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蕾絲控的蕾絲簡史
16世紀 蕾絲起源於16世紀的歐洲,源自衣襟衣袖上裝飾用的網眼結構的亞麻線手工鉤花。由於做工繁復、耗時冗長、價格昂貴,使得最早的蕾絲花邊成了皇宮貴族的專屬。到中世紀時,蕾絲更成為身份的標志,衣服上的蕾絲使用越多,則表示身份越高貴。而且蕾絲的使用不分性別,宮廷貴族的男士在袖子、領襟、襪沿處都有使用。 18世紀將蕾絲發揚光大的,當屬18世紀歐洲沙龍女王——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情婦:蓬巴杜夫人。蓬巴杜夫人自從成為國王情婦之後,便擔當起藝術女神的角色,成為洛可可(Rococo)藝術的積極倡導者。蕾絲,則是洛可可風格宮廷女裝和沙龍女裝中的典型裝飾,充當了優雅風格的點綴,出現在袒露的胸口和手臂等處。 於是,越是禁止暴露的地方越暴露,有暴露的地方就有蕾絲。作為這一風格的代表人物,蓬巴杜夫人的服飾風格更是貴族婦女爭相仿效的對象,一時間,蕾絲變成了最女性化的符號,也成為一種略帶「女權」色彩的,看似溫柔嫵媚卻強而有力的攻擊性服飾符號。 19世紀在19世紀的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服裝中,蕾絲似乎有點改邪歸正的意思,它拋棄了洛可可時代的情色成分,成了理想和浪漫的象徵。19世紀的淑女,無論在有產階級婦女還是無產的婦女那裡,蕾絲花邊都是一種良家婦女式的純潔、溫柔和美好的象徵。 20世紀到20世紀初期,蕾絲織機的廣泛使用,使蕾絲不再昂貴,花樣也越來越多。因為它輕快、典雅、夢幻、純潔的特點,蕾絲更多的被使用在晚禮服及婚紗上。而麥當娜卻將蕾絲演繹出另一種風格——黑色蕾絲衣衫刺激著人們對身體的窺視和形象的崇拜,蕾絲已經不在只是服裝的邊角料或裝飾,而是正式走向時裝界的中心舞台。
❷ 馬克龍16歲時就愛上大25歲妻子,他的妻子到底有多驚艷
巴西總統言語輕薄
2019年8月份,在法國舉辦的G7峰會佔了全球熱搜,66歲的法國第一夫人布麗吉特帶著各國的第一夫人游覽法國的風景,結果巴西總統毫不客氣地在網上公開評論,布麗吉特長得老而丑,並且和自己自己的妻子作比,一時間動了全球震動。
有了愛情的布麗吉特,看起來並沒有她的年齡那麼老,驚艷的並非是顏值本身,驚艷的是愛情!
❸ 古靈的小說《鳥籠里的暹邏貓》中提到的19世紀的法國宮廷女裝是什麼樣的她們怎麼座著
18世紀洛可可風格優雅靈魂
經歷17世紀巴洛克風格的洗禮,18世紀的服飾風格從粗狂、強硬轉為纖細、優美。這種革命性變化被稱為「Rococofashion」。繁復的裝飾,奢華的面料,精細的剪裁,是洛可可風格的明顯特徵,若要用更簡潔的話來概括,即是「優雅」。
女人流行「Robe」,寬大的撐裙上有華美的刺綉,那時鑽石還沒有流行,時髦女人們的頸部戴一根蕾絲做成的裝飾圈,以襯托胸部的豐滿。而男人的衣服則越來越合身,白襯衫、背心、絲綢馬褲、胸部裝飾、圍巾,這一套裝扮是典型的男士裝扮。
18世紀男士衣服色調優雅,強調胸部裝飾,袖子的設計比較誇張。
刺綉是一大看點,金、銀和其他五彩繽紛的絲線刺綉,使服裝色彩看起來極其燦爛。
男鞋在今天,它會被認為是時髦小姐的鞋。但在18世紀的歐洲,它屬於男人。織錦緞面料,小金屬片裝飾,刺綉,方頭,奢華而時髦。
胸衣即使是穿在女人內里的胸衣,也有精美的刺綉。
19世紀 浪漫主義男人有了女人味
無論時尚多麼囂張,其實不過是時代的附屬品。在經歷了法國大革命後,人們突然沒有了18世紀典雅、輕松的心態,空想主義色彩濃郁,而服飾將這種心態表現得淋漓盡致。你很難用一句話來總結19世紀的服裝風格,它既有革命時期的簡練和樸素,也有浪漫主義的詩意和婉麗。
無論如何,浪漫主義時期的服飾是法國大革命新古典主義後的回歸,它在服裝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那個時期,「塌迅女人味」的審美觀念彌漫了整個歐洲大陸,女性似乎成了第一性,她們故作嬌柔,服裝款式充滿幻想色彩,而男人也被女人的嬌柔所吸引,他們收細腰身,甚至不惜使用緊身胸衣。
19世紀的時裝業有兩個值得關注的變化:工業的進步和更高級裁剪技術的出現,使服裝的面料和款式更為多樣化;由於彩色印刷術的出現,時裝樣本開始出版,它是現代時裝雜志的「鼻祖」。它的出現使原本由宮廷貴婦引導流行的時代一去不返,時裝樣本和舞台劇中的女演員成為新的時尚代言人。
19世紀,男裝變得更加女性化,背心、外套和長褲是最常見的組合。為了凸現身材,男士們開始使用緊身胸衣。
男士主要配飾有領結、桶形禮帽、文明杖。
女裝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織紋較密的白麻布,薄紗,條紋毛織物和蟬翼紗,給人輕盈、飄逸的感覺。強調細腰和誇張的裙擺,馬鬃編成的裙撐首次出現。為了顯示細腰,肩部設計不斷擴張,袖口也極度誇張,甚至在袖根部用金屬絲做撐墊。
18世紀-20世紀服飾
19世紀末服飾,開始使用特殊面料,設計也比較新潮、大膽,從中可以窺見現代服飾的剪影。
▲手套1830年。手套是女士們不可缺少的服飾品。黑色蕾絲和金屬做的珠子相配,充滿香艷風情。
與此同時,女人發髻越來越高,她們用長長的飾針固定,上面裝飾羽毛、緞帶等。帽子與發型相呼應,寬檐高帽上裝飾蕾絲和人造花。
▲為了強調所謂的教養,那時的女士們總是隨身帶著葯空棗丸,用手帕掩面,作嬌羞狀。但她們也熱衷運動,早上騎馬,下午打網球或高爾夫球,這便是當時的網球裝和高爾夫球裝。
▲19世紀30年代,女士風行像男士那樣騎馬兜風,騎馬服飾開始出現。女士在寬敞的長裙里穿用細棉布做的緊身馬褲和長統靴,戴高統禮帽和鹿皮手套。
20世紀 時裝化多樣化
戰爭改變了原有的社會價值體系,也將19世紀浪漫主義風潮打破。隨著中產階級的崛起,他們全新的生活理念,使服裝設計師開始試著用一種藝術的眼光看待設計。20世紀初,設計師進行「剪裁革命」,Vionnet夫人著名的斜線剪裁,Gres夫人完美地運用了打褶和絲綢處理工藝,這些至今仍是時裝大師們創造力的源泉,我們熟悉的三宅一生、范思哲等,都曾借鑒過這些工藝。
20世紀的女性追求獨立,徹底拋棄了緊身胸衣,喜歡式樣簡潔,有綜合功能的服飾。到了20世紀中後期,女人們強調個性,除了要求品味不凡的款式,還要求它是團虧此惟一的款式。在這個「信息爆炸的世紀」,功能主義、極簡主義、古典主義,時尚隨著歲月之河,一一輪回。
法國人值得驕傲,在這個世紀,巴黎憑借精湛的工藝和設計,成為世界時尚製造地,一年兩次的高級女裝展更是引無數愛美人士競折腰。與此同時,時尚媒體發展迅猛,時尚雜志成為真正的潮流引導者。
1950年的藍色絲緞晚裝。極其輕柔的面料,被稱為「女人的肌膚」。20世紀,人們越來越關注面料,有句名言:僅次於情人愛撫的,是好的布料。
由蕾絲、花邊、絲綢面料組成的內衣問世時,曾引起轟動。有人稱它為「內衣革命」。
20世紀末,女裝更加男性化。 (文/FAY)
❹ 法國第一夫人在氣質這一塊捏的死死的,作為領導人該如何穿搭呢
作為國家領導人的法國第一夫人,氣質這一塊兒當然是不能輸的。將一個領導人應該有的氣度把握得死死的。那麼作為國家的領導人或者一些重要級別的領導人,在穿搭方面有什麼要求呢?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舉個例子。
上就是我對於領導人著裝的一些看法,我覺得你還有更好的意見,請寫在評論下方,我們一起討論吧。
❺ 為什麼十九世紀初歐洲的夫人(貴夫人)的臉上都有個很明顯的黑痣
那是假痣,是一種妝飾,除了痣,還有類似星星之類的貼在臉上,是沙龍上的時髦玩意。
當時的女士們覺得這樣很性感
❻ 法國揮霍無度的「赤字夫人」,究竟揮霍了多少錢
法國揮霍無度的赤字夫人就是路易十六的王後瑪麗,把凡爾賽宮當成了她奢華的天地,盡情的揮霍,在她看來,王後就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職業,她要成為整個法國最漂亮,最風流,最時髦的女人,或許是在婚姻當中受到的忽視,導致她的日常關心只有三件事,要最奢華最昂貴的服裝發型和首飾,人們把法國的危機都抱怨在她的身上,但是一個龐大的國家怎麼能支撐不了一個王後的用度,可能這也只是那些法國的貴族用來掩飾自己的保護傘。
三、最後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就是這樣的王後,最終淪為了法國人眼中的災星,厄運降臨到王後身上,所有的罪名都加在了她身上,你說她到底有什麼罪?她的罪就是極其奢華,但其實她有什麼罪已經不重要了,他們的任務就是將這樣一位危害國家的女人判處死刑。
❼ 奶奶輩的法國第一夫人到底有多厲害
法國第一夫人與丈夫相差二十多歲,今年已經六十五歲了,但是她的身材很好,氣質一品一直在線,而且很有親和力,是法國最受歡迎的夫人。
布里吉特絕對不是一個普通人!把自己的學生變成自己的丈夫,然後把自己的丈夫變成總統!但是最近,布麗吉特沒有停止。最近,第一夫人正在製作一部電視劇!這是進軍電影和電視領域呀。據外媒報道,布麗吉特出演的電視劇名字是《Vestiaires》,是講述了殘疾人對夢想追逐的故事!布麗吉特本色出演,劇中的戲份大概是3分鍾左右!其實自從馬克龍當上法國總統後,布麗吉特就一直非常熱衷於慈善事業,對於殘疾人也是相當關注。布麗吉特想通過這樣的方式鼓勵和鼓舞更多的殘疾人,積極面對自己的未來!
❽ 19世紀的法國是什麼樣子的
十九世紀的法國社會的背景:
拿破崙·波拿巴奪取政權,1804年稱帝,建立第一帝國。
1848年2月爆發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國。1851年路易·波拿巴總統發動政變,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國。
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戰敗後,於1870年成立第三共和國直到1940年6月法國貝當政府投降德國,至此第三共和國覆滅。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國軍隊殘酷鎮壓。
十九世紀的法國社會的文化:
19世紀的啟蒙運動是一種意識形態的解放運動,代表人物包括伏爾泰,盧梭,狄德羅等。啟蒙思想家強烈批評封建專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描繪了未來「理性王國」的藍圖,為資產階級獲得支配地位提供了思想和意識形態,理論准備。
(8)19世紀的法國夫人是什麼裝扮擴展閱讀:
十九世紀對於法國文學來說,是從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向「現代性」轉折的歷史關鍵時刻;而處於初生狀態的「現代性空或飢」,在法國十九世紀的文學中,從一開始便顯示出它那生氣勃勃、同時充滿矛盾的「不確定性」的品格特徵。
不同風格和氣韻的文學同時並存和交錯,使當時的法國文壇成為燦爛絢麗的自由創作園地;文學大師輩出,天才巨星雲集;而巴黎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的「咖啡沙龍」,由此更成為靈感交集、激情遞起的各種創作流派的聚匯處。
各種文學浪漫神話,在左岸的一個又一個咖啡館之間,此起彼伏,沉浮流轉,不脛而走,更使此處天空重疊著層層鮮艷奪目的氛圍光寰。
十九世紀法國文學的發展,大致經歷了相互連接、又相互穿插和彼此滲透的三大階段:第一階段是浪漫主義時期,囊括了十九世紀整個上半葉。
浪漫主義的先驅者們,德斯泰爾夫人、本雅明.康斯坦、施農古爾和夏多布里昂 等人,在十九世紀的最初二十年,面對著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稱帝執政之後所激起的社會變革,在新舊兩種社會制度交接時刻,作家和詩人們表現出矛盾、困惑、懷舊、憧憬等復雜情感相互交錯的特徵。
他們試圖在已被毀滅的舊秩序中,尋找記憶裂痕里仍然保留著的精神慰藉,又對新起而尚未穩定的社會,寄託某種連他們自己也無法確定的不清不楚的期望。
因此,他們把激情轉向現實社會的彼岸,作品中凝聚著對於團扒超現實結構的各種夢幻,寧願歌頌客觀中立、而又內涵豐富的自然斗返,幻想著一種漫無邊際的游盪生活,以為可以在那裡建構和實現他們所嚮往的理念和價值。
❾ 17世紀和18世紀,貴族男性和女性的衣服採用什麼形式
貴族中服飾主要以純棉、綢緞、錦緞。在加上蕾絲邊,印花,等加工最終成為17世紀維多利亞時期風靡一時的洛洛可式服飾。
洛可可(Rococo)一詞來自法語Rocaille,意為小石頭、小沙礫。作為藝術風格用語,起先指用貝殼和石頭修築起來的人工假山和岩洞,後來指具有貝殼紋樣曲線的裝飾主題。
十八世紀歐洲宮廷貴族盛行洛可可風格,洛可可服裝的顯著特點是柔媚細膩、 纖弱柔和,這使整個服裝風格趨於柔美化、繁復化,誇張的造型、柔和艷麗的色彩以及自然形態的裝飾,給人以奢華浪漫的視覺效果。洛可可時期色彩常用白色、金色、粉紅、粉綠、淡黃等嬌嫩的顏色。 服飾上的色彩也表現為柔和艷麗的色調,例如甜美的香檳色和奶油色洛可可服飾追求柔媚細膩的情調。 為了模仿自然形態,服裝上的裝飾物等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對稱形狀,變化萬千。
(9)19世紀的法國夫人是什麼裝扮擴展閱讀:
歷史進人18世紀,西歐各國資產階級不斷發展,資本主義勢力逐漸增強,社會結構發生著深刻變化18世紀中葉,產生於英國的產業革命,大大加速了西歐資本主義的進程。在文化藝術方面,法國仍是西歐的中心。
新興資產階級不斷積累財富,絕對主義的路易王朝漸漸失去活力,處於沒落的前夜。在上流社會,出現了與國王主宰的宮廷相對的資產階級的沙龍文化(salon,即「會客室」、「客廳」。指從17世紀起,西歐貴族、資產階級談論文學、藝術或政治問題的社交集會。
18世紀這種集會在法國特別流行)。在這樣的沙龍中,人們只追求現世的幸福和官能的享樂,這使人們的感覺異常敏銳,從而形成了與巴羅克那莊重豪華、拘泥虛禮的宮廷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態,這就是著名的「洛可可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