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航天奇才有哪些

法國航天奇才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4-06 04:00:22

『壹』 美國、法國、中國的航天技術

1是美國,2中國,3法國

『貳』 西奧多·馮·卡門為什麼終生未婚

他開創了數學和基礎科學在航空和航天和其他技術領域鬧旁的應用,被譽為「航空航天時代的科緩型學奇液哪橡才」。他將一生奉獻給最愛的科學事業所以終生未婚

『叄』 國外有那些航天女英雄叫什麼

世界第一位女宇航員

瓦蓮京娜·弗拉基米羅夫娜·捷列什科娃(Valentina Vladimirovna Tereshkova,1937年3月6日—),世界第一名女航天員,蘇聯英雄,蘇聯空軍少將,人類歷史上進入太空的第一位女性。她還是技術科學副博士,兩次被授予列寧勛章;榮獲聯合國和平金獎,以及世界許多國家授予的高級獎章,是世界上十幾個城市的榮譽市民;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以她的銀悉名字命名。目前捷列什科娃還在繼續積極地從事社會活動,希望能參加火星探險。

首位太空行走的女宇航

斯韋特蘭娜·薩維茨卡婭(1948年8月8日,)蘇聯運動健將和宇航員,競速飛行記錄的創造者和飛的最高記錄的保持者,世界第二位女宇航員(第一是捷列什科娃)和世界首位女性太空行走者,兩次蘇聯英雄。當今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婦女象她那樣在航空和航天領域內都取得鋒穗乎過驕人的成績。她現在是俄羅斯聯邦國家杜馬共產黨派的副主席。

飛行時間最長的女宇航員

女宇航員所創造的最長飛行時間紀錄是188天4小時14秒,這位宇航員是美國的香農·盧西德。1996年3月22日,她乘坐美國的「亞特蘭蒂斯STS76」號宇宙飛船抵達「和平」號空間站,同年9月26日乘「亞特蘭特蒂斯STS79」號返回地面。她在空間站停留時間超過任何其他美國宇航員。返回地面後,她即被柯林頓總統授予國會太空榮譽勛章。

加拿大第一位女宇航員

加拿大第一位女宇航員:羅伯塔·邦達爾(Roberta Bondar)。右圖為2005年11月27日,羅伯塔·邦達爾在多哈一所大學發表演講。

日本首位女航天員

向井千秋 (日文:むかい ちあき),1952年5月6日出生,日本宇航員、外科醫生。出身於群馬縣館林市。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畢業。

韓國首位女宇航員

李素妍,1980年出生,生物學博士。她和高山二人經過嚴格選拔,從韓國全國3萬多名志願者中被挑選為韓國的宇航員,並在韓國和俄羅斯接受了各種訓練。2008年4月,李素妍搭乘俄羅斯載人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她將成為歷史上首位進入太空的韓國籍宇航員和女性。

首位太空梭機長的女航天員

1995年2月3日,美國女宇航員艾琳瑪麗柯林斯乘「發現」號太空梭飛上太空。1999年,已經身為人母的柯林斯第三次進入太空,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太空梭女指令長,駕駛「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完成了7月23日至27日的飛行。至今,她駕駛過三十多種不同的飛機,累計飛行時間達到6280多小時,其中有537小時是在太空度過的。此次,柯林斯作為「發現」號指令長,不僅承擔著艱巨的飛行任務,而且還承擔著挽救美國宇航局聲譽的巨大責任。

太空工作時間最長的歐洲女宇航員

2001年10月31日7時58分,艾涅爾乘坐「聯盟-32」號飛船的返回座艙,在哈薩克的大草原上安全著陸。自1961年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宇宙飛船進入太空以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實現太空遨遊之夢。但令人遺憾的是,其中女子寥若晨星,而能夠連續3次進入太空且在著名的「和平」號及國際空間站工作過的,更是屈指可數。克洛迪-艾涅爾就是這樣一位幸運兒,這位法國女性憑借著自身不懈的努力,成為法國乃至歐洲在太空工作時間最長的女性。

哥倫比亞號事故中喪生的女航天員

卡爾帕納·喬娜(Kalpana Chawla)1961年7月1日出生在印度北部哈里亞納邦一個名叫卡納爾的小鎮。1978年,當17歲的喬娜考入旁遮普工學院航天工程專業時,她創下了一項紀錄全專業惟一的女生。1980年,喬娜在得克薩斯州攻下了航天工程專業碩士學位,隨後又取得了同一專業的博士學位,並加入美國國籍。1994年,喬娜被NASA選中,參加為期一年的太族鬧空嚴格訓練,身份是太空梭太空任務專家。
勞雷爾·克拉克(Laurel Blair Salton Clark)是美國軍中的傳奇女性。克拉克1961年3月10日出生於美國艾奧瓦州,不過她把威斯康星州的拉辛當成家鄉。克拉克畢業於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她先是美國海軍的航空軍醫,後又成為潛艇上的潛水醫官,1996年又被選為宇航員。

挑戰者號事故中喪生的女航天員

在「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事故中,共有14名宇航員喪生,其中4名是女性。以下兩位是在「挑戰者」號事故中喪生的女航天員:
克里斯塔·麥考利夫(Christa McAuliffe)1948年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原姓科里根。她原本是一名普通中學教師,但遨遊太空的夢想和美國航空和航天局(NASA)招募太空教師的決定讓她走進了宇航界。為了這個夢想,她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朱迪絲·雷斯尼克(Judith A Resnik)1949年4月5日出生於俄亥俄州的阿克倫,是猶太後裔。她1970年獲得卡內基—梅隆大學電子工程學士學位,1977年獲得馬里蘭大學同一專業的博士學位。1978年,雷斯尼克被選入NASA的宇航員項目,在1984年8月「發現」號處女航時擔任任務專家。在「挑戰者」號最後的那次航行中,她也擔任任務專家的工作。

『肆』 世界各國有哪些女航天員

神州十三號載人飛船預計會在10月16日凌晨時間進行發射,此次的飛行組由三名航天員組成,分別是:翟志剛、葉光富、王亞平。在這次飛行中,航天員將首次在軌道駐留6個月之久,並且這次出艙活動是由女航天員王亞平執行,這是首次女航天員實施出艙活動

日本的首位女航天員是向井千秋,韓國的首位女航天員是李素妍,加拿大的首位女航天員是羅伯塔.邦達爾。目前為人類航天事業犧牲的女航天員有兩位,分別是卡爾帕納和勞雷爾.克拉克,兩人都是因為太空梭「哥倫比亞」在空中墜毀導致遇難。

目前全世界共有大約90名左右的女航天員,進入太空的接近60名,筆者在此就不一一進行介紹了。其實,如今不僅在航天業,女航天員越來越多,並且占據一定的位置。各行各業中,女性同志都顯得越來越重要,她們表現出良好的工作能力,並且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伍』 全球有那幾個國家航天技術最發達

全球航天技術最發達的國家:
一、美國
美國是世界上較早開展航天活動的國家,活動規模和技術水平居世界前列。特別是美蘇兩國展開軍事備戰期間,不可否認的是美蘇爭霸促進了科技技術的加速發展,特別是航天航空技術隨之提高了幾十年水平。
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
從1961年開始實施「阿波羅」登月計劃(見「阿波羅」工程),1969年7月首次把兩名航天員送上月球,並安全返回地球。從1972年起美國航天活動的重點轉向開發和利用近地空間並開始研製太空梭。1982年11月太空梭進行首次商業飛行,到1984年底已飛行14次。1984年1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還開始研製永久性載人航天站。
美國先驅者號探測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作為德國向美國投降的航天專家,韋納?馮?布勞恩對美國航天事業的影響:美國第一顆衛星的發射成功,以及第一艘載人飛船「阿波羅11號」登上月球作出突出貢獻,而美國太空梭的研製也是自他手中發端。
國深空探測的目標是考察太陽系內的天體和行星際空間環境,重點是月球和火星,其次是金星、水星、木星和土星。
1958-1968年間先後用「先驅者」號探測器、「徘徊者」號探測器、「勘測者」號探測器和「月球軌道環行器」等考察了月球,包括拍攝月面照片和分析月球土壤,為實現載人登月提供了科學資料。迄今為止美國依然是航天工業最發達的國家。
二、俄羅斯
俄羅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當年蘇聯甚至擁有自己的太空梭(雖然這架太空梭命運坎坷被毀)。曾經的國際空間站象徵著俄羅斯的航天實力。擁有世界第二軍事實力的俄羅斯航天技術絕對不可能弱。
20世紀50年代以後,蘇聯宇航工業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囑目的成就,為人類開辟了通往宇宙開發的道路,在人類太空探索史上留下了許多「第一」的驕傲。
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開辟了人類征服太空的新紀元,也確定了蘇聯在世界宇航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蘇聯科學家成為自動太空飛行和載人太空飛行的先驅。在製造多座位宇宙飛船、發射軌道站、太空焊接方面,蘇聯也是世界上的第一個國家。蘇聯和俄羅斯宇航員保持著滯留太空的世界紀錄。
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的模型 雖然直徑只有55厘米 卻有歷史意義的成就
蘇聯宇航業在短時間內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成因在於國家對科學技術的重視,斯大林執政時期確定了「要把落後的農業國家變為工業國家」的思路,提出「掌握了技術的幹部決定一切」的口號。
蘇聯紅軍上校飛行員加加林 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地球人
二戰期間,蘇聯全民動員保衛國家,但大學生、科學家不是動員對象,從而為國家保留了科學力量。在實施太空計劃期間,蘇聯有138個研究所、幾百個工廠服務於這項計劃,總人數達到數萬人。
到2005年,俄已具有技術成熟、載重能力大的「能源」型超重載火箭,如果俄宇航工業所需資金和材料得到保證的話,它可憑借自己的實力與競爭力,將在世界航天市場上爭取到佔世界太空貨物50-60%的訂貨,即1000-3000噸/年,每年將為俄帶來80-240億美元的利潤。此外,通過出租世界水平的軌道站和航天通信設施,提供地球礦物勘探,繪制地圖等方面的服務,出售在太空合成和採取的物質,將為俄掙來更多的錢。
此時期的特點將是:俄宇航工業將在世界航天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並將重新出現繁榮景象,為俄掙得巨額外匯,從而推動本國其它工業部門的發展。

三、中國
中國航天事業自1956年創建以來,經歷了艱苦創業、配套發展、改革振興和走向世界等幾個重要時期,才達到相當規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體系;建立了能發射各類衛星和載人飛船的航天器發射中心和由國內各地面站、遠程跟蹤測量船組成的測控網。
建立了多種衛星應用系統,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間科學研究系統,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質好、技術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隊伍。
「東方紅一號」衛星是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的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由以錢學森為首任院長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
中國航天事業是在基礎工業比較薄弱、科技水平相對落後和特殊的國情、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發展起來的。中國獨立自主地進行航天活動,以較少的投入,在較短的時間里,走出了一條適合本國國情和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中國航天火箭 中國航天取得舉世矚目成就
中國在衛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溫燃料火箭技術、捆綁火箭技術以及靜止軌道衛星發射與測控等許多重要技術領域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在遙感衛星研製及其應用、通信衛星研製及其應用、載人飛船試驗以及空間微重力實驗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中國非常重視研製各種應用衛星和開發衛星應用技術,在衛星遙感、衛星通信、衛星導航定位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中國研製和發射的衛星中,遙感衛星和通信衛星約佔71%,這些衛星已廣泛應用於經濟、科技、文化和國防建設的各個領域,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國家有關部門還積極利用國外各種應用衛星開展應用技術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應用效果。尤其是近幾年中國航天發展迅猛。
四、歐洲
歐洲國家太多,沒有哪個國家有實力單獨進軍航天領域,但歐洲整體實力依舊很強,特別是它們有機會經常與美國合作。
歐洲航天局(歐空局)是在1975年由一個政府間會議設立的,目標是專門為和平目的提供和促進歐洲各國在空間研究、空間技術和應用方面的合作。它的前身是歐洲航天研究組織和歐洲航天器發射裝置研製組織。
歐洲航天中心發射兩顆衛星
除捷克外,歐航局現有17個成員國,它們分別是德國、奧地利、比利時、丹麥、西班牙、芬蘭、法國、希臘、愛爾蘭、義大利、盧森堡、挪威、荷蘭、葡萄牙、英國、瑞典和瑞士。另外,加拿大和匈牙利等國也參與了該機構的一些合作項目。
歐洲航天局局長讓·雅克·多爾丹
法國是其主要貢獻者。歐洲航天局與歐盟沒有關系。歐洲航天局包括了非歐盟國家如瑞士和挪威。盧森堡和希臘將於2005年12月加入。
從表象上看,歐洲航天局太空探索的重點不是載人航天,而是深空探測。2004年發射的「羅塞塔」號彗星探測器正在飛往「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的路上,2005年發射的「金星快車」傳回了金星極地的清晰圖片。
為推動現有運載火箭系統的中期發展和2010年前後新一代歐洲航天運輸器的發展,歐洲航天局又提出了「未來運輸器准備計劃」、確定下一代技術需求的「歐洲航天技術主體計劃」。而在載人航天方面,歐洲航天局更確立了雄心勃勃的「極光」計劃,打算在2020年至2025年間將航天員送上月球,2030年至2035年間登陸火星。
五、日本
日本的航天技術在亞洲依然算是很強的。隨著日本空間科學和應用技術的發展,日本已擁有兩個航天發射中心——鹿兒島航天中心與種子島航天中心。它們都位於日本南部。日本鹿兒島航天中心隸屬於日本宇宙科學研究所,是日本探空火箭和科學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場。種子島航天中心隸屬於日本宇宙開發事業團,是日本應用衛星發射中心。
日本種子島航天中心
1970年2月11日,用蘭姆達4S-5火箭把日本的第一顆技術衛星(24公斤重的大隅號衛星)送入337/5141公里的軌道。 此後,科學衛星的發射率大約為每年一顆。自1964年以後,發射場進行了擴建,以發射推力更大的繆運載火箭。
日本女宇航員完成太空之旅順利返航
日本鹿兒島航天中心,是日本探空火箭和科學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場。1962年2月,該研究所在鹿兒島縣的內之浦附近選中一個多山丘而人口稀少的地區作場址,並開始興建,1963年12月投入使用。1965年,鹿兒島航天中心已擁有發射卡帕和蘭姆達固體燃料探空火箭的全套設施。而日本宇航開發局使用的H2A是世界上技術最穩定的發射器。

『陸』 世界上著名的科學家有哪些

1.瑪麗·居里
瑪麗正岩·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於華沙,世稱「居里夫人」,全名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łodowska Curie),法國著名波蘭裔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
2.斯蒂芬·威廉·霍金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3.艾薩克·牛頓
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網路全書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光學》。
4.朱光亞
朱光亞(1924.12.25~2011.2.26),漢族,湖北武漢人,中國核科學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吉林大學物理學創始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入選「感動中國2011年度人物」,被譽為「中國工程科學界支柱性的科學家」、「中國科技眾帥之帥」。
5.埃爾溫·薛定諤
埃爾溫·薛定諤(Erwin Schrödinger,1887年8月12日—1961年1月4日),奧地利物理學家,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發展了分子生物學。維也納大學哲學博士。蘇黎世大學、柏林大學和格拉茨大學教授。在都柏林高級研究所理論物理學研究組中工作17年。因發展了原子理論,和狄拉克(Paul Dirac)共獲193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又於1937年榮獲馬克斯·普朗克獎章。
6.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網路式科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力學家,靜態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奠基人,並且享有「力學之父」的美稱,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頓並列為世界三大數學家。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7.王選
王選(1937.2.5-2006.2.13),江蘇無錫人,出生於上海, 計算機文字信息處理專家,當代中國印刷業革命的先行者,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技術創始人,被稱為「漢字激光照排系統之父」,被譽為「有市場眼光的科學家」。
8.孫家棟
孫家棟,1929年4月生於遼寧瓦房店市,中科院院士、探正激月工程總設計師。
9.丁肇中
丁肇中,男,1936年1月27日生於美國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國山東省日照市,世界著名實驗物理學家,復旦大學榮譽教授。
10.錢學森舉清襪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柒』 太空上有哪些國家的宇航員

上太空的宇航員有尤里-加加林,瓦倫蒂娜-特雷斯科娃,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等人。世界上第一名宇航員是蘇聯的尤里·加加林,他在1961年4月乘坐東方1號進入太空。中國太空第一人-楊利偉。楊利偉2003年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並成功返回。
上太空的宇航員有尤里-加加林,瓦倫蒂娜-特雷斯科娃,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景海鵬,劉洋,張曉光,劉旺,王亞平,陳冬等人。
1、世界上第一名宇航員是蘇聯的尤里·加加林,他在1961年4月乘坐東方1號(Vostok 1)進入太空。
2、第一位女性宇航員是瓦倫蒂娜·特雷斯科娃,她在1963年6月乘坐東方6號(Vostok 6)進入太空。
3、中國太空第一人——楊利偉。楊利偉2003年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並成功返回。
4、費俊龍在2005年乘坐神舟六號載人飛船成功進入太空,並完成各項空間實驗活動順利返回祖國。
5、我國首個兩次進入太空的人——聶海勝。他分別在2005年乘坐神舟六號和2013年乘坐神舟十號進入太空並安全返回!
6、我國太空行走第一人——翟志剛。2008年他在外太空身穿艙外航天服進行了太空行走,又一次展現了我們國家的航天力量。
7、中國第一個三次飛上太空的人——景海鵬。他分別於2008年、2012年、2016年登上了太空。
8、劉洋——我國第一個女航天員,在2012年時乘坐神九飛上太空並完成相應實驗任務,安全返回祖國!
9、張曉光,2013年4月入選天宮一並圓滿完成任務。號和神舟十號飛船載人飛行任務組。
10、劉旺,參加2012年神九飛行任務,成功完成了飛船與天宮交會對接的任務。
11、王亞平,神舟十號飛船唯一的女性航天員,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二位女性航天員。
12、陳冬。2016年參加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航天任務。
航天員(宇航員)是指接受航天訓練後,指揮、操縱或搭乘航天器的人員。在美國,以旅行高度超過海拔80公里(50英里)的人被稱為宇航員。國際航空聯合會(FAI)定義的宇宙飛行則需超過100公里。到2004年4月18日為止,按照美國的定義共計440人,在太空里度過了一共27082個全體乘員天(crew-day,美國的定義),在太空中散步共享了98個全體乘員天。在國際航空聯合會的定義下,只有434人符合資格。進入太空的宇航員來自至少32個國家。在香港及東南亞,航天員亦稱太空人。[1]2018年3月,中國航天員中心表示,我國航天員已全面開展空間站任務訓練。

『捌』 航空航天時代的科學奇才是誰

西奧多·馮·卡門(1881年5月11日~1963年5月6日),匈牙利猶太人,1936年入美國籍,是20世紀最偉大的航天工程學豎輪家,開創了數學和基礎科學在航空航天蘆岩和其他技術領域的應用,被譽為「航空航天時代的科學奇余嘩信才」。他所在的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實驗室後來成為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噴氣實驗室(JPL), 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偉長、錢學森、郭永懷都是他的親傳弟子。

『玖』 航空、航天之最都有哪些

最早的飛艇

最早的飛艇是由氣球發展而來的,由人力操縱。法國人季裴在1852年製造出了最早的帶動力裝置的飛艇,它長44米,最大直徑12米。在吊籃內裝有一台3馬力的蒸氣機,帶動一隻三葉螺旋槳,破風前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各交戰國在飛艇上安裝了機關槍和投擲炸彈的裝置,還有無線電報機,進行軍事偵察和轟炸。德國就曾利用飛艇多次飛過多佛爾海峽,去轟炸英國的倫敦。

第一架軍用飛機

1909年,美國陸軍裝備了第一架軍用飛機,同年又製成雙座等特A型飛機,用於訓練飛行員。

第一架軍用偵察機

1912年,英國設計師德哈維蘭設計製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軍用偵察機架B.S.1。它裝有功率為100馬力的星形活塞式發動機,單座,速度達到147千米/時。

第一種噴氣式海上偵察機世界上第一種噴氣式海上偵察機是1955年由蘇聯圖波列夫的圖—16獾式轟炸機發展而來的。海上偵察可乘5~6人(估計),航程4000英里(6600磅有效載荷),巡航速度400英里/時(35000英尺高度時)。

最早出現的強擊機

1915年德國專門設計了一種帶裝甲的Ju(容克)式飛機,並於1918年投入作戰使用。該機於1915年12月首次飛行,是一種全部用鋁合金製造的飛機。機上裝有腹機槍,座艙周圍裝5毫米厚的鋼鐵,帶有集束手榴散信彈和手拋輕型炸彈,用來進行強擊任務。與此同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英國索普成思公司也設計了一種帶裝甲的「塞勒曼德」式飛機,擬用來進行強擊任務。這種帶裝甲、用於近距離空中支援的「容克」和「塞勒曼德」式飛機,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強擊機。

最早出現的截擊機

1940年,英國的「波菲特」夜間戰斗機,開始使用了裝備有A·Ⅰ—Ⅳ型雷達瞄準具(有效距離180~6500米)後,於同年11月19日,「波菲特」截擊機擊落了一架德國轟炸機。這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截擊機。

美國北美公司設計製造,1954年使用的F—100超級佩刀式殲擊機,是世界上第一種超音速殲擊機。它是由F—96發展而來的一種高級產物。它的機翼後掠45°,載油量多,裝有一台推力為15000磅的帶加力的發動機和4門新型的20毫米航炮。F—100的時速能達到800英里,還增加了翼下外掛軍械自動駕駛儀(自動拉起投擲核彈)和空中加油裝置。F—100共生產了2200多架,它們的多用途性能使之在越南戰場上出色地進行過對地攻擊和空中掩護任務,有幾百架F—100在其他國家空軍服役,主要是北約國家。

最早的噴氣式飛機

世界上最早的噴氣飛機,出現於1939年。當時的法西斯德國為了對付其他國家進行的空中突襲,曾經試製成功噴氣飛機容克—178(He—178),但沒有正式使用。隨後,蘇聯和英國在1940年和1941年分別製成供試驗用的噴氣飛機。第一批正式服役的噴氣戰斗機出現於1940年,如美國的P—80和蘇聯的米格—9,最大平飛速度達900千米/時。

最早的轟炸機

蘇聯於1914年10月製成的「依里亞莫洛米茨」號飛機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轟炸機。它能攜帶500千克炸彈,還有用以防禦的機槍,飛行時速100千米,高度3800米,飛行的最長時間為4小時。

隨後,法、德、意、英等國家也都先後製成了專門的轟炸機。

最早逗伍問世的滑翔機

世界上最早的滑翔機出於德國。

德國的滑翔機專家奧托·李林達爾。一位土木工程師,早期在兄弟合作下,開始研究鳥的撲翼飛行,並進行撲翼機的試驗。他曾經說過:「每一隻鳥都是一名奇特表演師」,「誰要飛行,誰就要模仿鳥。」李林達爾按照鳥的飛行原理,製成了第一架懸掛式滑翔機,於1891年首次滑翔成功。

此後,李林達爾在理論的指導下,不斷改進滑翔機的技術,五年中在空中就飛行了2000多次,其中一次飛行的最長距離就達350米。

1896年8月9日,李林達爾在德國斯圖倫附近的山坡上駕駛他自己設計的滑翔機用雙腿狂跑起飛,一陣狂風使他從15米高度摔下來,受了重傷,次日身亡,年僅48歲。他是從重於空氣的航空器上失事犧牲的第一個人。

在李林達爾發明滑翔機之前,已有人研製和試飛了滑翔機。如1799年至1811年英國人喬治·凱利就製造和試飛沖指輪了風箏式滑翔機,1868年法國人,J·勒希里埃也研究和試飛了用馬牽引的滑翔機。但都未達到李林達爾研製的滑翔機的完善程度。

滑翔機是利用機翼在氣流中產生升力的一種飛行器。當時的滑翔機本身沒有動力裝置,不能自行起飛,在高處向下滑翔時,遇到有上升氣流還能升高。最初的滑翔機機翼是用柳條和竹子作骨架,再蒙上布塗飾而成,飛行時,操縱者下半身子懸吊在機翼下面。

李林達爾試飛滑翔機,是用雙臂架在滑翔機上來支持身體,在他快速跑步從山坡上向下跑步起飛時,臂部和雙腿懸掛在滑翔機下面,這就可向任何需要的方向擺動,來對滑翔機操縱,這同現代懸掛式滑翔機飛行情況十分相似。

最早的殲擊機

世界上最早的殲擊機是法國製造的「莫拉納?桑尼埃」單翼機。

1915年,曾經首次實現飛越地中海的法國飛行員伽羅斯,在「莫拉納——桑尼埃」L型單翼機的前機身上,安裝了一挺向前射擊的霍奇斯基固定機槍,機槍沿航線向前射擊,子彈穿過機首螺旋槳的旋轉面射擊。為了保護槳葉,伽羅斯在螺旋槳葉上相當於子彈穿越的高度,用楔形鋼板包起來,起滑彈作用。這是第一架使機槍子彈穿過螺旋槳面射擊的飛機。同年4月1日,伽羅斯駕駛「莫拉納——桑尼埃」飛機在空中巡邏時,遇上了一架德國人的「信天翁」雙座偵察機,他立即使用機槍射擊,並將其一舉擊落。兩個星期後,這位法國飛行員又擊落了兩架敵機。4月19日,伽羅斯的飛機在戰斗中被德軍的防空火器擊中,迫降於德軍戰線的後方,德國人從這架燒毀的飛機上拆下了機槍裝置,並委託福克公司加以研究,製造出了新型的機槍射擊協調器。從此,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都在飛機上安裝了固定機槍。

最早的噴氣式飛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英國、德國、義大利、蘇聯等國都在積極研製噴氣發動機。噴氣發動機包括空氣噴氣發動機和火箭噴氣發動機。1939年6月20日,德國試飛了裝火箭噴氣發動機的亨克爾He—176,但裝真正的空氣噴氣發動機的飛機是亨克爾He—178。該機1939年8月27日首次試飛成功,是世界上第一架成功的噴氣式飛機。

到1941年5月15日,英國的第一架噴氣式飛機E.28/39首飛成功。同年12月義大利的CC—1,CC—2噴氣式飛機也完成了從米蘭到羅馬的飛行。噴氣式飛機的成功,使航空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噴氣時代。

第一架噴氣式轟炸機

德國阿拉多公司研製的Ar—234B—2是世界上第一架噴氣式轟炸機。Ar—234有A、B、C三個系列。首批生產的是243B—1偵察機,它於1943年12月首次飛行。234B—2作為轟炸機與234B—1偵察型幾乎同時投入批量生產,1945年初開始使用。Ar—234C於1944年2月完成首次飛行。

Ar—234B—2轟炸機的最大載彈量3300磅(約1500千克)。部分飛機裝有兩門20毫米航炮,用於後射護尾。

第一架超音速轟炸機

1956年11月11日,美國康維爾公司研製的B—58型盜賊式中程三角翼轟炸機原型機首次試飛,這是世界上第一架超音速轟炸機。

該機裝有4台渦輪噴氣發動機,吊裝在機翼上。機身下方可攜帶大型武器艙,可裝1000萬噸級核彈,最大起飛重74噸,由3名乘員操縱,無外掛高空最大速度可達M數2.09,航程4850千米。

最早的水上飛機

水上飛機是一種能在江河湖海里起飛、降落的飛機。它是將飛機和船舶結合起來,使這個結合物具有航行和飛行的本領。

世界上第一架水上飛機是1910年由法國的費勃研製成功的。後來水上飛機發展較快,並作為武器的一種。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為戰爭雙方所利用。當時戰爭的雙方從戰爭的需要出發,大力發展水上飛機,在1911年至1916年期間,美國、英國、俄國、德國等,花了相當大的力量,研製水上飛機,使水上飛機在數量上和機種上急劇增加。

目前,世界上只有900多架水上飛機在使用,其中有200多架是民用的,600多架是軍用的。

第一架噴氣式水上飛機

1947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架噴氣式水上飛機SR.A—1首飛,它是英國桑德斯·婁公司研製的。該機最大時速達880千米。

最早的空中加油機

1923年8月27日,在美國加里福尼亞州的聖地亞哥灣上空,有兩架飛機在作編隊飛行。忽然,從上面一架飛機垂下一根10多米長的軟管,下面飛機有個站在後座艙的人,用手捉住搖曳不定的軟管,把它接到了自己飛機的油箱上。這兩架加油機名叫DH—4M。在前後總共37個小時的飛行中,共加註了687加侖的汽油和38加侖的潤滑油,這就是航空史上的第一次空中加油機演習。

現在的加油過程是靠機組人員按電鈕來完成的。

最早的直升機

1907年,法國工程師路易士·伯雷格和黎歇設計了世界上第一架能載人離開地面的直升機。這是一架具有四副旋翼能載一名駕駛員的直升機,試飛中由於飛機轉動得太厲害,很難操縱,只好用繩子拴在地面上,作了離地飛行。直到20世紀30年代末期,才出現了第一代合乎實際使用並具有各種轉動關節的旋翼和機械傳動裝置的直升機。1937年德國福克教授試制出一架完全可操縱的福克阿吉斯型直升機。後來,美國的西柯斯基工程師也於1939年製造出一架合乎實用的直升機,並親自駕駛這架直升機作了離地飛行表演。1940年蘇聯的布拉圖欣也設計出「歐米加」式直升機。這三架直升機,都是採用當時較理想的旋翼傳動機構,已經試製成功了關節式的、能夠自轉的旋寞,並有平衡旋翼反作用扭力矩的尾漿。

從此,第一代直升機就宣告誕生了。

第一種專用武裝直升機

1964年,美國陸軍的AAFSS計劃一經提出,美國貝爾直升機公司便自行研製武裝直升機。第一種專用武裝直升機AH—1G,編號為貝爾209,於1965年9月首次試飛。1966年3月,美國陸軍訂購了110架貝爾209,並定名為AH—1G由1967年服役,不久便被派到越南戰場。AH—1—G從開始研錨到成批生產,前後只用了二三年時間。到1973年,AH—1G的生產總數達1080架。

第一架空對空戰斗直升機

據報道,蘇聯在試制世界上第一架空對空戰斗直升機。北約給它起了個外號叫「噱頭式」,蘇聯已委託卡莫夫設計小組生產這種直升飛機。它有一個同軸水平旋翼系統,2名機組人員,機重約5450千克,武器將包括空對空反直升飛機導彈,一門火炮和空對地武器。

最早的反潛直升機

在20世紀40年代初,美國陸軍購買了第一架R—4直升機,當時就考慮到要把直升機用於作戰。因此,R—4載一名駕駛員時,還能掛一枚深水炸彈,對付潛艇。由此看來,R—4可稱為世界上反潛直升機的先驅。

最早的空中加油

1923年4月,美國首次用2架DH—4B飛機進行空中加油試驗,同年8月,美軍採用這一新技術使飛機創造了長達37小時15分14秒的留空記錄。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空中加油嘗試。1929年1月,1架C—2型飛機經過43次空中加油,創造了150小時40分15秒的留空世界紀錄。

此後其他國家也進行了空中加油試驗。1933年,蘇聯進行了第一次飛機空中加油試驗,當時採用A·K·扎帕諾萬內領導研製的系統,由TB—1型轟炸機給P—5型偵察機加油。1934年,英國也成功地進行了轟炸機的空中加油,並在1936年成立了空中加油公司。1938年空中加油技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以後,空中加油技術逐漸成為提高飛機航程和作戰飛機戰斗能力的重要技術。

第一台雷達儀

1904年5月18日,在德國的杜塞爾多夫工程師克里斯蒂安·許爾斯邁爾展示了他製作的世界上第一台雷達儀。

第一部機載雷達

第一部機載雷達是英國在1937年底研製出來的。這種雷達裝在英國的「安森」偵察教練機上,它對船隻的探測距離為16千米。

世界上第一條雷達警戒線

1937年至1938年,英國在東南沿海一帶建立了約20個雷達站,擔任對空警戒,部署了世界上第一個雷達警戒線。

最大的激光雷達

日本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激光雷達,它可以立即測出直徑為60千米范圍內的大量污染物的分布情況。

雷達安在高34米的大樓上,能反射兩種激光(紅外激光和綠激光),用直徑為1.5米的反射望遠鏡接收因空氣中的污染物所引起的散射光,從而測定污染的情況和性質。

第一代彩色雷達

1984年,美RCE航空宇宙電子設備公司研製了世界上第一代彩色雷達。彩色雷達可以把距離555千米地方預測出的天氣情況以各種不同的顏色顯示在雷達熒光屏上:暴雨地區為紅色,中雨地區為黃色,小雨和下雪地區為綠色。這樣飛行員在110~277千米的距離內可以得到清晰准確的天氣情況,確定飛行路線。

第一個飛行員

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使用飛機在天空飛行的是美國人約翰·蒙哥馬利,而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萊特兄弟。

早在孩提時代,蒙哥馬利就已醉心於飛行,25歲之前,他不斷地研究設計各種飛翼。1883年,他終於設計出一種滑翔機,並由他的兄弟詹士協助,成功地在聖地亞哥一個山上向山下滑翔了180米,並安全著陸,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飛行員。

後來,他嘗試用氣球把滑翔機帶上天空,然後滑翔飛行,最高紀錄是由1200米高空向下滑翔。1903年,盡管萊特兄弟已完成了由機械推力的飛機飛行,但蒙哥馬利仍不懈地設計和改良他的滑翔機,成績斐然,對後世影響很大。

1911年10月,蒙哥馬利在聖荷西附近一座山上進行新飛機試飛時,不幸機毀人亡。

最早在戰爭中出現的飛行員

1911年10月23日,義大利的彼亞紮上尉駕駛一架布萊思奧飛機,在飛臨的黎波里地區阿齊齊亞的土耳其軍上空時,對對方陣地進行了偵察。此後不久又進行了歷史上的首次轟炸。

最年輕的空軍飛行員

世界各國的空軍飛行員,年齡大都在20歲以上,不滿20周歲的飛行員並不多見。

西德空軍中,有一名叫托馬斯·多見內的中士,在入伍時,有意虛報了年齡。由於他酷愛飛行,刻苦學習,在他實足年齡剛15周歲5個月的時候,就獲得了空軍飛行員駕駛證,准予駕駛銀鷹在空中飛翔,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空軍飛行員。

第一位超音速飛行的飛行員1947年10月14日,美國空軍飛行員查爾斯·葉格爾。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愛德華空軍基地上空,駕駛XS—1型火箭飛機,在12800米高空以M=1.04的速度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超音速飛行。

XS—1型火箭飛機的機身由鋁合金製成;呈炮彈型,因機翼短薄,不能自行起飛,當時用一架B—29型飛機將它吊到空中,然後開動發動機開始飛行。這架首次作超音速飛行的試驗機現在收藏在華盛頓宇宙航空博物館內。

第一位駕直升機升空的女飛行員

1938年,德國女飛行員漢納在柏林體育場駕駛FW61型直升機飛行,能做半空懸停,360度旋轉以及前飛倒飛,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駕直升飛機升空的女飛行員。

第一位超音速飛行的女飛行員

美國女飛行員嘉奎林,在1953年,駕駛F—86佩刀式噴氣機突破了音障,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超音速飛行的女飛行員。嘉奎林1907年生,幼時為孤兒,1932年投身防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她擔任婦女空軍服務飛行員組織(WASP)的司令;戰後被任命於空軍預備隊,曾參加民航巡邏組織工作;從1948年起為空軍協會會員和積極分子;1969年成為唯一的被授予空戰有功十字勛章的女飛行員。1971年,列名於航空名人館,是在世的婦女中第一個取得如此榮譽的人;1970年以上校軍銜退休。1980年8月,因心臟麻痹死於加利福尼亞她私人的農場里。

閱讀全文

與法國航天奇才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