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戰期間,德國進攻法國,都擬定了哪些作戰計劃
首先就是戰術上的改變,在德國准備進攻法國的時候,法國人民認為,德軍仍然會就是採用一戰時的老戰術,從比利時一方的平原地區開始向法國進攻。但是德國卻改變了戰略。進入比利時的部隊只是德國軍隊的一個不主要的部分,而德國的主力軍此時正在從阿登森林。准備穿越阿登森林以後,向法國進攻。
而另一方面就是德國充分的戰前部隊准備,雖然說法國只有當時最強大的裝甲部隊,但是德國在面對法國的時候並沒有選用於它相等的軍事力量去選擇去攻擊他,而是在出動自己裝甲部隊的同時更是選用當時擁有絕對力量的飛行部隊,去攻佔法國,才達到在短時間內使法國淪陷的目的。
2. 二戰及二戰中德國對法國的侵略 急急急
結合所有的回答,德國的作戰思想早已超過法國幾十年,而且出現了制空權,德軍的轟炸機代替了重炮部隊,如此的機械化作戰,即使後勤跟不上,也能用速度擊敗敵軍。而法國佬仍然以步兵作戰,雖法國的飛機多過德軍的飛機,但法國空軍部隊又不能集中使用,連法軍的空軍總司都不知到自己有多少台飛機。你說,法國佬最後連法國的南部也守不住,何況還是二戰後期的事了,法國佬在整個二戰是賭局中輸的最慘的。還有,推薦答案里的說德國在二戰中沒控制整個法國是錯的,在美軍在北非登陸後到D日前德軍都控制著整個法國。德軍進攻法國是在1941年,完全控制是在1943年。
3. 二戰是英美法和蘇聯面對德國法西斯的侵略採取了怎樣的政策各有何目的有何共同影響
分區佔領德國。英法美佔西柏林,蘇聯占東柏林。目的是防止德國法西斯再次崛起。影響是打擊了德國人法西斯思想,使他們改邪歸正。
4. 二戰時期德國的政治制度是什麼
二戰德國是在希特勒的獨裁統治下推行國家的社會主義制度(法西斯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變體)。國家社會主義一般又稱作納粹主義,「納粹」(Nazi)是德語「國家社會主義者」(Nationalsozialist)的簡稱,原意是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NSDAP,簡稱國社黨)的黨員與擁護者。
納粹德國指在1933年至1945年期間由阿道夫·希特勒和其所領導的納粹黨所統治的德國。納粹德國有兩個官方國名,分別為1933年至1939年使用的德意志第三帝國(德語:Drittes Reich)與1939年到1945年的大德意志帝國(德語:Großdeutsches Reich)。「第三帝國」一詞指的是繼承了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962–1806)「第一帝國」與近代的德意志帝國(1871–1918)「第二帝國」的德國。
納粹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之一。奧地利與捷克斯洛伐克分別在1938年與1939年被納粹德國吞並,其中捷克被直接吞並,斯洛伐克則是納粹德國的傀儡政權。1939年9月,納粹德國與蘇聯共同瓜分波蘭第二共和國,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至1940年,納粹德國佔領了大半個歐洲,其中包括法國。其佔領區內的「不受歡迎的人」和另外一些民族亦不斷受到迫害。1940年9月27日,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簽訂《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結成了侵略性軍事同盟,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對蘇聯宣戰,發動蘇德戰爭,德軍一度兵臨莫斯科。
在1943年遭到一連串的失敗後,戰爭的天平開始向另一方傾斜。德國城市遭到盟軍大規模、有規律地轟炸,而隨著戰爭的進行,德軍也面臨著資源短缺問題。1945年初,西方盟國自西向東,而蘇聯則自東向西不斷推進。4月,蘇軍攻入柏林,4月30日希特勒自殺。5月8日,德國投降,並簽署投降書,納粹德國宣告正式滅亡。
5.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面對德國的進攻,法國採取哪些措施
6月初,法西斯德軍突破了法軍在索姆河、埃納河倉促建立的防線。法國面臨的危險要求人民的力量團結起來。法國共產黨號召全民抗戰,保衛巴黎。決定法國政策的投降派和賣國賊和以魏剛為首的最高統帥部害怕無產階級革命和共產黨壯大,拒絕了這條唯一的救國道路。6月10日,法國政府放棄巴黎。法軍在還有可能抵抗的情況下放下了武器。6月14日,德軍未經戰斗即佔領了法國首都。1940年6月22日,軍事行動以簽署法國投降書即所謂「貢比涅停戰協定」而告結束。
6. 德國二戰侵略哪些國家
二戰德國侵略的順序如下:
先從斯洛伐克開始、捷克、奧地利、波蘭、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比利時、法國、英國(空戰)、希臘、南斯拉夫、蘇聯。
二戰初期,希特勒主張先發制人,集中陸軍和空軍,象漆黑的夜裡突然閃電一樣地打擊敵人,攻勢凌厲,似乎無往而不利。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他用閃擊戰佔領了波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法蘭西等國。
(6)二戰德軍佔領了法國推行什麼政策擴展閱讀
德國的進攻:
希特勒的全球戰略是以歐洲大陸為重點,以對英法蘇等國的分化瓦解和各個擊破為目標,以閃電戰為主要的軍事手段,最終確立起德國在歐洲的統治地位。
希特勒全球戰略的關鍵一步是奪去歐洲霸權,佔領波蘭是第一步。希特勒力求避免兩線作戰,確定了先打英法再戰蘇聯的作戰順序。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波蘭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淪亡。1940年4月9日,德國以防止英法入侵、保衛丹麥挪威中立為由,發動侵略戰爭。丹麥不戰而降,挪威在進行頑強抵抗後於6月7日淪亡。
1940年5月10日,德國向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發動忽然襲擊,盧比荷相繼宣布投降。法國政府長期以來推行綏靖政策,戰爭准備嚴重不足,國內人民思想混亂,戰時又犯了嚴重的軍事錯誤,終於一敗塗地。法國在短短6周之內兵敗國降,對國際局勢產生了深刻影響。
反法西斯國家的力量明顯下降,德意日法西斯國家加強了彼此的勾結,推動大戰向縱深發展。同時,英美蘇重新考慮和調整了本國的外交政策,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開始覺醒和逐步聯合。
1940年8月,德國空軍對英國實行空中閃電戰,對英國本土進行狂轟濫炸。英國軍民同仇敵愾,鬥志高昂,利用無線電和雷達等先進技術形成了防空體系,使德軍的進攻不但未達到預期效果,而且損失慘重。
7. 第二次世界大戰 法國
德國「閃擊」波蘭得手後,更助長了希特勒稱霸世界的勃勃野心。於是,他一手舉著「尊重中立國家」的招牌,一手簽發了進攻西歐的第6號指令,制定了代號為「黃色方案」的計劃,將重兵壓在北海至瑞士一線,張開了吞並西歐的血盆大口。
德軍的預備隊共 47個師,配置在萊茵河地區,在德國的魔爪准備伸向西歐之時,法國仍執迷不悟,認為德國打敗波蘭後,將東侵蘇聯,即使進攻法國,也需 4—5年以後。荷、比、盧三國卻天真地認為,只要嚴守中立,就可免遭戰禍。因此,直到 1940年3月,盟軍才嗅出戰爭的氣味,在法軍總參謀長和英、法盟軍總司令甘末林主持下,倉促制定了代號為「D」的作戰計劃,並調集135個師、3000輛坦克和 1300多架飛機(必要時,還可利用駐英倫三島的 1000架飛機支援戰斗),准備抗擊入侵之敵。
6月3日,德軍數百架飛機開始空襲法國機場及重要目標,法國失去了制空權, 900餘架飛機被摧毀。 5日拂曉,德軍兵分兩路在180km的正面上實施進攻。「B」集團軍群由於遭法軍頑強抵抗,每晝夜僅前進5-7km。為了增強突擊力量,德軍投入預備隊 22個師,於13日突破法軍防線;「A」集團軍群在瓦茲河和埃納河之間實施突破,於 12日到達巴黎東北的馬恩河後繼續向縱深發展。「A」、「B」兩集團軍群實施鉗形攻擊,迂迴巴黎,前出到馬奇諾防線後方。 14日,德軍「C」集團軍群按計劃在 50km寬的正面上向馬奇諾防線發起進攻,法軍腹背受敵,其防線很快被突破。同時,德軍未經戰斗便進入巴黎,埃菲爾鐵塔上掛起了德國的「+」字旗。 17日德軍攻佔斯特拉斯堡,近 50萬法軍被殲。 22日法國全權代表查理·享茨格將軍在停戰協議上簽字,戰事遂告結束。戰爭中法軍亡 6萬餘人,傷 30萬人,被俘 200萬人;德軍共傷亡 14.6萬餘人。
8. 二戰期間,德國佔領法國,採取了( )的策略。
b,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的機械化部隊繞過馬其諾防線,突襲法國西北部,法軍一潰千里。副總理貝當和總司令魏剛等投降派在政府中佔了上風,當德軍逼近巴黎時,他們不組織抵抗,宣布巴黎為「不設防城市」,拱手將巴黎讓給了敵人。隨後,雷諾政府垮台,貝當出任總理,向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法軍全部解除武裝並交出武器。法國北部由德國直接佔領,南部由貝當傀儡政府管轄,首都設在維希,史稱維希法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