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把水滸傳翻譯成「outlaw of the marshes」的人是誰
是西德尼 · 沙博里搭絕鬧(Sidney Shapiro),著名的翻譯家,國際友人。
關於水滸傳的譯法,來源於「文化大革命」時期,有一個國際友人,叫西德尼 · 沙博里。此人居住中國多年,十分精通漢語,又特別喜好《水滸》。當時篡政的四人幫,力邀沙博里用英文翻譯《水滸》,以便「推銷」,惠及海外。沙博里勉強答應下來。翻譯完成之際,沙博里將譯稿交給四人幫,算是交差。可四人幫初讀英文譯本書名,即表示了不滿。英文書名是 Heroes of the Marsh。四人幫說,宋江被帝王招安了,他是叛徒,而且跟隨他的相當一部分梁山泊人物,沒有「階級覺悟」,同樣是叛徒。既然是一群叛徒,怎麼能用 heroes(英雄)這個詞呢?所以這里的翻譯之誤是根本性的,有關立場問題。四人幫有想法,他(她)們覺得,既然是「開拓世界」式的「推出」,就要有意識地通過翻譯策略引導非母語的讀宏純者,讓他(她)們看出歷史中人物的真正問題,特別是歷史中人物和當代人物之間的隱喻關系,以明了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國某些人物的「 深層一面」。四人幫說,應該用與中文裡的「歹徒」一詞相對應的英文詞,而且要求沙博里一定要准確的找到 「這個」英文詞。四人幫指出,梁山泊人物開始時是「造反」,後來是叛徒,兩相連貫就有了比叛徒還要惡劣的情節,於是非用「歹徒」一詞不能揭發其實質。沙博里這時發現,四人幫對翻譯有點在行,接著答應找詞。最後,英文書名成為Outlaws of the Marsh。outlaws的確有中文「歹徒」的意思,而且主要是這個意思。四人幫讀後,覺得「爽」,遂宣布翻譯「大功告成」。然而沙博里暗自偷笑,而且在四人幫垮台之後還不無得意地說,outlaws還有中文「好漢」的意思,通過全書的翻譯,英文讀者一定相信書名在指「好漢」!沙博里似乎是「該出手時就出手」,用outlaws的雙重隱意來暗知罩中進行話語抵抗運動——他同情那些四人幫不喜歡的人物。
Ⅱ 《水滸傳》的各國譯本是什麼
《水滸》的日文譯本最早在18世紀就已出現,影響較大。其對東亞各國的小說藝術虛亂卜產生極深遠的影響,朝鮮最早的小說之差穗一《洪吉童傳》和日本曲亭馬琴的著名史詩小說《南總里見八犬傳》均是受《水滸》影響產生的。
Ⅲ 高分獎勵:外國人都把《水滸》翻譯成什麼
介紹和翻譯《水滸》最早、而譯本最多的,首推日本。從交流的文學典籍中得到的可靠情報中可以看出,到目前為止,日本國已有二十幾種翻譯文本。如果你同一些日本國民一接觸,就知道日本人民對《水滸》中的108條好漢的事跡,如數家珍。熟悉的程度就象燃清差熟悉他們民族的英雄人物一樣。據日本報紙報道,早在1776年期間,就有一位日本山村教師花了9年的時間,用鋼筆抄寫完了《水滸全傳》這本書。
在西歐國家,最早翻譯中國這部名著的是法國漢學家巴贊。他用的題目為《水滸傳摘譯》,當時發表在巴黎1850年第57期《亞洲雜志》上,就引起法國人民的廣泛注意。一年之後,在整個歐洲引起轟動。
1883年,大正兄興文藝復新運動的義大利,在米蘭出版了《佛牙記》。這本書的譯者是義大利著名翻譯家安德拉斯。在這本書皮皮中,安德拉斯截取了《水滸》中關於魯智深的故事來編譯成書,並標明《佛牙記》是「水滸的故事」。
1904年,德國出版了一本名叫《魯達上山始末記》的書,譯者是客爾因,內容和《佛牙記》差不多,大概是從義大利的譯本轉譯過去的。從整本書來看,當時他們可能對《水滸》感興趣的只是魯智深的故事,因此,歐洲國家翻譯最早的版本只是魯智深的故事。沒有想到,這個「花和尚」竟是我國最先「走」向歐洲文壇的小說人物之一。
到了1927年,德國柏林出版了西方最早的70回全書譯本,名叫《強盜與士兵》,譯者是愛因斯坦(不是科學家愛因斯坦)。在這個譯本里,主人公被換上了武松。但是這個武松,與我們中國人民所認識的武松卻大不相同。因為譯者完全不懂中文。為了好翻譯好《水滸傳》這本書,他花巨款請了一位中國留學生,給他講故事,接連講了三個月。而這些故事又是上百段的零碎故事,愛因斯坦便以為原書沒有統一的結構,於是就大膽地進行了「創作」。他把別人的一些言行,都放在武松身上。結果書中的武松,便變成了一個莫名其妙的人物。例如,他把李逵的言行放在武松身上,於是戴宗施法捉弄的不是李逵而是武松!甚至還寫到武松朗誦白居易的詩句呢。如果你有幸讀到這本書的話,就會笑掉你的大牙。
在德文的一些節譯本里,關於楊雄和潘巧雲的故事,譯名是《聖潔的寺院》;關於武大郎和潘金蓮的故事,譯名是《賣炊餅武大郎的不忠實婦人的故事》;而智取生辰綱,有的譯名竟是《強盜們設計的圈套》或《黃泥崗的襲擊》。
《強盜與士兵》一書法文譯本為《中國的勇士們》,英譯本為《沼澤地》,而節譯本則名為《花和尚魯智深的故事》或《一個中國巨人歷險記》。關於林沖的英譯本,書名是《一個英雄的故事》。
所有這些,都不能算是《水滸》在西歐的全譯本。譯得最好的要數1933年年美國出版的《四海之內皆兄弟》(《All Men Are Brothers》),譯者是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女作家布克夫人。布克夫人自幼隨父來到中國,跟中國教師讀中文經書,精通中國文字,熟悉中國社會,她還取了個中國名字,叫賽珍珠。她根據金聖嘆七十回本翻譯的《水滸》,准確、生動、忠於原著,連魯迅先生在給友人的信中都贊譽:「近看布克夫人翻譯的水滸,確實不錯。」可見其譯本之成功。稍後,在蘇聯也出現了翻譯得較好的全譯本。
前不久,《水滸傳》譯本在敘利亞同讀者見面。這是第一次譯成阿拉伯文字,並在阿拉伯國家出版發行的中國古典小說。
目前,我國與外國合作出版的第一部古典名著英文版《水滸傳》也已問世。它由沙博理翻譯,並獲得全國書籍裝幀整體設計獎。
Ⅳ 《水滸傳》在法國被叫做什麼
《水滸傳》在法文版的書名既然是:
《一百零五個男人和三個女人在山上的故事》
Ⅳ 《水滸傳》為什麼會有這樣三個譯名 德文譯名《強盜與士兵》法文譯名《中國的勇士們》
《水滸傳》
1、《一百零五個男人和三個女人的故事》
2、《All Men Are Brothers: Blood of the Leopard》——四海之內皆兄弟:豹子的血
3、美國女作家賽珍珠翻譯《水滸》七十一回本,取名為《四海之內皆兄弟》
4、《OUTLAWS IN THE MARSH》——沼澤地里的逃犯
最早德文譯名是《強盜與士兵》;法文譯名是《中國的勇士們》;英文譯本為《在河邊發生的故事》
Ⅵ 《水滸》最早的德文譯名是《強盜與士兵》,法文譯名是《中國的勇士們》,英文譯名是《在河邊發生的故》。
法文譯名《中國的勇士們》比較搭邊
Ⅶ 水滸在西方叫什麼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迄今已有多種外文譯本,有的直譯成《發生在水邊的故事》,有的意譯為《一百零五個男人和三個女人》。在所有譯作中,翻譯得最為准確、最為精彩也是最有影響的,還當數它的第一個英譯本——《四海之內皆兄弟》。這個英譯本便出自賽珍珠的筆下。 賽珍珠除了教學之外,就是埋頭翻譯《水滸傳》。前後耗時五年,終於將《水滸傳》翻譯成了一千多頁的英文。而書的原名「水滸」通常被譯成「Water Margin」,指的是書中許多事件的發生地。賽珍珠認為書名這樣去譯,西方讀者肯定不知所雲,她先後試用過《俠盜》、《義俠》等名,但自己都不甚滿意。直到出版前不久,她才突來靈感,想到了《論語》中的一句名言:「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於是在紐約庄台公司1933年出版這本上、下兩卷的譯著時即以「All Men Are Brothers」為名。
Ⅷ 水滸傳英文譯名是什麼
《水滸傳》的英文譯名是Water Margin。
我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曾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受到外國讀者的喜愛。不過,《水滸傳》在各國的譯名卻各有不同,非常有趣。
美國在1933年翻譯的《水滸傳》,是最好的《水滸傳》譯本,它的譯名是《四海之內皆兄弟》,這個譯本是由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女作家布克夫人——賽珍珠所譯。
《水滸傳》的翻譯版本介紹:
義大利把《水滸傳》翻譯成《佛牙記》,它譯的是《水滸傳》中花和尚魯智深(俗名魯達)的故事,後來,德國人又把《佛牙記》翻譯成了德文,名字成了《魯達上山始末記》。德國還翻譯了《水滸傳》中楊雄和潘巧雲的故事,譯名是《聖潔的寺院》。《水滸傳》中武大郎與潘金蓮的故事,譯名則成了《賣炊餅武大的不忠實婦人的故事》。
另外,德國還翻譯了《水滸傳》中晁蓋、吳用等人劫取生辰綱的故事,譯名有《黃泥岡的襲擊》、《強盜們設置的圈套》。
英國翻譯了《水滸傳》中林沖的故事,譯名是《一個英雄的故事》,西方最早的七十回《水滸傳》譯本是德國和法國翻譯的,德國的譯名是《強盜與士兵》,法國的譯名則是《中國的勇士們》。
Ⅸ 水滸傳最早在英國的譯名
《水滸傳》有個英文譯名就是《四海之內皆兄弟》,是賽珍珠翻譯的,《all men are brothers: blood of the leopard》 即:四海之內皆兄弟:豹子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