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法國是什麼制度國家
法國屬於半總統制共和制政體。
民主共和制,具體為議會制總統共和制,又稱半總統制,作為國家元首的總統掌握著重要的全國最高行政權力,總統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國會僅能從立法上對其實施影響,但不能利用不信任案迫使其辭職。
在半總統共和制國家,總統統領外交和軍事,不對議會負責,總理領導政府並向議會負責。
B. 法國政治制度的歷史沿革
實行半總統制。它是介於總統制和議會制之間的一種國家政權形式。主要特點是:①總統由普選產生,任期7年,連選連任。2000年6月後任期改為五年,由普選直接產生。總統權力很大,是國家權力的核心。憲法規定,總統通過自己的仲裁,保證公共權力機構的正常活動和國家的穩定;總統是國家獨立、領土完整和遵守共同體協定與條約的保證人。總統除擁有任命高級文武官員、簽署法令、軍事權和外交權等一般權力外,還擁有任免總理和組織政府、解散國民議會、舉行公民投票、宣布緊急狀態等非常權力。②政府是中央最高行政機關,對議會負責,其權力和地位比以前大為提高。除擁有決定和指導國家政策、掌管行政機構和武裝力量、推行內外政策等權力外,還享有警察權和行政處置權、條例制訂權和命令發布權。總理由總統任命,領導政府的活動,對國防負責,並確保法律的執行。實際上總理須聽命於總統,起輔佐總統的作用。政府成員由總理提請總統任免。③議會由國民議會和參議院組成,其地位和作用較第四共和國有所下降,原擁有的立法權、預算表決權和監督權三大傳統權力受到總統和政府的限制。如議會的立法內容和范圍縮小,彈劾權受到嚴格的規定。議會無權干預總統選舉和總理的任命。 第五共和國進一步完善了公務員制度。它對第四共和國的《公務員總章程》作了修改和補充,並制訂了專門的章程。這些章程把文官的考試、錄用和培訓結合起來(見法國公務員制度)。
政黨制度實行多黨制。法國政黨眾多,不夠穩定,政黨的分裂、合並、改組和新建時有發生,政黨之間經常組成或解散聯盟。第五共和國成立後,政府通過對選舉法的改革,使黨派相對減少,並保持相對穩定。1944年以來,歷屆政府都是由一黨或多黨聯盟組成的政府(見法國政黨)。 公民除享有《人權與公民權宣言》所規定的權利外,還享有勞動權、工會權和社會保障權。
C. 法國的國家政體是什麼政體特點是什麼
法國獨特的政體
在法國,總統和議會都由全民直接選舉產生,總理一職由議會的多數派出任。由於過去實行的是總統7年制、議會5年制,不同的選舉時間,總統和議會多數派就可能不是來自同一陣營,因而造成總統和總理二人一個來自左派,一個來自右派,形成「左右共治」的局面。這也是法國政壇獨特的現象。
半議會半總統制
在1946~1958年的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時期,法國的政體是議會制,即全民選舉國民議會議員,由國民議會中占席位最多的黨派出面組閣。那時候總理大權在握,總統只是象徵性的國家元首,沒有任何實權。由於議會內黨派眾多,而且議會有彈劾政府的權力,因此一不小心,多數派聯盟便會分裂,造成政府倒台。在第四共和國存在的短短12年間,共更換了20屆內閣!政府的頻繁更迭造成政局不穩,國家動盪。
1958年,曾因反對議會制而退出政壇的戴高樂上台,建立了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他重返政壇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改憲法,制定總統制。出於穩定政局的目的,他繼承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時期總統任期7年的傳統。他一方面削弱了議會的權利,剝奪了議會任命總理和批准政府組成的大權;另一方面大大增強了總統的職權,甚至賦予總統在「非常時期」可以解散議會、進行全民公決等權利。1962年他宣布法國總統應由全民直選產生,並於1965年當選為第五共和國第一位直接選舉出來的總統。
然而,第五共和國的政體並非絕對的總統制,議會對總統仍有制約,主要是:議會可以彈劾政府,迫使其下台;對議會通過的法律,總統須在15天內簽署,最多隻能讓議會復議一次;總統不得在一年之內兩次解散議會。
「左右共治」
在這樣的政體下,總統只有得到議會多數派支持時,才能充分行使權利,反之,只能與反對派分享權利,把總理一職和組閣權交給政治對手。
實行半議會半總統制政體的初期,反對黨勢單力薄,總統的執政地位穩定,長達7年的總統任期又使其能夠充分施展手腳,總統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
活躍在法國政壇上的主要政黨是右翼的保衛共和聯盟和法國民主聯盟以及左翼的社會黨和共產黨。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法國左翼力量迅速上升,形成左右兩大派旗鼓相當的局面。此時,一個新的問題顯現出來:由於總統和議會任期不一致,因此無論是總統選舉還是議會選舉後,都有可能出現總統與議會的多數派分屬不同派別。
1986年,前總統、來自左翼社會黨的密特朗執政時,由議會多數派產生的政府屬於右翼陣營,法國從此出現了 「左右共治」的局面。自1997年以來,國民議會一直被若斯潘總理所屬的左翼勢力所控制,而希拉克總統則屬於右翼政黨保衛共和聯盟。
總統任期改革
自1986年以來,法國已歷經3次「共治」。「共治」期間總理、總統相互牽制,難以放手施政,嚴重影響效率。2000年6月,法國議會以絕對多數通過政府提出的關於「總統任期5年」的修憲法案。同年9月舉行的全民公決中,贊成票佔了73.2%。呼籲多年的法總統任期改革終於得以實現。
從今年開始,法國總統選舉和議會選舉同步舉行。現在,希拉克已連任總統成功,下個月,法國還將選出577名國民議會議員。在短期內的兩次選民投票中,出現截然不同兩種結果的可能性很小,這就使得「左右共治」的可能性大大減少,但也不意味著從此徹底消逝。
D. 中世紀英國和法國
中世紀英國資本主義萌芽,商品經濟發展,而封建統治已經不適合新的生產方式,所以革命開始,新貴族及新資產階級代表克倫威爾領導民主革命領袖,帶領議會軍擊敗了王黨君,推翻斯圖亞特王朝,建立了共和制,不過他晚年卻實行了獨裁。
然後1688年英國人民不堪壓迫,進行了光榮革命,非常成功,也被稱為「不流血革命」。1689年初,在倫敦召開了上下兩院聯席的特別會議。提出一項「權利宣言」。限制王權,把權利集中到議會,這項宣言在1689年12月被議會制訂為正式法律,即「權利法案」。經過這次變革之後,在英國的政治生活中逐漸確立起了立憲君主制的原則。
之後英國內閣壯大,開始介入政治,喬治二世後,國王不再進入內閣商討大事。內閣逐漸出現領袖,也就是英國首相。從此,英國資本主義形成。
而法國17世紀中葉,君主專制制度在路易十四的統治下達到頂峰,法國也成為歐洲大國。但路易十四統治中後期為了爭奪歐洲霸權,與外國戰爭不斷,消耗了大量國力,國家也開始走向衰弱。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發展,1789年7月14日,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攻佔巴士底監獄。1789年8月26日,法國大革命的綱領《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正式通過。 1789--1792年,立憲派(斐揚派)掌權。在此期間,法國實行君主立憲制。大革命廢除了君主制,並於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國。1799年11月9日(霧月18日),拿破崙·波拿巴奪取政權,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1848年2月爆發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國。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成立巴黎公社。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戰敗後,法國於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國。
英國的資本主義制度是新貴族和資產階級妥協的產物,保留國王,具有一定的妥協性。
法國則是徹底大革命的產物,資產階級發展很快。
E. 歐洲中世紀的政治制度是什麼樣的
在 5~17世紀中葉,歐洲各封建國家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君主制為主體,11世紀以後,少數自治城市採用城市共和制。同時,作為歐洲封建社會主要支柱之一的基督教教會的神學統治體系也是當時社會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封建君主制 在歐洲封建社會,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階級關系的變化,封建君主制先後出現過封建割據君主制( 9~13世紀)、等級(議會)君主制(13~15世紀)、君主專制制(16~17世紀中葉)等形式。
封建割據君主制 封建君主制的一種早期形態。9世紀末葉,封建制度在歐洲已佔據主導地位,形成了不同等級的領主統治。大領主的勢力日益擴大,他們常與小領主在契約的基礎上結成宗主與附庸的關系,以對抗國王而獨據一方。在這種分裂割據狀態下,國王只是形式上的一國君主,實際上只是一個大領主,其統治權僅限於自己的領地;而各大領主在自己的領地內享有政治、經濟、司法等獨立的權力,國王不得干涉,他們的領地成為半獨立性的國家。國王與大領主之間雖是封君與封臣的關系,但大領主只根據契約服從國王並履行應盡的封建義務,而國王卻不得不遵循「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原則。國王與大封建主之間的主從關系是當時政治制度的核心。隨著王權的加強,中央統治機構日趨完善,如英國亨利一世(1100~1135在位)時期建立了中央管理機關——樞密院,設有專司財政的度支部和管理司法的星室法庭。法國自12世紀起,也先後設立具有顧問咨詢性質的御前會議,起著樞密院和最高法庭的作用。它規定在國王領地內禁止私鬥,王室領地外實行"國王四十日"的和平制度;各領主之間的紛爭由國王裁決;實行募兵制,以此訓練國王的常備軍,代替騎士服役。在封建割據君主制下,國王和大封建主之間始終存在著強化王權與限制、削弱王權的斗爭。因此,政治上的無政府狀態是歐洲早期封建政治制度的特徵之一。
等級(議會)君主制 封建割據君主制與中央集權的專制君主制之間的過渡形態。12世紀起,由於封建城市的復興,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農民反封建斗爭的加劇,國王為了強化王權,削弱大封建主的勢力,鎮壓農民的反抗,在中小封建主和城市市民的支持下逐步改制,實行等級(議會)君主制,設立等級代表機關,由確定的等級選派代表組成。英國亨利三世(1216~1272在位)由於得到以S.de孟福爾為首的大封建主的支持,與騎士、市民結成同盟,於1265年召集會議,它成為英國議會的開端。法國在爭取國家統一和加強王權的斗爭中,與羅馬教廷發生了尖銳的沖突。國王腓力四世(1285~1314在位)為取得反對羅馬教廷斗爭的勝利,於1302年首次召開了有高級騎士、世俗貴族、富裕市民代表參加的三級會議。它是國王的咨詢機關,也是國王同封建貴族、市民上層結成聯盟的形成。
君主專制制 封建君主制的最高和最後形式。15世紀以後,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農民反封建斗爭日益激烈,市民力量不斷壯大,國王依靠掌握的軍隊和稅收取消了各封建領主的一切權力,逐步控制了國家全部權力,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國王將權力伸展到全國各地,成為真正的一國之君。英國都鐸王朝 (1485~1603)依靠新貴族和資產階級的支持,打擊和削弱大貴族勢力,實行專制統治。亨利七世(1485~1509 在位)設立的樞密院名為國王的咨詢機關,實際上起著行政中樞的作用。樞密院在國王直接操縱下,制訂法令,掌握最高司法權,主持星室法庭。樞密官是國王的得力助手,一般從新貴族和資產階級中選任。國會雖然沒有停止活動,但只能按國王的旨意行事,實際上成了國王的御用工具。樞密院在地方鄉紳中選任的治安法官,代表國王管理地方各郡(省),執行樞密院制定的政策,審理司法案件,逮捕和審判犯人,鎮壓叛亂和騷動。治安法官是地方上的實際統治者。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始於路易十一統治時期(1461~1483在位)。經歷了查理八世、路易十二、法蘭西斯一世三代君主才最終確立。在此期間,原有的三級會議停止召開,國王憑借自己的軍隊任意征稅,一切重大決策都由國王及其少數近臣決定。如樞機主教A.-J. P.黎塞留擔任宰相時(1624~1642),國王凡事都依靠宰相,作為最高行政機關的國務會議徒具虛名,實際權力集中在宰相和他主管的部門。中央政府向各省派遣一個主計官,負責監督地方司法和財政,其實際地位高於各省的總督。主計官由中央政府任免,官職不能買賣、轉讓和世襲。黎塞留在其任宰相時期,為法國君主專制制的鼎盛奠定了基礎。
城市共和制 12世紀以後,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民力量的強大,義大利的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 俄國的諾夫哥羅德等少數城市,相繼通過武力或贖買方式,擺脫封建領主的束縛,取得自治權,實行類似於古希臘的城邦共和制。這些城市共和國享有獨立的行政、司法、財政以及對外宣戰和媾和等權力,但共和國的權力仍掌握在由貴族選舉產生的封建主集體手中。如威尼斯共和國的大議會是最高立法和監察機關,由富裕者的上層選出480名議員組成;總督是國家元首,由選舉產生,終身任職;國家實權由大議會選出的小議會(元老院) 掌握。後來選舉大議會議員的權利被大姓貴族控制,商人受到排斥;由貴族組成的「十人委員會」獨攬一切大權,成為秘密監督政府、總督和人民的政治機構,具有寡頭獨裁政治的性質。又如佛羅倫薩共和國的最高行政機關是長老會議,長老會議首領稱正義旗手,他既是城市的最高行政首腦,又是城市自衛軍的指揮;總督是國家元首,由選舉產生。
基督教教會統治體系 基督教教會的神學統治體系是歐洲封建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歐洲封建化過程中,基督教逐漸成為封建社會的主要支柱,教皇權勢不斷擴大。8世紀中葉,羅馬教皇在義大利中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教皇國,還在西歐各國建立了一整套與各國行政體系並行的教階體制。以羅馬教皇為中心,形成了一個中央集權的教會統治體制。教會享有獨立的行政、司法、財政等權力,設有專門的法庭——宗教裁判所,殘酷迫害異教徒和反對封建勢力的人。12~13世紀教會勢力達到鼎盛。14世紀以後,隨著市民階級和民族國家的興起,教會勢力受到沉重打擊。
F. 中世紀法國議會君主政體的形成
法蘭西王國(843年—1791年)〔君主專制(大革命前)〕
君主立憲制(1791年—1792.8)〕→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2年9月—1804年)→
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年—1815年)→
波旁王朝復辟(1815年—1830年)→
七月王朝(1830年—1848年)→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1848年—1852年)→
法蘭西第二帝國(1852—1870年)→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0年—1940年)→
維希政權(1940年—1945年)→
臨時政府(1945年—1946年)→
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46年—1958年)→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1958年—現在)。
①1789年法國大革命前的法蘭西王國實行的是波旁王朝的封建君主專制政體。在路易十四時期(1643-1661-1715年在位),法國王權空前強化,「太陽王」實行「朕即國家」的中央集權的絕對君主專制統治,此時是法國封建專制君主制的鼎盛時期;路易十五時期,法國的財政危機日益嚴重,封建制度開始解體,法國日益衰落;路易十六時期,法國專制制度已到了腐敗透頂的程度,社會矛盾十分尖銳,人民反抗情緒與日俱增,革命一觸即發。
②1789年大革命後大資產階級當權,保留國王同時建立起資產階級的君主立憲政體。三級會議轉變為制憲議會,取代王室成為法國的最高權力機關,為改造舊制度,創立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原則作出了重大貢獻。8月頒布著名的《人權宣言》,明確宣告了「主權在民」、「天賦人權」、「權力分立」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資產階級民主法治原則,實際上宣告了舊封建王權的的滅亡和一種全新的資產階級的社會制度誕生,1791年的法國憲法就是以《人權宣言》作為序言的。1791年制憲議會頒布了法國也是歐洲大陸歷史上的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1791年憲法》,規定法國為君主立憲制國家,實行三權分立原則。
③1792年巴黎人民發動第二次起義,普選產生的國民大會宣布廢除王權,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開始建立民主共和政體。1793年初宣判國王路易十六死刑,不久將其推上斷頭台。法國民主力量與專制勢力的斗爭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中間經過吉倫特派掌權、雅各賓派專政和熱月政變後的督政府的政權,1799年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建立獨裁體制,共和國名存實亡,但名義上仍屬於共和政體。
④1804年拿破崙加冕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實行資產階級的帝制。拿破崙代表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對內革新政治,發展經濟,頒布系列法典,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法律體系,對外發動多次征服戰爭,沉重打擊了法國和歐洲的封建勢力,鞏固了資產階級統治秩序,推動了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⑤1814、1815年,封建的波旁王朝兩次復辟,恢復了法蘭西王國,與第一帝國一樣,都是君主專制政體。
⑥1830年的七月革命推翻復辟的波旁王朝,建立的七月王朝實行的是資產階級君主立憲政體。新憲法明確限制王權,擴大議會下院的權力,取消貴族的特權,降低了選民的財產資格限制。
⑦1848年,二月革命後建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拿破崙的侄子君主派路易.波拿巴當選為總統,他一心恢復帝制,鎮壓共和派的反抗,強行通過新憲法,使總統獨攬大權,建立了名為總統制共和制的個人獨裁統治,共和形同虛設。
⑧1852年路易·波拿巴加冕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又實行帝制。1870年普法戰爭中法國戰敗,第二帝國壽終正寢。
⑨1870年9月4日革命推翻第二帝國,經過共和派與君主派的激烈斗爭最終恢復了共和國,即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最終確立了共和政體,總體上屬於議會制共和制政體。為什麼說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政體是議會制共和制呢?其法律依據如同高中歷史選修二《近代西方民主思想與實踐》第71頁中的講述:「1875年初,國民議會僅以一票的多數通過了憲法修正案,確認實行共和制。同年,國民議會又先後通過一系列法律,合稱1875年憲法,又稱第三共和國憲法。憲法規定法國為議會制共和國。」《1875年第三共和國憲法》的主要內容有:A、立法權由眾議院和參議院兩院行使。參議院間接選舉產生,眾議院以普選方式選出;B、行政權由總統和內閣掌握。總統由參眾兩院聯合組成的國民議會,依絕對多數票選出。總統是國家元首、軍隊最高統帥。總統與參議院議員共有創議法律之權。內閣部長(即後來的總理)由總統任命。總統和內閣部長(總理)共同向議會負責。從中可以看出憲法賦予當時法國總統的權力還是相當大的,體現了當時法國君主派的力量還不小,企圖憑此為以後借機復辟創造條件,也反映了它是共和派與君主派妥協的產物,但它又不同於總統制共和制,因為總統的產生由議會選出,其行政權被總理分享,還要對議會負責,故為共和國的長期存在提供了法律依據,限制了君主派今後的復辟帝制活動。
G. 法國什麼制度
半總統共和制,國是一個單一制的資本主義半總統半議會制共和國,實行多黨制,法國自大革命以來,嘗試過很多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共和制、君主制,委員會制、國王制、督政府制、內閣制、總統制。
在1789年爆發法國大革命之後,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先後經歷兩次帝國和三次共和國,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到巔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國是當時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20倍。二戰後,建立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58年被夏爾·戴高樂建立的第五共和國所取代。
(7)法國在中古時期實行什麼政治制度擴展閱讀:
還有法律制度,法國法律制度屬於歐陸法系,是成文法律,不容許法官制定法律。法官只能夠根據以往的判例來詮釋法律,法國法律的基本精神仍然跟從《法國民法典》,根據《人權和公民權宣言》,只有危害社會的行為才會被禁止。
法國司法制度擁有兩套相互獨立的法院系統,即行政法院系統和普通法院系統,兩者並行運轉。兩個法院系統有各自管轄的訴訟案件並能夠作出最終的判決。
行政法院系統,由行政法院、上訴行政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所組成,而普通法院系統則由基層法院(初審法庭、大審法庭、輕罪法院、重罪法院、商事法院、勞資調解委員會等)、上訴法院和最高法院組成。為了解決兩個法院系統在管轄范圍上的爭議,法國還設立了許可權爭議法庭。
H. 法國政治制度
法國實行議會共和制。1958年,憲法擴大了總統權力,限制了議會職權, 但仍保留議會制關於政府對議會負責和議會監督政府的基本原則。
總統
總統由普選產生,任期7年,期滿後可再次當選。
法國總統為國家元首,掌 握國家的行政權、軍事權和外交權。法國憲法規定,在共和國總統因死亡、患 病、出國訪問等各種原因無法行使其權力時,由參議院議長臨時代行總統職務。 法國政體中不設副總統。
總統有權任免總理和批准總理提名的部長;主持內閣 會議;有權解散議會;可超越議會將某些重要法案直接交公民投票表決。
議會
議會為國家最高權力機構,由國民議會和參議院組成,擁有制定法律、監督 政府、通過預算、批准宣戰等權力。
涉及國防、行政、教育、勞動權和私有制等立 法問題時,議會只能制定一般原則,具體細則和實施措施則由政府制定。 國民 議會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議員任期5年。
政府
政府由總理、部長、國務秘書等成員組成。
法國政府成員的人數和各部設 置的數目並無法律上的限制。政府決定並指導國家的政策。政府對議會負責。
地方權力機構由地區議會、行政區議會和市鎮議會組成。每一級地方政府 享有極大的行政和財政權力。
政黨
法國實行多黨制。主要政黨有:保衛共和聯盟、社會黨、法國民主聯盟、法 國共產黨、國民陣線等。
I. 1789年至175年法國確立了什麼制
法國的共和之路是非常曲折的...
法國經歷的政治制度經歷了君主立憲制、帝制和共和制的多次反復更替的過程,直到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誕生,才最終確立了法國資產階級共和國政治制度
1789年7月13日法國大革命之後推翻了封建統治
1791年召開制憲議會,制定憲法,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並賦予國王很大權力。1792年在人民的壓力下,國民公會廢除君主立憲制,建立了共和制,成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1794年 7月發生了反革命的熱月政變,雅各賓派政府被推翻。
1795年大資產階級通過憲法,廢除了普選權、直接選舉制和一院制,立法權屬於兩院制的立法會議,行政權屬於督政府。
1799年拿破崙·波拿巴政變上台,集大權於一身。
1804年拿破崙建立帝制,以第一帝國取代了第一共和國【拿破崙帝國
至此,19世紀法國共和告一段落
隨後經歷第二共和第二帝國第三共和第四五共和國就不屬於十九世紀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