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注冊瑞士公司的幾大形式都是什麼
瑞士公司分類:
1.股份公司( 德語為Akt iengesel lschaf t (AG)、法語Sociét é anonyme (SA)、義大利語Società anonima (SA) ) 是股份有限公司,與美國的corporation或英國的public limited company的形式類似。這是瑞士最重要和最普遍的公司結構類型。此外,外國公司通常為其在瑞士的子公司選擇這種法律形式。股份公司是一種獨特的法律實體(有自己的法人資格),其責任僅限於公司資產。注冊股本事先確定,然後分為股份。股份公司不僅是適合大公司的一種恰當的法律形式,也同樣適合於中小型公司。它還是控股公司和金融財務公司通常採用的法律形式。成立股份公司至少需要一名或一名以上的自然人或法人,至少有一人為股東。股本至少為10萬瑞士法郎。為了成了股份公司,至少需先支付5萬瑞士法郎,隨著股本的增加,後續需至少繳納足10萬瑞士法郎。股份公司的最高組織機構是董事會。董事會由一名或多名成員組成,這些成員無需是公司股東。對董事的國籍或合法的居住地沒有要求。至少有一名被授權代表公司的(董事會或執行委員會)成員必須居住在瑞士。股份公司向董事會成員所支付的薪酬依據行業、公司規模和銷售收入而有所不同。在瑞士,規模為1,000人以下的公司中董事會成員的平均年薪約為2.6萬瑞士法郎。最常見的薪酬形式是按年支付的一次性報酬和費用報銷。瑞士的董事會平均由3.6人組成。
2.有限責任公司 (GmbH):
有限責任公司(GmbH)是本身具有法人資格的獨立商業實體。此類公司可由一個或多個自然人或商業實體聯合成立,其設定資本(名義資本)需提前確定。每位股東以一份或多份名義股本的形式持有名義資本,名義價值至少為100瑞士法郎。名義資本總額必須至少達到2萬瑞士法郎,且須全額繳付。名義股本可以很方便地進行書面轉讓。卓志企業 但是,投資資金的所有人必須寫入商業注冊。本質上,所有股東都有權參與公司管理,他們之中至少有一位在瑞士境內居住。
有限責任公司是股份公司的一種具有吸引力的替代形式,特別是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尤為如此。由於不要求成立董事會,因此有限責任公司的結構性花費會顯著降低。另一方面則意味著所有的責任都集中於董事長。依據自身的規模,有限責任公司僅需遵守有限的審計要求。與股份公司相比,有限責任公司的優勢在於股本要求較低,但劣勢是不能匿名:所有股東的姓名,包括那些在隨後加入公司的股東的姓名,均須向公眾披露。
3.分支機構:
除了在瑞士成立子公司,外國公司還可以設立分支機構(這是外國公司在瑞士第三常見的公司結構)。這些分支機構仍與母公司保持了一定的組織和經濟獨立性。從法律的角度來看,即使它能夠自己簽署協議、處理事務以及以原告或被告的身份列席業務所在地的法庭,但是其仍然是外國公司的一部分。分支機構一旦成立,就必須在商業注冊處進行注冊。在涉及喚腔授權、注冊、稅收和賬目方面,分支機構將被視為瑞士公司來處理。外國公司要在瑞士成立分支機構,必須有一名在合法居住地在瑞士的的授權代表。
4.集體投資有限合夥:
集體投資有限合夥的形式(德語縮寫為KKK,法語為SCPC)與英語國家常見的有限責任合夥(LLP)形式相對應。作為一種風險資本投資工具,這一公司形式只允許合格投資者使用。與《瑞士債權法》中有關有限合夥的規定相比,根據規定,無限責任制的合夥人必須為自然人(而不是公司投資者),而集體投資有限合夥制的負有法律責任的合夥人必須是公司。
2006年起,這種法律形式開始在瑞士境內出現。對於想要設立LLP形式的投資者和有限合夥人這是繼盧森堡、愛爾蘭或英屬海峽群島(特別是澤西島和格恩西毀鏈卜島)成立公司後的又一選擇。這鞏固了瑞士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並為提升瑞士在專用風險資本、私募股權、甚至對沖基金管理公司方面的專業化服務創造了條件。
5.獨資:
對小型商業而言,由自然人擁有的公司(獨資或單一所有人的公司)是最受歡迎的公司結構。無論個人是否單獨開展商業活動、或者說運營業務或公司,該形式都能合法存在。獨資公司的所有人承擔企業風險,對其全部私人和公司資產的風險負責。另一方面,公司所有人也擁有決定公司纖穗政策的唯一權力。
如果業務運營成功,則公司能方便地轉變為股份有限公司。如果失敗,其清算也比其他法律形式更加容易。獨資公司不必在商業注冊處進行注冊,除非其年銷售額超過10萬瑞士法郎。
6.一般合夥:
如果兩個或多個自然人遵循標准商業實踐共同出資運營業務,這種類型的公司被稱為一般合夥。一般合夥公司由各參與方依據合夥協議成立。由於它(如獨資公司)並非獨特的法律實體,因此無需繳稅。稅金由單獨的合夥人支付。合夥人以各自的資產對合夥形式的任何債務或者義務負有無限共同責任。公司需進行商業注冊。
7.合資:
作為一種合夥形式,合資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它不受到法律監管,是與瑞士合夥人共同進行經營的一種適宜的形式,通常是以共同出資成立一家新公司的方式操作(比如:外國供應商與其瑞士銷售方共同成立一家製造或銷售企業)。對於較小的項目(比如:有期限的研究項目),合資也可與普通合夥一樣運營。
8瑞士Verein:
瑞士VEREIN是一種瑞士法律認可的法律結構,類似於美國法律下的自願協會。瑞士verein是展示全球品牌的絕佳解決方案,同時允許作為verein一部分的公司將其法規作為獨立的法人實體進行維護。跨國專業服務提供商主要使用它來限制他們的責任.
瑞士公司注冊條件:
1.公司名稱
名稱:股份公司在名稱含有家族姓氏時方須在名稱中加上「股份公司」(AG/SA)的稱號。名字查詢可在24/48小時內完成。有限責任公司的名稱必須加上「有限責任公司」(GMBH/SARL/SRL)的字眼。
公司名稱不可與已注冊的企業相同。名稱須准確指明公司的目的,不可有誤導成份,而且不可違反公眾利益。家族姓氏一般只在有此姓氏的人士當股東或與公司有密切聯系時方可使用。某些名稱須經同意或批准。全國、地區或區域性的名稱唯有經聯邦商業登記處特別批准後方可使用,例如「瑞士」、「歐洲」、「國際」、「蘇黎世」等詞語。除非沒有誤導成份,否則,使用非其注冊名稱的負責人會被罰款。凡使用未經注冊的名稱意同欺騙者,其負責人會被監禁或罰款。如注冊的名稱與已經注冊的名稱相似,先注冊者如能表明有混淆的危險,可要求更改新注冊的名稱。
2.認股人(股東)
有限責任公司只需有最少一名配額持有人(配額持有人相當於股份公司的股東,有限責任公司不準發行股份,配額登記需列明配額持有人及他們占公司資本總額之部分,即配額)。股東沒有國籍限制,自然人或者法人團體都可以做瑞士公司之股東。外籍人士及外國公司可以全資擁有瑞士公司。
資本/股份/配額
股份公司在注冊成立時已獲接納的股份數或價值最少為100,000瑞士法郎。股份面值必須至少為10瑞士法郎。注冊資本必須繳足50,000瑞士法郎或其中的20%,以兩者中較大者為准。允許有不記名股票,但不準發無面值的股份。特別投票權可以由股份的結構產生.不同面值的股票必須保持相同的投票權.面值大的股份的面值不得超過其他股份值之十倍,而某些決定則必須按資本額投票.無投票權的股份僅可以參與證的形式發出,參與證需列明面值,因為瑞士法律不承認無面值之權益。有限責任公司在注冊成立時的配額價值最少為20,000瑞士法郎。注冊資本之50%必須繳足。
3.董事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人數最少須有一名,但沒有上限。董事會必須至少有一名成員為瑞士居民而其大多數成員為居住在瑞士的國民。如公司為控股公司,而其大多數資產是在國外,瑞士聯邦政務委員會可就國籍的規定允許有例外的情況。沒有規定會議的地點。有限責任公司必須最少有一名總經理(常務董事),但沒有上限。經理中至少須有一名為瑞士居民。不準有公司團體為董事, 但允許使用代名人董事。
對於董事會會議的地點和次數沒有強制性的規則,但是不舉行會議可能會觸犯其公司董事須盡責規定。董事會擁有管理權,並可將全部或部分權力委託給董事經理或經理。
4.注冊程序及所需時間
1 初步搜索、注冊及批准公司名稱---第一周
2 准備成立公司所需的文化:協定條款、公司章程、申請注冊等---第二周
3 在指定的存托機構(銀行)繳納公司資本。保管人必須出示其身份證。外國公民可出示瑞士合夥人的介紹信---第三周
4 公司成立及准備成立文件:公司章程或組織細則、接受法定審計機構審計、被認可的存托機構(銀行)確認股本已經繳付,並由該公司支配。如果成立後的是沒有自己的辦公室:住所接受聲明---第四周
5 在各州的官方公報公布---第五周
6 在相應的工商登記管理機構(商業注冊處)中登記責任人---第五周
7 注冊為納稅企業第六周請留意,上列表格所示注冊時間僅供參考,實際注冊所需時間一般不需要那麼長的時間。根據我們的經驗,如果文件及資料齊備,並且注冊順利,一般情況下3-4周即可完成注冊的各項程序。
『貳』 瑞士銀行的建立及發展
瑞士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也是全球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在瑞士有兩樣東西其它國家難以匹敵,一是鍾表,二是銀行。2004年年底,瑞士人均金融資產超過165000歐元,在岸金融資產總計超過1萬億歐元。瑞士也是全球最大的離岸金融中心,持有全球30%的離岸貨幣,總額接近2萬億歐元。瑞士還是全球名副其實的銀行王國,銀行產業是瑞士第一大支柱產業。2004年,瑞士金融產業創造了瑞士GDP的14%,銀行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是同樣屬於金融強國的德國、法國和美國的兩倍。瑞士的銀行管理著全球1/4到1/3的國際投資私人財富,所以在私人銀行服務和財富管理兩大金融領域,瑞士銀行佔有極大的市場份額。銀行產業還是瑞士勞動生產率最高的產業,人均產出超過35萬歐元,比瑞士國內平均勞動生產率高出3倍以上。
瑞士的銀行體系由州立銀行(Cantonal banks)、大銀行(Big banks)、地方和儲蓄銀行(Regional banks & savings banks)、信用合作銀行(Raiffeisen banks)和包括外資銀行在內的其它銀行(Other banks)組成。2003年,瑞士全國銀行總數達378家。
支撐瑞士銀行產業的是它的「大銀行」。經過1993年和1997年兩次重量級的「大象聯姻」,1993年瑞士信貸銀行與民族銀行合並、1997年瑞士聯合銀行與瑞士銀行公司合並,如今的瑞士「大銀行」僅存兩家,瑞士聯合銀行集團(UBS AG)以及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 Group)。
瑞士聯合銀行集團是現今瑞士最大的銀行,也是全球屈指可數的金融機構之一。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瑞士龐大的銀行產業和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實際上主要是靠瑞士聯合銀行集團來支撐的。在瑞士國內,瑞士聯合銀行的資產和負債均接近瑞士整個銀行業資產和負債的40%,雇員數占銀行雇員總數的30%以上。在國際上,瑞士聯合銀行集團是全球最大的私人銀行,全球最大的外匯交易商,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商,在全球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領域的地位如日中天。很多時候,瑞士聯合銀行集團就是瑞士銀行產業的象徵和代名詞。
自從1997年瑞士聯合銀行集團成立以來,資本和資產規模不斷擴大,業績持續增長,全球影響力大大增強,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由一家僅僅在歐元區內有一定影響的銀行發展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有力競爭者。2005年一躍成為全球資產規模排名第一的全球金融業龍頭老大。
聯合銀行集團成功經驗已引起分析家們極大地關注,其優秀的管理技術和企業文化得到人們的一致贊賞,以致國外有分析家認為:「如果說今天的瑞士聯合銀行集團有什麼弱點,那就是它成功太多和太久」。
為什麼瑞士聯合銀行集團能夠取得如此的成功?2005年瑞士聯合銀行集團提出的發展戰略作出了很好的注腳,即:「同一個信念,同一個團隊,同一個目標,同一個UBS(One belief, One team, One focus, now, One UBS)」。
從表面看,這只是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的一個形象廣告或品牌戰略,它決定放棄過去花重金獲得的華寶和普惠等品牌,而使用統一的UBS品牌。但是,對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的發展歷史進行分析,我們會發現,「四個一工讓橘程」是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的成功之道。
1997年的瑞士聯合銀行(UBS)與同樣歷史悠久也同樣屬於當時瑞士「大銀行」的瑞士銀行公司(SBC)進行了瑞士銀行史上最大的合並。這是一樁引起當時全球銀行業轟動的合並案例,合並的直接結果是櫻滑搏產生了一家既有悠久的歷史傳承,又有嶄新的品牌形象的瑞士聯合銀行集團(UBS AG)。當時,新的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的總資產達到10160億瑞士法郎,員工總數27611人,有分行357家,分布在全球50多個國家。合並使瑞士聯合銀行集團成為當時歐洲最大的銀行和全球第4大銀行,管理的客戶資產達到13200億瑞士法郎,奠定了其全球最大的私人銀行和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機構的地位。
瑞士聯合銀行與瑞士銀行公司為什麼要合並?在瑞士國內,瑞士聯合銀行歷史上的百年老對手瑞士信貸集團與民族銀行進行了合並,瑞士聯合銀行失去了瑞士銀行業龍頭老大的地位,瑞士銀行公司失去的市場份額更大,只有兩家銀行主動聯合,才能奪回失去的霸主地位;在國際方面,英國匯豐銀行對米特蘭銀行的收購已經完成並組建了匯豐控脊祥股,日本的東京銀行和三菱銀行的合並也早已結束,組建了新的東京三菱金融集團,德意志銀行對美國信孚銀行的收購接近尾聲,美國的花旗銀行、摩根銀行和美洲銀行都在緊鑼密鼓商談對其他美國銀行的收購事宜,新一輪全球銀行業購並高潮即將到來。面對內外競爭壓力,瑞士聯合銀行和瑞士銀行公司選擇適當的購並成為必然。
1998年,兩大銀行合並完成後,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的董事會首先完成了對業務部門的改組,將銀行的業務部門劃分成私人和公司客戶管理(UBS Private and Corporate Clients)、資產管理(UBS Asset Management)、私人銀行(UBS Private Banking)、投資銀行(UBS Investment Banking)和私人產權(UBS Private Equity)等5大部門,放棄了SBC品牌而統一使用UBS品牌,在較短的時間內順利度過了磨合期。
但是,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生不逢時,正遇上美國高新技術泡沫破裂,原瑞士銀行公司在美國市場對沖基金的投資損失慘重,特別是持有大量頭寸的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的破產,造成了瑞士聯合銀行集團超過10億美元的巨額損失。不過,瑞士聯合銀行集團是一家善於吸取教訓的銀行,這一次的失敗帶來了它在投資決策上的重大改變和此後的巨大成功。
1999年,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繼續對原有業務進行整頓,在金融市場上有進有退。鑒於保險業利潤微薄和前景不明,它首先中止了與瑞士再保險長達10年的合作協議,出售了持有的瑞士再保險股份及與瑞士再保險的合資的企業,從此主動退出保險業的歷程。為了避免由於業務重疊產生內部沖突和效率損失,它又將原UBS的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出售給標准渣打銀行,並出售已經持有的Argor Heraeus SA 的75%的股份。為了發揮比較優勢,它加大了私人銀行和資產管理業務的投入,收購了美洲銀行的歐洲和亞洲私人銀行業務,並擴充了旗下華寶公司(UBS Warburg Dillon Read)的交易大樓,使它成為歐洲最大的證券交易場所,還收購了百慕大有名的全球資產管理公司(Global Asset Management),並將其並入它的私人銀行。為了在美國金融市場站穩腳跟,瑞士聯合銀行集團對原有UBS和SBC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發行的股票進行了置換,重新以美國存托債券(ADR)方式發行UBS AG的股票,並且大獲成功,此舉使UBS AG成為第一家在紐約證交所上市的非美國金融集團。
2000年,瑞士聯合銀行集團。在兩方面繼續進行業務調整:一是收縮瑞士本土的業務,擴充美國市場的業務,出售幾家業務重心在瑞士的機構,收購幾家美國公司,完善集團在美國的業務布局;二是繼續收縮保險業務,再一次出售原來持有的幾家保險公司股份,同時加大在電子網路及相關業務的投入,成為第一家能夠提供全面的網上銀行業務的瑞士銀行。
2001年,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的最大動作是以120億美元的價格完成對美國著名的投資銀行普惠公司(PaineWebber)的收購,並將其改組為瑞銀普惠(UBS PaineWebber)。普惠是一家老牌的投資銀行,在美國緊跟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和JP摩根,是美國證券市場公認的一級交易商,在資產管理和證券經紀等方面猶有盛名。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的此舉無疑進一步擴展和鞏固了它在利潤豐厚的美國投資銀行領域的地位。由於對瑞士聯合銀行集團前景看好,收購消息宣布的當天,普惠的股票就上漲了40%。當然,此次購並也給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的管理層帶來一個重大的難題,就是怎樣有效地整合旗下的瑞銀華寶和瑞銀普惠兩大投資銀行,從而減少由於內部的矛盾和摩擦形成的內耗。
2003年和2004年,瑞士聯合銀行集團沒有進行大的收購行動,它的主要工作是加大自身具有比較優勢的私人銀行和資產管理等業務的投入,同時擴大代理外匯交易和債券交易的市場份額。風險管理機制的完善和圍繞其產品和服務的第三方分銷基礎設施(Bank for Banks)的建立也是這兩年管理層關注的重點。事實證明,這兩年的調整卓有成效。
2005年6月,瑞銀集團正式發布公告,宣布了所有業務採用統一品牌的策略,其中包括瑞銀普惠和瑞銀華寶,都將劃歸單一的UBS品牌名下。原有的四大業務品牌:瑞銀華寶(UBS Warburg)(投資銀行業務)、瑞銀普惠(UBS PaineWebber)(投資銀行業務)、瑞士銀行私人銀行(UBS Private Banking)(私人銀行和資產管理業務)、瑞銀環球資產管理(UB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國際業務)將重組為以瑞銀(UBS)命名的三大業務:瑞銀財富管理(UBS Wealth Management)、瑞銀環球資產管理(UB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及瑞銀投資銀行(UBS Investment Bank)。瑞士聯合銀行集團在全球發起了題為「四個同一」的公司形象廣告。正式宣布放棄華寶和普惠兩大品牌。這一決定反映出該公司已決意打造能匹敵花旗集團(Citigroup)和匯豐控股(HSBC)的全球金融服務品牌。
資料表明,瑞士聯合銀行集團2001-2005年度按照資產規模排名一直穩居全球前10強,四年中它的位次不斷前移,終於在2005年度坐上全球銀行頭把交椅。瑞士聯合銀行集團與其它銀行的擴張有一個根本的區別,其它銀行的擴張基本上都依賴於銀行購並,而瑞士聯合銀行集團雖然也有購並行動,但與其它銀行相比,它的擴張主要依賴的是業務的增長。因此,它的核心一級資本增長較慢,而資產排名上升較快。使瑞士聯合銀行集團名聞天下它的,是它的高而穩定的利潤回報,與花旗集團等美國銀行相比,每年60億美元的稅前利潤、20%的資本利潤率和不到1%的資產回報率也許有些低,但它是一家歐洲銀行,在歐洲各大銀行中,它的利潤和回報首屈一指,只有匯豐控股與它基本在同一個檔次。由於受到合並前一些不良資產的影響,初期的不良貸款率確實有些高,經過初期的整頓和處置,它的不良貸款率,已經只剩下不到3%的水平,反映了瑞士聯合銀行集團較高的不良貸款消化和管理能力。
對瑞士聯合銀行集團與瑞士僅有的另外一家「大銀行」瑞士信貸集團的業務收入進行動態比較。1998年,當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組建時,瑞士聯合銀行集團與瑞士信貸集團基本處於同一檔次,業務收入都在220億瑞士法郎左右,到2000年,兩大銀行開始拉開距離,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的營業收入超過370億瑞士法郎,而瑞士信貸集團卻只有330億,已經相差40億瑞士法郎。特別是2001年,美國股市泡沫破裂,大規模投資於美國對沖基金的瑞士信貸集團遭受了巨大損失,業務規模嚴重萎縮,業務收入下降到只剩下250億瑞士法郎,而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由於從1998年對沖基金投資的失敗中得到教訓,及時從對沖基金撤離,後來又嚴格限制對對沖基金和泡沫過多的電子、通訊、網路等產業的投資,基本躲過了美國股票市場的危機,業務收入接近330億瑞士法郎,足足超過瑞士信貸集團100多億元。雖然2002年和2003年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的業務也有些滑坡,那主要是這兩年全球經濟特別是美國經濟不景氣、投資銀行業務規模急速下降所致,到2005年第一季度,按年率計算,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的收入達到380億瑞士法郎,而瑞士信貸集團只有不到330億瑞士法郎。
『叄』 瑞士和法國關系怎麼樣
瑞士這個國家分為法語區和德語區,日內瓦就是法語區,瑞士是個中立國家,天然關系當然不錯,但是不會結盟的,瑞士既不是歐盟國家,也不是北約成員。
『肆』 迪卡儂被誰收購
MausFrères。迪卡儂被MausFrères收購,謹畢察法數液國體育零售巨頭迪卡儂宣布從 MausFrères 手中收購瑞士體育用品連鎖店 Athleticum 。迪卡儂來自於法國,是體育祥茄用品零售商,由米歇爾·雷勒克於1976年創立,第一家店開在法國里爾附近的小村莊恩洛斯。
『伍』 瑞士手錶現在有哪些被其他國家收購,不是瑞士原裝了聽說英納格不是了,還有其他的嗎
那明顯是個貼小廣告的,先鄙視下。
其實現在的瑞士手錶森橋品牌基本還都是瑞士原裝的,你所聽說的各品牌非瑞士血統,那其實臘畢多是幕後的經濟運作罷了,就像中華牙膏是中國老品牌但現在被聯合利華收購了品牌,生產銷售都沒變,只不過是荷蘭人的資金在運作此局猛了。
法國的LV集團旗下也收購了幾個瑞士表品牌。所以,現在資本運作很復雜,所以還是不要計較為妙。最後一句話,別圖瑞士兩個字買便宜貨就成了。
『陸』 怎麼移民法國或者瑞士
移民瑞士入籍,必須經過三道關卡,分別得到聯邦、州和所在城鎮的批准。
在聯邦這一層面上,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入籍條件是:外國居民必須在瑞士住滿12年。
其他移民入籍條件囊括方方面面,比如是否遵守瑞士法律,是否掌握官方語言,是否適應瑞士生活等等。在入籍調查階段,移民局工作人員會派人到申請人所居住的周邊環境了解其為人、文明程度以及社交關系等。
不想要入籍瑞士,只想到瑞士生活拿到居留許可,可以考慮在瑞士進行投資,即在選定的州向一個小型或者中型公司投資50萬瑞郎以上的資金,但是僅將存款存在瑞士的銀行或者購買某個公司的股份是不夠的,投資者投入的資金必須能夠為所在地區創造經濟增值,同時必須提供就業機會,並且一年中有大部分時間居住在瑞士,僅有夏天的時間無法得到居留許可。
『柒』 瑞士航空公司的相關事件
2001年10月2日,好客的瑞士人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尷尬場面。由於瑞士航空公司宣布全線停飛,全球262次航班約1.9萬名乘客手持著瑞士航空公司的機票卻上不了飛機,其中3000名~4000名乘客滯留於瑞士航空總部所在的蘇黎士機場。
為了盡量少給國家臉上抹黑,乘客們被安排到臨近的飯店或是地下庫房裡的臨時住所過夜,慈善機構送來了700份熱餐,當地農民也無償贈送了250升鮮蘋果汁。就在旅客們心情煩躁地等待於混亂的機場大廳的同時,瑞士政府內閣也召開了緊急會議,商討振救瑞士航空的緊急方案,並最終同意撥給瑞士航空4.5億瑞士法郎(2.733億美元)的緊急資助。10月4日當地時間早上八時,歷時兩天的瑞士航空停飛危機終於暫告段落,第一架飛往莫斯科的瑞士航空公司所屬飛機從蘇黎士機場起飛。機上乘客包括瑞士國家足球隊,球隊隔日將與俄羅斯進行世界盃外圍賽。但根據此前與銀行達成的協議,具有70年歷史的瑞士航空公司本月底將被並入名不見經傳的地區性航空公司 ——十字航空(Crossair),十字航空將繼承「瑞士航空」品牌。
經營失策難挽回9·11雪上加霜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瑞士航空危機也絕非事先毫無徵兆,只是其演變和加劇之迅速令業內人士大跌眼鏡。在危機發生前一周,瑞士航空公司董事長科爾蒂就已在電視上對公眾表示:「我們現在是過一天算一天。」但當時他堅信公司不會破產。作為歐洲最負勝名的航空公司之一,瑞士航空曾經是瑞士人眼裡的驕傲,也是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1945年成立時275名會員公司之一。但由於經營決策失誤,近年來在法國和比利時等地大肆收購小型航空公司蒙受了巨額損失,瑞士航空公司陷入嚴重的財務危機,去年公司虧損額達到29億瑞士法郎,今年上半年繼續虧損了2。34億瑞士法郎。而9月11日美國遭受恐怖襲擊事件更是雪上加霜。受此影響,瑞士航空客運量下降了40%~60%,虧損額達到約6500萬瑞士法郎。當時公司預計10月份北美航線的乘客人數將下降10%~15%,其他航線的乘客人數也將下降5%~10%。
正如科爾蒂所說的,「9·11事件在對公司最孝察糟的時刻降臨了」。他預計此事件至2002年底集團現金流和證券的負面影響達到31億瑞士法郎~38億瑞士法郎。而「這是我們無法承受的打擊。」到9月底,瑞士航空負債由6月底時的150億瑞士法郎急升至約170億瑞士法郎,是其市值的38倍。
所幸的是,政府看來從來就沒有放棄瑞散慎衫士航空,官員們開始在不同場合下表明支持瑞士航空的堅決意願。而瑞士聯合銀行、瑞士信貸集團與瑞士航空持久的談判終於有了眉目,並於10月1日達成重組協議。根據協議,瑞士聯合銀行、瑞士信貸集團將按51:49的比例向瑞士航空公司的母公司瑞士航空集團提供共計13.6億瑞士法郎的援助。其中,兩銀行將以2.6億瑞士法郎的價格從瑞士航空集團手中收購其對十字航空70.4%的持股,而瑞士航空公司2/3以上可盈利的飛行業務將在10月28日以後並入十字航空。
十字航空原本是隸屬於瑞士航空集團,因運營成本較低而被寄予迅速脫困的希望,在此協議執行後它將取代瑞士航空公司在瑞士的旗艦航空公司地位。此外,對於可能出售的其他航空相關業務,兩銀行提供2.5億瑞士法郎的過度貸款,讓它們在尋獲買主前可以繼續營運。而對於無法出售或並入十字航空的業務,瑞士航空集團將尋求破產保護。這一系列重組將導致公司經營戰線收縮,航班減少,並裁減數千員工。
達成協議的話音未落,早已對瑞士航空欠賬感到不耐煩的燃油供應商們使出了殺手鐧,拒絕再為瑞士航空公司提供燃油,而且外國機場堅持要求其即時支付著陸費,否則就扣留飛機。瑞士航空的信用已如同秋葉脆弱,因沒沖腔錢支付燃油而被迫停飛的航線迅速擴大,加上擔心飛機被機場扣留,瑞士航空公司最終被迫宣布全球航班悉數停飛,由此上演了文初蘇黎士機場那慌亂且羞辱的一幕。
國家緊急援助 瑞航仍舊時不再來 瑞士法郎也像瑞士航空公司的飛機一樣緊急下落。在「9·11」恐怖襲擊事件後被視為最佳避險投資工具的瑞士法郎備受打壓,匯價明顯下滑,因為這一事件的影響至少是嚴重打擊了瑞士國家形象。財政部長威利格在接受電視采訪時說:「滯留機場的憤怒人群手持毫無價值的機票,這一畫面令瑞士航空危機邁出了經濟領域,變得更像個關系國家聲譽的政治問題。這關繫到瑞士的形象。」
工會的不滿之聲旋即傳出。瑞士航空集團工會主席敦克爾說:「員工非常擔憂,因為大家都不清楚自己會被劃在申請破產保護資產中,還是有幸到十字航空去。」他們開始計劃到公司總部外面去進行大規模示威。
情急之下,科爾蒂再次敦請瑞士聯合銀行、瑞士信貸集團進行緊急磋商,以盡快恢復航班營運。在包括政府在內各方的壓力下,這兩家瑞士最大的銀行10月3日向瑞士航空集團支付了用於收購十字航空70.4%股權的2.6億瑞士法郎,期望稍減燃眉之急。
政府也是焦頭爛額,因為瑞士航空危機可能導致失業劇增,損壞瑞士在國際上的形象,葬送每一位有關官員的仕途前程。聯邦內閣緊急會議過後,威利格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政府將提供4.5億瑞士法郎的緊急資助,幫助瑞士航空的航班業務持續運營至10月28日。」
暫時度過危機的瑞士航空早已元氣大傷。科爾蒂在蘇黎士機場一個維修棚里給員工們帶來了好壞參半的消息。壞消息是,職工總數7.1萬人的集團將裁員9000人;好消息是,10月份工資可以照付不誤。
為了至少可以維持運營至10月28日,瑞士航空准備僅恢復其長途航班的70%,而歐洲以內地區航班僅恢復50%。同時,公司推出了一項名為「時不再來」特別優惠政策(Now or never special),到歐洲任何地方的經濟艙往返程票價僅為300瑞士法郎,到除日本以外世界其他地點的經濟艙往返票價只售800瑞士法郎。但這些飛機票只限於10月27日前有效,而且只能用現金支付。
但這場危機的影響早已跨出了國界,比利時航空也成為其受害者之一。佔比利時航空49.5%股權的瑞士航空公司本應於10月2日向比利時航空注資1.32億歐元,但瑞士航空因資金短缺而瀕臨破產邊緣,收回了承諾,迫使比航不得不申請破產保護。也是得益於政府1.25億歐元的救援貸款,比利時航空方不致關閉,旗下上萬名員工也免遭失業厄運。 2001年11月24日,克勞斯航空公司一架可容納97名乘客的支線RJ-100噴氣機墜毀,至少10人死亡。經核實當時機上有33人,包括28名乘客和5名機組人員。飛機於當地時間晚9點(北京時間25日凌晨4點)從柏林的泰格爾機場起飛,預定在蘇黎世機場降落,起飛後大約一小時墜毀。
1999年1月克勞斯航空公司一架飛往德累斯頓的航班從蘇黎世機場起飛後不久墜毀,機上10人全部遇難。
1998年9月瑞士航空公司機型為MD-11的111次航班在新斯科舍附近的哈利法克斯墜毀,機上229人全部遇難。
1979年10月瑞士航空公司DC-8飛機在雅典機場降落時,撞在鐵絲網上,造成14人死亡。
1970年2月瑞士航空公司一架飛機從蘇黎世機場起飛後不久,機上一枚炸彈爆炸,導致飛機墜毀,機上47人死亡。
1963年9月瑞士航空公司一架飛機從蘇黎世機場起飛後不久著火並墜毀,造成80人死亡,其中包括地面上若幹人。
『捌』 武漢那裡有收購瑞士名表的地方啊
可以在淘寶網上賣 註明寫 二手貨
『玖』 瑞士一共有幾個鍾表集團,都各有哪些品牌
瑞士鍾表業四大頂級集團
LVMH集團
擁有CD香水和路易·威登皮具的法國巧螞LVMH集團是當今世界頭號奢侈品集團。去年購入玉寶、豪華、茨尼特三個瑞士手錶品牌後,LVMH集團立即躍居世界第四大手錶生產企業。從今以後,這個來自法國的「重量級」企業將與瑞士本土的三個集團軍——斯沃琪、勞力士和Vendome共同控制世界豪華表生產80%的份額,剛剛加入鍾表生產行列的LVMH集團已佔有豪華表生產的10%。
做到「知已知彼」,LVMH集團甚至將斯沃琪集團的核心領導人物之一——歐米茄表廠前總裁索菲斯蒂挖至旗下,以幫助集團制定戰略,使玉寶、豪華和茨尼特三個品牌重放異彩。對於三個瑞士品牌來說,隨著公司的易主,默默耕耘的時代也宣告結束:LVMH集團新創立的鍾表珠寶部已開始採取一系列積極措施——集中生產、增加廣告,並通過LVMH集團的全世界銷售網和互聯網擴大銷售。
十年間,Vendome與LVMH這兩個全球著名的奢侈品集團先後進軍瑞士鍾表業,並迅速取得了與鍾表業「老霸主」們一爭高下的實力,這充分展示了瑞士鍾表業當前發展的一大趨勢,即高檔鍾表業正日漸與奢侈品生產業相互滲透。的確,在奢侈品集團通過時裝、首飾、香水而塑造的繽紛世界中,怎能缺少瑞士名表這一重要配件?又有哪種產品能比經典名貴的瑞士手錶更好地體現出奢侈品集團「藝術化人生」的理念?況且,奢侈品集團進軍鍾表業,比起其它行業來還具有一個天生的優勢,那就是奢侈品集團已擁有強大的銷售網路,這就節省了單獨建立手錶銷售網點的大筆成本。
與此同時,瑞士鍾表業也准備著對奢侈品行業進行逆向的滲透。斯沃琪集團宣布:下一步將進軍珠寶首飾領域,在巴黎香榭麗舍大街開設專賣店,與法國各大奢侈品牌(特別是新對手LVMH集團)的專賣店比鄰而居,以建立自己奢侈品名牌的形象。在兩個行業相互滲透的過程中,高檔表及豪華表品牌當然是主要的爭奪對象,目前,高檔表銷售的世界排名次序暫時仍是:勞力士、Vendome、斯沃琪和LVMH。
經過前一時期的收購兼並,基本形成了四大集團「割據」的形勢,勞力士、斯沃琪、Vendome三家集團的手錶出口量已佔瑞士全部手錶出口的五分之四。但是業內專家一致認為:瑞士鍾表業結構重組的浪潮還遠未結束,未來一段時間,將有更多的瑞士品牌易手,人們等待著看到新的收購行動。不過,瑞士鍾表業企業多未進入股市,這就給收購兼並行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對品牌本身價值的評估和市場發展的預測,以及對整個行業發展趨勢的判斷都可能影響企業的投資收購行為。
Vendome集團
Vendome奢侈品集團是瑞伏寬拍士第9大企業Richemont集團的子公司,擁有一系列世界奢侈品名牌,如卡地亞、阿爾弗雷德·登喜路、萬寶龍、蘭賽等。
自1988年起,Vendome集團先後購入名士、伯爵、江詩丹頓三個瑞士豪華表品牌,並將卡地亞的生產領域從珠寶首飾擴展到豪華首飾表,從而躋身於世界三大鍾表生產企業之列,手錶年銷售額達15億瑞士法郎。
勞力士集團
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勞力士集團目前是瑞士第二大鍾表企業,年銷售額逾20億瑞郎,瑞士境內員工3700人。集團的構成十分「精銳」——只生產連年榮居世界銷售額之首的勞力士牌手錶及其兄弟品牌帝舵表。這兩個身價不凡的品牌使勞力士集團成為瑞士最大的奢侈表生產者,每年瑞士全國生產用黃金總量的半數都被使用在勞力士集團的成品表中。
對於那些希望保持鍾表業現狀的企業來說,勞力士無疑是抵制合並浪潮的「中流砥柱」:無意於吞並擴張的勞力士集團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企業堅決保持傳統和獨立性的觀點。
不過,除了保持獨立的意願之外,實際的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面對新的競爭格局,勞力士集團已經開始在營銷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特別是加大對其第二品牌帝舵表的廣告投入,不久前已邀請高爾夫明星泰格·伍茲出任其形象代表。
斯沃琪集團
斯沃琪集團的誕生為瑞士鍾表業合並浪潮的來臨奏響了序曲:由原瑞士鍾表工業公司(ASUAG)和瑞士鍾表總公司(SSIH)於1983年合並而成、並於1998年更易現名的瑞士斯沃琪集團(Swatch Group)已是當今世界最大的鍾表工業集團。
旗下擁有勃朗帕愛、歐米茄、雷達、浪琴、天梭、卡文克萊、雪鐵納、美度、哈米爾通、皮巴曼、斯沃琪等手缺羨表品牌。同時擁有自己的裝配系統生產企業Lasag公司、鍾表機芯生產企業ETA公司、鈕扣電池廠Renata公司等多家配套生產企業。
1999年,斯沃琪集團銷售總額達36.26億瑞郎,比1999年增長10.9%;盈利4.41億瑞郎,比1998年增長23.5%。今年一季度,該集團業績上升勢頭不減,營業額比99年一季度再增20%。
『拾』 周大福投資了多少公司
作為一家大型珠寶企業,周大福在過去幾年裡鎮神李積極布局多個產業板塊,通過戰略投資和並購等形式擴大企業規模和業務范圍。但是由於時效性和變化性的原因,我無法確切地回答他們目前共投資了多少家公司。以下是一些周大福近年來的重要投資事件:
1. 2014年,周大福收購法國高端珠寶品牌SATELLITE。
2. 2016年,周大福宣布計劃加大在中國內地的布局,預計5年內要開1000家直營店。
3. 2018年,周大御遲福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在天貓平台開設旗艦店。
4. 2019年,周大福收購瑞士名表品牌Cyrus。
除此之外,周大福也對其他一些企業進行過投資,比如加拿大鑽石生產商Lucara Diamond、以色列珠瞎猛寶科技公司Sarine Technologies等。總體來說,周大福在打造全球珠寶產業鏈上進行著積極的探索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