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面對德國的進攻,法國採取哪些措施
6月初,法西斯德軍突破了法軍在索姆河、埃納河倉促建立的防線。法國面臨的危險要求人民的力量團結起來。法國共產黨號召全民抗戰,保衛巴黎。決定法國政策的投降派和賣國賊和以魏剛為首的最高統帥部害怕無產階級革命和共產黨壯大,拒絕了這條唯一的救國道路。6月10日,法國政府放棄巴黎。法軍在還有可能抵抗的情況下放下了武器。6月14日,德軍未經戰斗即佔領了法國首都。1940年6月22日,軍事行動以簽署法國投降書即所謂「貢比涅停戰協定」而告結束。
⑵ 二戰時,法國修建了馬奇諾防線,正常人都知道繞道,為什麼還要修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德國戰敗了。在巴黎和會上,戰勝國的列強們蜂擁而上,爭相瓜分德國的利益。德國失去了海外的殖民地,還喪失了大片的國土,背負上巨額的戰爭賠款。這嚴重傷害了德國人的民族感情,復仇的情緒在德國人的心中愈演愈烈。當時有一位政治家評價巴黎和會最後簽訂的《凡爾賽和約》說,這不是停戰的和約,而是二十年的休戰書。
這樣,在很短的時間里,德軍的裝甲集群就突破了英法的防禦,將英國遠征軍和法軍一部包圍在了敦刻爾克。雖然英軍最終乘船撤退,可是它的武器裝備損耗殆盡,一時失去了戰鬥力。而法軍的防線漏洞百出,無力再抵抗德軍,只得投降。
馬奇諾防線是法軍落後的軍事思想的產物。正是無視坦克、飛機在戰爭中的運用,無視新的軍事思想,法國才保住陳舊的防禦思想,修築了馬奇諾防線。
⑶ 二戰時期法國失敗的原因 德國進攻的具體情況 法國方面的防禦部署
首先說明,全是手打
1.法國人當時根本就不相信德國人會進攻法國!德國的武器已經被沒收了,就像兩個男人,一個左手手裡拿著火神沖鋒槍(法國人當時還是相信法國陸軍是無敵的,而從當年的數據來看,法軍的軍隊武器確實是世界頂尖的,當然,不要看結果),右手拿著防爆盾牌(馬其諾防線)另一個赤手空拳,就給他幾把菜刀(德國只有十萬陸軍,沒有重武器),誰想到他回家自己竟然把菜刀融了組裝成坦克了!(希特勒在一年之內生產了3500多輛坦克,2000多架飛機,可見很厲害啊)換做你你信不?
2.這個時候離一戰已經過去了20年了,該退伍的早就退伍了,而新兵蛋子多是沒經歷過戰爭年代的人,換做是我我看見內臟漫天亂飛的戰爭我也害怕啊,德國人呢?他們已經被洗腦了,就像蘇聯一樣
3.德國人的戰略真的是相當得狠!對別人狠,對自己也狠,再打個比方,china要列印度,正常人都想得到的是china的快反部隊從西藏翻越喜瑪朗雅山脈去進攻印度,所以印度軍隊都布置在山脈另一側,誰想到china居然從廣西出兵利用裝甲部隊先把東南亞所有中立國都滅了直接穿插攻打新德里,這個和二戰時德國的做法是很相像的,法國人根本沒想到德國人這么狠,敢把中立國都滅了大迂迴作戰攻打法國,當然,德國後來成為世界公敵這個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4.當時德國國力確實已經比法國強了,當時世界生產總值中,美國37%,德國14%,英國12%,法國10%,所以如果真的是面對面1v1的話,還是德國勝率大,打仗打得就是國力么
⑷ 二戰時期法國防禦德國的防線叫什麼防線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軍方開始研究如何防禦德國和義大利入侵。一九三0年,上台伊始的法國國防部長馬其諾,將由其前任綜合了法國福熙、貝當和曉夫勒三位元帥爭論多年的防禦計劃交由議會討論,獲得90%以上的多數通過,並在此後的十年中在法德和法意邊境建造了一系列防禦工事,這就是舉世聞命名的「馬其諾防線」。
馬其諾防線工事南起地中海沿岸法意邊境、北至北海之濱的法比邊境,全長約700公里,由一組組相互獨立的築壘式防禦工事群構成。每一組工事包括一個主體工事和一些觀察哨所,相互間以電話聯系。主體工事一般距地面30米,其中有指揮部、炮塔、發電設備、修理設備、醫院、食堂、宿舍等各類設施,工事外面則密布金屬柱、鐵絲網,號稱固若金湯。工事內糧食和燃料的儲存一般可堅持三個月。為體現這一工事的防禦性質,工事內火炮的射程一般不超過10公里,即保證炮彈不落在邊境之外的它國之域。如有戰事,各觀察哨所可用潛望鏡觀察敵情,隨時將情況用電話報告指揮部,而炮塔內的炮兵則在三米厚的水泥工事內根據指揮部的命令開炮。馬其諾防線全線共部署344門火炮,建有152個炮塔和1533個碉堡,所建地下坑道全長達100公里,道路和鐵路總長450公里。該防線土方工程量達1200萬立方米,耗混凝土約150萬立方米,耗鋼鐵量達15萬噸,工程總造價近50億法郎(1940年數),相當於當時全法國一年的財政預算。由於該防禦系統十分堅固,二戰期間死於馬其諾防線工事內的士兵為數極少。但是,這個登峰造極的防禦工事並沒能在二戰中擋住德國法西斯裝甲化、摩托化的部隊。1940年5月,德軍攀越阿登山區,經比利時繞過馬其諾防線,很快佔領了法國全境。被神話般信奉的馬其諾防線最終成了無用的擺設和對戰敗者的諷刺,並在日後成為法國著名的旅遊景點。
第一次世界大戰總共造成法軍近500萬人的死傷,戰後,慘痛的教訓使法國民眾陷入一種極端的情緒中,那就是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阻止敵人的再次侵略。在這種背景下,一條長約700公里,耗資近50億法郎的軍事防線建成了。這就是以當時法國戰爭部長安德烈·馬其諾的名字命名的聞名於世的馬其諾防線。但就是這樣一條曾經號稱「固若金湯」的鋼鐵防線卻成了世界軍事史上最大的笑柄。
馬其諾防線始建於1929年,建成於1936年。由北往南,依山傍河,長達700多公里,這一構想,恐怕只有中國的萬里長城可與之相比了。馬其諾防線工程之浩大簡直超乎想像,共建有大型要塞工事44個,開挖地下坑道100公里,大小碉堡則有1533個之多。工程總土方量為1200萬立方米。來自法國殖民地的大量勞工日夜勞作,從1929年到1935年,總共用了6年時間才將工程的主體部分基本完成。工程總造價高達50億法郎,相當於當時法國一年的財政預算總額。
此外,馬其諾防線技術之先進也令人嘆為觀止。工事內部,指揮部、宿舍、食堂、炮塔、彈葯房、修理廠、醫院甚至專門的牙醫診所,應有盡有。最能體現馬其諾防線技術水平的,恐怕就是它的炮火指揮系統了。伸出地面重達好幾噸的活動炮塔,可以上下自由升降和進行360度旋轉。而這些,在一架龐大的機械設備的幫助下,只需一名女士手工就可輕易完成。戰時,炮塔升出地面,可以向來自任何方向的敵人射擊。平時,則可以將炮塔降到與地面齊平,不注意根本不會發現這里潛藏著一門大炮。敵人進攻時,分布在工事各重要觀察哨所的士兵可以用潛望鏡觀察敵情,並向工事內部的炮兵指揮部報告。指揮部則將敵情位置加以分析,隨後通過一套機械傳輸系統將數據傳達到炮塔指揮所,再由指揮所根據指揮部的指令調整火炮角度,向敵人實施准確打擊。這一連串的動作只需短短的幾分鍾就可完成。要塞工事內部都建有窄軌小火車,可以將彈葯補給及時運送到各個作戰點。要塞內部儲存的彈葯、糧食以及發電燃油可以保證士兵堅守3個月而無需出洞一步。為避免長時間在陰暗潮濕的地下生活造成士兵體格下降,建設者們還在要塞內部裝上暖氣系統,以保證洞穴的乾燥和恆溫。每一個要塞里都建有一個大廳,平時用來放電影、演話劇。一旦遇上戰事長時間無法出去,士兵們則可以到這里接受由高功率燈泡強光模擬的「陽光」照射。
可笑恐怕就在於,這樣一個龐大、先進而又史無前例的防禦工事居然不廢一槍一炮就被德軍輕易攻破。1940年5月,德軍機械化部隊突襲比利時,翻越阿登山區,侵入法國,直接插到馬其諾防線的背後,同時兵臨巴黎城下。而此時,固守在馬其諾防線的法國士兵居然沒有向首都方向抽調一兵一卒,還在頑強地等待著敵人的正面進攻,結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⑸ 巴黎和會法國為什麼把中、東歐國家納入防禦德國的「體系」
法國人是這樣考慮的:德國作為歐洲和世界強國,雖然海外殖民地被剝奪殆盡(其在東非和太平洋遠東地區的屬地分別被英美日法分區佔領),國內領土也被割讓近六分之一(西里西亞的一部分和波蘭走廊分別被新生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佔領),但是作為普魯士時代發展起來的傳統強國,德意志的基本實力並沒有受到太大削弱,仍有可觀的戰爭潛力。所以法國人在主觀方面就產生了建立國際反德同盟的要求。
至於在客觀上會選中這些國家,並非是出於純粹實力的考慮,有以下幾個因素左右著法國的選擇:
首先,這些國家都是一戰後在協約國幫助下獲得獨立的新興小國,地理位置夾在德,俄之間,比較孤立。除了向西歐盟國靠攏,他們無法保障自身的安全。所以政治上對西歐非常依賴,不會隨風搖擺。與他們結盟會是非常穩定有效的。
其次,從地緣戰略和軍事的角度出發,不少國家在不同方位與德國接壤,戰時基本可以形成對德國的全方位包圍,協助法軍從德國的戰略後方直搗德國的重工業區和政治中心。尤其是捷克斯洛伐克,蘇台德區像一把匕首直刺德國腹地。可以形成有效威懾。(小小諷刺一下,哈哈)
第三,由於俄國爆發十月革命的因素,所以戰後法國不僅不想再與俄國結盟,還要利用這些中東歐國家同時監視蘇俄。這就是為什麼中東歐國家在一戰後的法國外交上可以跨過俄國被優先考慮的原因。
第四,最後納入考慮范圍的才是實力因素。中東歐雖說整體實力不強,但還是有亮點的。捷克斯洛伐克一戰前就是奧匈帝國的重工業區,這時仍有相當實力。而波蘭在十八世紀末被普魯士和俄奧瓜分前,也是歐洲的傳統大國。
綜上,精明的法國人終於自作聰明的完成了他們孤立德國的計劃。哈哈。
⑹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怎樣抵禦德國的攻打
德國運送黃色計劃的飛機墜毀,黃色計劃落到法國人手裡。但是法國那些SB沒有相信,還以為是在騙他們。
於是貝當和那些SB將軍還以為德國會象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從荷蘭那些低地國家也就是法國北部進攻法國,於是和英國軍隊組成聯軍在法國北部等著,而他的東部只用馬其諾防線抵禦攻擊,他們還以為可以德國真的會從那邊來進攻。
最終希特勒的軍隊穿過阿登山區,從後面將英法聯軍包圍,然後就上演了敦克爾克撤退的「發動機計劃」
⑺ 法國為了遏制德國的擴軍行動是怎樣做的
法國政府在向德國提出抗議的同時,要求國聯召開特別會議,討論德國的違約問題。在國聯召開會議之前,法國提議英、法、意三國先進行協商,以便為會議做准備。
⑻ 希特勒所說的法國可以阻止德國的依據是什麼
戰前,由於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德國的軍事實力還未壯大,在希特勒出兵萊茵蘭時,自然就會顧忌到法國的軍事實力,另外國際輿論興起的話可能也會對德國不利,希特勒正在逐步廢除凡爾賽條約,盡管這樣,德軍的陸軍實力還是比較匱乏,如果法國出兵,是能夠阻止德國進駐萊茵蘭的,但是由於英國首相張伯倫的態度,法國就沒有採取軍事行動,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