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浪漫主義起源於什麼時間並在什麼時期下得到發展
浪漫主義思潮興起於18世紀50年代,於19世紀初達到高峰,對歐洲的文學藝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間,浪漫主義的理論基礎是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1712—1778)的「返歸自然」的主張,認為感情比理性更可靠。18世紀90年代,浪漫主義開始成為資本主義社會高層文化的主流,首先是在英國和德國,後來在法國得到發展。
⑵ 浪漫主義是在什麼時期出現的
浪漫主義是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上半葉活躍在歐洲文學藝術領域中的另一種主要思潮,它在建築上也得到了反映。浪漫主義一方面倡導「回到中世紀」,在建築領域與哥特式建築相聯系,因此,浪漫主義思潮又稱之為哥特復興思潮。
⑶ 浪漫主義時期劃分是
漫主義的理論策源地在德國,但在文學上成就最高的卻是英、法兩國。歐洲的浪漫主義在發展歷程中出現過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1805年左右,這一時期是英國的湖畔派詩人創作的高峰期,法國的夏多布里昂和史達爾夫人開始引介德國的浪漫主義理論。
第二次高潮則從英國詩人拜倫開始,他的作品在1815年至1825年間風靡歐洲,雪萊和濟慈緊隨其後。這一時期法國文壇相對沉寂,但也有拉馬丁和維尼等才華橫溢的詩人。此外,義大利的白爾謝、曼佐尼以及德國的霍夫曼等人也是這一時期重要的浪漫派作家。
浪漫主義文學的第三個高潮發生在法國,約從1827年至1848年,以浪漫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維克多·雨果為代表。這一時期,浪漫主義思潮也波及俄國、東歐和美國,在美國產生了梅爾維爾、惠特曼等浪漫主義大師。1848年以後,浪漫主義文學運動基本結束,但是浪漫主義思潮卻並沒有銷聲匿跡,一直持續發展到今天。
消極浪漫主義者不能正視社會現實的尖銳矛盾,採取消極逃避的態度,他們的思想是同那個被推翻了的封建貴族階級的思想意識相聯系的。他們從對抗資產階級革命運動出發,反對現狀,留戀過去,美化中世紀的宗法制,幻想從古老的封建社會中去尋找精神上的安慰與寄託。
消極浪漫主義的出現,實際上是被打倒的封建貴族階級沒落的思想情緒在文學上的反映。代表作家有德國的史雷格爾兄弟,即奧·史雷格爾和弗·史雷格爾,諾瓦里斯,法國的夏多布里昂,拉馬丁·維尼,俄國有茹科夫斯基,英國有華茲華斯、柯勒律治,騷塞,等等。
⑷ 簡述浪漫主義文學、現實主義文學的興起時間、產生背景、特點、代表作品。
答案: 解析: 答案:(1)浪漫主義 興起時間:是18世紀末~19世紀前30年代 產生背景:法國大革命確立後的資本主義秩序不像啟蒙學者描繪得那樣美妙,社會各階層對啟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國」感到失望。於是浪漫主義興起反映這種社會情緒。 特點:較少注意人是理性的動物,更多地注意人的本能和感情。偏重於表現主觀理想,抒發強烈的個人感情,以此反映對現實社會的不滿。 代表作品:英國:拜倫《唐璜》;英國:雪萊《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法國:雨果《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 (2)現實主義 興起時間:是19世紀30年代起~19世紀末 產生背景:19世紀30年代後,資本主義社會有了較充分的發展,但也暴露出許多社會問題。七月革命和里昂工人兩次武裝起義,都表現了人們對現存秩序的不滿和批判,於是,現實主義文學興起。 特點:按事分析人類行為互相沖突的趨勢,描繪個人在克服周圍環境帶來的挫折中所進行的斗爭,多用長篇小說形式。 代表作品:法國:巴爾扎克《人間喜劇》《盧貢一馬卡爾家族》;英國:狄更斯《奧列佛·物維斯特》《大衛·科波菲爾》等;俄國的果戈理、托爾斯泰。 解析: 此題為敘述題。敘述題的「四重奏」:它是對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產生、發展或消亡的過程以及教材表述的現成結論的闡述。提示語有「簡述」、「敘述」、「試述」、「概述」、「如何」、「怎樣」等。步驟是:(1)憶:依據教材。回憶答題。(2)選:挑選合意,進行取捨。(3)理:綱同條理,歸並要點。(4)敘:精簡文字,准確敘寫。此題只要按要求答題即可。
⑸ 法國浪漫主義的興起
法國浪漫主義
資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對封建專制,在藝術上與古典主義相對立,屬於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一種意識形態。
「浪漫主義」這一術語,是由「浪漫的」(Romantic,羅曼蒂克)這個形容詞演化而成的。而「浪漫的」這個形容詞又是從法國的「羅曼司」(Romatic,即「傳奇」或「小說」)轉化過來的。據現有資料證明,一六五四年英國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這一詞語,大直是「傳奇般的」、 「幻想的」、「不真實的」,其中明顯地包含著貶意的否定性的內涵。到了十八世紀,這個詞語才逐漸轉變為肯定性的褒義詞,它被用來評價作品,並獲得宜人的憂郁這樣一種附加的含義。
十八世紀末年,隨著浪漫主義思潮在歐洲文壇的勃興,浪漫主義這一術語就用得非常流行了,並且在一七九八年法蘭酉學別的創作方法的名稱。
歐洲的浪漫主義思潮,是在人們對啟蒙運動「理性王國」的失望,對資產階級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愛」口號的幻滅和對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的不滿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當時的現實,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啟蒙學者的華美約言比起來,由『理性的勝利』建立起來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極度失望的諷刺畫。」當時的作家都對現實不滿,企圖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途徑。但由於作家所持的階級立場和政治態度不同,因而浪漫主義思潮中就形成兩種對立的流派,即積極浪漫主義和消極浪漫主義。前者是進步的潮流,它引導人們向前看,後者屬反動的逆流,它引導人們往後看。這種區別,實質上是對當時法國大革命和啟蒙運動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反響。
積極浪漫主義作家,敢於正視現實,批判社會的黑暗,矛頭針對封建貴族,反對資本主義社會中殘存的封建因素,同時對資產階級本身所造成的種種罪惡現象也有所揭露,因而充滿反抗、戰斗的激情,寄理想於未來,嚮往新的美好生活,有的贊成空想社會主義。代麥作家有英國的拜倫,雪萊,法國的雨果、喬治桑,德國的海涅,俄國的昔希金(早期),波蘭的密茨凱維支以及匈牙利的裴多菲等等。他們的生活實踐和藝術實踐,都是同當時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與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聯系在一起的,大多數作家是這些民族解放運動的積極參加者。
法國浪漫主義
消極浪漫主義者則不然。他們不能正視社會現實的尖銳矛盾,採取消極逃避的態度,他們的思想是同那個被推翻了的封建貴族階級的思想意識相聯系的。他們從對抗資產階級革命運動出發,反對現狀,留戀過去,美化中世紀的宗法制,幻想從古老的封建社會中去尋找精神上的安慰與寄託。消極浪漫主義的出現,。實際上是被打倒的封建貴族階級沒落的思想情緒在文學上的反映。代表作家有德國的史雷格爾兄弟,即奧·史雷格爾和弗·史雷格爾,諾瓦里斯,法國的夏多布里昂,拉馬丁·維尼,俄國有茹科夫斯基,英國有華茲華斯、柯勒律治,騷塞等等。
浪漫主義思潮的興盛衰落,是由各國歷史條件的特點所決定的。作為一種成型的文藝思潮它首先產生在德國。由於當時德國容克貴族勢力猖獗,資產階級軟弱無力,因而消極浪漫主義得勢,積極浪漫主義發展遲緩。只有海涅登上文壇之後,積極浪漫主義在德國才有所起色。
法國的浪漫主義思潮,猶如大海的波濤,氣勢磅礴,蔚為壯觀,來勢迅猛,激烈異常。它的產生與發展是與封建貴族的復辟和資產階級的反復辟斗爭分不開的。浪漫主義首先從古典主義設置的種種障礙中沖殺出來,歷經短兵相接的搏鬥,一舉獲勝。繼而在漫浪主義內部角返相爭,積極浪漫主義者組織了包括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在內的廣泛的統一戰線,打敗了消極浪漫主義。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以前,消極浪漫主義稱王稱霸,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由於資產階級在政治上的勝利,積極浪漫主義驟然興起.並取得了主導的地位。
在俄國,浪漫主義的發展是較遲的。它在十九世紀初期才形成為一種流派。其中積極浪漫主義與俄國十二月黨人運動緊密聯系在一起,在貴族革命中起過顯著的進步作用。代表作家有早期的普希金,雷列耶夫等。
浪漫主義思潮發展得最完備,最規范,最有成就的當推英國。英國的浪漫主義運動與其他國家相比,具有下列一些特色;首先,英國的浪漫主義沒有形成大規模的文學運動,它是由少數作家自由活動的形式出現的。其次,英國的浪漫主義源遠流長,猶如小河流水,潺潺不斷,歷時達一百五十年之久。早在十八世紀末,從威廉·布萊克(1757--1827)和農民詩人羅伯特·朋斯(1759--1796)等人的詩篇中,就吐露出浪漫主義的苗頭,以十九世紀二十年代拜倫、雪萊的詩作為高潮,直到十九世紀末維多利亞女王(在位1837--1901)執政的時代,依然還可以從丁尼生、羅伯特·勃朗寧和他的夫人伊麗莎白·巴雷特·勃朗寧等人的詩歌中,看到浪漫主義的余聲。再次,英國的浪漫主義明顯地分為對立的兩大派別。消極浪漫主義先於積極浪漫主義登上文藝舞台,主要代麥是華茲華斯、柯勒律治,騷塞,與之相對立的,就是以拜倫,雪萊、濟慈為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者。
⑹ 法國浪漫主義藝術興起於什麼時間
文學藝術中的浪漫主義,本來是以強調「幻想」為其特徵的。可是法國十九世紀初期成為浪漫主義先導的第一張繪畫,卻是用最「寫實」的手法表現最迫切的現實題材。它說明一個新的思潮和流派,總是應現實的需要而出現的,它要是能站得住,也總是根植在現實生活中的。
熱情,是浪漫主義藝術的要素,以時事為題材而成為浪漫主義的內容,首先是繪畫中洋溢著的激情,這是遵循舊法,由「理智」導致冷漠的古典主義藝術最缺乏的品格。構圖、光線、色彩、人的動態表情,都表現了藝術家豐富的想像力;但可貴的是,它的浪漫的想像,是建立在現實深入認識的基礎上的,它所顯示的奔放的激情,是與積極的人生理想結合在一起的;所以能夠深入人心而具有強大藝術力量。
法國浪漫主義的藝術,興起於十九世紀二十到三十年代。這是一個腐敗、混亂和倒退的年代。在這個年代出現的浪漫主義藝術,一開始即帶有呼喚革命風暴氣魄。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在美學中說,浪漫主義所要表現的對象是「自由的具體的心靈生活」。從根本上說,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的出現,是要求個性的解放和心靈自由;封建政權和學院的古典藝術,同樣讓他們感到是必須擺脫的精神重壓。浪漫派重視色彩,是和他們重視感情的要求相一致的。要用色彩去塑造形體。
⑺ 浪漫主義產生背景
浪漫主義是法國大革命催生的社會思潮的產物。大革命所倡導的「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推動了個性解放和情感抒發的要求,對個人獨立和自由的強調,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的核心思想。
浪漫主義的興起,發生在法國大革命之前,歐洲民主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時期。它反映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對個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對封建領主和基督教會聯合統治的反抗,也是文藝上對法國新古典主義的反抗。
啟蒙運動在政治上為法國革命作了思想准備,在文藝上也為歐洲各國浪漫主義運動作了思想准備。但是,法國革命勝利後所確立的資產階級專政和資本主義社會秩序,卻宣告了啟蒙運動理想的破滅。
「和啟蒙學者的華美語言比起來,由『理性的勝利』建立起來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極度失望的諷刺畫。」(恩格斯)席捲歐洲的浪漫主義運動,正是當時社會各階層對法國革命的後果以及啟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國」普遍感到失望的一種反映。
(7)法國的浪漫主義出現在哪個時間擴展閱讀
浪漫主義作為歐洲文學中的一種文藝思潮,產生於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的資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對封建專制,在藝術上與古典主義相對立,屬於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一種意識形態。
18世紀末年,隨著浪漫主義思潮在歐洲文壇的勃興,浪漫主義這一術語就用得非常流行了,並且在1798年法蘭西學別的創作方法的名稱。它反映在藝術的各個領域:德國是詩和音樂;英國是詩、小說和風景畫;法國是繪畫和雕刻。
歐洲的浪漫主義思潮,是在人們對啟蒙運動「理性王國」的失望,對資產階級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愛」口號的幻滅和對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的不滿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當時的作家都對現實不滿,企圖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途徑。
但由於作家所持的階級立場和政治態度不同,因而浪漫主義思潮中就形成兩種對立的流派,即積極浪漫主義和消極浪漫主義。前者是進步的潮流,它引導人們向前看,後者屬反動的逆流,它引導人們往後看。這種區別,實質上是對當時法國大革命和啟蒙運動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反響。
⑻ 浪漫主義是在法國大革命的前期還是後期
浪漫主義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之前已經開始了,一般認為開始於18世紀德國的藝術、文學及文化運動,發生於1790年工業革命開始的前後,持續到19世紀初期。
⑼ 19世紀,浪漫主義為何會在法國開始形成和發展
1814年3月反法同盟的聯軍進入巴黎,4月6日拿破崙被迫下詔退位。路易十八隨即登上王位,波旁王朝就此復辟。在復辟年代裡,一些苦悶的知識分子在文學和藝術上掀起了浪漫主義運動。
在19世紀20~30年代,法國的浪漫主義已經開始形成和發展了。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法國啟蒙運動的啟示,18世紀末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所喚起的人民群眾的解放運動、反封建主義和民族壓迫的斗爭的刺激、廣大階層對於革命結果的失望和不滿以及反對拿破崙法國的民族解放戰爭的影響,都促成了浪漫主義在法國的形成和發展。
法國的積極浪漫主義是在復辟時期和七月革命時期與官方學院派古典主義的頑強斗爭中形成和壯大起來的。
⑽ 法國浪漫主義的起源
法國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Romanticism)是十八世紀晚期,十九世紀前半期盛行於法國,他是一個全歐洲性的內容廣泛的思想文化運動,但直到20世紀仍余韻不散。法國浪漫主義主要體現在繪畫、雕刻、小說和戲劇領域;英國浪漫主義主要體現於詩歌、歷史畫和風景畫領域;德國浪漫主義則在音樂、詩歌和繪畫領域皆有體現。
浪漫主義宗旨與「理」相對立,主要特徵注重個人感情的表達,形式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義手法則通過幻想或復古等手段超越現實。法語的浪漫一詞意味著感情豐富、多情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