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英法國家如何形成

英法國家如何形成

發布時間:2022-02-11 22:45:41

1. 英法軍事同盟是怎樣正式形成的

英法兩國之間加強了軍事方面的合作。英法兩國以互換照會的方式,規定了戰時相互支援的義務;保證一旦德國進攻荷蘭、比利時和瑞士,雙方給予軍事援助。從而使它們之間那種不成文的同盟關系進一步確定下來,正式形成英法軍事同盟。

2. 英法軍事同盟是怎樣形成的

在爭霸斗爭中,英法所面對的形勢更加險惡。這時,英法統治集團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一味妥協退讓是滿足不了希特勒的野心的,而且時至今日,英法已到了退無可退的地步。

為商議對策、協調行動,法國總統勒布倫和外長博內於3月21日出訪英國。在兩國外長的會談中,哈利法克斯深有感觸地說:「只要納粹分子還在執政,歐洲和平的希望就是渺茫的。」雙方就對德作戰時相互支援的措施和在對德作戰中「波蘭的突出意義」交換了意見。

勒布倫、張伯倫參加了會談。雙方相互通報了飛機生產情況。同日,英法互換照會。照會規定,當一方遭到侵略時,另一方有提供軍事援助的義務。照會還規定對比利時和荷蘭的安全提供保證。英法軍事同盟遂告形成。

3. 英法兩國為什麼形成迥異的新聞傳播發展道路

原因:二者不同追根究底源於兩者資產階級革命道路不同。在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新舊力量糾纏混雜,形式內容經常不統一,資本元素藉助革命力量,穩定地積累改革成果,以量變的方式逐漸取得質變的內容,逐漸代替封建保守勢力占據主導地位。而革命後的法國政局始終處於資產階級和封建復辟勢力反復較量、此起彼伏的動盪之中,革命手段表現為急風暴雨式的暴力革命,革命進程呈現出急劇的左右極端性,導致其傳播事業在理論上取得世界矚目的成就,但在實踐中卻落後於英美兩國。

4. 簡述近代英.法民族國家形成的條件.

簡述近代英.法民族國家形成的條件
可以從政治經濟文化上來談亂這個問題
導致國家形成的因素有很多 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資源的大量的獲取
2、安全的地緣政治
3、持續的政治人才供給
4、戰爭中獲勝
5、管轄內人口文化上基本同質
6、中央權力和地方權力精英的強大聯盟。
......................
這是一個國家形成所要具備的可能條件,縱觀英法 就看問者自己的思路了

5. 簡述英法德意封建國家是怎樣形成的

英:最早登上英倫三島的伊比利亞人和原來生活在西歐的凱爾特人,其中凱爾特人的一支不列吞人很可能是不列顛名字的由來,在羅馬帝國強勢時期,不列顛島曾被入侵的羅馬人統治了將近四百年,而在羅馬人撤離後,居住在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麥南部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以及來自萊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在不列顛群島上一共建立了七個政權,史稱「七國時代」,從公元5世紀直至公元9世紀,盎格魯撒克遜人在不列顛島上由南向北不斷深入,漸漸吞並一些小的國家政權,形成了英格蘭王國的雛形,而公元829年,威塞克斯國王愛格伯特統一其他王國,從此將這一統一國家稱為英格蘭,之後其分別在1536年與威爾士合並,1707與蘇格蘭合並,1801年合並愛爾蘭,隨後名稱改為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
法: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凱爾特人移居至法蘭西這片土地上,並被羅馬人稱為高盧人,隨後大約在公元5世紀日耳曼人自北歐南下徹底影響了高盧的命運,日耳曼法蘭克人一步步掃清了其它勢力佔領了整個高盧地區,法蘭克王國就此形成,在經歷了大約四個世紀的演變後,強大的查理曼帝國在查理曼大帝死去後最終走向了分裂,其中西法蘭西王國成為日後法蘭西王國的雛形,公元987年隨著卡佩王朝的建立,國家正式更名為法蘭西王國,並逐漸完成了國家的統一。在歷經中世紀漫長的君主專制時期後,著名的法國大革命於1789年爆發,這基本上可以看做今日法國的開端,當然由於其各種各樣的客觀原因,法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歷經波折,各階層勢力輪番上場,共和國帝國和封建復辟交替出現,今天的法國已經是第五共和國時期了,開始於1959年戴高樂總統上台。
德:日耳曼人從公元前就已經生活在這片區域了,並在歷史的演變中逐漸形成部落、國家,從法蘭克王國分裂出來差不多100年後建立了神聖羅馬帝國,早期神聖羅馬帝國國力強盛不斷對外擴張版圖,而隨著國力衰弱對於這么遼闊的土地控制力下降,慢慢走向了分裂割據,十九世紀初16個小政權宣布脫離神聖羅馬帝國並形成了萊茵聯邦,隨後神聖羅馬帝國正式滅亡,更多的小國家加入了聯邦,在當時的德意志地區內只有奧地利、普魯士、丹麥控制的荷爾斯泰因和瑞典的波美拉尼亞地區未加入邦聯,隨著普魯士的撅起,鐵血首相俾斯麥帶領普魯士統一了德意志建立德意志帝國,隨後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德意志分裂為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隨後在蘇東劇變中,兩德終於在1990年完成了統一,民主德國並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意:義大利是世界早期文明之一,最早差不多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年,大約公元前3世紀古羅馬人佔領了伊特魯里亞城,古羅馬文明逐漸融合了伊特魯里亞文明,隨之開始了自己輝煌的時代,羅馬共和國和帝國先後開始向周圍擴張版圖,今日依然屬於義大利一份子的西西里就是在這段時期正式被納入版圖的,隨後古羅馬走向沒落。隨之而來的是長時期的分裂。直到1861年,義大利王國宣布成立,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Vittorio Emanuele II)成為了統治者。這基本就已經是現今的義大利了。

6. 簡述英、法、德、意封建國家是如何形成的

英:元首是國王政府首腦是首相,首相由議會多數黨領袖產生,名義上對國王負責,實際對議會負責.英王統而不治,議會是國家權力中心英國議會分為上下兩院.兩院制
美:元首和政府首腦都是總統總統由民間間接選舉產生,只對憲法負責美國權力中心是總統美國國會分為參議院和眾議院.兩院制
法:總統是國家元首,由兩院聯席會議產生,對議會負責內閣由總統組建國家權力中心是議會議會分為參議院和眾議院.兩院制
德:皇帝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是宰相,宰相由皇帝任命,對皇帝負責皇帝是國家權力中心(議會的立法權要受到皇帝的制約)議會分為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

7. 英法等中央集權民族國家的形成對啟蒙運動興起有何影響

德國啟蒙運動是在十八世紀三四十年代開始展開的,它
的早期僅僅局限於文藝的形式革新,並不具有英法啟蒙運動
的鮮明革命性和反封建反教會的政治色彩。從十八世紀中葉
開始,尤其是下半葉,德國工商資本主義生產比以前有很大的
發展,而德國封建統治的腐朽性也暴露無遺,在這樣的歷史前
提下,加上此時英法強大的啟蒙思想的影響,德國資產階級知
識分子比以前有了新的覺醒,改革現狀的要求更加強烈,德國
啟蒙運動因此發展到了第二個階段,高特荷德·埃夫拉姆·萊
辛正是處在這樣的洪流中,他是德國啟蒙運動的一名健將,只
有在他出現後,德國啟蒙運動才取得了全歐洲的意義。
德國啟蒙運動是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發展起來的,在歐
洲幾個主要的國家中,它是最落後的,封建勢力也最強大。政
治上,當時德國處在四分五裂的狀態中。1618年至1648年的
三十年戰爭給德國遺留下沉重的災難。1648年的《威斯特伐
利亞和約》在英法完成民族統一成為中央集權國家之後,它卻
確認了德國的分裂。德國雖然保留了一個所謂「神聖羅馬帝
國」的稱號,但皇帝只是徒具虛名,權力分散在諸侯小國的統
治者手中。自從十七世紀以來,德國先後在奧地利和普魯士的
統治之下,國內分裂成三百多個公侯和「自由城市」。各小國
為了爭權奪利經常發動戰爭,並且實行軍事專制,對人民敲骨
吸髓般地盤剝;德國各邦愈益分裂的結果,既不利於國家民族
的統一,也阻礙著經濟文化的發展。經濟上,資本主義生產和
科學技術在重重封建壓迫下雖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極其緩
慢,封建勢力牢牢把握著國家的政治、經濟命脈,因而資本主
義經濟力量薄弱,當時的德國資產階級成長艱難,力量分散,
還沒有政治地位和影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依附於封建主,
經濟地位的低下造成了他們在政治上的軟弱性、安於現狀的
妥協性。文化上,廣大人民處在戰亂和專制統治的條件下,沒
有人身自由和言論自由,充斥當時文化界的是貴族化的古典
主義。他們沒有自己的教育機構,沒有宣傳、組織群眾的輿論
工具,這一具體情況不僅決定了德國啟蒙運動前期的任務還
只限於文藝領域內形式上的革新,而且到了後期這一運動仍
不能像英法一樣導致一場資產階級的政治革命,使啟蒙運動
成為政治革命的前奏。
十八世紀的德國,是一個推行最黑暗專制制度的由一些
窮兵黷武的諸侯統治的窮國,也是一個勞動者過著最黑暗日
子的國家,不滿情緒籠罩全國,恩格斯曾作過這樣的描繪,「這
是一堆正在腐朽和解體的討厭的東西,沒有一個人感到舒服。
……一切都很糟糕,不滿情緒籠罩了全國,沒有教育,沒有影
響群眾意識的工具,沒有出版自由,沒有社會輿論,甚至連比
較大宗的對外貿易也沒有,除了卑鄙和自私就什麼也沒有;一
種卑鄙的,奴顏婢膝的,可憐的商人習氣滲透了全體人民,一
切都爛透了,動搖了,眼看就要坍塌了,簡直沒有一線好轉的
希望,因為這個民族連消除已經死亡的制度的腐爛屍骸的力
量都沒有了。」[1]德國的啟蒙運動面臨的是這樣的社會歷史條
件。德國資產階級沒有獲得充分的發展,所以既沒有力量統一
德國,也無力反對貴族的統治,只是分散地依附於各諸侯小國
的統治,因而德國啟蒙運動的社會基礎十分薄弱。
到了十八世紀中葉以後,德國經濟已從三十年戰爭的創
傷中逐漸恢復過來,資本主義的生產及科學技術有了一定的
發展,加上英法等國啟蒙思想的影響在德國資產階級中形成
了一種新的精神狀態,他們開始覺醒,面對德國的落後狀況,
產生了改變現狀的願望,人們渴望自由,渴望民主,渴望擺脫
封建枷鎖,這種聲音雖然還很微弱,但畢竟代表了一種希望,
促使啟蒙運動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開展,並不是像很多人認為
的「德國啟蒙運動只是英法啟蒙運動的『傳入』和『翻版』」,
德國啟蒙運動有其獨立的創造和特點。
第一,德國啟蒙運動受外國(主要是英法)的影響非常
大,歐洲各主要國家盡管各有不同的政治情況和經濟發展,但
在思想文化上並不是彼此隔斷、封閉的。一種思潮一旦有了適
宜的土壤,便會首先在某一個國家興起,隨著他的發展和傳
播,不久即會超出國境,向外輻射,波及其它國家。英國興起的
啟蒙運動,在法國達到高潮,進行得轟轟烈烈,滌盪了當時整
個社會的方方面面;但此時的德國正處於封建的割據之中,英
法等國先進的思想文化不斷滲透到德國,給德國知識界帶來
了颶風般的影響。
從歐洲歷史的現實來看,啟蒙思想的核心———理性主義
首先是由自然科學家們創立的,十七世紀以來新的自然科學
的發展已同宗教思想發生勢不兩立的沖突,但這種理性主義
加上了法國網路全書派首創的批判精神和啟蒙思想家的維護
人的尊嚴的思想才具備了真實的社會意義,它符合當時上升
時期資產階級的進步要求。英國的約翰·洛克曾闡述自由平等
和人所享受的權力;法國的笛卡兒從數學和自然科學中取得
了理性認識,並為平等理論作出貢獻;伏爾泰和網路全書派是
法國啟蒙思想的卓越代表,宣揚理性主義、人道主義、信仰自
由和人身不可侵犯;盧梭的「主權在民」思想更是成為法國大
革命的輿論准備。他們對長期處於小邦諸侯專制統治下的德
國思想界影響很大。
在德國啟蒙運動初期,以戈特舍德為首的一批思想家積
極投身於啟蒙運動,他們以講德語為榮,倡導理性,但在文學
上只一味地模仿法國高乃依和拉辛的古典主義,並制定了一
些死板的框框,在較長一段時間里,英法尤其是法國的思想在
德國佔有統治地位。隨著德國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資
產階級力量也有所壯大,他們反封建意識也有所增長,以萊辛
為首的德國知識分子開始擺脫並批判法國的古典主義,在文
化屆反對「法國化」傾向,對社會進行民族啟蒙,主張並著眼
於建立德意志自己的文化,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可見,德國
的啟蒙運動經歷了由模仿法國到反對「法國化」傾向直到最
後著力於創造出德國資產階級自己的民族文化這樣的過程。
第二,德國啟蒙運動的首要目的在於爭取民族獨立,而不是進
行資產階級革命,具有突出的民族特性。
十八世紀初德國仍舊處在封建割據之中,各諸侯國熱衷
於窮兵黷武的軍棍政策,連年的戰爭所帶來的民生凋敝使人
民渴望和平,人民迫切要求國家統一。資產階級的經濟實力很
弱小,還沒有壯大起來,所以無力也不敢領導其它階級發動一
場轟轟烈烈的反對封建主義的資產階級革命,沒有從政治意
義上來尋求德國統一和強大的途徑。但為了自身的發展,他們
也渴求民族與國家的統一,這一現狀決定了當時德國啟蒙運
動的主要任務是建立民族統一國家,結束封建割據,以利於積
累資本,發展資產階級意識的資產階級文化,反對代表封建意
識的貴族文化。但是要完成這樣的任務便必須反封建,啟發民
族自覺思想,並抬高和充分展示資產階級的作用和地位。
以萊辛為首的德國啟蒙思想家高舉理性主義大旗,進行
反對封建專制暴政,反分裂割據的斗爭,在德國特殊的背景
下,其思想衍生成一種深沉的愛國情感和民族主義精神,他們
認為德國首要的任務是用理性對德意志民族進行啟蒙,喚醒
德國人的民族感情、培植統一的民族精神、建立統一的民族文
化。在文化領域,思想家們用筆鋒深深地觸及了封建統治的黑
暗和腐敗,表達出對沉悶的德國現實的不滿和反抗,創造性地
把世界主義理想蘊涵在民族文化的思想中,用世界主義反對
德國的專制小國,他不承認割據政權,期望用世界主義理想來
喚起人們對統一德意志的追求,因而德國啟蒙運動中德國資
產階級主要是把建立統一的民族國家與反封建反教會的目的
結合在一起,具有濃厚的民族性特點。
第三,德國啟蒙運動偏重於理論的斗爭一建樹,啟蒙運動
的發展和成就多集中在藝術、哲學、文學等文化領域。
在德國特殊的社會政治條件下,啟蒙主義者沒有像英法
等國的啟蒙思想家那樣廣泛探討政治社會法律問題,積極投
身於社會政治斗爭,不敢直接去敲政治自由的大門,只把自己
實現的理想和意識偽裝起來,從而把斗爭主要局限於文學和
思想文化領域,注重教育,盡量迴避政治問題,只談文學藝術,
在精神王國領域里尋求發展,對宗教神學的反叛不是那樣的
堅決和突出,但卻使文化世俗化進程大大加速了。熟諳德國文
化的義大利專家齊亞法多納曾這樣概括德國啟蒙運動的特
征,「它導致文化的持續世俗化,不再象16世紀那樣,是存在
及其最高使命位於思想的中心,而是人、人的本質和人的需要
位於思想的中心,最優秀的科學是關於人的理論」[2]德國的啟
蒙主義者們沒有把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當作直接目標,而是更
多地致力於確立符合理性的道德觀念,通過思想啟蒙教育所
有的人。總的來說,德國啟蒙運動的領袖們最關心的首先是文
藝,到後來才逐漸轉到哲學,而在文藝中最關心的是文學,只
是附帶地才涉及其它藝術,萊辛、赫爾德、歌德、席勒等人的主
要活動都在文學方面,而他們的共同理想也都在於建立統一
的民族。
德意志民族是富於創造力的,鑒於德國政治、社會狀況,
決定了德國啟蒙運動首要任務不是進行政治革命,而是通過
建立統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戲劇來實現民族國家的統一,啟
蒙運動的政治社會維度在德國得不到張揚,因而德國啟蒙思
想家們也不可能在政治社會等實際領域中有所作為。這種狀
況就是德國進步的知識分子的精力和能量在藝術和哲學中找
到了突破的管道,他們的努力集中在哲學文學中,其成果集中
在理論上。德國的啟蒙運動雖然在政治領域沒有大的進展和
成就,但在思想文化中收獲頗豐,產生了萊辛等這樣一批思想
偉人。萊辛是德國啟蒙運動中的一位鬥士,他對德國啟蒙運動
高潮的到來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德國特定的背景下,德國的啟蒙運動具有與英法不同
的特點,以萊辛為首的啟蒙思想家們順應了這一歷史潮流,肩
負著德國啟蒙運動的重任,承載了德國啟蒙運動的特點,推動
了它的發展,促進了德國現代化的進程。

8. 英國封建國家是怎麼樣形成的

9. 英法兩國最終形成不同政體的原因

英法兩國政體不同的原因:兩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背景、階級力量對比和政治文化傳統不同。
(1)兩國資產階級革命階級力量對比不同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資產階級與新貴族結成聯盟,形成比封建勢力更強大的力量,迫使封建貴族在革命後走妥協的道路,因而英國最終以革命加改良的方式建立起君主立憲制。大革命前的法國封建勢力特別強大,封建勢力對資產階級和農民採用高壓政策,資產階級、廣大民眾幾乎無法與他們達成妥協,只能採取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方式推翻封建王權,廢除君主,建立起民主共和制。
(2)政治文化傳統不同
英國政治文化傳統比較保守,善於妥協,政體變革往往採用漸進方式。法國大革命前的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對宗教神學和封建專制展開了猛烈批判,形成了法國激進的革命政治文化。

10. 簡述英法德意西班牙這幾個西歐國家是怎樣建立的

。。。要追蹤到源頭呢還是近代國家的形成。。。源頭便都是羅馬帝國的遺產,近代國家的形成就沒法簡述了更何況你懸賞分是0

閱讀全文

與英法國家如何形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