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美術館之夜法國的畫有哪些

美術館之夜法國的畫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2-21 12:00:05

Ⅰ 這幅油畫是梵高的星夜么為什麼和原圖不一樣如果不是請說明出處謝謝

不是梵高的星夜。是梵高於1888年9月創作的一幅油畫名為《羅納河上的星夜》。

該畫描繪的是法國南部城市阿爾勒的羅納河邊的夜景,畫面著重點描繪了天空和河面,天空閃爍著星星,河岸也亮著路燈,河面上倒映著路燈的燈光,河岸停泊著兩條小舟,一對夫婦正在河岸散步。

該畫運用冷色迷人的深藍短線鋪滿整個夜空,強而有力的筆觸表達出夜的深沉神秘與無法預測,而點綴其上的微明星子,與倒映在河面上的瓦斯燈燈影相互輝映,深藍與亮黃的強烈對比讓作品表達出畫家內心澎湃的感動,略帶稚拙地描繪平靜河面上的燈影,是梵高內心急欲分享與寂寞的率直表現。

(1)美術館之夜法國的畫有哪些擴展閱讀

《羅納河上的星夜》(作品別名:《滿天星斗下的羅納河》、《隆河的星夜》)(英文名: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特·梵高於1888年9月創作的一幅油畫,現收藏於法國巴黎奧賽博物館。

這幅作品是梵高繼《夜空》後再次嘗試夜景之作。畫中天空的星光與岸邊燈光的倒影,互相呼應,夜晚的星星被它們自己的光暈環繞成圓形,畫面通過暖色光線的強弱和間隔排列,表現星星的遠近位置。這種處理光線的方式,反映了梵高獨特的視覺美學。

藝術鑒賞

色彩

在該畫中,天空的星光與岸邊燈光的倒影,互相響應。這種光線的處理方式,反應了梵高獨特的視覺美學。而畫中使用分色性的筆觸,可以上溯到「塞納河及大傑特橋」的作法。畫中的星星一些是檸檬色的,一些是粉紅的,綠的,藍的,就像勿忘草一樣,並通過暖色的光線強弱和間隔的排列,表現星星的遠近位置。夜晚的星星被它們自己的光暈環繞成圓形。

線條

該畫用藍色、黃色短粗的線條表現天空。豐富的色彩體現作者思緒萬千,但短粗卻整齊的線條體現作者心靜如水的情緒,而前景中的海水,運用黃色和藍色表現,線條的方向發生了變化。天空的筆觸是橫豎交錯的短線條,顯示出天空的空闊。海水的筆法是橫向的短線條,顯示海水的動感和方向感。近景的沙灘筆法是傾斜的短線,顯示沙灘的凌亂

文森特·梵·高(1853—1890年),出生於荷蘭贊德特鎮一個新教牧師之家,24歲之前,曾在海牙、倫敦、巴黎等地的古匹爾畫店當店員。後來成為傳教士,在比利時西南部的博里納日礦區傳教,由於同情和支持窮苦礦工的要求而被解職,在度過了一段極度失望和貧困的生活後,他決定在藝術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脫。

1880年以後,他到處求學,向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求教,向荷蘭風景畫家安東·莫夫學畫,但最後還是決定自學,他克服種種困難,努力按自己的認識表現世界。

1890年7月,他在精神錯亂中開槍自殺,年僅37歲。梵·高一生留下了豐富的作品,其中代表作有《向日葵》、《星月夜》、《麥田上的烏鴉》等,但他的作品直到去世後才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他的藝術作品對20世紀表現主義影響甚深,特別是蘇丁和德國表現派畫家。

Ⅱ 請問這是誰的畫

作品名稱:羅納河上的星夜/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
作者名稱:梵高/文森特·威廉·梵高
創作時間:1888年
作品規格:72.5x92cm
作品材質:畫布油畫
收藏現狀:法國巴黎奧賽美術館藏

《羅納河上的星夜》整幅畫作以藍色為基調,而畫面里的藍色主調本身,也是逐漸在變化,充滿單一色調的層次轉變,在藝術創作原則中稱為漸層,使得畫面較具活潑性。

在羅納河河畔的星空中,畫中的橋是位於梵高在亞爾勒的住宅黃色小屋附近,他在羅納河畫了許多作品,這時期的星空與梵高晚期在聖雷米的星空之夜有相當大的差異,當時他的精神是處於不穩定的狀態,也或許正因為如此,在梵高感性超越理性的時候,才能這么鮮明的把他的情緒融入畫中。

在梵高創作油畫《羅納河上的星夜》的這一時期,梵高的內心並不平靜,因為作品得不到別人肯定,身體的疾病又困擾著他,所以梵高的不安及焦慮明顯的流露在畫面上。梵高用短短的筆觸,排列成螺旋狀的造形來表現畫的主題。

梵高把天上的星星和月亮,畫得好像在燃燒一樣的散發著燦爛光芒,整個羅納河上的星夜似乎因為那些短筆觸的排列,及藍色和橘黃色這兩個對比色而不停的搖動著,感覺有種強烈的對比!

Ⅲ 請問名畫《蒙娜麗莎》裡面的背景是在哪裡去的景達芬奇在這幅畫中隱藏了哪些秘密

第一個問題:背景之謎
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卡羅·佩德雷蒂認為,蒙娜麗莎身後的背景是義大利中部阿雷佐市布里阿諾橋附近的景色。佩德雷蒂的證據是,達·芬奇出生在距阿雷佐約100公里的芬奇鎮,並曾經在阿雷佐生活過,這一地區的原始景觀與《蒙娜麗莎》的背景幾乎完全一樣,因此,達·芬奇很有可能採用這一地區的田園景色作為《蒙娜麗莎》的背景。當佩德雷蒂的這一觀點在達·芬奇繪畫國際研討會上宣布後,許多美術史專家都對他的研究結果表示肯定。
英國《衛報》網站2011年1月9日報道:義大利藝術史學家卡拉·格洛里說,畫中蒙娜麗莎肩上方的背景大橋和一條道路屬於義大利北部小鎮博比奧。
此前人們普遍認為,《蒙娜麗莎》里的背景是虛構的。格洛里表示,近期在畫作上發現的數字密碼支持她的推斷。格洛里聲稱,她將在今年發表自己的新發現。她說:「畫中蜿蜒曲折的道路可以在義大利北部小鎮博比奧找到,那座拱形大橋亦然。達·芬奇可以透過小鎮城堡的窗戶看到這座大橋。」
格洛里在研究《蒙娜麗莎》畫中人物真實身份期間得出上述結論。她認為,畫中女子有可能是比安卡·焦萬娜·斯福爾扎,15世紀米蘭公爵盧多維科·斯福爾扎的女兒。而流傳較廣的一種說法是,畫中女子真名為莉薩·焦孔多,是義大利佛羅倫薩一名商人的妻子。格洛里說:「博比奧當時在盧多維科治下,那裡的圖書館很有名,和其他許多藝術家及科學家一樣,達·芬奇有可能去過那兒。」中世紀時期的博比奧以其修道院而聞名,《蒙娜麗莎》畫作中的背景大橋就坐落在特雷比亞河上,後者曾被美國作家海明威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
去年一些義大利研究人員聲稱,《蒙娜麗莎》背景中橋拱上寫著數字「72」。格洛里認為,這個數字代表著1472,因為這座大橋在1472年被大水沖毀,後又重建。但也有人反對這種說法。義大利研究人員西爾瓦諾·溫切蒂認為,這個數字另有含意。他說:「這里沒有丹·布朗密碼,只是傳遞一些信息,表達他的想法。數字7 和2在卡巴拉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溫切蒂的小組還在研究其他可能成為達·芬奇模特的女子。但他表示:「我們認為比安卡·焦萬娜·斯福爾扎不太可能是畫中女子,因為她15歲就去世了,而畫中女子至少有22歲。」格洛里則表示,在完成畫作的那些年裡,達·芬奇可能故意把斯福爾扎的臉畫得更成熟,以在其父親垮台後掩蓋畫中女子的真實身份。

第二個問題:蒙娜麗莎到底有多少秘密
●微笑之謎
500年來,人們一直對《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觀者或在不同的時間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時覺得她笑得舒暢溫柔,有時又顯得嚴肅,有時像是略含哀傷,有時甚至顯出譏嘲和耶穌。在一幅畫中,光線的變化不能像在雕塑中產生那樣大的差別。但在蒙娜麗莎的臉上,微暗的陰影時隱時現,為她的雙眼與唇部披上了一層面紗。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現在眼角和嘴角上,達·芬奇卻偏把這些部位畫得若隱若現,沒有明確的界線,因此才會有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學應用「情感識別軟體」分析出蒙娜麗莎的微笑包含的內容及比例:高興 83%,厭惡 9%,恐懼 6%,憤怒 2%。
哈佛大學神經科專家瑪格麗特·利文斯通博士說,蒙娜麗莎的微笑時隱時現,是與人體視覺系統有關,而不是因為畫中人表情神秘莫測。利文斯通博士是視覺神經活動方面的權威,主要研究眼睛與大腦對不同對比和光暗的反應。利文斯通說:「笑容忽隱忽現,是由於觀看者改變了眼睛位置。」她表示,人類的眼睛內有兩個不同部分接收影像。中央部分(即視網膜上的淺窩)負責分辨顏色、細致印記。環繞淺窩的外圍部分則留意黑白﹑動作和陰影。據利文斯通說,當人們看著一張臉時,眼睛多數集中注視對方的雙眼。假如人們的中央視覺放在蒙娜麗莎的雙眼,較不準確的外圍視覺便會落在她的嘴巴上。由於外圍視覺並不注重細微之處,無形中突出了顴骨部位的陰影。如此一來,笑容的弧度便顯得更加大了。不過,當眼睛直視蒙娜麗莎的嘴巴,中央視覺便不會看到陰影。利文斯通說:「如果看著她的嘴巴,便永遠無法捕捉她的笑容。」蒙娜麗莎的笑容若隱若現,源於人們的目光不斷轉移。利文斯通指出,若要臨摹《蒙娜麗莎》,描繪口部時便要望著別處。
1993年,加拿大美術史家蘇珊·吉魯公布了一項令人震驚的研究成果。她說蒙娜麗莎那傾倒無數觀賞者的口唇,是一個男子裸露的脊背。這一論斷既新鮮又荒誕,然而論證是有力的。集畫家、雕刻家、建築師、工程師及科學家等多種才藝於一身的達·芬奇,可謂是個「怪傑」。他喜歡穿粉紅色外套,在胡須上毫無顧忌地塗上五顏六色,還常稱自己解剖過不下30具死屍。他還是個左撇子,習慣從右到左倒著書寫,別人要藉助鏡子才能讀出他寫的東西。因此藉助鏡子亦不失為欣賞者讀畫的一種方法。旋轉90度後從鏡中看蒙娜麗莎抿著的笑唇,恰好是一個背部線條分明的結實男性脊背以及左臂和肘部的一角;再說,表現人體美和呼喚人性的覺醒,既是大師的人生哲學,又是他的藝術觀。
確實,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線下欣賞這幅畫,人們都會得到不同的感受。那微笑時而溫文爾雅,時而安詳嚴肅,時而略帶哀傷,時而又有幾分諷嘲與揶揄,神秘莫測的微笑顯露出人物神秘莫測的心靈活動。
幾百年來,「微笑」的新解層出不窮。諸如微笑不露皓齒是因原型雖典雅美麗卻口齒不齊;原型因愛女夭折,憂郁寡歡,難掩凄楚之態;更有甚者,把蒙娜麗莎從貴婦寶座上推落下來,把原型貶為妓女,故而微笑中帶著譏嘲和揶揄。
美國馬里蘭州的約瑟夫·鮑考夫斯基博士認為:「蒙娜麗莎壓根就沒笑,她的面部表情很典型地說明她想掩飾自己沒長門牙。」
法國里昂的腦外科專家讓·雅克·孔代特博士認為蒙娜麗莎剛得過一次中風,請看,她半個臉的肌肉是鬆弛的,臉歪著所以才顯得微笑。
英國醫生肯尼思·基友博士相信蒙娜麗莎懷孕了。他的根據是:她的臉上流露出滿意的表情,皮膚鮮嫩,雙手交叉著放在腹部。性學專家推測:蒙娜麗莎剛剛經歷了性高潮,所以才表現出令世人傾倒的微笑。
還有一種近乎無稽之談的說法:她的表情就像吃了苯氨基亞胺似的,顯得很陶醉,這是吃完巧克力後人體內產生的一種歡愉激素。這種說法很少有人相信,因為當時還沒有巧克力呢。
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 人類學教授辛科爾 肯瑞爾認為蒙娜麗莎有這樣的微笑是因為她把飯吃飽了,因為她嘴角的弧度和她手輕放在自己的腹部上的動作與人類在飽食一頓之後的反應完全相同。
畫中,左邊的地平線比右邊的低,蒙娜麗莎的左側看上去比右側大。歷史上左邊代表女性,體現達·芬奇崇拜女性。其實蒙娜麗莎與達芬奇的自畫像有很多共通之處,埃及傳說中主管男性生殖器的神叫阿蒙(Amon),主管女性生殖器的神叫伊西斯(Isis)——古代文字中曾將其讀做LISA,因此Mona Lisa就是暗示AMON LISA,即蒙娜麗莎非男非女,是兩性的結合體。
●真偽之謎
按照以往的說法,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收藏於巴黎的盧浮宮。但在收藏界卻有一種說法稱,掛在盧浮宮的不是《蒙娜麗莎》,真正的《蒙娜麗莎》是在倫敦一所公寓的牆上。
這間寓所和這幅作品的保管者普利策博士說,《蒙娜麗莎》完成後,作品就留在了麗莎·德·佐貢多家。後來,又有一個貴族請達·芬奇為他的情婦畫一幅肖像,這個被稱為「拉喬康達」(意為「微笑的人兒」)的女子,和蒙娜麗莎長得很像。於是,一時懶惰的達·芬奇把《蒙娜麗莎》的臉部換成拉喬康達。畫作完成後,那個貴族拋棄了拉喬康達,因而沒有買下這幅畫。後來達·芬奇應弗朗西斯一世的邀請去法國,帶去了這幅畫。普利策說,使盧浮宮增添光輝的是拉喬康達的肖像畫。《蒙娜麗莎》後來流落到英格蘭,本世紀初被一家博物館館長、藝術鑒賞家威廉·布萊克買下,後來又為瑞士一財團收購,普利策便是其中的成員。
本世紀初,曾經有許多人大規模地復制、偽造藝術名作,有理由懷疑倫敦的那幅是贗品。但是,普利策博士對他的這幅畫的真實性深信不疑。他用顯微攝影技術證實,倫敦這幅畫上的指紋同達·芬奇其他作品上的指紋相同;根據記載,蒙娜麗莎比拉喬康多年輕19歲,被畫時披著一條表示悼念的面紗,在兩幅畫中,只有倫敦那幅顯示一個更顯年輕的女人披著漂亮的面紗;另一個證據是,拉斐爾當年在達·芬奇作這幅畫時曾經作過速寫,速寫中的蒙娜麗莎背後有兩根圓柱,這兩根圓柱出現在倫敦的肖像畫里,而盧浮宮那幅的背景是山崖、小徑、石橋、樹叢與潺潺的流水。
幾百年以來,不少收藏家各自聲稱他們藏有真正的《蒙娜麗莎》,數量居然達60幅之多。更有趣的是,美國緬因州伯特蘭美術館在1984年收到一幅《不微笑的蒙娜麗莎》,經測定,此畫確實是當年達·芬奇的手筆,畫中的人物除了不微笑以外,其餘都酷似蒙娜麗莎本人。專家由此推測,這幅《不微笑的蒙娜麗莎》可能是作者同時畫的一幅底稿。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目前盧浮宮內收藏的《蒙娜麗莎》是一幅贗品,其依據在於1911年發生的那起盜竊案。在那起盜竊案中,《蒙娜麗莎》失竊。兩年後,它出現在義大利,但是畫面上蒙娜麗莎身後兩旁的廊柱已經被切掉了。幾年後,《蒙娜麗莎》被歸還盧浮宮。但許多專家都認為,這次失而復得只是一場煙幕,真正的《蒙娜麗莎》已經被一位富有的收藏家重金收購,掛在盧浮宮內的只是一件贗品而已。
●價值之謎
《蒙娜麗莎》數百年來一直被譽為最名貴的肖像畫,60年代估計此畫價值已達1億美元。經過政府允許,從1962年12月14日至1963年3月12日,先後到美國的華盛頓和紐約市展出,轟動了全美國,許多人專程從外地趕來,一睹為快。由於參觀的人太多,據說展覽會規定每個觀眾只能在《蒙娜·麗莎》畫像前面停留3秒鍾。以後該畫又借到日本展覽,轟動的程度更勝於美國,據說每位觀眾只能看2秒鍾。
背景之謎
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卡羅·佩德雷蒂認為,蒙娜麗莎身後的背景是義大利中部阿雷佐市布里阿諾橋附近的景色。佩德雷蒂的證據是,達·芬奇出生在距阿雷佐約100公里的芬奇鎮,並曾經在阿雷佐生活過,這一地區的原始景觀與《蒙娜麗莎》的背景幾乎完全一樣,因此,達·芬奇很有可能採用這一地區的田園景色作為《蒙娜麗莎》的背景。當佩德雷蒂的這一觀點在達·芬奇繪畫國際研討會上宣布後,許多美術史專家都對他的研究結果表示肯定。
英國《衛報》網站2011年1月9日報道:義大利藝術史學家卡拉·格洛里說,畫中蒙娜麗莎肩上方的背景大橋和一條道路屬於義大利北部小鎮博比奧。
此前人們普遍認為,《蒙娜麗莎》里的背景是虛構的。格洛里表示,近期在畫作上發現的數字密碼支持她的推斷。格洛里聲稱,她將在今年發表自己的新發現。她說:「畫中蜿蜒曲折的道路可以在義大利北部小鎮博比奧找到,那座拱形大橋亦然。達·芬奇可以透過小鎮城堡的窗戶看到這座大橋。」
格洛里在研究《蒙娜麗莎》畫中人物真實身份期間得出上述結論。她認為,畫中女子有可能是比安卡·焦萬娜·斯福爾扎,15世紀米蘭公爵盧多維科·斯福爾扎的女兒。而流傳較廣的一種說法是,畫中女子真名為莉薩·焦孔多,是義大利佛羅倫薩一名商人的妻子。格洛里說:「博比奧當時在盧多維科治下,那裡的圖書館很有名,和其他許多藝術家及科學家一樣,達·芬奇有可能去過那兒。」中世紀時期的博比奧以其修道院而聞名,《蒙娜麗莎》畫作中的背景大橋就坐落在特雷比亞河上,後者曾被美國作家海明威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
去年一些義大利研究人員聲稱,《蒙娜麗莎》背景中橋拱上寫著數字「72」。格洛里認為,這個數字代表著1472,因為這座大橋在1472年被大水沖毀,後又重建。但也有人反對這種說法。義大利研究人員西爾瓦諾·溫切蒂認為,這個數字另有含意。他說:「這里沒有丹·布朗密碼,只是傳遞一些信息,表達他的想法。數字7 和2在卡巴拉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溫切蒂的小組還在研究其他可能成為達·芬奇模特的女子。但他表示:「我們認為比安卡·焦萬娜·斯福爾扎不太可能是畫中女子,因為她15歲就去世了,而畫中女子至少有22歲。」格洛里則表示,在完成畫作的那些年裡,達·芬奇可能故意把斯福爾扎的臉畫得更成熟,以在其父親垮台後掩蓋畫中女子的真實身份。[1]
原型之謎
500多年來歷史學家們一直為達·芬奇名畫《蒙娜麗莎》的原型眾說紛紜,爭論不休。尤其是畫中人臉上神秘的微笑是人們猜測的不解之謎。最近,義大利佛羅倫薩市一位普通教師吉烏塞普·帕蘭蒂又提出了新的說法,蒙娜麗莎是一位有5個孩子的「家庭主婦」。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日報道,帕蘭蒂對佛羅倫薩市檔案進行了長達25年的研究,而後得出一個結論:《蒙娜麗莎》原型是達·芬奇父親一位朋友的妻子麗莎·格拉迪尼,她是一名有5個子女的家庭主婦。
據帕蘭蒂考證,麗莎在1495年16歲時嫁給佛羅倫薩絲綢商人弗蘭西斯科·吉奧康杜,而吉奧康杜則是達·芬奇父親皮耶羅的好友兼鄰居。麗莎是吉奧康杜的第二任妻子。這對夫妻的感情很好,育有5個子女。吉奧康杜在自己的遺囑中稱,麗莎是他「心愛的」和「忠實的」的妻子。
帕蘭蒂認為,《蒙娜麗莎》的畫像完成於麗莎24歲那年。達·芬奇的父親安排了一切,自己花錢讓兒子為朋友的妻子畫了這幅畫。當時達·芬奇正被一場財務糾紛所困擾。他的父親大概想通過這種方式來幫助自己的兒子。
在關於《蒙娜麗莎》原型的傳說中,有人說畫中人是當時佛羅倫薩城內的一個名妓,也有人說畫中人是達·芬奇本人的女人版自畫像。去年,一個名為謝文·紐蘭德的美國教授聲稱,他已經發現了《蒙娜麗莎》微笑背後的真正秘密。《蒙娜麗莎》臉上之所以永遠帶著微笑,是因為畫中的主人當年在做達·芬奇的模特兒時正好懷了身孕,是一個母親對新生命即將誕生時產生的那種神秘的微笑。
目前,帕蘭蒂正趁暑假期間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整理成書,計劃在8月正式出版發行。
達·芬奇《蒙娜麗莎》原畫蔵於巴黎盧浮宮。但是幾百年來,收藏家們聲稱自己收藏的《蒙娜麗莎》畫作竟達60多幅。
●失蹤之謎
因喬遷展廳要中斷展覽,30年來第一次將在盧浮宮展廳里「消失」
《蒙娜麗莎》一直在盧浮宮中默默向觀眾微笑。2001年4月4日她終於可以休息一天了。
4月4日,遊客們將不會在盧浮宮看到《蒙娜麗莎》那迷人的微笑。根據盧浮宮的聲明,《蒙娜麗莎》將於那天喬遷展廳,「休假」一天,這將是這幅名畫30年來第一次在盧浮宮中斷展覽。
盧浮宮方面在聲明中說,時隔4年,《蒙娜麗莎》將於4月4日那天搬遷到重新裝修過的舊展廳中去。2000年時,因為舊的展廳年代久遠,保存條件和安全措施都存在問題,因而盧浮宮將《蒙娜麗莎》轉移到了現在的臨時展廳之中。
根據館方的解釋,中斷展覽一天將是無可避免的,因為在那天工程人員需要給搬遷後的《蒙娜麗莎》安裝照明設施和特殊的反光玻璃,以及設置更合理的參觀路徑。為了避免到時慕名而來的大批遊客失望,盧浮宮已經通知了全世界將近6000家旅行社,同時在自己的主頁上用10種文字做了說明。
達·芬奇名畫《蒙娜麗莎》是盧浮宮最負盛名的藝術品,據統計,盧浮宮90%的參觀者都不會錯過這個「微笑」。博物館的紀念品店每年售出的《蒙娜麗莎》紀念品超過33萬件,包括明信片、磁鐵和拼圖。
自1789年盧浮宮成立,《蒙娜麗莎》入住以來,除了幾次意外事件外,館方一直避免中斷此畫的展覽,按照該館一個工作人員的說法,「倫勃朗、提香和格里柯都可以被束之高閣數周,但《蒙娜麗莎》不可以」。甚至這幅名畫的監護人本人都只能在盧浮宮閉館的時候接近此畫,進行研究工作,對此畫的X光探射研究就是在半夜進行的。
《蒙娜麗莎》最後一次在盧浮宮參觀者的視野中消失是在1974年,那次,她遠渡重洋去了日本巡展。據專家估計,今後這樣的巡展將不太可能再發生,而升級後的展廳也有足夠的能力應付每小時1500人的遊客流量,因此2001年4月4日將是很多年內《蒙娜麗莎》惟一的一次休假。
●死因之謎
按照記載,麗莎·迪·格拉爾弟尼(畫中人物)在46歲時抑鬱而死,但一位日本心臟病專家說他發現蒙娜麗莎的左眼上有一塊黃斑,這是膽固醇含量過高的徵兆。這個日本心臟病專家說蒙娜麗莎應該死於心肌梗塞。
也有人說她是因為愛上了達·芬奇憂郁而死。
●遺骸之謎
蒙娜麗莎原型的遺骨被丟棄在垃圾場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0月11日報道,一位義大利學者日前驚爆,因為不知墓穴中死者的身份,早在30年前,有人從墓穴中挖出達·芬奇不朽名作《蒙娜麗莎》原型麗莎·蓋拉爾迪尼的遺骸,並當成垃圾傾倒在了佛羅倫薩市郊的一個垃圾場
建停車場挖掉墓地
研究顯示,麗莎於1542年在佛羅倫薩去世,葬於當地一座名為「聖奧爾索拉」的女修道院的墓園里。經過幾百年的歲月,該修道院早已不復存在,後來這片場地上建起了一家煙草廠和一所大學的教學大樓,在上世紀80年代又成為義大利警察的宿舍區。
義大利藝術史專家朱塞佩·帕蘭蒂日前宣布,經過長達數十年對歷史檔案和資料的研究,他發現30年前開發商在那片地區修建地下停車場時,將當地的墓園連同地基一起挖走,而麗莎的遺骸混同著石塊被當成建築垃圾傾倒在了佛羅倫薩市郊的一個大型垃圾場,如今那裡已是一座高達30米的垃圾山。
開發商竟不知古跡
帕蘭蒂著有《蒙娜麗莎揭秘:達·芬奇模特的真實身份》一書,他近日接受采訪時表示:「可惜的是,麗莎的墓穴已被毀掉,當時人們不知道裡面埋的是什麼人,他們也沒有認識到保護古跡的重要性,他們只想給警察修宿舍。」
●身世大白
幾百年來,有關畫中女子真實身份的論證從未停止過。德國海德堡大學專家在圖書館的歷史文件書頁旁註筆記中獲得最新線索,揭開了蒙娜麗莎的身世之謎。
海德堡大學專家宣稱,通過分析圖書館內一本約500年歷史的藏書頁空白處潦草的筆記,他們可以確認,這位有著神秘微笑的女子閨名麗莎·蓋拉爾迪尼,是義大利佛羅倫薩布商弗朗切斯科·德焦孔多的妻子。這份文件由大學筆跡部負責人阿邁恩·施勒希特博士兩年半前發現。文件原所有者阿戈斯蒂諾·韋斯普奇與達·芬奇熟識,是當時佛羅倫薩政府官員。他文件空白處所留筆記中,把達·芬奇比做古希臘藝術家阿佩萊斯,說達·芬奇正同時創作3幅作品,其中之一便是麗莎·德焦孔多的畫像。文件標注日期為1503年10月,與專家判斷作品完成的大致時間1503至1506年間剛好吻合。
《蒙娜麗莎》是法國巴黎羅浮宮(前譯「盧浮宮」)的鎮館之寶,也被稱為「德焦孔多夫人」,其中的姓氏在義大利語中有歡欣快樂之意。
說不盡的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這是一個永遠探討不完的問題。自問世至今,將近五百年,後人不知做過多少品評和揣測,留下越來越多的迷局。當今,世上有研究《蒙娜麗莎》的專著數百部,而有近百名學者將此畫作為終身課題。時間的推移不會使疑團得到解決,只會隨著研究的深入,將更多的疑惑留給後人。

Ⅳ 你還知道哪些世界名畫呢請簡單的介紹介紹吧! 米勒 《拾穗者》 是法國畫家米勒在1857年創

魯本斯《海倫娜·弗爾曼肖像》
《海倫娜·弗爾曼肖像》是巴洛克畫家魯本斯創作於1625年的一幅肖像油畫。現存英國倫敦國家畫廊。這幅是用漂亮和生動的色彩筆觸來描繪的,線條十分流暢。這是魯本斯筆下的婦女形象的特點,可能是他所處的上流社會環境,迎合上層貴族的審美要求,所以魯本斯筆下的人物,尤其是婦女幾乎都是貴婦人。

莫奈《睡蓮(晚間效果)》
《睡蓮(晚間效果)》一畫,在鮮黃、橘黃和硃砂色彩的烘托下,像是一團燃燒著的火。旋風般強勁的筆觸增加了火焰在睡蓮雲間扭曲上升的感覺,呈現出一片視覺的夢幻世界。這里,沒有睡蓮,只有一個個暗暗的大圓盤,其中,時有明亮的筆觸將它們凸顯出來。再也沒有空間的標志,只有被畫筆捕捉到的光和色彩。
現在這幅《睡蓮》藏於巴黎馬爾莫當·莫奈博物館 。

梵高《十五朵向日葵》
《十五朵向日葵》描繪的是一些簡單的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呈現出令人心弦震盪的燦爛輝煌。
畫家梵高以重塗的筆觸施色好似雕塑般在浮雕上拍上一塊粘土。畫家在表現希望和陽光的同時,依舊表達了這希望與陽光溜走的無情。
或許這幅油畫反映了畫家悲劇而又短促一生接近終結時的心理狀態。

梵高《星夜》
油畫作品《星夜》,又名《柏樹和星空》是梵高在聖雷米療養院畫的,時間是1889年6月。在梵高的神經第二次崩潰之後,就住進了這座療養院。在那兒,梵高的病情時好時壞,在神志清醒而充滿了情感的時候,他就不停地作畫。
油畫《星夜》中用到的色彩主要是藍和紫羅蘭,同時有規律地跳動著星星發光的黃色。前景中深綠和棕色的白楊樹,意味著包圍了這個世界的茫茫之夜。 梵高繼承了肖像畫的偉大傳統,這在他那一代的藝術家裡鮮見的。
《星夜》是一幅既親近又茫遠的風景畫,這可以從十六世紀風景畫家老勃魯蓋爾的高視點風景手法上看出來,雖然梵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義者的風景畫。高大的白揚樹戰栗著悠然地浮現在我們面前;山谷里的小村莊,在尖頂教堂的保護之下安然棲息;宇宙里所有的恆星和行星在「最後的審判」中旋轉著、爆發著。這不是對人,而是對太陽系的最後審判。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這是一種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羅曼藝術家當初在表現基督教的偉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嘗試。梵高畫的那些爆發的星星,和那個時代空間探索的密切關系,要勝過那個神秘信仰的時代的關系。然而這種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確筆觸造成的。

達芬奇《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是一幅享有盛譽的肖像畫傑作。它代表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盡致地發揮了畫家那奇特的煙霧狀「無界漸變著色法」般的筆法。畫家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對於人像面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著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系,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夢似的嫵媚微笑,被不少美術史家稱為「神秘的微笑」。

達芬奇《最後的晚餐》
壁畫《最後的晚餐》無可爭議地成為世界美術寶庫中最完美的典範傑作。這幅畫,是畫家達芬奇直接畫在米蘭一座修道院的餐廳牆上的。沿著餐桌坐著十二個門徒,形成四組,耶穌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種悲傷的姿勢中攤開了雙手,示意門徒中有人出賣了他。該畫尺寸是421X903厘米,畫面利用透視原理,使觀眾感覺房間隨畫面作了自然延伸。為了構圖使圖做得比正常就餐的距離更近,並且分成四組,在耶穌周圍形成波浪狀的層次。越靠近耶穌的門徒越顯得激動。耶穌坐在正中間,他攤開雙手鎮定自若,和周圍緊張的門徒形成鮮明的對比。耶穌背後的門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頭上彷彿一道光環。他的雙眼注視畫外,彷彿看穿了世間的一切炎涼。
達芬奇《抱銀鼠的女子》
《抱銀鼠的女子》是一幅精美肖像畫,作者是達芬奇,《抱銀鼠的女子》描繪了氣質高貴沈靜的切奇利婭·加萊拉尼,她是米蘭公爵盧多維科·斯福爾扎的情婦,備受寵幸。 後來,這幅作品經一位無名氏重新敷色,這種不夠親切的氣氛就更加強烈了。無論如何,切奇莉亞美麗的面孔和雙手,顯然出於大師筆下。而且,達芬奇為毛色光潤、咄咄逼人的銀鼠注入了生氣。明暗的處理,是這幅肖像畫中最引人注目之處,光線和陰影襯托出切奇利婭優雅的頭顱和柔美的面孔。達芬奇頻頻從理論上闡述照亮室內人臉的光線來源問題,且一反光亮和陰影強烈對比法,他使用明暗法[光亮和陰形的均衡]創造間接照明的幻覺。 關於《抱銀鼠的女子》這幅畫的相關記錄,一直到18世紀後半葉才被人發現。

Ⅳ 梵高最著名的15幅畫

1、星月夜,梵谷荷蘭1889年73x92cm 布油彩 紐約現代美術博物館。這幅畫是梵谷第二次精神崩潰、住進聖雷米療養院時的作品。在這幅以藍色和黃色為主色調的畫中,梵谷用飽蘸激情的條狀筆觸,攪動起旋轉的漩渦。這些天空中星星與月亮的舒捲涌動,也許暗示使徒和耶穌的關系。

也有人把這幅畫看成是太陽系的「最後的審判」。宇宙里所有的恆星和行星在「最後的審判」中旋轉著、爆發著。參天的柏樹搖曳著扭曲的、火焰狀的身軀,呼應著天空的韻律。被壓縮了的村莊在哥特式尖頂教堂的庇護下安然棲息,事實上,聖雷米附近並沒有這樣的教堂,那是梵谷的幻象,也許象徵著人類的掙扎與奮斗的精神。

2、加歇醫生,梵谷荷蘭1890年6月布面油畫 68x57cm 巴黎奧賽博物館藏 。這幅畫梵谷於1890年6月,也就是在自殺前一個月,為精心照顧他的加歇醫生畫了這幅肖像。梵谷說:「我希望畫一位藝術家友人的肖像,他滿懷偉大的理想。

我希望把我對這個人的感覺和愛慕之心畫進作品裡。我誇張了他的頭發的金黃色,在頭像後面我不畫小屋的普通牆壁,而用我調配得極為豐富、極為強烈的藍色塗出無限深遠的背景。由於這種單純的配合,使金黃色頭發的頭部,在這豐富的藍色背景上發光,像星星嵌在深沉的碧空中。

3、花瓶中15朵向日葵,梵谷荷蘭布面油畫1888年 95x73cm 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 。這幅《向日葵》是梵谷1888年8月在法國南方小鎮阿爾畫的。南方陽光的燦爛令畫家狂喜,他用黃色畫了一系列靜物,來表達內心的感受。

《向日葵》便是這時的代表作。畫家以短粗的筆觸把向日葵的黃色畫得極其刺眼,每朵花如燃燒的火焰一般,細碎的花瓣和葵葉象火苗一樣布滿畫面,整幅畫尤如燃遍畫布的火焰,顯出畫家狂熱般的生命激情。

4、鳶尾花,梵谷荷蘭 1889年71cm×93cm 布面油畫 美國加州保羅蓋茲美術館 這幅畫是梵谷在去世的前一年1889年5月,他進入位於法國一間精神病院後所畫的。同向日葵一樣,梵谷似乎也很喜歡畫這類植物。

油畫中的鳶(yuan)尾花在人們看來,遠遠美過真實的。也許就是那種淡淡的美麗與可愛,才會如此深深地吸引著觀賞者。畫中色彩豐富,線條細致而多變,左邊的白花與最右方的淺藍花相呼應。畫家細心安排花朵位置,引導觀者視線。整個畫面充滿律動及和諧之感。

5、羅納河上的星空,梵谷荷蘭1888年布面油畫 72.5x92cm 巴黎奧賽博物館藏。這幅1888年作品《羅納河上的星空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是梵谷最有影響力的作品之一,是在法國南部城市阿爾的羅納河創作的。

冷色迷人的深藍短線鋪滿整個夜空,強而有力的筆觸表達出夜的深沉神秘與無法預測,而點綴其上的微明星子,與倒映在河面上的瓦斯燈燈影相互輝映,表達出畫家澎湃的內心。

Ⅵ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什麼

《星月夜》

摯愛深夜的梵?高在阿爾時期曾有兩件作品描繪星空,本幅和《夜間咖啡屋》。這兩件作品中,閃爍於碧藍色夜空中的交通星星,格外奪人眼目。在聖-雷米的初期所畫的這幅《星月夜》是梵?高深埋在靈魂深處的世界感受。每一顆大星、小星迴旋於夜空中,新月也形成一個漩渦,星雲與棱線宛如一條巨龍不停地蠕動著。暗綠褐色的柏樹像一股巨型的火焰,由大地的深處向上旋冒;山腰上,細長的教堂尖塔不安地伸向天空。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迴旋、轉動、煩悶、動搖,在夜空中放射艷麗的色彩……

這幅油畫是他所畫的為數不多的、不靠直接觀察對象,而用虛構的形與色,憑想像創造某種氣氛的作品中的一幅。梵?高的《星月夜》,畫著一些入睡的小屋,絲柏從下面伸向深藍色的天空;一些黃色的星與閃光的橘黃色的月亮形成旋渦,天空變得活躍起來。這是體現內心的、最緊張的幻想,是發泄無法抑制的強烈感情的創造性嘗試,而不是對周圍大自然平心靜氣研究的結果。

這幅畫中呈現兩種線條風格,一是彎曲的長線,一是破碎的短線。二者交互運用,使畫面呈現出炫目的奇幻景象。這顯然已經脫離現實,純為梵?高自己的想像。左構圖上,騷動的天空與平靜的村落形成對比。柏樹則與橫向的山脈、天空達成視覺上的平衡。全畫的色調呈藍綠色,畫家用充滿運動感的、連續不斷的、波浪般急速流動的筆觸表現星雲和樹木;在他的筆下,星雲和樹木像一團正在熾熱燃燒的火球,正在奮發向上,具有極強的表現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亞威農少女》

正當人們在期待畢加索以「藍色時期」和「粉紅色時期」為起點而邁出新的探索階段時,1907年,他畫出了這幅《亞威農少女》。

這是一幅與以往的藝術方法徹底決裂的立體主義作品,當時不免要遭到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嘲諷和指責。這幅畫表現了什麼內容呢?畢加索以他青年時代在巴塞羅那的「亞威農大街」所見的妓女形象為依據。這條街以妓院林立而聞名。畫上的女人形象,就是這條街上的妓女們。畫家曾多次易稿。在這件作品的草圖中,曾出現一個海員和一個剛進門的醫學院學生。畢加索大膽地畫了五個姑娘和兩個男人。背景是妓院的客廳或飯廳。後來幾經修改,又作了大膽的突破。畢加索曾對人說,他討厭這個題目。因為亞威農的姑娘並非是些風姿綽約的妙齡女郎,而是一些出賣愛情的妓女,她們與畫上的女人毫無干係。這幅畫的題目是詩人薩爾蒙給起的。也許詩人根據這些裸女,才把她們與亞威農妓院聯系起來。

在這幅畫上,觀者多少可感覺到畫家著意於純粹的田園風趣。五個裸體女人的色調是以藍色背景來映襯的。藍色使他想起戈索爾那美麗宜人的風光。但觀眾看到的是一群幾何形變異的女人。右邊坐著的一個女人像戴上假面具一般,當她轉過身來,臉容十分可怕,就像從陰間爬出來的鬼魅,顏色卻又像烤熟了的乳豬。最左邊一個女人,正拉開赭紅色的布幕,為要展示她的姐妹們的菱形身體。她那嚴肅的表情、側面的輪廓,簡直像埃及的壁畫。中間還有一堆水果。總之,這些形象使人觀後產生作嘔感。當詩人把這些形象與亞威農相聯系時,觀眾似乎受了侮辱一般,責罵畢加索的鄙俗。殊不知,這幅畫在以後的十幾年中竟使法國的立體主義繪畫得到空前的發展,甚而波及其他領域。不僅在美術上,連芭蕾舞、舞台設計、文學、音樂上,都引起了共鳴。《亞威農少女》開創了法國立體主義的新局面,畢加索與勃拉克也成了這一畫派的風雲人物。

《記憶的持續性》

《記憶的持續性》是達利早期的代表作,也早已被人們所認知和廣為傳播。

在超現實主義繪畫運動中最積極、最有影響力的就是西班牙著名畫家達利。這位活躍於繪畫、文學、電影、珠寶、工藝設計等多方面的超現實主義重要人物,早年就學於馬德里美術學校,1928年來到巴黎,受畢加索、米羅和超現實主義理論家布勒東的影響,很快投身其藝術活動並成為了超現實主義運動最活躍的人物。20世紀30年代他創作了《記憶的持續性》等著名超現實主義畫作,色彩明亮,幾乎與著色照片一樣,因此他自己戲稱為「手繪照片」。在這些小巧的袖珍畫布上,常常出現鍾表、昆蟲、鋼琴、電話、照片、舊印刷品等物體,畫家往往將它們變形成為一種夢魘般的形象。

《記憶的持續性》以袖珍畫的技法,描繪了一個死寂般的曠野。平靜如鏡的海面,一馬平川的沙灘,荒涼的海岸,以及在這個環境中不可能出現的方形台座,一塊板、一棵樹。畫面突出表現了像軟餅式的三塊鍾表,它們有的掛在樹上,有的垂在台座上,另一塊疲軟地搭在像人臉的白色生物上,還有一塊未變形的紅色鍾表,它上面爬滿了黑色的螞蟻。方台上的那塊軟表上還歇著一隻蒼蠅,螞蟻與蒼蠅畫得纖毫畢露,連它們的投影都精細地繪出。然而畫中的一切又是那樣荒誕不經,畫家以一種妄想的脈絡和不近情理的方式,來表達人們早就習以為常的生活規律和可知物體。在這里時間似乎已經停止,空間已經凝固,現實在這里消失,留下的只有迷離的夢幻和引人興趣的情景。畫家在畫中所創造的軟塌塌的表,逐漸成為人們心目中超現實主義的典型形象和代表圖式。

梵?高的《星月夜》是博物館內的鎮館之寶。

Ⅶ 梵高作品,哪位大俠知道這幅畫的名字

羅納河畔的星夜 這個絕對沒錯 求好評 謝謝
基本信息編輯本段
《羅納河畔的星夜》1888年9月;畫布,油彩;72.5厘米X92厘米;私人收藏。
2 作品賞析編輯本段
梵高再次嘗試夜景之作。天空的星光與岸邊燈光的倒影,互相呼應。這種光線的處理方式,反應了梵高獨特的視覺美學。而畫中使用分色性的筆觸,可以上溯到 《塞納河及大傑特河橋》的作法。特點:* 夜晚的星星被它們自己的光暈環繞成圓形。* 人造的燈光(當時新建的)在羅納河裡的倒影吸引人們的眼球,有種視覺效果。* 通過暖色的光線強弱和間隔的排列,表現星星的遠近位置。羅納河畔的星夜這幅油畫含有星夜中沒有的特徵--人類。在這幅畫的右下角有一對夫婦沿著河邊散步。這把我們的視線從天空降到地面,具有自然感。 盡管這幅畫沒有像星夜那麼出名, 但它仍帶給我們快樂和生命力。當它與星夜放在一起,就組成了梵高蒙太奇的星夜作品系列。

Ⅷ 梵高創作期間的第一幅作品是什麼,時間是什麼時候

梵高創作期間的第一幅作品是《貓》,1861年,當時梵高8歲。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中文又稱"梵谷",荷蘭後印象派畫家。出生於新教牧師家庭,是後印象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地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表現主義。其作品受法國現實主義畫家米勒的影響。其實梵·高早期以灰暗色系進行創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見了印象派與新印象派,融入了他們的鮮艷色彩與畫風,創造了他獨特的個人畫風。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後兩年創作的,期間梵高深陷精神疾病中,最後在他37歲那年將他導向自殺一途,葬於瓦茲河畔的公墓。在梵高去世之後,其作品:《星夜》、《向日葵》與《有烏鴉的麥田》等,已躋身於全球最著名最珍貴的藝術作品的行列。 梵高的作品目前主要收納在法國的奧賽美術館,以及蘇黎世的kunshaus美術館。
文森特一生中有864張油畫,1037張素描,150張水彩畫,而他的水彩畫十分出眾和油畫不分上下。他個人獨愛肖像畫,一生中畫過35幅自畫像,11幅向日葵,4幅覆蓋在以前的練習畫上,7幅在習作的背面,7幅在紙板上畫的。

Ⅸ 世界名畫 羅納河上的星夜

世界名畫  羅納河上的星夜 

梵谷的著名油畫作品-羅納河上的星夜

      《羅納河上的星夜》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生·梵高於1888年創作的著名油畫。顯示了法國南部城市阿爾勒的羅納河上的夜景。該畫現藏於法國巴黎的奧塞美術館。

短促的堆積用筆,非寫實的畫面典型的印象派,唯美的構圖是畫家結合現實的小鎮,加入自己的理想主義創作的,寥寥幾筆勾勒出河岸線,著重點是天空和河面,右下角的點睛之筆動態的河面拍打停泊的小舟,一對夫婦的散步把畫面直接衍生到弧形的河岸。

運用冷色迷人的深藍短線鋪滿整個夜空,強而有力的筆觸表達出夜的深沉神秘與無法預測,而點綴其上的微明星子,與倒映在河面上的瓦斯燈燈影相互輝映,深藍與 亮黃的強烈對比讓作品表達出畫家內心澎湃的感動,略帶稚拙地描繪平靜河面上的燈影,是梵高內心急欲分享與寂寞的率直表現。

藍色主調抹上黃調的星光河沿岸燈火,一對男女在河畔牽手夜行,那是羅納河最典型的浪漫之夜。

這幅的畫面尺寸是60×90厘米,畫框7厘米寬,整體尺寸74×104厘米。

如果你想把這幅畫掛到你家裡的客廳或卧室房間中, 請點擊鏈接

閱讀全文

與美術館之夜法國的畫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