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發達國家節儉的事例
節約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成由勤儉敗由奢」,這句古訓被世代傳承著。作為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國,中國的崛起走的必然是一條資源節約型的可持續性發展之路,從言稱「地大物博」到強調「節約高效」,這其中不僅是觀念的改變,更是現實的需要,用僅佔世界1/7的土地養活著超過全世界1/5的人口,我們沒有太多驕傲的本錢。我們強調資源節約不僅是為了今天的生存,更是為了明天的發展,這是一個關系子孫、關系中華民族前途未來的話題,我們需要從現在開始,從一點一滴做起……看看當今世界的富裕國家,那裡的人們是如何身體力行著節儉的美德——
��瑞士人 精打細算理財有方
��瑞士人的年平均收入高達3萬美元,名列歐洲第一,但他們在節約上卻令世人矚目。瑞士人在生活中處處精打細算,理財有方。瑞士有一家公司舉辦一個由幾十個國家代表參加的大型高層次國際學術交流會,為此會議主持者周詳編制了會議經費預算方案,處處精打細算。例如,選擇會議地點時,既考慮會議廳租金低廉、交通方便,又看是否代辦午餐,以節約交通費和伙食開支。開會期間,一日三餐都是固定的:早餐每人一份;午餐可在菜譜上選一種;晚餐費發給個人,但數額並不大。至於飲料,東道主每天僅向與會者免費提供一杯茶,誰若多喝一杯,就要自己掏腰包。至於宴會、禮品、參觀游覽,不能列入會議的預算之內。
��瑞士人消費很重實用,不奢華。瑞士汽車普及率很高,但在馬路上氣派的「林肯」、豪華的「賓士」並不多,「豐田」、「雪鐵龍」、「大眾」以及叫不出名字的小型汽車則到處可見。瑞士是鍾錶王國,生產眾多名表,勞力士、雷達、歐米茄等品牌馳名世界,但瑞士人卻很少戴這些表,許多人只戴普通手錶,年輕人則戴便宜的塑料表。瑞士人為了節省住房開支,寧願租住便宜的老樓房,甚至郊區的住房。城市住宅一般講求方便適用,不追求豪華,不搞高檔裝修,喜歡簡朴典雅,整潔美觀。
��荷蘭人 商場購物自備包裝袋
��荷蘭人的節儉在世界出了名,荷蘭人的節約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各個方面。荷蘭人在吃的方面是真正實行「計劃經濟」的。每個家庭每個月的伙食費都是事先計劃好的,決不會輕易突破預算。平日,荷蘭人吃飯並不是頓頓有肉,一般每周吃兩三次肉,餐桌上通常是土豆、胡蘿卜做的菜餚。荷蘭年輕人也很節約,穿著簡朴,外出就餐不大吃大喝,往往一個三明治或一包炸薯條就是一頓飯。
��超市的塑料購物袋是要花錢買的,這種觀念已經廣為荷蘭人所接受。一些商場會提供專用購物袋,但去這些商場購物時,很多荷蘭人也會帶上「自備包」。如果顧客對收款台的店員聲明「需要袋子來裝購買的商品」,收銀員會把袋子的價格打入購物清單,並遞來看上去非常結實的塑料袋。
��位於荷蘭鹿特丹市的一家小型養老院,住在這里的老年人,七八成都使用著紙尿布。與大型廢品再生公司簽有合同的廢品回收人員會每周兩次來養老院,回收放在專用紅色大箱子中、裝滿用畢紙尿布的垃圾袋。
��這家大型廢品再生公司對紙尿布的再生利用,主要是為了節約,他們歷時數年進行研究開發,通過化學處理將紙尿布分離成紙漿、高分子吸收體和聚乙烯,進行洗凈、殺菌處理後,廢舊紙尿布又可作為紙張、肥料等再使用。
��德國人 表達友情喝杯咖啡已經足夠
��德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均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德國人富裕,但過起日子來卻相當節儉,很少見鋪張浪費現象。世界聞名的賓士汽車公司曾於2000年4月在斯圖加特公布年度報告,請了一些記者參加。招待會在公司的食堂舉行,主菜為一塊肉和土豆,來客基本上能全吃光,有的客人還用麵包蘸著盤內湯汁吃下,自然大方,毫無「面子不好看」的顧慮。德國家庭正式請客,基本上也是如此。在穿著上,老人們比較莊重,年輕人則非常隨意。退休老人退休金不低,但坦言自己采購食品時一般只光顧低價商店。在人際往來上,請喝一杯咖啡聊聊家常足以表達友情,未必非要大擺宴席。德國人住房講究清潔實用、方便雅緻、美化環境,卻少見豪華裝修。
��德國政府還積極向公眾宣傳建築節能知識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德國聯邦消費者中心聯合會及其下屬的各州分支機構也提供有關節能的信息和咨詢服務。為方便公眾,德國能源局開設了免費電話服務中心,解答人們在節能方面碰到的問題。
��法國人 國宴也節儉
��當年法國總統為我國領導人舉行國宴的主菜中有兩道——蒸龍蝦和烤小鴨;其餘為點心和甜食,外加一個生菜沙拉。宴會在悠揚的樂曲聲中圓滿結束時,卻不見桌上杯盤狼藉的現象。 堂堂法國國宴,菜式不多,氣氛卻十分熱烈,且又杜絕了浪費。
��法國政府還採取措施大力利用自然資源,通過減免稅,鼓勵在工業、服務、住房建築、交通運輸等領域採用節能型設備,還鼓勵企業和個人研製和使用利用太陽能或電能的清潔汽車,通過優惠的折舊條件,推動清潔汽車和相關設備進入市場,以便達到節省電能和保護環境的目的。
��英國人 公款請客也不揮霍
��在英國,用公款請客的政府機構或公眾組織,沒有大肆揮霍的現象。標準的宴請菜單是一湯、一菜(如雞、牛排)配土豆、一甜食、一飲料,外加沙拉或葡萄酒。如今英國人士請客人吃中餐也很常見,但卻是中餐西吃,實行分餐制,絕對沒有剩菜滿桌的現象。英國人穿衣最講科學和節省,每人一般准備3套服裝在不同場合、不同季節換穿就可以了。
��英國政府鼓勵節約能源,制定了21世紀的能源戰略和相關的法律,其用意在於提高能效,節約資源,進行政策引導。英國政府從2001年起,每年拿出5000萬英鎊的「能源效率基金」,鼓勵企業節約能源,努力構建節約型社會。
��美國人 教科書循環使用直至完全用舊
��由於能源危機和通貨膨脹,普通美國人也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開始勤儉持家了。現在人們更傾向於購買油耗少的汽車,而駕駛員們遇到長時間堵車時,也會自覺地把發動機關掉。不少美國人已養成了短距離步行或騎自行車的習慣,而這些也並非只是為了鍛煉身體。 許多家庭把購物方向轉向舊貨市場。在有些家庭的卧室里,厚被子正在取代電熱毯。而在另一些地區,人們更多地把鞋子拿到商店裡修補,而不是扔掉。
��在美國的公辦中小學,課本是循環使用的。課本屬於學校財產,隨著課桌椅一起編號。學生進校後,不用買課本,由校方借給;學生畢業之後,要把自己讀過的課本還回學校圖書館,以便下一屆學生再繼續使用。這樣教科書就可年復一年地重復使用,直到完全用舊為止。
��實踐證明,課本循環制度具有多方面的好處:一來可以為家長省下一筆不小的開支,減輕了負擔;二來節約大量的紙張,減少了能源消耗;三來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質,從小學會勤儉節約,愛護公物。據統計,美國目前在校的中小學生接近5000萬,倘若每人每學期使用10本課本,那麼一學期就需要印刷出版近5億本。假定每本書的單價2美元,家長每年需支出10億美元。按每個學生每學期課本平均重1500克計算,如果課本連續使用5年,就可以將100多萬噸印刷用紙節省下來。生產這些紙要用掉森林10多萬公頃、純凈水1億多噸和燃料150萬噸。這是筆多麼大的數字啊!時至今日,美國各州都已推廣課本循環使用制度,制定了嚴格的制度保護教材。
㈡ 為什麼法國人休息時間那樣多,可是GDP還是那麼高呢
法國的人休息的時間很多,但他們的GPD還是很高,那是因為法國是一個浪漫的國家,他那裡的旅遊業很發達,而且奢侈品行業還有紅酒業,都有很悠久的歷史,這些都吸引著很多國家的人去旅游。他們的奢侈品行業和紅酒業,是行業中的龍頭。
法國的旅遊業很發達,包括他們的奢侈品行業,還有紅酒行業,而且法國有浪漫之名,這些都吸引各國的遊人去一睹法國的風采,而且法國的奢侈品行業,還有紅酒行業是,全國行業中的翹楚,所以不管是旅遊業還是這些奢侈品行業,都能支持起法國的GPD。
㈢ 誰知道法國人有什麼特點,法國有什麼風俗
【民間風俗】
一、社交禮儀
與英國人和德國人相比,法國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現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愛好社交,善於交際。對於法國人來說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沒有社交活 動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
第二,詼諧幽默天性浪漫。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大都爽朗熱情。善於雄辯高談闊論,好開玩笑,討厭不愛講話的人,對愁眉苦臉者難以接受。受傳統文化的影響, 法國人不僅愛冒險,而且喜歡浪漫的經歷。
第三,渴求自由,紀律較差。在世界上法國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義者」。「自由、 平等、博愛」不僅被法國憲法定為本國的國家箴言,而且在國徽上明文寫出。 他們雖然講究法制,但是一般紀律較差,,不大喜歡集體行動與法國人打交道,約會必須事先約定,並且准時赴約,但是也要對他們可能的姍姍來遲事先有所准備。
第四,自尊心強,偏愛「國貨」。法國的時裝、美食和藝術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響之下,法國人擁有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們看來,世間的一切都是法國最棒。與法國人交談時,如能講幾句法語,一定會使對方熱情有加。
第五,騎士風度,尊重婦女。在人際交往中法國人所採取的禮節主要有握手禮、擁抱禮和吻面禮。
二、服飾禮儀
法國人對於衣飾的講究,在世界上是最為有名的。所謂「巴黎式樣」,在世人耳中即與時尚、流行含意相同。
在正式場合:法國人通常要穿西裝、套裙或連衣裙,顏色多為藍色、灰色或黑色,質地則多為純毛。出席慶典儀式時:一般要穿禮服。男士所穿的多為配以蝴蝶結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裝套裝;女士所穿的則多為連衣裙式的單色大禮服或小禮服。對於穿著打扮,法國人認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選擇發型、手袋、帽子、鞋子、手錶、眼鏡時,都十分強調要使之與自己著裝相協調相一致。
三、餐飲禮儀
作為舉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飪王國之一,法國人十分講究飲食。在西餐之中,法國菜可以說是最講究的。
法國人愛吃麵食,麵包的種類很多;他們大都愛吃乳酪;在肉食方面,他們愛吃牛肉、豬肉、雞肉、魚子醬、鵝肝,不吃肥肉、寵物、肝臟之外的動物內臟、無鱗魚和帶刺骨的魚。
法國人特別善飲,他們幾乎餐餐必喝,而且講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種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餚;除酒水之外,法國人平時還愛喝生水和咖啡。
法國人用餐時,兩手允許放在餐桌上,但卻不許將兩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時,他們習慣於將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法國飲食頗具特色,因之久負盛名。其烹調技術在西餐中首屈一指,故許多法國人常以此感到自豪。歐洲第一流大飯店的大廚師大半是法國人。法國是香檳酒、白蘭地酒的故鄉。人們認為除夕之夜家中若有剩酒,來年便要交厄運。法國人最愛吃蝸牛和青蛙腿,如果你點這兩道菜,陪你的法國朋友定會十分高興。如今,巴黎對蝸牛的消費逐日擴大,全市有 40 多家出售蝸牛的食品店。法國最名貴的菜是鵝肝,家常菜是炸牛排外加土豆絲。世界飲酒冠軍法國人,尤其愛飲葡萄酒。她們吃飯很講究菜餚和酒的搭配,如:吃魚飲白葡萄酒,吃肉飲紅葡萄酒。香檳在葡萄酒中,是一種最美好的酒,因為它製造費時,過程繁雜,所以在價格上就不會很便宜,而且被稱為最富魅力的酒。在婚禮,接待,或正式餐會中固然必需,其他方面的用途也很廣,諸如佐食蚝、火腿、點心等。不過一般人都是以食物的類別,來決定其所該飲用何種味道的香檳。一杯冰涼的香檳,也是開胃的聖品,如果需要,可在酒里加塊糖和數滴苦精( BITTERS ),再加一片檸檬皮,就成了一杯香檳雞尾酒。此外,香檳還可以用於烹飪。法國人還特別愛吃乳酪,不同色味的奶酷多達 400 多種,其肖費量也居全球之首,有 「 乳酪王國 」 之稱。
【習俗禁忌】
1、法國的國花是鳶尾花。對於菊花、牡丹、玫瑰、杜鵑、水仙、金盞花和紙花,一般不宜隨意送給法國人。忌送菊花、康乃馨等黃色花,認為黃花象徵不忠誠,玫瑰花只能送單數,除了表達愛情外,不能送紅色花。
2、法國的國鳥是公雞,他們認為它是勇敢、頑強的直接化身。 法國的國石是珍珠。
3、法國人大多喜愛藍色、白色與紅色,他們所忌諱的色彩主要是黃色與墨綠色。
4、法國人所忌諱的數字是「13」與「星期五」,認為這些數字隱含著凶險。
5、在人際交往之中,法國人對禮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別的講究。宜選具有藝術品味和紀念意義的物品,不宜以刀、劍、剪、餐具或是帶有明顯的廣告標志的物品。男士向關系一般的女士贈送香水,也是不合適的。在接受禮品時若不當著送禮者的面打開其包裝,則是一種無禮的表現。
㈣ 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的民族性格各有什麼特色
1盎格魯-撒克遜族。特點:溫!上榜理由:當年大英帝國殖民地那麼多,遍布全世界,日不落帝國確實溫暖了全世界,不是吹的。該國打了兩次世界大戰,都最終獲得勝利。考慮到該族人口之少,所以不得不佩服它當年統治印度等地時以柔克剛、以夷制夷的能力。該國作為常任理事國,其語言又是當今世界最流行的語言,考慮到該族善於以推銷莎士比亞等溫和手段贏得人心,所以該族當選第六是毫無愧色的。惟一不足的是,該族的宗主國日漸沒落,在國際社會上越來越失去獨立性。現在如同夕陽的余輝,只有一點暖意。真是其勃亦慢也,其亡亦溫也。 2德意志族。特點:紊!上榜理由:創造了世界第三經濟大國德國,該族統治的奧地利也曾經建立過奧匈帝國。德國挑起兩次世界大戰,雖然都失敗了。但是,有能力挑起世界級的戰事就說明它有過人之處。另外,該族復活的能力特別強,屢戰屢敗,人口卻還是不減少。如今的世界第三大勢力——歐盟又是以該國和法國為發動機。所以,理應進入前十。但是,該族雖然與出產哲學家、思想家著稱,卻是屢屢被狂人愚弄,全民思維紊亂,屠殺外族。所以也只能居在第九。 3法蘭西民族對沒有進入前十會有很大的意見。不過,法蘭西民族一直這么不溫不火的,歷史上也沒大紅過,現在也混得很一般,好多方面都不錯,但都不是最好,二戰時還當了奴才國家,對不起,最多也只能屈居第十一了。 4西班牙民族雖然自身成分復雜,卻征服了除巴西外的拉丁美洲(還有幾個別國的小殖民地),征服地域的人口也不算少,卻都是欠發達地區,當著美國的後院。另外,各個方面的指標都比較一般,雖然傳播了玉米、紅薯,但那都是人家印地安人的,也談不上有原創性的貢獻.5西班牙民族雖然自身成分復雜,卻征服了除巴西外的拉丁美洲(還有幾個別國的小殖民地),征服地域的人口也不算少,卻都是欠發達地區,當著美國的後院。另外,各個方面的指標都比較一般,雖然傳播了玉米、紅薯,但那都是人家印地安人的,也談不上有原創性的貢獻.6義大利人的性格
義大利國土狹長,象一隻長靴。北面與奧地利、瑞士、法國、克羅埃西亞相接壤,南面跨海遙望非洲大陸。在歷史上,義大利北部曾被奧地利、瑞士、法國等多次佔領,而義大利南部則深受西班牙和阿拉伯文化的影響,歷史背景迥然不同。1861年義大利實現了全土統一。在此之前,各地分裂為大小不一的獨立都市國家。
短短的100多年無法改變各個地方的文化特色。不僅南北之間差異懸殊,各個地區都保持著自己獨特的習慣、傳統、歷史、飲食文化、語言、及風土人情。因此當地人的性格與氣質也是五花八門。
同處一國之內,地方風情如此千差萬別,這樣的國家是很罕見的。而義大利人又特別以自己家鄉為榮。有一句話說∶「每一條街上的教會鍾聲都值得珍愛。」這句話里透出了對自己家鄉的深情,也表現了與他鄉之間展開的強烈的競爭意識。這從每次足球場上發出的喝倒彩,以及鬧出人命的斗毆中也能看出來。
「沒有愛情,生活則不可想像」——開朗的南方人
正像上面說的那樣,初次與一個義大利人見面,了解他是哪裡人,了解他的生活背景是相當重要的。不僅對於我們外國人來說是這樣,義大利人之間也認為知道對方是哪裡人,是交往時至關重要的因素。
首先從外表上來看,一般來講,身材高大、皮膚略呈金色、棕色頭發、藍眼睛的人大多是義大利北方人。越往南去人們的個子就越發矮小,肌膚、頭發、眼睛的顏色卻越來越深。我們心目中的豪爽、典型的義大利人其實是義大利南方人。--論壇上哪位能考證一下 托蒂
他們性格開朗、快樂乃至於喋喋不休;他們總是把工作放在其次,最熱衷於喝酒、聚餐、歌舞與戀愛……質朴而熱忱地歡度著人生。對這些南方人來說,如果沒有愛情,生活簡直就不可想像。
這些男人能說會道,常常洋洋自得地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不過反過來說,他們內心浪漫、一往情深。正因為如此,一旦他們移情別戀,結局令人難以預料,這一點可要多加註意。他們重視傳統風俗,如果你當了他的新娘,他們會在街心廣場邀上兩、三百人擺上兩天兩夜的婚宴。真是一個「教父」的國度。結婚竟然能成為盛大的節日。
南方義大利人表面上嘻嘻哈哈、不拘小節、令人容易墜入情網,可事實上他們也有深沉和細膩的一面。他們重視與家族之間的感情,即使雙方同是義大利人,也會因此感到困難重重。只談戀愛還沒有關系,如果想結良緣,沒有家族之間的充分交流與默契,結婚是難於上青天的。
與此相反,不少北方的義大利人追求上進、野心勃勃,工作勤奮而努力向上。他們不像南方人那樣盡情玩樂、沒有節制,待人也有分寸,比較城市化。北方的職業女性多數抱有男女平等的思想。
米蘭與上海一樣,象一個大熔爐,容納著為了工作而來自各地的義大利人。來自南方的移民到了第二代就變得「北方化」。在米蘭常常還能遇到一些父母親分別出生於南方和北方的「混血兒」。
同是義大利人,卻由於出生地區的不同而導致外表、氣質大相徑庭。這一點實在是既不可思議,又令人趣味盎然。
㈤ 歐洲國家大多飲食粗糙,為什麼法國人格外注重飲食
因為法國的飲食理念,讓法國人格外注重飲食習慣。如今很多有名號的菜餚,都來自於法國,而法國也非常懂得吃飯的文化,這是和國內飲食文化不懂的地方,國內飲食文化能夠滿足我們的味蕾需求,而法國的菜餚,多數講究慢工出細活,而且花樣百出,讓人覺得菜樣很新奇,也很好吃,就是無法填飽肚子。
我認為法國格外注重飲食的原因有太多了,但主要是因為歷史的變化和法國飲食文化的密切性有十分重要的關系,法國著名的烹飪家也多的數不勝數,經過時間的融合和對飲食文化的不懈努力,成就了如今的法國飲食文化,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歐洲國家大多飲食粗糙,法國人格外注重飲食的原因。
㈥ 法國人那麼懶還經常鬧罷工,為何還能成為發達國家
法國人十分重視假期。工作時間一結束,就忙於享受生活。這不禁讓我們感到困惑,如此懶惰的法國,為什麼會成為發達國家呢?這是因為法國的科學技術先進,國民經濟發展迅猛。
盡管法國民眾的工作投入量較少,但是他們所取得的經濟成就卻是不可否認的。法國第三產業發展完善,服務業比重占國民產業比重總量大。這是法國作為發達國家的一個重要標志。除此以外,先天地理位置優越的法國也有著發達的農業。出口農產品數量也令人驚嘆。更值得一提的是法國憑借它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所帶來的旅遊業收入,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之一。
這也帶給了我們啟發,應該加大對科學技術的投入水平。這才是有利於一個國家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㈦ 很多人都覺得生活節奏快的國家經濟發達,反之亦然。但是法國真的是個例外。法國人生活節奏慢,很注重
法國經濟發達那是幾百年積累下來的,現在生活節奏慢所以都快破產了。現在的法國和美國一樣,借一塊錢可以賺8毛,但是美國有美元可以向全世界無限制借錢,法國沒有啊。法國的國債基本和GDP持平了!我覺得再慢點就可以死掉了。
㈧ 為什麼法國人那麼懶,GDP還那麼高,科技那麼發達
在我們的印象中,西歐和北歐的人都非常懶,每年1-2個月的年休假,憑什麼科技還那麼發達呢?我在瑞典和英國公司都呆過,法國也類似。下面談一談法國GDP高,科技發達的三大原因:
(1)高科技行業發達
法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可以自己製造航母的國家,其在高分子,高能物理,新材料,新能源,IT行業都有著非常強的實力。就拿空客來說,這一家所掌握的前端科技技術,就讓我們國家有很多學習的地方。還有法國的高鐵技術,可是比肩磁懸浮技術很多年啊,更是中國極力合作的對象,至今我們國家的高鐵技術很多方面都是取經法國;再說汽車行業,法國依然在歐盟占據前三強,法系車在全球也是占據著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想當年標志307,408可是街車啊。再說IT通訊行業,法國的阿爾卡特等公司也是非常具有實力的。
這些高端科技公司引領著法國的經濟,GDP也一直保持著高位。
(2)高附加值產業活躍
高附加值一個非常典型的行業就是奢侈品,法國的奢侈品可以全世界有名的,每年巴黎各大商場充斥著國人掃貨的身影,其品牌多如牛毛:蘭蔻Lancome,迪奧Dior,香奈兒Chanel,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皮爾卡丹Pierre Cardin,古奇Gucci,范思哲Versace,紀梵希Givenchy,夢特嬌Montagut。
這些奢侈品可都是暴力啊,附加值非常高。
(3)重視知識產權保護
和所有發達國家一樣,法國有著非常好的知識產權保護系統,尊重知識產權。專利申請數量在全球處於前列。人家躺在專利簿上賺錢,你也沒辦法。
所以我們不要說別人懶,卻看不到人家在科技上的努力;
不要說別人高福利,卻看不到人家多年來的資本積累;
不要說別人整天休息,卻看不到別人工作的時候是多麼的努力;
不要說別人整天罷工,卻看不到別人爭取自己的權利所付出的努力;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反思以下幾點:
為什麼別人的工作時間那麼少,卻依然可以創造出那麼高的GDP?為什麼別人干一個小時,確可以抵得上你干幾天甚至更久?為什麼別人那麼有領導力,而你卻碌碌無為?
我們國家也正視這一點,正如所指出的:接下來的5年,我們要做到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國家尚且如此,從個人層面,你有什麼啟示呢?
要知心腹事,但聽人後言。歐洲國家在工業革命之後又搭上了能源化變革,所以經濟騰飛的早,他們領先我們100年的時間,這是事實。但近些年歐洲隨著高福利,和過度的民主化進程,導致歐洲國家並沒有足夠的向心力,社會生產力衰退是不爭的事實。自由主義和民粹的抬頭,讓歐洲社會面臨渙散和分解,加上恐怖主義的籠罩,歐洲國家已經開始走下神壇。
至於你說的歐洲國家整天休息,GDP還那麼高,是因為他們在工業革命,能源革命之後這100年的發展里,還積累些對於發展中國家的國力優勢,所以在他們很多傳統的優勢行業,在世界還處於領先。
另外,前段時間看老金的視頻,有一點觸動我很大。日本在鴉片戰爭之後,對中國的欺凌讓他們有了一種莫名種族自豪感「大和名族>中華民族」,這種優勢其實是日本在完成工業化之後,對農業中國形成的隔代優勢,而不是民族本身的優勢,而這種科技的優勢因為中國改革開放後的「以經濟建設為綱」的政策在不斷發展後,慢慢的抹平並追上。
所以,我們不要盲目的覺得歐洲人很懶但生活很好,這些都是暫時的,高福利社會的代價就是勤養懶,說白了也是一種變相的大鍋飯。歐洲國家對於我們的優勢已經開始慢慢的被我們追上,以前的各種封鎖和擠壓,隨著中國快速的發展,也已經慢慢沒有了作用。
所以我覺得:
1我們的民族是充滿智慧的,非常勤勞,我們不宜妄自菲薄。
2歐洲的國家的高福利隨著社會經濟的衰退,會面臨很多問題,改革也是sooner or later 的事,我們不用過度的羨慕。
3歐洲國家產業優勢在未來十年將不復存在,世界將是中美兩個超級大國的較量。中國的互聯網金融,製造業的產業已經形成了技術和規模的優勢,未來中國還將有較長時期的快速發展。我們作為國人,應當建立起大國人民的心態,自己首先要對自己自信。不要盲目的神話別國的技術和種族優勢。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發展才是硬道理,中國社會的問題,是發展問題,必將通過發展來解決。而有些社會發展的理念,歐美人永遠都看不懂。
㈨ 請問歐盟成員國中,有代表性的幾個國家國民的性格特點
法國是個民族自豪感很強的民族。因為歷史上戰爭的緣故,法國人最恨的就是德國人和英國人了,那種感覺就和中國人不喜歡日本人一樣。
法國人最喜歡嘲笑的是比利時人。法國有很多笑話是專門用來擠兌比利時人的,他們認為比利時人總有些傻傻的。不過,說實在話,事實上我也看不出人家比利時人有什麼不對的。說到和他們一樣屬於拉丁區的西班牙人和義大利人,他們就會覺得對方過於熱情,特別是對女人過於隨便。法國人自以為對待女人很適中———既溫柔體貼浪漫多情又不過於輕佻,「根本不像那些義大利人或西班牙人那樣隨便地在大街上拍打女人的屁股」。
提到美國人的時候,法國人還是一臉不屑。他們認為美國人雖然看上去很開放,但實際上卻並不開放,法國人見面是要行貼面禮的,而這在美國是萬萬使不得的,美國人只要稍碰一下女人的手,就有可能被告作「性騷擾」了。而且,法國人自認為比美國人更能寬容別人的私生活。當美國國民知道柯林頓有了情人後都紛紛責難這種行為,但是法國已故前總統密特朗的私生女都生出來了,法國人也沒有對此表示什麼不滿的。有相當比例的法國人認為婚外戀是情有可原的。
德國人的特點
守紀律 講整潔
德國人非常注重規則和紀律,干什麼都十分認真。凡是有明文規定的,德國人都會自覺遵守;凡是明確禁止的,德國人絕不會去碰它。在一些人的眼中,許多情況下,德國人近乎呆板,缺乏靈活性,甚至有點兒不通人情。但細細想來,這種"不靈活"甚為有益。沒有紀律,何來秩序?沒有規矩,何有認真?
德國人很講究清潔和整齊,不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環境的清潔和整齊,而且也十分重視大環境的清潔和整齊。在德國,無論是公園、街道,還是影劇院或者其它公共場合,到處都收拾得乾乾凈凈,整整齊齊。德國人也很重視服裝穿戴。工作時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裡雖可以穿得隨便些,但只要有客來訪或外出活動,就一定會穿戴得整潔。看戲、聽歌劇時,女士要穿長裙,男士要穿禮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裝。參加社會活動或正式宴會更是如此。
守時間 喜清靜
德國人非常守時,約定好的時間,無特殊情況,絕不輕易變動。德國人應邀到別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訪朋友,都會按點到達,不會讓主人浪費時間乾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則的話,就是不禮貌,如有特殊原因無法准時赴約時,都會向朋友表示歉意,並請求原諒。
德國人多喜歡清靜的生活,除特殊場合外,不大喜歡喧鬧。比方說,許多人雖在城裡上班,但卻把家安在鄉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鎮,圖的就是一個清靜。就是那些住在城裡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圍的無噪音。例如,晚上8時至第二天早晨8時不可以演奏樂器、大聲喧嘩。如果晚上要搞聚會活動,事先要向鄰居講明情況,請求他們諒解,並盡可能安排在周末,盡可能不大聲喧鬧。否則,受干擾的鄰居會十分惱怒,可能會當面提出抗議,個別人甚至會請警察出面干預。
待人誠懇 注重禮儀
通常來講,同德國人打交道沒有太多的麻煩。多數情況下,他們都比較乾脆。凡是他們能辦的,他們都會馬上告訴你"可以辦"。凡是他們辦不到的,他們也會明確告訴你"不行",很少擺架子,或者給人以模稜兩可的答復。當然,人際關系和努力的程度對辦事也絕非沒有影響。
和西方許多國家相似,德國人比較注意禮儀。兩人相遇時,不管認識不認識,也不管在路上,或者辦公室、賓館、電梯等地方,都相互打招呼,問聲"您好"。餐館吃飯時,也要向已就坐的顧客點頭問候,真的是"斯文對斯文,禮多人不怪"。朋友見面以握手為禮,告別時亦如此。十分要好的、長時間未見的朋友相見或長期分開時可以相互擁抱。正式場合,仍有男子對女子行吻手禮,但多做個吻手的樣子,不必非要吻到手背上。在交往過程中,大多數人往往用"您"以及姓氏之前冠以"先生"或"女士"(也作"夫人"講)作為尊稱。只有親朋好友和年輕人之間互相用"你"以及名字稱呼。對女性,不管其婚否或長幼,都可以稱"某女士",但對已婚婦女應以其夫姓稱之。
送禮在德國也很受重視。應邀去別人家做客時,一般都帶禮物。大部分人帶束鮮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帶瓶葡萄酒,個別人帶一本有意義的書(或者是自己寫的書)或者畫冊之類等。在歡迎客人(如車站、機場等場所)、探望病人時,也多送鮮花。在祝賀他人生日、節日或者婚嫁等時,可寄送賀卡,如送賀禮,則以實用和有意義為原則,而不是以價格高低論輕重。所送之禮物都要事先用禮品紙包好。許多人常在收到禮後會馬上打開觀看,並向送禮人表示感謝。
在德國和其它西方國家,女士在許多場合下都受到優先照顧,如進門、進電梯、上車等,都是女士優先。男士要幫女士開轎車門、掛衣服、讓座位等。女士對此只說聲"謝謝",而不必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認為對方不懷好意。在同人交談時,德國人很注意尊重對方。不詢問人家的私事(如不問女性的年齡,不問對方的收入等),也不拿在場的人開玩笑。就餐談話時,不隔著餐桌與坐得較遠的人交談,怕影響別人的情緒。
註:當然,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周圍環境的改變,傳統的德國風俗也隨之有所變化,年輕的一代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不過老一代的,大部分的德國人還是從本質上遵循著這些風俗習慣的。
大家在接觸德國人的時候,也會接觸到老一代的典型德國人和現在的德國年輕人的差別。
德國人的特點是勤奮、自信。嚴於律己的德國人很講究形式和准時,公私事宜必須事約定時間並准時赴約。未經預先約定想與德國人會面,是辦不到的事,如果因故需要推遲約會或取消約會的話,一定要打電話通知對方。否則,不僅失禮,也被認為是對其的莫大侮辱。德國人工作中講求效率,注重紀律,一絲不苟。
在業餘生活中社交活動繁多。有招待會,雞尾酒會,冷餐會,舞會等。此外,德國人酷愛旅遊,尤其是在冬夏兩季。旅遊歸來後,喜歡聚集到朋友家中,設宴洗塵。
德國人是一個講究秩序的民族。每人都的有自己的"歸屬",甚至連每一樣東西也都有其"合適"的位置。外國人在德國旅遊。第一個感覺是那裡的一切都是井井有條。維持秩序的標志牌和禁令牌隨處可見。德國人出現在公開場合以及與人交往時,講究舉止端莊,對人敬重適度,事事循規蹈矩。
俗話說:各地有各地風俗,德國當然也不例外。過去德國人把「做客」分為禮節性訪問,告別訪問、致謝訪問、回訪、就職訪問、留宿做客和未婚妻做客等等。後來有人還發現了先生做客和女士做客兩種。首次接觸性的做客,一刻鍾或半小時已經夠了。客人不帶什麼禮品,花束也不帶,主人也不招待什麼。做客的最佳時間是晚上6點到6點半,或者是中午將近12點鍾。最好,事先通知一下被訪者。
用餐有很多規矩,像樣的用餐總要先喝點開胃酒。不管是在飯店裡還是在家裡掌勺,德國人總愛來點苦味的開胃酒,所有客人認識後,大家先圍在一起站著聊聊天,講些無關緊要的和輕松愉快的事情,因為美酒佳餚需要有良好的氣氛。入席時,在女主人和其他女客人就坐前,男的不能先坐下,男的要幫助女的移動座椅。要將身子挺直、放鬆、雙腳踏在地上,不要多動。等女主人拿起餐具時,方可用餐。
德國人送禮比較實惠,送東西都有所緣由,如生日、訂婚、結婚等。客人只帶點小東西,像一束花、一瓶酒,或自己製作的東西。被喻為「小小禮物,滋吞友誼」的美號。
在人類歷史繁星閃爍的天穹里,一些偉大的名字都和一個位於歐洲中心的國家——德國聯系在了一起。貝多芬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馬克思說: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俾斯麥說:德意志的利益高於一切! 愛因斯坦說:E=MC2 。黑格爾說:沒有激情就難以完成任何偉業。
事實上,德國人在世界史上留下的筆跡總是那麼凝重而深刻。這個民族有著嚴謹、冷靜而內斂的民族性格。他們以樂於遵守自己制定的各種規章和制度並引以為豪。事實上,精確而合理的種種安排總是能讓德國社會有條不紊、按部就班地穩步前進。即使在遭受外部環境的巨變之下,德國人仍然能保持著一種本能的坦然。在德國,人們視遵紀守法為最高倫理原則,人們普遍存在著求穩怕亂、安於現狀、自滿自足的心理。這一心理的形成是有其一定的歷史淵源的,與德國經典哲學文化傳統有著直接的關系。如今,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黑格爾的「絕對精神」以及二戰期間由德國海軍元帥鄧尼茲發明的「狼群戰術」等,都在企業中不斷得到應用。
德國人看上去大多不苟言笑,人們可能會覺得他們不易相處,缺乏彈性。其實德國人和中國人最大的不同是,在他們眼裡任何事物不是黑的就是白的,因為德語是一門復雜而精準的語言,它的語法和詞彙不可能出現模糊。而在中國人眼裡,除了黑白之外還有更多層次的灰色。英國人處理工作中各種關系如同政客;法國人則把生活帶進辦公室;亞洲人干起活來不要命;而德國人工作和生活絕對是界線分明。德國人的性格特點是:嚴肅、保守、自省,在做生意時小心謹慎。德國企業管理者和中國的民營企業家極為相似,都很節儉,善於運用資源,所不同的是他們更懂得享受生活。
相比之下,中國的眾多企業家大多像一隻上滿發條的跳蛙一樣瘋狂地躍進。德國人的銷售作風以刻板而保守聞名,在德國有過購物經驗的人都知道,那裡的店員很少會亦步亦趨地跟著顧客,也不會陪著笑臉去主動地推銷。在他們看來,東西在那裡擺著,買不買是你個人的權利——這種理念與中國「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觀點頗為相同。
不知是德國的哲學傳統造就了德國眾多的哲學大家,還是這些哲學大家造就了德國的哲學傳統,反正德國的哲學傳統深深地影響了德國企業行為:追求完美。這種完美的哲學追求由三個部分組成:探求事物的本質、確定長期戰略與適應外部環境。德國企業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在中國的市場上反應相當遲緩,這正是他們研究 「中國本質」的階段。惟有把握本質,方能取得完勝。這與中國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出一轍。在華投資前,德國企業要詳細分析潛在合作夥伴的經營狀況、人力資源和市場前景,沒有充分把握決不輕易涉足。但是一旦對這個市場有了清晰的把握和明確的判斷,他們就會致力於建立長期發展戰略,這在德國企業20多年來的發展歷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德國企業對技術的完美追求也可以從完美的哲學追求中找到源頭。完美的哲學追求體現在產品與服務上就是質量永恆的概念,體現在技術上就是追求技術至上,並在技術的所有層面保證專業技術人員的高標准,其結果就是MADE IN GERMANY(德國製造)在全球市場的頂尖聲譽。德國企業發展的一般產品都是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高難度的、別人一時無法研製出來的產品。德國30%的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是沒有競爭對手的獨家產品。目前,德國在大型工業設備、精煉化工產品、精密機床和高級光學儀器等方面擁有無可爭辨的優勢。德國企業參與職業培訓體系所擁有和儲備的一流技術工人保證了企業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強大競爭力。
有例為證,斯圖加特有家公司,為了保證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能立於不敗之地,他們每年都要投入約3億美元的資金來實施技術改造計劃,從而使該公司在最快的時間內更新使用設備,同時每年還投入3500多萬美元用於員工的培訓,而該公司80%的利潤來自最近3年內研製的新產品。
英國人注意服裝,穿著要因時而異。他們往往以貌取人,儀容態度尤須注意。英國人講究穿戴,只要一出家門,就得衣冠楚楚。雖然英國人已無昔日的雄風,可是自負心特別強。中、上層的人士由於過著舒適的生活,因此,養成了一種傳統的"紳士"、"淑女"風度。但他們守舊,一般都熱衷於墨守成規,矜持莊重。一般家庭喜愛以前幾代傳下來的舊傢俱、舊擺設、舊鍾表而炫耀於人。首都倫敦有許多"百年老店",而且越是著名的商店,越對原有的式樣或布置保持得越完整。汽車發動機雖然換上新型號的了,但車型還要盡量保持過去的老樣子。倫敦有兩家郵局,一年365天晝夜營業,從不休息,據說這是遵循英國的古老傳統而保留下來的。
英國人性格孤僻,生活刻板,辦事認真,對外界事情不感興趣,往往寡言少語,對新鮮事物持謹慎態度,具有獨特的冷靜的幽默。他們保守、冷漠,感情輕意不外露,即便有很傷心的事,也常常不表現出來。他們很少發脾氣,能忍耐,不願意與別人作無謂的爭論。英國人做事很有耐心,任何情況之下,他們絕不面露焦急之色。
英國人待人彬彬有禮,講話十分客氣,「謝謝」、「請」字不離口。對英國人講話也要客氣,不論他們是服務員還是司機,都要以禮相待,請他辦事時說話要委婉,不要使人感到有命令的口吻,否則,可能會使你遭到冷遇。英國人對於婦女是比較尊重的,在英國,「女士優先」的社會風氣很濃。如走路時,要讓女士先進。乘電梯讓婦女先進。乘公共汽車、電車時,要讓女子先上。斟酒要給女賓或女主人先斟。在街頭行走,男的應走外側,以免發生危險時,保護婦女免受傷害。丈夫通常要偕同妻子參加各種社交活動,而且總是習慣先將妻子介紹給貴賓認識。按英國商務禮俗,隨時宜穿三件套式西裝,打傳統保守式的領帶,但是勿打條紋領帶,因為英國人會聯想到那是舊"軍團"或老學校的制服領帶。英國人的時間觀念很強,拜會或洽談生意,訪前必須預先約會,准時很重要,最好提前幾分鍾到達為好。他們相處之道是嚴守時間,遵守諾言。
英國各民族還是遵循傳統的習慣,宜避免老用"English"一字來表示"英國的".如遇到兩個商人,一個是蘇格蘭人或威爾士人,你說他是"英國人",那麼,他會糾正你說,他是"蘇格蘭人"或"威爾士人",用"British"一字。
談生意態度須保守,謹慎。初次見面或在特殊場合,或者是表示贊同與祝賀時,才相互握手。在英國,不流行邀對方早餐談生意。一般說來,他們的午餐比較簡單,對晚餐比較重視,視為正餐。
因此,重大的宴請活動,大家都放在晚餐時進行。去英國人家裡作客,最好帶點價值較低的禮品,因為花費不多就不會有行賄之嫌。禮品一般有:高級巧克力、名酒、鮮花,特別是我國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間工藝美術品,他們格外欣賞。而對有客人公司標記的紀念品不感興趣。在英國,服飾、香皂之類的物品未免太涉及到個人的私生活,故一般不用來送人。菊花在任何歐洲國家都只用於萬聖節或葬禮,一般不宜送人。白色的百合花在英國象徵死亡,也不宜送人。其他的花都可送人。盆栽植物一般是宴會後派人送去。若請你到人家裡作客,需要注意,如果是一種社交場合,不是公事,早到是不禮貌的,女主人要為你做准備,你去早了,她還沒有準備好,會使她難堪。最好是晚到10分鍾。在接受禮品方面,英國人和我國的習慣有很大的不同。他們常常當著客人的面打開禮品,無論禮品價值如何,或是否有用,主人都會給以熱情的贊揚表示謝意。蘇格蘭威士忌是很通行的禮品,烈性威士忌則不然。
英國商人一般不喜歡邀請至家中飲宴,聚會大都在酒店、飯店進行。英國人的飲宴,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儉朴為主。他們討厭浪費的人。比如說,要泡茶請客,如果來客中有三位,一定只燒三份的水。英國對飲茶十分講究,各階層的人都喜歡飲茶,尤其是婦女嗜茶成癖.英國人還有飲下午茶的習慣,即在下午3--4點鍾的時候,放下手中的工作,喝一杯紅茶,有時也吃塊點心,休息一刻鍾,稱為"茶休"。主人常邀請你共同喝下午茶,遇到這種情況,大可不必推卻。在正式的宴會上,一般不準吸煙。進餐吸煙,被視為失禮。
在英國,邀請對方午餐、晚餐、到酒吧喝酒或觀看戲劇、芭蕾舞等,會被當作送禮的等價。主人提供的飲品,客人飲量以不超過3杯為宜,如果感到喝夠了,可以將空杯迅速地轉動一下,然後交給主人,這表示喝夠了,多謝的意思。酒館開門時間一般是上午11時至下午3時,下午5時半到晚上11時。酒館里渴酒的人一般比較多,高峰時,後來的客人沒有座位,就買零酒隨便站著喝。
英國商人對建設性意見反應積極。衣著講究,好講派頭,出席宴會或晚會時,習慣穿黑色禮服,衣褲須燙得筆挺。訪問英國注意他們一些忌諱:忌談個人私事、家事、婚喪、年齡、職業、收入、宗教問題。由於宗教的原因,他們非常忌諱"13"這個數字,認為這是個不吉祥的數字。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13"這個數字,用餐時,不準13人同桌,如果13日又是星期五的話,則認為這是雙倍的不吉利。不能手背朝外,用手指表示"二",這種"V」形手勢,是蔑視別人的一種敵意做法。上街走路,千萬注意交通安全,所有車輛都靠左行駛。
英國人很有幽默感,有時他們在調侃的時候,可能看起來很嚴肅。他們善於自嘲,但絕不會對別人的不倖幸災樂禍。
隱私對於英國人來說十分重要。個人問題,例如婚姻、戀愛關系、財政、健康等話題應當避免。
談正事時,喜歡直接切入主題,表達意見也不願拐彎抹角。英國人說"no"的時候,他們要說的正是這個意思,並非要討價還價。英國不同地區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口音。某些口音可能很重,讓在家鄉聽慣了標准英語的中國學生難以聽懂。一些學生可能會覺得在電話上交流比當面交談更難。達到有效交流的辦法是:有疑問的時候,不要害怕打斷對方並提問。必要的時候詢問拼寫,尤其是人名和地名。
人們在日常對話中可能會用俗語。中國學生對這些俗語不熟悉,甚至不明白。例如, "Loo"指廁所(WC),"Tube"指地鐵(metro),"Tea"在某些情況下指正餐, "Pants" 指內衣褲。人們說"flat"而不是"apartment"。"To let"的意思是"供出租"。在非正式的場合,常用"Cheers"代替"Thank you"。當人們說 "lovely"、 "brilliant"、 "magnificent"的時候,他們的意思是"yes"。
英國人很自覺地遵守公共秩序。需要等待時會自覺排隊。在自動提款機旁,人們會有意識地與正在使用機器的人保持合理的距離。在擁擠的地方,人們習慣盡量保持距離,避免碰撞。
在自動扶梯上會自覺靠右站好,以便急於通行的人從左側通過。
英國人彬彬有禮,提出請求時說"please",接受了幫助或服務後說"thank you",無論事情多麼微不足道。
拜訪朋友前要提前通知對方,不速之客會讓人討厭。避免在晚上10點後打電話到別人家。
喜歡閱讀的英國人
在英國的公共場所,幾乎隨處可見讀書看報的英國人。當我走進倫敦地鐵車站,看見月台上候車的乘客都在埋頭閱讀;待擠進車廂,會發現約一半的乘客,無論坐著的還是站著的,也都在低頭閱讀。仔細觀察,一部分人在看英文小說、消遣性報刊的,但大部分人看的書都很專業,內容涉及金融、建築、天文、物理、化學等方方面面。閱讀者常常忘了下車,誤了車站的情況時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