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新政府什麼時候上任

法國新政府什麼時候上任

發布時間:2023-03-02 09:14:36

1. 法國何時建國

公元5世紀法蘭克人征服高盧,建立法蘭克王國。其中西法蘭克是法國的雛形。
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國。
1851年路易·波拿巴總統發動政變,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國。
法國於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國。
1944年6月宣布成立臨時政府,戴高樂擔任首腦,1946年通過憲法,成立第四共和國。
1958年9月通過新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同年12月戴高樂當選總統。

2. 法國歷任總統一覽表 你知道法國第一位總統是誰嗎

法國的總統是法蘭西共和國的國家元首,由國家選民直接選舉出來的,每一任法國總統的任期是5年,但是可以連選連任1次。在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憲法中給予了總統極大的權力。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看法國歷屆總統都是誰,誰是法國第一任總統?

法國歷屆總統一覽表

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夏爾·路易·拿破崙·波拿巴

時期: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任職時間:1848年12月20日—1852年12月2日

出生時間:1808年4月20日-1873年1月9日

簡介:出生於科西嘉島,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

法國第一位總統:路易·阿道夫·梯也爾

時期: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任職時間:1871年8月30日—1873年5月24日

出生時間:1797年4月16日-1877年9月3日

簡介:出生於法國馬賽,法國政治家、歷史學家,1871年—1873年,梯也爾擔任法蘭西第三共和國首任總統,鎮壓了巴黎公社起義。1877年9月3日死於聖日爾曼昂萊。

法國第二位總統:瑪利·埃德米·帕特里斯·莫里斯·德·麥克馬洪

時期: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任職時間:1873年5月24日—1879年1月30日

出生時間:1808年7月13日-1893年10月16日

簡介:生於索恩-盧瓦爾省,法國軍人,伯爵,在克里米亞戰爭及義大利馬堅塔戰役(1859)中揚名,被升為法國元帥,並受封為馬堅塔公爵。

法國第三位總統:弗朗索瓦·保羅·儒勒·格雷維

時期: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任職時間:1879年1月30日—1887年12月2日

出生時間:1813年8月15日-1891年9月9日

簡介; 任內極力降低總統職權,擴大立法機構許可權。對外政策取謹慎態度,阻止民族復仇主義,反對殖民擴張。1887年因其女婿,眾議員威爾遜出賣榮譽軍團勛章事件被迫辭職。著有《政治和司法演說集》

法國第四位總統:瑪利·弗朗索瓦·薩迪·卡諾

時期: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任職時間:1887年12月3日—1894年6月27日

出生時間:1837年8月11日-1894年6月24日

簡介:法國政治家,有勝利的組織者之稱,父親是左派議員伊波利特·卡諾,叔叔即是著名科學家薩迪·卡諾,曾任省長,眾議員,與共產黨的立場較為一致,注意公共工程,鐵路建設。在總體任期內,發生一系列騷動事件,但他仍保持了總統的威嚴。1894年在里昂博覽會上,被一個義大利無政府主義者刺殺。

法國第五位總統:讓·保羅·皮埃爾·卡西米爾-佩里埃

時期: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任職時間:1894年6月27日—1895年1月16日

出生時間:1847年11月8日-1907年3月11日

簡介:在普法戰爭中,他任上尉。戰爭後出任副國務秘書(1883年8月至1885年1月)。1893年12月出任總理直到次年5月辭職。1894年6月,瑪利·弗朗索瓦·薩迪·卡諾總統被暗殺後,他以451票當選為總統。他出任總統只維持了六個月。

法國第六位總統:弗朗索瓦·菲利·福爾

時期: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任職時間:1895年1月16日—1899年2月16日

出生時間:1841年1月30日-1899年2月16日

簡介:出生於巴黎,54歲就當上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第六任總統。1899年2月16日,當福爾和情婦瑪格麗特·斯坦海爾在愛麗舍宮幽會時心臟病突發而身亡。

法國第七位總統:埃米勒·弗朗索瓦·盧貝

時期: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任職時間:1899年2月16日—1906年2月18日

出生時間:1838年12月30日-1929年12月20日

簡介:出生在法國南部馬爾薩訥一個農民家庭,曾出任蒙特利馬市市長。1880年出任德龍省議會主席。他支持法國殖民擴張的熱情,使他在共和黨溫和派內受到相當大的重視。1906年2月任滿後過著私人生活直到去世。1904年被挪威國王奧斯卡二世封為“挪威獅子騎士。

法國第八位總統:克萊芒·阿爾芒·法利埃

時期: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任職時間:1906年2月18日—1913年1月17日

出生時間:1841年11月6日-1931年6月22日

簡介:出生於法國洛特-加龍省,是一位法國政治家,法利埃在其總統任期內加強與英國和俄羅斯的協約。法利埃於1868年結婚,他有兩個孩子。

法國第九位總統:雷蒙·普恩加萊

時期: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任職時間:1913年1月17日—1920年2月18日

出生時間:1860年8月20日-1934年10月15日

簡介:生於巴勒迪克, 1926年7月取代左翼聯盟的 愛德華·赫里歐,另組國民聯盟政府,第三次出任任總理兼財政部長,維護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實行降薪增稅,在穩定法郎以解決法國的財政危機方面功勛卓著,使法國出現了一段新的繁榮時期。1929年7月因病退出政界。任總統期間,積極備戰,促使內閣通過了3年義務兵役法。

法國第十位總統:保羅·歐仁·路易·德沙內爾

時期: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任職時間: 1920年2月18日—1920年9月21日

出生時間:1855年2月13日-1922年4月28日

簡介:法國政治家,出生在布魯塞爾,在任總統期間渴望用積極的社交禮節來發展法國自身與對外的關系,但都因健康原因而無法實現。同年9月,他因身體欠佳而辭去了總統的職務,兩年後病死。

法國第十一位總統:亞歷山大·米勒蘭

時期: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任職時間: 1920年9月23日—1924年6月11日

出生時間:1859年2月10日-1943年4月6日

簡介:生在巴黎,祖籍在香檳郡羅歇教區,米勒蘭祖上為當地名門世家,一度曾是第二號豪富。米勒蘭任總統期內,先後由白里安和普安卡雷組織政府。普安卡雷為了改善經濟狀況、徹底摧毀德國的經濟和軍事力量、為了提高“國民聯盟”在中小資產階級中的威信以鞏固自己的陣地,於1923年1月佔領了魯爾。米勒蘭對這一行動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法國勞動人民反對魯爾冒險行動,反對普安卡雷的對外政策。“國民聯盟”的威信一落千丈。

法國第十二位總統:皮埃爾-保羅-亨利-加斯東·杜梅格

時期: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任職時間:1924年6月13日—1931年6月13日

出生時間:1863年8月11日-1937年6月18日

簡介:生於(Aigues-Vives)艾格維沃,先在印度支那和北非任文官,1893年以激進社會黨人身份當選眾議員。

法國第十三位總統:保羅·杜美

時期: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任職時間: 1931年6月13日—1932年5月7日

出生時間:1857年3月22日-1932年5月7日

簡介:生於歐里西克,1889年作為激進黨人選入眾議員。以善於理財著名。1895年在萊昂·布爾茹瓦內閣中擔任財政部長。他在全國徵收所得稅,取得很好的成績。1931年5月13日擊敗阿里斯蒂德·白里安當選為法蘭西共和國總統,妥善地處理了馬奇諾和白里安逝世而引起的內閣危機。次年5月被俄羅斯無政府主義者帕維爾·戈爾古洛夫刺殺身亡。

法國第十四位總統:阿爾貝·勒布倫

時期: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任職時間: 1932年5月7日—1940年7月10日

出生時間:1871年8月29日-1950年3月6日

簡介:勒布倫畢業於巴黎綜合技術學校,原本是法國南錫的一名工程師,29歲加入政壇。曾兩次主持內閣會者, 1943 年一度囚於奧地利。二次大戰結束後他正式歸隱,至1950年3月6日病逝。著有回憶錄《見證》等。

第十五位

亨利·菲利浦·貝當

時期:維希政府(稱“國家元首”,而非總統)

任職時間: 1940年6月22日—1944年9月7日

出生時間:1856年4月24日-1951年7月23日

簡介:出生在法國加來海峽省的農民家庭。1940年5月德軍入侵法國後,先後任副總理、總理,主張對德投降,退出戰爭。同年6月22日法國敗降後,任維希法國政府元首,默許總理P.賴伐爾實行法西斯統治,鎮壓法國愛國力量。1944年8月法國光復後前往德國。

第十六位

夏爾·安德烈·約瑟夫·瑪利·戴高樂

時期:自由法國(稱“自由法國元首”,而非總統)

任職時間: 1940年6月18日—1944年……

出生時間:1890年11月22日-1970年11月9日

簡介:生於里爾,1970年11月9日卒於科龍貝雙教堂村。1912年畢業於聖西爾軍校。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領導自由法國運動並在戰後成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並擔任第一任總統。戴高樂支持發展核武器、制定泛歐洲外交政策、努力減少美國和英國的影響、促使法國退出北約、反對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稱為“戴高樂主義”。

法國第十七位總統:樊尚·奧里奧爾

時期:法蘭西第四共和國

任職時間: 1947年1月16日—1954年12月1日

出生時間:1884年8月27日-1966年1月1日

簡介: 法國社會黨政治家。工人國際法國支部成員,1946年任兩個立憲會議的主席,1947-1954年任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統。主持危機四伏的 聯合政府。是法蘭西歷史上第一位社會黨總統。

法國第十八位總統:勒內-儒勒-古斯塔夫·科蒂

時期:法蘭西第四共和國

任職時間: 1954年12月1日—1959年1月8日

出生時間:1882年3月20日-1962年11月22日

簡介:是一位法國政治家,1954年1月16日到1959年1月8日以無黨派獨立人士的身份擔任 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的第二任也是最後一任 總統。

法國第十九位總統:夏爾·安德烈·約瑟夫·瑪利·戴高樂

時期: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任職時間:1959年1月8日—1969年4月20日

出生時間:1890年11月22日-1970年11月9日

簡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創建者、法國軍人、作家和政治家。

代總統:阿蘭·波厄

時期: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任職時間: 1969年4月20日—1969年6月20日

出生時間:1909年4月17日—1996年12月9日

簡介:法國政治家。任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時期代理總統。1969年夏爾·戴高樂辭職後阿蘭·波厄代任。1974年喬治·讓·蓬皮杜逝世後阿蘭·波厄再次代任。

法國第二十位總統:喬治·讓·雷蒙·蓬皮杜

時期: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任職時間: 1969年6月20日—1974年4月2日

出生時間:1911年7月5日-1974年4月2日

簡介:生於法國中部康塔勒省蒙布迪夫市一小學教員家庭,畢業於巴黎高等師范學校文學院並獲巴黎政治學院文憑。1962年任總理,是法國歷史上第一個非議員又非部長而直接出任總理的人。1969年6月15日,蓬皮杜得到58.22%的高票當選成為法國總統。1973年9月訪華。他是第一位訪問中國的法國國家元首,也是西方國家元首訪華第一人。

代總統

時期: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任職時間:1974年4月2日—1974年5月19日

出生時間:1909年4月17日—1996年12月9日

簡介:法國政治家,1969年4月20日—1969年6月20日,任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時期代理總統。1969年夏爾·戴高樂辭職後阿蘭·波厄代任。1974年喬治·讓·蓬皮杜逝世後阿蘭·波厄再次代任。

法國第二十一位總統:瓦萊里·瑪利·勒內·喬治·吉斯卡爾·德斯坦

時期: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任職時間: 1974年5月19日—1981年5月19日

出生時間:1926年2月2日

簡介:他是歐洲一體化的推動者,1979年和當時的德國總理施密特共同倡議建立了歐洲貨幣聯盟,為歐元奠定了基礎。

法國第二十二位總統:弗朗索瓦·莫里斯·阿德里安·瑪利·密特朗

時期: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任職時間: 1981年5月19日—1995年5月17日

出生時間:1916年10月26日-1996年1月8日

簡介:生於德國的科布倫茨市。畢業於綜合工科學校和國立行政學校。1974年5月19日,48歲的吉斯卡爾·德斯坦在蓬皮杜去世後的總統選舉中取勝,就任法國總統。任內進行了一些自由主義的改革,提高了養老金和家庭補助,通過了“離婚自由”、“墮胎自由”等法令。德斯坦被稱為“現代歐元之父”。

法國第二十三位總統:雅克·勒內·希拉克

時期: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任職時間: 1995年5月17日-2007年5月16日

出生時間:1932年11月29日

簡介:出生於法國巴黎,巴黎政治學院、國家行政學院畢業,法國政治家,前總統、總理。他曾於1977年至1995年間3次連任巴黎市長,並於1995年5月第一次當選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第五任總統。在2002年5月,以81.5%對18.5%的絕對優勢擊敗極右翼領導人勒龐連任。2016年9月18日,83歲的法國前總統希拉克因肺部感染在巴黎住院治療。

法國第二十四位總統:尼古拉·薩科齊

時期: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任職時間: 2007年5月7日-2012年5月15日

出生時間:1955年1月28日

簡介:出生於巴黎,父親是匈牙利移民,母親是法國人(猶太人),畢業於巴黎政治學院,獲法律碩士,曾任法國總統,法國右翼政黨人民運動聯盟主席,在任期間,先後六次訪問中國。

法國第二十五位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

時期: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任職時間: 2012年5月15日—至今

出生時間:1954年8月12日

簡介:出生於魯昂,法國左翼政治家,他25歲便擔任後來成為法國總統密特朗的經濟問題顧問;1997-2008年擔任社會黨第一書記;2000年奧朗德在格勒若布爾召開的代表大會上的提案成為社會黨2000年競選綱領的基礎。2012年4月22日,奧朗德在法國大選首輪投票中居首位;並在5月6日的第二輪選舉中當選為法國新一任總統兼任安道爾公國元首。

看了上述的法國歷任總統一覽表是否更新了你對法國的認識呢?

3. 馬克龍將在什麼時候就任法國新總統

5月8日,據法新社報道,法國現任總統奧朗德稱,在法國大選中當選新一屆總統的馬克龍,將於14日就任。

4. 法國總統的選舉

法國總統是法蘭西共和國(第五共和)的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的最高統帥。總統任期5年(舊憲法規定的任期為七年),可連選連任一次。
目前法國總統選舉程序依照的是1962年頒布的《法國選舉法》,採取「多數兩輪投票制」,由全民直接投票選舉總統。也就是首先進行第一輪投票,如果無人獲得50%以上絕對多數票,則第一輪中得票最多的兩位候選人進入第二輪投票選舉。第二輪投票將第一輪投票後的第二個星期日舉行。如果前兩位候選人中有中途退出競選的,則由得票次多者替補上來,以保證在第二輪投票中有兩位候選人。
自1962年實行總統普選以來,尚無一人能在第一輪投票中獲得50%以上的選票當選總統,因此歷屆法國總統大選都進行了兩輪選舉。
本屆法國總統選舉於4月22日舉行了首輪選舉,結果人民運動聯盟主席薩科齊和社會黨人羅亞爾得票名列前兩位而進入第二輪投票選舉。
第二輪投票選舉在5月6日進行。結果薩科齊成為法蘭西新一任總統。
CNTV2012年5月7日凌晨消息,據最新消息,法國總統大選5月6日第二輪投票結果已經出爐,社會黨領導人弗朗索瓦-奧朗德以51.9%的支持率當選法國總統,成為近20年來首位社會黨總統,前總統薩科齊成為第11個因歐債危機下台的歐洲領導人。
奧朗德於1954年出生於魯昂,曾就讀於法國高等商學院、巴黎政治學院和國立行政學院,主修經濟和法律。他從政經驗豐富,25歲開始跟隨密特朗,27歲在密特朗成為法國總統後,任總統府經濟顧問,34歲當選國會議員,還曾擔任市長和省議會主席職位。從1997年至2008年,奧朗德擔任法國最大反對黨法國社會黨的第一書記,時間長達11年之久,是社會黨任期最長的第一書記。2011年10月16日,奧朗德贏得黨內初選,成為法國社會黨2012年總統大選候選人。2012年4月22日,奧朗德獲得最高支持率,擊敗其他的八名候選人,同薩科齊一齊勝出,進入第二輪投票選舉 。

5. 法國的政權先後排列順序

法國國名來源於公元4~5世紀自萊茵河東岸入侵的一個日耳曼蠻族——法蘭克人;法蘭西意即法蘭克人的王國。嚴格地說,法國立國應從公元 843年查理曼帝國分裂後算起。

史前與高盧時期(公元5世紀以前)
羅馬人曾在高盧推行奴隸制建立奴隸制庄園。418年西哥特人在阿基坦建立王國。443年勃艮第人在索恩河與羅訥河流域建立王國。公元5世紀後期,在國王克洛維率領下大舉西侵,佔領除勃艮第王國和地中海沿岸外的全部高盧,並移駐巴黎,建立法蘭克王國。

中世紀時期(5~18世紀末)中世紀時期是封建制度在法國形成、發展和衰落時期,它又可分為初期、中期、晚期3個階段。
中世紀初期(5~10世紀)該時期包括兩個王朝:墨洛溫王朝和加洛林王朝。9世紀初諾曼人開始入侵,911年在北部建立了諾曼底公國。從9世紀末起,加洛林家族與羅貝爾家族為爭奪王位紛爭達100年,987年,羅貝爾家族的於格.卡佩登上王位,建立了卡佩王朝。
中世紀中期(10~15世紀)1328年因卡佩家族嫡系無男嗣,由其旁支瓦盧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繼承王位,建立了瓦盧瓦王朝。
中世紀晚期(16~18世紀)16世紀上半葉,英法百年戰爭的創傷尚未癒合,又發動了侵略義大利的戰爭,並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爭奪德法邊境土地,1562年又爆發了長達30餘年的宗教戰爭,即胡格諾戰爭。1589年,波旁王朝的第一個國王亨利四世(1589~1610在位)繼位後極力恢復和平,休養生息,到路易十四親政時期,法國專制王權進入極盛時期。

近代現代時期(18世紀末~ ) 1789年開始的法國大革命是法國歷史上重要的分水嶺,它結束了1000多年的封建統治,開始了資本主義確立和發展時期。法國大革命以來近200年的歷史可分為3個時期:

從法國大革命到巴黎公社(1789~1871) 這個時期可稱為「革命的世紀」,在這82年中共進行了5次革命(1789、1830、1848、1870、1871)。1789年法國革命的歷史任務是推翻封建專制統治,廢除封建制度,建立資產階級政權,發展資本主義。1789~1794年,革命沿著上升路線發展,從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義起經過君主立憲制、吉倫特派共和國和雅各賓派民主專政3個階段。

1794~1814年,革命沿下降路線發展。熱月黨人和督政府(見法國大革命)力圖鞏固資產階級共和國,然而經濟困難未能克服,左右兩派政治力量難於平衡,1799年11月,拿破崙.波拿巴將軍發動霧月政變,建立執政府(見法國大革命),1804年,拿破崙稱帝為一世,改共和國為法蘭西帝國,取消民主自由,加強中央集權,頒布《民法典》,從法律上維護和鞏固了資本主義所有制和資產階級的社會經濟秩序,對法國的資本主義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1814年復辟王朝的路易十八(1814~1824在位)頒布《憲章》,保證不改變大革命確立的經濟秩序和資產階級自由權利。1820年,王黨極右分子當權,背棄《憲章》,激起資產階級自由派和人民群眾的憤怒,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了查理十世(1824~1830在位),代之以七月王朝,政權落入大資產階級手中。從1830年起,工業革命在法國興起,掀起建築鐵路熱潮,30~40年代,工人運動如里昂工人起義、共和運動、民主運動此伏彼起,最後匯為巨流。1848年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建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1851年12月2日路易.拿破崙.波拿巴發動政變,翌年稱帝,為拿破崙三世,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

1870年9月初拿破崙三世在普法戰爭中的潰敗引起了9月4日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帝制,宣布共和。成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政治上動盪不定是第三共和國的一個顯著特點。到1914年的44年內共換了近50個內閣。1877年,麥克-馬洪,M.-E.-P.-M.de總統解散議會,法國共和制面臨新的考驗。共和黨人粉碎了麥克-馬洪的5月16日政變企圖。80年代溫和派共和黨人執政。1888~1889年,G.-E.-J.-M.布朗熱將軍策劃控制政府,但未得逞(見布朗熱事件)。1894年,反動勢力誣告猶太軍官A.德雷福斯出賣軍事機密,妄圖藉以接管共和政府。保衛共和國再次成為群眾運動的政治口號(見德雷福斯案件)。90年代後期,激進派共和黨人占優勢,1905年議會通過政教分離法。

1958年 5月在阿爾及利亞的法國殖民者發動政變,對法國政府施加壓力。6月1日,議會以多數票授權戴高樂組織政府。戴高樂提出加強總統權力、削弱議會權力的修改憲法原則,於1958年 9月以公民投票方式通過,第四共和國宣告結束。1959年 1月戴高樂總統就職,第五共和國時期開始。

6. 2017法國總統大選日期是什麼時候 2017法國大選開始時間及結束時間

2017年法國總統選舉的第一輪和第二輪將分別於4月23日、5月7日舉行。法國議會選舉則將在2017年6月11日和18日舉行。
法國2017總統大選日程
2月6日-2月12日
法國憲法委員會指定約2000名代表,負責監督大選
2月23日
在政府公報上公布選民號召令
2月23日-3月17日18點
每周二、五,在憲法委員會官方網站上定期公布獲得民意代表簽名保薦的進展狀況
3月20日/21日
憲法委員會制定候選人名單
3月21日—22日午夜/3月22日—23日午夜
候選人名單申訴期(對候選人名單提出異議的申訴截止時間為名單公布第二天24點)
(最晚截至)3月24日
憲法委員會對候選人名單的相關申訴進行裁決
4月17日-22日
憲法委員會與內務部共同進行兩次演習,檢查確認內務部的選舉結果傳送系統
4月23日
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
4月26日(最晚截至20點)
憲法委員會最終公布第一輪選舉投票結果
4月27日
最終確定進入第二輪投票選舉的兩位候選人
5月7日
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
5月11日(預計日期,未最終敲定)
憲法委員會最終確定總統大選投票結果並宣布新當選總統
預計最晚
於5月14日
憲法委員會主席正式宣布總統大選投票選舉結果
4月23日與5月7日,法國將分別舉行總統選舉的兩輪投票。

7. 拿破輪和法國歷史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 是法國的皇帝(1804年~1814年)、軍事家,曾經佔領過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分領土。
早年
拿破崙(荒野雄獅的意思)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島的阿雅克修城,科西嘉島當時剛剛被賣給法國。他的家族是當地的一個貴族世家,在父親的安排下,拿破崙9歲時就到法國布里埃納軍校接受教育。
拿破崙一開始自認是一個外國人,一心希望有一天能夠讓科西嘉從法國獨立出去。16歲時他被授予炮兵少尉頭銜。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拿破崙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動科西嘉獨立,但遭到另一個親英反法的保利集團排擠,最後全家逃往法國。1793年7月,拿破崙帶兵攻下了保王黨的堡壘土倫,因此受到雅各賓派的賞識。1794年熱月政變中拿破崙由於和羅伯斯畢爾兄弟關系緊密而受到調查,後因拒絕到義大利軍團的步兵部隊服役而被免去准將軍銜。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託成功平定保王黨武裝叛亂,一夜之間榮升為陸軍中將兼巴黎衛戍司令,在軍界和政界中嶄露頭角。
拿破崙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對當時的軍事知識深有研究,善於將各種軍事策略運用於實戰之中,尤其是主張將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作用。1796年3月2日,26歲的拿破崙被任命為法國義大利方面軍總司令,3月9日與情人約瑟芬•博阿爾內結婚,之後便匆匆奔赴前線。在義大利,拿破崙統帥的軍隊多次擊退了奧地利與薩丁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聯軍,最後迫使對方簽署了有利於法國的停戰條約,凱旋而歸。
埃及之戰與權力的取得
取得義大利之役的勝利後,拿破崙的威信越來越高,他成為法國人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到受威脅,因此任命他為埃及軍司令,派往東方以抑制英國在該地區勢力的擴張。在拿破崙的遠征軍中,除了2000門大炮外,還帶了175名各行業的學者以及成百箱的書籍和研究設備。在遠征中拿破崙曾下達過一條著名的指令:「讓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中間。」拿破崙本人精通數學,同時還十分喜愛文學和宗教,受啟蒙運動的影響十分大。
然而1798年遠征埃及本身是一個大失敗。拿破崙的艦隊被英國的海軍上將納爾遜完全摧毀,部隊被困在埃及。1799年回國時,400艘的軍艦只剩下2隻小艦,原本侵略印度的計劃受阻,人員損失慘重。
此時歐洲反法聯盟逐漸形成,而法國國內保皇派勢力則漸漸上升。1799年8月,拿破崙最終決定趕回巴黎。1799年11月9日,回到法國的拿破崙發動了霧月政變並獲得成功,成為法國第一執政,實際為獨裁者。
拿破崙之後進行了多項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經濟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並且直到今天依然有重要影響的《拿破崙法典》,是在政變的當天晚上就由拿破崙下令起草的,很多條款拿破崙本人親自參加討論最終確定,基本上採納了法國大革命初期提出的比較理性的原則。法典在1804年正式實施,即使是在一個多世紀後依然是法國的現行法律。法典對德國、西班牙、瑞士等國的立法起到重要影響。在政變結束後三周拿破崙向人民發布的公告中,他自豪地宣稱:「公民們,大革命已經回到它當初籍以發端的原則。大革命已經結束。」
征服歐洲,成為皇帝
1800年,拿破崙再度打敗奧地利軍,英國也不得不與法國簽訂和約,迫使第二次反法聯盟土崩瓦解。1804年5月18日,拿破崙宣布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但是他並不是由教皇庇護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將皇冠帶到了頭上,然後還為妻子加冕為皇後。一年之後,他又在義大利由教皇加冕為義大利國王。
1805年8月,奧地利、英國、俄國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崙於是在9月24日離開巴黎,親自揮軍東進,到10月12日法軍已經佔領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國和奧地利在烏爾姆激戰後,反法同盟投降。之後法國又取得了奧斯特里茨之戰的勝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拿破崙隨後聯合了德國境內各諸侯國組成「萊茵同盟」,把它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次年秋天,英國、俄國、普魯士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但是10月14日法軍同時在耶拿和奧爾斯塔特擊潰敵軍,普魯士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拿破崙因此取得了德國大部分地區。1807年6月法軍又在波蘭大敗俄國軍隊,拿破崙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會面,雙方簽訂了和平條約,在此前一年拿破崙頒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陸封鎖政策,禁止歐洲大陸與英倫的任何貿易往來。
轉折:入侵西班牙、奧地利與俄羅斯
1807年末西班牙爆發內部動亂,西班牙國王遭到人民的唾棄。拿破崙於是乘機入侵了西班牙,並讓其長兄約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成為西班牙國王。但是這個舉動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反對,拿破崙根本無法平息當地的暴動。英國在1808年介入西班牙爭端,英軍8月8日登陸蒙得戈灣,8月30日佔領了整個葡萄牙。之後他們在當地民族主義者的支持下,逐步將法軍趕出了伊比利亞半島。
正當拿破崙陷入西班牙泥潭之際,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組成。奧地利在背後偷襲法在德國的領土,拿破崙被迫退出西班牙,率軍東征。奧地利軍隊雖然一開始取得優勢,但是拿破崙很快就轉敗為勝,迫使奧地利再次割讓土地。
到了1811年末,法俄關系已經開始惡化,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拒絕繼續與法國合作抗英,最後戰爭爆發。拿破崙率領50萬大軍進入俄羅斯。俄軍採取了撤退不抵抗的戰術,直到1812年9月12日法軍歷經博羅迪諾的血腥戰役(法軍有7萬人陣亡和重傷)後,進入莫斯科。拿破崙本以為亞歷山大一世將會妥協,未料到迎接他的確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而此時在國內又有人策劃了一次失敗的政變,令他不得不趕回法國,最後回到法國的只有1萬人。
戰敗、流放、百日政權與滑鐵盧
1813年英國、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雙方在德國境內多次激戰。雖然法軍取得了多次勝利,但是針對拿破崙的壓力卻是越來越大,直到10月的萊比錫之戰法軍被擊潰,各附庸國也紛紛脫離法國獨立,同盟軍開始向巴黎挺進。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佔領,同盟軍要求法國無條件投降,同時拿破崙必須退位。1814年4月13日拿破崙在巴黎楓丹白露宮簽署退位詔書,此前兩天拿破崙宣布無條件投降。拿破崙本人在退位後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拿破崙保留了「皇帝」的稱號,可是他的領土只局限在那個小島上。
拿破崙在往厄爾巴島的路上幾乎被暗殺,自己也嘗試自殺未遂。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國,重新成為法國國王,波旁王朝復辟。拿破崙的妻子和兒子被奧地利人囚禁,還有傳聞說拿破崙將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一個小島,這一切令拿破崙別無選擇,最後在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島,3月1日回到法國。本來被派來阻止他的法國軍隊轉而繼續支持拿破崙。3月20日拿破崙回到巴黎,此時他已經擁有一個14萬人的正規軍和20萬人的志願軍,百日王朝開始。
但是好景不長,歐洲各國迅速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的軍隊在比利時滑鐵盧之役中全軍覆沒,7月15日他正式投降,被流放聖赫勒拿島。1821年5月5日,拿破崙在島上去世,5月8日在禮炮聲中這位征服者被葬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托貝特山泉旁。直至今日,拿破崙的死因還是眾說紛紜,英國醫生的驗屍報告顯示他是死於嚴重胃潰爛,但新的研究認為拿破崙死於砷中毒。
他去世後九年,新的奧爾良王朝在人民的壓力之下將拿破崙的塑像重新豎立在旺多姆圓柱上。1840年,法國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利浦派其兒子將拿破崙的遺體接回。該年12月15日,拿破崙的靈柩被運回巴黎,在經過凱旋門後安葬到塞納河畔的老殘軍人退休院(即榮譽軍人院)。
拿破崙在老殘軍人退休院圓頂大堂內墓
影響
拿破崙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他一生親自參加的戰役達到60多個,而其指揮的多個戰役,直到今天在軍事史上依然有重要意義。但是他的征戰打破了歐洲的權力均衡,導致其他歐洲強權7次組成反法同盟,最終徹底擊敗拿破崙。在拿破崙戰敗後的維也納會議上,新的歐洲秩序與均衡被很快重新建立起來。
雖然拿破崙曾經叱吒風雲數十載,但是他的功績是短暫的,在他退位後,法國的疆域很快又恢復到他執政前的樣子,拿破崙的戎馬生涯對之後的歐洲歷史並沒有重大影響。唯一能讓他載入史冊的,是由他本人下令編撰的《拿破崙法典》,這部法典是很多現代民主國家法律體系的原型。
除此之外,拿破崙也是最早提出歐洲合眾國構想並試圖通過武力來實現的人。雖然他本人並未成功實現這個夢想,今天的歐洲正在朝向一體化的目標邁進。
拿破崙為法國帶來了榮耀,法國人民始終愛戴這位法蘭西戰士(有趣的是,他在18歲以前始終認為法國不是他的祖國),1840年12月他的遺體運抵巴黎後,90萬巴黎市民冒著嚴寒迎接他。而在多年後,拿破崙也贏得了對手的尊敬。1855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攜王儲(即後來的愛德華七世)到老殘軍人院,女王讓王子「在偉大的拿破崙墓前下跪」。

▲法國歷史
第一次鐵器時代(前850-前450)的部酋分立
相對地,訴諸考古發現的話,則能讓我們比較確定地重現晚期石器時代、青銅時代相對穩定的社會之後,突然爆發的軍事與社會巨變。許多遺址的「年代下限」(terminus postquem)顯示,這些動盪發生於前850年左右,也就是第一次鐵器時代。
在這個時代當中,考古學家們可以重新發現當時經濟和技術發達的聚落,其中一個座落於阿爾卑斯山當中,很可能就是塞爾特人來臨之前的遺址。
這個時代的特徵似乎是由規模不小的酋邦(principautés)所支配,並由好戰的貴族體制所統治。這些「塞爾特部族的君長、女王」(語見帕特里絲·布杭Patrice BRUN)以兵器和華美的二輪戰車陪葬,如同今法國金丘省(勃艮第大區)的維克斯(Vix)以及德國符騰堡州侯赫多爾夫(Hochdorf )等地所見。他們的墓葬同樣揭露了來自地中海文化圈(特別是埃及)的奢侈品在此出現,見證了這些貴族的巨富當中亦有商業貿易的一面。
前6世紀初,希臘商人在地中海的Lacydon海灣建立了馬薩利亞,這個希臘殖民地成為貿易中心。在馬塞定居的希臘人來自小亞洲的Phocée城。
凱爾特人(前450年代至前2世紀)
前450年到前400年,藝術品風格重新發生了巨大變遷,這可能意味著政治方面也發生了變化。在那個時候,出現了La Tène文化。按照傳統的觀點,高盧的時代從此正式開始,但是考古遺址發生變化的理由目前還在爭論中。
按照第一個觀點,在地中海文明的影響下,社會發生了逐漸的變化,外來民族逐漸擴散。按照第二個觀點,凱爾特侵略了原住民的領土,這些原住民從前史一直到凱爾特人的來臨前,變化很小。
我們無法了解這些社會變遷的事實,只能提出一些假設。目前大部分的專家推出折中觀點:既發生了漫長的文化擴散過程,也發生了凱爾特的入侵。
高盧獨立時代
到了公元前二世紀,希臘文和拉丁文之中關於高盧族和高盧國的記載越來越多,揭開了高盧族部分的神秘面紗。高盧(拉丁文 Galli)一詞最早出現在羅馬政治家Caton的筆下(公元前168年),他指的是從法國入侵義大利北部的高盧族人。
在公元前二世紀末,在希臘殖民地馬賽的影響下,且因高盧族和地中海的貿易交流,高盧族的一些部落開始希臘化,也開始運用希臘字寫高盧語,但是由於宗教的忌諱,高盧族沒有把其豐富的口傳歷史寫成文字,限定文字的運用范圍為商業和貿易。因此,在高盧語消失之後,這些傳統隨著被淡忘了。
高盧被劃分成幾個部落,那些部落之間的領土界限顯然被劃定得非常清楚。這些界限和未來的羅馬「城市」(Civis)的界限相吻合,亦和現代法國的省相吻合。
La Tène文化末期的高盧在語言、文化等方面顯示出穩定的狀態。但是,按照羅馬的歷史學家,在社會政治方面,高盧的君主制度和貴族制度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選定的法官(高盧語vergobretos)。
羅馬人征服高盧之前一個世紀是高盧文明的鼎盛時代,經濟繁榮,文化發達,不象羅馬作家和西方19世紀歷史學家描述得如此野蠻落後。在那個時代出現了規模非常大的城堡(oppidia),也開始運用錢幣:高盧人文明的水平不低於前2世紀的羅馬。
高盧人對羅馬文化的貢獻非常眾多。在軍法和技術方面,羅馬人不僅採用了高盧人的許多發明,也借了高盧語的詞彙,例如:木桶、劍(gladius)、鎖子甲、肥皂、馬車(carrus)等。
羅馬征服高盧(前125年至前51年)
在前2世紀末年,羅馬已經征服了高盧的東南部(現在法國的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和朗格多克-魯西永等地區),這些地區被稱為「Gallia togata」,即「穿羅馬式長袍的高盧」,因為這些地區的高盧人最早受到羅馬影響,開始採取羅馬的生活方式。
日爾曼人入侵
在406年12月31日夜裡,汪達爾人,蘇維匯人等日爾曼「野蠻」民族和阿蘭人趁冬天萊茵河結凍之機一同侵入羅馬帝國。由此開始一直到476年西羅馬帝國的覆滅,皇帝的權利日益減少,高盧的羅馬代表也不敢反抗日爾曼人。在帝國行政里,那些日爾曼族人被劃入兩個不同的階級:聯邦者foederati和殖民者lètes。
現時法國領土是由高盧族地區組成。西元前1世紀至5世紀,羅馬統治著主要由高盧族(Gaulois)、凱爾特族(Celte)和在西南部的巴斯克族(Basque)所組成的人口。486年,來自東方的法蘭克人(Francs)首領克洛維一世(Clovis I)征服了在盧瓦爾河(Loire)和索姆河(Somme)之間的羅馬領土。後來他將現時北部和中部法國地區納入統治,並在496年將羅馬天主教定為國教。其他日耳曼統治者仍是以阿里烏主義(Arianisme)為宗教。
在克洛維一世於511年死後,他的領土不斷分裂和統一;而統治實權亦由他的嫡系墨洛溫王朝(Mérovingiens)漸漸移入世襲的宮相(maire palais)里.751年,查理·馬特爾的兒子 - 矮子丕平 - 名正言順地建立他的加洛林王朝(Carolingiens)。
這王朝在丕平(Pépin)的兒子查理曼大帝統治下達至顛峰。查理曼先後在771年統一了在分裂中的法蘭克裔領土,774年征服了盤踞北義大利百年以上的倫巴第王國(Lombard),778年將巴伐利亞(Bavière)納入統治, 796年打敗了多瑙河平原的阿瓦爾人, 801年將南部邊境推進至巴塞羅那而與伊斯蘭教的西班牙領地接壤, 並在大肆征伐後終於在804年征服了薩克森人。
中世紀
教宗利奧三世(Léon III)在800年 加冕查理曼為羅馬人的皇帝以表揚其功績及對羅馬教廷的擁護。 但他的兒子路易一世死後, 路易的三位兒子在凡爾登條約(Traité de Vern)里將查理曼的領土三分為東中西三部。 加洛林王朝雖然在884年至887年間曾短暫統一, 但神聖羅馬皇帝封號自此不再在西部通行, 而西部亦漸漸演變為法蘭西王國。
在查理曼大帝統治後期, 維京族 (Vikings) 沿他的王國北方及西部邊境推進。 自查理曼在814年死後, 他的繼任人未能團結去遏止維京人入侵。 維京人和他們的長船縱橫盧瓦爾河和其他內陸河流, 到處攻掠: 843年他們殺死了南特(Nantes)市的主教, 數年後又焚燒了土爾(Tours)城的聖馬丁教堂(L'église Saint- Martin), 845年更擄掠巴黎。
現時法國領土大致與國王糊塗查理(Charles le Simple)統治時相同。 他被逼將塞納河下游兩岸大片土地割與維京人, 形成諾曼底(Normandie)公國。最後在斷斷續續的權力爭奪中,加洛林王朝亦步上前朝覆滅的後塵: 法蘭克公爵及巴黎伯爵雨格.卡佩 (Hughes Capet)在987年建立了卡佩王朝 (Capétiens)。它與其旁枝瓦盧瓦王朝(Valois)和波旁王朝(Bourbon) 將統治法國超過800年之久。
卡佩王朝的堀起使法國發展出新的政治架構: 君主承認擁有領土的貴族對其疆土的行政管理權,以換取他們有限度的忠誠和軍事支持。這制度令卡佩王朝直接控制的疆土限於塞納河中游及毗鄰地區。另一方面,強大的諸侯, 譬如10世紀和11世紀時布盧瓦伯爵(Comte de Blois), 通過聯姻及扶植弱勢貴族而積累了數目可觀的領地。
911年割與維京人的諾曼底公國,成為了後來征服者威廉入侵英國的根據地。1066年,威廉公爵成功奪得英格蘭的王位,是為英王威廉一世(Guillaume le Conquérant)。威廉公爵仍保留諾曼底公爵的稱號和封地,並將其傳給以後的歷代英王,埋下了日後英法兩國沖突的導火線。1154年,法國的安茹伯爵亨利繼承英國王位和諾曼底爵位,是為英王亨利二世(Henry II)。亨利將自己在法國領地(安茹及諾曼底)歸入英國王室。再加上1152年他迎娶了法王路易七世(Louis VII)前妻阿基坦的艾利諾女公爵(Aliénor d'Aquitaine),令他的勢力擴展到法國西南部。這些事件令英法兩國關系日益緊張,最終導致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
13世紀,法國王室將不少南部的領土收歸中央,煽動了基督徒屠殺異教徒的浪潮(1209年為最高峰期) ,並把藉此將南部的朗基多克省(Languedoc)收為皇家家族領地。公正王菲力四世(Philippe IV le Bel)試圖奪取佛蘭芒地區(1300), 但在兩年後,法軍終在發生於Courtrai (Kortrijk)的金靴刺之戰中,被佛蘭芒城邦聯軍擊退。
百年戰爭
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身亡,卡佩王朝(Capétiens)絕後。瓦盧瓦王朝(Valois)成員腓力六世(Philippe VI)繼承王位。但是英王愛德華三世(Edward III),前法王腓力四世(Philip IV)的外孫,宣稱自己是法國王位唯一合法繼承人。此王位爭議成為英法百年戰爭的導火索。1337年11月英王愛德華三世率軍進攻法國,戰爭開始。英法百年戰爭導致兩國的民族意識大大提高,但百年戰爭期間,兩國都不約而同地出現內亂,如1381年英國的瓦特·泰勒叛亂(Tyler's revolt)和1358年法國的扎克雷革命(Jacquerie)。
法軍在1337年至1360年間節節敗退,瀕臨亡國。但在1369年至1396年間轉入反攻。1415年英王亨利五世在阿贊庫爾戰役(Battle of Agincourt, French: Bataille d'Azincourt)的勝利,令瓦盧瓦王室失去其他貴族家族的支持,最終導致7年後巴黎淪陷和1420年特魯瓦條約(Treaty of Troyes)的簽署。導致法國王室對盧瓦爾河(Loire)以南的管治權大大削弱。
1428年,英軍更進一步,佔領了包括巴黎在內的法國北部,並且圍攻通往法國南方的要塞奧爾良。此舉再次激起了法國人的愛國熱情,紛紛起兵反抗。次年,女英雄聖女貞德(Joan of Arc)率軍馳援奧爾良,擊退了英軍。並在歷史名城蘭斯(Reims)擁立查理七世為新任法王。但貞德很快被勃艮第人逮捕,並交與英軍。在英軍宗教審判所的不公道的審訊下,貞德被判為異端,於1431年被釘上十字架,活活燒死。
後來英國內部發生沖突,再加上法王和勃艮第公爵菲利浦(Philippe of Burgundy)的和解,導致法國漸漸反敗為勝。最終陸續收復巴黎(1436年),諾曼底(1450年)及波爾多(1453年10月)等地,法軍獲得最後勝利,收復了除加來(Calais)外的全部領土。在這場戰爭以後,法王逐步加強中央集權,並分別將勃艮第(1477年)和布列塔尼(1491年)收歸中央。
瓦盧瓦王朝
百年戰爭的損失是極大的, 特別由於瘟疫(黑死病,一般被認為是腺鼠疫)的爆發。這種疾病於1348年從義大利迅速地傳播Rhone 谷和因此橫跨這個國家的大部分地區。距估計,差不多有18-20百萬人口在現代天法國在這種 1328 年之時hearth 稅返回被減少了150 年後根據40% 或更。 盡管迅速人口統計和經濟復甦起點, 這個早先一半世紀的獲取將由沖突一比較進一步的被延長的系列, 這時候在義大利危害 (1494-1559), 法國努力獲取優勢結束了在德意志地區哈布斯堡神聖羅馬皇帝的增加的力量的地方。 比法國被浸入了入一次國內危機與廣遠後果幾乎沒有是義大利戰爭。盡管一個契約的結論在法國和Papacy (1516 之間), 贈與冠無比的力量在資深傳教士任命, 法國由新教徒改革的嘗試深深地影響了打破天主教歐洲團?
成為歐洲霸權
法國 - 1552到1798年
法國大革命及其後的政治亂局
在路易十六統治時期(1774年—1792年),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走到了盡頭。路易十六的法國支持北美十三個殖民地反抗英國統治的獨立戰爭(1778年—1783年),但法國海軍的直接干預也暴露出它自身的一些問題。幾個世紀以來的奢靡浪費和與歐洲列強的軍現困難。惡化的經濟情況,對貴族和教士等特權階級的普遍憎恨,以及缺乏可供選擇的其它變革方式是法國大革命的主要動因。這終於導致1792年第一共和國的成立,以及在1848年2月26日推翻七月王朝後第二次宣布共和。雖然法國的革命家堅決主張共和和平等這些原則,法國在這一時期恢復對絕對君主制或君主立憲制多達四次: 拿破崙的第一帝國,路易十八的波旁王朝復辟,路易·菲利普的七月王朝,以及拿破崙三世的第二帝國。在普法戰爭結束後的1870年,第三共和國宣告成立(期間曾一度出現了全球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這一次共和體制一直持續到1940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德國佔領。
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1918年) 導致了法軍人員的重大傷亡和裝備巨大損失。在1920年代, 法國在與德國接壤的邊界建立了馬其諾防線(Maginot Line) 並且與東歐的各新興小國結成「小協約國」聯盟,防止德國和奧地利的復興。但英法政府在1930年代推行的綏靖政策,導致德國納粹黨和希特勒的坐大,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淪陷更使「小協約國」聯盟立即灰飛湮滅。納粹德軍其後更在1940年6月繞過馬其諾防線,迅速攻陷法國北部3/5的土地,包括富有的洛林-亞薩塞林。
同年7月10日,法軍一戰英雄貝當元帥(Henri Philippe Pétain)在法國南部的維琪 / 維希(Vichy)被推舉為傀儡政府的首領。為維護維希政府僅有的主權,貝當只好默認德國在法國掠奪資源,更徵召法國人為役夫,為納粹德軍服務,甚至還要將政府稅收的一半「繳納」給德國。但是最終維希政府難逃被納粹德軍所滅的命運。1942年11月,納粹德軍進佔法國南部,全權接管當地軍政大權。而貝當與其政府被迫「流亡」到德國,且被納粹當局軟禁。
另一方面,第三共和國最後一任國防部長夏爾·戴高樂將軍(Gen. Charles de Gaulle)逃亡到英國,並成立「自由法國」武裝抵抗組織,在法國發展地下運動,以圖終有一日光復法國。終於「自由法國」匯同盟軍在1944年底,光復全法國。
現代
二戰結束後,法國新政府要面對戰後涌現的一大堆新問題。由夏爾·戴高樂將軍領導的臨時政府,在共和國新憲法(1946年10月)通過以後,就立即將權力交與基於政黨執政聯盟的第四共和國政府,而戴高樂將軍自己也很快歸隱田園,淡出政治舞台。但這個政府與議會同盟內部往往缺乏協調,這個缺陷在法國政府處理在中南半島和阿爾及利亞的獨立運動的政策便表露無遺,更導致執政內閣的連串危機和變動。 1958年5月,在阿爾及爾的軍官和法國居民發動叛變,企圖阻止法國政府允許阿爾及利亞獨立,更令法國政府的倒台危機升級。最後,法國總統只好請戴高樂再次出山,收拾殘局。戴高樂迅速成立緊急政府,並立即通過另一部共和國憲法,立即進行總統選舉。同年12月戴高樂當選法蘭西第五共和國首任總統。
七年後, 在一個場合標號第一次在20 世紀, 人民法國參加投票選舉總統由直接選票, 戴高樂贏取重選與這個表決的55% 份額, 擊敗佛朗索瓦·密特朗。在1969 年4月, 戴高樂辭去了跟隨失敗在政府提議全國公民投票對於21 地區的創作與有限的政治的力量。成功他因為法國的總統是戴高樂派的喬治·蓬皮杜 (1969-1974), 獨立共和黨Valery Giscard d'Estaing 的(1974-81), 社會主義 佛朗索瓦·密特朗 (1981-95), 和新戴高樂派雅克·希拉克(選舉在春天1995) 。 當法國繼續尊敬它的富有歷史和獨立, 法國領導愈來愈栓未來法國對歐共體的持續的發展。在密特朗總統的佔有權時, 他強調歐洲綜合化的重要性和主張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的批准在歐洲經濟和政治的聯合, 法國的全體選民狹窄地批准在1992 年9月。 當前的總統希拉克承擔了辦公室1995 年5月17 日, 在競選以後集中於需要倔強地與法國的高失業率交戰。國內關注的中心很快轉移, 然而, 到經濟改革和傳送帶拉緊措施要求為法國符合標准為經濟和貨幣聯盟(EMU) 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計劃。在1995 年末期, 法國體驗它的最壞的勞工動亂在至少十年, 象雇員被抗議的政府減少。 在外國和安全政策前線, Chirac 採用一種比較斷言的方法對保護法國維護和平的人在前南斯拉夫和幫助促進和平協議談判在德頓市, 俄亥俄和簽字在巴黎在1995 年12月。在巴爾干之中法國人是在北約和歐共體政策最堅強的支持者。
2007年4月22日,舉行總統選舉。[1]尼古拉·薩科齊和塞格琳·羅雅爾進入第二輪。[2]5月6日,舉行第二輪投票。[3]薩科齊當選。[4]5月17日,總統薩科齊任命弗朗索瓦·菲永出任總理。

8. 法國什麼時候建國

法國最早的根源自大約西元10世紀,查理曼帝國分裂。東部的部分形成現下的德國,而西部則逐漸成為法蘭西。15世紀末法國形成了中央集權的國家,直到1789年爆發的法國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及君主制。

然後,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建立(1792年),直到1804年拿破崙成為法國皇帝,結束了短暫的共和國歲月。

其後,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於1848年開始,直至1852年。

1870年普法戰爭結束後,法國再次恢復共和制度,並一度於1871年3月18日--5月28日間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政權--巴黎公社,但隨即被推翻。然後法國民眾在普魯士軍隊撤走後,成立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三共和一直到1940年被納粹德國滅亡為止。

第二次世界大戰其間,戴高樂將軍在英國建立流亡政府,稱為「自由法國」,與「納粹德國」的附庸「維琪政權」抗衡;抗戰其間,再改名為「戰鬥法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由戴高樂將軍開始。雖然法蘭西是兩次世界大戰的贏家,但是法蘭西在戰爭中財富、人力損失慘重。第四共和一直維持到1958年阿爾及利亞戰爭爆發,戴高樂將軍結束舊憲法,推行新憲法,建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1958年,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汲取了前幾次議會民主制度失敗的教訓,開始了半總統半議會民主制。最近幾年法國和德國的密切合作成為歐洲經濟一體化不可或缺的主要動力,例如1999年歐元的流通就是一例。今天,法國站在歐洲國家尋求在更多領域進行更密切合作的最前沿。

現在的法國就是第五共和國了,第一任領導人,戴高樂,1958年頒布新憲法,總統半議會民主制。1964年1月27日中法建交!

閱讀全文

與法國新政府什麼時候上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