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樂劇有哪些

法國樂劇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3-29 02:34:35

Ⅰ 瓦格納創作的第一部樂劇

瓦格納創作的第一部樂劇是:女武神。

威爾海姆·理查德·瓦格納,1813年5月22日生於薩克森王國萊比錫,德國作曲家,著名的浪漫主義音樂大師。

理查德·瓦格納是德國歌劇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前面承接莫扎特、貝多芬的歌劇傳統,後面開啟了後浪漫主義歌劇作曲潮流,理查德·施特勞斯緊隨其兆枝亂後。同時,因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復雜性,成為歐洲音樂史上最搭歷具爭議的人物。

瓦格納1813年出生於萊比錫,出世6個月,在警察局當職員的父親就去世了。他母親不久改嫁給一個演員兼劇作家。不久全家就搬到繼父工作的 德累斯頓。瓦格納在繼父關照下,受到了最初的藝術熏陶,他對戲劇和音樂十分感興趣。

1827年,全家又遷回萊比錫。在萊比錫布商大廈劇院,他第一次聽到 貝多芬第九交響樂,深受感動。1831年,他進入萊比錫大學學習作曲,一年後,他創作了貝多芬風格的《C大調交響曲》。

在瓦格納生活的時代,在德國人們普遍認為德語不夠雅緻,宮廷內外盛行義大利與法國的歌劇,偏重音樂技巧上的華麗而忽視戲劇的內容,故瓦格納提出「樂劇」的口號,提倡以音樂跟戲劇並重為目的來創作歌族檔劇,建議作曲家親自參與劇本的創作,並認為歌劇的題材應只適宜於音樂處理。



Ⅱ 歌劇 《卡門》創作 背景

歌劇雖然可以說是西方古典音樂的最高形式,自1600年誕生以來倍受寵愛,但其發展歷程卻是相當的曲折。
在蒙特威爾第和塔利斯的時代,以復興古希臘悲劇為主要目的的歌劇當中,音樂其實並不佔絕對重要的位置。牧歌、船歌式的合唱或獨唱遠比詠嘆調吸引人。當斯卡拉蒂致力於加強歌劇中詠嘆調的表現力以後,音樂才被提到重要的位置,歌劇音樂的幾種主要體裁也逐漸成熟。但他以後的作曲家過分地強調了詠嘆調,致使歌劇進入了一個濫情的時代。這個現象直到格魯克偉大的改革才有所改觀。他的《奧菲歐與尤麗狄西》、《阿爾采斯特》無異於吹入已經沉悶了一百多年的虛飾浮華、誇張造作的歌劇世界的一股清新之風。他的歌劇使得宣敘調和合唱的地位重新得到確認,器樂也被大大加強。後來之人,偉大的作曲家莫扎特,創作出了平易近人的《費加羅的婚禮》,「樂聖」貝多芬,則以其強有力的構思意圖和結構組織能力,創作出不朽的《費德里奧》,加上韋伯的帶有德國民族傳奇劇色彩的《自由射手》,史稱「3F」(Figaro、Fidelio und Freischutz)。
到19世紀中晚期,浪漫主義音樂發展至顛峰,歌劇也迎來了他的黃金時期。南歐有義大利歌劇五大家:羅西尼、貝里尼、多尼采蒂、威爾第和普契尼;東歐有斯美塔納和德沃夏克;北歐有格林卡、柴科夫斯基和穆索爾斯基;中歐則有瓦格納坐鎮。而西歐,則是比才和他的《卡門》。
19世紀後半葉,瓦格納的「樂劇」影響甚廣,德國歌劇幾乎獨步天下。西邊的法國卻沉浸在梅耶貝爾的大歌劇(《惡魔羅勃》、《胡格諾教徒》等)之中。芭蕾、大場景、爆炸和誇張的服飾讓巴黎的中產階級樂此不疲。曾經與德國民族歌劇、義大利正歌劇並駕齊驅的法國歌劇已經奄奄一息了。
這個時候,比才和他的《卡門》,橫空出世了!談到19世紀晚期的歌劇,西方人最樂此不疲的便是比較瓦格納的《指環》和比才的《卡門》。當然,中間夾了一個尼采。 國外形容瓦格納的歌劇,往往喜歡用「high」、「sex」等這類詞眼,似乎用「性」來形容瓦格納的歌劇更容易讓人聯想到那些無終止的旋律和《黑客帝國》一樣近乎哲學的對白。確實,瓦格納的歌劇裡面從來不缺性愛,從維納斯堡妖冶的美女到特里斯坦和伊索爾德在喝了春葯以後的幻境,而一些輝煌的動機則恰恰是「性高潮」……如果說瓦格納的歌劇隱含著一種德意志式的含蓄、隱秘的「性」的話,那麼同時出現的《卡門》則簡直是一種動物性的、赤裸裸的挑逗。
在當時的巴黎人眼裡,西班牙的吉普賽人只不過是一些粗魯、野蠻的外族。他們的音樂自然是「難登大雅之堂」的(事實上,法國的許多作曲家一直對西班牙音樂有濃厚的興趣,比才以及後來的拉威爾,在他們的作品中用到了很多西班牙的音樂元素)。《卡門》中的「哈巴涅拉」(Habanera)、突出響板節奏的「賽圭迪亞舞曲」稿裂(Seguidilla)和「吉普賽歌曲」(Gypsy song)、 「鬥牛士」及與之相配的風格性舞曲(Toreador song)等等,這類來自異族廳州的音樂,再加上歌劇本身辛辣的題材,自然讓習慣了浮誇作風的巴黎人難以接受,導致《卡門》首演的失敗。但它終究是部偉大的《歌劇》,後來的法國作曲家在創作具有異域風情的音樂上扮敬蔽一直領先於其他歐洲國家,象德彪西、拉威爾、福雷乃至「六人團」等等,不能不說是《卡門》開了個好頭。甚至包括南邊的義大利,在普契尼創作《蝴蝶夫人》和《圖蘭朵》時,顯然受到了不少比才的啟示。
所以說《卡門》一部歌劇抵得了十萬枝毛瑟槍也未嘗不可,它確實是歌劇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喜歡音樂卻沒聽過整本《卡門》,絕對是一大遺憾!錄音版本上,卡拉斯演唱的自然是首選,找不到的話,普萊斯和卡拉揚合作的版本也值得一聽!

Ⅲ 大歌劇你看過哪些你覺得哪國的更好

大歌劇屬於音樂劇的一種,起源於希臘的劇場音樂,在19世紀的20年代產生,法國最先開始流行,之後在德國、義大利等國家也十分盛行。大歌劇的題材一般比較嚴肅,小編看過的大歌劇有《非洲女郎》《先知》《惡魔羅伯》《新教徒》等。雖然法國是大歌劇的產生地,但是小編認為,法國大歌劇並不是最好的,德國的大歌劇在音樂性,思想性和規模上都更加優秀。

德國大歌劇的代表人物梅耶貝爾的作品大多以歷史上的重要事件為材料,既有進步性,也有嚴肅性。他將德國,法國,義大利的傳統歌劇與自己對於歌劇的認識融合在一悄友森起,形成了獨特的歌曲風格,推進了德國大歌劇的進步,對德國大告氏歌劇的後續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他的作品具有非常強的感染性,在情節的編排上十分緊湊,觀眾很容易隨著樂隊的演奏而沉浸在其中。

Ⅳ 著名的歌劇有哪些介紹一下好嗎。

1弄臣
三幕歌劇。根據法國維克多.雨果的劇本《逍遙王》改編,由偉大的義大利歌劇作曲家朱塞佩·威爾第(Giuse

ppe Verdi 1813-1901)作曲,義大利弗蘭切斯科·瑪利亞·皮亞維作詞,1851年3 月11日首演於威尼斯鳳凰劇院。

劇情
劇情大意為貌丑背駝的主人公利哥萊托,在孟圖阿公爵的宮廷中當一名弄臣。公爵年青貌美,專以玩弄女性為樂,引起眾多朝臣的不滿。利哥萊托對朝臣妻女受辱的不幸大加嘲諷,得罪了許多人,終致失女之禍;自己的愛女竟對虛情假意的公爵一往情深,甘願為愛情而替公爵一死。
點評
作曲家成功地塑造了三個不同性悶滾格角色的音樂形象。
2茶花女
簡介

三幕歌劇,根據法國小仲馬的劇本《茶花女》改編,威爾第作曲,皮亞維作詞,1853年3月6日首演於威尼斯鳳凰劇院。

劇情
劇情描述了名妓薇奧萊塔為青年阿爾弗萊德真摯的愛情所感動,毅然拋棄紙醉金迷的生活。但是,阿爾弗萊德的父親喬治歐激烈反對。為了顧全阿爾弗萊德的家庭和幸福,薇奧萊塔決心犧牲自己的愛情,重返風月場。阿爾弗萊德誤以為她變了心而當眾羞辱她,患有肺病的薇奧萊塔終於承受不了這一致命的打擊而卧床不起。不久,喬治歐良心發現,把全部真情對兒子言明。當阿爾弗萊德回到薇奧萊塔身邊時,她已經奄奄一息,疾病和不公正的社會奪去了她的愛情和生命。
點評
音樂以細微的心理描寫、誠摯優美的歌詞和感人肺腑的悲劇力量,集中體現了威爾第歌劇創作中期的基本特點。
3卡門
簡介

四幕歌劇。根據法國普羅斯貝爾·梅里美的同名小說改編,法國著名作曲家喬治·比才(Georges Bizet 1838-1875)作曲,法國亨利·梅拉克和呂多維克·阿萊維作詞。1875年3月3日首演於巴黎喜歌劇院。

劇情
劇情描述了漂亮而性格堅強的吉卜賽姑娘卡門愛上了軍曹霍塞並使其陷入情網,霍塞因此舍棄了原來的情人並離開軍隊加入卡門所在的走私販行列。但這時卡門又愛上了鬥牛士埃斯卡米里奧。於是,霍塞與卡門之間的矛盾日益激烈。最後,倔強的卡門斷然拒絕了霍塞的愛情,終於死在霍塞的劍下。
點評
這是一部以合唱見長的歌劇,是近百年來各國上演最多的經典歌劇作品之一。
4奧賽羅
簡介

四幕歌劇。根據英國威廉·莎士比亞的同名戲劇改編,威爾第作曲,義大利阿里戈·博伊托作詞,1887年2月 首演於米蘭。

劇情
劇情大意為:陰險的旗官亞戈因對奧賽羅懷恨在心,挑起了奧賽羅和副將卡西奧的矛盾,又製造種種假象,誘使生性多疑的奧賽羅認為妻子苔絲德蒙娜與卡西奧之間存在「姦情」而喪失了理性,掐死了無辜的苔絲德蒙娜。當他雀兆了解真相後,追悔莫及,在愛妻身邊拔刀自刎。
點評
《奧賽羅》集中體現了威爾第幾十年歌劇創作的經驗,吸取了瓦格納「樂劇」的某些創作手法,更加註意發揮樂隊的表現功能,使音樂語言與劇詩結合緊密,從而加強了歌唱的戲劇性。旋律刻劃也更為深刻而富於情感。
5藝術家的生涯
簡介

亦稱《波西米亞人》、《綉花女》。四幕歌劇。根據法國亨利·謬爾傑的小說《窮藝術家的生活情景》改編,由義大利賈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作曲,義大利朱塞佩·賈科薩、路易基·伊利卡作詞,1896年2月1日,托斯卡尼螞歲余尼指揮首演於義大利圖林。

劇情
劇情大意為:生活貧困的窮詩人魯道爾夫巧遇綉花女咪咪,一見鍾情。後來,兩人的愛情瀕於破裂。咪咪生了嚴重的肺病,和魯道爾夫見最後一面時,又重新和好,並計劃著將來的一切。咪咪終於病重死去,魯道爾夫悲痛欲絕。
點評
這部歌劇的音樂新穎而富有魅力,經受了時間的反復考驗,至今仍然百看不厭,成為最受觀眾喜愛的歌劇。世界歌王帕瓦羅蒂和義大利熱那亞歌劇團於1986年訪華演出中上演了這個劇目,受到我國觀眾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
6托斯卡
簡介

三幕歌劇。根據法國維多利安·薩爾杜的劇本改編,由普契尼作曲,伊利卡和賈科薩作詞,科斯坦齊1900年1月14日首演於羅馬科斯坦齊劇院。

劇情
劇情大意是警察總監以處死馬里奧脅迫托斯卡委身於他,歌劇女演員托斯卡為救戀人、羅馬畫家馬里奧·卡伐拉多西,假意應允。騙到警察總監簽發的離境通行證後,托斯卡刺死了警察總監,但她亦被警察總監「假處死」的花招所騙,馬里奧被真的處決了。托斯卡因刺死總監之事暴露,最終跳牆自殺。
點評
劇中的音樂感情強烈、粗獷,許多戲劇性場面的音樂效果極為強烈,從而成為推動劇情發展的有力手段。
7蝴蝶夫人
簡介

二幕歌劇。根據美國約翰·朗的小說和大衛·貝拉斯科的話劇改編,由普契尼作曲,義大利伊利卡和賈科薩作詞,1904年2月17日首演於米蘭的拉.斯卡拉劇院。

劇情
劇情大意為:天真活潑的日本姑娘巧巧桑,人稱「蝴蝶姑娘」,委身於美國海軍上尉平克爾頓。婚後不久,平克爾頓回國,三年之間杳無音信。原來,平克爾頓已另有新娶,置蝴蝶夫人於腦後。當他偕美國夫人重登長崎,苦苦等候三年的蝴蝶夫人悲憤交加,在交出了伶俐的兒子後,刎劍自盡。
點評
這部歌劇抒情性風格極為強烈,音樂優美感人,成功地塑造了蝴蝶夫人純潔、溫柔、深情忠貞的動人形象。

8浮士德
簡介
浮士德是一部長達一萬二千一百一十一行的詩劇,第一部二十五場,不分幕。第二部分五幕,二十七場。

點評
全劇沒有首尾連貫的情節,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發展變化為線索。構思宏偉,內容復雜,結構龐大,風格多變,融現實主義與浪溫主義於一爐,將真實的描寫與奔放的想像、當代的生活與古代的神話傳說雜揉一處,善於運用矛盾對比之法安排場面、配置人物、時庄時諧、有諷有頌、形式多樣、色彩斑駁,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
9鄉村騎士
簡介

獨幕歌劇,由塔爾焦尼·托澤蒂(G.Targion-Tozzeti)和梅納希(Guido Menasci),根據韋爾加(G.Verga)原著的短篇小說合作改編,由馬斯卡尼(P.Mascagni)譜曲,1890年5月20日在羅馬孔斯坦齊歌劇院(Constanzi Theatre)首次公演。

點評
本劇是馬斯卡尼一舉成名的傑作,在當時,義大利米蘭藝術學院懸賞徵求獨幕歌劇,馬斯卡尼得知這消息,在短短8天之內便完成這出歌劇。而果然得到錦標,大受觀眾的熱烈歡迎,連義大利的皇帝也賞了榮譽冠冕,是歌劇作家中少有的榮耀。
10圖蘭朵
芭蕾舞劇《圖蘭朵》改編自同名歌劇,在80多部世界性的歌劇中,普契尼的《圖蘭朵》是唯一一部中國題材的作品,多年來以其深邃的思想內容和高超的藝術水平歷演不衰,"今夜無人入睡"更是廣為傳唱,成為歌劇選曲中的"流行歌曲"。

11阿依達
四幕七景歌劇,是一個以埃及法老時代為背景的古老傳奇故事。阿依達講述了忠誠與背叛,愛情與戰爭的人類永恆主題,一百多年來在世界歌劇舞台上常演不衰,是舉世公認的十大經典歌劇之一,並曾先後在埃及、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希臘、瑞士、中國上海等地以露天景觀歌劇的形式九次上演, 引起了轟動。北京這場演出作為《阿依達》在世界上第十次以露天形式演出的景觀歌劇,將成為此次國際戲劇演出季的經典之作,並將創造新的世界之最。
12費加羅的婚禮
四幕喜歌劇,根據法國喜劇作家博馬舍的同名喜劇改編,奧地利作曲家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作曲,義大利洛倫佐·達·龐特作詞。1786年5月1日首演於維也納。

劇情
劇中描述了17世紀,塞維勒貴族阿爾馬維瓦伯爵的僕人費加羅准備和羅西娜伯爵夫人的女僕蘇姍娜結婚時所發生的故事。伯爵曾宣布放棄貴族在農奴結婚時對新娘的初夜權,卻企圖在蘇姍娜身上恢復這個可恥的權利,於是引起了一場劇烈的斗爭。終於,費加羅和蘇姍娜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懲罰了伯爵的好色行徑,兩人幸福地結為伴侶。
點評
歌劇反映了當時法國第三等級的思想、願望和利益。劇中費加羅的勝利,意味著法國人民群眾反封建斗爭的勝利。
13魔笛
兩幕歌劇。是莫扎特創作的最後一個歌劇。德國埃馬努埃爾·席坎內德爾作詞,1791年9月30日首演於維也納。

劇情
劇情描述了埃及王子埃米諾為了尋找夜女王的女兒帕米娜,隨身攜帶夜女王所贈的一支魔笛。在象徵光明的薩拉斯特羅的幫助下,經受了種種考驗和曲折,終於趕走了代表黑暗和邪惡勢力的夜女王和摩爾人,和帕米娜幸福地結合,巴巴給諾也找到了自己稱心如意的情人巴巴給娜。
點評
這出歌劇是用德國民族歌劇「歌唱劇」(Sing Piecl)的形式譜寫而成的,由說白和帶編號的樂曲組成,戲劇動作在說白中進行。樂曲通俗、質朴,帶有濃厚的德國民族色彩,對於德國人來說,《魔笛》具有特殊的魅力。劇中光輝的合唱曲保持了德國男聲合唱的傳統;劇中的歌曲是真正德國風格的歌謠;劇中的抒情樂曲感情真摯,完全擺脫了當時義大利歌劇膚淺、浮華的風格。
14塞維利亞理發師
二幕喜歌劇。根據法國博馬舍的同名喜劇改編,由義大利著名作曲家焦阿基諾·安東尼奧·羅西尼(Gioa Chino Antonio Rossini 1792-1868)作曲,切薩雷·斯特比尼作詞,1816年2月20日首演於羅馬阿金蒂納劇院。

劇情
劇情描述了17世紀發生在西班牙塞維利亞的一則故事。伯爵阿爾馬維瓦與富有而美麗的少女羅西娜相愛,但羅西娜的監護人、貪婪而狡猾的醫生巴爾托羅也在打羅西娜的主意,音樂教師巴西利奧為他出謀劃策。在機敏幽默而又正直的理發師費加羅的巧妙安排下,伯爵和羅西娜沖破了巴爾托羅的阻撓和防範,終成眷屬。
點評
作曲家吸取了德國和法國喜劇中誇張幽默的手法,結合義大利歌劇注重旋律和歌唱技巧的特點,使明快華美而獨特的音樂喜劇風格,在該歌劇的許多著名的詠嘆調、演唱曲、浪漫曲和重唱曲中得到充分地體現

Ⅳ 歌劇的法語歌劇

在不斷引入義大利歌劇的同時,義大利人讓-巴普蒂斯特·呂利成功在法王路易十四的宮廷確立法語歌劇的風格。縱然外國出生的背景,呂利成立了王家音樂學院(Académie Royale de Musique),且1627年起壟斷了法語歌劇市場。呂利通過和作詞人菲利浦·基諾(Philippe Quinault)合作創作《卡德摩斯與艾米安(Cadmus et Hermione)》,開創了「音樂悲劇(tragédie en musique)」的先河,以著重對舞曲和合唱部分的編寫而著名。呂利作品中的宣敘調往往感情色彩豐富,以凸顯法語韻律特色。而在18世紀呂利的繼承人,讓-菲利普·拉莫不但創作了五套「音樂悲劇」,還嘗試創作如「芭蕾歌劇(opera-ballet)」等其他類型的作品,而且皆以豐富的配樂與大膽的和聲而著名。拉莫死後,德國人格魯克曾在1770年代的巴黎推出過六部歌劇,帶有拉莫的影子,但簡單得來更著重戲劇方面。
與此同時,「喜歌劇(opéra comique)」漸漸在18世紀中的法國興起。和德國的「歌唱劇」一樣,喜歌劇也是以對白取代宣敘調,其中以皮耶爾-亞歷山大·蒙西尼(Pierre-Alexandre Monsigny)、弗朗索瓦·菲利多(François-André Philidor)和安德烈·歐內斯特·莫德斯特·格雷特里(André Ernest Modeste Grétry)代表。法國大革命期間,格魯克的追隨者,如梅於爾(Etienne-Nicolas Mehul)和凱魯比尼(Luigi Cherubini)嘗試為喜歌劇注入莊重的元素,自此喜歌劇不只是「鬧劇」而已。
1820年代,格魯克在法國的威力漸漸不敵於義大利的美聲潮流,尤其在羅西尼遷居巴黎後,通過大作《威廉·泰爾》,參與確立法式大歌劇這種新形式。這種新形式隨即被另一個外國移民,賈科莫·梅耶貝爾發揚光大。梅耶貝爾的作品,為唱家炫耀技術提供了不少空間,而且著重非常的舞台效果,當中《胡格諾人》是典型代表。
與此同時,較為輕松的「喜歌劇」也大受歡迎,尤其是弗朗索瓦-阿德里安·布瓦爾迪厄(François-Adrien Boieldieu)、丹尼爾·奧柏(Daniel Auber)、費迪南·埃羅爾德(Ferdinand Hérold)和阿道夫·亞當(Adolphe Adam)的作品。與此同時,法國本土作曲家,如埃克托·柏遼茲的歌劇,上演的機會都很難爭取得到。縱然集格魯克風格之大成,柏遼茲的巨著《特洛伊人》曲譜面世後百多年才得以全劇完整上演。
19世紀下半葉,雅克·奧芬巴赫創作了不少詼諧幽默、諷刺時弊的輕歌劇作品,如《地獄中的奧菲歐(Orphée aux enfers)》。夏爾·古諾則通過《浮士德》一舉成名。而當人們接受了喬治·比才的《卡門》當中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風格的神奇結合後,《卡門》一劇成為了至今最受歡迎的喜歌劇。儒勒·馬斯內、卡米爾·聖桑和利奧·德裡布的作品至今仍是標準保留劇目的名單上。與此同時,華格納的影響被視為對法式歌劇傳統的沖擊,法國的樂評人不少堅持拒絕華格納的樂劇,但法國的作曲家卻是嘗試模仿華格納的風格。其中克勞德·德彪西對華格納風格的回應就頗為有趣。在他的唯一歌劇作品《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1902)當中,和華格納的樂劇一樣,樂隊處於歌劇音樂中的領導地位;而且全劇皆由宣敘調組成,沒有實際意義上的詠嘆調。但戲劇內容本身很清淡但又撲索迷離,顯得和華格納風格相去甚遠。
其他20世紀當中值得一提的歌劇作曲包括莫里斯·拉威爾、保羅·杜卡斯、魯塞爾(Albert Roussel)和達律斯·米約(Darius Milhaud)。而弗朗西斯·普朗克(Francis Poulenc)的作品是少數戰後推出的歌劇,能成為保留劇目,如《修道院里的對話(Dialogues des carmélites)》。而奧利維埃·梅湘在1983年推出的歌劇《阿西西的聖方濟各(Saint François d'Assise)》,引來樂壇不少關注。

Ⅵ 歐洲歌劇有哪些 類型

1.佛羅倫薩歌劇:

腳本以希臘神話為基礎,後來又加入歷史題材。音樂部分採用通奏低音形式,歌唱部分主要為吟唱的宣敘調形式,音域不寬,節奏自由,有少量的樂器伴奏,也使用合唱。

2.羅馬歌劇:

注重歌劇場面的壯觀給人帶來的愉悅,加入了華麗的舞台設計、機關布景和芭蕾場面,每幕都以合唱和舞蹈結束。

3.威尼斯歌劇

在歌劇中大量運用詠嘆調和二重唱,注重情感抒發,對美聲唱法加以重視,很少用合唱形式,弦樂器家族首次佔有重要地位,由此加強了音樂的表現力。運用不協和音程和撥弦、震音等新的音樂表現形式。

4.那不勒斯歌劇

那不勒斯是義大利歌劇發展的最後一個城市,始於17世紀末,至18世紀定型為正歌劇(Opera seria),這種歌劇的影響力一直延伸到了19世紀。它常以虛構的歷史或英雄事跡為題材,而且由於對美聲的追求,使那些既具有男性的強有力肺活量又帶有女性柔美明亮音色的「閹人」歌手盛行起來。

5.法語歌劇:

在不斷引入義大利歌劇的同時,義大利人讓巴普蒂斯特·利成功在法王路易十四的宮廷確立法語歌劇的風格。縱然外國出生的背景,呂利成立了王家音樂學院,且1627年起壟斷了法語歌劇市場。呂利通過和作詞人菲利浦基諾合作創作《卡德摩斯與艾米安》,開創了音樂悲劇的先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歌劇

Ⅶ 世界十大歌劇

《費加羅的婚禮》 四幕喜歌劇,根據法國喜劇作家博馬舍的同名喜劇改編,奧地利作曲家沃爾夫岡.阿馬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作曲,義大利洛倫佐.達.龐特作詞。1786年5月1日首演於維也納。劇中描述了17世紀,塞維勒貴族阿爾馬維瓦伯爵的僕人費加羅准備和羅西娜伯爵夫人的女僕蘇姍娜結婚時所發生的故事。伯爵曾宣布放棄貴族在農奴結婚時對新娘的初夜權,而現在卻企圖在蘇姍娜身上恢復這個可恥的權利,於是引起了一場劇烈的斗爭。終於,費加羅和蘇姍娜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懲罰了伯爵的好色行徑,兩人幸福地結為伴侶。歌劇反映了當時法國第三等級的思想、願望和利益。劇中費加羅運毀猜的勝利,意味著法國人民群眾反封建斗爭的勝利。 《魔笛》 兩幕歌劇。是莫扎特創作的最後一個歌劇。德國埃馬努埃爾.席坎內德爾作詞,1791年9月30日首演於維也納。劇情描述了埃及王子埃米諾為了尋找夜女王的女兒帕米娜,隨身攜帶夜女王所贈的一支魔笛。在象徵光明的薩拉斯特羅的幫助下,經受了種種考驗和曲折,終於趕走了代表黑暗和邪惡勢力的夜女王和摩爾人,和帕米娜幸福地結合,巴巴給諾也找到了自己稱心如意的情人巴巴給娜。這出歌劇是用德國民族歌劇「歌唱劇」(Sing Piecl)的形式譜寫而成的,由說白和帶編號的樂曲組成,戲劇動作在說白中進行。樂曲通俗、質朴,帶有濃厚的德國民族色彩,對於德國人來說,《魔笛》具有特殊的魅力。劇中光輝的合唱曲保持了德國男聲合唱的傳統;劇中的歌曲是真正德國風格的歌謠;劇中的抒情樂曲感情真摯,完全擺脫了當時義大利歌劇膚淺、浮華的風格。 《塞爾維亞的理發師》 二幕喜歌劇。根據法國博馬舍的同名喜劇改編,由義大利著名作曲家爵阿基諾.安東尼奧.羅西尼(Gioa Chino Antonio Rossini 1792-1868)作曲,切薩雷.斯特比尼作詞,1816年2月20日首演於羅馬阿金蒂納劇院。劇情描述了17世紀發生在西班牙塞維爾的一則故事。伯爵阿爾馬維瓦與富有而美麗的少女羅西娜相愛,但羅西娜的監護人、貪婪而狡猾的醫生巴爾托羅也在打羅西娜的主意,音樂教師巴西利奧為他出謀劃策。在機敏幽默而又正直的理發師費加羅的巧妙安排下,伯爵和羅西娜沖破了巴爾托羅的阻撓和防範,終成眷屬。作曲家吸取了德國和法國喜劇中誇張幽默的手法,結合義大利歌劇注重旋律和歌唱技巧的特點,使明快華美而獨特的音樂喜劇風格,在該歌劇的許多著名的詠嘆調、演唱曲、浪漫曲和重唱曲中得到充分地體現。 《弄臣》 三幕歌劇。根據法國維克余悶多.雨果的劇本《逍遙王》改編,由偉大的義大利歌劇作曲家裘塞佩.威爾第(Giuseppe Verdi 1813-1901)作曲,義大利弗蘭切斯科.瑪利亞.皮亞維作詞,1851年3 月11日首演於威尼斯鳳凰劇院。劇情大意為貌丑背駝的主人公利哥萊托,在孟圖阿公爵的宮廷中當一名弄臣。公爵年青貌美,專以玩弄女性為樂,引起眾多朝臣的不滿。利哥萊托對朝臣妻女受辱的不幸大加嘲諷,得罪了許多人,終致失女之禍;自己的愛女竟對虛情假意的公爵一往情深,甘願為愛情而替公爵一死。作曲家成功地塑造了三個不同性格角色的音樂形象。 《茶花女》 三幕歌劇,根據法國小仲馬的劇本《茶花女》改編,威爾第作曲,皮亞維作詞,1853年3月6日首演於威尼斯鳳凰劇院。劇情描述了名妓薇奧萊塔為青年阿爾弗萊德真摯的愛情所感動,旁型毅然拋棄紙醉金迷的生活。但是,阿爾弗萊德的父親喬治歐激烈反對。為了顧全阿爾弗萊德的家庭和幸福,薇奧萊塔決心犧牲自己的愛情,重返風月場。阿爾弗萊德誤以為她變了心而當眾羞辱她,患有肺病的薇奧萊塔終於承受不了這一致命的打擊而卧床不起。不久,喬治歐良心發現,把全部真情對兒子言明。當阿爾弗萊德回到薇奧萊塔身邊時,她已經奄奄一息,疾病和不公正的社會奪去了她的愛情和生命。音樂以細微的心理描寫、誠摯優美的歌詞和感人肺腑的悲劇力量,集中體現了威爾第歌劇創作中期的基本特點。 《卡門》 四幕歌劇。根據法國普羅斯貝爾.梅里美的同名小說改編,法國著名作曲家喬治.比才(Georges Bizet 1838-1875)作曲,法國亨利.梅拉克和呂多維克.阿萊維作詞。1875年3月3日首演於巴黎喜歌劇院。劇情描述了漂亮而性格堅強的吉卜賽姑娘卡門愛上了軍曹霍塞並使其陷入情網,霍塞因此舍棄了原來的情人並離開軍隊加入卡門所在的走私販行列。但這時卡門又愛上了鬥牛士埃斯卡米里奧。於是,霍塞與卡門之間的矛盾日益激烈。最後,倔強的卡門斷然拒絕了霍塞的愛情,終於死在霍塞的劍下。這是一部以合唱見長的歌劇,是近百年來各國上演最多的經典歌劇作品之一。 《奧賽羅》 四幕歌劇。根據英國威廉.莎士比亞的同名戲劇改編,威爾第作曲,義大利阿里戈.博伊托作詞,1887年2月 首演於米蘭。劇情大意為:陰險的旗官亞戈因對奧賽羅懷恨在心,挑起了奧賽羅和副將卡西奧的矛盾,又製造種種假象,誘使生性多疑的奧賽羅認為妻子苔絲德蒙娜與卡西奧之間存在「姦情」而喪失了理性,掐死了無辜的苔絲德蒙娜。當他了解真相後,追悔莫及,在愛妻身邊拔刀自刎。《奧賽羅》集中體現了威爾第幾十年歌劇創作的經驗,吸取了瓦格納「樂劇」的某些創作手法,更加註意發揮樂隊的表現功能,使音樂語言與劇詩結合緊密,從而加強了歌唱的戲劇性。旋律刻劃也更為深刻而富於情感。 《藝術家的生涯》 亦稱《波西米亞人》、《綉花女》。四幕歌劇。根據法國亨利.謬爾傑的小說《窮藝術家的生活情景》改編,由義大利賈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作曲,義大利裘塞佩.賈科薩、路易基.伊利卡作詞,1896年2月1日,托斯卡尼尼指揮首演於義大利圖林。劇情大意為:生活貧困的窮詩人魯道爾夫巧遇綉花女咪咪,一見鍾情。後來,兩人的愛情瀕於破裂。咪咪生了嚴重的肺病,和魯道爾夫見最後一面時,又重新和好,並計劃著將來的一切。咪咪終於病重死去,魯道爾夫悲痛欲絕。這部歌劇的音樂新穎而富有魅力,經受了時間的反復考驗,至今仍然百看不厭,成為最受觀眾喜愛的歌劇。世界歌王帕瓦羅蒂和義大利熱那亞歌劇團於1986年訪華演出中上演了這個劇目,受到我國觀眾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 《托斯卡》 三幕歌劇。根據法國維多利安.薩爾杜的劇本改編,由普契尼作曲,伊利卡和賈科薩作詞,科斯坦齊1900年1月14日首演於羅馬科斯坦齊劇院。劇情大意是警察總監以處死馬里奧脅迫托斯卡委身於他,歌劇女演員托斯卡為救戀人、羅馬畫家馬里奧.卡伐拉多西,假意應允。騙到警察總監簽發的離境通行證後,托斯卡刺死了警察總監,但她亦被警察總監「假處死」的花招所騙,馬里奧被真的處決了。托斯卡因刺死總監之事暴露,最終跳牆自殺。劇中的音樂感情強烈、粗獷,許多戲劇性場面的音樂效果極為強烈,從而成為推動劇情發展的有力手段。 《蝴蝶夫人》 二幕歌劇。根據美國約翰.朗的小說和大衛.貝拉斯科的話劇改編,由普契尼作曲,義大利伊利卡和賈科薩作詞,1904年2月17日首演於米蘭的拉.斯卡拉劇院。劇情大意為:天真活潑的日本姑娘巧巧桑,人稱「蝴蝶姑娘」,委身於美國海軍上尉平克爾頓。婚後不久,平克爾頓回國,三年之間杳無音信。原來,平克爾頓已另有新娶,置蝴蝶夫人於腦後。當他偕美國夫人重登長崎,苦苦等候三年的蝴蝶夫人悲憤交加,在交出了伶俐的兒子後,刎劍自盡。這部歌劇抒情性風格極為強烈,音樂優美感人,成功地塑造了蝴蝶夫人純潔、溫柔、深情、忠貞的動人形象。

Ⅷ 理查德·瓦格納的著名作品有哪些

理查德·瓦格納是一位多才多藝的音樂家。他不但是作曲家、指揮家,而且還是劇作家、哲學家、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所以,瓦格納不但在歐洲音樂史上占據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歐洲文學史和哲學史上也具有一定的影響。

1813年5月,瓦格納出生在萊比錫的一個愛好藝術的警官家裡。出生後不到半年父親就去世了。第二年夏天母親就改嫁給一位多才多藝的戲劇演員路德維希·蓋雅爾,全家遷往德累斯頓。瓦格納的繼父在德累斯頓的一家劇院中工作。幼年時期,瓦格納可以自由出人劇院,並經常陶醉在戲劇舞台之中。天長日久,在這位未來戲劇家的幼小心靈中漸漸地點燃了戲劇創作的火種。繼父對瓦格納很關心,培養了他對繪畫和戲劇藝術的愛好,這使瓦格納從小就具備了良好的藝術修養,也是他後來創作歌劇時能自寫劇本和歌詞的原因之一。瓦格納的藝術才能顯露得很早,在上小學時,他就對古希臘神話、莎士比亞的戲劇和德國民間傳說以及詩歌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音樂方面他也同樣天賦過人,八歲時就能熟記韋伯的歌劇《自由射手》的片斷,並能在鋼琴上彈奏它的序曲和其它音樂片斷。瓦格納上中學後開始創作悲劇劇本。15歲時,當他聽了貝多芬的交響樂後,受到了很大的震動和鼓舞,並決心從事音樂事業。1830年,瓦格納完成了他的第一部管弦樂作品《降B大調管弦樂序曲》,可是演出卻遭到了失敗。從此他便決心致力音樂理論的學習。1831年,他進入萊比錫大學學習音樂,得到了著名教師萬里格的悉心指導,掌握了嚴格的作曲理論知識。在這期間,他寫了不少作品,但大都是屬於學生時代的實習創作,其中較為著名的有《C大調交響曲》等。

瓦格納在藝術上的最大成就是在歌劇改革與創作方面。他一方面對當時德國歌劇舞台上的義大利和法國式歌劇那種膚淺輕佻的內容與風格抱有反感,一方面也看到了德國民族歌劇的許多弱點,於是他便以大膽的手法對歌劇藝術實行改革。他以歌劇應綜合戲劇、美術和音樂為一體的觀點為原則,創作了他稱之為「樂劇」的新型歌劇。在這些歌劇作品中,音樂和戲劇等藝術形式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創作出了一種整體的藝術美感。另外,他在歌劇音樂的寫作中,加強了管弦樂隊的表現力,並獨創了「主導動機」的新手法,使音樂形象變得更具體、更鮮明。瓦格納創立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音樂劇。

瓦格納是一位偉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大多充滿宗教和神秘主義色彩。瓦格納一生共寫了十餘部歌劇,其中最著名的有《黎恩濟》、《漂泊的荷蘭人》、《羅恩格林》、《湯豪賽》、《紐倫堡的名歌手》、《尼伯龍根的指環》四部曲、《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等等。除此之外,他還創作了許多管弦樂序曲和鋼琴奏鳴曲等作品。

瓦格納的音樂在世界音樂史上具有特殊意義,他的作品影響巨大,許多作曲家都以猛友他的創作為榜樣。現代「十二音體系」的創建者勛伯格的許多現代音樂寫作手法,就是受瓦格納的音樂,特別是歌劇《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的影響創作而成隱讓的。

瓦格納對後期浪漫主義音樂的發展起著先導及重要作用,以瓦格納為首形成了德國歌劇樂派,它的特點是:沉重、浩大、交響性、器樂化比重大,這些與以威爾第等義大利歌劇風格(注重聲樂,輕視器樂)相對立,聲樂部分去掉後,仍為交響樂。其作品強調戲劇沖突,突出調性游離、破碎感;和聲上強調色彩性,淡化功能性。瓦格納音樂特點是:以管弦樂隊為其主要表現工具。交響樂由多次重復的主導動機組成。這些動機刻畫劇中的人物、自然現象、人物情感與事件。許多短小的主導動機交替、變形、同時結合,以連續不斷的交響樂形式發展,構成瓦格納「無窮盡旋律」的特色。歌劇結構要求是:有一個交響曲樂枝攜槐章的統一性,一脈相連地在整個劇中貫徹,由散布於戲劇中的許多基本主題組成,這些主題互相對比,互相補充、互相改變、互相交織,各個主題的分離和結合規則根據劇情發展的需要來決定。

瓦格納是歐洲浪漫主義音樂達到高潮和衰落時期的最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他是繼貝多芬、韋伯以後,德國歌劇舞台上最偉大的一個人物。瓦格納的一生十分曲折,時而顛沛流離,時而飛黃騰達,如同他創作的歌劇那樣充滿了戲劇性。瓦格納的創作思想十分矛盾,既有勇敢創新、批評社會的一面;又有悲觀厭世、皈依宗教的一面。在歐洲音樂史上,瓦格納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但不管怎麼說,他總不愧為19世紀歐洲音樂史上的一位傑出的革新者。

Ⅸ 歌唱芭蕾劇輕歌劇樂劇的分別在哪裡

歌唱芭蕾劇是十七八世紀盛行於法國的歌唱與舞蹈並重的體裁

輕歌劇又稱作小歌劇。盛行於19世紀的法國。常常帶有對白,音樂風格輕快幽默,有時又比較抒櫻櫻擾情

樂劇是19世紀德國作頌備曲脊旦家瓦格納對自己歌劇作品的稱謂。他以此表示他對樂隊以及戲劇、舞台設計等因素的高度重視,強調歌劇的「綜合藝術」特性,而不像其他作曲家那樣把歌唱放在首要位置。

Ⅹ 所有歌劇有哪些

問題一:世界著名歌劇有哪些??? >(作曲莫扎特)
四幕歌劇,達・蓬泰編劇,莫扎特譜曲,1786年5月1日在維也納國家劇院首次公演,30歲的莫扎特親自指揮。1824年5月10日,在紐約國家公園劇院,以英文歌詞演出。
法國戲劇家博馬舍在18世紀70年代創作了「費加羅三部曲」的三部戲劇,分別是《塞維利亞的理發師》、《費加羅的婚禮》和《有罪的母親》。前兩部被譜成了曲,18世紀的莫扎特選擇了第二部,19世紀的羅西尼選擇了第一部。
如果你還沒有看過羅西尼的歌劇《塞維利亞的理發師》的介紹,建議把這兩個故事聯系起來讀,因為這兩個故事是相互有關聯的。
由於理發師費加羅在阿爾馬維瓦伯爵的戀愛和結婚中作出了重大貢獻,現在成了伯爵的僕人;曾被伯爵苦苦追求、終於作了伯爵妻子的羅西娜,現在已經受到了丈夫的冷落;伯爵此時的興趣在一位名叫蘇姍娜的女僕身上;蘇姍娜,就是費加羅的未婚妻--所以,這部歌劇的中心,就是費加羅用智謀捍衛了自己的婚姻,最終獲得了幸福。
>(作曲莫扎特)
二幕或四幕歌唱劇,席坎內德編劇,莫扎特譜曲,1791年9月30日在維也納郊外的狄亞・維登劇院首次公演;此劇首演時,並沒有獲得特別的熱烈歡迎。可是每次再演,人望就增高,一星期後莫扎特在寫給妻子康絲丹彩的信中曾表示:「我剛從歌劇院回來,今晚照樣爆滿。像詠嘆調「知道愛情的男人」以及第一幕的銀鈴的場面,跟往日一樣安可了……。」
此劇是莫扎特創作的最後一部歌劇,直到他臨終前不久才告完成。在即將結束這部歌劇的創作時,有人委託他代作一首《安魂曲》,莫扎特認為此人是上帝的使者,是來召他回去的,他用全部精力,通宵達旦地創作這首在他看來似乎是為含則自己而作的《安魂曲》,最後終因體力不支而倒了下來。《魔笛》既具有正歌劇的庄嚴,又具有喜歌劇的明快,其音樂將神秘、聖潔的宗教色彩和明朗、歡快的世俗色彩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十分動聽。而且莫扎特本人十分鍾愛《魔笛》這部歌劇,他親自指揮了第一場、第二場的演出,臨死前幾小時,他還渴望聽到《魔笛》的音樂,他請人把鍾放在床頭,以便計算時間,在想像著正在進行的《魔笛》演出。
埃及王子塔米諾被巨蛇追趕而為夜女王的宮女所救,夜女王拿出女兒帕米娜的肖像給王子看,王子一見傾心,心中燃起了愛情的火焰,夜女王告訴王子,她女兒被壞人薩拉斯特羅搶走了,希望王子去救她,並允諾只要王子救回帕米娜,就將女兒嫁給他。王子同意了,夜女王贈給王子一支能解脫困境的魔笛,隨後王子就起程了。事實上,薩拉斯特羅是智慧的主宰,「光明之國」的領袖,夜女王的丈夫日帝死前把法力無邊的太陽寶鏡交給了他,又把女兒帕米娜交給他來教導,因此夜女王十分不滿,企圖摧毀光明神殿,奪回女兒。王子塔米諾經受了種種考驗,識破了夜女王的陰謀,終於和帕米娜結為夫妻。
>(作曲羅西尼)
二幕喜歌劇,以法國作家包瑪蔡的同名諷刺喜劇為藍本,並由史特賓尼編劇。羅西尼以短短13天一氣呵成譜曲,但它的首演卻不盡人意,是西歐歌劇史上十分著名的首演失敗之一,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羅西尼之前,當時義大利老資格的作曲家派西埃洛已將博馬舍的喜劇《塞維利亞理發師》創作成歌劇。1816年,羅西尼受雇劇團的經理根據羅馬教皇警察局的挑選又要他創作一部新的《塞維利亞理發師》。派西埃洛在觀眾中享有很高的聲譽,羅西尼預料到會遇到麻煩。他事先寫信給派西埃洛,請求他的准許。派西埃洛已經注意到了羅西尼這個年青的對手,回信時既客氣又挖談瞎棚苦,說由他來批准羅馬當局選定的腳......>>

問題二:著名的義大利歌劇有哪些啊? 由義大利籍作曲家創作的義大利歌劇,推薦14部。巴洛克時期:C.蒙特威爾第(1567-1642)的《奧菲歐》(L'Orfeo),A.斯卡拉蒂(1660-1725)的《葛莉賽達》(La Griselda),A.L.維瓦爾第(1678-1741)的《蒂托・曼利奧》(Tito Manlio, RV738),G.B.佩神並爾戈萊西(1710-1736)的喜歌劇《女僕做夫人》(La Serva Padrona)。古典主義時期:G.帕伊謝洛(1740-1816)的《磨坊女》(La Molinara),D.奇馬羅薩(1749-1801)的喜歌劇《秘婚記》(Il Matrimonio Segreto),A.薩列里(1750-1825)的《塔拉勒》(Tarare),L.凱魯比尼(1760-1842)的《美狄亞》(Medea)。浪漫主義時期:G.羅西尼(1792-1868)的《塞維利亞的理發師》(Le Barbier de Séville),G.唐尼采蒂(1797-1848)的《愛的甘醇》(L'elisir d'amore),G.威爾第(1813-1901)的《茶花女》(La Traviata)。真實主義:R.萊翁卡瓦洛(1857-1919)的《丑角》(Pagliacci),G.普契尼(1858-1924)的《圖蘭朵》(Turandot),M.馬斯卡尼(1863-1945)的《鄉村騎士》(Cavalleria rusticana)。

問題三:歌劇主要有哪些類型 按其性質特點及流傳時區的不同,歌劇可分為很多種類,如正歌劇、大歌劇、喜歌劇、輕歌劇、樂劇等。
中國宋元(約13世紀)以來形成的各種戲曲,也有歌劇的性質(象《白毛女》、《江姐》、《洪湖赤衛隊》、《劉三姐》、《傷逝》等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歌劇」)。

問題四:歌劇的形式有那些? 歌劇不分什麼形式不形式的。 可能你想知道的是歌劇的唱腔。聲音分類 歌手所扮演的角色依照他們各自不同的音域(tessitura)、敏捷度、力量和音色(timbre)來分類。男性歌手由音域低至高分為:男低音、男中低音、男中音、男高音、假聲男高音(sopranist/countertenor)。女性歌手由音域低至高分為:女低音、次女高音以及女高音。女高音也可細分為花腔女高音和抒情女高音等不同種類。基本上男聲的音域皆低於所有女聲,但某些假聲男高音能唱到女低音的音域。而假聲男高音唱多見於古代譜寫的由閹伶所唱的角色。 在以音域分類後,往往還會加上一些關於唱腔的形容詞,如抒情女高音、戲劇女高音、庄嚴女高音(soprano spinto)、花腔女高音(soprano coloratura)、輕俏女高音(Soprano soubrette)。這類術語,雖然不能全面形容一把聲音,但往往能把不同的聲音歸類,放入不同的角色當中去。某些歌手的聲音會突然發生劇烈的變化,或者在而立之年甚至人到中年,聲音才達致成熟的輝煌狀態。 聲音分類的利用 女高音向來是大部分歌劇的女主角的不二人選。然而在古典主義音樂時期以前,往往對女高音的首要要求的聲音控制的技術,而非今日要求的廣闊的音域;而當時要求女高音的最高音往往不超過高音A[21]。而女中音一詞,則是一個比較新近的概念,但也不少角色可以擔綱,如珀賽爾筆下的蒂朵和華格納《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中的布蘭甘特(Brang?ne)[22]。女低音可唱的角色,往往比較少,行家往往開玩笑說,女低音只可唱「巫婆、潑婦、(穿)長褲(的角色)」(witches, bitches, and britches)。而近年,不少原來由女低音或閹伶所唱的角色,皆成假音男高音的囊中物。 而男高音,則自古典音樂時期至今,都是歌劇中的男主角。很多最具挑戰性的男高音角色,都是出自美聲歌劇時期,如多尼采蒂在《聯隊之花 (La fille régiment)》中寫給男主角的9個連續的高音C。而華格納則要求他的男高音主角比一般男高音的分量更重,甚至要人們發明新字「英雄男高音(Heldentenor)」來形容這類角色;和華格納要求的分量相當的義式歌劇角色也有如,普契尼《圖蘭多》中的卡拉富。男低音的歷史也是源遠流長,在正歌劇時代便作為配角,往往是娛樂觀眾滑稽角色。男低音可演的角色也不少,如莫札特《唐・喬望尼》中的利波雷洛和華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中的沃坦王。界乎男高音和男低音中間,便是男中音,一個直至19世紀中葉才出現的概念,著名角色如莫札特《女人皆如此》的古烈摩和《唐・卡洛》中的羅迪戈。 [編輯本段]聲樂簡介 歌劇中的聲樂部分包括獨唱、重唱與合唱,歌詞就是劇中人物的台詞(根據樣式不同,也可有說白);器樂部分通常在全劇開幕時有序曲或前奏曲,早期歌劇還間有獻詞性質的序幕(包括聲樂在內)。在每一幕中,器樂除作為歌唱的伴奏外,還起聯接的作用。幕與幕之間常用間奏曲連接,或每幕有自己的前奏曲。在戲劇進展中,還可以插入舞蹈。歌劇的音樂結構可以由相對獨立的音樂片斷連接而成,也可以是連續不斷發展的統一結構。 歌劇中重要的聲樂樣式有朗誦調、詠嘆調、小詠嘆調、宣敘調、重唱、合唱等;其體裁樣式有正歌劇、喜歌劇、大歌劇、小歌劇、輕歌劇、音樂喜劇、室內歌劇、配樂劇等。 詠嘆調 詠嘆調是歌劇中主角們抒發感情的主要唱段,它們的音樂很好聽,結構較完整,能表現歌唱家的聲樂技巧,因而我們經常也會在音樂會上聽到它們,如《蝴蝶夫人》的詠嘆調「晴朗的一天」,《茶花女》......>>

問題五:陳錦棠的所有粵語歌劇有哪些 來自網路:
陳錦棠的作品
股瘋 (1993)
玉龍太子出家 (1963) .... 金龍太子洪武
清官斬孝女 (1963) .... 田顧
亂拜石榴裙 (1963) .... 天虹太子
風雨泣萍姬 (1963)
武潘安 (1963)
龍鳳奇緣 (1962) .... 馬如龍
情淚染袈裟 (1962) .... 楊仲華
大明群英會 (1962) .... 張良弼
文武狀元爭彩鳳 (1962) .... 武志雄
浴室飛屍 (1962) .... 何萍
小甘羅拜相-大結局 (1962) .... 秦王
美人如玉劍如虹 (1962) .... 王爺
新夜光杯 (1962) .... 風雲太子
珠樓錯 (1962) .... 華孝麟
小薛蛟舉獅觀圖 (1962) .... 薛猛
春滿帝皇家 (1962) .... 尤忠
雙龍丹鳳霸皇都 (1962) .... 程金龍
福祿雙星 (1962) .... 張大福
小甘羅拜相-上集 (1961)
萬里烽煙尋妹喜 (1961) .... 夏桀
衣帶奇w (1961) .... 文少泉
百鳥朝凰 (1961) .... 威武將軍周平
十三歲封王 (1961) .... 徐平章
漢宮英烈傳 (1961)
金鑾教子認生娘 (1961)
花木蘭 (1961) .... 王志義
楊門女將告御狀 (1961) .... 呼延顯
香江花月夜 (1961) .... 陵王
步步高升 (1961) .... 宋萬寶
英雄肝膽美人心 (1961)
還珠淚 (1961)
皇城救母定江山 (1961)
殺人王大戰扭計深 (1961) .... 扭計深
一命難填九命冤 (1961)
換巢鸞鳳 (1960)
西河會妻 (1960) .... 郭崇安
書劍恩仇錄-大結局 (1960) .... 文泰來
白蛇女碎屍還孽債 (1960) .... 金鈴太子
銀屏太子陰陽河會妻 (1960) .... 金鈴太子
書劍恩仇錄-上集 (1960) .... 文泰來
書劍恩仇錄-下集 (1960) .... 文泰來
節婦審貪官 (1960) .... 麥伯和
陣陣驚魂 (1960) .... 吳世雄
琴挑誤-上集 (1960) .... 曹文
猛鬼孤兒 (1960) .... 李文道
再世奇緣 (1960) .... 劉彪
娘子軍封王 (1960) .... 關山雪
琴挑誤-下集 (1960) .... 曹文
龍虎鬥江南 (1960) .... 禎
美人計 (1960) .... 周瑜
西施 (1960) .... 越王勾踐
彩鸞燈 (1960) .... 錢貴卿
平步青雲-大結局 (1959) .... 正德皇
紅菱巧破無頭案 (1959) .... 左維明
雙槍陸文龍 (1959) .... 王佐
沙三少情殺譚阿仁 (1959) .... 沙三少
燕子銜來燕子箋 (1959) .... 賈三賢
武松打虎 (1959) .... 西門慶
三月杜鵑魂 (1959) .... 司徒雄天
平步青雲-上集 (1959) .... 正德皇
射英雄傳-第二集 (1959) .... 陸乘風
九天玄女 (1959) .... 閩王
雪艷娘 (1959) .... 湯勤
金釵引鳳凰 (1959) ........>>

問題六:世界四大歌劇分別是什麼?還需要它們的資料。以及是否有排名? 時間:8月23日14:30――16:30
地點:國家大劇院藝術資料中心
主講人: 陳立(著名樂評人、古典音樂推廣者)
內容簡介:為了讓觀眾更好地欣賞9月13日在國家大劇院上演的斯卡拉歌劇院交響樂團音樂會,音樂之友俱樂部邀請陳立老師來介紹傳奇的斯卡拉歌劇院以及與其有關的音樂大師們,歡迎新老朋友們屆時光臨。
斯卡拉歌劇院是義大利最大的歌劇院,也是世界上音響效果最佳的歌劇院之一。它位於米蘭市中心,與米蘭大教堂相距約200 米。該歌劇院建於1778 年,由於建在拆除了的斯卡拉聖母瑪麗亞教堂的房基上,故被命名為斯卡拉歌劇院。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劇院遭到轟炸,整個演出大廳片瓦無存。戰後,義大利 *** 撥巨資進行重建,使之成為世界上最完美的劇院之一。
如今的斯卡拉歌劇院為3 層樓建築,它外表極其平常,但劇院內卻是富麗堂皇。直至今日,斯卡拉歌劇院仍屬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幾家豪華劇院之一。
200 多年來,斯卡拉歌劇院為世界藝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里一年四季都要演出第一流的節目,包括歌劇、芭蕾舞、音樂會等等。它是米蘭社會、文化和政治 *** 的中心,也成了義大利最主要的歌劇院,幾乎所有傑出的義大利作曲家都曾有歌劇作品在這里首演,比如唐尼采蒂的《唐棣之花》、威爾第的《茶花女》、普契尼的《圖蘭朵》和《蝴蝶夫人》。許多義大利音樂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音樂家也都與這座歌劇院的名字相關聯,因此它被西方許多音樂家和歌舞演員視為歌劇聖地,以能在此獻藝為榮,故斯卡拉歌劇院有「歌劇之麥加」的稱號。
劇院上演季節的開幕式在每年12月7日米蘭守護神節舉行,能在這一天擔任主唱歌手是演員們的最高榮譽。19世紀的所有義大利傑出作曲家都為斯卡拉歌劇院寫過作品,20世紀中的托斯卡尼尼、薩巴塔、阿巴多等許多著名指揮家也都曾執掌劇院的藝術創作。

問題七:比較著名好聽的義大利歌劇? 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的《你雞可知道》《請你不要再去做情郎》
莫扎特《唐璜》的《請你到窗前來吧》
《賈尼斯基基》好像是普契尼的 裡面的《我親愛的爸爸》比較著名
哎呀 還有好多哩
一下子想不起來
你要上上網路查的話 最好輸入義大利文 比較好找

問題八:世界經典的歌劇都有哪些?好聽點的,還有波切利比較經典的 最經典歌劇選段
歌劇並不是庄嚴、高雅、神秘的東西,它其實只不過是古代人打發無聊的休閑娛樂而已,好像音樂會與話劇的綜合體。受到小提琴老師的影響,我從小就很喜歡聽歌劇,經常有閨蜜找我推薦。但無論多麼美好的歌劇,也無法符合每一個人的口味,無論多麼不美好的歌曲,可能其中也有靈光閃現的一幕。對於對歌劇還沒有那麼熱愛的初學者來說,聽歌劇選段其實才是最好的入門選擇。整理了一些個人喜歡的經典歌劇選段,希望能夠閨蜜們帶來幫助。
1、哈巴涅拉、鬥牛士之歌
選自《卡門》(比才)
《卡門》是比才傾盡畢生之力所創作出的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歌劇之一,雖然該劇首演時因為女主角卡門不守婦道,曾被評論界稱為「 *** 之女」,但並不妨礙它廣受歡迎。
《卡門》中有兩只曲子最受歡迎,第一隻就是《哈巴涅拉》舞曲,又名《愛是一隻自由的小鳥》,吟唱卡門不想受禮教束縛,想要自由相愛的心情。不但曲子旋律優美,歌詞也被廣為流傳,尤其是那句「如果你愛我,我也愛你,你可就要當心」,充分表達出卡門放盪不羈的炙熱之心。順便一說,有魔曲之稱的小提琴協奏曲《卡門幻想曲》,其中也反復出現《哈巴涅拉》的旋律。
能夠與《哈巴涅拉》其名的就是《鬥牛士之歌》,男主角鬥牛士艾斯卡密羅就是在這支曲子中登台的,從而俘獲了卡門奔放的心,也埋下了悲劇的種子。
2、多麼快樂的一天
選自《軍中女郎》(唐尼采蒂)
《軍中女郎》是一出無論在音樂、劇情或者內涵都極不出色的歌劇,它之所以經常在世界各地上演,就是因為這支作為結束曲目的詠嘆調:《多麼快樂的一天》。這支詠嘆調被成為「男高音的禁區」,因為在不到2分種的時間里,有9個HIGH C(高音C)。這支曲目已非正常人類所能演唱的,因為在這短短的曲子中,需要演唱者完埂從中音C到高音C的跳躍,並且每次都需要重復2次,接著又是兩個純八度的跳躍,最後一個拖長的High C結束全曲。在1968年之前,所有的歌唱者都會在這支曲目的時候降調,降到高音B。直到帕瓦羅蒂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與薩瑟蘭合作演出了《軍中女郎》,他自1940年曲子誕生之日起,首次在歌劇上完成了9個HIGH C的演繹,從而得到了「高音C之王」的稱號。而自帕瓦羅蒂後,能夠在現場唱足9個HIGH C的,也僅僅有義大利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他也僅僅靈光閃現了一次,從此這支曲子,再度成為絕響。
幸好還有胡安・迭戈・弗洛雷茲,這個來自秘魯的小個子男人,在歌劇《軍中女郎》中不但以原調完成了這9個HIGH C,返場時居然又演唱了一次《多麼快樂的一天》,又是9個HIGH C!短短不到5分鍾的時間,胡安居然完成了18個HIGH C,震動古典音樂界,也繼承了前人,繼續為我們的耳朵帶來這樣激動人心的美夢。
3、情人學堂
選自《女人皆如此》(莫扎特)
天才莫扎特的歌劇,喜歡吟唱美好而又純真的愛情,歌劇《女人皆如此》講述了兩個軍官打賭,賭自己的未婚妻是否會對自己忠誠的故事。《情人學堂》這首三重唱,就是兩個年輕人向未婚妻告別時唱起的,與莫扎特的協奏曲、奏鳴曲作品不同,這只歌即不歡快也沒有痛心,有的只是高貴而庄嚴,似乎是莫扎特對純真愛情的祭奠。
4、愛情的煩惱
選自《費加羅的婚禮》(莫扎特)
《費加羅的婚禮》被譽為世界上最完美的歌劇,無論從音樂、唱段到內涵,幾乎都無懈可擊。在這出完美歌劇中,出現了一支最完美的詠嘆調《愛情的煩惱》,是未成年的小男孩在詢問他的情人愛情的煩惱,曲子的情緒高低起伏,從詼諧、快樂急轉直下,變成了淡漠和冷酷。這支曲子也被吟唱至今,成為許多古典演唱會上的必唱曲目。
5、今夜無人入睡
選自《圖蘭朵》(普契尼)
有一支被朝廷台放爛的曲......>>

問題九:音樂劇和歌劇有哪些不同 音樂劇和歌劇都是當今世界上影響最大的用音樂來表現故事情節的音樂形式之一。歌劇屬於古典音樂范疇,一般指以歌唱為主,以管弦樂隊伴奏,有舞檯布景、化妝與舞蹈動作的戲劇,有時還加獨白、對白等。歌劇是綜合性藝術,包含音樂、戲劇、詩歌、舞蹈、舞台設計、化妝、燈光等多種藝術成分。近代的歌劇始於十七世紀初葉,後經長期發展而產生多種類型,如正歌劇、大歌劇、喜歌劇、輕歌劇、小歌劇、樂劇等。音樂劇並不只是由音樂伴奏的表演。它不是歌劇、喜劇歌劇或是輕音樂劇,也不是歌舞雜耍、音樂荒誕劇或是夜總會的歌舞表演。歌劇和音樂劇都起源於宗教音樂,具體來說,音樂劇原本其實是歌劇中喜歌劇和輕歌劇的一種分化,但是最終形成了與歌劇截然不同的風格。首先說說它們的相同點,有很多人經常把音樂劇和歌劇搞混,因為它們的形式確實比較相近。歌劇與音樂劇有許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都採取音樂和歌曲來表現劇情,以及包含舞蹈、舞台、化妝、燈光等多重藝術元素的綜合性。這些都是無庸置疑的,以下談一談兩者的區別。音樂劇嚴格的來說不能和歌劇一樣作為傳統意義上的高雅音樂或是換言之古典音樂的一部分。音樂劇產生的較早,但真正作為獨立的有影響力的一種音樂形式還是在上世紀初百老匯初具規模開始,而它的 *** 則是70年代中期後以韋伯、勛伯格為代表的這些歐洲的,尤其是英國和法國音樂劇作曲家的活躍才開始的。音樂劇和歌劇的不同地位從人們的態度上就可以得知。在那些歌劇和音樂劇廣泛上演的國家,看歌劇是提前幾周訂好票,需要穿著正式的晚禮服入劇院的,觀看時要講究禮儀,不能隨便鼓掌之類的;但是看音樂劇就相對隨意,而且一部音樂劇常年上演,只需提前半小時到劇院門口買張票就行了,就像我們平時看電影一樣方便。但是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的音樂劇在當地人的心目中地位還是很崇高的,能夠到這些地方去觀賞音樂劇是一種榮幸。對於課上老師提到有一位同學認為音樂劇不能進大雅之堂,這一點純粹是誤解,所謂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是人們定的,經典是永遠的流行,歌劇也是幾百年前的流行音樂,只不過傳唱多年後剩下的精品自然就成了經典,今天流行的音樂劇中也一定會有幾百年後仍在流行的經典。音樂劇和歌劇最大的差別在唱腔上。如果你聽不見聲音,不去觀察演員口型,僅僅靠看舞台和表演的話,可能比較難區分開音樂劇和歌劇。歌劇大都用美聲唱法,採用了大量的詠嘆調和宣敘調,詠嘆調會伴隨著每一次戲劇性的轉折將整部戲推向 *** 。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卡門》和《茶花女》中廣為流傳的那兩段唱段。而音樂劇屬於流行音樂范疇,多數用流行唱法,也有用美聲唱法的(例如《悲慘世界》和《劇院幽靈》);但在正式場合歌劇決沒有用流行唱法的,因為發聲方式完全不同。雖然現在的演唱會流行和古典的融合比較時興。音樂劇中的歌曲很多並非獨唱曲;音樂劇中的歌曲更短,更簡單,易於傳唱,人們可以在散步或洗澡的時候唱起這些歌曲。一般來說,盡管音樂劇中的歌曲更容易從整部劇中獨立出來,也更加適於在酒吧等其他的娛樂場所單獨吟唱,但這些歌曲本身不一定適合劇情發展的需要,這就需要演員通過舞蹈或其他的表演來烘托氣氛,帶動劇情進入 *** 。許多上榜的流行歌曲就是音樂劇的插曲,例如韋伯的很多作品都因為作為流行歌曲而廣為流傳,像《貓》中的《memory》,《whistle down the wind》中的《No Matter What》(這首是由當紅的男子組合演唱,作為流行歌曲風靡全世界,但幾乎沒人知道這是音樂劇的插曲)。歌唱家也會演唱音樂劇的選段,例如「帕瓦羅蒂和他的朋友」系列演唱會,帕瓦羅蒂就經常演唱流行歌曲或是音樂劇,而流行歌星就很少演唱歌劇選段(莎拉布萊曼這類多棲的不算在內),畢......>>

問題十:歌劇魔笛有哪些選段 歌劇《魔笛》中的帕米娜這個角色外柔內剛,莫扎特為她寫的所有唱段都令人印象深刻。其中與帕帕基諾的兩重唱《那些感受到愛情的男人》最為經典。
捕鳥人是劇中帶有喜劇因素的一個亮點,在第一幕中的《我是一個快樂捕鳥人》以民謠為基調,生動靈活、輕松的刻畫出其快樂的天性。
《夜後的詠嘆調》是按標準的義大利正歌劇風格寫的,其在第一幕中的o zittre nicht, Mein lieber Sohn!這首詠嘆調分為三個部分,由抒情到花腔唱段,旋律有節制的變化。
第二幕中的《仇恨的火焰》是一首極為華麗的花腔詠嘆調,可以說是花腔女高音詠嘆調史上數一數二的名曲。
除了上面提到的,在這部歌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歌曲相當的多,帕帕基諾演唱猶如童話般的歌曲、祭司的合唱、薩拉斯妥的詠嘆調,以及巴巴吉諾與帕帕吉娜的二重唱,二重唱《笑與啼》,《我的幸福完了》,《一切困難都已克服》《這是多麼美麗的畫像》,《我的命運充滿痛苦》,著名的男低音獨唱曲:《伊西斯與奧西利斯神呵請賜給他們智慧》,《音樂好像從遠方傳來》,《我心中燃熾著怒火》,《在這神聖的殿堂》,三重唱:《兩位是第二次來到》,男聲合唱:《感謝伊西斯和奧西利斯神》,《如果有愛人該多好》都很好聽,最後大夥兒一起唱出《美與智慧,將戴上永遠的王冠》。。

閱讀全文

與法國樂劇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