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弗朗索瓦·奧朗德的為政舉措
奧朗德的政策帶有明顯的傳統左翼色彩,但也滲透著一定的自由主義的精神,可謂「左右通吃」,他立誓要做一個「團結的總統」,讓所有人都參與到建設其「法國夢」的進程之中。
奧朗德早就強調,自己不想做薩科齊那樣的「超級總統」,而要做一個「正常總統」,帶領法國人實現自己的「法國夢」。現在,他充分闡述自己對各個領域的看法,並將在明年1 月份正式提出自己的競選大綱。
奧朗德提出:在改革政治體制、加強民主方面,增加議會權力,建立自由的議會調查團,議會對政府成員能夠有監督權,政府要加強與之磋商;改革總統刑法地位,結束總統豁免權;政府向民意開放,在決策中更多征詢民眾意見;革新政黨體制,引入公民初選,增加民眾的政治參與度等。在歐洲政策方面,要建立「聯邦歐洲」,加強政治與社會歐洲建設,建立歐洲經濟政府,實行統一的歐洲預算和貨幣政策,擴大歐洲央行行動范圍,開展借貸和歐洲債券業務;在與國家的「去工業化」、對外遷移做斗爭的同時,打擊世界上的不公平競爭,提倡「利益置換」,維護法國和歐洲利益。 實行經濟緊縮,減少國家債務和公共赤字;改革稅收制度,增稅減支;改革金融市場,改變金融體系不負責任的局面;推動銀行提高透明度,禁止其從事投機業務,促其為實體經濟提供資金,推動中小企業發展;改變世界金融游戲規則,結束金融機構的食利行為,禁止其開展與實體經濟無關的業務,加強金融監管。
奧朗德計劃在兩年內落實其促進就業、競爭力和改善公共財政的政策,在一年內扭轉失業率曲線。
奧朗德認為,法國2012年經濟增長率會略高於零。根據法國政府的預計,2012年法國經濟增長率為0.3%,公共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為4.5%。 2007年時任法國社會黨第一書記奧朗德在賀電中對中共十七大召開致以誠摯的祝賀,並祝中國共產黨十七大取得圓滿成功。並隨後致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祝賀他當選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2012年2月21日法國社會黨總統候選人奧朗德派出特使(前總理洛朗·法比尤斯)在北京會見了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王家瑞。法比尤斯表示,奧朗德及其本人均高度重視法中關系,致力於建立政治上積極平穩、經貿上平衡的法中關系。
2013年4月25,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抵達北京,開始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奧朗德就任法國總統以來首次訪華 ,也是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產生後首位訪華的西方大國元首。
2014年2月10日展開訪美行程,由於他與前女友瓦萊麗日前已分手,這次系單身赴美,有分析稱,這是奧朗德「情變」後的第一次重要出訪,他希望藉助在國際舞台上的曝光,拉抬跌到新低的支持率。 奧朗德前年上任以來推行積極外交政策,包括支持敘利亞問題美方立場,鞏固美法「傳統盟友」關系,因此此行獲美方高規格接待。奧朗德抵達華府後,立即與奧巴馬一起搭機前往維吉尼亞的蒙蒂賽洛,那是美國開國先驅之一的傑佛遜總統的故鄉,他曾出使法國。 2014年2月11日他與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會談,商討振興法國經濟、國安局監控等問題。此行,奧朗德還將造訪舊金山,到矽谷會見臉書、推特以及Google等龍頭網路業者的主管,法國因為稅率重導致許多企業出走,是否有可能調降企業稅,吸引產業迴流,是奧朗德訪問矽谷時可能要響應的問題。 奧巴馬及奧朗德日前在《華盛頓郵報》及法國《世界報》發表聯合署名文章,稱美法關系植根逾兩個世紀,雙方深化夥伴關系是國際合作典範。
2014年底,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自2012年5月就任以來,先後在巴黎接待了十幾位非洲國家元首(包括現任非盟輪值主席、貝南總統亞伊·博尼),先後於10月中旬訪問了塞內加爾和剛果(金)暨出席在剛果(金)首都金沙薩舉行的第十四屆法語國家組織首腦峰會,12月中下旬訪問了阿爾及利亞。2013年1月11日,應馬里總統請求,奧朗德派遣法國空軍打擊馬里北部叛軍據點,隨後,派遣地面部隊赴馬里參戰。
奧朗德承認法國歷史上曾對非洲殖民和參與殘忍的奴隸貿易,甚至承認在阿爾及利亞有過「血腥的鎮壓和屠殺」,但同時又聲稱,他到非洲去既不是為了道歉,也不是為了反省,而是為了帶去信任、友誼和團結的信息,為了結束過去「法非特殊關系網」和陰暗的秘密外交,翻開歷史新一頁,「著眼未來」並與非洲國家建立平等的夥伴關系(訪問阿爾及利亞期間,奧朗德與阿卜杜勒—阿齊茲·布特弗利卡總統簽署友好合作宣言,宣布法國與阿爾及利亞建立「平等、尊重、平衡、團結」的全面戰略夥伴合作關系)。
㈡ 弗朗索瓦·奧朗德的主要成就
2012年法國失業率又創新高。弗朗索瓦·奧朗德面對經濟周期性衰退與勞動市場剛性因素造成的失業頑疾,推出了未來就業合同與代際合同,一方面通過降低勞動成本來鼓勵企業僱傭更多勞動者,另一方面幫助年輕人與無資歷勞動者獲得就業機會。
自打出改變,就是現在的競選口號以來,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並未食言。眼下法國呈現出全面的改革姿態:全面啟動金融改革、大刀闊斧實行減赤計劃、改變社保制度碎片化現狀。在改革過程中,奧朗德力圖重塑法國經濟競爭力。6月2日,奧朗德祭出強力精簡行政架構與減少行政支出的大旗,再提行政區劃改革,欲將法國由22個大區重組為14個超級大區。同時,奧朗德提議修改憲法,於2020年廢除省議會。
奧朗德的著作有《法國夢》、《改變命運》等。
㈢ 如何評價法國總統候選人Emmanuel Macron
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1954- ),出生於魯昂,他從政經驗豐富,25歲便擔任後來成為法國總統的密特朗的經濟問題顧問,27歲進入總統府經濟班子,34歲當選國民議會議員。1997年至2008年擔任社會黨第一書記長達11年之久。2011年10月16日,奧朗德贏得黨內初選,成為法國社會黨2012年總統大選候選人。2012年4月22日,其擊敗其他的八名候選人,在法國大選首輪投票中勝出;在5月6日的第二輪選舉中,奧朗德擊敗薩科齊,當選法國新一任總統。
㈣ 同為法國前總統的奧朗德和薩科齊,誰的執政能力更強一些
同為法國前總統的奧朗德和薩科齊,誰的執政能力更強一些?奧朗德和薩科齊這兩個總統,各有不同的特色,他們的能力誰執政能力強,我們來全面分析一下,朋友可以參考:
三、兩個領導人的表現,相對來說伯仲之間:
奧朗德和薩科齊都是比較優秀的領導人,他們兩個人目前來看基本上實力相當,綜合實力兩個人都處於同一個水平,對於法國的影響,其實也相差不大。
㈤ 法國現任總統是誰
法國現任總統是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出生於魯昂,法國左翼政治家,2012年始任法國總統兼安道爾大公。他25歲便擔任後來成為法國總統密特朗的經濟問題顧問;1997-2008年擔任社會黨第一書記;2000年奧朗德在格勒若布爾召開的代表大會上的提案成為社會黨2000年競選綱領的基礎。2012年4月22日,奧朗德在法國大選首輪投票中居首位;並在5月6日的第二輪選舉中當選為法國新一任總統。
法國總統是法國國家元首。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一次。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憲法賦予了總統很大的權力。現時法國的政治制度奉行半總統共和制,總統是國家的權力中心。法國總統手中的權力凌駕於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之上,被稱作「帝王總統」。總統任期5年(舊憲法規定的任期為七年),可連選連任一次。
目前法國總統選舉程序依照的是1962年頒布的《法國選舉法》,採取「多數兩輪投票制」,由全民直接投票選舉總統。也就是首先進行第一輪投票,如果無人獲得50%以上絕對多數票,則第一輪中得票最多的兩位候選人進入第二輪投票選舉。第二輪投票將第一輪投票後的第二個星期日舉行。如果前兩位候選人中有中途退出競選的,則由得票次多者替補上來,以保證在第二輪投票中有兩位候選人。
㈥ 2013現在法國總統到底是哪個
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法蘭西共和國第七位總統。1954年8月12日出生於法國北部城市魯昂。奧朗德畢業於有法國「總統搖籃」之稱的國家行政學院,1997年至2008年擔任社會黨第一書記。2012年法國總統選舉,奧朗德在第二輪投票擊敗薩科齊,當選法蘭西共和國第24任總統,成為法國17年來第一位左翼總統。其伴侶曾為社會黨2007年總統選舉候選人塞格林·羅雅爾,她與奧朗德共同生活25年,並與其育有4名子女。現任女友為記者瓦萊麗·特里埃維勒。
㈦ 法國政府首腦
國家元首(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
政府首腦(總理)——讓-馬克·埃羅Jean-Marc Ayrault
政府首腦是國家(或地區)政府或內閣的領導人,在議會制政治體制下一般為總理(如:德國、新加坡)或稱首相(如:英國、日本),在總統制政治體制下一般為總統(總統同時也是國家元首,例如:美國、墨西哥),而在半總統制政治體制下政府首長由總統在議會多數政黨中指定(如:法國、烏克蘭),在社會主義國家一般為總理,例如前蘇聯的部長會議主席和中國國務院總理。
另附
法國總統與總理的職權區別及其關系
(資料來自戰略網)
根據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憲法,總理和政府與總統是行政雙頭制。憲法規定了他們的職權范圍,但許多地方又有含糊其辭之嫌,如它規定總統是「武裝部隊的統帥」,總理「對國防負責」,「 政府掌管武裝部隊」 等。甚至還在「左右共治」的情況下鬧出總統、總理代表法國同時參加一個峰會的情況。對此,我們有必要注意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憲法對總統、總理職權的相關規定,釐清兩者的相互關系。
一、 法國總統的職權
憲法第二章第五條賦予總統以憲法的監督者、國家的仲裁者和保證人的地位:「共和國總統監督遵守憲法。他通過自己的仲裁,保證公共權力機構的正常活動和國家的持續性。共和國總統是國家獨立、領土完整和遵守共同體協定與條約的保證人。」總統擁有:任免總理組織政府;解散國民議會;外交權;軍事權(包括動用戰略核力量)行使憲法第十六條的非常權力;對憲法委員會的特權;總統咨文權;特赦權等。就總統的行政權而言,戴高樂曾聲稱,政府只能出自「我的選擇」,總理只能是「我的總理」。
二、 法國總理的職權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憲法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以及第五章中都涉及到總理職能。這主要包括:
1、總理的地位、職能及責任綜述。憲法第二十一條對總理的職能總的論述是:「總理領導政府的活動。總理對國家防務負有責任。總理保證法律的執行。」總理是政府首腦。新總理走馬上任時,必須代表政府向議會提出政府施政綱領,或者發表一項總政策聲明向議會承擔責任。
2、人事任免權。根據憲法規定,總理有權向總統建議任免他所領導的政府成員,即國務部長、部長、部長級代表和國務秘書。他還有權任免總統職權以外的所有文職人員和軍職人員。
3、立法創議權。總理代表政府享有立法創議權和憲法的建議權。當總理代表政府行使立法創議時,叫「法律草案」,簡稱「法案」。
4、命令副署權。總理副署總統的文件、法令和命令,但憲法第八條第一款、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第十六條、第十八條、第五十四條、第五十六條和第六十一條所規定的內容除外。
另外,總理還有:就總統解散國民議會或決定行使憲法第十六條的非常權力向總統提出咨詢性意見和建議;以政府的名義宣布戒嚴命令;領導國防部,負責組織國防事宜並兼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在情況需要的情況下,代替總統主持最高國防會議和國防委員會;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根據總統的委託,代替總統就一定的議程主持部長會議等權力。
三、 法國總統與總理的關系
按照法國1958年憲法規定:共和國總統是國家獨立,領土完整,遵守共同體協定和條約的保證。共和國總統要確保憲法得到遵守。總統通過仲裁,保證公共權力機構正常行駛職權和國家的持續性。因此,憲法賦予了總統以保證人和仲裁人的地位。所謂保證人、仲裁人,其根本意義在於,總統是一切權力之上的權利,凌駕於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權之上。因此,總統作為保證人和仲裁人行使權力的行為不僅無需承擔政治的和法律的責任,而且除了犯叛國罪由議會控告之外,憲法再沒有規定任何彈劾總統的條款。總統通過任免總理和組織政府、主持內閣會議,直接領導國家行政權力的實施,尤其在國防和外交領域發揮著決定性作用。在國家遇到重大問題時,總統可以通過解散國民議會、舉行公民投票、宣布緊急狀態等,控制國家局勢,決定國家命運。如從法國外交政策出台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總統在外交決策方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制定重大外交政策時,外交部首先提出方案,然後總統召開專項咨詢會議,聽取外長、總統外交顧問等人對方案的意見。如果認為方案可行,總統召集內閣會議討論通過後,由外交部具體執行。
總理與總統的關系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1、權力交叉——都有行政權。總理領導政府具體行使國家行政權力。由於總統和總理都有行政權,人們把法國行政領導體制稱為「行政雙頭制」。 對此,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創始人戴高樂有著許多精闢的論述。他認為第五共和國總統體現了「國家的持續性」(憲法第五條規定),「在政府中起一個民族所不能中斷的延續作用」。設置總理代表政府,體現政府的「暫時性」和「可變性」。根據憲法規定,總統對他的行為不負政治責任,不能親自蒞臨議會,須總理代替。
2、地位不同——總統掌握大政方針,總理負責具體行政;總統佔主導地位,總理聽命於總統。一般來說,總統和總理有基本分工:總統掌握大政方針,總理負責具體行政;總統佔主導地位,總理聽命於總統。憲法規定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的行政雙頭制並不意味著在權力上平分秋色。戴高樂在第一任總統時就指出:「在我國,共和國總統和總理不由同一個人擔任,這是正常的情況。誠然,不能同意有兩個最高領導。」
3、施政重點不同——總統的施政重點是國防外交,總理的施政重點在內政經濟。戴高樂總統於1964年1月31日記者招待會上進一步闡明總理和政府與總統的關系時指出:「總統任務的性質、范圍和期限意味著他不要無休止地全神貫注於應付政治、議會、經濟和行政上的經常事務。相反,這是法國總理的復雜任務。」
當然,在不同的執政環境下,對法國總統和總理的具體關系有所不同。如果總統、總理同出一個黨派,總統對總理和政府的支配權要大得多,也廣泛得多,體現出強勢總統的特點。如果總統與總理不是一個黨派,出現「左右共治」局面,總統權力就要受到很大的限制,如1986、1993年和1997年3次出現左右翼「共治」,總理和政府就要回收憲法賦予的權力,名符其實地與總統一起共同治理國家。這時總統會更多地關注憲法賦予其特權的外交和國防領域,總理則主要處理內政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