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興起於是什麼
中國青年在五四運動時期,接受新文化運動和反帝愛國斗爭的影響,為尋求救國救民的知識和真理,大批赴法國開展勤工儉學的運動。為「輸世界文明於國內」,1912年,李石曾、吳玉章、吳稚暉、張繼等在北京發起組織「留法儉學會」。
當時任教育總長的蔡元培力贊此事。儉學會在北京成立留法預備學校,送80多人赴法儉學,1914年受袁世凱政府的阻止,被迫停辦。以後李石曾等在巴黎華工中試驗工余求學,1915年發起組織勤工儉學會,1916年3月,在巴黎成立華工學校,蔡元培等人還親自講授課程。
由於華工教育取得成績,進而提倡國內青年學生赴法勤工儉學。1916年6月中法兩國人士蔡元培、吳玉章、李石曾、歐樂、穆岱等為了「發展中法兩國之交誼」,促進中國經濟文化之發展,在巴黎發起成立了華法教育會。
B. 周恩來在法國勤工儉學的故事
1920年11月7日,22歲的周恩來登上法國「波爾多」號郵船,西涉重洋前往法國,開始了他的游學歐洲、追求真理的新征程。此時周氏家族家道中落,已無力支付周恩來赴法留學的費用,他留學的費用主要來自嚴修在南開大學設立的「范孫獎學金」。正如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所說:「周在歐洲時,他本人的經費支持者是南開大學一位創辦人嚴修。」
嚴修(1860—1929),字范孫,被尊為南開「校父」,與張伯苓等人先後創辦南開系列學校。周恩來則是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學生,從南開中學開始,周與嚴就有很多往來。1913年,15歲的周恩來入南開後很快顯露出品學兼優的才能,得到嚴修的格外賞識。經濟上嚴修和張伯苓校長經常資助周恩來,讓他為學校刻蠟板或抄寫講義,以補助膳食費。入學第二年,嚴修破例批准他為南開學校唯一免交學費的學生。1917年,周恩來以平均89.72分的優異成績從南開學校畢業。嚴修對這個年輕人寄予厚望,非常寵愛他,甚至想要這位19歲的青年作他的乘龍快婿,此事傳為一時佳話。後來周恩來彬彬有禮的拒絕了這門親事,嚴修不僅沒有生氣反而更加敬重這位不圖財富努力選擇自己道路的年輕人,他一如既往的資助他,在嚴修的幫助下這年周恩來赴日本求學。1919年「五四」前夕,周恩來再入南開,成為南開學校大學部第一屆文科學生。
周恩來入大學後,積極投身「五四」愛國革命運動,成為天津青年學生愛國運動的領導者。 1920年1月,他因領導學生運動遭到反動當局逮捕身陷囹圄,經多方營救才得以出獄。嚴修為了保護好這位被他譽為有「宰相之材」的年輕人,他與張伯苓商量以他在南開設立的「范孫獎學金」資助周恩來出國深造。這一年,嚴修捐款七千元銀洋,設置「范孫獎學金」 ,選派南開大學最優秀學生出國深造。他們一致同意派周恩來出國留學。在南開校董事會上研究和徵求部有關人員的意見時,大家也一致認為周恩來符合條件,同意派其出國留學。為了給周恩來創造更好的留學條件,嚴修還特意給駐英國公使顧維鈞寫信,介紹周恩來的情況,推薦他去英國留學。這年藉助「范孫獎學金」出國留學的還有李福景。後來李福景之子李競的回憶,周恩來1962年還提到此事,說他在法國的留學費用不是靠勤工儉學,而是「范孫獎學金」,正是「范孫獎學金」 起了資助革命的作用。
到達歐洲後,周恩來一直與嚴修書信往還,保持密切聯系。嚴為資助周恩來,特在嚴家帳目上為其立了戶頭。除第一年留學費用是交給周恩來支票,讓他親自帶走外,以後的學費,都是嚴修讓人轉寄的,每半年一次,准時不誤。如 1921年嚴修日記載有:「2月 27日「李琴湘來(李福景的父親),余將補助周恩來、李福景之學費,交伊持去」。為了感激嚴修對周恩來的資助,1922年春節,周恩來的父親周懋臣特去拜謝嚴修。嚴修在經濟上的幫助,使周恩來免受飢餒之苦,也不必像其他旅歐學生那樣勤工儉學,這使他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去從事革命活動。
由於「范孫獎學金」的資助,周恩來的留學生涯實際上成了他對西歐這一資產階級革命及工業革命發祥地的實地考察。他旅歐時的活動中心是巴黎,間或往返於比利時及德國等地,從事革命考察和領導工作。在較為系統地考察中,周恩來依據親眼所見,對真理做了進一步的求索,並重構了自己的思想,確定了共產主義的信仰,並成為中共旅歐總支書記。由於周恩來在歐洲從事革命活動,有人就勸嚴修不要再給周恩來以資助,但他不為所動,以「人各有志」奉答,繼續寄錢給周恩來。
全國解放後,周恩來總理於1950年在中南海西華廳設便宴招待張伯苓校長,當時在場的張希陸(張伯苓的兒子)回憶,總理曾說:「我在歐洲時,有人對嚴先生說,不要再幫助周恩來,因為他參加了共產黨。嚴先生說:『人各有志』。他是清朝的官,能說出這種話,我對他很感激」。言外之意,是感激老先生對他人格的認識。吃飯時,端上一碗湯來。總理又深情地說:「老先生就像一碗高湯,清而有味,是封建社會一個好人。」周總理對嚴修老先生的資助始終未曾忘懷。
相關鏈接:周恩來在法國的足跡
幾年前,我曾兩次訪問歐洲。在巴黎,友人應我的懇求,帶我尋訪周恩來當年在巴黎的時光和足跡,使我終生難忘。今年適逢周恩來總理誕辰110周年,謹追憶尋訪歷程,以寄懷念之情。
在巴黎上千條街道中,位於巴黎13區「義大利廣場」附近的戈德弗魯瓦街毫不起眼,連陪同我的西蒙夫人也很吃驚,連連詢問多次才找到了這個偏僻小巷。
但走進戈德弗魯瓦街,沒幾步就能看到一面牆上鑲嵌著一方墨綠色的大理石紀念牌,上面是周恩來的銅質正面浮雕頭像,頭像下面刻著鄧小平題寫的「周恩來」三個中文金字,並配有法文說明:「周恩來,1922年——1924年在法國期間曾經居住在此。」 這塊紀念牌是1979年法國政府為了紀念周恩來而特別設立的。
周恩來當年居住的小旅館就緊挨著這塊紀念牌。這家旅館是一棟干凈整齊的三層小樓,法國旅遊局的銅牌表明這是一家二星級旅店。老闆是一對華人夫婦。
女主人告訴我們,2001年,她和丈夫想要開一家旅館,通過中介找到了這處旅館。「我們發現,小旅館不但整潔標致,而且舒服溫馨,就毫不猶豫地接手了。當時還不知道周總理曾在這里生活過。」她認為自己很幸運:「我們去中國銀行巴黎分行貸款時,他們一聽說是周總理住過的房子,還給了我們一些優惠。」旅館的1號住房,便是當年周恩來住過的那一間。這是一個不到10平方米的小房間。女主人告訴我,前來住宿的中國人並不多,但專程來參觀的中國人卻不少。周恩來的侄子和侄孫、蔡暢的女兒,還有那些研究歷史的中國學者,都曾特意來這里小住。在房子沒有被改造前,鄧穎超也曾來這里看過。
1920年11月,22歲的周恩來來到了巴黎。1946年,周恩來在接受《紐約時報》記者采訪時曾說:「當時正值大戰之後,在法國容易找到工作,可以半工半讀……在去法之前,我已和國內報紙訂合同,給它們做特約通訊員,所以在法國一面讀書,一面寫文章。」據史料記載,周恩來主要為天津《益世報》《新民意報》寫文章。有影響的有長達二萬五千字的長篇通信《留法勤工儉學生之大波瀾》,在天津《益世報》上分十天連續刊載。那時人們經常可以看到周恩來從法國發回的通訊報導。
同在法國勤工儉學的聶榮臻後來在自己回憶錄中寫道:「恩來在法國的生活十分艱苦。他住在巴黎義大利廣場附近的戈德弗魯瓦街17號一家小旅館三樓第16號房間,唯一的一間住房不到10平方米,除了一張單人床和一張小木桌外,容不下多少別的東西,真可以說是"身居斗室"。這里既是他的住所,又是我們辦刊物和進行黨團活動的中心。人多了,實在裝不下,就只好到廣場附近的一家咖啡館活動。每當我到恩來那裡,總見他不是在找人談話,就是在伏案奮筆疾書。吃飯常常是幾片麵包,一碟蔬菜,有時連蔬菜也沒有,只有麵包就著開水吃。」
我翻閱了「留言薄」,許多是中國遊客寫的,也有用法文、英文、俄文寫的。鄧穎超和他們的侄子、侄女都留有筆跡,幾任駐法大使:韓克華、黃鎮、姚廣、吳建民……都有簽名。一位前蘇聯漢學家伊凡諾夫訪問後留下深情的題詞。他說:「……周同志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也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偉大的戰士……他從這里起始,一生奉獻於共產主義事業,畢其一生……他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兒子,也是世界人民的偉大兒子……我們永遠懷念他。」
我就要離開時,在住房一角一個不起眼的展櫃里,偶然發現了一件從來沒有看到過的珍貴文物,淡黃紙復印件,是周恩來1929年7月下旬回國的時候,帶回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執行委員會給團中央的一封報告。裡面寫著對他的評語:「周恩來——浙江,年二十六,誠懇、溫和,活動能力富足,說話動聽,作文敏捷,對主義有深刻的研究,故能完全無產階級化。英文較好,法文、德文亦可以看書、看報。本區成立的發啟(起)人,他是其中的一個。曾任本區三屆執行委員,熱心耐苦,成績卓著。1924年7月20日。」可惜我沒有攝像、復制,只能手抄,至今保存在我的《出訪筆記》中。
告別法中友協秘書長西蒙夫人時,我對她陪我尋訪周恩來巴黎故居表示深情地謝意。她卻說:「周恩來是世界名人,和平的旗手,我一向尊重他。今天有機會陪中國友人尋訪他當年在法國的故居,也是我的榮幸。我又知道了許多,使我更加欽佩這位偉人。我永遠會紀念他。」
C. 《覺醒年代》為什麼留法勤工儉學成為主流
留法勤工儉學是蔡和森,蔡暢,鄧小平最小十七歲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了探尋救國救民的真理,向西方學習。年紀輕輕來到法國里昂,一邊學習一邊打工,參加共產國際活動,追尋馬克思哲學思想,當時列寧領導的布維什維克在蘇聯取得了勝利,所以後來共產黨決定,要救中國,只有走馬列主義道路,也是共產黨的宗旨。毛澤東說: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
是他們年輕一代人的一小步,才帶來中國人民前進的一大步!
看看留法人員名單,就知道了為什麼《覺醒年代》里留法勤工儉學成為主流了?
中國在鴉片戰爭後晚清從掌權的道光咸豐同治慈禧到漢族的廣大基層讀書人中興四大臣無不意識到了領教到了西方列強軍事上的先進,堅船利炮軍事實力的先進強大強勢以及政治經濟工商業機器製造業席捲全球全人類勢不可擋千年不遇的世界大變局,中國中國人必須向西方列強學習,師夷長技以制夷成為所有中國人的共識。特別是甲午海戰後,晚清王朝積極推動向日本學習,讓中國大量的讀書人知識分子官僚留學日本何日本學習以日為師,掀起了留學西方歐美留學日本的高潮,學習歐美學習日本的共識直到今天依然如此,這就是鴉片戰爭甲午海戰慘痛的教訓後至今百多來的覺醒時代的事實,整個鴉片戰爭甲午海戰後訖今的中國近代史都是向西洋東洋學習引進先進德先生賽先生的 歷史 ,都是覺醒的時代,而今後的中國仍然處於這個覺醒的時代,仍然要學習引進德先生賽先生。
維新學習東渡日本比較近往來密切,西奔法國既是地理上適宜,又因法國發達,融合性相對較好,所以選法國,至今,法國自主獨立性強,與中國合作還可以。
自由的法國。
答日:《覺》影是題主電影的簡稱。影視作品,服責任的影視反映的 歷史 是 歷史 ,《覺》反映了那段 歷史 較屬實。那年代人,為何去法國?我個人想:德,工程技術,器械技術最發達。法呢,科(KaO、)技也不遜色於德,法人開放不保留;且法誕生了德人馬克思諦造的 社會 工人運動一一一共產黨所領導的巴黎公社,紅土肥沃,紅苗茁壯!當時是中國共產黨人鋼需,可以吸取營養!撲法勤工儉學,可以掙上一筆相對中國人那時國內打工人不屝的工錢!法人可能也是外來和尚好念,華人打工最放心!故此,人們湧入法國,甚至入籍法戶!
D. 二十世紀初,為什麼中國人大都去法國留學或做工
五四運動後中國年青人在全盤西化影響,人人都想到西方留學學富國強兵之路,美國在1911開始因伊利諾大學校長詹姆斯建議美國總統利用庚子賠款開啟了中國留學生赴歐美之路,但能去美國的都是全國菁英學生,名額極有限,每年僅有幾十人。
1912~15年,李石曾、吳玉章、吳稚暉等在北京發起組織留法勤工儉學會,錄取條件遠彽於美國並與法國政府有合約允許學生打工,當時法國左傾政府施行民主社會主義多年,所以勤工儉學吸引無數左派青年紛紛留法,人數在1919~21答達高峰時有近3000人,人數快速超過留美生。
和留美生不同,留法生大都先進入工廠工作,能立即讀書的人不多。而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百業消條,也沒有太多工儉學學生的工作機會,加上因留學生參加反對當時北洋政府運動,北洋政府在1921年切斷資助,留法學生法國陷入絕境,生活所逼下在法國開始鬧事,最後大多數被法國政府遣送回華,勤工儉學也劃下句點。
E. 為何多位共和國元勛都曾在法國一個不知名的小城勤工儉學
因為那時候他們還都沒有成為元勛,都是在學習階段,而且那時候家裡都不太富裕,自然要勤工儉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