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醴酒的介紹
醴酒概述在古代,人類最古老的三大釀造酒是:黃酒、啤酒和葡萄酒。而在中國古代以穀物為發酵原料的釀造酒是黃酒和醴酒。在中國古代有曲法釀酒、櫱法釀醴之說,在中國古代,釀酒一般用兩種方法,一種是用「曲」釀,一種是用「櫱」釀。用曲釀的酒一般含酒精度比較高,發展到現在也就是我們現在的黃酒,另一種是用「櫱」釀。用「櫱」釀的酒一般含酒精度比較低,酒精含量一般在4%左右,這種酒古人把它稱之為「醴」,也就是所謂的「醴酒」。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可以說,「醴酒」就是中國古代的啤酒。大概是因為「醴酒」過於清淡(現在看來古人用「櫱」來釀制的「醴」其酒精含量一般在4%左右),而「曲酒」過於濃厚的緣故吧(古人用「曲」釀制的酒其酒精含量一般在15%-20%之間)。在中國的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了「酒」和「醴」這兩個字 。
2. 電影里的口嚼酒存在過嗎
電影里的口嚼酒真的存在過
——《你的名字》
新海誠的《你的名字》在中國票房大賣,影片里宮水家族貢獻給產靈之神的貢品口嚼酒,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
在《你的名字》中,口嚼酒也是結的表現形式之一,是水、米、酒與靈魂的聯結。祭典上,身穿巫女裝的三葉和四葉將水、米咀嚼後密封發酵,存有釀制者的半身,也就是靈魂。服下口嚼酒的瀧即承接了三葉的靈魂,與本應在三年前災難中死去的三葉發生了靈體交換,改寫了命運。
金文
醴,字從酉(yǒu),音從豊(lǐ),標準的形聲字。酉,形似裝滿的酒壇,意為糧食發酵、穀物腐敗。「豊」讀作lǐ時,表示古代祭祀用的禮器。
《周禮·天官·酒正》辨「五齊」之名,二曰醴齊。
《注》醴,猶體也。成而滓汁相將,如今恬酒。
《前漢·楚元王傳》記載「元王每置酒,常為穆生設醴。」並標注「醴,甘酒也。少多米,一宿而熟」。
可見,「醴酒」就是用穀物發芽的方式來釀制的甜酒。
我國古有「曲法釀酒、櫱(niè)法釀醴」之說。
櫱(niè),意為被砍去或倒下的樹木再生的枝芽,也指植物的芽。
櫱法,是指以穀物發芽的方式,利用穀物發芽時產生的酶將原料本身糖化成糖份,再用酵母菌將糖份轉變成酒精。用「櫱」釀的酒一般含酒精度比較低,古人把它稱之為「醴酒」。
現代啤酒就是用此方法,所以某種意義上講,醴酒大概就是中國古代的「穀物釀的啤酒」。
曲法,則是指是用發霉的穀物,製成酒麴,利用酒麴上生長的大量微生物和微生物所分泌的酶(澱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等)催化穀物中的澱粉,蛋白質等轉變成糖、氨基酸。糖分在酵母菌的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酒精。用酒麴釀的酒一般含酒精度比較高,發展到現在也就是我們見到的黃酒。
「口嚼酒」為什麼消失了?
由於種種難以考證的原因,在漫長的歲月中,用谷芽釀造的「醴」消失了,醴後來被酒所取代。
也許是因為「醴」過於「淡薄」(酒精含量一般在4%左右),難以像更為醇厚的「酒」那樣(古人用「曲」釀制的酒其酒精含量一般在15-20度之間),承載千百年來人們濃烈的感情吧!
中世紀歐洲人愛喝酒的原因竟然是……
說到這里,我想稍微跑下題,稍微提一句說說歐洲的酒。
喜歡看中世紀背景題材影視作品的朋友,相信一定會注意到,歐洲貴族幾乎葡萄酒杯不離手,一言不合就乾杯。
這並不是因為他們天性嗜酒,而是因為喝酒比喝水干凈。
因為葡萄酒之類的果酒,如果釀造過程一旦有細菌侵入,那釀出來的酒就會苦而酸,相信並不會有貴族願意喝這種東西,釀酒師們為了自己的腦袋和錢袋,加強釀酒環境的衛生條件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歐洲出名的酒庄一般遠離城市的原因。主要就是為了遠離污穢滿街的城市以及嚴重污染的河水。這也是為何歐洲自古多霍亂,而古代中國卻罕見霍亂的原因之一。
飲酒要適量
「不來拳啊,一個點啊,哥倆好啊,三三元啊,四季財啊,五魁首啊,六六順啊,七個巧啊,八匹馬啊,九九九啊,滿堂彩啊」這類行酒令相信大家並不少見,作為能把喝酒喝成文化的大天朝,出門在外不喝酒,著實有些困難。
酒壯慫人膽,在向女神表白前,先來幾瓶二鍋頭,勇敢的邁出第一步,然後……第二天醒了,也不知道女神到底答應沒答應,自己有沒有做了什麼不可描述的事,種種擔憂豈不是很難受?更難受的還在後面呢,宿醉之後頭痛欲裂,胃裡火熱翻騰的感覺,一想又沒有女朋友,連個熬粥養胃的人都沒有,有經歷的人都懂得。飲酒過度,導致胃穿孔胃出血而入院的比比皆是。嚴重的還會引起心腦血管突發疾病,讓喝最後一杯「夢想成真」。如果再酒後駕駛,那酒便成了害人害己的至毒之物。
所以說,小飲怡情,大飲傷身,強飲灰飛煙滅,還望各位好自為之,量力而行。
3. 醴酒是什麼
醴酒:甜酒。置酒宴請賓客時不再為不嗜酒者准備甜酒。比喻待人禮貌漸衰。
4. 古人喝的酒是什麼酒 古時候喝的酒是什麼酒
高粱酒,我們看明清古裝劇和小說。古人一喝酒就喝十幾碗。而現代人能喝半斤白酒,也算是不錯的白酒量了。很多人都很好奇:為什麼古人的酒量那麼好?其實古代人的酒量並不比現代人好多少,只是喝的酒和現代人不一樣。古人喝的酒主要是黃酒。大家都很熟悉,比如女兒紅,狀元紅,劍南春。這些都是黃酒,十幾度而已,比啤酒略高。古人喝酒用的碗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白瓷碗。古人喝酒用的是多用燈。它比碗小,比碗淺,比盤子大。它看起來像一個漏斗。之所以用它,是因為在古代,酒是裝在壇子里的,壇子口大,往壇子里倒酒不容易灑出來。除了米酒,古代還有米酒,也就是現在的米酒,口感甜,酒精度低,4度左右。用汁和渣混合的米酒叫濁酒,用酒糟過濾的米酒叫清酒。《水滸傳》第十六回「楊志護送金銀擔,吳智勝生辰綱」,楊志等人被施以汁渣混酒。原著小說用的是「白酒」,很多人不知道大熱天為了解渴喝白酒是合理的。其實這是把「白酒」理解為現代燒酒。現代白酒,又稱燒酒,出現於唐宋,傳播於明清。它最早用於凈化變質的黃酒。蒸餾提純的白酒,酒精度更高,後來是從現有的白酒中衍生出來的。《水滸傳》二十三回,「橫海郡柴進留客,宋武景陽岡打虎」,景陽岡的酒樓賣燒酒,所以門前掛了一條「三碗無丘」的橫幅。一般客人吃三碗就醉了。三碗大約等於現在白酒的五六倍,可見古代人的酒量和現代人差不多。宋武喝慣了十多度的黃酒,所以沒注意「三碗黃酒」。但我喝第一碗的時候,就忍不住贊嘆「這酒好厲害」「好酒」。酒保受不了宋武的辛苦,打破了「三碗」慣例,一口氣賣了十五碗酒給宋武。沒想到這酒後勁很大,一不小心就成了流傳千年的打虎英雄。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積淀,孕育了燦爛的酒文化和無數的「飲酒事件」。了解一點古代白酒的基礎知識,看古代白話小說就沒有那麼多困惑,看古代電視劇也經常能發現漏洞。順便說一句,任何酒精飲料對你的健康都沒有好處。酒駕不僅是違法行為,而且意外險公司也不會賠付。長期酗酒導致的嚴重疾病,保險公司是不會賠付的。所以,能不喝酒就不喝酒,盡量少喝或者不喝。據說美國有一個研究小組曾經以「適量飲酒有益健康」為題進行過研究,但後來被叫停了,因為這個研究小組實際上是由幾家酒廠贊助的。今年過年喝酒了嗎?
5. 醴酒的酒與醴
何謂「酒」?在這里廣義上的「酒」是指一切含酒精的飲料。但在這里我們是單指「曲酒」。所謂「曲酒」就是用曲來釀制的酒。那麼何謂「醴」呢?所謂「醴」就是用穀物發芽的方式來釀制的酒,亦可稱之為「醴酒」。在我國來講就是中國古代的啤酒。
6. 醴酒是什麼意思
醴酒的意思是含酒精的飲料。
在古代,人類最古老的三大釀造酒是:黃酒、啤酒和葡萄酒。而在中國古代以穀物為發酵原料的釀造酒是黃酒和醴酒。在中國古代有曲法釀酒、櫱法釀醴之說,在中國古代,釀酒一般用兩種方法,一種是用「曲」釀,一種是用「櫱」釀。
酒與醴:
何謂「酒」?在這里廣義上的「酒」是指一切含酒精的飲料。但在這里我們是單指「曲酒」。所謂「曲酒」就是用曲來釀制的酒。那麼何謂「醴」呢?所謂「醴」就是用穀物發芽的方式來釀制的酒,亦可稱之為「醴酒」。在我國來講就是中國古代的啤酒。
醴與曲:
如果將我國古代的「醴酒」看成是啤酒的話,那麼用「曲」做啤酒就可以算作是名副其實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了,其實用「曲」釀造啤酒,要比用麥芽釀造啤酒,其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其營養價值的大幅度提高。
如果人們將啤酒比作為「液體麵包」的話,那麼用「曲」釀造出來的啤酒就是名副其實的「液體麵包加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