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尼斯什麼時候搬遷

法國尼斯什麼時候搬遷

發布時間:2023-02-26 13:41:07

1. 尼斯的行政區劃

尼斯是法國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Région Provence-Alpes-Côte-d'Azur,簡稱普羅旺斯或PACA)濱海阿爾卑斯省(06省)的省會。該省共有兩個地級行政單位(一個省會和一個副省會)。
在法國,法定的行政區劃僅有「省」(Département)和「市鎮」(Commune)兩個基本等級。在此基礎之上,省與省之間可以自由組成「大區」(Région),而市鎮之間既可以組成相對穩定的「地區」(Arrondissement) 和「縣」(Canton),同時又可以跨區縣甚至跨省進行新的組合,形成「社區」(intercommunauté)、「都市區」(Unité Urne)、「城市圈」(Aire Urne) 和「就業集中區」(Zone d'Emploi)。不過,除了省和市鎮之外,其它的行政級別在法國憲法當中沒有明確的規定和說明,但這些行政區可以根據自身需要,行使一定的管理權、立法權和行政權。
尼斯是濱海阿爾卑斯省的一個市鎮和該省的省會,也是尼斯地區(Arrondissement de Nice)的行政中心(Chef-lieu)。根據2015年的法國最新行政區劃方案,尼斯地區共包括12個完整的縣(Canton),以及另外2個區縣的其中部分市鎮,共計101個市鎮,總面積3067k㎡,總人口為522291人(2012年數據) 。值得注意的是,在法國,「地區」和「縣」的劃分主要是為了投票或選舉,並沒有太多實際的作用,而日常的市政建設和管理則主要由「大區」、「省」或者「市鎮」協調負責。
以下為尼斯地區的縣級行政區劃 。中文名稱非官方正式翻譯,僅供參考: 尼斯第一縣(Canton de Nice-1),包括尼斯市鎮范圍內的老城區部分。 尼斯第二縣(Canton de Nice-2),包括尼斯市鎮范圍內的西部地區。 尼斯第四縣(Canton de Nice-4),包括尼斯市鎮范圍內的西北地區(主要是山地)。 尼斯第五縣(Canton de Nice-5),包括尼斯市鎮范圍內的中北部分(尼斯站以北)。 尼斯第六縣(Canton de Nice-6),包括尼斯市鎮范圍內北部的大部分地區。 尼斯第七縣(Canton de Nice-7),包括尼斯市鎮范圍內的東北地區,以及相鄰的2個市鎮:拉特里尼泰(La Trinité)和聖安德雷德拉洛什(Saint-André-de-la-Roche)。 尼斯第八縣(Canton de Nice-8),包括尼斯市鎮范圍內的東部地區。 尼斯第九縣(Canton de Nice-9),包括尼斯市鎮范圍內的東部沿海地區。 博索萊縣(Canton de Beausoleil),包括7個市鎮:濱海博流(Beaulieu-sur-Mer)、博索萊(Beausoleil)、蒜角(Cap-d'Ail)、埃茲(Èze)、聖讓-費拉角(Saint-Jean-Cap-Ferrat)、拉圖爾比(La Turbie)和濱海自由城(Villefranche-sur-Mer)。 孔特縣(Canton de Contes),包括20個市鎮:本德汝(Bendejun)、貝爾雷阿勒普(Berre-les-Alpes)、布洛薩斯克(Blausasc)、洛雅河畔布雷伊(Breil-sur-Roya)、拉布里格(La Brigue)、康塔隆(Cantaron)、沙托納維勒維耶伊爾(Châteauneuf-Villevieille)、克阿拉茲(Coaraze)、孔特(Contes)、德拉普(Drap)、萊斯卡雷訥(L'Escarène)、馮坦(Fontan)、路塞拉(Lucéram)、穆林內(Moulinet)、佩伊(Peille)、佩永(Peillon)、索爾日(Saorge)、索斯佩勒(Sospel)、圖維德萊斯卡雷訥(Touët-de-l'Escarène)和唐德(Tende)。 芒通縣(Canton de Menton),包括6個市鎮:卡斯特拉爾(Castellar)、卡斯蒂永(Castillon)、格爾比奧(Gorbio)、芒通(Menton)、洛克布呂訥-馬丁角(Roquebrune-Cap-Martin)和聖阿涅斯(Sainte-Agnès)。 圖雷特-勒旺縣(Canton de Tourrette-Levens),包括28個市鎮:阿斯普勒蒙(Aspremont)、貝勒維戴爾(Belvédère)、拉博蘭訥-維蘇比(La Bollène-Vésubi)、卡斯塔涅(Castagniers)、克朗(Clans)、科洛馬爾(Colomars)、杜拉尼(Duranus)、法利孔(Falicon)、伊隆斯(Ilonse)、伊索拉(Isola)、朗托斯克(Lantosque)、勒旺(Levens)、瑪麗(Marie)、杭普拉(Rimplas)、霍克比里耶(Roquebillière)、盧比永(Roubion)、盧爾(Roure)、瓦爾河畔拉洛克特(La Roquette-sur-Var)、聖布萊斯(Saint-Blaise)、聖達勒馬斯-勒塞勒瓦日(Saint-Dalmas-le-Selvage)、蒂內河畔聖艾蒂安(Saint-Étienne-de-Tinée)、瓦爾河畔聖馬丁(Saint-Martin--Var)、聖馬丁維蘇比(Saint-Martin-Vésubie)、蒂內河畔聖索維爾(Saint-Sauveur-sur-Tinée)、圖雷特-勒旺(Tourrette-Levens)、於泰勒(Utelle)、瓦勒德布洛爾(Valdeblore)和維囊松(Venanson)。 以下區縣的部分市鎮屬於尼斯地區: 尼斯第三縣(Canton de Nice-3),包括了尼斯市區的西部部分地區,以及相鄰的格拉斯地區(Arrondissement de Grasse)的3個市鎮。 旺斯縣(Canton de Vence),該縣共有47個市鎮,其中37個市鎮屬於尼斯地區:阿斯克洛斯(Ascros)、歐瓦爾(Auvare)、拜羅爾(Bairols)、伯伊(Beuil)、邦松(Bonson)、沙托訥夫當圖沃訥(Châteauneuf-d'Entraunes)、盧杜勒河畔十字架(La Croix-sur-Roudoule)、屈埃布里(Cuébris)、達呂伊(Daluis)、昂特羅內(Entraunes)、吉雷特(Gilette)、吉洛梅(Guillaumes)、流士(Lieuche)、馬洛塞訥(Malaussène)、馬蘇萬(Massoins)、拉旁訥(La Penne)、佩翁(Péone)、皮埃爾拉(Pierlas)、石火(Pierrefeu)、普熱-洛斯唐(Puget-Rostang)、普熱-泰涅爾(Puget-Théniers)、勒韋斯萊羅謝(Revest-les-Roches)、里戈(Rigaud)、羅屈埃斯特龍(Roquesteron)、聖安托寧(Saint-Antonin)、聖來熱(Saint-Léger)、聖馬丁當圖沃訥(Saint-Martin-d'Entraunes)、索茲(Sauze)、希加勒(Sigale)、蒂埃里(Thiéry)、圖東(Toudon)、瓦爾河畔圖維(Touët-sur-Var)、拉圖(La Tour)、圖雷特杜沙托(Tourette--Château)、圖爾訥弗爾(Tournefort)、瓦爾河畔維拉爾(Villars-sur-Var)和昂特羅內新城(Villeneuve-d'Entraunes)。

2. 誰能介紹一下法國城市尼斯的風土人情

尼斯以其全年溫和的地中海氣候,燦爛的陽光、悠長的石灘,以及裸體曬太陽的美女而聞名。有人這樣形容尼斯:「尼斯是個懶人城、閑人城、老人城、無聊城。」這是個世人們渴望徜徉的度假勝地。
環繞地中海的城市都帶著令人憧憬的色彩。而尼斯更堪稱是其中最大、名氣最盛的度假城市。尼斯機場也是僅次於巴黎的法國第二大機場,巴黎飛尼斯每天有30個以上航班,航程1小時20分。若是搭TGV則是2小時左右。
尼斯有18家博物館,其中最出名的兩個———夏加爾博物館和馬蒂斯博物館。在前者那兒,你可以沉浸在夏加爾的夢幻世界之中,從馬塞納廣場乘15路巴士可到。

3. 尼斯與威尼斯介紹

尼斯是法國第五大城市,法國東南部城市和港口,濱地中海的利古里亞海。距義大利邊境僅32公里。人口約33.7萬,包括郊區44.8萬(1982)。建於公元前5世紀。城市被帕隆河分為兩部分,西為新城,東為舊城和港口。法國南海岸療養勝地和旅遊中心;重要的空運中心,鐵路、公路運輸發達。1873年開始,每年舉行尼斯狂歡節。1963年起建立鮮花、鮮果市場。工業有電子、精密機械、服裝、香水、食品等部門。
尼斯還是第二大空港。她將普羅旺斯風格及深受世界各地名流歡迎的生活樂趣,融合在各式各樣的博物館、美術館、花園、噴水池,甚至鮮花和棕櫚樹叢間。起初,尼斯是義大利的一部分,18世紀義大利分裂的局面基本確定之後,尼斯屬於薩伏伊王室的領地。1861年之前,尼斯一直是撒丁王國西部的邊界。但後來撒丁首相加富爾伯爵為了在對奧地利帝國的戰爭中爭取到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的支持,犧牲了民族利益,把薩伏伊和尼斯兩個領地劃給了法國,尼斯成為法國的領地。
有人對尼斯作出這樣的評價:「如果說巴黎是全世界遊客聚集的地方,尼斯則可以說是世界上有錢人扎堆的中心。」從海邊的豪華別墅、商店裡昂貴的商品,不難找到尼斯奢華生活的印記。尼斯城有三個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老城(Vieux Nice)和港口,很像義大利,非常有特色;第二部分是19世紀所建造的城中區,也就是在英格蘭散步道後面的區域;第三個部分則是可眺望城市北方的希米耶區(Cimiez),這里是羅馬人和維多利亞女王的最愛。

威尼斯是一個美麗的水上城市,它建築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她就好像一個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夢,詩情畫意久久揮之不去。這個城市,有一度曾握有全歐最強大的人力、物力和權勢。威尼斯的歷史相傳開始於公元453年;當時威尼斯地方的農民和漁民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轉而避往亞德里亞海中的這個小島。威尼斯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積不到7.8平方公里,卻由118個小島組成,177條運河蛛網一樣密布期間,這些小島和運河由大約350座橋相連。整個城市只靠一條長堤與義大利大陸半島連接。
威尼斯肥沃的沖積土質,就地而取材的石塊,加上用鄰近內陸的木頭做的小船往來其間;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們建起了威尼斯。這個不到8平方公里的城市,卻被一百多條蛛網般密布的運河割成一百多座小島,島與島之間只憑各式橋梁錯落連接,初來乍到很快便會迷失在這座「水城」中。好在有大運河呈S形貫穿整個城市。沿著這條號稱「威尼斯最長的街道」,可以飽覽威尼斯的精華而不用擔心迷路。沿岸的近200棟宮殿、豪宅和七座教堂,多半建於14至16世紀,有拜占庭風格、哥特風格、巴洛克風格、威尼斯式等等,所有的建築地基都淹沒在水中,看起來就像水中升起的一座藝術長廊。平日里大運河真的像一條熙熙攘攘的大街一樣,各式船隻往來穿梭其上,最別致的當然還是貢多拉。
威尼斯有毀於火中又重生的鳳凰歌劇院,徐志摩筆下憂傷的嘆息橋,偉大的文藝復興和拜占庭式建築,世界上最美的廣場之一—聖馬可廣場,有美得令人窒息的迴廊,大師安東尼奧尼電影中最美的段落有一些就在這兒拍攝;這兒是文藝復興的一個重鎮,產過歷史上最重要的畫派之一:威尼斯畫派;德國音樂大師理查德•瓦格納在這里與世長辭……這個城市昔日的光榮與夢想通過保存異常完好的建築延續到今天,她獨特的氣氛令遊人感到如受魔法,令凡是來過的威尼斯遊客都念念不舍,樂而忘返。

4. 尼斯狂歡節的介紹

尼斯市是法國第五大城市,在法國的東南部,地處地中海岸。法國尼斯狂歡節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狂歡節之一,在每年的二月底至三月上旬舉行。尼斯狂歡節是當今世界上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狂歡節之一,每年的冬去春來之際,人們自動聚集在一起,載歌載舞,歡慶新的一年的農事活動開始。狂歡節從2月初到3月初之間到來的四旬齋的前一天開始,延續大約兩周時間。

5. 尼斯的歷史

尼斯大約40萬年前就有人類活動,從古跡Terra Amata可以看到對火的使用和房屋的建造。
尼斯城大約建造於公元前350年,很快就成為利古里亞海岸最繁忙的貿易站之一。公元7世紀,尼斯加入利古里亞的城市建立的熱那亞聯盟。729年,尼斯擊退了撒拉森人的進攻,但是在859年和880年兩度被掠奪,城市也被焚燒。在10世紀的大部分時期尼斯統治著周邊城市。
中世紀時期,尼斯和大部分義大利城市一樣,遭受戰爭的災難。作為比薩的同盟,它是熱那亞的敵對方,法國和羅馬帝國都想征服它。13世紀和14世紀,尼斯幾度成為Provence公爵的領地。1388年,成為薩伏依公爵的領地。
1543年,尼斯遭到法國和土耳其盟軍的攻擊,法國得到尼斯的所有權。
1600年,尼斯落入Guise公爵手中。之後在1696年,尼斯再度被薩伏依公爵佔有。1705年又被法國奪回。之後的兩百年,尼斯不停更換主人。一直到1860年,尼斯還撒丁王國西部的邊界。1861年,撒丁首相加富爾伯爵為了在對奧地利帝國的戰爭中爭取到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的支持,犧牲了民族利益,把薩伏伊和尼斯兩個領地劃給了法國,尼斯成為法國的領地,直到今天 。

6. 誰能介紹一下法國城市尼斯的風土人情

尼斯(法文Nice)
概況
尼斯(Nice)是地中海沿岸法國南部城市,位於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為濱海阿爾卑斯省行政中心。尼斯地處馬賽和義大利熱那亞之間,為主要旅遊中心和蔚藍海岸地區的首選度假地,大都會區人口933080人(1999年統計)。城市中心人口347,100人。(2004年統計)
城市
法國東南部城市和港口,濱地中海的利古里亞海。距義大利邊境僅32公里,人口約33.7萬,包括郊區44.8萬(1982),建於公元前5世紀。城市被帕隆河分為兩部分,西為新城,東為舊城和港口,法國南海岸療養勝地和旅遊中心;重要的空運中心,鐵路、公路運輸發達,1873年開始,每年舉行尼斯狂歡節,1963年起建立鮮花、鮮果市場,工業有電子、精密機械、服裝、香水、食品等部門。
尼斯還是法國第五大城市,第二大空港。她將普羅旺斯風格及深受世界各地名流歡迎的生活樂趣,融合在各式各樣的博物館、美術館、花園、噴水池,甚至鮮花和棕櫚樹叢間。起初,尼斯是義大利的一部分,18世紀義大利分裂的局面基本確定之後,尼斯屬於薩伏伊王室的領地。1861年之前,尼斯一直是撒丁王國西部的邊界。但後來撒丁首相加富爾伯爵為了在對奧地利帝國的戰爭中爭取到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的支持,犧牲了民族利益,把薩伏伊和尼斯兩個領地劃給了法國,尼斯成為法國的領地。
有人對尼斯作出這樣的評價:「如果說巴黎是全世界遊客聚集的地方,尼斯則可以說是世界上有錢人扎堆的中心。」從海邊的豪華別墅、商店裡昂貴的商品,不難找到尼斯奢華生活的印記。尼斯城有三個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老城(Vieux Nice)和港口,很像義大利,非常有特色;第二部分是19世紀所建造的城中區,也就是在英格蘭散步道後面的區域;第三個部分則是可眺望城市北方的希米耶區(Cimiez),這里是羅馬人和維多利亞女王的最愛。
或靜或動,或古樸或精緻,尼斯是個度假的天堂.
歷史
尼斯大約400,000 年前就有人類活動,從古跡Terra Amata可以看到對火的使用和房屋的建造。
尼斯城大約建造於公元前350年,很快就成為利古里亞海岸最繁忙的貿易站之一。
公元7世紀,尼斯加入利古里亞的城市建立的熱那亞聯盟。729年,尼斯擊退了撒拉森人的進攻,但是在859年和880年兩度被掠奪,城市也被焚燒。在10世紀的大部分時期尼斯統治著周邊城市。
中世紀時期,尼斯和大部分義大利城市一樣,遭受戰爭的災難。作為比薩的同盟,它是熱那亞的敵對方,法國和羅馬帝國都想征服它。13世紀和14世紀,尼斯幾度成為Provence公爵的領地。1388年,成為薩伏依公爵的領地。
1543年,尼斯遭到法國和土耳其盟軍的攻擊,法國得到尼斯的所有權。
1600年,尼斯落入Guise公爵手中。之後在1696年,尼斯再度被薩伏依公爵佔有。1705年又被法國奪回。之後的兩百年,尼斯不停更換主人。直到1860年,法國拿破崙三世和薩丁尼亞國王簽定合約,尼斯成為法國的領地,直到今天。
氣候
尼斯全年氣候宜人,冬暖夏涼,屬於地中海氣候。在冬天很少有結冰的時候,幾乎不下雪,有時在早春時節氣溫可以達到20°C ,2007年3月2日最高氣溫達到26°C。
文化
由於特殊的歷史使尼斯的文化很特別,當地語言尼斯語(Niçard或Nissart)屬於奧克語群,拉丁語系,至今仍有少數人使用。義大利文化的強大影響和科西嘉島文化較輕微的作用使它區別於其它已經失傳的奧克語分支,不那麼晦澀難懂,也使它保留至今。
當地的美食,包括pissaladière(洋蔥和鳳尾魚醬製成的一種比薩餅)、socca(鷹嘴豆粉製成的薄烤餅)、馬賽魚湯和其它魚湯、鱈魚干、farcis niçois(蔬菜上面灑麵包屑)和salade niçoise(西紅柿、青辣椒、煮雞蛋、金槍魚或其他魚加上橄欖做成的色拉)。
很多其它傳統文化藝術被保留下來,尤其是民間音樂和民間舞蹈,尼斯最著名的舞蹈是法朗多爾舞。
以前,尼斯歡迎來自義大利人的許多移民(現在仍然是人口的大部分),還有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移民。然而,在過去的幾十年,尼斯開始向世界上其它國家開放,很多北歐和西非,東南亞人移民到了尼斯。
風景名勝
盎格魯街(海濱人行道) Château庄園 morts紀念館 海港 鮮花市場 :每天開放 尼斯老城
宗教建築
聖雷佩拉特大教堂,建造於17世紀
聖雅克教堂,建造於17世紀
聖尼克拉斯東正教大教堂
聖珍妮教堂,建造於20世紀

7. 關於紐倫堡的情況,越詳細越好

紐倫堡(德語:Nürnberg,英語:Nuremberg)或譯稱紐倫伯格,是德國巴伐利亞州中弗蘭肯行政專區的中心城市,巴伐利亞州僅次於首府慕尼黑的第二大城市,是世界著名大企業集團西門子的誕生地。紐倫堡與它的兩座姊妹城市菲爾特和埃爾朗根相鄰極近,城區相連,常被稱作大紐倫堡地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曾在此舉行針對納粹德國戰犯的紐倫堡審判。

故事與傳說
德國著名童話作家霍夫曼的童話故事《胡桃夾子與老鼠王》就發生在聖誕夜的紐倫堡市政廳,這個故事後來被俄羅斯大作曲家柴科夫斯基譜寫成芭蕾舞劇《胡桃夾子》而名揚天下。

城市小史
紐倫堡是中世紀多位德意志皇帝誕生和居住的城市,有濃厚的歷史氣息。曾經是德意志的玩具製造中心,被稱作是歐洲的「玩具都城」(Toy capital),目前市內仍有別具特色的玩具博物館。

紐倫堡有兩座姊妹城市:菲爾特(de:Fürth)和埃爾朗根(de:Erlangen)。從菲爾特到紐倫堡的鐵路是德國歷史上第一段鐵路,就此掀開了德國工業化的篇章,成為德國工業化的起點。因此,德國聯邦鐵路的鐵路博物館設於紐倫堡,但2005年一場大火使博物館的館藏幾乎損失殆盡。

歷史上,紐倫堡是「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直轄的統治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因此原因,納粹黨企圖藉助紐倫堡的歷史傳統為其抹上一層虛偽的金色,使紐倫堡在納粹德國時代成為納粹黨一年一度的黨代會會址,紐倫堡在希特勒德國時代風光無限,並因此使該城淪為英美盟軍的重點轟炸對象,頗具中世紀古風的老城區就此夷為平地,雖戰後重建,亦不復當年風采。第三帝國著名的反猶太紐倫堡法案就是在此處出爐的,掀起了種族清洗的腥風惡浪。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清算納粹戰犯罪行的紐倫堡審判是在此舉行的。在戰後,紐倫堡漸漸歸於平淡,回復到地區中心城市的角色。

當地民俗

聖誕市場

19世紀的紐倫堡聖誕市場紐倫堡在每年聖誕節前幾周的時間於老城中心的「主市場」(Hauptmarkt)所舉辦的聖誕市場(de:Christkindlesmarkt#Nürnberg)據稱是德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傳統聖誕市場,銷售各種跟聖誕有關的飾品、飲食等,氣氛紅火熱烈,整個市場都彌漫著甜紅葡萄酒(de:Glühwein)和心形胡椒蜂蜜餅(de:Lebkuchen)的香味。聖誕市場一般於聖誕夜當天下午閉幕。

經濟

紐倫堡Vogelweiher大街的西門子分部
Norma大紐倫堡地區是德國第七大經濟區,因為地處中歐中部位置,是一個繁忙的交通樞紐,城市位於布拉格——巴黎、維也納——布魯塞爾——倫敦、米蘭——蘇黎世——斯德哥爾摩、羅馬——柏林等高速公路的交匯處,並且是ICE、EC和IC鐵路的交叉點,從市區旁流過的萊茵—多瑙運河連接萊茵河、多瑙河、北海和黑海,運河的紐倫堡港每年吞吐貨物700萬噸,市區北部的紐倫堡國際機場每天提供50條航線通向20多個歐洲城市。

就業
在德國一片失業浪潮中,以紐倫堡為中心的弗蘭肯地區被認為是失業率最低的模範州巴伐利亞的模範地區。

著名企業

西門子
西門子最早創建於紐倫堡的老城區,後來因為紐倫堡老城區內土地稀缺,地價較貴,選擇在紐倫堡的姊妹城市埃爾朗根作為擴大發展的基地,在戰後,隨著國際化的浪潮,公司的部分管理職能部門搬遷到柏林和慕尼黑,在埃爾朗根保留了相當的研發部門和部分管理部門。

Norma超市
最早由紐倫堡的姊妹城市菲爾特的一家企業派生出來,如今已經成為一家在歐洲知名的跨國經營連鎖超市。

GfK公司
1934年由後來的德國經濟部長艾哈德等人成立於德國紐倫堡的德國最大、全球第五大的市場調研公司。

教育
紐倫堡原先有一所獨立的「紐倫堡經濟社會學院」(Hochschule),曾出過不少著名人物,比如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之父」前聯邦總理路德維希•艾哈德(Ludwig Erhard)、歐洲中央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金融專家奧特馬•伊興(Otmar Issing)。後來該學院被姊妹城市埃爾朗根(Erlangen)的埃爾朗根大學合並作為該大學的經濟社會學系,大學名稱也就此改為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Universität Erlangen-Nürnberg)。該大學的企業經濟學系(BWL,相當於美國的商學院、中國的管理學院)據說是德國的五大企業經濟學系之一(按注冊在讀大學生人數)。

大紐倫堡地區歷史上的名人
巴洛克音樂家約翰•帕赫貝爾(-1706)
美國尼克松政府的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出生於紐倫堡的姊妹城市菲爾特,因為是猶太裔,逃避納粹迫害舉家前往美國
聯邦德國前經濟部長、前首相「社會市場經濟之父」路德維希•艾哈德
歐洲中央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奧特馬•伊興

友好城市
格拉斯哥(蘇格蘭) 1985年
聖卡洛斯(尼加拉瓜) 1985年
斯科普里(馬其頓) 1982年
克拉科夫(波蘭) 1979年
尼斯(法國) 1954年
威尼斯(義大利) 1999年
亞特蘭大(美國) 1998年
卡瓦拉(希臘) 1998年
深圳(中國) 1997年
並因此深圳市政府將在歐洲大陸的聯系辦公室設在紐倫堡。
安塔利亞(土耳其) 1997年
哈代拉(以色列) 1995年
布拉格(捷克) 1990年
哈爾科夫(烏克蘭) 1990年
安阿伯(美國)

閱讀全文

與法國尼斯什麼時候搬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8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7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8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7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0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6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6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4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7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3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5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