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國內閣
法國總統由選民直選產生,不對議會負責,總統直接任免總理,再由總理提名部長人選,由總統批准。一般來說總統負責外部事務和軍事,總理負責內政,但沒有明顯的權利界限,總統主持召開內閣會議,所以法國內閣在體制上不會對總統造成制約,而法國議會有一定製約作用,但不大。總統可以解散議會;可不經議會將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決,非常時期總統可實行獨裁權。而議會立法權已經被總統奪過去一部分,只剩餘監督權,所以即使法國總統在體制上受到的制約要遠小於首相和美國總統。
Ⅱ 內閣對誰負責
法律分析:一般來說,內閣的原則是由誰產生對誰負責,因此,乍看法國內閣部長由總統任命,自然應該對總統負責,但是,實際上,總統任命總理僅僅是名義上的,總統只能根據總理 (多數黨領袖)的建議被動地任命內閣部長,而總理兼有多數黨領袖的身份又決定了實際上內閣部長是由議會產生的,因此對議會負責也就沒有錯誤了,不過教科書里沒有說法國有總理,但沒有說不意味著沒有,事實上法國有總理,而且總理一直是共和派人士擔任,總理和總統斗爭是法國保皇派和共和派斗爭焦點,當然,這個太難了,而且有點超綱,不會考的吧,了解就可以了. ...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七十六條 當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實的專門性問題向人民法院申請鑒定。當事人申請鑒定的,由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具備資格的鑒定人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當事人未申請鑒定,人民法院對專門性問題認為需要鑒定的,應當委託具備資格的鑒定人進行鑒定。
第七十七條 鑒定人有權了解進行鑒定所需要的案件材料,必要時可以詢問當事人、證人。 鑒定人應當提出書面鑒定意見,在鑒定書上簽名或者蓋章。
第七十八條 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或者人民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經人民法院通知,鑒定人拒不出庭作證的,鑒定意見不得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付鑒定費用的當事人可以要求返還鑒定費用。
第七十九條 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通知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就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或者專業問題提出意見。
第八十條 勘驗物證或者現場,勘驗人必須出示人民法院的證件,並邀請當地基層組織或者當事人所在單位派人參加。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成年家屬應當到場,拒不到場的,不影響勘驗的進行。 有關單位和個人根據人民法院的通知,有義務保護現場,協助勘驗工作。 勘驗人應當將勘驗情況和結果製作筆錄,由勘驗人、當事人和被邀參加人簽名或者蓋章
Ⅲ 法國的內閣名單
法國新上任的總理讓-皮埃爾·拉法蘭5月7日宣布新內閣名單,任命資深外交官多米尼克·德·維爾潘為法國外交部長,任命哲學家盧克·費里為教育部長,而國防部長則首次由一名女性擔任。
希拉克在總統選舉獲勝後,任命拉法蘭擔任新總理,拉法蘭希望自己組建的內閣能在下月的議會選舉中贏得支持。
曾在1993年至1995年擔任體育部長的阿利奧·瑪麗此次擔任了國防部長,成為首位擔任此職的女性。
在拉法蘭的內閣中,擔任內政部長的是巴黎大區納伊的市長尼古拉·薩爾科齊。擔任財政部長的是鋼鐵製造業大亨弗朗西斯·梅爾。司法部部長和勞工部長分別是共和黨人多米尼克·佩爾邦和朗索瓦·菲永,總統希拉克也是共和黨人。法國民主聯盟的吉勒·德·羅賓被委任旅遊部長一職。
Ⅳ 1870到1940年法國內閣頻繁更換的原因
法國是一個特殊的國家,是歐洲大陸最先最先進行革命,弄得歐洲大陸的其他君主制國家很是擔心。現有現在的法國政體來看,它是獨一無二的,半總統制半議會制。美國是總統制,總統擁有最高行政權力,最高軍事權,是陸海空三軍的統帥。英國是典型的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國家,議會是國家的權力中心。相比之下的法國,則要復雜的多。法國的政體既有總統又有總理,也就是說,在法國存在兩個權力中心,總統負責大政外交,總理負責國內的具體事務。並接法國政治的顯著特點有三個:既有議會制國家的特點又有總統制國家的特點,左右共治,黨派林立。
追溯現在的法國政體的形成原因,就要考慮1870年到1940年的歷史因素。法國是一個思想極其充滿交融碰撞的國度,你可以在法國發現很多很多不同的思想淵源。而且,法國人善於將其表達出來。由此,法國其實在政體上做過許多嘗試。首先一點是要肯定的,那就是法國人民是徹徹底底要波旁王朝下台的。應為與英國不同,法國的專制太濃厚,百姓一點也不喜歡,不想就算是今天的英國人還是崇拜英王室的風范的。這就早就法國的一個特點,那就是革命,而不是改革。這么招的話,那麼有什麼政府看著不順眼了,他們有足夠的熱情去造反啊。法國經歷過大資產階級當政,中產階級當政,小資產階級當政,甚至還有無產階級進行奪權的嘗試。這就早就法國政治上的混亂。其次,法國是一個黨外有黨,黨內有派,黨派林立的國家。有幾百個政黨,這樣就很難在政見上形成一致,於是分歧是很大的,那麼綜合上述的歷史,經濟,人民的情緒來看,政局不穩定也就不難理解了。
Ⅳ 法國政體變遷 每個階段的 原因 措施 影響
從1789 年資產階級革命到1875 年憲法頒布,是法國政體極不穩定、交替演變的階段。
從1789 年到1875 年的86年內,近代法國產生了12部憲法,平均約7年更換1次。法國憲法的頻繁更迭引起了政體的復雜多變,政體先後經歷了君主立憲制、帝制、民主共和制、獨裁製等等,出現過三次君主立憲政體,兩次帝制和三次共和政體。
1789 年,法國大革命勝利,代表金融資產階級的立憲黨人同封建主妥協,制定了1791 年憲法,建立了資產階級君主立憲的政體。這種體制的特點是:確定了國民主權、三權分立兩大原則;國王是行政元首,享有相當大的權力,也要受到很多限制,要服從國民議會、服從憲法和其它法律;國會享有廣泛的立法權;司法權由選舉的法官獨立行使,任何時候,國會、國王都不得行使司法權。1789年憲法建立的君主政體,盡管有著同舊勢力妥協的一面,但它並不是舊制度下的封建君主政體,而是資產階級的君主立憲政體。
由於法國封建勢力十分頑固,與人民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新舊勢力之間缺乏長期妥協的基礎,巴黎人民又發動了第二次起義,推翻了存在三年之久的君主立憲的統治。1792年9月22日成立的共和國,各階級和各派政治勢力之間的斗爭仍很尖銳復雜憲法變更仍很頻繁,經歷了吉倫特派、雅各賓派、熱月黨和督政府、執政府四個時期。
1793 年,激進資產階級的代表雅各賓派將革命推向高潮,制定了1793年憲法。這部憲法規定法國政體為共和國體制,國民會議的權力至高無上。1794年熱月政變後,執政的大資產階級通過制定共和三年憲法,削弱了共和政體的民主內容,要求全體人民為了大資產階級的利益放棄自己的權利。1795 年憲法確立了議會制。
1799年,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建立執政府,形式上保留共和政體,實際上是軍事獨裁。他通過以下的幾次制定和修改憲法,完成了從共和到帝制的演變,建立起了資產階級君主獨裁製。1804 年憲法中明確規定了帝制。
推翻拿破崙之後,法國政體又經歷了君主立憲制、共和制、帝制的再次交替演變。1814年,頒布的《欽定憲章》,再次確認了三權分立的君主立憲制,但這次君主立憲是半封建半資產階級性質的。1815 年復辟的波旁王朝頒布的《帝國憲法附加法》,力圖恢復拿破崙的帝制,但被法國人民發動的七月革命推翻。
1830年的《七月王朝憲章》,重新確立了資產階級的君主立憲政權,對王權加以限制,國王權力來自人民,國王握有實權,但只是行政首腦,不是立法首腦,因此不能廢止法律;議會權利擴大,擁有立法倡議權;內閣對議會負責。
七月王朝於1848年被二月革命推翻,成立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通過1848 年憲法重建共和政體。但第二次共和政體僅僅存在了3年,1851年12月,路易˙波拿馬發動政變,1852 年憲法改共和為帝制,成為「第二帝國」。1870 年,第二帝國頒布《固定帝國憲法的法令》,與1815 年《帝國憲法附加法》一樣,力圖通過修改憲法來實行所謂的「自由主義」改革,從而作為帝制崩潰前的補救措施,但為時已晚。
1870年第三共和國成立,但實行共和制還是君主制,還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資產階級和人民群眾和保王黨經過五年艱苦的斗爭,1875年議會終於通過了第三共和國憲法,將共和國一詞正式寫入憲法,從法律上肯定了第三共和國的共和政體。
第三共和國1875 年憲法的頒布後,法國成為一個典型的議會共和制國家, 1875年憲法也成為法國憲法中壽命最長的一部。這部憲法由《參議院組織法》、《政權組織法》、《政權關系法》三個憲法性文件組成。憲法規定法國為議會制共和制國家,以法律形式鞏固了資產階級的全面統治。這部憲法所規定的政體內容是:議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兩院組成;兩院共同享有立法權,但關於財政法律法案,應先送達眾議院並經其表決;內閣要得到眾議院的信任才能執政,否則必須辭職;內閣是行政機關,權力很大,除了立法提案權外,並有獨立頒布命令的權力;因為法國政黨眾多,要在眾議院中獲得多數十分困難,所以議會對內閣的這類命令不能撤銷或變更,但法國內閣也不敢輕易解散議會;總統是國家元首,由參眾兩院聯席會議選舉產生,憲法賦予總統廣泛的職權。但憲法公布後不久,總統的權力實際上日漸削弱,在政治生活中已不佔重要地位,國家權力明顯轉到內閣手中,1875年憲法使法國成為一個比較典型的議會共和制國家。
自1875年憲法確立共和政體之後,延續了近一個世紀的法國政體之爭宣告結束;但共和政體本身卻經歷了從議會制共和政體到半總統半議會制共和政體的發展過程。
二戰後法國政體變遷
一、臨時政府(1943.6—1946.10)
1. 大事記:1943年6月,戴高樂和吉羅將軍在阿爾及爾成立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這個委員會一成立就立刻得到美、蘇、英的承認,成為事實上的法國臨時政府。
1994年,諾曼底登陸前夕,改稱臨時政府。
1944年8月,巴黎解放,臨時政府內閣由阿爾及爾遷到巴黎,9月進行改組,兩名共產黨人擔任部長。
1945年10月,制憲議會選舉和公民投票。結果表明,絕大多數法國人同意新的國民議會有制憲權,這實際上否決了恢復第三共和國的意願。
1946年10月,新憲法草案終於獲得通過,第四共和國終於呱呱墜地。
1947年1月,社會黨人奧里奧爾當選總統,赫里歐接替議長,臨時政府的歷史使命宣告結束,第四共和國政體最終確立了。
2.國策:(1)清洗投敵分子(法奸),賴伐爾、貝當。
(2) 大規模的國有化。規模相當大,包括雷諾汽車廠、法航、主要的新聞機構、法蘭西銀行和四大儲蓄銀行(通用銀行、里昂信貸、國民工商、巴黎國民貼現)以及保險、電力、煤炭等金融和能源企業。
(3)外交上致力於恢復大國地位。由於美國計劃將法國變為自己的附庸國,所以起初臨時政府處境極為艱難,屢受排擠。敦巴頓橡樹園會議、雅爾塔會議,法國均未參加。戴高樂一方面以法國軍隊的戰績說話,打消美國在法國建立盟國軍政府的計劃,另一方面,大力改善法英、法蘇關系,牽制美國。最終,法國不僅取得對德國實行佔領和參與管制的權利,還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其國際大國的地位得到了恢復。
3. 戴高樂:在制定第四共和國憲法時,戴高樂希望能制訂一部加強總統和政府權力、使之不受政黨制約的憲法,但遭到大多數人反對。1946年1月20日,他憤然辭職,隱居鄉間,撰述《戰爭回憶錄》。但是他對自己的政治理念充滿信心,期待著有一天東山再起。這為以後法國面臨阿爾及利亞危機時他復出政壇埋下了伏筆。
4. 此時期主要的黨派:法共、人民共和黨、社會黨
二、第四共和國(1946 -- 1958)
1. 殖民地問題
第四共和國僅存在十二年,內閣更換卻十分頻繁,執政時間最長的摩勒政府也不過執掌政權一年零四個月。
這一時期的歷屆政府深受殖民地問題困擾。法國政府竭力維持其在印度支那、北非的殖民統治,奈何時過境遷,時代變化,法國軍隊在殖民地屢遭敗績,法國國內反對殖民戰爭的情緒也日益高漲。
對殖民地問題處理是否得當,可以直接影響一個政府的聲望,處理得不好甚至會導致內閣垮台。
比如,1954年,奠邊府戰役,法軍慘敗直接導致拉尼埃政府下台。隨之上任的左翼領袖孟戴斯—弗朗斯快刀斬亂麻,果斷結束印度支那戰爭,從而大大提高了其在公眾中的威望。據法國歷史學家福韋統計,印度支那戰爭持續6年半,耗資3萬億法郎,死92 000人,傷114 000人。
孟戴斯—弗朗斯由於在印度支那問題上處理果斷、得當,深孚眾望。然而1954年,阿爾及利亞爆發起義。阿爾及利亞雖是殖民地,卻一直被視為法國本土的延伸,其與法國本土的密切聯系超過所有的殖民地。所以孟戴斯—弗朗斯此次態度強硬,聲稱「對叛亂決不姑息」。盡管如此,不少法國民族主義分子仍然把他視為「敗家子」,將起義的爆發歸咎於他,加上他在歐洲防務問題、限制家庭釀酒特權等問題上也遭到反對,最後1995年被議會投票推翻。
此後幾經波折,阿爾及利亞戰爭稱為第四共和國的政治危機的根源,最終釀成了第四共和國的垮台。
以上回答供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杭州圖書館
Ⅵ 法國1875年憲法規定內閣對議會負責為什麼是對議會負責
麥克馬洪這個強勢總統被挫敗。為此,他被迫在給眾議院的信中對憲法做了新的解釋,「1875年憲法建立了議會制的共和國」,「內閣對議會負責而不對總統負責」。
此後法國政府只對議會負責。總統解散議會的權力也名存實亡。在以後的整個第三共和國期間,總統解散議會的權力再也沒有被行使過。伴隨著一系列政治事件和憲法修正案,法國總統的權力逐漸轉由內閣執行,而內閣只對議會負責,「典型」的議會制共和制確立起來。
1875年憲法的三個單行法案沒有對內閣會議的組成和許可權做出明確規定。總理的職稱,憲法未作規定,它在形式上只是總統的屬官。
(6)法國內閣怎麼換部長擴展閱讀:
根據《國家權力機關相互關系法》,總統是國家元首,由參眾兩院組成的國民議會以絕對多數票選舉產生,任期七年,可以連選連任。但總統不對議會負責。總統有立法提案權,是軍隊總司令。總統可以任免一切文武官員,可以經參議院同意,解散眾議院,可以推遲八個月召開眾議院的會議,對議會通過的法案也有一個月的延遲權。
法國確立了共和制,說明經過工業革命的發展,資產階級的力量大大增強了,這是決定性因素。但與此同時,法國的議會制共和制經歷了一個由非典型向典型化發展的過程,這正說明了當時法國封建勢力仍然強大,共和派被迫與保皇派妥協的歷史背景。
Ⅶ 法國公布新內閣是怎麼回事
法國公布新內閣指:法國總統府於2017年5月17日下午公布了新一屆內閣成員名單。
新內閣由22名成員組成,包括18名部長和4名國務秘書。新任法國總統馬克龍日前任命右派政黨共和黨成員愛德華·菲利普為政府總理並負責組閣,馬克龍曾承諾將吸納不同政治派別及無黨派人士參與國家治理,新內閣的組成較明顯地體現了馬克龍跨越黨派之分的主張。
法國新內閣的成員組成:
1、內政部長、外交部長分別由左派社會黨人熱拉爾·科隆和讓—伊夫·勒德里昂擔任。
2、經濟部長由右派共和黨人布魯諾·勒梅爾擔任。
3、司法部長、國防部長分別由中間黨派民主運動黨主席弗朗索瓦·貝魯以及該黨成員茜爾維·古拉爾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