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崛起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法國崛起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發布時間:2023-02-04 18:14:37

⑴ 法國崛起啟示

英;大國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說到底就是國民素質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不客氣地說,中國由於難以接受別人的教育思想,國民整體素質與發達國家的相比都不是一個等級。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研究過21種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後來相繼消亡的文明。結論是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無一例外,都不是他殺,而是自殺。他們失去了創新的活力,被歷史淘汰出局。1876年,美國慶祝獨立100周年的時候,在費城舉國際博覽會,有37個國家參展,當時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覽團。在這次博覽會上,英國展出最新的蒸汽機車,美國展出大功率電動機和發電機,德國展出加工槍炮的精密機床,中國展出的是純銀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腳綉花鞋。這是就是時代的差距!一個居安思危的國家才有資格談論誰是第一!美;度創新和科技創新是美國崛起的根本動力。美國首創了民主共和制度,通過分權和制衡原則使民主政治得以實現,保證了政治的長期穩定;通過了《反壟斷法》,完善經濟法律制度;通過實行羅斯福新政來緩和經濟危機,局部調整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科技創新方面美國更是走在世界的前列,美國政府鼓勵民眾從事發明創造,美國歷史上出現了一大批像愛迪生、貝爾這樣的發明家和科學家,在生產管理領域還出現了泰勒制和惠特尼的標准化,這些創新極大的促進了美國經濟的起飛法;受文藝復興影響的16世紀宗教改革產生的新教教派與舊教分庭抗禮,他們爭奪兒童和群眾的手段就是教育。通過這場爭奪戰,各方在教育方法上重視數學、地理、歷史,注意採用實物教學和進行練習,著意發展學生的智力。這使得法國新一代的素質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創於1684年的訓練初等學校教師的講習所是歐洲最早出現的師范教育設施,對確保教師的質量起到關鍵性的作用。19世紀以前,法國高等教育享有桂冠的榮譽,其學術水平在西歐是很高的。俄德國另一傳統為哲學與藝術,這個不用多說。唯一想提的是,德國的哲學和藝術(包括文學),到現在都沒有一個所謂的正統,而是百花齊放,中間滲透著的是理性、嚴謹和美,特別那種對人本的至高無上的尊崇,多少年來影響著全世界。中國不是沒有這種境界,唐詩宋詞,對人的生命、自由、自然與人的和諧,可以說至今沒有過時。可是,比起德國人,我們對遺產是怎樣繼承的和怎樣揚棄的,每一個有理性的國人都該反思一下。日戰後初期的日本幾乎進入「石器時代」,民生凋敝,物資極度匱乏。但在二十年後,日本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靠的是什麼?靠的是人力資本的積累,靠的就是「技術立國」這四個字。日本政府注意到,要使國家經濟迅速恢復,躋身強國之列,必須集中全國的資源優先發展重工業。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派有澤廣巳在主持「日本復興計劃」過程中,推行「傾斜生產方式」,不計收益得失,將有限的物質資源集中投入在煤炭、鋼鐵、電力、化工四大重工行業,嚴格限制輕工業發展,部分輕工業由於無法從內循環的重工業體系獲得資源而被迫停產。由於重工業在初級發展階段具有內循環的特點,很少提供最終產品,自然也就沒有利潤,日本政府用發行貨幣的方式彌補帳面虧空,現金、存款、國債都在劇烈的通貨膨脹中化為廢紙,日本上層與人民同甘共苦,絕不先富。戰敗雖然使日本喪失了無法估量的社會財富,但人才猶在,希望猶在。大和戰艦雖然沉沒,但曾經建造了大和戰艦的大量熟練技術工人,鋼鐵、航空、機械、電子、光學、化學等各門類的技術及技術人才完整地保存了下來。物質財富可以被摧毀,但近百年工業化歷程積攢的人力資源是任何國家都無法剝奪的。

⑵ <大國崛起>法國的歷史發展有何啟示

任何一個偉大的思想就像一個美麗的火焰,是否能夠產生巨大的能量還要看有沒有所需要的乾柴.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最主要的「乾柴」就是國民的素質和教育.依法國為例:受文藝復興影響的16世紀宗教改革產生的新教教派與舊教分庭抗禮,他們爭奪兒童和群眾的手段就是教育.通過這場爭奪戰,各方在教育方法上重視數學、地理、歷史,注意採用實物教學和進行練習,著意發展學生的智力.這使得法國新一代的素質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創辦於1684年的訓練初等學校教師的講習所是歐洲最早出現的師范教育設施,對確保教師的質量起到關鍵性的作用.19世紀以前,法國高等教育享有桂冠的榮譽,其學術水平在西歐是很高的.法國曾在19世紀初有拿破崙這樣的人物並產生過巨大的能量決非偶然,是整個民族素質急速提高後的能量的一次爆發式發泄.但法國的教育在拿破崙期間和之後屈服於宗教勢力變得越來越保守,宗教勢力重新掌握了教育大權.直到進入20世紀後,宗教思想和教會對教育的影響進一步有所削弱,50多個從事教育等方面活動的教會組織被解散,3000多所教會學校被封閉,1905年法國政府明確宣布廢止"法盧法案".但此時的法國已經喪失了在國民素質上的優勢,尤其是與宗教沖突較大的科學被毀於一旦,終於沒有能再次平地而起.功虧一簣,令人惋惜!大國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說到底就是國民素質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研究過21種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後來相繼消亡的文明.結論是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無一例外,都不是他殺,而是自殺.他們失去了創新的活力,被歷史淘汰出局.1876年,美國慶祝獨立100周年的時候,在費城舉辦國際博覽會,有37個國家參展,當時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覽團.在這次博覽會上,英國展出最新的蒸汽機車,美國展出大功率電動機和發電機,德國展出加工槍炮的精密機床,中國展出的是純銀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腳綉花鞋.這是就是時代的差距!一個居安思危的國家才有資格談論誰是第一!

⑶ 法國崛起的重要事件

法國的崛起,可以歸結為「一個思想,兩個事件,三個人物」。
首先,我們來談談「一個思想」。法國的思想用三個詞概括就是:自由,平等,博愛。法國大革命的思想體系,是直接傳承於「啟蒙運動」的進步思想。.啟蒙運動啟迪了人們的思想,動搖了封建統治,令人民能享有真正的人權,並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做了思想和理論的准備。正是在 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以及狄德羅等「啟蒙先驅」思想的引導下,法國開啟了大革命之路,也真正走上了資本主義快速發展之路。1789年8月26日,法國大革命的綱領《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正式通過。它宣稱「人人生而自由、平等,財產權神聖不可侵犯」。該事件從根本上推翻了皇權統治,為人權和法制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後,法國「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逐漸發展,並在全世界發揮作用。
然後我們再來談談「兩個事件」,即「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擴張」。然而,這兩個事件又無法脫離我們所說的「三個人物」,即,路易十四,拿破崙和戴高樂。

⑷ 大國崛起觀後感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大國崛起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國崛起觀後感1

通過觀看《大國崛起》它講述了德國的分裂與統一,衰落與崛起。一個曾經多次遭受分裂的國家,一個曾經給全世界帶來最大的災難的國家,一個擺脫了全部歷史的不幸重新進入歐洲,融入世界,並成為第三大經濟強國的國家,很讓人敬佩和尊敬。

經歷了多次的跌宕起伏、悲喜交加,。德國,以其無限的魅力影響著整個歐洲大陸以及全世界。相信許多看過大國崛起的人都會對德國這個充滿傳奇的國家印象深刻,不僅僅是感嘆它的強大,更是因為它對待以前過錯的態度。聯繫到當前中日關系緊張的時刻,更是發人深省!

在12集的大國崛起中,德國的主題是「帝國春秋」,作為歐洲中部最大的國家,它飽受古典音樂的滋潤,散發著古典哲學的理性光輝。統一和強大一直是德意志發展的最大動力,跌宕坎坷的命運不斷考驗著德意志人。勃蘭登堡國門上的和平女神是德意志神聖的象徵,200年前,當法國席捲整個歐洲大陸時,和平女神被當作戰利品運到了法國,屈辱降臨。又因其地理位置被稱為歐洲走廊的主戰場,飽受周圍列國的侵犯,德意志人更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相殘殺,1648年,最終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了分裂狀態。席勒曾感嘆道:德意志,它在哪裡,我找不到那塊土地了;他的朋友歌德也曾嘆道:沒有一個城市,甚至沒有一塊土地使我們相信地指出,

這就是德意志。在19世紀,統一和自由這一主題一直貫穿著整個德國,1814年,隨著拿破崙的戰敗,法國交回和平女神,可它卻要再次面對著一個分裂的德意志。可值得慶幸的是,法國大革命統一、自由的思想使人們從禁錮了百年的封建思想中解放出來,光明的曙光迎面撲來。從經濟學家李斯特提出:先進行經濟上的聯盟再實現政治上的統一到1834年德意志關稅同盟的建立,19世紀中期,德意志的工業總產量已經位居歐洲第三。經濟實力的增長,給德意志帶來了飛速的發展。1871年,稱為「鐵血宰相」的俾斯麥上台,不斷增加的軍隊力量使德意志成為「和平時期的兵營」,俾斯麥以其獨特的外交政策,為德國爭取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他認為:沒有任何國家不結盟,也沒有任何國家不會成為本國的敵人,在1871年的普法戰爭中,德意志在法國的王宮中宣布了它的誕生,一個全新的德國正在走來。俾斯麥當政期間,還重視國民教育的培養,建立教育和科研並存的現代大學,大學教授中就有29位獲得過諾貝爾獎,智力成為了德國發展的重要資源。也因此,第二次工業革命在德國展開,1913年,德國經濟躍居世紀第二,經濟的發展刺激它要在世界上謀求更大的利益,於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德國成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戰爭摧毀了世界,同時也摧毀了德國,德國再次一分為二,1970年,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來到波蘭華沙猶太人紀念碑 前,紀念為二戰付出慘痛代價的猶太人。那天,勃蘭特做出了一個讓世界震驚不已的動作,他面對死者墓碑,跪倒在地,誠心懺悔。可以毫不猶豫的說:德國面對二戰的態度與日本大不相同,他們不僅沒有迴避,而是勇敢的承認自己犯下的罪行,這讓世界很快重新接受了德國,甚者對德國更加尊敬。經過多年的努力,1990年10月3日,德國登堡門上的和平女神再次見證了歷史性的一幕,分裂了41年的德國重新統一了。德國憑借自身不斷的發展,成為了繼美國、日本之後的第三大強國,作為歐盟主要的成員國,它更是找到了通過振興歐洲來壯大自己的強國之路。

作為後者 第二次世界大戰已過去很久,戰爭恍惚離我們很遠,可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傷痛,更多的是我們對世界和平的態度,我們不能去糾結歷史的對錯了,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現在和未來。一段歷史的大悲大喜總是發人深省,面對過往,我們不斷感慨。在振興祖國的道路上,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中國的我未來還很長,中國要強大,要自強,要靠我們不斷奮斗。歷史給我們的教訓,落後就要挨打的硬道理不是空談,我相信我們的祖國將在不斷的發展中屹立於世界強國。

大國崛起觀後感2

《大國崛起》這部歷史紀錄片用短短的12集將9個世界性大國歷的興衰展現在了我們面前,或者說,是過去人類500年的一個發展歷程的一個微縮,大國崛起法國觀後感。過去的500年是一個令人非常震驚的500年,人類是從陸地向海洋發展,然後開始征服天空,再向太空發展。誠然,所有的壯舉是世界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感覺這部歷史紀錄片拍得很好,文字解說非常精準且耐心尋味。不過,更讓人值得稱道的是,以前很多紀錄片在談到發達國家的時候都是用侵略、掠奪這樣的詞語,不過這次的紀錄片是用理性的眼光來看待其他的國家,並給中國以深刻的啟迪。我想,中國目前也處於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要向真正有影響力的大國邁進仍然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我們應該以一種廣闊的心胸去承認他國的成就,並虛心的向大國學習並借鑒成功的經驗,而不是總是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傲視一切。"公元1500年前後,中國正處在明朝統治之下。鄭和的船隊七下西洋,但不是為了開拓貿易,而是為了宣揚皇帝的德威。鄭和死後,中國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然而,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個小島國卻憑借著無畏的勇氣和信念征服了海洋,也因此獲得了世界。在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後,為什麼恰恰是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和美國成為了世界性的大國呢?

在對眾多專家學者的采訪中,我發現,大家對大國之謎的看法是很不一致的,不過把這些歸納起來看,有以下這么幾點:首先是思想文化的影響力。英國首相丘吉爾有這樣一句名言:我寧願失去一個印度,也不肯失去一個莎士比亞。在成為大國的過程中,戲劇家莎士比亞的作品提升了英國的人文精神,科學家牛頓的力學定律開啟了英國工業革命的大門,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為英國提供了一個新的經濟秩序。他們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寫在英國走過的大國之路上。其次是體制創新。17世紀時,面積只相當於兩個半北京的荷蘭,憑借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的創立,締造了一個稱霸全球的商業帝國。繼荷蘭之後,英國通過推行自由貿易,建立起全球市場,並逐步確立起自由市場經濟模式;當這種模式的弊端,引發社會危機的時候,美國在20世紀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幹預的手段。從此,"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交相作用,改變了人們對傳統的市場經濟模式的認識。

再次是在於對人才的重視。在法蘭西思想與精神的聖地先賢祠,正門上銘刻著這樣一句話:"獻給偉人,祖國感謝他們。"這里安葬了72位法國歷史人物,其中只有11名政治家,其餘大多是思想家、作家、藝術家和科學家。還有就是一個國家對教育重視程度。在普魯士,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樣被視為公民必須的.義務,而國家則必須為它的公民提供受教育的機會。免費教育從19世紀中期就已開始,德意志統一前夕,適齡兒童入學率已經達到97.5%。當普魯士還在向拿破崙支付巨額的戰爭賠款時,柏林洪堡大學誕生了。國王拿出了最後一點家底,並把豪華的王子宮捐獻出來作為大學校舍。與此同時,他還接受了大學提出的一個要求,那就是:國家必須對教學和科研活動給予物質支持,但是不得干涉教育和學術活動。不過歸根結底,還是綜合國力最終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否,歷史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單一力量的強大並不能決定一個國家的最終強大。

看完《大國崛起》,各國的發展歷程中的很多鏡頭在我的腦海中不斷回放,我感到中國仍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努力,但同時,我也感到了中國在向大國邁進的步伐,越來越響,越來越有力!

大國崛起觀後感3

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近日推出12集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引起強烈反響。對於眾多國人來說,這部紀錄片無疑稱得上是一次「歷史教學片」,是對公元1500年以來世界9個主要大國發展史的一次集體學習。

用電視畫面展現曾經的大國興衰,顯然沒有浩瀚的歷史典籍來得深刻。但是,電視能以光和影的三原色轉變形象地將歷史上曾經的輝煌、榮譽、血戰前行和繁華散盡形象地在大眾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是將歷史反思從精英的書齋挪移到草根大眾思考的有益嘗試。央視將9個大國的500年興衰史用12集的短短篇幅濃縮,絕非大眾娛樂的電視劇快餐,而是品讀歷史的鏡鑒和對中國未來的深深思索。

在過去的500年間,中國所謂的盛世已經持續至清康乾時代,期間還包括明初鄭和浩大船隊的遠洋。但這只不過是古老的「中華龍」慣性繁華的迴光返照。而從14世紀開始的300年間,歐洲文興復興擊碎了中世紀宗教的神學桎梏,將人們從蒙昧主義、禁慾主義和神秘主義解放出來,在精神方面為近代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發展奠定了基礎。從1500年開始,歐洲的強國你方唱罷我登場,引領了歐洲作為全球翹楚的新時代。

無論是伊比利亞半島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通過海洋冒險成就的海洋霸權,抑或荷蘭憑借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創立的商業帝國,還是率先發起工業革命推動自由貿易成就的大不列顛「日不落」帝國,以及法德兩國的隨後興起。這些歐洲強國都是通過制度和體制創新、科學和文化的發展、將商業和自由貿易作為大國崛起的基本要件。至於繼承歐洲文化譜系的美國在另一塊大陸的崛起,日本和俄羅斯的後發制人,除了自覺的趕超意識,也經歷了制度轉型的陣痛。當然,這9大強國的輝煌中也都沾染了窮兵黷武的戰爭殘酷和侵略他國乃至滅絕異質文化的原罪。但不管如何,自1500年以來的500多年間,這些強國或有興衰,但他們的一個或多個在21世紀依然佔有全球主導地位。即,西方社會主導全球的大趨勢並沒有逆轉。

對中國而言,讀懂這9個大國的興衰起伏,對於中華民族的復興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9個大國在過去的150年間和中國都發生過直面接觸,對中國而言更多是不堪回首的痛苦記憶。但沉浸在歷史的傷痛和仇恨中是沒有意義的,基於意識形態的偏見嘲弄和怒斥資本主義的罪惡更是無謂的。在全球化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中國要實現民族復興和大國崛起首當其沖地要融入這個世界。改革開放,制度創新,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的理念等等,這些既是中國從既往強國的興盛中總結的經驗,也是從某些強國的滅亡中汲取的教訓。

半個世紀前毛澤東主席在回答民主人士黃炎培先生對新中國如何擺脫歷代王朝「興勃亡忽」的質疑時,給出的葯方是「人民民主」。今天,這句話對中國如何實現民族復興和重新崛起依然具有現實意義。當綜合實力成為衡量大國地位的標准時,作為硬實力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同作為軟實力的政治文明和文化影響力一個都不能少。美國的強國之路充分驗證了這一點。而新一代的中國領導人也以超凡的政治智慧將「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並列。

必須釐清的是,和上述9個大國不同的是,中國的強國之路有著5000年和平包容文化的深厚根底,絕少侵掠他國的文化傳統的貪婪品格。也正因為如此,在學習9大國優點的同時,中國可以避免其他強國最終「亡乎」的歷史宿命。

不過,僅有和平的理性,經濟的勢力和開明的政治依然不能實現強國之夢。如中國兩宋,經濟文化發展俱佳,政治也相當開明,但依然是偏安一隅最終被異族所滅。去年5月22日,美國《紐約時報》在評論版中罕見地以中文標題發表著名專欄作家克里斯托夫的評論文章:「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雲」。這雖是對美國提出的警醒,但也給我們以警醒,強國之路,必須要保持軟硬力量的綜合平衡,綜合國力的哪一個要素都不能偏頗。

大國崛起觀後感4

這個暑假,我又看了一遍十二集的電視紀錄片,名字叫做《大國崛起》。這部片子不光讓我知道了很多很多的歷史知識,也告訴我怎樣從歷史故事中去思考和分析一些有意義的問題。

歷史,原來是這么充滿趣味!這么深奧奇妙!

《大國崛起》這部記錄片分別講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格蘭、法蘭西、德意志、日本、俄羅斯(前蘇聯)、美國九個曾經在世界歷史舞台上擁有輝煌經歷的風雲大國的興衰故事。它們的強盛都離不開那些改變國家命運的重要人物和領導人。從哥倫布、威廉姆·伯克爾斯宗、瓦特、莎士比亞、亞當·斯密、盧梭到伊沙貝爾女王、拿破崙、戴高樂、郫斯麥、彼得大帝、華盛頓。在每個國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個深刻的道理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真正的治國之道從是這里產生的。

每一個經歷過風風雨雨的大國,都可以當作我們的老師。西班牙與葡萄牙告訴我們:要有勇於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氣和好奇心才能使我們擁有別人不會擁有的東西;荷蘭告訴我們,無窮無盡的資本力量可以創造奇跡;英格蘭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的崛起還得需要科學與文化思想的支持;法蘭西告訴我們: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使征服者長時間地站在王者的位置上;德意志則用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失敗更加深刻地證實了法蘭西的教訓;德意志還告訴我們只有統一完整的國家才能走上強國之路;日本告訴了我們:要使國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學習,不停地完善自己;前蘇聯的興衰告訴我們:偉大的社會變革不僅需要勇氣還需要智慧;美利堅合眾國告訴我們:要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前進道路。

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一千年以前的中國》,這裡面談到了中國唐宋的強盛時期,它是這樣描述的:

「一千多年前全世界只有中國有超過百萬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一千年前的中國城市就已經有很多的福利設施;一千多年前歐洲很亂很窮很落後,美洲未開發、非洲很原始。一千年前中國遙遙領先於世界。

一千多年前的中國正朝著成為海上強國的方向發展。

一千多年前中國華北的鋼鐵業年產就達一百二十五萬噸,而公元1788年歐洲工業革命開始時英國鋼鐵業年年產才有七萬六千噸。

一千年前的中國農業、商業、製造業、手工業、娛樂業都是世界最發達的……

一千年前世界與中國差距不是一點半點,不是幾倍而是十幾倍。一千年前中國遙遙領先於世界。」

一千年以前的中國令中國人無比自豪,但晚清時,清朝政府的卻讓中國飽受外國列強的欺辱。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得挨打,人民就會陷入痛苦與憤怒之中。

現在的中國終於像巨人一樣從世界舞台的底端再次站了起來,但我們卻沒有一千年以前的中國人的那份驕傲與自信,因為,我們還沒有站在最頂端。

怎樣才能使中國在歷史的大舞台上再現雄風?

看完《大國崛起》以後,我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第一點,全國的人民要萬眾一心地為國家努力,不管是當官的還是老百姓,都要力所能及地為國家出力,要記住:「國家興亡,我的責任。」大家團結協作,才能讓我們的祖國走向勝利。第二點,國家領導人應該注重對少年兒童的教育,應該多多建設免費的小學與中學,要讓所有的人都接受良好的教育,這樣國家才能培養大量的人才,才能實現成為強國的夢想。第三點,英明的領導人與有智慧的百姓一樣重要。國家領導人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影響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優秀的領導人才能制定正確的制度和戰略。第五點,即使擁有了以上四點,沒有歷史機遇,那麼崛起的道路還是非常漫長的,重要的歷史機遇可以使一個國家迅速崛起,這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另外,在大國崛起的過程中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影響力,那就是悠久的文化歷史,它的優點是可以讓人們從前人做過的事情中獲得經驗與教訓,它的缺點是容易在向別的國家學習並改善自己的時候與自己本身的傳統發生一些矛盾與沖突。

「國家興亡,我的責任」。讓我們大家都努力成為優秀的人才,將來為祖國創造光明的未來,讓我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二十一世紀騰飛,再次遙遙領先於世界!

大國崛起觀後感5

好像一種自然規律,世界上每一個大國崛起的背後,都有一條隱藏的線索,包容著它崛起並且最終鑄就輝煌的種種偶然與必然。

就我個人的觀點而言,分析英國的崛起之初始,當分別從科學、技術、管理三個方面著眼。這也是現代花前進的三輪。

從科學、技術的角度來講:一個愚昧的民族是不會崇尚科學的,他們的思想時麻木不仁的。而英國是一個較早受到文藝復興思潮影響並在這場偉大而輝煌的思想文化解放運動中涌現出了一大批思想文學巨匠的國家,莎士比亞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那時的英國人民,眼界是很開闊的,他們反對專制與愚昧,積極追求個人民主與自由,執著地探索大自然的規律,到處是充滿生機。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很自然地誕生出了像牛頓這樣偉大的科學家,引導著人們以更加科學和理性的眼光來認識這個神秘的世界。經典力學的建立,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大大增強了人們探索自然的信心。當牛頓發現了宇宙運行的規律後,科學的精神滲透到英國社會中;當瓦特最終以萬能蒸汽機解決了最核心的動力問題後,英國工業化開始以驚人的速度全面展開;當亞當·斯密以《國富論》指出了自由競爭的市場規律後,英國人開始在本國強大工業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貿易,拓展全球市常

從管理的角度來講:我覺得英國的崛起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女皇的英明,管理的得當。1。女皇能抓住機會。1558年伊麗莎白一世繼承王位的時候,從英吉利海峽的那一邊,不斷地傳來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險家成功發財的消息。這些消息,是一個即將全面來臨的時代,對懵懂的人們發出的清晰信號。它意味著:在一個剛剛被重新發現的世界面前,誰能搶到先機,接受新的思想,誰更快地打破舊有的價值觀念,誰就會更快地變得富有和強大。在新世界的游戲規則里,贏得海洋比贏得陸地更為重要。2女皇的狠。女王鼓勵私掠船、海盜,像雷利和德雷克以及其他的人去擴大英國貿易,開拓殖民地,如弗吉尼亞,甚至襲擊西班牙的貿易。3女皇的開明。在對待藝術上,莎翁的歷史劇當中,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伊麗莎白女王呢,當然知道這一點,她並沒有下令禁止演出莎士比亞的戲劇;在處理國家事務時,她明白:權力的基礎是全體英國人組成的民族,沒有民眾的支持做後盾,王朝就沒有立身的可能。國王與貴族都很清楚自己的地位,知道按照本分自己應該擁有什麼,不應該擁有什麼。雖然沒有成文的法律,但是天長日久,國王和貴族遵照彼此間的承諾,各自履行義務、享受權利,成為英國社會約定俗成的一種規則。4女皇的聰明。隨著英國殖民擴張和海外市場的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手工工場的生產已經不能滿足需要。為了鼓勵發明創造,英國頒布了世界上最早的《專利法》。這一切,使得英國出現了全民熱衷於發明、生產和貿易的景象。

相反,女皇以後的幾位君王的管理智慧就有些差強人意,甚至差點將英國置之死地。1約翰王又被稱為「失地王」。為了維持戰事,約翰王加緊了對市民和貴族的盤剝。這樣呢,就破壞了貴族和國王之間那個不成文的卻流傳已久的慣例,到了1215年春天,憤怒的貴族們集結起來,武裝討伐國王。2查理一世繼任後,很快就遭遇了財政危機。那些由他個人主導的,英國與西班牙、與法國之間錯綜復雜的宗教戰爭,使得國庫空虛,財政緊張,為了維持戰事,想到的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增加稅收。這樣一來,議會和國王之間的矛盾就越來越大,對立也就越來越尖銳,最終導致在1642年爆發了戰爭,而這個呢,就是近代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叫「英國內戰」。3詹姆士二世沒有覺悟,他一意孤行,脫離議會統治,威脅到倫敦城和許多其他城鎮的利益。表現的像一個專制獨裁君主。他讓英國多數有產精英覺得他們必須推翻他。威廉和平地入侵了英格蘭,詹姆士逃跑。沒有發生戰爭。

這幾位國王真有些任性所為,都自以為是,想要超越女皇,卻不去念一下女皇成功的經,一心要走自己的路,可不知前人已經給你鋪了路,這條路必然有它獨到之處,你卻偏偏要把它繼續往另外的方向鋪,那不是自尋死路嗎。

大國崛起觀後感6

我是四年之前去的葡萄牙,並且只去了兩個城市,首都里斯本和盛產葡萄酒的波爾圖。看央視的紀錄片《大國崛起》,第一集海洋時代,開啟歐洲現代文明的就是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兩個並不是特別突出的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薩格里什,羅卡角,恩里克,迪亞士,達伽瑪,卡蒙斯…一個個熟悉的地名,人名,不斷在腦海中浮現,那一回,我也正是沿著他們的足跡,在葡萄牙尋找歷史的記憶…

葡萄牙位於歐洲大陸的最西端,羅卡角就是歐洲大陸每天最後看到日落的地方。在茫茫的大西洋邊上,豎立著一座十字架碑,上面刻有一行字「陸地在這里結束,海洋從這里開始」。當年,迪亞士,哥倫布,達伽瑪,麥哲倫,正是從這里出發,開辟海上新航線,發現新大陸…

為什麼會是葡萄牙?僅僅是因為他臨近海洋,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其實,翻開歷史,這裡面有太多的必然和偶然的因素。葡萄牙是歐洲大陸第一個獨立的君主制國家,強大的王權為大航海事業提供了充足的物質與精神上的條件。事實上,葡萄牙的航海事業的興起,與葡萄牙王室的恩里克王子密切相關,這樣一位終身未婚,在薩格里什苦修了四十五年的聖徒,正是在他的組織與感召力下,集結來自歐洲,來自阿拉伯的專家學者,改進指南針,改進帆船,開設航海學校,為遠洋航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盡管恩里克王子自己一生都從未出過海,但是,歐洲早期的每一次航海創舉,都和他密切相關。而也正因為是強大的國家機器做後盾,葡萄牙人從羅卡角出發,繞過非洲大陸的最南端,達到了印度,而麥哲倫,更是環遊了世界…

里斯本的熱羅尼姆斯大教堂是葡萄牙的精神聖地,這里長眠著兩位對葡萄牙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的歷史巨人,大航海家達伽瑪和大詩人卡蒙斯。從教堂的正面,進門就是兩幅精美的石棺,左邊是達伽瑪,右邊是卡蒙斯。達伽瑪到達印度,從那裡源源不斷運回了黃金,香料,這是歐洲人最早實現東方的財富夢,而卡蒙斯的長詩,《葡萄牙人之歌》,其靈感也是來自於海上,他吟誦出的是葡萄牙人的精神與靈魂。

其實相比於作為政治中心的里斯本,我更喜歡波爾圖,我覺得這里是更能反映葡萄牙當年靠率先開啟海洋文明,有過曇花一現的繁榮的地方。杜羅河穿城而過,一直延伸到大西洋,而兩岸,遍布的教堂,那種典雅與奢華,你能夠想像當年,葡萄牙人從亞洲,從非洲,從美洲,掠奪來的財富,用黃金,象牙,堆積起來的信仰…葡萄牙人憑著一股冒險的精神,憑著對財富的渴望,還有對宗教的無限熱情,突破生理和心理上的極限,開辟新航線,積累財富,但是最後卻並沒有像後來的荷蘭,英國一樣,轉化為生產力,而是將之用於享受,用於維護已有的精神統治,當新的國家在海上開展與他們的競爭,他很快就走向了沒落~

走在里斯本和波爾圖的街頭,陽光很明媚,空氣都是暖暖的,緩慢的節奏,低廉的物價,精緻的建築,我能感受到一種沒落的貴族氣息。有一種氣質,是沒有深厚的積淀和漫長的時間沉澱養成不了的,里斯本和波爾圖的這種氛圍,也正如卡蒙斯的詩,一邊是象徵著葡萄牙的精神與靈魂,那是圖騰一般的存在,一邊,卻也有著真實如路人一般對生活,對愛情的吟誦~

《當我離開的時候》:當我離開的時候,那雙明亮的眼睛,脈脈含情,淚水瑩瑩。有誰能告訴我,他們現在的情景?對我可有思念之情?你可曾記得,惜別時我的憂傷,你可曾想到,他日相見時,我的心情?你在推算著日月星辰,哀嘆度日如生,還是在托心事於飛鳥,輕風?啊,幸福的相思啊,為什麼要在這離愁別苦之中,用甜蜜的幻覺來欺騙我悲傷的心靈…

⑸ 大國崛起之法國崛起的原因

一、民族特性的與眾不同:法國人對權勢的追逐和對自由的嚮往非常強烈,首先,法國人對自身利益或者說私有制的看重在法國大革命時期空前爆發,其次,對於歐洲大陸霸權的追逐最後導致拿破崙的崛起,而這兩者為法國崛起帶來的分別是民主政治和強國之路。
二、文化藝術的空前強大:西歐貴族所說的「沙龍」盛行於法國,這從側面證明了法國對文藝的空前愛好,這也使得民主思想以及知識的傳播達到了頂峰,同時使得法國大量思想家的想法輕易地向全法擴展。而文藝的發展與思想家的出現也使民智大大發展。
三、國家權利的大力爭取:歐洲各國對於國家權利都非常看重,而法國也在此時對於國家權力非常的看重

閱讀全文

與法國崛起告訴我們什麼道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0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9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4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6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2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8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8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7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9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7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