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為什麼法國革命前那麼臭

為什麼法國革命前那麼臭

發布時間:2023-03-09 17:47:20

❶ 為什麼法國歷史上會發生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又稱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國爆發的革命,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波旁王朝及其統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內土崩瓦解。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歷了一個史詩式的轉變: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沖擊,舊的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關於法國大革命結束的時間,世界史學界看法眾多,難成共識。在法國,普遍將熱月政變作為大革命結束的標志,熱月政變推翻了雅各賓派的激進集權統治。

1794年7月27日,法國大革命中的市民革命宣告結束。1830年7月,巴黎人民發動七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國大革命才徹底結束。政變中建立了以熱月黨人為代表的政權。法國歷史進入維護大革命成果時期。

希望能幫到大家,滿意請採納,謝謝。

❷ 法國大革命的目的

法國大革命的最終目的
法國革命從一開始就攻擊教會,在大革命催生的激情中,反宗教的激情是最先燃起的,而到最後一刻還遲遲不肯熄滅。後來,人們對自由的熱情煙消雲散,被迫以奴役換安寧,但到了這種地步,人們還在反抗宗教的權威。拿破崙完全控制住了大革命的自由傾向,但他再怎麼努力也沒有制服它的反基督本性。甚至直到今天,我們仍然會看到有些人認為,對上帝的不敬是為了補償自己當年所受的委屈,自己當年對沒品的小官都要唯命是從啊!雖然他們早就拋棄了大革命中自由、尊嚴、自豪的所有信條,卻堅持以不信上帝作為對大革命精神的祭奠。
但是,今天的人們不難明白,對宗教的戰爭只是這場偉大革命中的一個側面,是大革命全景中一個雖然引人注目卻瞬間冷卻的特徵,是大革命前各種思想、激情和突發事件的暫時產物,而絕不是大革命的真正目的。
人們常把18世紀的哲學體系看作大革命爆發的主要原因之一,這很有道理,確實,18世紀的哲學中帶有深刻的反宗教性質。但是只要仔細觀察一下, 你就一定會看到,18世紀的哲學其實有兩個完全彼此分開的部分,它們是截然相反的。第一部分包括各種新銳的思想和革新性觀點,有關社會等級、民事、政治、法律准則等,比如人類生來平等,所以應該廢除等級、階級和教職人員的一切特權,比如民眾權利至上,社會權利至上,統一的規章制度至上……所有這些信仰不僅僅是大革命的原因,而且簡直可以等同於大革命本身,它們是大革命最根本的成果,從時間長度上來說則是大革命最實在、最持久的功績。
18世紀哲學的第二部分是和教會開戰,哲學家們攻擊教士、各等級的教會、教會機構和基督教義,而且為了徹底推翻教會結構,他們還試圖把教會連根拔起。但是,既然這部分哲學產生於革命持續摧毀的各種現實中,它就應該和自己摧毀的各種現實一起逐漸消失,並最終被大革命的勝利埋葬。為了說得更明白一點兒,這里我要補充一下(另外我還要在下面的章節中專門論述這個重要的問題)。基督教之所以激起強烈的仇恨情緒,並不是因為它是宗教,而是因為它是政治制度的一種;並不是因為教士們要代天巡狩去管理來世,而是因為他們是現世的地主、領主和行政官員,還徵收什一稅 ;不是教會不該在新社會里佔有一席之地,而是因為他們在舊社會里占據高位,享有特權,勢力爆棚,而這時舊社會正在土崩瓦解。
時間已經證實,並每天都在證實著我們眼皮子底下的這個真理:隨著大革命的政治成果逐漸鞏固,反宗教事業已經隨之告罄;隨著大革命攻擊的舊政治制度的土崩瓦解,大革命憎惡的各種特權、大人物、階級被徹底消除,不復存在,所以舊社會激起的仇恨,已經作為舊社會最終消失的根本性標志,日漸減退;最後,舊社會垮台了,教會日益從舊社會中分離出來,我們高興地看到,教會在人的精神世界裡逐漸恢復從前的地位,而且比以前更加牢固了。不要以為只有法國出現了基督教復興的現象,歐洲革命之後,整個歐洲的基督教會都一一重新振興了起來。
如果你覺得民主社會和宗教天生就是死對頭,那就大錯特錯了。不管是基督教還是天主教,根本沒有任何教義敵視民主社會的精神,反而,各大宗教里有很多東西是大大有利民主社會的。而且,所有的歷史經驗都在傳遞同一個信息:民眾的心中始終都深深地紮根了一種本能,它就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宗教本能。人心是宗教的居所,就算那些早已消失的宗教,也是因為信奉它的民族已經滅亡。如果各種制度要順應民眾的思想感情,卻要把人的精神推向不信宗教,這豈非怪事?
剛才我對宗教的議論,同樣適用於社會權力(政府),而且更加適用。大革命一下摧毀了維持社會等級制度的機構,推翻了束縛人的一切習俗,人們看到這些便可能會誤以為,大革命的目的不是摧毀舊社會秩序,而是要摧毀一切秩序;不是要摧毀某一政府形式,而是要摧毀政府(社會權力)本身。他們錯誤地斷定,大革命的本質特性就是無政府主義。但是我敢說,這只是蒙騙眼睛的假象。
大革命開始後半年多,米拉波 私下致函路易十六:「如果您把比較一下新舊兩種形勢,就會得到慰藉,重新獲得希望。國民議會頒布的法令中,尤其是最重要的那部分法令里,有一部分很顯然是有利君主政府的。取消高等法院、三級會議省份,取消教士、特權階級和貴族集團,這對君主權力都是大大加強的。如果黎世留 看到,現在只有一個階級,一個市民階級,他會十分高興的,因為這種平等只是表象,而且這種平等更加有利於權力的執行。多少位先皇都曾用強權加強國王的權威地位,但各個世代的努力之和都沒有大革命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做得更有效國。」他對大革命的這種解讀,和那個領導另一場大革命的人 的理解頗為相似。
從一開始,法國大革命的目的就不是要改革政府,而是要廢除舊社會形式。所以,它對一切現存權力展開攻擊,摧毀一切原有的大人物,幹掉各種傳統,變更風俗習慣,總之一句話,它要滌盪人的頭腦,把一切曾經需要尊敬和服從的條條框框統統扔進垃圾堆里。這就是法國大革命為什麼這么特別,這么無政府主義的原因。
但是拋開這些碎片,你會發現出現了一個新的龐大的中央政權,把之前分散在社會各處——大量從屬權力機構、等級、階級、職業、家庭和個人——的零散權力的一切權力和影響力全部納為己有了,這些零散權力全部被一個統一體吸收和吞沒。自從羅馬帝國崩潰以來,世界上還沒有哪個政權能夠和它相提並論。大革命創造了這個全新的權力形式,或者不如說,在大革命的廢墟里,這種新權力形式自動長了出來。可以說,大革命建立的政府十分脆弱,但是我們還要知道,它可比自己推翻的政府形式要強大得多。它既脆弱又強大,而且這脆弱和強大來源於同一個原因,這個原因會在下面詳加闡述。
米拉波看得很透,他透過搖搖欲墜的舊制度的迷霧,一眼就瞄定了這個全新的權力形式,它簡簡單單,但無所不包,而且運行起來非常有秩序。當時的民眾可是看不到這個龐然大物的。但是,漸漸地,隨著時間的推移,整個世界都明白了這種新形式的權力到底有什麼好處。而且今天,各國的君主彷彿只能看到它的好處了。他們的腦子里,充滿了對法國新制度的羨慕嫉妒恨,而且,不僅大革命孕育的人們對新形式十分推崇,就連那些曾經和大革命格格不入甚至完全敵視大革命的人也加入進來,他們都在各自的領域里孜孜不倦,努力廢除各種特權和豁免權。他們致力於融合不同的階級,使社會的不同等級趨於平等,官員代替了貴族,統一的法律代替了地方性規章,統一的政府代替了支離破碎的眾多權力機構。在這項革命事業中,他們都兢兢業業,恪盡職責。遇到什麼障礙,他們還會借用大革命時的手段和口號,他們偶爾還會煽動窮人反對富人,教唆平民反對貴族,鼓動農民反對領主。法國大革命既是他們的傷痛,又是他們的導師。

❸ 法國為什麼會發生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的原因:
1、革命前尖銳的階級對立。法國大革命的發生比英國革命要晚大約一百五十年,當英國已經完成資產階級革命並開始工業革命的時候,法國還處於波旁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時期,階級關系處於十分尖銳的對立狀態。它表現為:法國社會被分成三個等級,第一等級是教士、第二等級是貴族,他們占人口總數的不到1%,但卻佔有全國土地數量的2/3,並不承擔任何納稅義務。而廣大的第三等級卻承擔著國家的賦稅和其他封建義務,尤其是工人、城市平民和廣大農民,生活困苦不堪,他們強烈要求改變生活狀況。尖銳對立的階級關系,使法國社會如同到處堆滿了乾柴,隨時都有爆發革命的可能。
2、資本主義發展與封建專制統治的矛盾。18世紀下半期,法國資本主義經濟已有很大發展,紡織業、冶金業和采礦業的發展最為迅速,其發達程度居歐洲大陸首位。對外貿易也得到迅速發展。但封建專制統治卻成為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障礙,其表現為:封建政府不斷提高稅收;全國各地關卡林立;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對此,資產階級十分不滿,他們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取消封建特權,反對專制統治。他們的要求和主張,在政治思想上的反映就是資產階級啟蒙思想。18世紀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出現和廣泛傳播,為法國大革命和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作了思想和輿論上的准備。
3、財政危機的加劇。18世紀法國的專制王朝已經非常腐朽。對外戰爭屢遭敗績,統治者的揮霍無度,使得法國的財政赤字增加,負債累累。到1789年,國債已達45億鋰,僅付出的利息已同全年的財政收入相近,法國政府的財政瀕臨破產境地。
綜上所述,18世紀晚期的封建王朝在政治、經濟和社會意識方面,都已經出現全面危機,專制統治已成為法國社會發展的障礙。封建王朝的統治危機,使它無可挽回地陷入了絕境,這不僅削弱了它的統治力量,也為法國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創造了條件。

❹ 法國革命是如何引發世界革命的

當中都看不到的一些新的情況,新的問題,新的現象。
高毅:法國革命當中出現的一個新詞,叫做舊制度,把革命前的社會狀態說成是舊制度或者是舊社會,這是法國革命區別於英國革命和美國革命一個非常重要的新的情況。這說明法國革命者對革命前的法國社會是完全失望的,甚至是深惡痛絕的。而且他們百般警惕,唯恐把舊時代、舊制度的那個東西帶到新社會當中來。這實際上是一種非理性的歷史虛無主義的心態,把歷史給它完全否定掉了,把過去給它完全否定掉了。這種心態,實際上在觀念上構成了法國革命激進性的最主要的根源,我覺得。
另外法國革命者在平等的問題上,也表現出一種非同尋常的那種執著,那種迷戀。比如美國革命有個《獨立宣言》大家知道,《獨立宣言》裡面提出了一個很著名的理念,就是「人人生而平等」。法國革命呢,它也有一個宣言叫做《人權宣言》。《人權宣言》在這個問題上就比美國的《獨立宣言》要遠遠地跨出了一步。《人權宣言》說的是什麼呢?《人權宣言》說的是「人人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就是它在這裡面加了「始終是」這么三個字。這三個字加進來,我覺得意義就非同尋常,實際上它反映了法國革命者不僅承認起點的平等,同時它又比美國人多了一種對終點平等的關懷。那麼這裡面就含了一種未曾道明的理念,未曾道明的意向,就是說他反對貧富分化,反對貧富分化,就一個人生下來是和大家一樣,是平等的,但是一直到死,整個生命過程當中,他都應該是和大家一樣是自由平等的。這個平等里實際上包括財富平等,包括著他不受人剝削,他不受人壓迫這樣一種關懷。
另外我們還說到過,英國革命,它是沒有照顧到下層民眾的這個利益,尤其是英國小農的利益,它沒有解放英國小農,沒有給小農土地,它最後還通過議會立法,把小農的土地幾乎全都奪走了,所謂「議會圈地運動」。英國的小農失去了土地怎麼辦呢?那隻好去給資本家打工,當雇傭工人,所以當時的情況是非常悲慘。 美國革命呢,它其實也沒有注意到解決小農土地的問題,它後來想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已經是很晚很晚的時候,南北戰爭期間,由林肯總統來解決的,通過《宅地法》,這樣使美國小農基本上都獲得了自己的小塊土地。
可是法國革命呢,它是很早就想到了這個問題,法國革命發生以後沒幾年,在1793年,它就通過雅各賓派的土地立法,讓法國的小農基本上是無償地獲得了自己的小塊土地。這也反映了法國革命者在平等的問題上,不僅他們通過《人權宣言》表現出一種強烈的對平等的一種強烈的追求,而且他們在實際行動上也真正地落實到了平等的這個原則。 另外我們在法國革命的高潮的時候,還看到了一些其他革命當中,英美革命當中都沒有看到的情況,這就是法國革命者特別強調公民美德的培養,要使人人都要變成所謂的共和主義的新人。為此他們還採取了一系列的超常的舉措,這個內容就非常地多了,比如,它要人人都佩戴三色徽,就是紅藍白三色徽,這是在當時是一種革命的標志。它還到處布置自由樹,小紅帽啊,這樣一種革命的象徵物。使人一抬眼就能看到一些革命的標志,革命的象徵物。另外它還取消了先生、太太、少爺、小姐這樣一類的稱呼,所有的人不論男女呀,一律稱「公民」,這樣以示平等。比如它提倡在人和人之間稱呼啊,要稱「你」,而不稱「您」,「您」是在法國貴族社會常用的一個稱呼,法國貴族社會從來不稱「你」,它都是稱「您」,這是當時法國革命者所不能容忍的,所以他們要把「您」取消,大家都以「你」相稱。這樣也是為了平等。另外他們還改掉了很多舊制度,帶有舊制度色彩的人名、地名,這也是很多了。 另外在法國革命當中,他們還搞了一系列,創建了一系列革命的節日。主要像7月14號攻打巴士底獄呀,8月14,8月10號推翻王政等等這些革命的日,它都變成革命節日,拿來取代傳統的宗教節日。他們還創制了一套新的歷法,叫做《共和歷》,又稱《革命歷》,來取代統的《格里高里歷》。這說明,法國革命到這時候就已經真正演成了一場文化大革命了。那麼革命革到這個份上,當然就不可能是溫文爾雅的了,事實上眾所周知,在法國大革命當中充斥著很多慘烈的現象。比如有黨派斗爭,有革命陣營的分裂和互相欺壓,還有國內的反

革命叛亂,還有國外的反革命干涉,還有像「9月屠殺」那樣的暴民私刑,一群無套褲漢沖進巴黎的監獄,把監獄的犯人,普通的刑事犯人,就拉出來胡亂地殺了好幾千人,像這樣的暴民私刑。然後還有革命政府,主要是以羅伯斯比爾為首的革命政府的恐怖統治,也是濫殺了很多無辜。所以法國革命時代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是血雨腥風,個人的自由受到了踐踏,人民承受著慘痛的、慘重的生命和財富的犧牲,這些都是法國革命特有的現象。法國革命也因此常常遭到後人的詬摒,說它太不人道,太殘酷了,太殘暴了。
為什麼法國革命會革到這個地步?那都是由法國革命前這個法國社會特殊的社會歷史條件決定的。那個時候的法國,階級矛盾太尖銳了,或者說社會不平等的狀況太嚴重,但是這也需要比較英、美革命前的情況來分析了。英國革命的特點,我們知道,是自「玫瑰戰爭」以來,到了十五世紀末以後吧,英國就沒什麼大貴族了,大貴族哪去了呢?在「玫瑰戰爭」當中殘殺,互相殘殺,都死得差不多了。「玫瑰戰爭」給英國歷史帶來一個最大的好處呢,就是把大貴族給消滅了,剩下一些小貴族。這些小貴族又被稱為新貴族,為什麼說是新貴族?就是因為他們相當平民化或者叫資產階級化,他們像平民一樣地去從事工商業,從事投資牟利這樣一些經濟活動。因此他們也很容易聯合起來共同對抗王權的壓迫,其實英國革命就是這樣,英國革命就是新貴族和資產階級聯合起來來發動的,就是推翻了這個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
革命前的美國什麼情況呢?革命前的美國,我們知道十三個英國殖民地,它的居民都是主要是來自英國的移民,而且移民基本上都是在英國比較落魄的、比較潦倒的、比較窮困的一些人,他們在那兒混不下去了,才到了新大陸來,到美洲來。因此這些新大陸的,這個殖民地的這些居民啊,他們之間關系是比較平等的,他們沒有貴族,也沒有特權,沒有封建等級制度,社會關系還是基本上比較和諧的。
可是法國革命前呢,情況就大不一樣了。法國,我們知道,它在中世紀就是一個典型的封建國家,大貴族比較多,封建割據的狀態比較嚴重。當時法國的大貴族,一個個都是獨霸一方的封建主,各個都財大氣粗,而且豢養了自己的軍隊,能和國王分庭抗禮,這樣就導致了法國長期的封建割據狀態。在貴族和王權的關繫上,貴族和王權之間,他們是有矛盾的,法國的貴族它只承認暴力的邏輯,而不屑於使用法律的武器來和國王,和王權作斗爭。這樣就導致了法國始終沒有能夠出現像英國那樣,1215年的《自由大憲章》,那樣一種約束王權的這個法律文件,因此也沒有能夠培養出,或者發展出自由主義的法制傳統,也正因為法國的貴族只承認暴力的邏輯,後來法國的國家統一,也只能用秦王掃六合的暴力征服的方式來實現。這種暴力征服之後形成的法國的絕對王權,也就成了歐洲最典型的絕對君主制,那就是這個王權特別強大,因為他把所有的大貴族都制服了。所以法國的絕對君主制這樣一種情況,也為後來法國革命增添了許多困難,增添了許多難度。 另外像中世紀其他歐洲國家一樣,法國也是有三個等級的劃分。這三個等級實際上也就是兩個等級,哪兩個等級呢?一個是特權等級,一個是非特權等級。特權等級就是第一、第二等級,教士和貴族。沒有特權的就是第三等級,就是平民等級了。這個特權等級,地位極高,權勢極重,在法國中世紀它享有各種優惠,不僅基本上壟斷了法國的政府、軍隊和教會的高級職位,而且還擁有極大的財產,主要是地產,他們擁有大片大片的地產,而且他們還不用怎麼納稅。那麼長期地養尊處優,還使法國的特權等級養成了一個非常不好的,也是非常頑固的一個心態習慣,一種文化心態,就是他自認為血統高貴,瞧不起平民等級,拒不承認自己和平民等級之間有什麼平等,即使有些平民他比較成功,當然人數比較少,他後來也做了大官,也成了富豪了,但還是被這些貴族,被這些特權等級瞧不起。 法國的特權等級還表現出一個強烈的傾向,就是特別珍惜珍視自己的免稅特權,頑固地反對當時一切稅制改革,有一個叫做巴黎高等法院的機構出來阻撓,說這樣不行,他也不說這違反祖制,他就說這種做法,讓貴族和平民一樣納稅這種做法,違背了人類的本性。因為人類

本性是講高低貴賤這個等級秩序,你如果讓貴族和平民一樣納稅,你就是破壞了這種,違背了人類這種本性,所以行不通,所以他就拒絕批准這樣子這個法令,所以,所有的改革基本上都沒有成功,那麼這樣就徹底地堵死了法國通過漸進的改良,來實現社會變革的社會轉型的道路。
可是在十八世紀末的法國,貴族還想按在中世紀那樣,繼續維護他們的特權已經是不可能的,為什麼?就是因為時代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那麼經過幾百年的持續的發展,法國的平民等級,尤其是平民的上層資產階級,在經濟實力上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了,已經有了力量向貴族等級,向貴族特權說「不」了。那麼這樣一來,一場異常激進的革命也就在所難免。而人民大眾一旦被動員起來,一旦沖上了政治舞台,這個革命也就小不了了。由於需要人民群眾的支持,人民主權的觀念,也就是民主的觀念,在法國大革命時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揚,法國大革命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的、民主的革命。
可是法國革命有沒有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個實現政治民主化的理想的模板呢?很遺憾,沒有。實際上法國革命者有沒有把本國的革命做好,從來都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為什麼?就是因為革命太激進了,法國革命充斥著一種平等主義的夢幻,還有一種民族再生的狂想,那都是非理性的東西。同時,法國民族,法蘭西民族還有一種特有的崇尚暴力的傳統,結果它在革命當中,自覺不自覺地要訴諸專制的、專橫的強制手段,最終損害了法國的革命事業。法國大革命,的確一貫地帶有某種和現代民主格格不入的「專制」主義的氣質。開始,法國革命搞的是「議會專制」,就是什麼都是議會說了算,它通過的決議就是法律,那就立刻得到執行。但是後來需要動員民眾的時候呢,法國革命又搞起了一種「群眾專制」,這種群眾專制就類似於我們所熟悉的那種群眾運動,天然合理的。就是群眾說什麼是什麼,群眾要什麼,要怎麼干,那就隨他去。法國革命當中盛行的這種專制主義傾向,不僅為後來的拿破崙專制,拿破崙個人獨裁鋪平了道路,而且嚴重地壓抑了個人自由。個人自由是什麼?個人自由是現代民主政治的基礎。個人自由一被破壞,政治民主也就不復存在了。 不過我覺得,在看到法國革命這些失誤的同時,我覺得不能因此就否定了法國革命的正當性。首先法國革命的激進性,它不是無源之水,它是有原因的。大革命時代的法國人之所以那麼強烈地渴求平等,追求平等,以至達到了不講理性的程度,那無非是因為他們的社會現實太少平等,太多腐敗的緣故。在這種情況下,你沒有別的選擇啊。階級矛盾、階級斗爭不可調和。法國人要搞革命,那隻能這樣搞。
另外我們還應該看到,法國革命的這種激進性,似乎還有一種歷史的功績,這種歷史功績也是不容抹煞的。什麼功績呢?我覺得就是對平等價值的執著追求。大革命不僅徹底搗毀了法國的封建制度,從而為以後人民主權在法國的實現開辟了道路。同時它還在世界歷史的層面上,做出了一項英、美革命所不能企及的貢獻,這就是它以空前的力度高揚了民主的正當性,就是英國革命、美國革命這種小革命做不到的事情,只有法國大革命這樣的革命才做到了。事實上許多現代政治思潮,都是在波瀾壯闊的法國大革命當中萌生的。這里邊有歐洲大陸的自由主義,又稱法蘭西自由主義,還有民族主義,還有社會民族主義,同時還包括馬克思主義的很多基本的東西。甚至還包括了女權主義,女性主義這些東西。所有這些思潮,它有個共同的特徵,它就是都承認人民主權的正當性、合法性,因此它們都在不同的層面上,不同的側面,對現代世界的政治民主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為什麼人們都說政治民主化的世界潮流是從法國革命開始的,而不是從英國革命或者美國革命開始的,原因就在這兒。
我覺得英、美革命和法國革命各自都有自己的片面性,英、美革命它的片面性在於,它是片面地倡揚了自由的理念,自由的價值,而法國革命的片面性就在於,它過於迷戀平等的價值,也正因為各自有自己的片面性,所以才有兩者不可偏廢的互補性。只有將這兩個革命情況,這兩個革命的思潮、思想、原則給它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結出正果,才能建立健康的現代民主政治。

❺ 法國大革命發生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法國人民早就痛恨國王、僧侶和貴族。僧侶是當時法國封建社會的第一等級,貴族是第二等級。其他各種人都歸入第三等級。第一、第二兩個等級的人數不過20多萬,只佔全國總人口的1%。但是,他們有錢有勢,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法王路易十六就是他們的總頭子。他同僧侶貴族狼狽為奸,弄得民不聊生。新興的資產階級也因為政治上沒有權力而受到欺壓。

18世紀後期,國王和他的大臣們眼看國庫空虛,就用盡一切辦法搜刮錢財,好繼續吃喝玩樂。為了這些,他還在1789年召集已經停止了175年的「三級會議」來籌款。可是,第三等級的代表識破了國王的詭計,他們趁開會的時機,提出了兩點要求:第一,限制國王的權力,把三級會議變成國家的最高立法機關;第二,改變按等級分配表決權的辦法,要求三個等級共同開會,按出席人數進行表決。國王路易斯十六聽了這些要求,暴跳如雷,認為第三等級大逆不道。他偷偷把效忠王朝的軍隊調回巴黎,准備逮捕第三等級的代表。消息傳出來以後,巴黎人民群情激憤,怒不可遏。於是,醞釀很久的一場大革命就這樣爆發了。

❻ 為什麼法國大革命引起了其他國家的恐慌

我們簡單一點分析---【當時歐洲大陸大部分國家是(封建國家)。 統治國家的封建主是不希望自己的統治崩潰而影響自己利益的。】 --法國大革命是(資產階級革命),如果搞的好,其他國家的人民就會效仿,在歐洲(捲起資產階級革命浪潮),封建主的統治就岌岌可危了,所以會引起其他國家的恐慌。

❼ 關於法國大革命的詳情

法國大革命是1789年在法國爆發的一場革命,法國的君主專制政體被推翻。大革命的結束時間有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觀點認為1794年7月雅各賓派統治的結束為革命的終結。另有觀點認為1799年的霧月政變為革命終結的標志。

起因
主條目:法國大革命的起因
在路易十五當政時期(1715年 - 1774年),由於人民極度不滿國王的統治,不斷遭到各種抨擊。這形成了啟蒙運動,涌現出了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狄德羅等一大批思想開明的人物,天賦人權(人人平等)、君主立憲、三權分立等思想應運而生,並且日益深入人心。
在革命前,法國的居民被分成3個等級:
教士
貴族
平民及知識分子
在1788年春,法國發生旱災,並且法國還沒有從發生在3年前乾旱中恢復過來,在上次乾旱中因飼料不足出現了大規模的屠宰牲畜的請況,造成以牲畜的排泄物為主要肥料的法國,農田肥力不足大量閑置。 1788年7月13日,周長達40厘米的冰雹連續敲打著農田,造成大量土地收成全無。同年冬天,法國處於嚴寒狀態。持續不斷的自然災害造成法國糧食短缺,飢餓的民眾也越來越憤怒,暴力傾向也越來越明顯。毀滅性的雹暴之後的一年裡,麵包的價格漲到最高。在1789年7月14日巴士底獄被攻佔的那一天,麵包的價格也達到最高點。

革命爆發
路易十六在1774年登上王座時,代表法國三個等級的三級會議(Estates General)已經有164年沒有召開。1789年5月5日,由於財政問題,路易十六在凡爾賽宮召開三級會議,國王希望在會議中討論增稅、限制新聞出版和民事刑法問題,並且下令不許討論其他議題。而第三等級代表不同意增稅,並且宣布增稅非法。

6月17日第三等級代表宣布成立國民議會(National Assembly),6月20日於網球場集會並發表誓言,即為「網球場誓言」。國王無權否認國民議會的決議。然而路易十六關閉了國民議會,宣布它是非法的,其一切決議無效,命令三個等級的代表分別開會。

7月9日國民議會宣布改稱制憲議會,要求制定憲法,限制王權。路易十六意識到這危及了自己的統治,調集軍隊企圖解散議會。7月12日,巴黎市民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支持制憲議會。次日,巴黎聖母院響起鍾聲,市民與來自德意志和瑞士的國王僱傭軍展開戰斗,在當天夜裡就控制了巴黎的大部分地區。7月14日群眾攻克了象徵封建和君主專制統治的巴士底監獄(Bastille),釋放四名犯人,98位起義群眾陣亡,大革命取得初步勝利。這一天後來成為了法國國慶日。

君主立憲派的統治
制憲議會代表在起義中奪取巴黎市府政權,建立了國民自衛軍。國王不得不表示屈服,承認了制憲議會的合法地位。此時制憲議會實際上成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在議會中君主立憲派起主要作用。制憲議會通過法令,宣布廢除封建制度,取消教會和貴族的特權,規定以贖買方式廢除封建貢賦。 8月26日通過《人權宣言》,宣布「人們生來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10月份國王再次籌劃利用僱傭軍推翻制憲議會失敗後,王室被迫從凡爾賽宮遷到巴黎,制憲議會也隨之遷來。巴黎出現一批革命團體,其中雅各賓俱樂部、科德利埃俱樂部在革命中發揮巨大作用。

1790年6月,制憲議會廢除了親王、世襲貴族、封爵頭銜,並且重新劃分政區。成立大理院、最高法院、建立陪審制度。制憲議會還沒收教會財產,宣布法國教會脫離羅馬教皇統治而歸國家管理,實現政教分離。

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喬裝出逃失敗,部分激進領袖和民眾要求廢除王政,實行共和,但君主立憲派則主張維持現狀,保留王政。7月16日君主立憲派從雅各賓黨中分裂出去,另組斐揚俱樂部。

9月制憲議會制定了一部以「一切政權由全民產生」、三權分立的憲法,規定行政權屬於國王、立法權屬於立法會議,司法權屬各級法院。9月30日制憲議會解散,10月1日立法議會召開。法國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

法國大革命引起周邊國家不安,普魯士、奧地利成立聯軍攻打法國。由於路易十六的王後、奧地利皇帝的妹妹瑪麗·安東尼特泄露軍事機密給聯軍,使法國軍隊被打敗,聯軍攻入法國。1792年7月11日立法議會宣布祖國處於危急中。以無套褲漢為主體的巴黎人民再次掀起共和運動的高潮。雅各賓派領袖羅伯斯比爾、馬拉、丹敦領導反君主制運動,於8月10日攻佔國王住宅杜伊勒里宮,拘禁了國王、王後,打倒波旁王朝,推翻立憲派的統治。

吉倫特派的統治

1792年8月10日,巴黎市民攻下王宮8月10日的起義使吉倫特派取得政權,迫使立法會議廢除1791年憲法、國王退位、實行普選制。同時,法國軍隊和各地組織的義勇軍在9月20日的瓦爾米戰役打敗外國聯軍。

9月21日,由普選產生的國民公會開幕,9月22日成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3年1月21日,國民公會經過審判以叛國罪處死路易十六、皇後瑪麗·安托瓦內特和教士埃德熱沃爾特。

吉倫特派當政以後,把主要力量用於反對雅各賓派和山嶽黨。從1792年秋季起,人們不滿他們的溫和政策,要求打擊投機商人和限制物價。以忿激派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要求嚴懲投機商,全面限定生活必需品價格。而吉倫特派卻頒布法令鎮壓運動。

與此同時,法國軍隊在1792年10月後已經打到了國外。歐洲各國非常害怕,在1793年2月,普魯士、奧地利、西班牙、荷蘭、薩丁尼亞、漢諾威、英國成立了反法同盟,對法國進行武裝干涉。然而吉倫特派無力抵抗外國軍隊,巴黎人民於5月31日 - 6月2日發動第三次起義,推翻吉倫特派的統治,建立起雅各賓專政。

雅各賓專政
雅各賓專政,又稱恐怖時代,是雅各賓派領袖羅伯斯比爾的專制統治。雅各賓專政後,平定了被推翻的吉倫特派在許多地區煽起的武裝叛亂。6月3日 - 7月17日頒布3個土地法令,使大批農民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買到土地。6月24日公布1793年憲法,這是法國第一部共和制的民主憲法,但是由於戰爭未能實施。7月,改組並加強作為臨時政府機關的救國委員會,並把投機商人處決。10月底,他們把吉倫特派及其支持者斬首,包括布里索、羅蘭夫人、科黛,美國革命家托馬斯·潘恩也被捕入獄。1793年底 - 1794年初將外國干涉軍全部被趕出國土,國內的叛亂也基本平息。

1794年3-4月雅各賓內部開始了激烈的斗爭。羅伯斯比爾以搞陰謀的罪名處死了雅各賓派中與他政見不和的丹東、埃貝爾等人,使雅各賓派趨於孤立,人民也開始反對恐怖政策。

7月,國民公會中反羅伯斯比爾獨裁的力量組成熱月黨,於7月27日(法國新歷共和二年熱月9日)熱月黨發動熱月政變推翻羅伯斯比爾並將他斬首。

(斷頭台:斬首六萬
自1791年—1794年,巴黎設置斷頭台,三年內被斬首的反革命份子達6萬—7萬人之多。
斷頭台遺址即今日巴黎市中心協和廣場。 )

熱月黨的統治
熱月黨人於10月解散國民公會,成立新的政府機構督政府。恐怖時期結束,但政局仍然不穩,波旁王朝無人敢出任國君。1796年 - 1797年 ,督政府派拿破崙·波拿巴遠征義大利取得重大勝利,軍人勢力開始抬頭。1797年立法機構選舉時,許多王黨分子當選。督政府為打擊王黨勢力,宣布選舉無效。1798年立法機構選舉時雅各賓派的殘余勢力大批當選,督政府再次宣布選舉無效。這種政策歷史上稱為鞦韆政策。

1799年英國又組成第二次反法聯盟,以西哀士為首的右翼勢力要求藉助軍人力量控制局面。11月9日(共和八年霧月18日)拿破崙·波拿巴發動霧月政變,結束了督政府的統治,建立起臨時執政府,自任執政。法國大革命匆匆收場。

結局
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失利後,路易十八在外國軍隊保護下復辟了波旁王朝。恢復了國王的權利,並且大肆血洗革命者。1830年7月巴黎人民發動七月革命,經過3天戰斗,攻下王宮,國王查理十世逃往英國,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國大革命徹底結束。
揭櫫自由、平等、博愛精神永留於法國的藍、白、紅三色國旗,為法國大革命留給世界的文明遺產。
自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以來,法國每年7月14日大革命爆發紀念日都會在巴黎舉行大規模的閱兵儀式。

❽ 法國大革命為什麼如此的暴烈

1589年法國建立波旁王朝,這是法國專制主義的標志。與英國一樣,法國的民族國家也形成了,但形成的過程很艱難,動盪也太多。以後,為鞏固中央政權,又經歷了更大的動盪,造成更多的內亂。法國貴族比英國強大,為制服貴族,法國王權必須比英國王權更加專制,結果是形成了以路易十四為代表的歐洲最強大的專制政權;後來為克服專制制度,又必須花費更大的氣力。

與英國一樣,法國在專制統治下推行重商主義,取得很大成就,法國發展成歐洲最強大的陸上國家,路易十四時達到頂峰。但也與英國一樣,專制主義的危機隨即發生,王權與民族的利益形成對抗,只有克服專制主義,法國才能進步。

法國用革命的方法解決沖突,法國大革命為許多國家樹立了榜樣。但法國大革命何以發生、為什麼發展得如此暴烈?原因是:法國的專制主義過分強大,王權與貴族堅決保護舊制度,不向變革作絲毫妥協,於是,民眾(第三等級)也只能作殊死的搏鬥。雙方都不妥協的結果是革命不斷深化,彼此都調動出最大的潛力,最後雙方最堅定的力量都在革命中消失了,革命的目標卻沒有達到。經過拿破崙一段時間的統治,專制的王朝復辟了。

以後,法國再次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專制王朝,繼續用革命的手段建立共和國,同樣用革命的手段變更各種政治制度、試驗各種政體。100年中,法國經歷了許多革命,每次革命又包含著許多暴烈的沖突。動盪的社會環境給國家造成重大創傷,為彌合這些創傷,又需要花費許多精力。在歐洲各國中,法國是第二個啟動工業革命的,但法國的發展速度一直不快,動盪是原因之一。有趣的是,1870年以後法國的模式突然發生轉折,由對抗轉為妥協。第一步退讓是由過去堅決不肯妥協、死死抓住政權不放的保皇黨人做出的,這以後,法國就確立了議會的統治;法國也不再發生革命了,開始用協商的手段逐步建立民主制度。

法國的經濟發展模式也是自由主義的,但速度緩慢,被說成是「沒有工業革命的工業化」。其原因除上文所說的社會動盪之外,農業問題未予解決好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法國大革命消滅了封建土地所有關系,重新分配了土地,這一方面解除了封建殘余制度的束縛,另一方面也造就了一大批小農,到20世紀初仍占農戶總數的絕大多數。小土地耕作制,既阻礙農業生產力的發展,又限制商品市場與工業勞動力的發育,成為對工業化的鉗制力量。我國理論界過去對這個問題一直沒有關注,其實這是很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法國革命前那麼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8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7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8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2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7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0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6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5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4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7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3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5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