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當年十幾萬華工被騙出國,說是去挖煤,等著他們的為何卻是幾十萬法國女郎
這件事情當年那些人乾的確實不地道。
為什麼十幾萬華工會被騙出國呢?說白了就是中國人起內訌而已。
那時候清朝滅亡之後,近4億的中國人,說是亡國奴也不為過。
以袁世凱為首的軍閥們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堪稱無所不用其極。
筆者有話說:當年的黑暗時刻依然歷歷在目,每當聽先輩講起這件事情時我總是雙眼滿含熱淚。
如果不是先輩們不顧自身安危,毅然決然的站出來拯救了這個民族,我根本無法想像現在大家過的都是什麼生活。#社會#
雖然現在的生活並不容易,雖然我們時長羨慕別人。
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很安全。
② 一戰期間,中國派往歐洲的14萬勞工,最終的結局是什麼
很多人可能並沒有注意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雖然當時中國並沒有派出大量軍隊參戰,但是中國的付出也並不少,中國向歐洲派遣了高達14萬勞工,以彌補協約國因徵兵而造成的勞動力缺乏問題。
慶祝勝利的中國勞工
當然,14萬勞工中,除了長眠在異國的同胞和大多數回國的人,仍有數千人留在了法國。因為此時的法國,經過慘烈第一次世界大戰,壯年男丁損失極為慘重。很多華工因此留在了法國,並與當地女子結婚,他們也成為了中國在法國最早的一批華人華僑。
③ 法國華人街在哪
法國巴黎唐人街
巴黎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會,全城共分20個區,華人經過100多年的艱苦努力,在巴黎第十三區開辟了唐人街。這里的街道,每家店前的招牌都是用斗大的「方塊字」寫成,建築的格局也是按照中國傳統樣式建造的。幾家比較大的店鋪,甚至還雕梁畫棟。有些小飯館門前,還掛著「幌子」。據說,17世紀就有中國人輾轉來到這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作為參戰國,有14萬中國勞工到達法國,有近一萬人犧牲,永遠留在這片土地上。戰爭結束後,有少數人留下來做了僑民。20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印支局勢動盪不安,作為宗主國的法國接納了許多來自越南、柬埔寨、寮國的難民,而其中有80%是華裔。巴黎政府劃出一片簡易住宅區安頓他們。十幾年後,這里不僅成為巴黎人羨慕的居住區,還是各地遊客爭相到訪的旅遊熱點。巴黎第三區的「溫州街」原本是黑人和阿拉伯人的居住區。當第一家中餐館開業後,不久整條街道都被浙江溫州的華人所「佔領」。而馬恩河畔的「中國城」也是一座氣勢宏偉的中式建築群,這里不單有中餐館、多功能廳、空中花園和大商場,還有極富中國特色的琉璃寶塔。法國唐人街、溫州街、中國城已經聞名遐邇,成為巴黎重要的旅遊區。
④ 法國華人街
巴黎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會,全城共分20個區。多少年以來,歐洲人、亞洲人、黑人、吉普賽人……許多民族共同生活在這塊美麗的土地上。在眾多外來的「少數民族」當中,華人起著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作用。經過100多年不斷的辛勤開拓和艱苦努力,不僅有了為數眾多且相當成熟的社團,還開辟出一片讓人引以為豪的,屬於華人特有的天地———唐人街。
巴黎的唐人街位於離義大利廣場不遠的第十三區,道路四通八達,交通非常方便。
漫步在這里的街道,一切都顯得那麼熟悉。幾乎每家店前的招牌都是用斗大的「方塊字」寫成,建築的格局也是按照中國傳統樣式建造的。幾家比較大的店鋪,甚至還雕梁畫棟,非常講究。有些小飯館門前,居然還掛起了如今在國內都很少見到的「幌子」。看我駐足觀望,滿臉的好奇,陪同逛街的朋友湊過來,半開玩笑地解釋道:「看見了吧,這才叫突顯中國特色呢!好多洋人到這里來,沖的就是這個。」說著,指了指正隨風飄舞的小「酒幡」。其實,了解了巴黎華人的發展史以後,店主的這一番苦心就不難理解了。
據說,早在17世紀左右,就陸續有中國人輾轉來到這里。真正大批華人踏上法國領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作為參戰國,先後向法、英、俄等國輸出勞工,達23萬之眾。到達法國的就有14萬人。他們雖不是到一線親自作戰,但運輸、搶救,甚至挖戰壕、埋死人,臟活累活沒少干。還有近一萬人,成了異國的冤魂,永遠留在了這片土地上。戰爭結束後,大部分人都回到了祖國,只有極少數留下來,做了僑民。在慶祝「一戰」勝利70周年時,法國總統曾親自頒發給客居異鄉僅存的兩位中國勞工「榮譽軍團騎士勛章」,以表彰他們的「國際協作精神」。可戰爭帶給中國人民的痛苦,又豈是區區兩枚勛章所能彌補的。唯一值得寬慰的是,十幾萬華工流血、流汗的歷史,終於得到了當地政府的肯定。
20世紀七十年代中期以後,印支局勢動盪不安,作為宗主國,法國接納了許多來自越南、柬埔寨、寮國的難民。他們當中,有80%以上是華裔的後代。巴黎政府劃出一片當地人不願去的簡易住宅區,來安頓這些人。可誰知,僅僅十幾年的功夫,原本街道狹窄、污水橫流的「貧民區」,卻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平整寬闊的馬路四通八達。兩旁的大小店鋪鱗次櫛比,各色商品更是琳琅滿目。如今,這里不僅已成為巴黎令人羨慕的居住區之一,還是各地遊客爭相到訪的旅遊熱點。就像當地人戲稱的那樣,「買張地鐵票,就可以逛中國。」
說起唐人街今天的輝煌,離不開老一輩僑民的艱苦創業,和新一代僑民的辛勤工作。早年,那些離鄉背井來到這里的人們,只是分散地租住在離火車站不遠的一些矮窩棚裡面。以手工縫制一些箱包之類的小皮件為生,或者開個小雜貨鋪,擺個小吃攤。本小利微,還經常被白人欺負。但他們都堅強地挺過來了。他們終日不輟,辛勤勞作得來的報酬,都非常珍惜,省吃儉用,節儉度日。後來,有些人用多年積攢下來的一點資金,開起了屬於自己的小餐館和小作坊。但多數也只是夫妻檔,或者家庭式經營。就這樣,逐步發展起了一些以華人為主的企業,還組織了各種形式的社團。如此,不僅可以以集體的力量爭取平等和尊重,還能夠資助一些生活無著落的華人盡快擺脫困境。陳氏兄弟公司是這些成功華人企業的傑出代表。祖籍廣東的昆仲倆,自1975年從寮國遷居巴黎以後,開辦了一家以經營中國及東南亞國家貨品的超級市場。物美價廉,品種齊全的商品,和勤勉的工作作風,使經營業績不斷提升,如今已躋身法國百強企業行列當中。另外,像給巴黎各大超市供應春卷的華南食品公司,將中國產「紅雙喜」乒乓球引進法國的友信體育用品公司,專做廣式糕點的嶺南泰餅家,經營亞洲特別是中國貨的華豐國貨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聽著他們傳奇般的發展經歷,真是叫人既感動又振奮。在他們身上,不正是體現出了我們中華民族那種勤勞智慧,頑強進取的傳統美德嗎!
除此之外,在巴黎還有兩處華人聚集的地方。一是在位於第三區的「溫州街」,據說它的來歷更富有傳奇色彩。原本這里是黑人和阿拉伯人的天下。可是當第一家中餐館開業以後,緊接著第二家、第三家……不知不覺當中,整條街道幾乎都被來自浙江溫州的華人所「佔領」。僅剩的幾家小店,看著那邊紅紅火火,人來人往,自己這里卻門庭冷落,不得已也只好將門面易手。他們戀戀不舍地離開時也沒弄明白,當初這些兩手空空,一文不名的「窮小子」,是如何打敗自己的。其原因很簡單,團結、肯吃苦和薄利多銷,就是制勝的法寶。
另一處是位於馬恩河畔的「中國城」,那也是一座氣勢宏偉的中式建築群。除了有餐館、多功能廳、空中花園和大商場以外,還有極富中國特色的琉璃寶塔。總之,不管是法國人還是來巴黎旅遊的外國人,又多了一處領略東方燦爛文化的好去處。
聽朋友講,許多華人社團正為如何教育好「第三代」、「第四代」乃至子子孫孫,勿忘祖先,更多地了解祖國而積極想辦法。衷心祝願這些新一代的華僑,能像他們的祖輩、父輩一樣,雖身在他鄉,心卻始終向著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