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indochine樂隊詳細資料
一支法國樂隊Indochine,這個樂隊名稱有一些意思。Indochine是兩個詞Indo和Chine組成,在法語中,Indo就是印度,Chine就是中國。從音譯上看,該樂隊叫做「印度支那」,所謂印度支那,地理上是指中南半島。因為新航路開辟之後,歐洲人普遍認為亞洲只有兩個國家,即中國和印度,所以對於印度和中國的「結合部」,即中南半島,稱為印度支那。包括越南、寮國、柬埔寨三個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是法國的殖民地。法國人的想法和其他歐洲國家很不一樣,就連選擇殖民地這樣的重大事宜都有不同的選擇,專門選擇了一些諸如越南、寮國之類的國家。不過也就是因為這樣的歷史原因,讓法國有更多機會接觸亞洲人——所以在法國你可以看到很多來自越南、柬埔寨、泰國等其他亞洲國家的……華裔移民。而這也給法國文化中增添了一抹新的色彩。歐洲人對東方文化向來很感興趣,但似乎幾百年來從心理上仍然是強勢文明對於弱勢文明獵奇的心態。所以不可否認法國人對亞洲人並不是「理解」的,至多是片面了解,當然,也有很多曲解。話扯遠了,繼續說一下這支樂隊,Indochine。事實上這是一支很有年頭的大牌樂隊了,甚至可以說是上世紀80年代法國搖滾界的一面旗幟。不過國人似乎對此了解不多,也許相比其他地方的搖滾,法國搖滾還是「軟」了一些——就我個人感覺來說,法國人唱歌並不太注重節奏而更傾向於旋律——也許他們自己覺得說法語本身就已經很講節奏了,唱歌就放鬆放鬆,但比起用「戰斗的語言」之稱的德語唱歌的日耳曼人來說,法國人的歌曲簡直就是無節奏可言了。何況法國人的歌兒又有太多太多是關於愛情的,節奏感強了就不是談情說愛了不是?但總的來說,法國歌曲還是比較舒緩悠揚的,如果你接受不了北歐強硬的工業金屬和宗教味道十足的哥特金屬,也不大喜歡米國浮躁得不得了的朋克或者說金,那麼就聽聽法國香頌吧,也許你會覺得耳目一新的。
⑵ 請問有誰知道法國輕樂隊皮埃爾·波特樂隊的情況
曾經聽過皮埃爾·波特輕音樂隊演奏的一些音樂,很有特色。我所知道的是一下一些情況:
皮埃爾·波特,1944年10月末出生在法國南部,7歲時進入當地持音樂學院學習鋼琴。17歲考入夢想已久的巴黎音樂學院,以作曲系第一的成績畢業。同時與唱片公司簽約,開始了以作曲和編曲為主的專業音樂家生涯。
76年他組成了自己的樂隊,把流行音樂和古曲音樂結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並與保爾·莫里亞樂隊及雷蒙·魯菲布爾樂隊一起於法國樂壇三分天下。另外,皮埃爾的音樂活動廣泛。他一邊寫作正式的交響樂,一邊把熱情傾注到古典音樂的指揮上。同時,他還從事電影音樂的創作,並在巴黎一流的夜總會任音樂總監。
皮埃爾·波特的音樂是以古典音樂為基礎,同時又具有輕音樂的現代感和時代特點,充滿浪漫色彩,如同用很多顏色畫出來的一樣。鋼琴與樂隊的組合,古典主義與時代特點相結合的演奏風格,深深地打動著每一位聽眾。
法國皮埃爾波特 -《巴黎的星空下》
◇專集簡介
專輯:wedding in heaven
演奏: tom barabas
發行:金革唱片
湯姆·帕瑞斯(tom barabas)是美國billboard榜上永不缺席的鋼琴大師。他那悠揚自如的指功,不但呈現華麗多彩的巴洛克風格,還多了份南加州典雅的節奏感。《天使的婚禮》是湯姆.帕瑞斯詮釋一種跨越時空輪回的永志愛戀,整張專輯帶你經歷重生,回憶,紀念,尋覓……如神話般的感人樂章,分別以巴洛克與新世紀兩種風格,交織出時空的錯亂迷離。本專輯特別收錄湯姆。帕瑞斯十年最暢銷專輯中三首主打曲,第三首《freespirit》,第四首《mazurra》以及第六首《angel』s song》每一首都是曾在billboard榜單的經典,推薦給你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