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為什麼不參加越南戰爭

法國為什麼不參加越南戰爭

發布時間:2023-02-22 03:35:02

❶ 淺談中法戰爭的「不敗而敗」

  1883年到1885年的中法戰爭,在國內除了部分研究歷史的人有所了解外,大部分國人都不知道這場戰爭。歷史研究者們都認為這場戰爭清朝是「不敗而敗」,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我們要清楚法國的戰略目標是什麼。法國之所以發動中法戰爭,本質上是想奪取越南的控制權。越南在我國古代是中國藩屬體制的一部分,可以說其對中國的模仿程度跟朝鮮不相上下。隨著1840年英國人用火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清朝的藩屬體制全面崩潰。英法等西方勢力開始積極滲透清朝原藩屬國。這里要說到朝鮮和越南的區別。朝鮮之所以對中國一直忠誠,是因為大明王朝對李氏朝鮮有再造之恩,雖然大明換成了大清,但恩情還在,朝鮮還算忠誠的扮演了中國的小弟。可越南就不一樣了,自秦朝開始,我國與越南便紛爭不斷,之後的漢朝,唐朝,乃至最弱雞的宋朝都曾染指越南。這也讓越南對中國有種異樣的仇恨。從地理角度來說,朝鮮位於東北亞地區,英法等國的勢力很難染指,反而是隔海相望的日本與北方的沙俄對其虎視眈眈。說回法國對越南的覬覦,由於此前的拿破崙戰爭和普法戰爭,法國早已元氣大傷,對於海外殖民地無暇他顧。等到巴黎終於將目光轉向東方時,卻發現不列顛早已控制了印度,中東地區也早已進入了「大博弈」。於是巴黎將矛頭對准了東南亞。此時的東南亞小霸主暹羅已經衰落了,法國通過天主教順利的將自己的文化傳播進了越南。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法國正式對越南南部發動侵略戰爭,越南國王阮福時像黑旗軍求援,中法戰爭打響。

  嚴格說來,此時兩國政府還沒有相互宣戰,黑旗軍只是中國的義軍而已。黑旗軍將領劉永福將法國將領安鄴擊斃,事後我國和越南都對這件事進行了渲染。這本身就是個笑話,因為安鄴所率領的軍隊只有數百人而已,跟一支探險隊的人數差不多,因此這只隊伍更類似於一支軍事探險隊。接著的過程我在此就不詳細闡述了。總結起來洋務運動的成果南洋艦隊被孤拔的遠東艦隊在馬尾徹底擊敗。最後孤拔死也是因為在台灣得了痢疾,炎熱的天氣使得法軍無法完全佔領台灣。而且就像我前文說的,法國的戰略目標是越南,對於法國來說台灣能獲取更好,不能獲取也沒有造成什麼嚴重的影響。接下來,我們就要闡述一下鎮南關大捷,這場中法戰爭中最大的笑話。

  這里要再解釋一下,西方國家歷來都有派遣軍事先遣隊的策略。早在16世紀的西班牙,在對土著人作戰時就是排出數百人的小隊,然後聯合當地的其他印第安部落,一起反抗印加帝國的統治。用小股部隊作為勘測地形,同時聯絡敵方反對派是西方首創。這樣就可以將已方人員的傷亡降到最小。尼格里所率領的法軍就是這樣一支部隊。他跟安鄴的部隊一樣,大概只有數百人左右。因此尼格里北上有兩個目的,一是向我前文所說進行軍事勘察,二則是做一次軍事賭博,用數百人的小部隊拿下鎮南關。然而此時機械化戰爭時代還沒有到來,用血肉之軀無法做到「閃電戰」攻勢。不過可能是看到清軍太菜的表現,尼格里決定再賭一回,讓自己的軍事生涯走向巔峰。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先是潘鼎新不戰而退,尼格里趁勝追擊。估計此時尼格里已經認定拿下鎮南關已經沒啥問題了。結果老將馮子材牢牢守住關口,尼格里的部隊本來就只有數百人。大炮都沒多少,法軍火力優勢沒法展現,於是尼格里只能退去。不過這場戰役雖然對整場戰爭沒啥影響,但法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卻被調動了。我大法蘭西的軍隊怎麼可能會被「東亞病夫」擊潰呢?於是茹費里內閣倒台。這件事被我國誇大其詞。首先像我前文所說,這場戰役對於中法戰爭沒有任何決定性因素,尼格里只是進行了一次軍事豪賭。就像孤拔對於台灣一樣,有則也可,無則也罷。而且這些被占的領土最後還是會為成為談判桌上的籌碼。一來是因為法國剛經歷普法戰爭,實力大大削弱,沒有能力再進行一次戰爭。二來是因為這些地方很早以前就屬於中國,民族認同感很強,法國與日俄不一樣,他只是需要市場和原材料。台灣雖然地理資源豐富,但當地原住民兇狠,管理成本很高。對於巴黎的那些金融資本家來說,這樣的買賣太不劃算了。因此法國更需要利用台灣和鎮南關兩地,向清政府索取更多的經濟利益。而最後世紀茹費里內閣倒台的,並不是法國人民少了多少利益。而是法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因為這場戰役被調動起來,就像越南戰爭期間的美國白左一樣。然而我國卻對其大肆渲染,主要是為了表現中國人並非在近代屢戰屢敗,西方殖民者也不是不可戰勝的。這話本身說的沒錯,但是腐敗的清政府真的有能力跟當時實力排名世界第三的法國對抗嗎?這也是我本章主要想闡述的問題,這場戰役不過是中國民族主義的一個謊言罷了。

  最後再來講講中法簽訂的條約除了之前照常的開放通商口岸外,條約還承認了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從此越南成為了法屬印度支那的一部分,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脫離法國。而清朝洋務運動的成果南洋水師全軍覆沒,資產階級維新派開始蓄勢待發。法國茹費里內閣倒台,但卻獲得了中國西南的門戶開放和越南的殖民地,勢力擴張迅速。這場戰爭最後以法國的戰略勝利和清朝的喪失藩屬國越南而結束。

  本文主要駁斥了中法戰爭中「不敗而敗」的結果,歷史從來都是復雜而具有不確定性的。法國雖然戰略勝利,但主戰的茹費里內閣倒台。清朝雖然喪失藩屬國,但洋務運動的破產加速了慈禧的中央集權。本人作為新人作家,還望多多點贊評論,下期再見。

 

 

 

❷ 中法戰爭,法國戰敗的原因

紅河三角洲中法戰爭是從1883年12月的山西之戰開始的。法國的軍事行動第一個目標確定為山西。山西的防軍主要是黑旗軍,同時也有七個營正規的桂軍和滇軍。法軍於14日發起攻擊,中國駐軍被迫實行了軍事抵抗。法軍依靠優勢的裝備,16日佔領山西。 1884年2月,米樂繼孤拔為法軍統帥,兵力增至一萬六千人,圖謀侵犯北寧,籌劃給中國軍隊更大的打擊,從而迫使清統治者完全屈服。時清政府在北寧一帶駐軍約四十營,但由於將帥昏庸、怯懦,互不協調,軍紀廢弛,兵無鬥志。3月12日,法軍來攻,北寧失守;19日,太原失陷;4月12日,法軍進駐興化。法國利用軍事勝利的形勢,對越南和中國都展開了進一步的政治脅迫。6月,法國政府與越南訂立最後的保護條約。 清廷得悉前線軍事挫敗的消息後,以撤換大批疆吏廷臣掩飾敗績。全面改組軍機處,恭親王奕�6�0等被黜退,以禮親王世鐸代之。貝勒(後為慶親王)奕劻主持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而實際大權操在醇親王奕譞(光緒帝生父)的手中。授權李鴻章與法國代表舉行和談。5月11日,李鴻章與法國代表福祿諾在天津簽訂了《中法會議簡明條約》(又稱《李福協定》)。主要內容是:中國同意法國與越南之間「所有已定與未定各條約」一概不加過問,亦即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法國約明「應保全助護」中國與越南毗連的邊界,中國約明「將所駐北圻各防營即行調回邊界」;中國同意中越邊界開放通商,並約明將來與法國議定有關的商約稅則時,應使之「於法國商務極為有利」;本約簽訂後三個月內雙方派代表會議詳細條款。17日,福祿諾交給李鴻章一份節略,通告法國已派巴德諾為全權公使來華會議詳細條款,並單方面規定在越南北部全境向中國軍隊原駐地分期「接防」的日期。李鴻章沒有肯定同意這個規定,又沒有明確反對,亦未上報清朝中央政府。 6月23日,法軍突然到諒山附近的北黎(中國當時稱為觀音橋)地區「接防」,無理要求清軍立即退回中國境內。中國駐軍沒有接到撤軍命令,要求法軍稍事等待,法軍恃強前進,開槍打死清軍代表,炮擊清軍陣地。清軍被迫還擊,兩日交鋒,法軍死傷近百人,清軍傷亡尤重。這次事件史稱「北黎沖突」或「觀音橋事變」。法國以此為擴大戰爭的藉口,照會清政府要求通飭駐越軍隊火速撤退,並賠償軍費兩億五千萬法郎(約合白銀三千八百萬兩),並威脅說,法國將佔領中國一兩個海口當作賠款的抵押。清政府雖然認為這是無理勒索,但仍派兩江總督曾國荃於7月下旬在上海與巴德諾談判,以求解決 爭端。談判未有結果,法國重新訴諸武力。 法國將戰火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 法國派巴德諾與曾國荃進行談判的同時,繼續製造事端,再次挑起戰爭。從1884年5月《簡明條約》簽訂前後法軍攻擊基隆起,到1884年8月馬尾海戰結束為止,為中法戰爭第二階段,主要在中國東南沿海進行,越南北部陸上戰爭也在繼續。 法國將它在中國和越南的艦隊合成遠東艦隊,任命孤拔為統帥,乘機分別開進福州和基隆,一方面脅迫中國接受法國條件,一方面准備隨時發動攻擊,佔領這些口岸。8月5日,法艦轟擊基隆,強行登陸,中國軍隊在督辦台灣事務大臣劉銘傳統率下頑強抵抗,使法軍不得不退回海上待機再舉。隨後,法國議會授權政府「使用各種必要方法」使中國屈服,法國政府擬定新條件向中國勒索,要求賠款八千萬法郎,十年付清。清政府沒有接受。中法外交關系正式破裂。23日,法國以先期駛入福州馬江以內的優勢兵艦向中國船艦猛烈攻擊,中國水師倉卒應戰,頃刻間,戰艦十一艘或沉或傷,官兵殉難者近八百人。法艦又炮轟馬尾船廠(福州船政局),將其擊毀,並連日對馬尾至海口間的岸防設施大肆破壞後駛出閩江口,集結於馬祖澳。 自此戰火延至中國本土,8月26日,清廷頒發上諭,譴責法國「橫索無名兵費,恣意要求」,「先啟兵端」,令陸路各軍迅速進兵,沿海各地嚴防法軍侵入。這道上諭實際上是對法國侵略者的宣戰書。 10月初,法艦分頭進犯台灣基隆和淡水,劉銘傳鑒於兵力不足,放棄基隆,堅守淡水。法軍在基隆登陸後,再犯淡水,一度抵灘上陸,但很快被擊退。法軍佔領基隆一隅,無法深入,轉而從10月23日起對台灣實行海上封鎖。1885年初,法軍接連從基隆向台北進攻;法艦騷擾浙江鎮海,截擊由上海往援福建的五艘中國軍艦,在浙江石浦擊沉其中兩艘。3月底,法軍佔領澎湖島及漁翁島。鎮海之戰,法艦遭到扼守招寶山炮台的中國軍隊奮勇還擊,孤拔的座艦也被擊中,孤拔身受重傷,6月11日死於澎湖島。 編輯本段鎮南關大捷中法之間的陸上戰爭仍在中越邊境和越南境內激烈進行。1885年2月,法軍進攻諒山,廣西巡撫潘鼎新不戰而退。十天以後,法軍侵佔鎮南關(今友誼關),因兵力不足、補給困難,焚關而去,退至文淵(今越南同登)、諒山,伺機再犯。時老將馮子材受命幫辦廣西關外軍務,馳赴鎮南關整頓部隊,部署戰守。得悉法軍將犯鎮南關,在隘口搶築了一條橫跨東西兩嶺高七尺、長三里、底寬一丈的長牆,牆外深掘塹壕,築成了較完整的防禦陣地。3月23日,盤踞諒山的法軍傾巢出動,撲向鎮南關,24日越牆進犯,馮子材率士卒沖出牆外,激勵將士猛烈搏鬥,終將法軍擊退,遏阻了法軍對中國邊境的窺伺。清軍乘勝追擊,連破文淵、諒山,將法軍逐至郎甲以南,重傷東部法軍統帥尼格里。法軍陷入困境。鎮南關大捷使清軍在中法戰爭中轉敗為勝。法軍戰敗的消息傳至巴黎後,導致茹費理內閣倒台。(見彩圖 鎮南關(今友誼關)清軍布防圖 1885年3月,鎮南關大捷使清朝軍隊在中法戰爭中轉敗為勝 ) 中法雙方議和 法國發動侵華戰爭後,各方面圍繞和戰問題的外交活動和秘密談判幾乎沒有停止過。鎮南關大捷本來使中國在軍事上、外交上都處於有利地位,但清政府在整個中法戰爭期間,即使在被迫宣戰以後,也擔心「兵連禍結」會激起「民變」、「兵變」,因此始終或明或暗、直接間接地向法國侵略者進行求和活動。李鴻章等人主張「乘勝即收」,把鎮南關大捷當作尋求妥協的絕好機會,建議清政府立即與法國締結和約。1885年2月,海關總稅務司赫德在清政府同意下,派其僚屬英籍中國海關駐倫敦辦事處稅務司金登干赴巴黎促進中法和議。4月4日,金登乾和法國外交部政務司司長畢樂在巴黎匆促簽訂停戰協定(《巴黎協定書》)。之後,清政府明令批准李福天津《簡明條約》,並下令北越駐軍分期撤退回國;法國解除對台灣和北海的封鎖。中法戰爭至此停止,慈禧太後頒發了停戰詔令。

❸ 誰知道越南戰爭爆發的原因誰知道法國,美國,中國參戰的情況急需知道!!!拜託各位了!!!

越南戰爭(1961年—1975年),有時簡稱越戰,又稱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越南方面稱抗美救國戰爭(越南語:Chi?n Tranh Ch?ng M? C?u N??c),是越南共和國(南越)與美國同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及越南「民族解放陣線」之間的戰爭。越戰是二戰以來美國參與的傷亡人數最多的戰爭,很多人也認為它也是冷戰的一部份,是冷戰中的「一次熱戰」。希望統一越南的北越領導人胡志明支持南方的游擊隊「民族解放陣線」反對南越吳庭艷政府。美國則出兵幫助南越。最開始援助南越的美國總統是艾森豪威爾;肯尼迪開始支持在越南作戰;約翰遜將戰爭擴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尼克松執政時期,美國因國內的反戰浪潮,逐步將軍隊撤出越南。南越政府軍隊被北越人民軍和南越解放軍消滅,越南獲得最終的統一。
背景
越南在二戰前是法國的殖民地,二戰中則被日本佔領。1945年二戰結束前後,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即後來的「越南***」,簡稱「越共」)在越南北方的河內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稱「北越」)。法國則扶持保大皇帝在南方的西貢立國。為爭奪對越南全境的控制權,越共和法國進行了長達9年的法越戰爭。1954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援助下,越共在奠邊府戰役中贏得對法軍的決定性勝利,法國撤出越南北部。根據日內瓦會議(1954年)的決議,南北越暫時以北緯17度線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統治,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1955年,吳庭艷在西貢發動政變,建立越南共和國(稱「南越」)。

日內瓦會議(1954)規定,統一國家的選舉定於1956年7月舉行,但是這場選舉從來沒有舉行。在冷戰的環境中,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Dwight David Eisenhower)開始將東南亞看成冷戰中潛在的關鍵戰場,美國的政策制定者害怕民主選舉將使共產主義的影響進入南越政府,因此吳庭艷得到美國的支持,在南越實行獨裁統治,這也使北越贏得公共關系戰的勝利。北越實現了大規模的農業改革,將土地分發給農民,引起了南方人民的嚮往。有人認為,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艾森豪威爾才在其備忘錄中寫道,如果全國選舉舉行,共產主義將會獲勝。(不過另外一個解釋是,北方的共產主義者不可能允許自由的選舉在他們那一半越南舉行。)最後,美國和兩越都沒有簽署協議中的選舉條款。這樣看來,分裂的越南似乎將成為常態,就像分裂的朝鮮一樣。
步入戰爭
1959年,越共中央委員會決定武裝統一越南,並派遣大量軍事人員前往南越組織武裝暴動。1960年,民族解放陣線成立,它由反吳庭艷政權的各派組成,事實上由越共中央委員會控制。同年,「中蘇論戰」爆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聯都需要在「國際共運」中樹立自己的形象,因而都積極支持北越對南方進攻。

1961年6月,美國總統肯尼迪和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在維也納會面。赫魯曉夫肆意欺凌這位年輕的美國總統,試圖通過恫嚇的方式使他在某些關鍵爭端上向蘇聯讓步。特別是柏林,那裡大量的技術工人都已逃到西方。赫魯曉夫的恫嚇行動步步升級,8月,「柏林牆」在一夜間修成,西柏林被東德封鎖,9月,蘇聯恢復核試驗。嚴峻的形勢使肯尼迪認為,「如果美國從亞洲撤退,就可能打亂全世界的均勢(施萊辛格語)。」這時候印度支那半島的沖突是當時冷戰中唯一的熱戰。肯尼迪和他的顧問很快決定,要在越南問題上顯示出美國的力量和對抗共產主義的決心。同時認為,沖突最好遵循朝鮮模式,只局限在通過代理方使用常規武器,作為減輕兩超級強權間直接核戰爭威脅的一種方式。

此時,民族解放戰線已經控制了越南南方的大部分鄉村,雖然有美國的軍事援助,但政治上的專制與腐敗導致吳庭艷政府民心喪盡,無力阻止民族解放戰線擴大勢力。1961年5月,為了進一步幫助吳庭艷政府,肯尼迪派遣一支特種部隊進駐南越,開啟了美軍戰斗部隊進入越南的先河。這一事件也常被認為是越戰開始的標志。

逐步升級

1965年,美軍用凝固汽油彈轟炸西貢南部的一個越共游擊隊的建築。腐敗無能的南越政府軍面對被俗稱為「越共游擊隊」的民族解放陣線節節敗退。為了阻止北越對越共游擊隊的物資和人員支持,南越海軍對北越沿岸海軍基地進行襲擊。美國海軍也派出艦艇協助,進行電子戰支持。1964年8月2日,一艘執行任務的美國驅逐艦「馬多克斯號」遭到北越魚雷艇襲擊。美國隨即以轟炸北越海軍基地作為報復。這就是著名的「東京灣事件」(「北部灣事件」)。

「東京灣事件」是越戰的重大分水嶺。北越和美國雙方都把它看作對方的蓄意攻擊,並做出了強硬反應。越共游擊隊對多處美軍基地進行了報復性攻擊。北越325師進入南越領土集結,標志著北越正規軍(越南人民軍)對南越的公開進攻。美國國會則通過了「東京灣決議案」,授權總統可以採取包括武力在內的一切手段對付這一挑釁行為。這事實上給予了總統林登·約翰遜在不經宣戰的情況下發動戰爭的權力,約翰遜隨即將戰爭大大升級。1965年3月8日,35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在峴港登陸。短短數月之後,美軍在越人數已高達22萬。約翰遜還批准了「轟雷行動」(「滾雷行動」),對北越進行大規模轟炸。然而美國對北越的所有轟炸行動與目標都由華盛頓進行嚴密的控制,每日的轟炸目標的選擇由國防部和白宮來規劃,前線指揮官無法根據實際需求加以修改。偏偏國防部與白宮非常擔心傷及中國或是蘇聯派駐在當地的顧問而引發的正面沖突,對於轟炸目標的選擇與交戰規則有非常多的限制,而這些限制往往與美國追求的戰術或是戰略目標完全背道而馳。譬如說,美軍在未經批准下無法攻擊北越的軍用機場,即使看到地面北越空軍的戰斗機在准備起飛,美軍的飛機也不可以發動攻擊。對於北越的交通與重要設施也多半限制在可以攻擊的范圍以外。事實證明,旨在阻止北越對南方的滲透的「轟雷行動」在這種綁手綁腳的指揮下,是徹底的失敗。北越武裝司令武元甲依然將他手下的部隊以驚人的速度派往南方。整團整團的北越正規軍分散進入胡志明小道,頂著空襲,進入南方集結。

1965年11月14日,美國第1騎兵師和北越66團在德浪河谷爆發第一次遭遇戰,經過3天激戰,北越死亡超過1200人,美軍死亡約200人。美軍取得了勝利,但同以後無數次的戰役一樣,戰術上的勝利無助於改變美國的困境。北越已做好准備承受巨大的傷亡,並且堅信無限制的消耗戰最終會迫使美國人撤出越南。美國駐越軍原司令官威斯特摩蘭(Westmoreland)相信更多的「德浪河谷戰役」將會迫使北越認輸,發動了一系列「搜尋並摧毀(search and destroy)」北越軍隊的行動。北越軍隊則執行武元甲的消耗戰略,在精心准備的有利地形下吸引美軍進攻,激戰至傷亡達到一定程度就撤離戰場。威斯特摩蘭不斷的向國內報告美軍所取得的勝利,宣稱北越的戰鬥力正在被逐步削弱。而實際上,為了應付北越似乎無窮無盡的攻勢,駐越美軍在1967年底已達到50萬,並且威斯特摩蘭還要求更多。

1968年1月底,北越發動了規模空前的春節攻勢。超過8萬北越軍隊和越共游擊隊對南越幾乎所有的大小城市發起了進攻,其規模和慘烈程度令習慣了威斯特摩蘭戰報的美國人大為震驚:無數的軍事設施和政府建築被破壞;戰斗最激烈的舊京順化幾乎全毀;美軍溪山基地被圍困76天,因為破壞太嚴重,解圍後不得不放棄使用。在這次攻勢中,北越損失了超過5萬人,但到了5月,他們就恢復了進攻能力。春節攻勢使約翰遜不得不承認失敗,1968年3月31日,約翰遜發表演講,終止「轟雷行動」,表示美軍將逐步撤出越南,並宣布放棄競選下任總統。1968年6月,阿布拉姆斯(Abrams)將軍接替威斯特摩蘭指揮在越美軍。

根據美國政府的邀請,韓國從1965年開始派青龍、白虎、猛虎等戰斗部隊,到1973年的九年間一共有三十萬以上的韓國士兵參加了越戰。其中4,687人戰死,射殺了四萬多名敵軍。為了支付韓國的軍事開支,美國對韓國政府提供了10億左右美元。美國以外,韓國(原名南朝鮮)是最大的派兵國家。

反戰運動
小規模的反戰運動1964年在大學的校園開始,同時發生的是空前的左翼學生行動主義。人口數量龐大的嬰兒潮一代也到了該上大學的年齡。反戰運動的成長也要部分歸因於廣泛的電視新聞報道,使得大學年齡的美國人比以前幾代能夠獲得更多的有關戰爭的信息。

到1968年,反戰示威遊行已遍及全國各地。8月,芝加哥的示威者和警察發生大規模沖突,造成流血事件。1970年5月,為了抗議美國入侵柬埔寨,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學生總罷課爆發,10多萬學生湧入華盛頓進行抗議。

上千的年輕美國男人選擇逃往加拿大或瑞典,以躲避徵召的風險。當時,全部適齡男性中只有一小部分真正需要入伍;而且在大部分的州,大部分適齡男青年還沒有達到投票年齡和允許喝酒的年齡,各個地方的挑選服役系統辦公室(「兵役局」)沒有明確的兵役豁免方針,因此可以很寬松地決定誰需要服役,誰可以得到豁免。不公正的指控使得1970年產生了兵役彩票制度,在這一制度中,年輕男性的生日決定了他徵召的相對風險(9月14日是1970年兵役列表中處於首位的生日,下一年是7月9日)。年輕人被強迫在軍隊中拿生命冒險,但卻沒有選舉權,不允許喝酒,這種情況成功地迫使立法者在全國范圍內降低投票年齡,在許多州降低了飲酒年齡。

1977年1月21日,美國總統吉米·卡特赦免了多數在越戰中逃避服兵役者。

「越南化」
1969年,尼克松成為美國總統,表示要推行「越南化」政策,讓美軍逐步撤出越南,並於當年6月撤出首批25000名美軍。但在美越談判進行的同時,戰爭仍在繼續。1969年3月,美軍開始秘密轟炸柬埔寨境內的北越軍事基地;5月,漢堡高地戰役爆發。1970年3月18日,柬埔寨親美的朗諾將軍發動政變,推翻了西哈努克親王的政權;5月,在朗諾的默許下,美軍入侵柬埔寨,進攻那裡的北越軍事基地。到1971年,美軍死亡人數已超過4萬。

1972年3月,武元甲動員了幾乎全部北越軍事力量,發動了比1968年春節攻勢更大規模的「復活節攻勢」。尼克松下令美國B-52戰略轟炸機對北越進行全面轟炸。北越的復活節攻勢以失敗告終,損失超過10萬人,武元甲也因此被撤職,文進勇接任越南人民軍司令。復活節攻勢的失敗,美國B-52戰略轟炸的威力,以及急於同美國改善關系的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壓力迫使北越回到談判桌前。1973年1月27日,參加「關於越南問題的巴黎會議」四方(越南、美國、越南南方共和臨時革命政府、西貢政權)在巴黎正式簽定了《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隨後兩個月內,美軍全部撤出越南。

戰爭結束

1975年,南越平民登上美軍直升機撤離美軍撤出越南,但北越和南越之間的戰爭並未結束,1974年仍然是血腥的一年。游擊戰依舊在進行,北越重新控制了南方的大部分鄉村。1975年1月,北越從復活節攻勢的巨大損失中恢復過來,發起了最後的決定性攻勢。短短幾個月內,南越政府軍土崩瓦解,各大城市相繼陷落。四月,北越發動春祿戰役和胡志明戰役,旨在於5月1日之前,攻克南越首都西貢,以防南越軍隊能重新組織起新的防禦和反擊。

1975年4月29日至4月30日最初的幾個小時,美軍組織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直升機撤退行動,而一家旅館樓頂上的直升機撤退也成了美國捲入越戰的結束的標志。同日西貢陷落,北越攻陷了美國駐西貢大使館和南越總統府,南越政權覆滅。同年,柬埔寨和寮國的***也先後奪取了政權,越南戰爭以共產主義的全面勝利告終。

1976年1月2日南北越統一,組成新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西貢被改名胡志明市。數百名南越的支持者被處決,更多人被捕。越共取得政權並統治至今。

傷亡統計
北越正規軍和被認為是越共游擊隊的人員:110萬人死亡,60萬人受傷,33萬人失蹤。
美軍:越南戰爭期間,美軍死亡5.8萬人,受傷30.4萬人,2000多人失蹤。
南越政府軍:死亡13萬人,受傷50萬人。
韓國軍隊:死亡4500人。
澳大利亞軍隊:死亡500人,2400人受傷。
泰國軍隊:死亡350人。
紐西蘭軍隊:死亡83人。

大事記
1961年:5月,美國在越南南方發動「特種戰爭」,妄圖在18個月內「平定南越」。
1963年:11月,在美國策劃的軍事政變中,越南共和國總統吳庭艷被擊斃。軍人楊文明和阮慶先後上台。
1964年:8月,美國製造北部灣事件,開始轟炸越南北方。
1965年:3月,美軍在峴港登陸,把越南戰爭升級為以美軍為主的「局部戰爭」。6月,南越軍人阮文紹發動政變上台,成立戰時內閣,任國家領導委員會主席。
1967年:4月,南越制憲議會通過新憲法。9月,阮文紹當選越南共和國總統。
1968年:3月,美國政府被迫宣布「部分停止」轟炸越南北方。5月,越南民主共和國、美國雙方在巴黎開始舉行會談。10月,美國「全面停炸」越南北方,「局部戰爭」破產。
1969年:1月,越南民主共和國、美國雙方會談擴大為包括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及越南共和國在內的四方會談。美國在南越開始推行「戰爭越南化」政策。6月,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和其他組織宣布成立以黃晉發為首的越南南方共和革命臨時政府。9月,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胡志明去世,孫德勝當選主席。
1973年:1月27日,美國終於被迫簽署《關於在越南戰爭結束、恢復和平的協定》。3月29日,美軍完全從南越撤出。

對越南的援助
1955年,胡志明在訪問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蒙古期間簽署了第一批向越南提供財政援助的條約。

2005年4月4日,越南解密了戰爭期間原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對越南提供各種援助的相關文獻。文件顯示,1955年到1962年間,蘇聯向北越提供的財政援助總額約14億盧布,並幫助北越建設了34個大型工業企業和一系列醫療機構和高等教育機構,重建了50個農業項目。越南戰爭期間,社會主義陣營國家還向北越提供了大量物資,共約240萬噸。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援助約160 萬噸,蘇聯援助約51萬噸,其他國家(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朝鮮、古巴等)共援助約25.4萬噸。

影響和餘波
越南
越南為自己的獨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包括法越戰爭在內的30年戰爭造成了500萬平民的死亡。到1975年越戰結束時,戰爭給越南留下了一片滿目蒼夷的土地和88萬孤兒,100萬寡婦,20萬殘疾人,20萬*女。但這還不是苦難的終結,越南又先後與柬埔寨和與中國陷入戰爭(中越戰爭)。長期的戰爭以及與西方世界的隔絕導致經濟崩潰,通貨膨脹;1970年代後期,超過150萬越南難民乘小船逃離越南。

美國
越戰是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十多年的越戰,美國耗費了至少二千五百億美元。盡管軍事上美國並未失敗,但它表明美國冷戰策略上的重大失誤。越戰極大的改變了冷戰的態勢。美國由冷戰中的強勢一方變為弱勢,面對蘇聯咄咄逼人的進攻,美國更積極的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作。越戰加劇了美國國內的種族問題,民權問題,使國家處於極度的分裂狀態,給美國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創傷。

柬埔寨
柬埔寨戰前的西哈努克政府一直在各方之間努力維持自己脆弱的獨立地位。朗諾的政變和美軍入侵把柬埔寨徹底的捲入了戰爭。波爾布特領導的柬埔寨***「紅色高棉」乘機獲得了政權。波爾布特推行極左統治下,柬埔寨發生了巨大的政治和經濟危機,一百餘萬平民死於該時期,其中包括越南僑民。由於波爾布特政權的人口滅絕政策不僅造成了地區動盪,而且也嚴重威脅越南政府的國內安全,應流亡越南的前民柬反對派的邀請,越南出兵將波爾布特驅逐出城市,並著手扶植韓桑林政權,紅色高棉則繼續在農村對新政府發動游擊戰爭。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是北越最主要的支持者和援助者。出於地緣政治的考慮,也加上意識形態的因素,中國給予了越南超過二百億人民幣的援助,客觀上加劇了中國經濟的負擔。統一後的越南並未成為中國可*的盟友,出於擔心國家利益受到中國和柬埔寨極端政治勢力的損害他倒向了蘇聯。在1979年,因為越南入侵柬埔寨,破壞了地區均勢,中國出兵越南,導致中越戰爭。

❹ 為什麼越南戰爭中沒有法國的份

奠邊府戰役後法國與越南簽訂《日內瓦協議》,全部在越南撤軍,所以在其後的美國侵略越南戰爭中沒有出現。

❺ 在法國被越南打敗的情況下,美國為何還要向越南開戰

實際上這場戰爭的本質就是意識形態的沖突,美國此舉不過就是想要借著南越南圍堵社會主義陣營。和今天的南北朝鮮一樣,當年南北越南也是不同的國家體制,美國所支持的正是南越。二戰結束之後,胡志明建立了北越政權,法國殖民者不甘心就這樣放棄對越南的掌控,扶持末代皇帝建立了越南帝國,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南越。北越和南越的內戰一直持續了十年之後,後來胡志明在我國的幫助之下趕走了法國殖民者,豈料吳庭艷又發動政變,乘著法國撤離推翻了越南帝國,建立了南越。從此南越和北越勢不兩立,將越南分裂開來。此時正好進入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冷戰時期,美國當局將東南亞國家視為冷戰之中的關鍵所在,越南和朝鮮一樣成為他們的必爭之地。另一方面,越南的戰略地位突出,和我國接壤,如果北越南真的贏了,那麼東南亞地區整個連成一片,在當時冷戰的情況之下,這是美國最不想看到的事情。而此時的北越已經實行土地改革,農民分到了土地,相比於南越來說優勢更加明顯。南越和北越的問題本來應該交由國際介入,在和平情況之下進行選舉統一。這時候不得人心的南越肯定會被北越代替,美國看到情況如此,不得不插手進來,以武力幫助南越統一北方。剛開始美國只是訴訟裝備和軍隊,但是南越依舊沒有打下北越南,美國下了決心立刻全面發動越南戰爭。這場戰爭經歷了整整20年之久,美國借鑒朝鮮半島的經驗,一直沒有越過南北越南的分界線。

❻ 越戰是怎麼形成的誰造成的這場戰爭

越南戰爭(1959年—1975年),簡稱越戰,又稱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為越南共和國及美國對抗共產主義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又稱越共)的一場戰爭。越戰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重大的戰爭。越戰是冷戰中的「一次熱戰」,希望統一越南的北越領導人胡志明支持南方的游擊隊「民族解放陣線」反對南越吳廷琰政府。美國則出兵幫助南越。最先開始援助南越的美國總統是艾森豪威爾;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開始支持在越南作戰;林登·約翰遜將戰爭擴大。在尼克松執政時期,美國因國內的反戰浪潮,逐步將軍隊撤出越南。北越軍和南越共軍最終打敗了南越政府軍隊,攻佔了全越南。 北越正規軍和被認為是越共游擊隊的人員:110萬人死亡,60萬人受傷,33萬人失蹤。 美軍:越南戰爭期間,美軍死亡58209人,受傷304000人,2000多人失蹤。 南越政府軍:死亡13萬人,受傷50萬人。 韓國軍隊:死亡4687人。 中國軍隊:死亡1100人。 澳大利亞軍隊:死亡512人,2400人受傷。 泰國軍隊:死亡350人。 紐西蘭軍隊:死亡83人。

❼ 法國是怎麼撤出越南戰爭的

越南原是法國殖民地,1940年日本入侵後為日法兩國共管,1945年,日本佔領軍發動三九政變,推翻了法國殖民政府,扶植越南阮朝保大皇帝成立越南帝國;同年在越南共產黨的領導下爆發了八月革命,保大皇帝退位,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不久,隨著日本的無條件投降,法國在美、英等國的支持下卷土重來,重新建立殖民政權,並於1948年扶植保大皇帝於南方成立越南國與越共對抗。新中國成立後,應越共方面的請求,先後派遣由陳賡、韋國清等組成的軍事顧問團入越協助作戰,於1954年取得了奠邊府戰役的勝利,迫使法國在日內瓦和談中承認越南獨立,並以北緯17度線作為劃分,北部越南民主共和國,南部為越南國,並定於1955年舉行全國統一選舉,法國由此正式退出越南舞台。1955年,越南南方發生政變,建立親美政府,從此美國開始大舉滲入越南,最終於1964年發展為全面侵越戰爭。

❽ 為什麼越南戰爭中沒有法國的份

日內瓦會議後,法國就被迫撤出了越南,所以如果將越南戰爭從1965年算起的話,那麼就沒有法國的份。

❾ 越南戰爭的起因

越南戰爭的起因是希望統一越南的北越領導人胡志明支持南方的游擊隊「民族解放陣線」反對南越吳庭艷政府,美國出兵幫助南越。
越南戰爭(1961年—1975年),有時簡稱越戰,又稱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越南方面稱抗美救國戰爭,是越南共和國(南越)與美國同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及越南「民族解放陣線」之間的戰爭。二戰後,歐洲原本主要對抗,抑制GONGCHAN主義蘇聯的國家由原來的英,德,法變成了英,法。而英國由於其地理位置承擔不了重要的對抗角色,而美英決定抬舉法國的國際影響力,支持法國強大,以便承擔起歐洲對抗共CHAN主義的中堅力量,對法國重返印度支那的願望也表示支持。另一方面,中國對日本的受降軍隊也開進越南,由於法國避免與中國軍隊沖突,讓出在華權益,中國軍隊退出,局面成為法軍(支持保大皇帝)對胡志明領導的越南民主共和國的軍隊。在法軍與北越軍隊戰斗時,法國國內經濟在戰後不振,更換的領導者為轉移國內視線;所以持續推行殖民戰爭。而美國的艾森豪威爾為抑制共CHAN主義戰略部署,推行戰爭邊緣政策,支持法國,支持維護Z本主義政權,包圍新生的共CHAN主義C國。當法軍經過1954年奠邊府戰役後,敗局已定;使法國政府放棄越南戰爭。法國撤出越南北部。根據日內瓦會議(1954年)的決議,南北越暫時以北緯17度線分治,北越由胡志明統治,南越在保大皇帝的控制之下。根據日內瓦規定越南南北分治期為兩年,1956年要全國大選,實現統一,而胡志明要比南方的吳庭艷的聲望大很多。而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堅信「多米諾骨牌」理論,絕不可以讓越南成為一個GONGCHAN主義國家,否則會成為連鎖效應。1954年12月,南越親法派陸軍參謀長阮文XIN兵變,後來吳庭艷平定兵變。美國表示支持吳庭艷,排斥其他反對派;對其提供軍事援助。這個事件表明美國正式取代法國介入越南戰爭。
越戰是二戰以來美國參與的傷亡人數最多的戰爭,很多人也認為它也是冷戰的一部份,是冷戰中的「一次熱戰」。希望統一越南的北越領導人胡志明支持南方的游擊隊「民族解放陣線」反對南越吳庭艷政府。美國則出兵幫助南越。最開始援助南越的美國總統是艾森豪威爾;肯尼迪開始支持在越南作戰;約翰遜將戰爭擴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尼克松執政時期,美國因國內的反戰浪潮,逐步將軍隊撤出越南。南越政府軍隊被北越人民軍和南越解放軍消滅,越南獲得最終的統一。

閱讀全文

與法國為什麼不參加越南戰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