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浪漫主義美術怎麼導入

法國浪漫主義美術怎麼導入

發布時間:2023-03-15 17:02:01

㈠ 法國浪漫主義

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 Louis David)簡介:

雅克·路易·大衛出生於巴黎的一個五金商家庭,10歲時父親過世,由皇家磚瓦匠的叔父撫養,酷愛繪畫的大衛在親友幫助下被送到布歇那裡學畫,布歇發現大衛的氣質與自己的羅可可風格不一致,就將他轉到皇家美術院教授維恩門下。

大衛並不是天才,他個性沉默寡言,喜歡思考,不太合群,缺少典雅,使人感到少年老成,他以驚人的毅力和勤奮刻苦精神,認真地學習過普桑、布歇、格勒茲和卡拉瓦喬。

23歲的大衛第一次參加羅馬獎考試,考題是智慧女神雅典娜與戰神馬爾斯的戰斗,藝術風格基本上是模仿羅可可風格,但是人物形象情緒激烈、步伐沉重,因此畫面很不協調而落選,直到27歲大衛歷經3次失敗後才獲得羅馬獎赴羅馬留學。他在羅馬學習期間為古代希臘羅馬藝術遺跡所感動,產生了研究和學習的濃厚興趣,他下決心暫時不搞藝術創作,專心鑽研希臘羅馬雕刻,認真畫了4年的素描,32歲時曾帶著一幅素描稿《帕脫克盧斯的葬儀》回巴黎沙龍展出。在接受古代藝術影響的同時,大衛在思想政治上也受到古羅馬共和政體的潛移默化,滋生了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政治熱情。後來他竭力想借用古代希臘羅馬的藝術樣式,傳達自己的政治見解和思想感情。

大衛最初的創作都是從古希臘羅馬的傳說和藝術中尋求美的源泉和理想,把古代英雄的品德和藝術樣式視為審美的最高標准。他曾說過,古代是當代畫家的學校,它是當代畫家藝術創造取之不盡的源泉。後來由於接觸到一些反封建的革命黨人,如雅各賓黨的領導人羅伯斯庇爾等,他在政治思想和藝術觀念上產生了一些變化,創作了一些富有時代精神的作品。從這時起大衛就勇敢地站在時代的高度,用自己的藝術為反封建斗爭服務,逐漸走進現實主義潮流。他說過:「藝術必須幫助全體民眾的幸福與教化,藝術必須向廣大民眾揭示市民的美德和勇氣」。從此,大衛把藝術作為反封建的戰鬥武器使用,作為戰士登上了畫壇和政壇。他在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是《賀拉斯兄弟宣誓》。

如果說羅可可藝術是路易十五時代為適應快要上斷頭台的沒落貴族階級的空虛心靈的需要,那大衛的藝術是直接為資產階級大革命服務的。大衛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不斷探索藝術創作,突破了古典主義的因襲陳規,比啟蒙思潮下的寫實主義更進一步地描繪了時代的革命斗爭現實,他借歷史題材揭示如何建立和鞏固新的社會制度與新的社會風尚的革命思想。當大革命的風暴到來時,大衛不僅僅是畫家,他還作為社會活動家、革命家積極投身於革命斗爭。他被選為國民議會的議員,成為革命領袖羅伯斯庇爾的戰友,並以國民教育委員的身份從事大量的革命藝術活動。他公開倡導藝術必須為政治斗爭服務,他說:「藝術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為了幫助某一個政治概念的勝利而存在」。

在大革命中,大衛根據國民議會的建議創作了一些具有鮮明革命時代特徵的肖像畫,其中最傑出的是《馬拉之死》。

1794年是大衛藝術生涯中最光輝的年月,他的藝術充滿了時代革命氣息,具有鮮明的政治思想傾向性,並將古典主義的藝術形式和現實的時代生活相結合,成為一位革命藝術家。但是隨著「熱月黨」政變,雅各賓黨政權被推翻,大衛被捕入獄,出獄後看到國家發生的變化令他觸目驚心。革命的理想破滅了,整個社會陷於黑暗恐怖的深淵,這使大衛心灰意冷,又無能為力。從此在創作上他放棄了現實的題材,又沉浸在對古代社會的嚮往之中,再也沒有畫過富有革命激情的作品。他在那黑暗的歲月里停止了一切社會活動,情緒非常消沉,藝術生命也面臨枯竭。這時的畫家期望和平,在這樣的心境下創作了《薩賓婦女》。

我們從大衛的經歷和藝術生涯中,可以明顯地看到一個藝術家只有投身於時代的變革,才能創造出震撼人心的優秀作品,一旦脫離時代和人民大眾,藝術生命也就枯萎了。大衛給後輩的藝術家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他曾說過一些激勵人心的話,至今對我們藝術創造仍有教育意義,他說:「繪畫不是技巧,技巧不能構成畫家。」他還說:「拿調色板的不一定是畫家,拿調色板的手必須服從頭腦」。這些都成為畫家的箴言。

當拿破崙奪取政權建立帝制以後,大衛又為拿破崙服務,成為帝國的首席畫家,這一時期他創作了很多反映拿破崙的英雄業績和形象的作品。1816年拿破崙被推翻,波旁王朝復辟,將曾對處死路易十六投贊成票的大衛驅逐,他被迫遷居比利時布魯塞爾,最終客死異國。

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 Louis David)年表:

雅克·路易斯·大衛(Jacques Louis David,1748-1825)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傑出畫家,新古典主義的代表人物。

1748年 大衛出身於巴黎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他最初的繪畫老師是他的親戚,著名的羅可可畫家布歇(Boucher Francois,1703-1770)。

1758年 父親去逝,由其叔父和建築師德麥戎撫養。

1766年 和皇家繪畫雕刻學院歷史畫家維恩學畫。

1774年 從皇家美術院畢業後獲羅馬大獎,赴義大利游學,深受義大利文藝復興(古典主義)美術影響。

1780年 返回巴黎。

1784年 再次去羅馬並創作了歷史畫「荷拉斯兄弟的之誓」。

1793年 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推翻了路易十六王朝,大衛加入了資產階級左翼的雅各賓黨,並被推舉為國民議會主席。大衛因雅各賓黨兩次入獄。同年,雅各賓黨的領導人馬拉被刺,大衛懷著悲憤的激情創作了「馬拉之死」。

1794年7月 拿破崙發動政變,推翻了雅各賓黨專政,因大衛參加了雅各賓黨,他被羅列了17條罪狀而被捕入獄,險遭殺身之禍。

1799年 成為拿破崙的首席宮廷畫師。同時期他還教出一批優秀的畫家,如: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7 )、讓-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羅(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等。

1814年3月 拿破崙失敗。

1816年 大衛作為一個弒君犯而被迫僑居比利時的布魯塞爾。

1825年 客死異鄉,享年77歲。

㈡ 法國的浪漫主義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814年3月反法同盟的聯軍進入巴黎,4月6日拿破崙被迫下詔退位。路易十八隨即登上王位,波旁王朝就此復辟。在復辟年代裡,一些苦悶的知識分子在文學和藝術上掀起了浪漫主義運動。

在19世紀20~30年代,法國的浪漫主義已經開始形成和發展了。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法國啟蒙運動的啟示,18世紀末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所喚起的人民群眾的解放運動、反封建主義和民族壓迫的斗爭的刺激、廣大階層對於革命結果的失望和不滿以及反對拿破崙法國的民族解放戰爭的影響,都促成了浪漫主義在法國的形成和發展。

法國的積極浪漫主義是在復辟時期和七月革命時期與官方學院派古典主義的頑強斗爭中形成和壯大起來的。席里柯就是法國浪漫主義美術的第一位代表人物。

㈢ 浪漫主義美術名詞解釋

在整體上而言,浪漫主義運動由歐洲在18世紀晚期至19世紀初期出現的許多藝術家、詩人、作家、音樂家、以及政治家、哲學家等各種人物自發組成,但至於浪漫主義的詳細特徵和對於浪漫主段攜橡義的定義,一直到20世紀都仍握旁是思想史和文學史界爭論的題材。

夏爾·波德萊爾給的定義是:「浪漫主義既不是隨興的取材、也不是強調完全隱州的精確,而是位於兩者的中間點,隨著感覺而走。」浪漫主義是文藝的基本創作方法之一,與現實主義同為文學藝術上的兩大主要思潮。作為創作方法,浪漫主義在反映客觀現實上側重從主觀內心世界出發,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瑰麗的想像和誇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浪漫主義的創作傾向由來已久,早在人類的文學藝術處於口頭創作時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帶有浪漫主義的因素和特色,但這時的浪漫主義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覺為人們掌握的創作方法。

德國古典哲學和空想社會主義為浪漫主義文學提供了思想理論基礎。康德、費希特等古典主義哲學家強調天才、靈感和主觀能動性,把自我提到高於一切的地位,因而對浪漫主義文學強調主觀精神和個人主義傾向產生過深遠的影響。空想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尖銳批判、對未來理想社會的展望預測,也對浪漫主義文學有不小的影響。

浪漫主義作為歐洲文學中的一種文藝思潮,產生於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的資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對封建專制,在藝術上與古典主義相對立,屬於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一種意識形態。

18世紀末年,隨著浪漫主義思潮在歐洲文壇的勃興,浪漫主義這一術語就用得非常流行了,並且在1798年法蘭西學別的創作方法的名稱。它反映在藝術的各個領域:德國是詩和音樂;英國是詩、小說和風景畫;法國是繪畫和雕刻。

歐洲的浪漫主義思潮,是在人們對啟蒙運動「理性王國」的失望,對資產階級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愛」口號的幻滅和對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的不滿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當時的作家都對現實不滿,企圖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途徑。但由於作家所持的階級立場和政治態度不同,因而浪漫主義思潮中就形成兩種對立的流派,即積極浪漫主義和消極浪漫主義。前者是進步的潮流,它引導人們向前看,後者屬反動的逆流,它引導人們往後看。這種區別,實質上是對當時法國大革命和啟蒙運動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反響。

積極浪漫主義敢於正視現實,批判社會的黑暗,矛頭針對封建貴族,反對資本主義社會中殘存的封建因素,同時對資產階級本身所造成的種種罪惡現象也有所揭露,因而充滿反抗、戰斗的激情,寄理想於未來,嚮往新的美好生活,有的贊成空想社會主義。代表作家有英國的拜倫,雪萊,史蒂文森,法國的雨果、喬治·桑,德國的海涅,俄國的普希金(早期),波蘭的密茨凱維支以及匈牙利的裴多菲等等。他們的生活實踐和藝術實踐,都是同當時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與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聯系在一起的,大多數作家是這些民族解放運動的積極參加者。

消極浪漫主義者不能正視社會現實的尖銳矛盾,採取消極逃避的態度,他們的思想是同那個被推翻了的封建貴族階級的思想意識相聯系的。他們從對抗資產階級革命運動出發,反對現狀,留戀過去,美化中世紀的宗法制,幻想從古老的封建社會中去尋找精神上的安慰與寄託。消極浪漫主義的出現,實際上是被打倒的封建貴族階級沒落的思想情緒在文學上的反映。代表作家有德國的史雷格爾兄弟、即奧·史雷格爾和弗·史雷格爾、諾瓦里斯,法國的夏多布里昂,拉馬丁·維尼,俄國有茹科夫斯基,英國有華茲華斯、柯勒律治、騷塞等等。

㈣ 浪漫主義體現在美術方面的特徵是什麼

藝術思潮和運動的浪漫主義體現在美術方面的幾個明顯特徵:

(1)浪漫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藝術家所表現的主觀性。這種主觀性在藝術中是對古典主義的一種量徹底的反抗。

(2)浪漫主義對歷史的興趣和對社會現象的密切關注。

(3)在對歷史懷念的同時對異國情調的嚮往也表現得十分突出。

(4)在藝術形式上,就繪畫而言,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顯示了不同的特點:

一嘩世攔是浪漫主義畫家反對古典主義只重視素描不重視色彩的觀點。他們重視色彩理論的研究,在繪畫上重視色彩效果。

二是浪漫主義畫家重視畫面構圖的返行生動效果,常以對角線和不安定的構圖代替古典主義的講究安定效果的金字塔式的構圖。

三是浪漫主義的畫家們講究畫面的整體效果,而不拘泥於細部的真實和摹寫。

法國浪漫主義美術的真正先驅是籍里柯。雖然在新古典主義後期的一些畫家中就曾出現過浪漫主義的萌芽,如格羅充滿激情的大筆揮寫和普呂東從古典亂胡主義到浪漫主義的過渡。法國浪漫主義美術的主將和頂峰的標志則是德拉克羅瓦,此外還有雕塑家呂德。

㈤ 結合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藝術家德拉克羅瓦的作品,談談浪漫主義的藝術特色。

歐仁·德拉克羅瓦(Eugène Delacroix,1798年4月26日~1863年8月13日)是法國著名畫家,1798年4月26日生於法國南部羅訥河畔的沙朗通-聖莫里斯。從兒童時代起,德拉克洛瓦就生活在充滿藝術氣氛的環境里,並且受過多方面的教育。他的父親C.德拉克洛瓦是律師和外交官,曾任法國駐荷蘭大使和馬賽總督;母親圖瓦-奧邦對音樂的愛好也直接影響了幼年時代的德拉克洛瓦,音樂在他的生命中已經成為不可缺少的東西。在當時音樂家中他最喜歡F.F.肖邦和G.羅西尼。並與肖邦有著深厚的友誼,把肖邦稱為「我所看到的真正藝術家的典範」。

德拉克洛瓦不但尊重當代進步藝術家,而且極為推崇古代藝術大師。他之所以能進入藝術之門,得力於他的舅舅J.-H.里茲內爾的幫助。作為J.-L.大衛的學生的里茲內爾發現了他的藝術才能,鼓勵他於1816年進入美術學院P.蓋蘭畫室學習。在那裡他認識了浪漫主義的先驅T.熱里科,並深受其影響。他與歷史畫家A.-J.格羅和保皇派畫家F.熱拉爾交往;他博覽群書,特別喜歡但丁、W.莎士比亞、G.G.拜倫和W.司各特的作品;他為J.W.von歌德的《浮士德》作的插圖深受老年歌德的贊頌;他盛贊米開朗琪羅、提香、倫勃朗、D.委拉斯貴支,特別崇拜魯本斯和康斯特布爾;他與詩人C.波德萊爾有著親密的友誼,對W.A.莫扎特的天才贊嘆不已。只要拿起畫筆,他的浪漫主義激情就像火山一樣迸發出來,發出巨大的叫嘯,他畫畫就像獅子吞食獵物一樣,一氣呵成,所以人們把他叫做「浪漫主義的獅子」。

德拉克羅瓦的日記
在詩人波德萊爾的眼裡,大畫家德拉克羅瓦是一位獨特的藝術家,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在整個藝術大鏈條里是最重要的一環,沒有任何人可替代其重要性。作為《惡之花》和《巴黎的憂郁》的作者,波德萊爾厭倦安格爾的「古典」和完美,偏愛德拉克羅瓦的「浪漫」和印象,這是很自然的,對德拉克羅瓦的褒揚也在情理之中,但他說德拉克羅瓦「在整個藝術大鏈條里是最重要的一環」並不過分。在19世紀的法國美術史上,他和安格爾代表了浪漫派和新古典派,與崇尚古典風格的安格爾不同,在德拉克羅瓦看來,繪畫時色彩比素描重要,想像比知識重要。他一生的美術創作也為浪漫主義做了最好的注釋。除了美術作品,其實德拉克羅瓦的日記也幾乎和他的美術作品一樣出名。
十多年前,在我還不知道德拉克羅瓦這個名字時,我買下了這部《德拉克羅瓦日記》(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年版)。買這部書的初衷僅僅只是為了這是一部藝術家的日記(但沒讀上幾頁我就被它的真情實感和細膩的描寫所打動),再一個引起我興趣的與藝術無關,而是與畫家的身世有關,該書的英譯本編者在引言中介紹說,關於德拉克羅瓦的生父還留有秘史,據考證德拉克羅瓦的生身父親不是別人,而是當時在法國顯赫一時的外交家塔列朗,而我當時恰巧剛讀了拿破崙和富歇的傳記,這兩人的傳記中都還有另一個主要角色——塔列朗,留在腦海中印象深的是這樣一句話:拿破崙時代的法國是由三個人來上演革命與帝國的歷史的,這三個人就是偉大的拿破崙、陰險狡詐的富歇和長袖善舞莫測高深的塔列朗。
一位大畫家居然是塔列朗的私生兒,這不能不引起我的好奇心。據說,在德拉克羅瓦的身上就體現著塔列朗的性格特徵,這也解釋了何以在德拉克羅瓦身上表現出來的雙重性格——一方面是創造性的藝術家,兼具熱情的想像力和冷靜的判斷力,另一方面他又是才華出眾的演說家。
對於相信塔列朗是德拉克羅瓦生父的人來說,塔列朗對德拉克羅瓦的神秘影響也可從他對畫家的關懷中看出端倪,比如說德氏的某些作品盡管被人們指責為不合乎傳統和常理,但卻仍能在沙龍里展出,而且也能被國家收購,就是由於塔列朗的緣故,更有甚者,國家甚至不顧政府美術部的反對,仍把很重要的任務分配給德拉克羅瓦。譬如在1824年的沙龍上展出了德拉克羅瓦的油畫《希奧島的屠殺》,這幅作品雖然毀譽不一,但仍由政府以6000法朗購去(該畫現已是德拉克羅瓦的早期傑作)。
不管徳拉克羅瓦的生父是不是塔列朗,讀完了這部《德拉克羅瓦日記》,我知道了這位被喻為「浪漫派的靈魂」的偉大畫家。不過十多年後,我才見到了能全面反映德拉克羅瓦的生平和藝術創作的書,這就是《世界名畫家全集·德拉克羅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這兩卷書交替翻覽,能清晰地認識和欣賞德拉克羅瓦的面貌和作品。
這部《德拉克羅瓦日記》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德拉克羅瓦早年的日記,1822年他24歲開始寫日記時的意圖很明確,即為自己一個人寫,寫下自己的日常交往、愛情生活和在藝術上的探索。但他的日記到1824年突然中斷了,1832年他到北非摩洛哥旅行時才又寫下了簡短的旅途雜記;第二部分是德拉克羅瓦中年以後的日記,1847年1月,德拉克羅瓦又開始寫日記,這時他年近五十,已度過了他在藝術上最活躍最多產的年代,與青年時代相比,他的日記顯得深沉了許多,他在1847年1月19日的日記中表白他開筆是要為自己的生活感受保留一個記錄,以便日後去追想時所得到的印象會更為深刻。
德拉克羅瓦在日記中記下了他對前輩畫家和同時代人的藝術作品的見解,他自己藝術創作的構思和計劃,他對周圍環境的觀察,同時他也記載了他豐富的社交生活,因而這部日記也就成了19世紀中葉法國上流社會生活的一部真實的寫照,留下了巴爾扎克、大仲馬、喬治·桑、波德萊爾、肖邦、伯遼茲、柯羅、米勒、梅里美,等等同時代的作家、詩人、音樂家和畫家在日常交往中的真實形象。比如他在1853年11月25日(星期五)的日記中用簡潔的幾句話就勾勒出了大仲馬的性格剪影:

「好厲害的大仲馬(他是從不饒人的)半夜裡帶著一本空白筆記簿跑來把我喊起來了。我真是蠢死了,把一些事情原原本本地講給他聽;天才知道他要這是干什麼!我相當喜歡這傢伙,但我們不是一個類型的人,所奮斗的目標也不一樣。他所生活的那個圈子我是合不來的,我們要是搞到一起,總會有一個人要發瘋的。他把他手稿的前幾頁留下給我過目,我讀起來倒是怪有意思的。」

中年後的德拉克羅瓦活得簡單而純粹,在他的日記里,能看到他穿梭林間或漫步海濱的喜悅,也有他置身庭園的幻夢,還有他對花草植物的愛戀,這些,逐漸成為他日常生活的重心,並由此升華的對大自然和生命的感情,傾注到了他的藝術創作中,他留在在畫布上的色彩更多的是他情感的宣洩。他的生活只有一個中心,這就是他的藝術。譬如他寫於1853年11月30日的日記:

當我傾聽美妙的音樂,特別是聽莫扎特的作品時,音樂里所流露出來的那種太平盛世的和平氣氛,每每引起我思想上的共鳴。在我有生之年,現實生活中的七情六慾,是再也不會擾亂藝術作品所給我帶來的那種清高的情趣了。我真不明白,一般人那樣醉心於官場名利,究竟又有什麼意思呢?我所醉心的不是這些,而只是醉心於魯本斯或者莫扎特。一周之中對我來說所必不可少的,乃是一支抒情歌曲,或者一幅畫在我身上所引起的回憶。當別人匆匆去赴情婦的幽會時,我卻去做我的工作;工作完畢,或是回到我那孤獨的寓所,或者到外邊去消磨時光......

到了晚年,德拉克羅瓦的全部精力幾乎都投入到了工作中,他對波德萊爾說,他年輕的時候,每晚都要參加一場音樂舞會或者別的消遣,否則他簡直無法開始工作,而現在他不僅能無休止地工作,甚至能在並無希望獲得報酬的情況下工作,消遣和娛樂對他來說已可有可無了。而寫日記成了德拉克羅瓦生命中的一部分,他的日記持續到1863年6月22日,一個多月後的8月13日,他因病與世長辭。他留給世人的是9100多件作品,其中油畫850多件,速寫冊60多本。關於他的藝術創作,塞尚給予了這樣的評價:

德拉克羅瓦留下了法國最美的色彩,在我們的天空下,沒有一個人比他更具有屬於色彩的平靜、哀婉動人與震撼,我們所畫的都來自他的啟發。

與德拉克羅瓦的藝術創作相比,他的日記絲毫也不遜色,《德拉克羅瓦日記》一書的引言中講述的一則軼事可以拿來給他的日記做一個最好的注釋:一位法國藝術家說,德拉克羅瓦的畫他倒不怎麼欣賞,不過他寫的回憶錄(日記)卻很出色,人們會在這方面記住他的。

㈥ 浪漫主義畫派的歷史背景

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法國經歷了三次資產階級革命和巴黎公社的無產階級起義。這個時期藝術思潮的起伏更替,現出十分絢爛的景象。一種藝術流派或主義的出現,當然是特定的文化思潮的反映,並且關聯到一定歷史時期經濟和政治的發展。但問題的復雜在於:藝術家們多半不是按照事先擬定好的某種輪臘磨「主義」的綱領去進行實踐的,常常是依據自己有意或無意接受的某種思潮的影響,創作出了作品之後,觀眾特別是評論家們為了說明其藝術特徵,而把某一頭銜贈給藝術家臘斗的。由於評論家(和後世的史家)們理解和著眼點的不同,對同一個(或一群)畫家,有時會冠以各種不同主義的頭銜,而藝術家自己又多半是無所謂的。浪漫主義的代表們,在美術史上好象還是沒有爭議的,但對其他的一些畫家,問題就更為復雜些。
浪漫主義美術,18世紀60~70年代,一些在羅馬的畫家曾在新古典主義藝術的嚴格學院主義原則范圍以外探索各種可能的途徑。其中瑞士人亨利·富塞利以其所畫奇怪異常而最為突出,其《夢魔》一畫著重刻畫了思想的非理性方面的力量。英國畫家和詩人布萊克在基督教神話的基礎上,發展了他自己精心構制的宇宙論,他的水彩畫技巧精美絕倫。在後來一代的畫家中康斯特布爾和泰納把水彩畫技法的鮮艷性和油彩結合使用。康斯特布爾畫英國鄉村景色,探索了大氣的光和色的復雜性。泰納發揮了光的自然效果,創造出有動力感的構圖,使觀眾如歷其境,似乎在隨畫面一起游動。在德國,風景畫家龍格力圖以象徵手法把個人的心靈氣質描繪為普通的自然靈性的一部分。弗里德里希是虔誠的宗教徒,他以高入雲霄的一棵孤樹或十字架之類形象來暗示自然和心靈的可敬可畏。在法國,採用歷史和文學題材的主要浪漫主義畫家是德拉克洛瓦。除在局斗色彩和光方面進行實驗外,他以雄健的筆力表現了他的感情。異國的主題,特別是北非沙漠的游牧生活使他著迷。其熱情洋溢地描繪動物生活的作品,反映了他和熱里柯相似的興趣,後者在選擇當代事件作為創作題材方面很有革命性。

㈦ 什麼是浪漫主義繪畫

浪漫主義繪畫興起於18世紀末。其特點是:偏辯納重感情,重視色彩和筆法的肆笑熱情奔放。
當法國資產階級取得政權以後,不但不再抵制和消滅封建專制的殘余勢力,反而與他們勾結,繼續執行許多為君主政體所適用的法律,藉以鞏固他們的反動統治。這使一部分資產階級人士深感失望。藝術上的浪漫主義運動正是對上述制度的不滿和失望所引起的。浪漫主義在法國,它的政治背景是王政復辟和七月革命的浪潮。這種藝術思潮在反抗資產階級統治時,往往存在兩種傾向:一種是在抨擊現實的同時,把希望寄託在人民革命上面,如雨果、拜倫、雪萊、德拉克洛瓦 ……等即是,這是積極的浪漫主義;另一種是在尖銳嚴酷的斗爭面前恐懼或憎恨人民革命,把自己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憶或幻想的世界裡,有的嚮往中世紀生活方式。
浪漫裂灶含主義在繪畫上,是與以官方學院派為代表的古典主義相對立的,其表現特徵是:注重個性表現,耽於幻想和誇張,選擇驚人事件作題材,情緒激越。

㈧ 浪漫主義繪畫的主要特徵是什麼浪漫主義繪畫的代表人物極其作品特點是什麼

浪漫主義是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出現於德國和英國,十九世紀盛行於法國的一種文藝思潮。浪漫主義宗旨與「理」相對立,主要特徵注重個人感情的表達,形式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義手法則通過幻想或復古等手段超越現實。法語的浪漫一詞意味著感情豐富、多情善感。
浪漫主義在繪畫上,是與以官方學院派為代表的古典主義相對立的,其表現特徵是:注重個性表現,耽於幻想和誇張,選擇驚人事件作題材,情緒激越。

浪漫主義代表油畫《梅杜薩之筏》《但丁和維吉爾》《希阿島的屠殺》《自由領導人民》。

席里柯(1781~1824)是法國浪漫主義繪畫的先驅。席里柯出生在法國的里昂,15歲時到巴黎學畫。他深受前輩大師們的影響,創作出一些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作品。席里柯的生命雖然攜扒短暫,但卻終生充滿著激情、幻想和痛苦,並把這種感情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中。他善於以寫實的手法表現人的內心情感。作品題材都是從現實生活中取得,並刪除掉一切非本質的東西。

《梅杜薩之筏》是席里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取材於當時「梅杜薩號」遠洋船觸礁事件,表現遇難船員乘木筏在海上漂流了13天終於看到救援的船隻,一剎那間人們所表現出的激情和求生的渴望。

德拉克洛瓦高隱肆(1798~1863)是法國浪漫主義繪畫的重要畫家。他出生在巴黎附近的一個律師的家庭,從小酷愛美術,18歲時進美術學院,在此期間認識了被稱為浪漫主義繪畫先驅戚轎的席里柯,使他開始的創作就受到席里柯的啟發。

德拉克洛瓦在西方美術史上是一位有卓越成就和較大影響的畫家,特別是對浪漫主義繪畫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被看作是一位承先啟後的大師。德拉克洛瓦不僅總結了從文藝復興以來名家們的藝術成就,並影響了一批後代的藝術家。許多人從他那裡得到啟示和教益。德拉克洛瓦的想像力非常豐富而且才思敏捷,並具有一種別人少有的敏感。他反對當時古典主義繪畫那種呆板、平庸的畫風,主張個性解放,重視情感的表達。他的畫善於表現動盪活躍的場面,色彩鮮明、豪邁奔放。他的重要作品是《但丁和維吉爾》《希阿島的屠殺》《自由領導人民》等。

㈨ 浪漫主義美術的醞釀誕生

文藝復興是新興的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台,希望突破封建主義的生產關系和宗教對精神的禁錮,要民主、要科學、以人性沖擊神性的人文主義思潮在文化領域內的體現。古典主義使資本主義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實力上不足以推翻封建主義,封建主義也無力把資產階級鎮壓下去,二者值得相互脫節的暫時平衡。但二者的妥協並不意味著資產階級不想奪取政權以利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一旦資產階級的實力更加強大,必然要向封建的生產關系挑戰,對舊制度發起進攻。這種趨勢反
映到文藝上來便是浪漫主義的興起。
浪漫主義的興起與英國的產業革命直接相關。產業革命在 17世紀或更早已經悄悄地開始。18世紀後半期英國的瓦特(1736-1819)發明的蒸汽機以被廣泛利用,機器廳春枯代替了以農業為基礎的手工業作坊式的生產。人們開始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這種空前的變化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敢於打破一切傳統,蔑視任何權威,對以農業為基礎的重商主義的絕對君主專政做出新的評價。這扮洞種浪潮由英國迅猛地波及整個歐洲,沖擊著各個領域,具體到文藝上來便是浪漫主義的誕生。
浪漫主義的「 浪漫 」在英文中由「空想」、「幻想」、「愛情」 、「小說」等含義;作形容詞則為「離奇古怪」 、「荒誕不經」 。但森銷不論作名詞還是形容詞都具有「理想」(idea)的含義,所以浪漫主義又可稱為理想主義( ldealism) 。作為一種美學思潮,浪漫主義強調主觀、個性、感情和非理性。作為藝術發展歷史的概念,它是對古典主義所持的常理常情和冷漠的說教,是對嚴謹、規范、自覺的否定和破壞。浪漫主義最早出現在產業革命的策源地英國的文學上,如湖畔派詩人的代表華爾華斯的詩篇和發表於 1800年的華爾華斯的《抒情歌謠序》被認為是浪漫主義宣言。18世紀50年代後,德國形成了有歌德(1749-1832)和席勒(1759-1805)參加的浪漫主義運動,19世紀傳到法國從而達到了浪漫主義的全盛時期。文學上出現了雨果( 1802-1885),美術上出現了籍里柯和德拉克洛瓦。

㈩ 法國浪漫主義美術的代表人物及其藝術特色是是什麼

(1)浪漫主義美術出現的社會背景、基本特點

浪漫主義美術產生於大革命失敗以後的波旁王朝復辟時期,人們對啟蒙運動宣揚的理性王國越來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識分子感到苦悶,他們反對權威、傳統和古典模式,從而產生了浪漫主義美術。他們提倡注重藝術家的主觀性和自我表現,以民族奮斗的歷史事件和壯美的自然為素材,抒發對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麗的想像,誇張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現激烈奔放的感情。總之,他們重感情輕理性,重色彩輕素描,不滿現實,追求幻想。

(2)浪漫主義美術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

法國的德拉克洛瓦是最偉大的浪漫主義畫家之一,在藝術上,他是一位重個性、重想像、重激情、重色彩的大師。《西奧島的屠殺》描繪了希土戰爭中希臘人民遭受土耳其軍隊虐殺的情景,畫家表現了對希臘人民極大的同情。《自由引導人民》描繪的是1830年7月革命,法國的工人、市民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走上街頭反對封建政權的場面。在這次大搏鬥中,畫家真正看到了人民的力量,他把自己的激情傾注在這幅畫中。這幅畫描繪了當代的題材,有著真實的生活氛圍,他把群眾作為主體,同時這些人物有著鮮明的社會性角色。浪漫主義繪畫另一位傑出代表是西班牙畫家哥雅,他的藝術具有鮮明的「民族特性、現代性和實際的歷史性感覺。」他最有代表性的繪畫是《槍殺馬德里市民》,畫家描繪了1808年西班牙人民起來反對拿破崙入侵的史實,他以無法抑制的熱情歌頌了愛國的人民。

閱讀全文

與法國浪漫主義美術怎麼導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