英屬埃及的亞歷山大港,1艘法國戰列艦和4艘巡洋艦經過談判被英國人解除了武裝,但是在法屬阿爾及利亞的奧蘭港和米爾斯克比爾,英法爆發了直接沖突。
所以《德法停戰專約》墨跡未乾,英國就准備了制裁法國艦隊的“弩炮行動”,對於維希政權控制下的法國艦隊,皇家海軍予以奪取、控制,必要時可以擊毀。
⑶ 英國和法國互相仇視為什麼二戰還有英法聯軍
英國一直在整個歐洲大陸搞「離岸平衡」外交,哪個敢冒頭,他就糾集一群小弟把那人摁死。
法國從黎塞留時期開始崛起,期間一直與英國在世界范圍內展開激烈斗爭,直到武運終結於聖赫勒拿島。這之後冒頭的就變成俄國、美國和德國了。相比之下英法世仇倒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英法結盟更是一種利益結合,民族感情上兩者一直都是相互敵對,雙方輿論到現在都經常相互譏諷。二戰前期法國陸軍被德軍擊潰以後,英國想要接收法國海軍卻遭到了拒絕。當時法國海軍司令曾經親口告訴丘吉爾說,他的曾祖父死於特拉法加海戰。像他這樣世家出身的海軍軍官,對英國的恨意甚至超過了德國。
⑷ 法國戰敗,其艦隊為什麼寧肯開戰也不與英國和談
1940年夏季,號稱歐洲“第一陸軍”的法軍,在德軍“閃擊戰”的打擊下,一個月土崩瓦解。英軍也損失慘重,不得不從敦刻爾克撤回本土。然而,德軍的進攻戛然而止,沒有乘勝追擊,徹底喪失了進攻英國本土的最佳時機。
首先,經過法國戰役以及敦刻爾克大撤退,英國皇家空軍的實力大減,已經損失了1/4,只剩下不到500架戰斗機保衛本土。憑德軍實力,如果連續進攻,不給對手喘息機會,英國空軍將消耗殆盡,並失去最有效的防禦力量。
當然,丘吉爾也不想與法國人為敵,但維系國家安全,不得不走出這一步。從事後看,德國始終沒敢登陸英國本土,盡管與英國皇家空軍的英勇奮戰分不開,但丘吉爾出此“下策”,消除潛在威脅,更是功不可沒,並足見其未雨綢繆的戰略眼光。
大家認為呢?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大不列顛空戰》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⑸ 二戰中,英國和法國海軍為何交戰
1942年,當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氣焰囂張時,他們又把眼光放到了印度洋海域。當時整個印度洋中大大小小布署著英國的海軍基地,只有馬達加斯加島上的迪耶果——蘇瓦雷斯港還掌握在法國維希政府手中。日本人做著「黃粱美夢」,想要通過外交手段,使聽命於納粹德國的這個傀儡政權輕易將這里的設施提供給日本聯合艦隊使用,這樣日軍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切斷盟軍在印度洋上的交通線。但是,日本人還是慢了一步。當日本人還在計劃著這步棋子如何走時,英國情報機構已經獲知了日軍的企圖。為防止日本人捷足先登,英軍搶先發起了代號「裝甲」的馬達加斯加登陸戰。
馬達加斯加北部的迪耶果——蘇瓦雷斯港是印度洋上的著名良港,當時被法國維希政府在此修築了大量的防禦工程,把這里變成了一座巨大的天然要塞,登陸難度相當大。英軍根據實地情況放棄原定的戰略戰術,從塞得港出發,改成分兩批繞道前往馬達加斯加。5月4日艦隊到達指定地點,5日拉方利號掃雷艇開始在入口港處的水道掃雷,隨後船隻陸續進入。在英軍大規模登陸前,第五水陸突擊隊已偷偷上陸,佔領了一處法國炮台,俘虜了300多名法國士兵。隨後英軍飛至迪耶果——蘇瓦雷斯上空,對其實施了轟炸,摧毀了法軍的艦隊和機場。由於當時英軍的主要目的是奪取迪耶果——蘇瓦雷斯港,而島內法軍駐守並不多,因此英軍沒有馬上展開攻佔。同時英軍當時運輸力量缺乏,無力將大批士兵及急需彈葯輸送至前線,並且當時與友鄰部隊聯系不上,直到九月,第五突擊隊登陸,法國維希政府宣布停戰,迪耶果——蘇瓦雷斯才真正掌握在盟軍手中。
⑹ 為什麼英國與法國的關系不好
1337—1453年,英法兩國間先為王位繼承問題展開爭權奪利,爾後演變為英國對法國的入侵,法國則被迫進行反入侵,從而進行長達百年的戰爭。 18世紀英法之間為爭奪歐洲霸權和在印度、北美的殖民地發生戰爭。結果法國戰敗,丟失很多在印度和北美的殖民地。
法國大革命和法蘭西第一帝國時期,英國多次組織反法同盟,武裝干涉法國革命,同拿破崙爭奪歐洲霸權,最後英國打敗法國。
在1777年北美獨立戰爭取得薩拉托加大捷後,法國援美對英作戰。
1814~1815年參加維也納會議,通過限製法國,保持歐洲均勢等決議,英國還奪得了許多原屬法國的海外殖民地。
1853~1856年英法聯合同俄國進行克里米亞戰爭,結果打敗俄國。
19世紀末20世紀初,為對付共同敵人德國,維護自身利益,英法組織包括俄國在內的「三國協約」集團。
一戰期間,英法聯合在西線對德作戰,並最後取得戰爭勝利。
戰後在巴黎和會上,法國極力想削弱德國,英國則奉行歐洲「均勢」,反對過分削弱德國,英法產生矛盾。
戰後初期,英法共同操縱國聯,都反對美國插手歐洲事務。二三十年代在德國賠款問題和法國安全問題上,兩國意見分歧;30年代面對法西斯侵略擴張,採取綏靖政策。
二戰期間,兩國共同實施敦刻爾克撤退,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共同對敵。
二戰後兩國共同接受美國馬歇爾計劃援助,加入北約。現在兩國都是歐盟成員國.
從本質上看待殖民時代的英法關系,首先,都是殖民主義國家,在對待亞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總體利益上基本一致;在爭奪霸主地位,控制勢力范圍,涉及各自的利益時,會發生矛盾,以致激烈的沖突;在受到共同的敵人威脅侵害時,能暫時團結起來共同應對危機,但結盟中也各打各的算盤。這就是資產階級的本性所決定的。
不過有一點,英法兩國互相之間沒有直接佔領統治過對方的本土,故兩國歷史上沒有象中日之間的切齒之恨。
⑺ 18世紀法國艦隊是怎樣的情況,和英國艦隊是否可以對抗
在17-18世紀,法國的海軍也是極為強大的,其造船技術甚至還要高英國一點。
路易十四當政時,法國海軍得到了足夠的資金和精良的裝備,它在1676年的巴勒莫之戰中打敗了西班牙與荷蘭的聯合艦隊。
在九年戰爭的初期,它也曾經戰勝過英國皇家海軍和荷蘭皇家海軍。 1781年,法國海軍在切薩皮克海戰中戰勝了皇家海軍,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勝利,它間接地幫助了法美聯軍贏得約克城之戰的勝利。 法國海軍遇到的一個大問題就是法國的戰略優先順序目標是取得歐陸的控制權。這就意味著陸軍的地位比海軍更高,因此海軍在士兵素質和戰場表現方面都較差,而法國大 革 命的混亂更是讓海軍官兵素質大幅度下降。法國海軍在18世紀將軍艦劃分為五級:三層全通火炮甲板的戰列艦為一等戰列艦,兩層全通火炮甲板的戰列艦為二等戰列艦,艦長均為上校;裝備12磅炮的巡航艦稱為一等巡航艦,裝備8磅炮的巡航艦稱為二等巡航艦,裝備六磅炮的巡航艦稱為輕巡航艦,艦長均為中校;更小的軍艦則以其船型稱呼。
⑻ 二戰中 法國投降後它的海軍去哪裡了
1940年5月10日,德軍入侵比利時、荷蘭,英法聯軍投入戰斗,西歐戰役打響。但是素有歐洲大陸第一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成功拖住德軍四年之久的法軍,在二戰中僅支撐了50作天就放棄了抵抗,於1940年6月22日晨,在巴黎郊外貢比涅森林福煦元帥的專車上與德國代表團簽訂了>。根據停戰協定,法國將大半的法國領土,所有大西洋岸的口岸基地,重要的工業和富饒的農業區交給德國佔領,而法國維希政府只保留南部法國與法屬北非的殖民地,由維希法軍進行管理,並不許通敵。針對法國海軍,協定第八條更是直接規定:法國艦隊除為了保衛法國殖民地利益及維希控制的領土而留置那一部分外,應一律「在指定的港口集中,並在德國或義大利監督下復員或解除武裝。」希特勒之所以沒有直接徵用法國的海軍力量,一方面考慮到法國民眾非常強烈的民族感情,另一方面,大片的法屬北非的殖民也需要力量去防守。與其自己派兵,不如讓法國人自己來守。他並不害怕維希法軍投降盟軍,國為他手裡握有重大的砝碼,那就是留給法國人自治的半個法國疆土。根據這條協定,法國海軍——這支世界第四大海軍,主要集中在土倫、阿爾及爾、奧蘭港和卡薩布蘭卡等幾個港口。它的不幸,也由此開始……
這時的法國海軍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尚未施展拳腳,就已經沒有了敵人,也失去了盟友,何去何從的問題困擾著法海軍的靈魂人物達爾朗海軍上將。為了法國的軍艦上還能飄揚法國的軍旗,為了保留法蘭西的半壁江山,也為了法國人最後殘存的尊嚴,他選擇了服從維希政府,駐守法國南部港口及北非殖民地。
但是法國海軍的選擇讓作風非常強硬的英國首相邱吉爾大為不滿,他不能容忍強大的法國海軍力量有一天成為威脅英國本土或威脅其海上運輸線的可能性存在,要麼擁有它,要麼消滅他。於是在他的授意下,英國制定了旨在奪取和控製法國海軍,代號為「弩炮計劃」軍事行動。
行動在三個區域先後展開:
6月24日,法德停戰協定簽定後第三天,英國海軍突襲停泊在英國朴次茅斯和普利茅斯軍港的法國軍艦,解除其武裝,並接管艦隊;
7月3日,在法屬西印度群島,,當地法國艦隊與美國達成協議,解除了武裝; 如果說前兩區域還算順利,激戰出現在了法海軍主要集結地的北非海岸的奧蘭和米爾斯克比爾軍港。皇家海軍「H艦隊」在薩默維爾海軍中將的指揮下,將法國艦隊圍堵在軍港內,提出條件:要麼加入英國開展對德作戰,要麼六小時內自行鑿沉所有艦船。
高傲的法國人既不想臣服於德國,更不想屈服於英國,他們拒絕了英國人的條件。英國皇家海軍開始進攻,法軍在讓·蘇爾海軍上將指揮下奮起還擊,這就是著名的米爾斯克比爾大海戰。畢竟英軍有備而來,而且海空軍力量更強一籌,法海軍損失慘重,包括3艘戰列艦在內的一大批艦艇被毀,1297名法國水兵被打死, 341人受傷。而更令法國人無法接受的是,打敗他們的德國人尚且允許法國人保留自己的海軍,而幾周前還並肩做戰的盟友英國人卻要對法國人趕盡殺絕,顏面掃地。這一事件激起了法國人的公憤,導致貝當政府斷絕了與英國的外交關系。達爾朗當即下令採取報復措施,轟炸了英軍在直布羅陀的基地。
但事情並未就此結束,「弩炮計劃」執行後,法國海軍雖實力大損,「黎賽留」號戰列艦的存在仍使英國海軍並不放心,在1940年9月,英國對在北非達喀爾的法國海軍艦隊又發動了「威嚇」行動。在達喀爾戰役中,駐達喀爾的法軍艦隊得到了炮台和本土趕來的巡洋艦隊的有力支援,擊傷了英國驅逐艦三艘,重創了「堅決」號戰列艦。法國也有兩艘驅逐艦被燒毀和擱淺,「黎賽留」號戰列艦被創。達喀爾之戰法軍取得了勝利,但英國也完成了最主要的目標——「黎賽留」號戰列艦被創。英國不再面臨來自法國的海上威脅。
米爾斯克比爾戰役和達喀爾戰役,也使英法這對昔日的盟友反目,法海軍視英國為宿敵。
在相對沉寂了兩年左右,時間轉眼到了1942年,美英兩國共同制訂了在法屬北非登陸的「火炬」作戰計劃,計劃以此為跳板,進攻義大利,實現反攻歐洲大陸的目的。兩國特混艦隊在1942年11月8日分別於法屬北非的阿爾及爾、奧蘭,卡薩布蘭卡地域登陸。在登陸過程中,遭到了對英軍極度仇恨的法國海軍的猛烈還擊。在阻止盟軍登陸的戰斗中,法軍損失了1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7艘魚雷艇,10艘潛水艇, "讓?巴爾"號戰列艦也被重創,傷亡達3000人。事情的轉機又發生在達爾朗身上,這時的達爾朗,已經是維希政府三軍總司令。出於對德國人的極度憎恨,而這種憎恨超過了對英國人的恨,他命令法屬北非各地立即停火,並下令在土倫和達喀爾的法軍剩餘艦隊迅速開往北非。但是,在土倫的法國艦隊不願與英國艦隊一同作戰,他們無法原諒英國人在米爾斯克比爾和達喀爾所犯下的罪惡,土倫艦隊司令拉博德海軍上將堅決拒絕了達爾朗要求。英國人為他們當年的行動付出了代價。
與此同時,法屬北非各地立即停火的消息傳到德國,法國人的投降激怒了希特勒,他立即下令佔領全部法國,並計劃奪取在土倫的法國艦隊。面對德國人的包圍,高傲的法國海軍拒絕了英國人的援助,他們不願意向敵人屈服,不論他們是德國人還是英國人,他們選擇了一條最悲壯的方式——自沉。包括3艘戰列艦,8艘巡洋艦,17艘驅逐艦,16艘魚雷艇,16艘潛水艇,7艘通訊艦,3艘偵察艦,以及60多艘運輸艦、油船、挖泥船和拖船在內的法國艦隊全部自沉。這支曾經是世界第四的海軍用充滿悲壯色彩的自我毀滅實踐了自己的誓言,也捍衛了自己的榮譽。法國人的高傲決定了他們不會向自己的敵人投降,法國海軍的榮譽決定了他們的命運。
此後不久達爾朗上將被刺殺,法國海軍最後的驕傲就僅僅剩下了"黎塞留"號,這艘法國最好的戰列艦在美國的調解下,於1942年底,與自由法國達成和解:由美國買下整修後投入太平洋戰場的對日作戰,戰功顯赫並於戰後歸還法國政府。這也算是法國海軍最後的尊嚴吧。
⑼ 二戰時英國同「自由法國」的關系奠定的基礎是什麼
法國海軍本來與英國艦隊並肩作戰,共同對付德意。法國戰敗後,情況發生了驟然變化。如何處置法國艦隊,一時成為英德雙方斗爭的焦點。英國非常擔心法國艦隊落入軸心國之手,形勢十分緊迫,能不能阻止法國艦隊落入德意之手,成了英國當務之急。
法國貝當政府屈服於希特勒的武力,而戴高樂將軍從法國逃到倫敦,在英國組織「自由法國」運動,組織法國流亡海外人士及法國殖民地人民起來抵抗德意法西斯。1940年8月8日,丘吉爾和戴高樂簽署關於「自由法國」志願軍的協議,明確規定法國志願軍的任務、編制、服役條例和物資供應。這為英國同「自由法國」的關系奠定了基礎。英國與「自由法國」的M艦隊在非洲西部附近大西洋海域活動,對於戴高樂在西非法屬殖民地發展「自由法國」的力量,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並對英國在北非及地中海與德意進行的斗爭產生了積極影響。
在法國艦隊被解決後,地中海就剩下英國地中海艦隊與義大利海軍。
⑽ 法國投降後,法國海軍為什麼不倒向英國一邊
一方面美國加入戰爭之前二戰的形勢並不明朗,盟軍1940-1942年之間局面上並不佔優,至少是在戰局上不佔優。
另一方面海軍官兵也有家人。很多人的妻兒父母在法國,投了英國不怕家人遭殃么?德國人當年那是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的。
再就是丘吉爾動手太快,法國海軍還在糾結的時候英國人直接就對法國艦隊下狠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