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小學教師怎麼讀課文

法國小學教師怎麼讀課文

發布時間:2023-02-06 20:31:16

① 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的方法

閱讀,課內為點,課外為面。在課內外閱讀整合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應注重課內 方法 的引導。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1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的方法

一 明確目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目標是個人、部門或整個組織所期望的成果。有了明確的目標,學生的學習就有動力。教學目標的設計是教學活動的核心工作和關鍵環節,它決定著整個教學活動的方向、過程和結果評估,直接關繫到教學的效果和學生的發展。

因此,課外閱讀的指導要注重目標的設定,必須靈活性強,層次性明顯。當然,僅有目標還不夠,還必須讓學生對課外閱讀充滿興趣。可通過推薦學生感興趣的讀物等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 推薦讀物,充實學生的閱讀資源

1.選擇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課外讀物

現行使用的課本中的 文章 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適合學生閱讀和開展教學的文章。因此,學生的課外閱讀應圍繞課堂教學進行,由課內帶動課外,以課外豐富課內。

同時,教師在課堂上進行一些相關知識的介紹,會使學生感受到課外知識的趣味性,而要獲取的最好方式就是讀與課文相關的書。這些書可以進一步充實課文的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有利於發展學生的聯想和比較能力。

2.選擇敘事作品和合適的詩歌

新課標指出,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的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多閱讀這類書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學知識,開啟學生的智慧,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和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 傳授方法,確保學生的閱讀效果

課外閱讀是教學的課外延伸。要提高課外閱讀教學效果,關鍵在於要讓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

1.做到精讀與略讀相結合

略讀是最常用的閱讀方法。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讀書先讀前言、目錄、後記等,讀報先看標題、欄目,在瀏覽中形成粗略印象,藉此選擇圖書,尋找資料。同時,學生在課外閱讀時,要有重點地選擇一些與學習密切相關或自己最感興趣的章節進行精讀,做到精讀與略讀相結合。

2.做到摘錄與寫作相結合

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教師要提出明確的要求。要求學生隨時把精彩的詞句和片段摘錄下來,以備所需。新課標指出,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要求學生具有探究性閱讀和創新性閱讀的能力。特別是閱讀完名著之後,要思收獲,談體會,發表見解,寫出 讀後感 ,做到閱讀與寫作相結合。

四 正面引導,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1.指導學生養成利用時間閱讀的習慣

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所花費的時間較多,特別是小學生,並不能或不懂利用零碎的時間閱讀。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養成利用零碎時間閱讀的習慣和隨時翻閱書籍的習慣,堅持每天擠一點時間,讀一篇或半篇文章。

2.指導學生養成讀書動筆的習慣

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要求學生在文中進行圈點勾畫,做批註。好的 句子 、段落、篇章,要求學生摘抄,感受較深的要求寫成 讀書筆記 或讀後感,定期讓學生們交流,養成讀書動筆的良好習慣。

每周上好課外閱讀的指導課,重點指導學生如何做筆記,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抓住重點。這樣,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感知能力、鑒賞力,而且還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五 不斷激勵,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

學生課外閱讀效果如何,需要有一個比較完善的激勵和評價體系。通過觀察法、調查法等方法可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的概況,根據學生的積累情況、寫作水平,可進行評價。

1.單項評價與綜合評價相結合

評價體系中應考慮到學生個性和基礎的差異,根據學生的綜合表現進行評價,也要突出評價學生某方面的良好表現,做到單項評價與綜合評價相結合。

2.他人評價與 自我評價 相結合

他人的評價相對比較公平。他人評價包括同學評價和教師評價,通過同學互評,使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又提高了各自的能力,教師評價則有比較性,他人評價可使學生了解自己的閱讀效果。

重視自我評價是現代 教育 評價的一個突出特點。學生通過自我評價,可以不斷 反思 自己在課外閱讀中學到了什麼,方法是否科學等。當然,自我評價主觀性較強,是其不利的一面。因此,要做到他人評價與自我評價相結合。

2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的方法

一、注重學生的個性閱讀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要善於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但要防止集體討論來代替個人閱讀。」

在日常的課堂閱讀教學中,不論是 記敘文 還是 說明文 ;不管是 散文 詩歌,還是名著童話,我都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文中的中心問題,並在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寫上自己的體會。

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十六年前的回憶》一課,我主要圍繞兩個難點貫穿,一是李大釗是個怎樣的人?二是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來突出李大釗的高尚品質?在問題拋出後,引導學生進行第一項環節:獨立思考,在文中找出相關句子圈點批註,時常8—10分鍾。

接著進行第二環節:小組長組織組員展開討論補充完善,時常5—8分鍾;最後選派小組展示匯報,同學互相補充質疑,教師相機引導解疑板書 總結 ,時常10—15分鍾。整堂課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氛圍濃厚,既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又強調了合作學習閱讀中的問題的形式。

結果很明顯,學生從不懂從何下手到精準找句、明確句中關鍵字詞、詳細寫下自身感受體會。

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個性化閱讀,在教學中,我們應積極引導學生閱讀要融入自身獨特的想法和理解,從而對閱讀材料以及作者的表達思想有獨特的見解和認識。

二、課內拓展延伸閱讀

閱讀視野只著眼於課內是遠遠不夠的,在閱讀教學中,我常與學生分享與課題有關的文章,引導學生分析異同以及每篇文章的出色之處,從而拓寬學生的學習廣度,提高學生閱讀分析能力。

比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金色的腳印》時,教學任務結束後,出示文章《丹頂鶴的 故事 》、《海龜救人》,引導學生 快速閱讀 課外篇物思考這兩篇文章與《金色的腳印》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學生能夠在提示下准確分析出:1.三篇文章都體現了人與動物關系密切,動物也擁有人一樣的感情;2.引導教育我們要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3.三篇文章的寫作方法相同,都是以記敘故事的形式將人與動物的感人事表達得淋漓盡致;4.三篇文章的感情色彩不同。

《金色的腳印》、《海龜救人》都已喜為局,《丹頂鶴的故事》以悲為局;5.題目的擬定不同,《金色的腳印》所涵蓋的意義深厚,比較深奧,其他兩篇則淺顯易懂。

在閱讀教學中長期堅持課內拓展延伸,是拓寬學生的學習廣度,提高學生閱讀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徑,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給學生提供平台,表演會精彩紛呈。

三、提倡廣泛閱讀,學以致用

人教版五年級《小苗與大樹的對話》中季老先生說到他時主張看閑書的,他文采斐然、妙筆生花主要是因為他博覽閑書。現班中有個非常熱衷閱讀的孩子,日有所誦已成為習慣。但這個孩子比較特殊(出世時因缺氧,導致有些呆滯症狀),目覽千本書,可理解能力、習作能力遠不及班中的其他孩子。

遇此情況,我常用歌德的「 經驗 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隻眼睛看到紙的背面。」來引導孩子在閱讀中要日積月累,並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深化作者所表達的思想產生共情,在學習生活中學以致用,做到課內外閱讀的有機整合。

四、對待學生在閱讀中的進步不吝嗇最廉價的評價

不管是小孩、大人,被肯定時,心中總是美的,總會有股上進的干勁促使我們做得更好。作為學生的領路人,應給予他們前進的動力,在教學中,我認為可以圍繞以下三個「多一點」出發:

(一)多一點肯定

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張笑臉、一句話······學生的要求僅僅是老師一次次的肯定。

「晟晟(呆滯症狀的學生化名),這次習作中老師看到一段非常 優美的句子 ,最近你又看了很多書吧!也一定積累了很多美麗的辭藻吧!老師為你墨水又更濃表示祝賀!相信在今後的閱讀中你會積累更多,有一天會寫出曠世美文的!」他的臉部表情變得豐富,能感覺到他很開心,緊接著的單元考,他以93分的成績位居班級第一,他那難以置信的眼神告訴我「老師,是您的話語激勵了我。」給人肯定就給人安全感,學生要的僅此而已!

(二)多一點引導

班級中大部分孩子是不愛閱讀的,很多粗淺的書物讀起來都比較費勁。針對這些情況,我選擇在課內學生獨立圈點批註時給那些學生以指點,並要求他們完成的任務可以比其他同學少些。可以看出,他們不是不懂,是閱讀速度慢,閱讀量少導致理解能力低。

在全班匯報環節,我會事先和各組組長溝通,盡量多給這些同學發言的機會,並和他們分享自己的體會從而讓他們有所收獲。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遇到迷津,更何況是學生,在教學中應多給學生一些引導,不僅可以增長學生的知識以及學習技巧,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理解能力。

(三)多一點交流

閱讀後,交流很重要。在教學中,經常引導學生去看某些書籍,比如《三國》、《水滸》《女生賈梅》 《男生賈里》等,在課後活動時間,常找一些學生進行交流, 說說 這些書籍中感興趣或者記憶最深的一個環節、一段故事。

可以敘述故事內容、可以作故事梗概、可以說說故事後折射的含義、可以說體會、可以仿寫續寫等等。在交流中不僅融洽了師生間的關系,還讓學生的思緒拓寬,對同一故事環節有了多方位的理解。由此可見,交流可以引領人成長!

3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的方法

一、找准課內外閱讀的銜接點,課內激活課外,課外延伸課內

找到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銜接點,這是做好課內外閱讀銜接的關鍵所在。只有找到了這個銜接點,學生的閱讀慾望才能有效地開掘,閱讀視野才能由課內轉向課外,我們的課內閱讀也才找到了一個發展點,支撐點,從而搭建起學生閱讀的橋梁。

1、以教材疑難問題為銜接點選擇課外閱讀材料,引導學生閱讀。

在平時的課堂閱讀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疑難問題,教師適時地出示相關材料,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比較、分析,從而形成自己的認識,建構個性的意義理解。

比如六年級《聞管軍收河南河北》一詩的教學中,學生對於詩人聽到失地收復的消息時不禁驚喜欲狂的心情總是理解不到,此時,將安史之亂的 歷史故事 及作者的生活背景穿插到課堂上進行講解,既深入理解古詩的含義又增長了知識,還激發了學生課外閱讀歷史故事的興趣。

2、以與單元主題相關的課外讀物為銜接點,拓展閱讀廣度。

這一拓展方式,是教師帶領學生對教材的一些特定知識點、 文化 點進行延伸、重組、升華,讓教材成為學生「課外閱讀」的出發點,讓教材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源頭活水」。

如在六年級有一個單元是以「走進魯迅」為主題進行編排的,課本中涉及了《少年閏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面》等和魯迅相關的文章,「資料袋」「日積月累」中還介紹了魯迅和魯迅相關的作品和 名言 。

整個單元學習完之後學生對魯迅這個人物形象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和了解,這個時候推薦閱讀《守望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逝去的銳利》等書籍,學生也會興趣十足。

3、以教學內容為銜接點選擇課外閱讀材料,由一篇文章進入到整本書的拓展閱讀。

在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更深入全面的體會人物特點,我們也可以適時引入相關文章或書籍,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如在《臨死前的嚴監生》一文的教學中,課堂上再講到嚴監生吝嗇的特點時,教師可以將《臨死前的葛朗台》這篇文章讓學生進行對比閱讀,教學之後可以出示不同版本的《儒林外史》,引導學生課後進行整本書的閱讀。

學了《將相和》,讓學生閱讀《史記》中的 其它 故事;學了《草船借箭》,讓看過的學生講講其它體現諸葛亮才智過人的故事,激發學生閱讀《三國演義》的興趣。

4、以教材中文章的作者為銜接點,由一篇課文走進一個作家的作品。

教材中由一篇課文走進一個作家作品的閱讀元素有很多,如果老師能掌握這個元素,就會讓學生產生強烈的閱讀期待,並由一篇文本順利過渡到整本書的閱讀需要。如在四年級《蟋蟀的住宅》一文選自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昆蟲記》,學完此文後學生對蟲子的世界充滿了新奇,就可以推薦學生閱讀《昆蟲記》。

二、利用課內時間及時反饋,定期交流,使學生保持課外閱讀的積極性

開展閱讀活動,保持持久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期待,將課內所得之法運用於課外閱讀中,將課外所得感悟於課內及時交流。

1、全班同學「同讀一本書」,閱讀並做批註,寫一寫閱讀的收獲和感受。教師及時調研學生的閱讀情況,及時發現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利用課內的時間進行階段性的閱讀匯報交流。共讀一本書結束之後,還可以讓學生談談通過這樣的拓展閱讀,自己對課內文本的再感悟。

2、自助式閱讀,根據近段時間的學習,找到相關的閱讀作品,進行自助式的(自由選擇內容、根據實際選擇數量)閱讀,教師隨時、了解學生課外閱讀效果,給予學生及時必要的課外閱讀的指導。利用課內閱讀時間,開展「好書推薦」「故事會」等活動,通過介紹,同學之間可以交換閱讀。

3、開展「師生共讀、親子共讀」活動。教師與學生一起閱讀,做學生閱讀的領路人。父母和孩子共讀,營造家庭的閱讀氛圍。

4、定期進行「閱讀小明星」「書香家庭」評比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使家長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保證孩子課外閱讀的時間。

4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的方法

一、 架設橋梁,找准閱讀銜接點

課外閱讀不僅是語文課外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而且也是課內閱讀的補充和延伸。但是課外閱讀應建立在課內學習的基礎之上,教師的參與不僅體現在對課內閱讀的方法指導上,更應該體現在對課外讀物的把握與引領中。

我校各個年級均立足於學段特點,選取各具特色的閱讀銜接點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

我所執教的三年級,選取了下冊第八單元「 神話故事 和民間 傳說 」為實驗藍本,本單元有《古詩兩首》《女媧補天》《西門豹》《誇父追日》四篇課文以及「語文園地」中的 成語 故事《畫龍點睛》等內容。

每篇課文或體現了神話故事想像的神奇,或體現了民間傳說中人物品質的美好。為了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到兩種類型文章的特點,結合課文我們推薦給學生諸多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如學習了《乞巧》和《嫦娥》這兩首古詩後。

我們推薦了與之相關的神話故事《牛郎織女》《嫦娥奔月》;學習了《女媧補天》後,我們帶領孩子閱讀了《女媧造人》;學習了民間傳說《西門豹》後,我們推薦了《西門豹罷官》;學習了「語文園地」中若干與神話故事、民間傳說有關的 歇後語 後,我們又推薦了《八仙過海》《包公斷案》等故事、傳說,還推薦了《西遊記》《三國演義》等長篇故事的片段。

此外,《後羿射日》《神農嘗百草》《鯉魚跳龍門》等都是教師在學完本單元課文後的推薦篇目,學生暢游在課外閱讀的海洋中,從而進一步體會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的特點。

二、 立足課堂,激發閱讀興趣

在課題的前期調查中,我們發現一些學生並不愛看書,他們是因為老師和父母的規定而不得不讀。只要不在老師和父母的視線范圍,他們寧可發呆也不願拿起書本,即使捧起書本,也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這種閱讀興趣的喪失,造成了閱讀量少,語言的吸收和積累不夠,閱讀質量不高的局面。

從某種意義上說,閱讀興趣的喪失,是學生閱讀的最大敵人。如果我們的老師費盡心機,尋找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興致勃勃地推薦給孩子,卻發現孩子們壓根不願意去閱讀,那將是一件多麼掃興的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如何調動學生的前期閱讀興趣,是我們老師需要直面的問題。

老師要想解決這一問題,第一陣地應是課堂。

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單元專題為「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我在執教這一單元的課文時,感慨於人教版教材編寫者的匠心獨運。《古詩兩首》是本單元的第一組課文,編排了《乞巧》和《嫦娥》這兩首古詩。

詩中寫道:「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人們為什麼要在七夕這天抬頭仰望星空去「看碧霄」?牽牛織女是誰?他們為什麼要「渡河橋」?嫦娥為什麼會偷靈葯?靈葯有怎樣的作用?偷了靈葯為什麼會後悔?課堂上。

孩子們預習完古詩後的一個個問題,就是促使他們進行課外閱讀的最佳時機。我在還沒有執教這兩首古詩的時候就下發了閱讀材料《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嫦娥奔月》,讓學生帶著自己初讀古詩的感受和疑惑去課外閱讀這兩篇神話故事,學生個個躍躍欲試,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在對古詩相關的神話故事有了了解的基礎上,再讓他們在課上說說這兩個故事,帶著閱讀感受進行古詩學習,不僅學生的疑問豁然開朗,也進一步體會到詩人的情感,詩意的表達,課內閱讀收效顯著。

當然學生的閱讀興趣不僅與課前留疑、課前激發有所聯系,更和課後交流、展示評價息息相關。教師要保護、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樂讀、愛讀,讓課內外閱讀互為補充,閱讀自主性得到充分發揮,何愁語文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 歸納總結,運用閱讀方法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在課內,閱讀的是國文教本。那用意是讓學生在閱讀教本的當兒,培養閱讀能力。憑了這一份能力,應該再閱讀其他的書,以及報紙雜志等。這才可以使閱讀能力越來越強。並且,要閱讀什麼就能閱讀什麼,才是真正的受用。」這便是「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我們應該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確,我們教會學生讀通、讀懂文本不是目的,學生是否能運用在課堂上學到的方法來進行自主閱讀,提高語文能力,服務於未來的生活、學習,方是語文教學的目標。

因此,我們在課內進行閱讀教學時就得注意閱讀方法的指導和滲透,以服務於學生的課外閱讀。

仍以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單元專題「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為例,我在執教這一單元時,為達成目標中提出的「引導學生感受古人豐富的想像,感受故事的神奇」,「學習故事中人物出色的品質」等目標。

經過一個單元的教學,我結合每課教學的目標,引導學生歸納出閱讀此類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的一般方法為 「劃句子」「想畫面」「寫感受」。「劃句子」即標注出能表現出故事的神奇的句子,如《女媧補天》中「女媧把它裝在一個大盆里,端到天邊,對准那個大黑窟窿,往上一潑,只見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補好了。」

《誇父追日》中「誇父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裡的水。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乾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然後結合這些神奇的描寫,引導學生「想畫面」,大膽想像當時的情景,在深入討論中感受主人公不怕困難、為民造福的出色品質,最後「寫感受」,表達自己個性化的體驗。

此外,對於在課外閱讀中學生常見的疑難問題,如不認識的生字,不理解詞語,我也指導學生運用「查字典」「跳過去」「猜一猜」等方法去解決,運用課內方法,疏通課外困難,指導學生自主閱讀。

四、搭建平台,交流閱讀成果

蘇霍姆林斯基主張:「要讓 兒童 始終能看到自己的進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學生花費了力氣而看不到成果。」 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大量課外閱讀之後,要給學生搭建展示閱讀成果的平台,讓學生體會閱讀的快樂,成功的喜悅。

課外閱讀交流和展示的形式多種多樣,概括起來可分為講、展、賽等形式。「講」即講述,舉行讀書匯報會、故事會、閱讀心得交流會;「展」即展評,就是展評出色的讀書筆記、記錄卡、剪報等;「賽」即競賽,知識競賽,查閱資料比賽等。

通過多種形式的成果展示和交流,使孩子們看到學習的成果,從而相互借鑒,表揚先進,鞭策後進,讓所有的孩子共同提高。


② 小學語文閱讀課文的教學方法

一篇課文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通過角色扮演可以幫助小學生以多元的方式建立語言的形象、展現豐富的想像,還可以幫助學生在表演中獲得全面的信息、經歷充分的體驗。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閱讀課文的 教學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閱讀課文的教學方法

小學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它是培養學生感悟語言,領會 文章 思想,培養學生閱讀潛質的重要環節。

一、精心設計教學方法

作為一名教師,其教學對象是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獲得最大程度的提高。作為閱讀課的教師對課堂教學方法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教學內容決定著教學方法,如果沒有了教材內容,也就無所謂教學方法可言了。教學必須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特點,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同體裁的教學方法各不同。教學方法選擇一定要從教學內容出發,要避免花架子,不要用教學方法的展示沖淡了課文內容的學習。

同時,在設計教學方法時根據學生的實際來進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任何教學方法要適應學生的基礎條件和個性特徵,要學生歡迎和接受。反之,對於學生來說缺乏感性認識的課文,就不能只靠抽象講授,而要盡量採用直觀的方法形象地進行教學。

由此可見,精心設計教學方法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不管採用什麼方法,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才是最為重要的。總之,閱讀課堂教學是一個諸因素構成的動態系統,教師只有不斷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素養,不斷地在教學實踐中探究摸索,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讓閱讀教學的課堂更加精彩。

二、課文內容重現的方法

一篇課文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通過角色扮演可以幫助小學生以多元的方式建立語言的形象、展現豐富的想像,還可以幫助學生在表演中獲得全面的信息、經歷充分的體驗。

角色扮演法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但這種活動應該是在對課文有了一定的理解,進行了一定量的朗讀訓練以後才能進行的,而且教師心中應該有個「譜」:為什麼表演?絕不能為表演而表演,表演的目的是為了深化學生對課文中各種形象的特質的理解和感悟。另外,應該鼓勵學生自由發揮,只要意思差得不遠就行了,要給學生留有再創造的餘地。

三、問題情境創設法

書是靠學生自己去讀懂的,教會學生讀書可受用一輩子,語文課本充其量只是個例子而已。以啟發式教學為例,不少教師仍止步於「我問你答,我啟你發」的淺層次上,結果學生的主動性、求異性都受到傷害。其實,教師們不妨大膽嘗試,以學生為中心,留足夠時間讓學生先想、多想。教師給學生引路架橋,學生學會自己走路過橋。

方法上,注意運用「遷移」規律,變封閉式為開放式,使小課堂與家庭、學校、社會大課堂互相滲透。擴大信息量,創造機會,增加實踐,從深度、廣度和效度上鞏固知識技能,彌補小課堂之不足。

總之,以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 語文學習 ,在活動中發展思維,開闊視野,培養能力,陶冶情操,力求達到變教為學、會教會學、樂教樂學、活教活學的理想境界。語文教師應千方百計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

四、促進教師閱讀教學能力的提高

隨著基礎 教育 改革的不斷推進,語文教育、教學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廣大教師積極參加新的語文課程改革和實踐,教師和學生都充分認識到了閱讀的重要性,並積極加強研究和實踐。

根據本人學習和教學實踐,為了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形成積極的 學習態度 ,發展學生探究學習和合作精神,從而提高學生閱讀分析和判斷能力。我在語文日常閱讀課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和研究,創造性地實施了「問題情景教學法」的嘗試,形成了以下的認識:

在處理了語言點知識,對文章整體認識後,老師可精心設計一些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有些問題可讓學生相互討論。進一步促使學生去了解作者觀點、態度,提高捕捉加工與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

以「問題」的形式,以「情景」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體驗閱讀的快樂,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也正是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所提倡的。

五、在設計導入內容時,需注意的問題

第一,閱讀課的導入部分不宜佔用過長的上課時間。畢竟導入環節只是閱讀前的熱身活動,是為閱讀文章做准備,佔用時間過長,會導致學生難以把握教學重點,降低閱讀課效率。

第二,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兩者是可以有機結合的。比如可以讓學生根據文章標題,想一些可能會出現在文章中的詞彙,這個活動既可以解決詞彙問題,也能激發學生回憶已有的、關於文章內容的背景知識。

第三,在設計導入部分的背景知識時,要認識到其原則是使學生們意識到他們並非對文章內容一無所知。每個人對他所讀的文章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了解,如果他們不具備相關的背景知識,需要幫助他們建立相關的背景知識,以確保學生有足夠的信息來理解文章的內容。

2小學語文閱讀課文的教學方法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方法:如「早讀制度」、「圖書交換制度方法」 「一幫一制度方法」等。這樣就能有序、有效的開展語文教學活動。 當以上的制度、方法完善並實施一段時間以後,學生在學習上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有些習慣不是一天兩天能夠養成的,這就需要教師動腦筋、想辦法。

記得剛接手我現在任教的這個班時,在閱讀教學中,我就要求學生讀一篇課文必須先標上小節號,必須要了解主要內容。這就要求學生讀書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二、把 學習方法 教給學生。

新課程標准中提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於教材的處理,應由過去的「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這就表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在語文教學中,我將教材內容進行歸類。分為「寫人記事」、「寫景狀物」、 「 說明文 」、「古詩」、「哲理性文章」等。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類型文章的學習方法教給學生。例如:「寫人記事」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

第一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寫的是什麼人、什麼事;

第二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敘述順序、理清課文的脈絡;

第三步,抓住文中描寫人物有關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的語句,反復讀去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

再例如:「寫景狀物」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第一步,讀文章,了解寫了什麼內容;第二步,了解寫作順序或觀察順序;第三步,讀,了解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麼特點寫的;第四步,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段反復朗讀去體味感情。這樣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三、把主動權給學生。

在語文教學中,我認為教師應該營造一個有利於學生個性化活動的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給學生。首先,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要將讀書時間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讀書,不能讓讀書成為閱讀課上的形式,走過場,草草了事。那樣的讀是起不了效果的。

其次,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應當在學生學習方法掌握的情況下,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但是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當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有目的地去學。特別是合作學習,除了明確學習目標外,還應當制定小組長職責。

讓小組長真正成為合作的組織者、領導者、發言者。使小組學習有序、有效的開展。小組長輪換制,調動每個學生參與。這樣,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鍛煉了學生的能力。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是不是教師不聞不問了。

教師應在巡視的過程中,主動去發現問題,提醒學生有必要時甚至要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聽取學生的不同見解。這樣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才有效果。最後,主動權給學生,在閱讀教學的匯報、交流時,往往一位學生答對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就解決了。

一位學生答錯了,就請第二位、第三位,直至有一位答對了,於是,這個也就解決了。一位學生答對了,就能代表全班學生都懂了嗎?顯然,這是重結論、輕過程,面向少數人的表現。同時,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也較普遍,如:一些學生掌握了,另一些學生還沒有掌握,就會受到批評。

提出把主動權給學生,面向全體,注重個性,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為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全面和諧發展創造條件。

四、提高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閱讀面。

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擴展和延伸,是學生獲取「精神食糧」的重要途徑,小學生除了學好教材以外,再閱讀一些其他書籍,既可以豐富詞語,又可以廣泛的學習語言表達方法,提高讀寫能力,養成自學的習慣。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呢?首先,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我將一些淺顯易懂的課文當作 故事 課來上。

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調動學生的興趣。其次,組織讀書活動,檢查閱讀效果。組織生動活潑的讀書活動,有利於促進課外閱讀深入持久地開展。如:開展讀書競賽活動,看誰讀的書多;舉行故事會,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鞏固加深對課外讀物的理解;舉行 讀書心得 交流會,談體會,談收獲,相互啟發;還可以舉行詩歌朗誦會等活動。

通過這些檢查讀書效果。檢查後,認真 總結 ,表揚認真閱讀的學生,鼓勵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3小學語文閱讀課文的教學方法

一、突出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

在閱讀教學中,基本的對話就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但是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人,而不是我們教師。教師務必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本的好處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會閱讀。因此要從各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閱讀潛質。

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務必要構成發展學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正因創造性活動從本質上講就是與眾不一樣,有創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務必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發揮。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師生間應當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聯,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它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內在動力和關鍵所在。合理的提出閱讀要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知識水平,過深會挫傷孩子們的學慣用心性,過淺容易導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學中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方針,一年級上閱讀課文時,只要求孩子藉助拼音讀懂一句話,能用自己的話大體說出一句話的意思,就就應給予表揚和鼓勵。

二年級時,要求學生不僅僅能讀懂、讀通一句話,而且要准確地讀斷句,有必須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話較准確地明白一句話的含義。三年級時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把各句聯系起來讀懂一段話,甚至一篇文章,能夠明白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能從句與句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正是這樣一步一個台階,不一樣時期提出不一樣的要求,久而久之,學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讀懂,以至明白全篇資料。

二、重視朗讀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都知道朗讀有助於學生深入明白課文資料。語文教學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時注意力穩定性大多較差,而大聲朗讀能使他們持續注意力的穩定,有利於對課文資料的思維、明白和記憶。古人所說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即說明了這個道理。

此外,朗讀能夠培養學生的表達潛質,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兩種。無論哪種表達,都要求做到用詞准確、生動,語句通順、連貫,句式靈活、多樣,資料具體、清楚等。朗讀能夠使學生對讀過的文字印象深刻。另外,透過朗讀課文,學生能夠積累語言材料,把握各種句式,學到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將會促進說話、 作文 潛質的提高。

雖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適當地給學生創設意境,給他們帶給閱讀的背景,更有助於學生對課文資料的深入了解,有助於學生很好地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因此,在講授新課文之前,都要充分准備與之相適應的意境,使學生在各種特定的環境中反復讀課文,既是一種欣賞,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三、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思維

從閱讀心理看,閱讀是期盼產生,期盼實現,同時產生新的期盼這樣一個不斷推進的心理矛盾戶外過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從理解到讀物的第一個信息時,他的閱讀思維活動就啟動了。他要對這個信息進行詢問、作出猜測、產生期盼。正是這種詢問、猜測、期盼,成為閱讀活動得以自主、自由進行的內驅力。

教師有熱情,學生才會被感動。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的煽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慾望,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頭用心主動的進行學習。同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倍加珍視和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使其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

小學生還處於 兒童 時期,其感情總是處於戶外的狀態,他們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開始轉向課文本身的語言,老師應從學生的面部表情、朗讀的聲調、發言的措辭,敏銳地覺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學生心頭涌動。

教師要適時牽住學生的情感紐帶,引導他們去感受、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必然會漸漸地涌動起來。如教學《月光曲》中描述《月光曲》的資料時,透過圖片、音樂引導學生進入《月光曲》的意境,從而進行感悟、欣賞,再從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走進茅屋彈奏——即興創作的情感變化中找出貝多芬創作的靈感和

激情,使學生用整個心靈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馳而神往,激起孩子極大的興趣,撥動他們的心弦。

四、著力培養學生的閱讀思考潛質

由於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個性心理品質和獲得信息的多少,取決於他們認識水平的深淺程度,也決定了他們質疑問難的水平。如果不加以引導,學生的提問往往會停留在字詞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節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明白培養思維潛質、擴大知識面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捕捉質疑點,把問題問到「點子」上,這個「點子」就是課文的重點、難點、知識點和語言文字的訓練點等,同時還要教會學生質疑的方法和途徑。

一是從課題入手,抓住題眼發問。如《草船借箭》能夠抓住「借」字發問,為什麼用「借」而不用「騙」。

二是抓住矛盾,把課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來。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中「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可抓住「焦急」和「耐心」提問,這兩個詞用在一齊是不是矛盾的?為什麼?三是比較優劣,對教材的重點字詞或重點句,透過比較認識為什麼要這樣寫而不那樣寫,為什麼要用這個字詞而不用那個字詞。

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中,「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在這可提問為什麼用「抽」字而不用「生」或「長」字?

4小學語文閱讀課文的教學方法

一、自我閱讀、自我理解、自我感悟是基礎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掌握熟練的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力求做到善於精講、善於點撥、善與啟迪,把各種各樣的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自然地滲透到閱讀教學的每一環節,使學生在學習一篇篇生動、具體的課文時,在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具體過程中感知學法。

加強閱讀教學中的學法指導應該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反對機械灌輸的錯誤方法。如前所述,語文閱讀教學一定要以學生的自我閱讀、自我理解、自我感悟為基礎,重視學生獨特的心靈感受和生活體驗,破其卷而取其神,使學生真正成為讀書的主人,引導他們自覺地讀,主動地讀,鼓勵他們多讀書、讀好書、精讀書。

當然還要注重和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分享閱讀帶來的喜悅。同時還要給予學生及時的、積極的評價與鼓勵,努力培養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認同。只有讓學生置身於閱讀的自由天地,才能構築起閱讀與學生心靈相同的平台與橋梁,才能為學生創造一個圖文並茂、音像俱佳、情感交織的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妙世界,讓學生在這個美妙的氛圍中細細感悟閱讀的精彩以及無限的樂趣。

二、培養興趣是前提

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獲得者楊振寧教授說過,「成功的秘訣在於興趣」。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在內心深處真正地喜歡學習語文。首要問題是培養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激發起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在學生學習閱讀課文前,教師精闢、巧妙的導語顯得十分重要,恰當的導語猶如畫龍點睛的神奇之筆,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同時語文教師還需要不斷錘煉和加工自己的語言,使語言充滿親切感、充滿激情、充滿幽默、充滿智慧、充滿力量、充滿啟迪等。

教師還要恰當地使用一定的形體語言,如一個滿意的微笑、一個贊許的目光、一個親切的點頭示意、一個輕輕地愛撫等,都能極大地煥發起學生內心對知識的無限神往和眷戀。教師還要教給學生學會發現技能,善於發現自己的本領,使學生品嘗到通過自身努力而發現的驚喜和成就感。

教師還要能把傳統的教學方法與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渴望知識、追求成功體驗的信心和力量。一句話,教師要善於駕馭語文閱讀課堂的節奏,善於調控語文閱讀課堂的氛圍,善於感染學生的情緒,善於鼓舞學生的意志和進取的精神,力求讓學生在亢奮的心態下較好地完成閱讀任務。

三、喚醒情感共鳴是關鍵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魯迅先生也曾說過:「教育根植於愛。」因此只有在教學中處處滲透「愛」,才能喚醒學生的情感因子,才能使學生在對文章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為此,教師要做到三點:一是在閱讀課文時要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的生活 經驗 。二是注重和加強閱讀的反復性,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初步形成對課文內容的大致了解。

值得一提的是,教師一定要用飽滿激情的、抑揚頓挫的語調去朗讀那些精彩紛呈的語句和語段,這樣既能突出主題,又能渲染感情,還能讀出其中的韻味。

三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以及 逆向思維 。當然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可能會因為知識層次的差異、生活經驗的不同以及對事物感悟的不同而產生多樣化的認識,有時也會難免造成認識上的偏差,這時教師只能耐心地加以引導。只有這樣,學生的閱讀激情才會被點燃,學生的閱讀素養才能不斷提高。

四、優化教學,增強互動是重點

探究性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因此教師要優化教學,增強師生間以及生生間的全方位互動。比如在課前讓學生做好充分的准備,讓他們通過個人或小組學習共同探討課文的背景知識,疏通課文中的字詞,確定課文中的學習目標,並根據目標提出質疑和假設,同時標明自己的疑惑。

課堂上,通過師生間以及生生間的互動,共同確立目標,共同探究答案。對於那些確有難點的內容則由教師進行適當的點撥和講解。這樣語文閱讀教學就會體現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也將會更好地發揮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五、傳承國粹 文化 是助推

語文教學是民族文化傳承的載體。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於漪認為,「語文是民族之根。它無聲地記載著本民族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記載著民族文化的地質層,母語教育必須與民族文化緊密相連」。 語文教材 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散發著思想深刻、文筆雋永、語言凝練、意境悠遠的精神光芒,蘊含著極其豐富的人文素養內涵,她承載和傳承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經典,就是讓學生和智慧親密接觸,讓學生和智者共勉。學生在閱讀經典名著的同時,不但能感悟到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持久生命力,而且能感受到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光輝燦爛文化的熏陶。

因此,我們要在語文課堂上努力營造 傳統文化 與現代文化相融合的濃厚氛圍,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深入挖掘教材豐富的文化內涵,讓學生在品讀中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和秀美。



③ 小學語文課上,教師應該採用什麼方式指定學生起來朗讀課文,

小學語文課上教師應該採用以下方式指定學生起來朗讀課文:

1、創造文章中的場景。

在教學過程中,藉助多媒體、掛圖、錄音和老師的體態語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更加容易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

2、表演讀。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喜歡模仿,對小動物的表情、動作和說話的語氣都相當的感興趣,有強烈的表演慾望。

3、鼓勵性閱讀。

教師評價學生的朗讀時,要以鼓勵為主,多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多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因為小學生識字數量有限,需要積累,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識字較少,閱讀中出現的大多數新字要靠拼讀來解決。

這就決定低年級學生不可能一步到位把文章讀得非常熟練,只要讀得基本正確、流利,就應該得到教師的肯定。如果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快樂、傷心、喜愛、厭惡等感情來,就要給他們鼓勵,比如讓讀得好的同學當「小老師」,給他們戴一朵小紅花之類的。

小學語文教學准則:

1、准確把握教學目標

教學中既要注意總目標和階段目標,又要注意階段目標之間的銜接與過渡,課標目標得到全面准確地落實。

2、識字、寫字教學

要求會寫120字。教學中就難寫、易混淆的字作重點指導。課內要有一定的寫字時間,指導學生注意筆順,安排好各個部件及間架結構,把字寫端正。要提高寫字速度,養成良好書寫習慣。

3、閱讀教學

要注意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教給方法,培養學生自主讀書、習作的能力。

④ (原創)淺談小學語文教師如何解讀教材

文本是什麼?廣義的文本,首先是指創作文本。教師作為文本的解讀者,是指教師與作者的對話。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教師也是一位同學生一樣的普通意義上的讀者,由於閱讀經驗與文化的積累,又接受過專門的訓練,因此教師相對於學生而言,應該可以說是位熟練的讀者。所謂正確解讀教材就是要理解語言文字,摸准情感基調,把握分寸尺度。實際上,對文本的閱讀,都是一個分析、理解的過程,不同的讀者對相同的文本會有不同的解讀,形成多元化的態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讀者時代、經歷、經驗、個性的差異,另一方面是由於讀者各自的閱歷、動機、信念、特質、能力、眼光等的不同。因此語文教師如何正確解讀教材,還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教師讀通課文,從不同的角度去讀課文。
首先以一位普通的讀者的身份去讀,理解它的內容,理解它的結構,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理解文章所含蘊的哲理和所表現的情感,理解作者認識事物的觀點方法,理解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其次從學生的身份去讀課文;了解學生對文章所傳遞的信息,哪些是熟悉的,哪些是陌生的;積累水平生活體驗與課文有哪些相同或差異之處,以便確立今後的備課路向。
二、關注教材的總體趨向。本學期,我負責接任六年級一個班的語文教學,我發現,進入高年級後,教材更重視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提高,更加重視課外閱讀的引導、落實。這是最終實現「讀好書,會讀書,多讀書」的總目標的重要一步,也是解讀高年級課文需要關注的問題。
三、文學素養是小學語文教師全面正確地把握教材的基礎
語文是文化的載體,中國文化的豐厚博大,民族文化的智慧,很大部分,學生要通過這一載體來認識,吸收。現行小學語文教材其自主性、開放性、人文性大大加強,特別是教材的選文,包括了豐富的人文內涵,包括了情感態度和價值感的導向。就是在語言編寫方面,也體現了以學生為學習主人的特徵,而在其教材的助讀體系,課後的思考和練習,均已不追求固定的思維模式和標准答案,讓孩子遐想連篇,給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留下很多的空間。教師只有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才能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才能充分挖掘教材深含著的意蘊,才能理解不同體裁的文章在表達方式上的不同特點,也才能真正走進文本,與作品之間建立起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精神聯系,從而為學生與文本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比如風格各異的古詩,除了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能真正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喜、怒、哀、樂等情感;節選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名著的文章,除了了解故事情節,認識人物形象,還要知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神文化遺產;《新型玻璃》反映的是高科技發展成果;《蝙蝠和雷達》反映科學探究方法。除此之外,一些富含生命意識的文章如《挑山工》,富含環保意識的文章如《只有一個地球》等等,當代先進文化思想盡蘊含其中。只有把這些內在因素充分挖掘,才能明白語文課上要教給學生的是什麼,而不會盲目地為「怎麼教」所困惑,語文本體才不至於淡化和失落,語文課堂才能靈肉相並。
四、關注課文單元組合。所謂單元組合,即圍繞著某一主題,組織了3-4篇課文而構成的意義單元,它常常包括隨後的練習以及部分習作的內容。在教材處理時,我們要整組備課,通盤考慮;關注聯系,注意差異;前後照應,溫故知新。這樣使學生有效學習並遷移運用。從去年開始,我校——南寧市清川小學開始實驗主題閱讀教學,即——"一主兩翼"的課程體系,。"一主"是以人教版語文教材為主體,
以教材單元主題為主線;"兩翼"中一翼是與教材單元主題配,這就更要求我們語文老師熟讀教材,把握教材的主題意義。在實行這個新語文主題閱讀教學中,我發現通過更深的研讀課文,可以使我的課堂提升更多,學生的收獲更大,比如,本學期在執教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25課《伯牙絕弦》一課時,我通過先熟讀教參,再大量查閱關於伯牙絕弦的背景,故事起因等相關資料,結合製作的課件,讓學生在讀中悟,在讀中記,最後還引出了與這一單元「藝術與人生」為主題的相關的兩篇文章,讓學生在此基礎上更深刻的把握課文的主題。
五、關注每一篇課文的解讀
在重難點突破上,根據我個人的經驗,我覺得可以有以下三個方法:①抓關鍵詞句,理解它們在語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其感情色彩,推向它們的內涵,體會表達效果,學會遣詞造句。②抓篇章結構,揣摩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③抓文體的辨別,,明確記敘性、說明性課文及詩歌的基本特徵和教學重點。。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從三件事體會:魯迅關心他人、敢於抨擊反動勢力,關心後代青年成長等。這樣,突出值得借鑒的表達方法,以典型時間反映人物精神面貌,體會精準的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又如《白鵝》中抓住「好一個……的白鵝。」這句式樣的句子反復出現,作用有四:A暗示課文要點與層次;B強調了本課要表達的中心;C巧妙地將記敘與抒情融合;D對小節內容予以概括總結。
其他還有很多的內容,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細細對照,認真反思,將所學與實踐結合,努力提高教材處理分析能力和實施教學能力。
我想,如果每一個語文教師都能認真的研讀、吃透教材,那麼語文教學,再也不是先前簡單的分段、概括段意、歸納中心,了解文章表現了什麼精神,體現了什麼思想,而是更注重對語言的品味,更講究如何讓學生全身心浸染於語境之中。文學素養較高的老師,懂得什麼時機該讓學生「圈點批註、摘抄書作」,什麼時候該讓學生「品詞品句、咬文嚼字」;懂得恰到好處地「動情誦讀」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知道「靜心默讀」地拉長學生的體驗過程。
在教學中真正達到正確「解讀文本」到「活用教材」的至深、至高的境界,才能更好地實現我們的教學目標,攻破我們的教學重、難點,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才能使數學課堂因解讀精闢而變得精彩紛呈。

閱讀全文

與法國小學教師怎麼讀課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0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9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3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6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2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8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8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7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9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7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