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貞德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她有什麼的歷史背景
被法國人民千古傳頌的奧爾良姑娘———聖女貞德 : 一四二九年五月的某一清晨,在奧爾良城外英軍建築的堡壘之前,出現了一支法國軍隊。身先土卒者系一位高舉聖旗的少女。大旗上畫著最後的審判和百合花。少女腰懸長約一公尺的寶劍,身穿銀白色的鎧甲,頭上無盔,長發隨風飄盪。 奧爾良城,位於巴黎西南110公里,系法國中部的城市,羅亞爾河流經南側,河寬約三百公尺。自古即為商業繁盛的城市。遠在羅馬凱撤時代,已有不少羅馬商人定居於此,與當地居民發生爭執,以今日的九萬人口來加以推測,十五世紀時人口約近二萬。 當時的法國,以羅亞爾河為界,其北側絕大部分領域不含不列塔尼,都在英國及其盟友布根第黨的控制之下。英方並且宣稱英王身兼法王。法國皇太子被迫離開巴黎,顛沛流離於奧爾良以南的布爾茲(Bourges)城和羅亞爾河畔的小城市。 英軍包圍奧爾良城,自一四二八年十月至一四二九年五月長達七個月之久。索爾斯巴利伯爵統率四千名弓箭手和一千名騎土等五千人馬(依據另一傳說只有四千)。奧爾良市民亦不分老弱婦孺,同心協力。英軍統帥索爾斯巴利伯爵,於開戰二周後即陣亡,然而英軍迅即派遣統帥,奧爾良市民雖驍勇善戰,亦無力扭轉大局 英軍在奧城外圍的十個據點,建築各型大小攻城的堡壘。尤其在正對羅亞爾河的南門上所興建的橋頭堡,稱為瞭望台,極其堅固。它長寬約各三十公尺的小規模建築物,既高且厚的石壁建築,四周並設有戰壕和城牆。 奧爾良的存亡,在戰略上有決定性的地位。此城一旦淪陷,皇太子的「首府」布爾茲將危在旦夕。羅亞爾河沿岸以外的都市,也將會遭受一舉擊潰的命運。果真如此,則法國必定淪人英人手中,皇太子也只有流亡蘇格蘭,別無選擇。 身為皇太子者,此時不得下孤注一擲,決一勝負。然而皇太子缺乏魄力,在宮廷內亦缺乏承擔此一重任的人物。長期的圍困使奧爾良糧食告罄,市民飢餓難耐。 貞德是一個平平常常的農家少女,整天牧羊,連最簡單的字母都不認識。但是,國家的危急和各地人民保衛祖國的消息使這個偏遠農村的小姑娘異常激動,她覺得自己有責任拯救多難的祖國。1429年初,貞德17歲時,英軍圍困了巴黎南面的奧爾良城。這是法國南北交通的戰略重鎮,一旦失守,南方就可能全部失陷。消息傳來,貞德感到這正是自己為祖國獻身的時刻。她一再請求父母和叔叔帶她去見當地的法軍隊長。叔叔為她的熱誠所感動,帶她到了軍官面前。 「你這個小姑娘,連怎樣戴頭盔都不知道,怎麼能上戰場呢?」軍官問她。「我有決心和勇氣,我能學會戰斗。」貞德以堅定的口氣回答。 「你一個人怎麼和英國軍隊作戰呢?」 「我有祖國和人民,還有國王。我要先解救奧爾良城,然後讓國王正式加冕。」 貞德的話使軍官大吃一驚。他派7名士兵陪她去見國王。國王查理七世被貞德堅不可摧的意志感動,同意讓她帶一支三四千人的軍隊去解救奧爾良城。 貞德的武器只有一把劍和一面旗幟。在戰斗中,她總是高舉旗幟,沖在隊伍的最前面。她和她的旗幟在哪裡出現,法國士兵就奮不顧身地跟上去。經過無數次戰斗,貞德和她的部隊來到了奧爾良城下。守城的法軍卻不肯開城迎接,他們不相信貞德這個女孩子能帶兵打敗英軍,有人甚至認為她是妖怪巫女。貞德也不申辯,她巡視一周,看到城的另一邊還有一座最堅固的英軍堡壘,便指揮法軍攻擊敵堡。她首先躍過深壕,架起梯子爬上城堡,但摔了下來。不一會兒,她高舉戰旗又沖了上去。守城的官兵親眼看到這一切,大為感動,立即開門出擊。被英軍圍困長達209天的奧爾良解圍了。捷報傳開,整個法國一片歡騰。 奧爾良城門各教堂鍾聲齊鳴,祝賀勝利。 貞德繼續攻佔東南的城堡,五月七日攻擊南門正面的特雷爾城堡。在此戰役中,貞德肩膀中矢,然而仍不退縮,一馬當先,攀登城牆,一日之內即攻下此一固若金湯的堡壘。 橫跨奧爾良及其以南,亦即皇太子一黨所擁地區的道路,經此一戰為之暢通。八日後,英軍棄城,向北轉進,於是少女貞德創下歷史上的奇跡。 此後,遂指定奧爾良城解圍之日(五月八日)為聖女貞德紀念日。在法國各教堂的一隅,都樹有聖女貞德的塑像,每逢祭日,聖像之前燈火通明。巴黎羅浮宮外側,亦有一座金色的貞德馬上英姿的巨像,周圍不時塞滿了來自全國各地奉獻的花圈,充分顯示法國人對一代英雄的景仰。 一九二〇年,天主教宣布將貞德列為聖女。奧爾良市自十五世紀以來,年年慶祝五月八日解放日。紀念日當天,在花車上安置聖女貞德塑像,遊行市區。此種慶祝活動甚至在大革命時期依然如期舉行。
② 外國女英雄的故事節選
法國貞德的故事
法國軍事家
貞德,1412年1月6日出生於法國棟雷米村,是法國的軍事家,天主教聖人,法國人民心中的自由女神。被法國人視為民族英雄,也是歷史上唯一能在17歲時就指揮國家大軍的少女。在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中她帶領法國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支持法查理七世加冕,為法國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後為勃艮第公國所俘,不久被英格蘭人以重金購去,被英格蘭當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誣陷為異端和女巫,並判處以火刑。年僅十九歲。英格蘭軍隊被趕出法國時,貞德的母親說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重新審判貞德的案子,於1456年為她平反。500年後被梵蒂岡封聖。
軍事家
主要成就
一個拯救法國的民族英雄
接受宣福禮
逝世日期
1431年5月30日
信 仰
天主教
名 言
為了法蘭西,我視死如歸!
封為聖人
1920年5月16日 由本篤十五世
稱 號
聖女貞德;奧爾良少女;自由女神
展開內容
目
錄
1歷史背景
2人物生平
童年經歷
邁向傳奇
領導軍隊
遭俘被審
死刑
另一項罪名
重新審判
3人物影響
4人物評價
5人物軼事
身世之謎
關於服裝
看到的神跡
6藝術形象
7英雄語錄
大事記
光影集錦
圖冊集錦
花絮視頻
展開內容
目在貞德嶄露頭角前的法國,是法國歷史上最陰暗的一段時期,長期的戰爭讓法國人民遭受了大量苦難。法國北邊的一大片領土被英格蘭軍隊所佔據,而且這些地區很可能就要被以「第二王國」的名義永久成為英格蘭領土。當時的法國國王為查理六世,查理六世大約在貞德出生的那年發瘋了,導致他完全無法處理政事。國王的兩個親戚,勃艮第公爵無畏的約翰與奧爾良公爵路易,經常為了攝政的權力與王室成員的監護權而爭吵不休。而當巴伐利亞的伊薩博王後的婚外情緋聞傳出後兩派的斗爭急劇升高,各自開始綁架王室的成員,斗爭在1407年達到最高潮,無畏的約翰策劃刺殺了路易公爵。這兩人的支持者各自被稱為勃艮第派(約翰)與阿馬尼亞克派(路易)
英格蘭國王亨利五世借著這場政爭的混亂入侵法國,在1415年的阿金庫爾戰役中獲得戲劇性的勝利,並接著佔領了法國北部的城鎮。未來的法國國王,查理七世,在他4個年長的哥哥都去世後,於14歲時承擔起了王儲的頭銜。他第一項重大的行動是於1419年和無畏的約翰締結和平協議,但這次談判卻變成一場大災難,查理事先保證會保護約翰的安全,但在談判中約翰卻被阿馬尼亞克派刺殺了。繼任勃艮第公爵的是菲利普三世於是改與英格蘭結盟,大片的法國領土都被英格蘭和勃艮第人佔領了。
1420年,巴伐利亞的伊薩博王後簽下了《特魯瓦條約》,條約中承認了由英格蘭的亨利五世和他的繼承人來繼承法國王室,這等於剝奪了王儲查理的繼承權。條約還引起了關於王儲其實是王後與奧爾良公爵的私生子、而不是國王查理所親生的揣測。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於1422年在2個月內相繼去世,留下了一個嬰兒亨利六世,在名義上成為了英法兩國共同的國王,由亨利五世的弟弟貝德福公爵(Bedford)攝政。
到了1429年,法國的整個北部,以及西南方的一部分,都在外國的控制下。英格蘭佔領了巴黎,而勃艮第人則佔有蘭斯。蘭斯的重要性在於,它一直是法國國王進行加冕典禮和祝聖儀式的傳統地點,尤其是這時主張擁有王位的法國王室成員都還沒有進行過加冕。英格蘭這時展開了對奧爾良的攻勢,奧爾良處在盧瓦爾河上,它成為了最後一個能阻擋英軍長驅直入剩餘法國領土的戰略要地。法蘭西民族的存亡面臨了空前危機,依據現代歷史學家的說法「整個王國的命運都系在奧爾良上了」。當時沒有多少人對奧爾良的未來感到樂觀。[1]
童年經歷貞德出生於法國香檳-阿登大區和洛林大區邊界一個叫做棟雷米的農村,父親為雅克·達克(Jacquesd'Arc),母親為伊莎貝拉·達克(Isabelle Romée),有三個哥哥和一姐姐。她的雙親擁有大約50英畝的土地,並經營一座農場,同時她的父親也擔任了村莊里不太重要的的官員職務,負責收集稅金並領導看守村莊的工作。這個村莊屬於法國東北部仍然忠誠於法國王室的一小塊孤立地區之一,周遭都被勃艮第人的領土所包圍了。在貞德的童年中,村莊遭受了幾次襲擊,其中一次甚至使村莊起了大火。[2]
貞德後來證實了她在1424年遇見第一次神跡。她據稱遇見了大天使聖彌額爾(米迦勒/彌額爾)、童貞瑪加利大和亞歷山大的聖加大肋納,告訴她要趕走英格蘭人,並帶領王儲至蘭斯進行加冕典禮(蘭斯大教堂,法國傳統上的加冕典禮地點),在她16歲時她請求她的親戚杜蘭德·拉蘇瓦(Durand Lassois)帶她前往附近的沃庫勒爾,她在那裡向當地的駐防部隊指揮官博垂科特(Robert de Baudricourt)說明來意,希望能帶她前往王儲的所在地—希農。博垂科特只是嘲笑了她一番,但這並沒有讓貞德就此打退堂鼓。
貞德在第二年的一月再次前來,隨同的還有兩個支持她的士兵:讓·德梅斯(Jean de Metz)和貝爾特朗·德普朗吉(Bertrand de Poulegny)。[3]在他們的支持下她獲得第二次接見,在談話中她並說出了一些神奇的戰情預報,預言奧爾良附近的法軍將會戰敗(也就是鯡魚戰役〈Battle of the Herrings〉)[4]。
領導軍隊貞德非常輕視法軍將領們一向謹慎行動的戰略,在戰場上她採用正面的猛烈攻勢來進攻那些英軍堡壘。在攻陷了幾個堡壘後,英軍開始放棄其他木製的防禦建築,並集中剩餘的兵力,以防守一座控制了奧爾良聯外橋梁的石制堡壘—─土列爾堡壘(lesTourelles)。在5月7日,法軍開始進攻土列爾,貞德在交戰中被一支箭射中肩膀而被士兵們抬離前線,但她很快把箭拔了出來,負傷重返戰場以領導最終的攻勢。
在奧爾良的迅速勝利,使法軍開始計劃進一步的攻勢。英格蘭人預期法軍的下一個目標會是巴黎或諾曼底;迪努瓦公爵後來證實這的確是原本計劃的目標,但貞德堅持應該朝蘭斯進攻。在一系列突如其來的勝利後,貞德說服查理授與她和阿朗松公爵(John II of Alençon)全權指揮軍隊,並獲得允許進攻羅爾河附近的橋梁的機會,以作為稍後進攻蘭斯的序幕。這是一個相當大膽的提議,因為蘭斯的距離是巴黎的兩倍,而且已經深入敵軍領土。
法軍在6月12日攻下了雅爾,6月15日攻下盧瓦爾河畔默恩,接著在6月17日攻下博讓西,阿朗松公爵完全支持貞德所做的決定。其他的將領,包括迪努瓦公爵,也對貞德在奧爾良的勝利印象深刻,因而都轉為貞德的忠誠支持者。貞德還在札若的戰斗中,警告阿朗松閃避來襲的火炮而救了他一命。[7]在同一場戰役中,她也在攀爬攻城梯時遭到石頭擊中頭盔,但她仍繼續戰斗。在6月18日,預料中的英格蘭援軍到達,英軍指揮官為約翰·法斯托夫(John Fastolf),這場帕提戰役(Patay)可以看作是阿金庫爾戰役的逆轉:法軍先鋒部隊在英軍長弓兵的陣勢准備完成前便發動突襲,在接下來的戰斗里殲滅或俘虜了大批的英軍,並俘虜了英軍指揮官,與一小批士兵逃出的法斯托夫則成為英格蘭可恥戰敗的替罪羔羊。法軍在戰役中只承受了極小的傷亡。
法軍於6月29日開始從盧瓦爾河畔默恩進攻蘭斯,並於7月3日在與勃艮第城市歐塞爾的談判中使奧塞爾保持中立,法軍於是得以通過,其他途中路經的城鎮也都毫無抵抗的重歸法國一方。而之前簽定了特魯瓦條約的特魯瓦,也在四天的圍城後不流一滴血的投降了。軍隊到達特魯瓦後面臨糧食供應不足的問題,傳說此時貞德結識了一位名為「兄弟理查」(Brother Richard)的修道士,兄弟理查長期以來在特魯瓦宣揚世界末日將近的警告,而使當地的農民改種植豆類—能夠早熟的作物,軍隊到達時豆實剛好成熟,於是便解決了糧食問題。這個傳說被歷史學家路希·史密斯(Edward Lucie-Smith)所引用,他以此主張貞德扮演的其實是神聖化的角色,而不是實際的一些能力。
蘭斯在7月16日打開了大門,加冕典禮迅速於隔天早晨舉行,查理王儲正式加冕為查理七世。雖然貞德和阿朗松極力主張進攻巴黎,但查理較傾向於與勃艮第進行談判以達成休戰。勃艮第的菲利普公爵於是利用談判來作為緩兵計的策略手段,在談判的同時暗中增援巴黎的防禦。法軍繼續往巴黎前進,途中獲得更多城鎮和平的投降。由英格蘭貝德福公爵率領的英軍與法軍在8月15日相遇,雙方打成平手。法軍接著在9月8日進攻巴黎,盡管貞德在戰斗中被石弩擊傷腿部,她仍然繼續指揮軍隊直到當天的戰斗結束。隔天早上,她便接到王室的命令下令法軍撤退。許多歷史學家將這次撤退歸咎於法國大臣拉特雷穆瓦耶公爵(Georges de la Trémoille)所犯下的政治大錯。[8]
貞德在盧瓦爾-沙里特(La-Charité-sur-Loire)度過了沒有戰斗發生的11月和12月,接著在隔年3月前往Lagny-sur-Marne,並在5月13日前往貢比涅以抵擋英格蘭和勃艮第人的攻勢。在1430年5月23日的一場小規模戰斗中,貞德被俘虜了。當她下令軍隊撤退回貢比涅城時,她處在軍隊的最後方以確保所有人都退回了城裡,但就在這時貢比涅城因為害怕英軍跟著闖入,沒等到所有部隊撤回便將城門關下,貞德與剩餘的後衛部隊便遭到了勃艮第人俘虜。貞德在審判的過程中被監禁在位於魯昂的一座高塔。後來這座塔便被稱為聖女貞德塔。
當時有關俘虜的慣例是,只要俘虜的家人能付出贖金便能將他贖回,但這次勃艮第人不想這樣做。許多歷史學家指責查理七世沒有努力進行援救。她試圖逃跑了好幾次,有一次甚至從70英尺的高塔跳了下來,摔在乾燥了的護城河的柔軟泥地上而沒有受重傷。在一番談判後,菲利普公爵將貞德交給英格蘭。在法國北部博韋的一名主教皮埃爾·科雄(PierreCauchon),在這些談判和稍後的審判中擔任關鍵的角色,他是英格蘭的強硬支持者,並認為自己有責任確保貞德會遭受懲罰。
指控貞德為異端邪說的審判是出自政治上的目的。貝德福公爵宣稱法國國王的寶座應該屬於他的侄兒—英格蘭國王亨利六世的,而她破壞了這一切。審判的程序於1431年1月9日在魯昂展開,由英格蘭佔領政府主導,審判的程序在許多方面都顯得雜亂無章。
溫徹斯特的紅衣主教在審問貞德(由右圖所示,Gillot Saint-Èvre所繪,現存巴黎盧浮宮),他負責總結一些主要問題。而擔任法官的科雄主教的審判權只是法律上的假設(legal fiction),他是因為親英格蘭的立場而獲得了這個職位。
英格蘭政府資助整場審判的花費。神職的公證人員Nicolas Bailly,也只是被任命收集對貞德不利的證詞,卻沒有提出半點反面的證據[9]。也因此整場審判缺乏根本的公平基礎,所以,無論如何貞德都將被定罪。
審判的紀錄證明了貞德有著卓越的才智。紀錄中最著名的一段質問是:「你是否覺得自己受到上帝的恩典?」而貞德回答:「如果沒有的話,希望上帝能賜予我;如果我已得到,希望上帝仍給予我。」
這個問題是一個學術上的陷阱。當時教會的教條是沒有人可以肯定他自己受到上帝的恩典,如果她做出肯定答復,那她就證明了自己是異端邪說。而如果她的答復是否定的,那她就承認了自己是有罪的。公證人Boisguillaume後來證實了當時法庭在聽到了貞德的回復後「那些質問她的人全都目瞪口呆」並且只得暫停了那天的審問。這一段質問後來非常知名,在現代成為了許多領域的創作題材。
幾個法庭的人員後來證實很大一部分的手抄紀錄都被更改了。許多神職人員都是被強迫參加的,包括審問官Jean LeMaitre,其他一些人甚至遭到來自英格蘭人的死亡威脅。依據審訊的規定,貞德應該被監禁在由修女所看守的教會監獄,但英格蘭人卻將貞德監禁在由一般士兵看守的監獄中。科雄主教也拒絕了貞德希望教宗出面的要求,因為這很顯然會讓他的審判停止。
最後法庭總結了貞德的12項罪行指控,但這些指控都和在審判中的紀錄相互矛盾。在各種方式的逼迫之下,不識字的貞德沒有意識到死刑的逼近,簽下了一份她完全看不懂的公開棄絕書(abjuration, 等於直接認罪),法庭在官方留下的紀錄上卻是另一份不同的文件[10]。[11]
死刑死刑於1431年5月30日在盧昂進行,目擊者描述了死刑的那一幕。貞德被綁在火刑柱上,她不斷的祈禱著,並向旁邊的牧師請求讓她握著一個小十字架。最後火被點燃,幾分鍾後,一切都結束了。英國人將燒焦的木炭撥開,暴露出焦黑的屍體,以向人群證明她的確死了,接著又燃燒了屍體一次,以避免她的骨灰被人收集。
英格蘭人將剩餘的灰燼都扔進了塞納河。負責點火的劊子手Geoffroy Therage後來形容他當時「非常害怕因燒死了一位聖女而會被打入地獄。」[12]
另一項罪名貞德還有另外一個罪名:像男人一樣穿衣服。這在1431年可是一項大罪。當時的教廷是按照聖經上的訓令(《申命記》第22章第5節)來判罪的。「婦女不可穿戴男子所穿戴的;男子也不可穿婦女的衣服,因為這種行為都是耶和華和你的神所憎惡的。」貞德在戰場上穿的是甲胄,但是在軍營里卻穿的男裝,據記載,她穿的是一種很短的灰色的束腰外衣,套在朱紅布料做的、織的很密的長筒襪子上面。那個時候還沒有橡皮筋,男子的長統襪的頂端都開有成對的扣眼,中間用繩子串起來系緊。一般人用七種以上的花色來系這種襪子,而貞德用了20種,而且還系得很緊。主要是為了保護自己「奧爾良少女」的身份。在監獄里,貞德宣稱,沒有緊身的襪子,她感到很不安全,她要和教廷抗爭到底,准備接受自己的命運。後來,她被套上一身長袍。行刑時,她沒有遺言,只是向敵人發出了嘲笑。[13]
重新審判在戰爭結束後,重新進行了一次審判。在貞德年邁的母親伊莎貝拉·達克和法國異端裁判所的首席法官Jean Brehal的請求下,卡利克斯特三世授權了這次重新審判。審判開始於神父Guillaume Bouille對案件重新的審訊,並在1452年由Brehal主導下進行了調查,正式的裁決則在1455年11月進行。遍及歐洲各地的許多神職人員參加了審判,審判的過程也遵照標準的法庭規定進行。神學家組成的小組也分析了115名目擊者的證詞。最後Brehal在1456年6月提出結論,描述貞德為一個烈女,並指出當初主導審判的皮埃爾·科雄是為了自身的現世利益而錯誤的將貞德定罪。法庭最終在1456年7月7日正式宣布了貞德的清白。[14]
3人物影響百年戰爭在貞德死後繼續進行了22年,查理七世成功的保住了法國國王的正統性,而沒有被英國所宣稱的繼承者亨利六世(於1431年12月時進行加冕)所敵過。在英國能重新組織於1429年損失的軍事將領和長弓兵部隊前,英國也失去了和勃艮第的同盟,法國成功的在1435年的阿拉斯條約(Arras)中使勃艮第向法國靠攏。英國攝政的貝德福公爵在同一年去世,使年僅10歲的亨利六世成為最年輕的英國國王而卻沒有人輔政。勃艮第立場的轉變以及亨利六世無能的領導或許就是造成戰爭結束的主要原因。KellyDeVries主張,貞德將火炮作為攻勢用途和正面攻擊的戰術也影響了法軍往後的戰爭。
聖女貞德在接下來400年成為了半傳說的角色。有關她的記載主要來自編年史,英國主導的首次審判的5份原始手稿於19世紀時在舊檔案庫里被發現。很快的歷史學家也找出重新審判時的完整紀錄,包含了115位目擊者的證詞,以及以拉丁文記載的首次審判的紀錄。許多當時的信件也被發現,其中3份有著貞德「Jehanne」的簽名,搖擺的字跡顯示她還在學習寫字。這些第一手資料都是兩次審判所留下的文件,成為相當不尋常的豐富資料來源,如同DeVries說的:「沒有任何中世紀的人物,無論男女,像貞德一般能被廣泛的研究。」
貞德來自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而且只是個不識字的17歲農村女孩,但卻在短短幾年內成為了傳奇人物。在貞德前英法兩國都以有千年之久的薩利克繼承法(Saliclaw)來正當化這場戰爭,這場戰爭原本只是君王之間的為了繼承權產生的沖突。
貞德則為戰爭帶來了不同的意義,如JeandeMetz所描述的:「我們(法國)的許多國王都來自英國血親;但我們就要成為英國人嗎?」而StephenRichey則說:「她將一場原本枯燥乏味、普通人民深受其害但卻不感興趣的王朝間的沖突,變為一場熱情激昂的保家衛國的聖戰。
Richey也描述了她對後代的影響力:「在她死後5個世紀的人們,對她做了一切紀念:(她是)狂熱的信徒、宗教神秘主義者、天真純潔,卻又可悲地成為一枚被當權者擺弄的棋子,同時又是現代民族主義的創始者和象徵,被崇拜的女英雄和聖女。她即使面臨酷刑的威脅和火刑的死亡時,仍然堅持著她所聽到的來自天主的聲音。無論那個聲音是真是假,她的事跡讓所有聽到她故事的人都會震撼不已。」
在1452年戰爭結束後對她的死刑進行重新調查的同時,教會宣布由於她在奧爾良的光榮事跡,核准奧爾良為朝聖的地點之一,並對當地的罪犯頒布了一次特赦。聖女貞德在16世紀被反對新教徒的天主教同盟作為他們的象徵。而在1849年至1878年擔任奧爾良主教的FélixDupanloup的努力下,於1909年對貞德進行了賜福禮。她並於1920年5月16日由教皇本篤十五世封為殉教聖女並聖師,她的紀念節日被定在5月30日。她成為了羅馬天主教會里最受歡迎的聖人之一。
聖女貞德並不是女性主義者,她所扮演的角色為依據宗教傳統的特殊人物,代表了無論來自何種社會階層都能得到神的召喚。她嚴格禁止法軍招引婦女進入營地,有一次甚至還以劍背來敲打這些營妓以驅離她們。
不過,許多在貞德生命中非常重要的幫助都來自女人,查理七世的岳母阿拉貢在起初對貞德的調查中證實了貞德的處女之身,並資助發起了援救奧爾良的遠征。在貞德於貢比涅被俘後,盧森堡伯爵的姑母珍夫人(JoanofLuxembourg),也改善了貞德在監獄里的生活狀況而且可能也延緩了她被移交給英國人的時間。最後,英國攝政的貝德福公爵的夫人安妮(AnneofBurgundy),在審判前證實了貞德仍是處女之身。也因此法庭無法指責貞德為女巫,並為貞德的清白和聖徒品行提供了證據。從克里斯蒂娜·德·皮桑(ChristinedePizan)到現代,聖女貞德成為女性眼中勇敢而積極的正面角色。
自從拿破崙開始聖女貞德在法國時常被作為政治的象徵,自由派強調她出生於卑微平凡的家庭,早期的保守派則強調她對國王的支持。後來的保守派則強調她的民族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維希政府與法國反抗勢力都以貞德作為象徵之一:維希政府的宣傳強調她對抗英國人的事跡,在海報上顯現英軍戰機轟炸盧昂的情景,並輔以標題:「他們總是回來展現暴行。」而反抗勢力則強調她與外國佔領勢力的對抗,以及她的故鄉洛林被納粹所控制。
傳統的天主教徒,尤其是在法國,也用貞德作為象徵之一,在1988年反對教宗進行改革的法國樞機主教勒費弗爾·馬塞(Marcel Lefebvre)被逐出教會,支持者則將他和聖女貞德被逐出教會相提並論。三艘法國海軍的軍艦也前後以貞德為名,現役的是一艘直升機航空母艦。引起相當爭議的法國政黨國家陣線(Front National)也以貞德作為號召,在出版物上都有她的畫像,而且還以燃燒的三色旗作為殉教的象徵。不過這個政黨的反對者往往諷刺這種盜用貞德形象的做法。每年的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也被法國定為紀念貞德的全國假日。而香港港島東區的聖貞德中學,就是在1955年時以聖女貞德命名。
4人物評價拿破崙對貞德有著很高評價,認為是法國的救世主。貞德死後法國的民族主義高漲,出現了很多關於貞德的史料編寫和研究,法國愛國主義運動(法國右翼政治組織)以她的偉大形象進行宣傳。並有大批作家和作曲家歌頌她,包括伏爾泰、席勒、威爾第、柴可夫斯基、馬克·吐溫、蕭伯納和布萊希特都創作了有關她的作品,而大量以她為題材的電影、戲劇、和音樂也一直持續發展直到今天。
在英國貞德被認為是「魔女」。包括莎士比亞在描述法國王室的腐敗歷史劇『亨利六世第一部』(HenryVI,Part1,1592年)中貞德被描繪為妖女。近代英國百年戰爭勝利並吞並法國,那今天的自由主義將不在英國存在,貞德救助了『』英國」的看法也出現。
5人物軼事身世之謎貞德被處刑5年後的1436年5月30日,出現自報為貞德的女性。貞德的哥哥皮埃爾認為這個女性是真的貞德,受到附近城堡領主們的歡迎。同年秋天,她在當時是盧森堡公領地同領主羅伯特結婚了。1439年8月,奧爾良作為拯救的城市要求給予捐助。1440年,巴黎的法院下令調查此事,但這貞德隨即消失。1457年,調查認為這損害了貞德的名譽,要求刪除所有假貞德的資料。
但另一1457年的資料也說貞德是皇室的私生女。根據資料顯示,貞德是查理六世的皇後伊莎貝拉同盟弟路易所生。路易王妃的兒子菲力普在1407年11月20日死去,路易也在同年11月23日被暗殺。貞德是王族的後裔,處刑的極有可能是替身,貞德依然生存。但是,學者們認為這件事情是不可能的。
關於服裝貞德自從離開家鄉後直到她被俘虜並誤簽棄絕書之前都穿著男裝。女性穿著男裝在那個時代是會引起宗教上的指責的,英格蘭人主導的審判也以此將貞德定罪,理由是聖經上有關穿著的規定。但在重新審判中推翻了這一項指責,因為這忽略了聖經教義上的例外情況。在教義上來講,女人可以在必要時偽裝她自己以穿越敵方的領土,並稱這樣做可以讓她在露宿野外時避免性騷擾。
在重新審判上作證的牧師證實她在監獄里穿著男裝以避免遭騷擾和強奸。當初經查理王儲指示而在普瓦捷對貞德進行的調查也指出,她穿著男裝是因為她的任務是男人所做的工作,也因此著男裝更為合適。她在整個軍事生涯以及後來被俘時都保持著短發,重新審判中的神學家以及法官Brehal也都替她的發型進行了辯護。
就如Francoise Meltzer所說的:「對於聖女貞德的描述,顯示出人類每個時代以來在性別上的成見和偏見,但這些記載卻沒有告訴我們聖女貞德的長相。這些記載是可以被解讀的,一種關於性別的記號:每個世代以來的文化對於具有勇敢特質的人物的想像,再加上性別角色上的模糊,使得她相當難以被後人描繪 。
看到的神跡聖女貞德所看到的神跡一向是她的事跡中最受爭議與討論的,吸引了許多神學家和心理學家的研究。有關她看到的神跡的線索只能從當初審判的紀錄里加以找尋,這些紀錄相當復雜且不一定準確,而且貞德在審判一直抗拒回答法庭針對這些神跡的質問,也拒絕依照慣例對這些回答的真實性做發誓。對於貞德所言「看到了某些東西」的宣稱通常被認為是出自真誠的,她認出了天使聖彌額爾、聖瑪加利大和聖加大肋納出現在神跡中,問題只在於她所看到的是否真的是神跡。虔誠的天主教徒更相信貞德所看到的真的是出自神跡。
而另一種看法,許多學者認為貞德所看到的只是由心理疾病造成的幻覺和妄想,例如偏執狂的精神分裂症、癲癇造成的短暫腦葉變化。大多數採取這種看法的學者都認為貞德只是一個名義上的精神領袖,而不是有真實才乾的領導人。其他說法還包括結核病擴散、偏頭痛。
許多人反對這種心理疾病的解釋。一個精神病患不太可能會得到查理七世朝廷的支持。事實上之前的國王—發瘋了的查理六世,便被人稱為「瘋子查理」,當時法國在軍事和政治上的衰退便是因為他的發瘋造成的權力真空而導致的。他宣稱自己的身體是玻璃做的,任何人接近就會打碎他,但他的臣子部下們並沒有將他的說法也當成信仰的意識。在特魯瓦簽定的條約剝奪了查理七世的繼承權,或許其中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擔心他遺傳了父親的瘋病。當貞德到達希農時,王室的顧問Jacques Gélu便提出警告:「我們任何人都不該因為受到這個女孩談話的影響而改變政策,一個農夫……如此的被幻覺所蒙蔽;我們不該因此而遭受外國的譏笑……」與現代人對於中世紀的刻板印象不同,查理七世的朝廷相當的精明,而且對於幻覺這方面都抱持著懷疑論的看法。
③ 法國歷史上的女英雄貞德為什麼被稱為「聖女」
1920年,歐洲天主教會將法國歷史上的女英雄貞德列為「聖女」,將她殉難的日子定為紀念日。後來法國議會又發布命令,規定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紀念貞德的法定節日。就是今天,法國人民也仍然把貞德作為愛國主義的象徵、法蘭西民族的女英雄。
貞德出生在法國的東部的杜列米村,她的父母都是農民,由於生活所迫她從小就開始勞動,她們家養有一大群羊,5歲她便獨自一人到山坡上去放羊去,她經常帶著這些羊群翻山越嶺尋找青草。
由於在荒山上放羊,狼群很多,貞德常常為趕走這些狼群而努力地練習投石子,她投出去的石頭總是百發百中地擊中目標。後來她央求父親給她做了弓箭,她又開始練習弓箭,雖然貞德年紀很小,可是她的力氣卻很大,她剛一拉弓便可以把弓拉滿,沒過多久便練就了很高的射箭技術。
公元15世紀,英、法兩國爆發戰爭,法國國王查理六世因病不能治理國家,法國的兩個封建主集團為爭奪政權,打起了仗。
一天,貞德正在山坡上牧羊,突然一群英軍沖了過來,追殺羊群。
「住手,你們到底想干什麼?」
「小姑娘,把羊群給我們留下,你快走吧!」
「你們這伙強盜。」
幾個英軍一看貞德不答應,於是上前想把她拖開,貞德靈活地一閃身躲開,發出一聲響亮的唿哨聲,羊群們聽到貞德的哨聲嘩的一下四處奔跑起來,頓時英軍們被碰得東倒西歪,然後貞德跳上一匹英軍的馬揚鞭而去。
貞德騎著馬跑進了深山裡,加入了抗擊英軍的游擊隊。由於對英軍的仇恨,她在戰斗中非常的勇敢。
這一年,英軍進攻了奧爾良城,奧爾良城是法國的軍事重地。如果這座城市淪陷的話,那麼整個法國將面臨著淪陷的危險。
貞德和她的游擊隊員們都很焦急,貞德決意去跟查理王子請戰。她連夜闖進皇宮晉見查理王子。
「你一個小姑娘,會打仗嗎?你有什麼好辦法解圍奧爾良呢?」查理王子打量著貞德,有些不放心。
貞德於是跟查理王子講了他們游擊隊的情況以及自己如何把英軍趕出奧爾良城的良策。正處於困境中的查理王子已沒有什麼辦法解救奧爾良城了,於是他只好同意貞德的計劃,撥了6000名士兵給貞德。
貞德得到查理王子派來的精兵後,帶著部隊往奧爾良進軍,英軍已將奧爾良圍得水泄不通了,但貞德卻毫不畏懼,她第一個帶頭向英軍沖刺,英軍被貞德的勇猛給弄昏了頭,不一會兒貞德跟著她的勇士們沖出了一個缺口。
貞德部隊終於和奧爾良的守軍們會合了,英軍敗退了,奧爾良的守軍士氣大振。貞德重新把部隊調整了一下,告訴大家要向英軍侵佔的軍事重鎮土爾斯堡發動進攻。
第二天,貞德的勇士們把雲梯架上了土爾斯堡的城牆上,勇士們架好雲梯後,貞德又是第一個提著戰斧爬了上去,她的勇士們緊跟其後,突然一支箭射進了貞德的胳膊,頓時貞德從雲梯上滾了下來,一時昏了過去。大家一看貞德負了傷,頓時亂套了,士氣也開始減弱,甚至有一些軍官提出收兵。
貞德從昏迷中清醒過來後,堅決地發出了進攻的命令,又帶領著勇士們繼續攻城,在貞德勇敢精神的鼓舞下,最終貞德的部隊攻下了土爾斯堡。
法軍取得勝利以後,查理王子登上了王位,決定獎賞貞德姑娘,可是貞德姑娘拒絕了查理王子的賞賜,她要求查理王子再給她增加兵力,她好向巴黎進軍,一舉將英國軍隊趕出法國的領土。
剛登上王位的查理由於聽信一些思慮重重的老臣們的意見,擔心貞德奪取巴黎後發動政變,因而,他只是贊同貞德的行動,但是卻沒有給她增加兵力。
8月里,貞德帶領著少量的部隊向巴黎進軍了。可是在離巴黎不遠的康邊城,她遭到了英軍以及與英軍勾結在一起的勃艮第集團的圍攻。由於貞德的部隊經過長途跋涉,士兵們勞累過度還沒有得到調整,再加上兵力太少,最後終因寡不敵眾,貞德被勃艮第集團俘虜了。
1431年5月30日,英國人策劃了一場宗教審判,在法國的城市盧昂用大火處死了女英雄貞德。
貞德雖然被燒死了,法國人民抵抗侵略者的意志卻堅不可摧,經過長達二十多年的戰爭,他們終於戰勝了英國人,並奪回了屬於自己的土地。
④ 貞德生平
世界歷史上時間最長的一次戰爭,就是英法兩國之間的「百年戰爭」。它從1337年開始,到1453年才結束(中國元末明初的時候),持續了116年。百年戰爭是由於英法兩國的統治者為爭奪一塊領地而發生的。戰爭主要在法國進行,給法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法國女英雄貞德孤軍奮戰,拯救祖國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次戰爭中。
那是在百年戰爭的末期。當時法國的處境十分危險,國土十之八九已經被英國佔領。特別嚴重的是,國內貴族分成兩派,爭權奪利,互相殘殺。其中一派名叫勃艮第黨,勾結英國人,反對法王,陰謀分裂國家。眼看法國就要葬送在國內外敵人手裡,人民憂心如焚,紛紛起來反抗英軍。
貞德是一個平平常常的農家少女,住在法國東部杜米列村。她的父親是個貧苦農民,種著幾畝薄田,養著幾只山羊。貞德從小就幫父母幹活,根本沒有機會念書,連最簡單的字母都不認識。但是,國家的危急和各地人民保衛祖國的消息使她異常激動;特別是她的家鄉流傳著一個少女將出來振興國家的宗教傳說,更使她覺得,即使是一個女孩子,也有責任拯救祖國。1429年初,當她17歲的時候,英軍圍困了巴黎南面的奧爾良城。這是法國南北交通的戰略重鎮,一旦失守,南方就可能全部失陷。消息傳來,貞德感到這正是自己為祖國獻身的時刻。她一再請求她的父母和叔叔帶她去見當地的法軍隊長。叔叔為她的熱誠所感動,跑去和隊長商量。那軍官卻把她的叔叔罵了一頓,說小女孩參軍打仗,是千古奇談。貞德毫不氣餒,又一再懇求,終於來到了軍官面前。
「你這個小姑娘,連怎樣戴頭盔都不知道,怎麼能上戰場呢?」軍官問她。
「我有決心和勇氣,我能學會戰斗。」貞德以堅定的口氣回答。
「你一個人怎麼和英國軍隊作戰呢?」
「我有祖國和人民,還有國王。我要先解救奧爾良城,然後讓國王正式加冕。」原來,法國國王登基以後,按照慣例,應該在蘭斯城大教堂舉行加冕禮,才算是全國公認的正式君主。這時的國王查理七世還沒有機會舉行這個大典,他的地位就不穩固,英國人和勃艮第黨就可以以此作為借口來分裂法國。貞德的這一番話,使軍官大吃一驚。他發現面前這個農村少女,不僅非常勇敢,而且很有見識和膽略,就同意派7名士兵陪她去見國王。鄉親們非常高興,為她准備了馬匹和軍裝。看到她騎在馬上那神氣的樣子,誰能相信她幾天前還是一個普通的牧羊女呢!「她將挽救祖國」的傳說很快就在廣大地區傳開。人民對她非常愛護,處處保護她。貞德這一小隊人馬,只用11天就通過了幾百里的艱險路程,到達了國王駐地。
查理七世是個庸碌無能的人,在危急的形勢面前束手無策,貞德的到來總算是給他帶來了一線希望。然而,極端頑固的階級偏見又使他根本不相信這個農村少女。他首先讓自己手下的博士們考一考她,然後才決定是否接見。貞德像在故鄉的法軍隊長面前那樣,再一次向博士們娓娓動人地闡述了自己的決心和計劃。
「你能拿出什麼令人信服的證據嗎?」博士們問道。
「我來這里不是為了證明。」貞德斬釘截鐵地回答。「給我軍隊,打下了奧爾良,那就是證明!」
博士們又用許多書本上的問題來問她。
「你們在浪費時間!」貞德氣憤地喊起來。「我連字母都不認得,我只知道要拯救祖國和人民,我要的是戰斗!」
博士們被貞德堅不可摧的意志感動了,他們給了國王肯定的答復。國王接見了貞德,同意了她的戰斗計劃。這樣,經過兩個月的奮斗,貞德終於帶著部隊奔向奧爾良城去了。
貞德的武器只有一把劍和一面旗幟。她說:「我愛我的旗幟四十倍於我的劍。」在戰斗中,她總是高舉旗幟,沖在隊伍的最前面。這種奇特的戰術產生了驚人的效果;她和她的旗幟在哪裡出現,法國士兵就奮不顧身地跟上去,戰斗得非常英勇,幾乎每次交鋒都能取得勝利。
當時,法軍在奧爾良城內還有一支守城部隊,但英軍已把全城團團圍住,而且沿著羅亞爾河法軍增援的路線,構築了一系列堡壘。貞德的部隊必須一個一個地奪取這些堡壘,才能來到奧爾良城下。5月末的一天,貞德率領部隊攻擊一座很堅固的堡壘。她像往常一樣沖在最前面,不幸胸部中了一箭,血流如注。從早晨打到傍晚,法軍士兵傷亡很大,堡壘還沒有攻下來。有人提議後撤,貞德不答應。她勸士兵們稍事休息,自己一個人退到灌木林中祈禱。不一會兒,只見她的旗幟又從灌木林中高高舉起。她像出弦的箭一樣向敵人堡壘猛沖過去,全體士兵立刻喊聲震天撲向敵人,終於取得了勝利。
經過無數次戰斗,貞德和她的部隊來到了奧爾良城下。守城的法軍卻不肯開城迎接。原來,城裡和外界長期斷絕消息,守軍不敢相信貞德這個女孩子居然能帶兵打敗英軍,有人甚至認為她是妖怪巫女。貞德也不申辯,她巡視一周,看到城的另一邊還有一座最強固的英軍堡壘,便指揮法軍立即攻擊敵堡。她首先躍過深壕,架起梯子爬上敵堡,但受了傷,摔了下來。不一會兒,她又高舉戰旗沖上去,法軍士兵也跟著對敵人發動猛攻。守城的官兵親眼看到這一切,大為感動,立即開門出擊,前後夾攻敵人,很快就攻下了這個堡壘。奧爾良解圍了,全城人民欣喜若狂,教堂的鍾聲響徹雲霄,人們整夜唱著勝利的贊美歌。捷報傳開,整個法國也歡騰起來。
奧爾良大捷以後,貞德的救國計劃還有一半沒完成:她要保護國王來到蘭斯城舉行加冕禮。可是,國王駐在法國中部的羅亞爾河,蘭斯城卻在法國東北部,相距好幾百里。中間大片地區被英軍佔領,沿途有好幾座設防堅固的城市在英國人手裡,甚至連蘭斯城都在英軍控制之下。去舉行加冕實際上就等於舉行一次遠征。查理七世左右的大臣、將軍都不敢讓他貿然出行。可是,在貞德一再堅持下,國王終於同意了。貞德率領部隊沖殺在前,一路往前打去,連戰連勝,終於在7月中旬勝利進入蘭斯城。接著,就在大教堂舉行了查理七世的加冕禮。她像戰斗的時候一樣,舉著戰旗站在國王身邊,目睹著大典的進行……
典禮結束了,貞德對來到蘭斯參加加冕禮的父母親和叔叔說:「照我的本心,現在我就想回家去牧羊了,可是敵人還沒有完全退走,我還得繼續戰斗!」然而她沒料到,加冕以後的查理七世,自以為根基已穩,對貞德就不那麼信任了。他手下的大臣、將軍更是嫉妒貞德,怕她奪走他們的權位。結果,貞德在法國北部繼續作戰的時候,竟遭到這些人的暗算。1430年春,她在康邊城外和英軍、勃艮第黨人作戰。當她回城的時候,守城軍官搶先關門,使她在城門外被勃艮第黨人俘虜了。勃艮第黨人以1萬金幣的價格把她賣給英軍。查理七世竟然坐視不救。貞德在英軍中被囚一年,受盡迫害,始終不屈服。1431年5月,英軍給她安了個「女巫」的罪名,在盧昂城用火刑把她處死。當烈火在她腳下燃燒起來的時候,人們聽到了英雄堅強的聲音:「我永遠相信我的事業是正義的!」她死的時候只有19歲。
貞德雖然犧牲,法國人民抗擊英軍的怒潮卻不可遏止。當1453年百年戰爭結束的時候,英軍已經被迫全部退出法國領土。貞德拯救祖國的宏願終於實現了。
⑤ 貞德的歷史背景
在貞德嶄露頭角前的法國,是法國歷史上最陰暗的一段時期,長期的戰爭讓法國人民遭受了大量苦難。法國北邊的一大片領土被英格蘭軍隊所佔據,而且這些地區很可能就要被以「第二王國」的名義永久成為英格蘭領土。當時的法國國王為查理六世,查理六世大約在貞德出生的那年發瘋了,導致他完全無法處理政事。國王的兩個親戚,勃艮第公爵無畏的約翰與奧爾良公爵路易,經常為了攝政的權力與王室成員的監護權而爭吵不休。而當巴伐利亞的伊薩博王後的婚外情緋聞傳出後兩派的斗爭急劇升高,各自開始綁架王室的成員,斗爭在1407年達到最高潮,無畏的約翰策劃刺殺了路易公爵。這兩人的支持者各自被稱為勃艮第派(約翰)與阿馬尼亞克派(路易)
英格蘭國王亨利五世借著這場政爭的混亂入侵法國,在1415年的阿金庫爾戰役中獲得戲劇性的勝利,並接著佔領了法國北部的城鎮。未來的法國國王,查理七世,在他4個年長的哥哥都去世後,於14歲時承擔起了王儲的頭銜。他第一項重大的行動是於1419年和無畏的約翰締結和平協議,但這次談判卻變成一場大災難,查理事先保證會保護約翰的安全,但在談判中約翰卻被阿馬尼亞克派刺殺了。繼任勃艮第公爵的是菲利普三世於是改與英格蘭結盟,大片的法國領土都被英格蘭和勃艮第人佔領了。
1420年,巴伐利亞的伊薩博王後簽下了《特魯瓦條約》,條約中承認了由英格蘭的亨利五世和他的繼承人來繼承法國王室,這等於剝奪了王儲查理的繼承權。條約還引起了關於王儲其實是王後與奧爾良公爵的私生子、而不是國王查理所親生的揣測。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於1422年在2個月內相繼去世,留下了一個嬰兒亨利六世,在名義上成為了英法兩國共同的國王,由亨利五世的弟弟貝德福公爵(Bedford)攝政。
到了1429年,法國的整個北部,以及西南方的一部分,都在外國的控制下。英格蘭佔領了巴黎,而勃艮第人則佔有蘭斯。蘭斯的重要性在於,它一直是法國國王進行加冕典禮和祝聖儀式的傳統地點,尤其是這時主張擁有王位的法國王室成員都還沒有進行過加冕。英格蘭這時展開了對奧爾良的攻勢,奧爾良處在盧瓦爾河上,它成為了最後一個能阻擋英軍長驅直入剩餘法國領土的戰略要地。法蘭西民族的存亡面臨了空前危機,依據現代歷史學家的說法「整個王國的命運都系在奧爾良上了」。當時沒有多少人對奧爾良的未來感到樂觀。
⑥ 女英雄貞德的故事是怎樣的
約1412年1月6日,貞德生於法國東北部香檳省杜雷米村的農民家庭。1415年,英王亨利五世恢復侵法戰爭,百年戰爭再度爆發。貞德耳聞目睹英軍的暴行,從小立志抗英救國。1428年10月,英軍包圍通往法國南方的重鎮奧爾良,企圖滅亡法國。出於一種強烈的民族感情,年僅17歲的貞德決心解奧爾良之圍。她說上帝授予她抗英救國的神聖使命。通過舅父引薦,貞德見到地方官,一再陳述她的救國抱負。1429年初,貞德去希隆晉見王子(即查理七世),請纓殺敵。她激昂陳詞:「憑上帝支持,你(指王子查理)是法蘭西真正的繼承人,國王的太子。」太子聽後很受感動,堅定抗英復國的信心。查理命貞德帶領3,000士兵,賜予軍旗、戰馬和佩劍,去解救奧爾良之圍。同年4月27日,貞德披鎧甲、騎白馬,奔赴前線。5月4日,她首次出戰,法軍士氣大振,一舉攻克聖洛浦。5月7日,法軍進攻被占的土爾斯堡,激戰中貞德腳部受傷,胸部中箭,被救離戰場。戰至傍晚,法軍仍未攻克土爾斯堡,司令下令吹號收兵。這時貞德請求延長時間,忍痛揮動軍旗鼓舞士氣。將士們把飄揚的戰旗看作總攻的信號,一齊沖鋒,從南面登上土爾斯堡。城內守軍和許多市民拿著各式各樣的武器,也殺向圍城的英軍。英軍被內外夾攻的法國軍民打得落花流水,倉皇潰逃。這是兩次關鍵性的戰役,奧爾良之圍遂解。這次大捷後,貞德被譽為「奧爾良姑娘」。奧爾良的勝利是百年戰爭中法國由敗到勝的轉折點。貞德的愛國精神極大地鼓舞了法蘭西民族的抗英熱情,也堅定了法國人民的必勝信心。
奧爾良之役後,貞德認為法國的當務之急是為太子查理加冕,成為合法國王。按法國傳統,加冕禮應在蘭斯大教堂進行。貞德揮師北上,向蘭斯進軍,沿途收復許多被占城市。6月27日,攻克蘭斯。7月17日,太子查理在蘭斯大教堂隆重加冕,稱查理七世。貞德的功勛名揚全國,受到人民的崇敬,但她仍身先士卒,奮勇殺敵,以完成解放全國的神聖使命。9月,貞德率軍進攻巴黎,但國王下令撤兵,功虧一簣。1430年5月,英國聯合勃艮第公爵,向蘭斯出擊,蘭斯附近的康邊告緊。貞德趕到康邊率隊反擊,因寡不敵眾決定撤回。城防司令弗萊竟拉起吊橋,緊閉城門,不讓貞德進城,被勃艮第人俘虜。同年7月,勃艮第人以4萬法郎將貞德賣給英軍,交由教會法庭審判。貞德面對敵人捏造的諸多罪名,義正詞嚴地予以駁斥。英國侵略者為挫傷法國軍民的士氣,把貞德囚禁在一隻鐵籠子里,動用各種酷刑企圖迫使她變節。但貞德始終不屈不撓,並義正詞嚴地說:「為了法蘭西,我視死如歸。」最後,法庭以「屢教不改的異端」、「女巫」等罪名判處女英雄火刑。1431年5月30日在盧昂廣場的火刑柱上,不滿20歲的貞德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貞德雖然壯烈犧牲了,但是她的光輝業績喚起了法國人民的愛國熱情。法國東北部的許多地方,包括琅城、蘇瓦松、普羅文等,一個又一個地打開城門歡迎王師。活躍在各地的武裝力量,大多由城鄉貧苦人民和下層教士組成,他們自發地參加反英斗爭,或向查理獻城;或驅逐英人和親英勢力。1436年4月,查理七世進入巴黎。到1453年,除加萊港外,法國收復了全部被佔領土。貞德抗英斗爭不僅沉重地打擊了英國侵略者,而且也削弱了法國的封建割據勢力,加速了法蘭西民族國家的形成。
⑦ 貞德的人物生平
童年經歷
在火刑柱上的貞德
當貞德簽下棄絕書時,棄絕書上也聲明同意穿著女性的服裝(自從離開家鄉以來,貞德始終穿著男裝)。幾天後,依據目擊者的說法,貞德在監獄中被一名英格蘭貴族試圖強奸未遂。她重新開始穿著男裝,要不是為了防止騷擾,或者就如同Jean Massieu作證所言的,因為她的裙子被偷走而沒有衣服可以蔽體了。
死刑於1431年5月30日在魯昂的老集市廣場進行,目擊者描述了死刑的那一幕。貞德被綁在火刑柱上,她不斷地祈禱著,並向旁邊的神父請求讓她握著一個小十字架。最後火被點燃,幾分鍾後就結束了。劊子手報告:『』剛點火時,她叫了不止六遍耶穌,特別是咽下最後一口氣時,她用堅定的聲音叫著耶穌。幾乎在場所有人都流下了同情的淚水。」劊子手奉命將火焰和她保持一段距離,為的是讓她盡可能艱難的死去。英格蘭人將燒焦的木炭撥開,暴露出焦黑的屍體,以向人群證明她的確死了,接著又燒了屍體一次,以免有人想收集她的骨灰。
英格蘭人將剩餘的灰燼都扔進了塞納河。負責點火的劊子手Geoffroy Therage後來形容他當時非常害怕,因燒死了一位聖女而會被打入地獄。」
重新審判
貞德被處刑的地方。
在戰爭結束後重新進行了一次審判。
在貞德年邁的母親伊莎貝拉·達克和法國宗教裁判所的首席法官Jean Brehal的請求下,卡利克斯特三世授權了這次重新審判。審判開始於牧師Guillaume Bouille對案件重新的審訊,並在1452年由Brehal主導下進行了調查,正式的裁決則在1455年11月進行。
遍及歐洲各地的許多神職人員參加了審判,審判的過程也遵照標準的法庭規定進行。神學家組成的小組也分析了115名目擊者的證詞。最後Brehal在1456年6月提出結論,描述貞德是一個為正義犧牲的聖女,並指出當初主導審判的皮埃爾·科雄是為了自身的現實利益而錯誤的將貞德定罪。
法庭在1456年7月7日正式宣布了貞德的清白。[1]
⑧ 法國建立"貞德節"是為紀念貞德的什麼歷史功績
聖女貞德
百年戰爭後期,幼小的亨利六世無法親理國政,英國國內各派政治勢力再度展開權力斗爭。法國原王儲查理乘機在法國南部封建主的支持下自立為王,稱查理七世。爭奪王位的戰火再度燃起。挾亨利五世的餘威,英軍很快又取得了優勢。此時,一個拯救法國的英雄出現了,她就是被法國人民千古傳頌的奧爾良姑娘———聖女貞德。
貞德是一個平平常常的農家少女,整天牧羊,連最簡單的字母都不認識。但是,國家的危急和各地人民保衛祖國的消息使這個偏遠農村的小姑娘異常激動,她覺得自己有責任拯救多難的祖國。1429年初,貞德17歲時,英軍圍困了巴黎南面的奧爾良城。這是法國南北交通的戰略重鎮,一旦失守,南方就可能全部失陷。消息傳來,貞德感到這正是自己為祖國獻身的時刻。她一再請求父母和叔叔帶她去見當地的法軍隊長。叔叔為她的熱誠所感動,帶她到了軍官面前。
「你這個小姑娘,連怎樣戴頭盔都不知道,怎麼能上戰場呢?」軍官問她。「我有決心和勇氣,我能學會戰斗。」貞德以堅定的口氣回答。
「你一個人怎麼和英國軍隊作戰呢?」
「我有祖國和人民,還有國王。我要先解救奧爾良城,然後讓國王正式加冕。」
貞德的話使軍官大吃一驚。他派7名士兵陪她去見國王。國王查理七世被貞德堅不可摧的意志感動,同意讓她帶一支三四千人的軍隊去解救奧爾良城。
貞德的武器只有一把劍和一面旗幟。在戰斗中,她總是高舉旗幟,沖在隊伍的最前面。她和她的旗幟在哪裡出現,法國士兵就奮不顧身地跟上去。經過無數次戰斗,貞德和她的部隊來到了奧爾良城下。守城的法軍卻不肯開城迎接,他們不相信貞德這個女孩子能帶兵打敗英軍,有人甚至認為她是妖怪巫女。貞德也不申辯,她巡視一周,看到城的另一邊還有一座最堅固的英軍堡壘,便指揮法軍攻擊敵堡。她首先躍過深壕,架起梯子爬上城堡,但摔了下來。不一會兒,她高舉戰旗又沖了上去。守城的官兵親眼看到這一切,大為感動,立即開門出擊。被英軍圍困長達209天的奧爾良解圍了。捷報傳開,整個法國一片歡騰。
奧爾良戰役的勝利,徹底扭轉了法國在整個戰爭中的危難局面,戰爭從此朝著有利於法國的方向發展。接著,貞德又率軍收復了許多北方領土,並在蘭斯大教堂舉行了查理七世的加冕禮。但是,宮廷貴族和查理七世的將軍們卻不滿意這位「平凡的農民丫頭」影響的擴大,便蓄意謀害貞德。1430年,在康邊城附近的戰斗中,當貞德及其部隊被英軍所逼、撤退回城時,這些封建主把她關在城外,最後以4萬法郎將她賣給了英國人。貞德寧死不屈,她說:「為了法蘭西,我視死如歸!」1431年5月29日,貞德備受酷刑之後在盧昂城下被活活燒死,她的骨灰被投到塞納河中。死時,貞德還不滿20歲。貞德之死激起了法國人民極大義憤和高度愛國熱情。1436年法軍攻取巴黎,1441年收復香檳,1450年奪回曼恩和諾曼底,1453年又收復基恩。1453年10月19日,英軍在波爾多投降,戰爭至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