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為什麼法國談可打敗

為什麼法國談可打敗

發布時間:2023-01-31 01:12:43

❶ 為何二戰後法國能成為五大戰勝國之一

眾所周知,二戰時期的法國在德軍面前戰敗的速度非常快,以至於希特勒都無法相信自己的軍隊已經如此迅速拿下來了宿敵――法國。戰敗後的法國國內緊接著成立了維希政府,而外逃出去的戴高樂也在海外成立了一個自由法國,並藉此在二戰結束後成了五大戰勝國之一,難倒是因為法國被滅之後還在為抵抗德軍做努力?

首先我們要知道,戰敗後的法國北部工業區被德軍佔領,而法國南部農業區上是建立了維希法國。然後,這個維希法國政府在當時除了英國以外的其他國家都承認,它控制著法國所有的殖民地,還有一支有戰鬥力的艦隊。

戴高樂在海外建立的自由法國是得到英國支持的,但畢竟勢單力薄,戴高樂便想說服殖民地總督來幫他,只有北非摩洛哥等少數殖民地願意。他的軍隊構成也非常雜亂,主要是撤退到英國的法國軍隊,還有一部分歐洲各國的軍人,以及願意幫忙的殖民地軍隊,數量一開始並不多,並無法對德軍造成什麼巨大的傷害。

但自由法國的軍隊在二戰過程中一直在擴充,直到二戰結束時,這支軍隊已有20萬人左右,但這點人數在歐洲戰場上真的掀不起什麼風浪。而且這支軍隊的裝備都是英國提供的,英國也在打仗,也沒提供什麼精良先進的武器給他們,都是一些一戰留下來的舊武器。

讓我們回到當時法國國內,德軍將法國的工業、農業、勞動力全部徵用起來,畢竟戰前的法國還是世界第五大工業國,價值還是非常巨大的。汽車廠、船舶廠、航空工業都要為德軍服務,他們不僅要幫德軍修理裝備,還要同時幫忙德軍時候生產大量軍用汽車、潛艇等。而且,法國被迫提供給德軍的煤炭幾乎佔到了他們總產量的一半,更不用說還有鋼鐵等重要戰略物資被打造成了槍支坦克,繼續支持著德軍在歐洲的戰爭。

不僅如此,法國金融機構也不得不為德軍提供大量資金,維希政府為了討好德軍還派遣很多勞工到軍工廠工作,幫助德軍抓捕猶太人,更有部分瘋狂的法國人自願加入德軍作戰。雖說都是維希法國在幫助德國,但自由法國也並未反法西斯力量提供多少幫助,那為何這樣的法國也能在二戰後一躍成為五大戰勝國呢?其實只是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和美國為了制衡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而決定拉上法國的,畢竟英美為二戰做出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戰後他們說什麼,其他國家也不會有什麼異議。

?6?

❷ 世界上最艱難的戰役為什麼就是在法國投降前打敗他們

這是從戰略層面分析的,因為德國和法國實力差不多,而且一直差不多,哪怕是現在,你們看兩伊戰爭,兩個國家打八年,兩敗俱傷,而德國只用了幾個月就取得決定性勝利,所以想達到這個程度非常難,但是不是艱難,是困難。

❸ 能在維也納和會上保住全部領土的法國,為何會被列強打敗

近代的法國大革命,把全世界的秩序被翻了個底朝天,給世界帶來激烈了的動盪。

1914年,拿破崙被第六次反法聯盟打敗,歐洲各國跑到維也納開會商討戰後秩序,沒想到拿破崙又悄悄回到巴黎,歐洲各國被迫組織起第七次反法聯盟,再把拿破崙打敗。

這個時候,作為戰敗國的法國,在維也納會議上的命運無疑是任人宰割。但是當時法國的外交部長塔列朗,卻憑借高超的外交技巧,讓法國在和會上重回歐洲列強行列。

這個經典的外交案例,深刻體現出政治高手是如何在國際博弈中獲得優勢的。或許對於現在中國企業出海遇到困局,有一些啟發。


塔列朗


尋找突破口

塔列朗知道各國在拿破崙戰爭之後都筋疲力盡,都在想著保住和平,於是他把握住了兩個原則。

第一,歐洲各國的勢力均衡,這是能夠大致保持和平的基礎,第二,要考慮人們對於正當秩序的想像。如果各方在這種想像上針鋒相對,就總會有人對現狀不滿,那麼和平也不容易成為可能。

塔列朗認為要讓法國成為歐洲打造勢力均衡時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還有法國要主動倡導一種能夠獲得最多人支持的正當秩序觀念。只要抓住這兩點,就能把對手帶進自己的節奏。

❹ 現在的法國能打敗英國么

從近現代歷史來看,英國和法國可以說是一對冤家國家,這兩個國家幾乎是同一時期崛起的,也是同一時期擴張世界,甚至經常一起搞侵略,最後也是一起衰弱下去……但是一直以來,英國的國力和戰力,那是比法國要強大很多,我們從一戰、二戰就可以看出來,而且從當年的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也可以看出來。尤其是二戰,英國人支撐到最後,但是法國三個月就投降了,足可以看出法國力量的弱小。但是二戰結束都70多年了,現在的法國能打敗英國了么?你可能想不到。

近代史上,法國的地位那是很卑微的,為何這么說呢?因為法國在近代,無論從領土規模,還是國力,還是軍隊力量,都遠遠比不上英國。所以法國基本上當時那是英國的跟班,在歐洲依靠英國對抗德國,在世界范圍內依靠英國擴展殖民地,所以我們看到如兩次鴉片戰爭,英國都是帶上法國一起。

而且英國無敵艦隊在全世界范圍內擴展殖民地,但是法國卻只能是在非洲,北美等地,搞點邊邊角角的土地,面積完全不能跟英國比,所以英國在當時那是可以吊打法國的。但是國家發展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的法國能打敗英國么?其實啊要知道這一點,還是要看三個方面。

第一,就是基礎力量。

二戰後整個英法都在衰弱,都放棄殖民地,但是無疑英國更加徹底。整個的殖民地只剩下幾個島,而且面積縮水到了只剩下本土24萬平方公里,這幾乎是世界最小的大國了。而且人口現在也難以增長,所以英國基礎國力很弱。

但是法國不一樣,法國雖然也在衰弱,但是整個版圖比英國大多了,而且還不保留了14塊殖民地,國土面積超過67萬平方公里,人口接近7000萬。所以現在英國其實在基礎條件上,已經遠遠不如法國了。

第二,工業力量。

大英帝國當年縱橫天下,其實靠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其無敵的工業,這是國力的基礎,而當時法國工業遠遠不如英國,所以自然打不過英國。而現在英國和法國執行不同的路線,英國二戰後開始去工業化,搞金融業,所以英國現在工業基礎很差,而只有金融業支撐,國力基礎喪失。

但是法國堅守工業,現在在工業上跟德國二雄並立,法國的工業非常強盛,無論輕工業還是重工業,品牌滿世界。而且在高鐵,在火箭,在軍事等高科技工業中,優勢更是突出。所以法國現在才是歐洲工業中心,從這一點,法國可以完敗英國的。

第三,軍事力量。

英國近代軍事強悍,隨便一支遠征軍就可以縱橫世界。但是現在軍隊已經落後到極點,不光軍隊規模小,而且整個訓練和武器裝備也不行,連航母都沒有。核心的武器自己都不能生產,所以當年的日不落帝國軍隊已經不復存在了。

而法國現在被稱為西方世界的第二軍事強國,也是全世界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個有著全球軍事投送能力的國家。其遍布世界的殖民地就是軍事基地,能讓法國軍隊快速全球反映!而且法國軍事科技強大,無論戰機,坦克,軍艦,航母等都能自己生產,還能大量出口,軍隊規模,武器裝備已經比英國好太多了。

所以現在光是軍事力量,法國已經可以完敗英國了。更加重要的是,英國弱小,還面臨國內分裂,國內蘇格蘭、北愛爾蘭都要獨立,一旦如此,英國更加衰微了。而法國國內那是非常團結,殖民地更是趕都趕不走。法國現在無論基礎實力,國力,軍力還是國內狀況都比英國強大很多,所以是能夠輕易打敗英國的,你可能想不到了,變化太快了。

參考文獻:《歐洲史》、《大英帝國史》。

❺ 中法戰爭是清軍獲勝,為何清政府卻與法國和談,變成「戰勝而敗」呢

中法戰爭作為清朝末年為數不多的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卻主動與法國和談,成為典型的勝之不武,戰勝而敗的戰役,對清政府產生了巨大的歷史影響,清法戰爭造成戰勝而敗的的原因主要是:

❻ 二戰時為什麼德國能夠打敗法國

我們回顧一下法國戰役,可以說該戰役是德國閃擊戰運用最漂亮的一場戰役了。一個擁有數十萬平方公里的法蘭西共和國卻在短短的六周之內就被德國吞滅了,這不禁讓人既感到遺憾又帶有一些疑問。那我們就分析一下法國滅亡的原因。其實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法國當局軍事思維僵化,對當前戰爭形勢分析的不夠,並且還有一些政客們仍然沉浸於一戰中的勝利喜悅當中只是單純的依靠馬其諾防線作消極防禦,麻痹了國人的國防意識。二是,法國實行的「綏靖」政策惡果所致。當耗費巨資修建的馬其諾防線遇到德國立體化戰爭下的閃擊戰術時,卻只能是「英雄無用武之地」。馬其諾防線的慘痛教訓,給後人留下了太多的反思。由此可見,無論是一個國家的發展,還是一個軍隊的建設,都要時刻保持著一個前衛的思想、一個清晰的頭腦和一個憂患的意識。引用姜子牙的《司馬法》一書中一句經典名言:「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安,忘戰必危」。

❼ 二戰為什麼法國如此不堪一擊,幾十天就被德國給打敗了!

法軍根本就沒做好作戰的心理准備

不能說法國弱,當時的法軍實力仍是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只不過它運氣不好,因為當時的德國正處於它整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所謂鋒芒畢露,德國不但是科學文化軍事成指數倍上升,還在心中埋藏著對英法,尤其是法國的憎恨,原因你懂的,一戰還有那戰後榨乾德國的條約,這些都讓當時的德國處於巔峰時期,再加上軍事理念發展的錯誤,讓法軍不怎麼重視裝甲的發展,它只是視裝甲為步兵的支援,而德國正好相反,另一方面法國的軍事思想完全停留在一戰的陣地戰水平,從他們花費重金修建的馬其諾防線就可以看出來了,他們的思維完全與千年前的中國人一樣了,妄圖考這條堅不可摧的防線抵擋住德國人,結果你也知道了,德國人的強項是運動戰,直接從比利時饒了過來,斷了馬奇諾的後勤,然後,就成了戰利品,諷刺的是比利時當時也修建了號稱小馬其諾防線的工事,結果讓德國六架滑翔機,一個連的兵力就給奪走了,可見那個時代的德國軍事思想絕對傲視群雄,外加當時法國的另一邊,弗朗哥的西班牙,又是希特勒的盟友,雖然沒有明地里的開戰,但是這種天不是地不利人不和,你讓法國怎麼擋得住,所以法國輸了也是很正常的,順便提一句,法國的下面又是義大利,基本就是包圍,所以跑的時候都只能走海路,要不是希特勒太輕敵了讓格林用純空軍消滅英法聯軍最後的那部分,而如果是派陸軍的話,英法聯軍基本不可能跑的掉,那二戰歐洲戰場就基本結束了,哪裡還來的抵抗力量,可惜,天意弄人

❽ 法國為什麼會輸掉普法戰爭

普法戰爭是普魯士和法國為爭奪歐洲霸權在1870年至1871年所進行的一場規模巨大、影響深遠的戰爭。法國在拿破崙時代,他們能橫掃歐洲,可到了他侄子繼位的時候,法國已經沒有之前的優勢了。面對昔日被自己暴打的普魯士,法國竟然也是迎來慘敗,普法戰爭中輸得底朝天,甚至連皇帝都被俘虜,這對法國來說是奇恥大辱,他們也不得不放棄很多土地。經過這場大戰,法國從此開始快速衰敗,他們的軍事實力也受到極大的影響。法國為什麼會輸呢?

普魯士在參戰前,已經花費了大量的錢財去改變自己的武器,他們對於槍支的改革要少一些,可他們重點是改革自己的火炮,讓自己有了更加強悍的火力。克虜伯鋼制後膛90mm炮無論是火力還是射程,速度都已經大大超過了法軍原本的火炮,面對這個問題,其實法國也不是沒有察覺的,要知道曾經拿破崙是最重視炮兵建設,他的侄子也會模仿他的風格,但法國陷入到了財政危機中,他們根本拿不出這么多的錢去改變自己的武器。因此他們只能用原本的火炮去應對全新裝備下的普魯士軍隊,不過法軍在步槍上仍然有優勢,普魯士也不是富得流油,他們的錢也只能用來去提升火炮的強度,無法讓軍隊全面換槍。可現代戰爭中,火炮的影響就無人能比了,當法軍看到普魯士軍隊的炮火之後,他們也被震撼了,在這種火力面前,敢打敢拼就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

❾ 二戰法國的敗因

分析一下有以下幾個原因:
1. 最根本的原因,德國綜合國力遠不及對手。看看二戰前的歐洲地圖,德國的版圖實在小得可憐,而且殖民地早被瓜分一空。屬於典型的沒地、沒錢、沒資源、沒人口國家。沒地,就沒有戰略空間;沒錢,就難以長期供養龐大的軍隊;沒資源,就不可能生產出數量龐大的裝備;沒人口,軍隊拼完了就沒法補充。所以,德國的國情決定了他一旦出手,就停不下來,必須連續作戰,才能以戰養戰,以對付更強大的敵人。這個更強大的敵人是誰呢?美國和蘇聯。即便是德國擴張到頂峰時期,佔領了歐洲一大片的土地,其綜合國力也遠不如美蘇兩國。看看下面的數據,是多麼觸目驚心:
美國的生產力就不說了,到1945年,美軍總兵力達到1050萬人,其軍事工業的規模已經發展到可以年產飛機4萬架,坦克2萬輛的水平;何況美國的生產力大部分還放在最燒錢的海軍上,二戰期間,美國一共生產了131艘航母、10艘戰列艦、48艘巡洋艦、355艘驅逐艦、498艘護衛艦、203艘潛艇,其他國家加起來也沒這么多啊。
蘇聯更不用說了,蘇聯的面積是2200萬平方公里,人口近2億;而德國的面積是37萬平方公里,人口不過5、6千萬。德國沒有豐富的戰時資源可供使用,而蘇聯的資源是世界上最為豐富的。所以即使是純粹拼消耗,蘇聯也足夠把德國拖垮。其軍隊人數任何時期一直維持在600萬人以上,二戰末期達到了鼎盛的1200萬人。軍備生產也從未落下,每年可以生產3萬輛坦克,1萬架飛機。
德國根本沒法和上面兩個國家比,即使是生產能力開到最大,也不過年產幾千輛坦克和幾千架飛機,根本經不起消耗。

2. 德國的擴張速度太過迅猛,進攻方向太多,已經突破了其國力的許可范圍。一開始德國的戰略方向還是狠明確的,先打下波蘭、丹麥和挪威,然後集中力量在法國和低地國家與盟軍決戰。然而希特勒被迅速滅亡法國的勝利沖昏了頭腦,以為德國真的到了戰無不勝的地步,從此德國的戰爭步伐愈加緊湊。不列顛空戰的失敗,沒有把希特勒敲醒;反而使他將目光轉向了東方。於是德國又陷入了兩線作戰的不利境地,而且還不止兩線。北海和大西洋上,德國的潛艇一直在進行破交作戰;北非戰場,被義大利拖下了水;後來盟軍又在義大利登陸,於是分兵救義大利。結果,同時在這么多方向用兵,本來就不多的軍隊,更顯得捉襟見肘,所以德國的軍隊從來就不夠用,即使再精銳,也被拖垮了。

3. 科技實力落後。事實上德國的科技實力是走在前列的,但是關鍵的幾項科技,可以改編戰爭的進程。比如,雷達技術的落後,使德國在不列顛空戰慘敗。還有更重要的一項技術,保密技術,德國人的密碼被盟國破譯,卻長期渾然不知,使其在保密與情報工作上存在嚴重的失誤,導致德國在戰場處處挨打,主動權輕易就丟失了。

4. 選擇的盟友實在是丟臉。日本先不說,就說義大利,有句話說得好,義大利軍隊的實力總是跟不上其領袖的野心。法國被德國打得都快亡國了,幾個邊防師硬是頂住了意軍的幾十萬人;北非戰場,意軍幾十萬人居然被3萬英軍打得潰不成軍;地中海戰場,明明大占優勢的義大利海軍,面對弱勢的英國地中海艦隊,居然不敢出戰,硬是給英國扼守住馬爾他島,成為北非戰場災難的根源。德國有這樣的盟友,還不如沒有。

5. 軍事行動多次犯嚴重錯誤。這個就多得去了,比如希特勒在敦克爾克讓裝甲部隊停止前進,放走了30多萬英法軍隊;比如希特勒擅自修改巴巴羅薩計劃,抽調中央集團軍的坦克軍南下,錯過了進攻莫斯科的最佳時機;比如希特勒頑固奉行不放棄一寸土地的作戰方法,給德國軍隊帶來滅頂之災。還有很多事例,都說明了希特勒盲目插手軍事的嚴重後果。

6. 德國的種族政策,使其大失人心,給對手大肆宣傳的機會,憑空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敵人。比如德軍剛進攻蘇聯的時候,蘇聯的少數民族還視其為解救者,結果納粹分子實在做的太過分,硬生生的把這些人都推到蘇聯那邊去了。

❿ 二戰中的法國為什麼這么快就被德國打敗

1940年6月22日,法德簽署停戰協議,德國取得了法國戰役的勝利。法國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被軸心國從身、心雙方面徹底佔領的世界強國。眼看著法國失敗,以英國為首的同盟國同仇敵愾,徹底拋棄了想要和平解決歐洲爭端的幻想,從此,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高潮。

1.法國戰役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國悍然入侵波蘭,掀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幕。9月28日波蘭首都華沙守軍12萬人投降。10月6日,波軍全軍覆沒,德波戰爭結束。這是德軍「閃電戰」的第一次嘗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從那以後,德軍在歐洲所向披靡,先後征服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等國,最終劍指法國。嚴格來說,德軍進攻法國,是與進攻荷蘭、比利時同步進行的。

1940年5月10日,德軍進攻法國和荷蘭、比利時等國家,整個戰役可分為2個階段:一是5月10日德軍部隊進攻比利時,吸引英法等同盟國軍隊主力北上前往預定的防線迎擊,而其真正的主力裝甲部隊則穿過防禦鬆散的阿登山區,插入盟軍後方,切斷補給與通訊並圍殲盟軍,最終催生了「敦刻爾克大撤退」這一歷史事件,僅有34萬盟軍官兵撤回英國本土。二是從6月5日開始德軍從法軍側翼包圍馬其諾防線的守軍,並南下進攻。法國政府被迫遷至波爾多,巴黎設為不設防城市,並在6月14日被德軍所佔領。6月17日法國新任總理菲利普·貝當發錶停戰宣言,6月22日,與德國簽署不平等的停戰協定。根據協定條款,德國將佔領法國北半部以及法國的大西洋沿岸地區,法國軍隊將被解除武裝並予以遣散,法國將支付德國佔領軍的費用,所有的德國政治難民將交還給德國。

1940年5月10日,德軍入侵比利時、荷蘭,英法聯軍投入戰斗,西歐戰役打響。但是素有歐洲大陸第一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成功拖住德軍四年之久的法軍,在二戰中僅支撐了50作天就放棄了抵抗,於1940年6月22日晨,在巴黎郊外貢比涅森林福煦元帥的專車上與德國代表團簽訂了>。根據停戰協定,法國將大半的法國領土,所有大西洋岸的口岸基地,重要的工業和富饒的農業區交給德國佔領,而法國維希政府只保留南部法國與法屬北非的殖民地,由維希法軍進行管理,並不許通敵。

針對法國海軍,協定第八條更是直接規定:法國艦隊除為了保衛法國殖民地利益及維希控制的領土而留置那一部分外,應一律「在指定的港口集中,並在德國或義大利監督下復員或解除武裝。」希特勒之所以沒有直接徵用法國的海軍力量,一方面考慮到法國民眾非常強烈的民族感情,另一方面,大片的法屬北非的殖民也需要力量去防守。與其自己派兵,不如讓法國人自己來守。他並不害怕維希法軍投降盟軍,國為他手裡握有重大的砝碼,那就是留給法國人自治的半個法國疆土。根據這條協定,法國海軍——這支世界第四大海軍,主要集中在土倫、阿爾及爾、奧蘭港和卡薩布蘭卡等幾個港口。它的不幸,也由此開始??

這時的法國海軍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尚未施展拳腳,就已經沒有了敵人,也失去了盟友,何去何從的問題困擾著法海軍的靈魂人物達爾朗海軍上將。為了法國的軍艦上還能飄揚法國的軍旗,為了保留法蘭西的半壁江山,也為了法國人最後殘存的尊嚴,他選擇了服從維希政府,駐守法國南部港口及北非殖民地。

而更具有諷刺意味,或者說是希特勒的惡趣味的是,他們停戰協定簽字儀式是在法國小鎮貢比涅的一節火車車廂里進行的。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後,就是在這節車廂內,德國向協約國投降,希特勒認為德國曾在此蒙受了巨大的屈辱,也必須讓法國人嘗到這個滋味。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法國談可打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5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