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有多少人去歐洲修鐵路
之前,緬北詐騙集團割腰子的消息,可是在網路上狠狠火了一把,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要論將人騙去異國他鄉,緬北詐騙集團在今天要講的歷史事件面前,還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
在歷史上,還曾出現過中國十幾萬勞工被集體騙去國外的事情,而這十幾萬勞工的結局,也是相當讓人難以評價。
一戰和華人勞工
這件事情發生在一戰時期,那時候的一戰戰場,真可謂是純粹的絞肉機,大量歐洲青壯年在戰場上陣亡。
單就一個索姆河戰役,就打了141天,各國總傷亡人數134萬人,平均每天就有將近1萬人傷亡,最多時一天有6萬人死在了索姆河。
那個年代,弗利茨·哈勃還沒有發明人工合成氨的技術,人類掌握的農業技術總體還比較落後,世界人口也還未大爆炸。
在這種情況下,歐洲各國很快陷入了勞動力不足的局面。於是協約國各國政府一拍腦門,想到了從中國進口「豬仔」。
「豬仔」是清末民初去國外做苦工的中國人的稱呼,這批華工最為人所熟知的事情就是修建了美國鐵路系統。當年美國在搞西部大開發的時候,華工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華工們在美國吃苦賴勞,拿得少幹得多,就連死亡率也遠高於白人勞工,故而有「美國太平洋鐵路每根枕木下都埋著一具華人勞工屍體」的說法。
可以說沒有這些華人勞工,美國太平洋鐵路的竣工時間至少要晚10年。
華人勞工在歐洲
基於此協約,各國政府也很看重這批華人勞工,還和北洋政府簽訂了正式的合同。而北洋政府也是以「高薪」欺騙大量華人勞工去歐洲務工,到後來還用上了抓壯丁的方法。
根據統計,最終有接近15萬名華人勞工到達了歐洲,其中英國負責管理其中約10萬人,法國負責管理其中約4萬人。
這批華人勞工在到歐洲後,主要是在戰場上搬炮彈、挖戰壕等,其工作環境之惡劣,待遇之低下,和當年那批去美國修鐵路的華人勞工比起來好不了多少。
最終這批華人勞工,光登記在冊的死者就有超過2000人,而受傷、殘疾以及失蹤的人則更多。
到了1918年,一戰結束,這批華人勞工開始被遣返回國,一直到1920年時遣返完成。
但並不是所有華人勞工都最終都回到了祖國,最終有6000名左右的華人勞工,選擇了留在法國。
留在歐洲和回家的華人勞工
他們留在法國的原因很簡單,一方面,那時候法國的生活水平,確實比國內高出不少,尤其是很多華人勞工在出國前連飯都吃不飽。
這些人留在法國後,雖然依舊乾的是最苦最累的活,但歐洲作為先發工業國家,至少是能讓國內居民吃飽飯的。
另一方面,有不少華人勞工已經在法國有了家室。一戰的主要戰場,可就是在德法邊境,所以很多為協約國工作的華人勞工,在戰爭中和戰爭後很容易接觸到法國的居民。
而隨著法國年輕男人一批又一批,死在戰場上,幾十萬法國女性一下子面臨找不到男人嫁的尷尬處境。
於是這群來自中國的單身漢,在法國迎來了春天,彼時,中國過度飽和的人口和較為混亂的社會環境讓年輕男人娶妻相當困難,因此在法國結婚生子對這些華人勞工來說是不小的誘惑。
而在法國管理的約4萬名華人勞工中,有約1萬人後來輾轉到了美國,這約6000名華人勞工實際佔到了在法華人勞工的約15%。
至於那些選擇回中國的華人勞工,理由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法國和他們格格不入的社會環境。
種族歧視,從歐洲開始工業化後就一直存在,直到現在依舊沒有完全消失。華人勞工,在歐洲說好聽點是去打工的,說難聽點就是去當下等人的,不然北洋政府也不會用騙,甚至是抓壯丁的手段了。
而在英軍軍營中的華人勞工,還被禁止使用英軍的廁所,就能看出歐洲的種族歧視到了什麼地步。
基於此,華人勞工和白人勞工,以及黑人勞工之間的爭吵和械鬥從未停止過,為此,還發生了不少流血事件。
從這些方面不難看出,大部分華人勞工在當時國內更艱難的生活條件下,為啥還願意回國。
到了2002年,最後一個在法國的華人勞工朱桂生,在法國拉羅謝爾去世,享年106歲。而他的去世也代表著那個年代,以及那群華人勞工徹底成為了歷史。
贊
㈡ 當年十幾萬華工被騙出國,說是去挖煤,等著他們的為何卻是幾十萬法國女郎
這件事情當年那些人乾的確實不地道。
為什麼十幾萬華工會被騙出國呢?說白了就是中國人起內訌而已。
那時候清朝滅亡之後,近4億的中國人,說是亡國奴也不為過。
以袁世凱為首的軍閥們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堪稱無所不用其極。
筆者有話說:當年的黑暗時刻依然歷歷在目,每當聽先輩講起這件事情時我總是雙眼滿含熱淚。
如果不是先輩們不顧自身安危,毅然決然的站出來拯救了這個民族,我根本無法想像現在大家過的都是什麼生活。#社會#
雖然現在的生活並不容易,雖然我們時長羨慕別人。
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很安全。
㈢ 一戰時14萬中國勞工遠赴歐洲,2萬人埋骨異國,後來怎樣了呢
眾所周知中國參加了兩次世界大戰,而且都成為了戰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雖然沒有派出多少軍隊,但是卻派遣了十幾萬勞工遠赴歐洲,這些勞工從事最繁重的工作,有2萬人死在異國他鄉,戰後絕大部分回到了中國,也有一些人留在歐洲娶上了法國女郎,他們用自己的辛勤勞動贏得了歐洲人的尊重。
一戰結束之後大部分華工返回了中國,還有一些華工乾脆留在了法國。一戰法國男性人口銳減,很多法國女性發現中國勞工吃苦耐勞,而且非常顧家,即便是賺了錢也不舍的花,這讓法國女人心生好感。據統計大約有300名華工留在了法國,娶上了法國女郎。
㈣ 一戰期間,14萬中國勞工到法國後,為何待遇不一樣
在21世紀,有很多的女孩子都想找一個國外的男朋友,一個是因為新鮮感,另一個則是認為這樣以來自己特別有面子。其實在民國時期就出現過這樣一種現象,當我們14萬的中國勞工到達法國之後,就被當地的女子給喜歡上了並且還認為他們是最好的伴侶。那為什麼會出現這一情況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所以直到21世紀法國人當中也有不少的中國血脈和華裔,他們極有可能就是當時那14萬中國勞工的後代,所以中國和法國其實他們是有血緣聯系的,這也能夠讓這兩個國家在以後的國際交往當中保持一種親密友好的關系。
㈤ 一戰中十幾萬中國人被帶到歐洲,為何戰後法國女子堅持和他們結婚
在19世紀70年代的時候,西方的一些國家陸續都完成了工業使命。對於很多西方的工業國家,他們來說,傾銷商品,掠奪原料就成了他們的首要任務。在戰爭爆發了之後,整個世界就被劃分成了兩個對立的陣營,為了保護我們自己國家的利益。1917年中國對德國宣戰,正式的加入了這場世界級的大戰當中。中國當時並沒有出兵去歐洲的戰場上,但是為了協助歐洲國家的作戰計劃,中國一共派了十幾萬的男性勞工前往歐洲。當時在徵集這些勞工的時候,基本上全都是用連哄帶騙的方式告訴他們去了歐洲之後待遇好,工作輕松,而且不會去戰場上面打仗。
後來這十幾萬勞工除了一些身體有殘疾,沒有辦法找到妻子的。或者是一些不願意留在法國的人之外,基本上全部都迎娶了法國的女性。
㈥ 一戰期間,中國派往歐洲的14萬勞工,最終的結局是什麼
很多人可能並沒有注意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雖然當時中國並沒有派出大量軍隊參戰,但是中國的付出也並不少,中國向歐洲派遣了高達14萬勞工,以彌補協約國因徵兵而造成的勞動力缺乏問題。
慶祝勝利的中國勞工
當然,14萬勞工中,除了長眠在異國的同胞和大多數回國的人,仍有數千人留在了法國。因為此時的法國,經過慘烈第一次世界大戰,壯年男丁損失極為慘重。很多華工因此留在了法國,並與當地女子結婚,他們也成為了中國在法國最早的一批華人華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