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敦刻爾克為什麼打不過法國人

敦刻爾克為什麼打不過法國人

發布時間:2023-04-14 23:10:16

㈠ 敦刻爾克40多萬人為什麼不打

再不撤退,就被德軍全殲了。

希特勒並不是放走了在敦刻爾克的30萬英法聯軍。而是在殲滅英法聯軍的時間和時機上的把握上沒有做到恰到好處。希特勒作為一個一戰的士兵,深知天氣對部隊的影響,而當時正值歐洲多雨天氣,前線也有報道部隊行動不便。

所以希特勒考慮到要穩打穩進,所以沒有貿然發起對敦刻爾克的進攻。這才放走了30萬英法聯軍。

敦刻爾克撤退時期的希特勒各人聲望已經封神,但如啤酒館政變後,他仍在心虛。他剛經歷了閃擊波蘭,法國後的勝利。但他已經如一個賭徒一樣,在勝利和狂喜後疲軟了。

這時候的希特勒還沒有變成一個戰爭瘋子。他意識到德國戰車也該停一下了。免得讓英法民眾徹底徹底炸窩。他覺得給英法聯軍一條生路,起碼可以給英國一個談判的機會。讓英國承認德國歐洲霸主的地位,退回英倫群島。


來自英國、比利時、加拿大和法國的盟軍士兵被困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他們在德國軍隊的包圍下,形勢萬分危急。英國政府和海軍發動大批船員,動員人民起來營救軍隊。在陸地上,英國士兵試圖逃離海灘,在轟炸中倖存。

在大海上,民用船主道森和他兒子及兒子朋友喬治離開英國,想盡自己的力量在敦刻爾克拯救一些士兵。

途中搭救了一名英國海軍士兵(希里安·墨菲飾);在天空上,皇家空軍戰斗機飛行員法瑞爾(湯姆·哈迪飾)和柯林斯(傑克·勞登飾)駕駛噴火戰機試圖擊落正在轟炸敦刻爾克海灘的德國戰機。

㈡ 二戰 問題 敦刻爾克,,就是英法聯軍 要撤退 ,,為什麼 這么困難啊,, 他們不是 做軍艦來的么,,做軍艦

簡單的說,元首的軍隊太強大,把所有的港口都佔了,那裡沒有深海 大船漂浮不起來,再加上地上坦克天上飛機,把33萬英法聯軍圍困在英吉利海峽迅源液的海邊,身後就是大海,就在這緊急的時刻,元首似乎有些吃多了撐的,竟然下令古德畝物里安停止進攻 可能的理由有三個1是倫德施泰特認為戰線太長速度太快補給跟不上理由2是元首本來不想佔領英國,想和英國和談,沒想到丘吉爾首相裂敗不聽那一套。理由3 是赫爾曼格林 和元首鬧意見嫌元首不給空軍立功的機會,所以元首就讓他去轟炸(其實沒用,因為敦刻爾克是沙灘,所以大部分炸彈掉地下砸一坑,根本無法爆炸)所以英法亂軍大部分才平安的撤了回來(留下四萬殿後 不包括所有的武器軍裝大炮坦克 因為小船裝不下)這些軍隊也成為了諾曼底登陸的有生力量,再加上英國著名的肉餡行動,使元首把大量軍隊從諾曼底港口轉移到加萊港口,成功的攻破了大西洋壁壘加快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

㈢ 在二戰史上有個「敦刻爾克奇跡」,這個奇跡是說的什麼事情

說的是二戰歷史上最為傳奇的敦刻爾克大撤退。英法聯軍被困在僅有50公里寬的狹窄海灘上,英國海軍司令更是絕望地將「But If Not」的電報傳回了倫敦,在這絕望的至暗時刻,四十萬英法聯軍迎來了轉機,最終薯空他們奇跡般地將30萬人送回了英國,僅有約4萬人的法國軍隊因為殿後而被德軍俘虜。

但天公不作美,天氣的轉變讓空軍作戰不利,再加上英國空軍的阻撓,最終起到能正面推進作用的還是陸軍,而德軍修整的兩天時間也給了英法聯軍寶貴的撤退機會,他們抓住時機修建防禦設施,為後面數天的撤退打下基礎,這才有了奇跡般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㈣ 1658年的敦刻爾克之戰,見證了英法罕見的一次聯盟

其實早在十七世紀,英國遠征軍撤退的那片沙灘*上就曾經發生過一次精彩的戰役,並且見證了英法間罕見的一次的同盟。

(*其實這場戰役嚴格叫做沙丘之戰,發生在敦刻爾克以東的地方,但是沙灘還是同一片,電影最後那架噴火式戰斗機可能就迫降於此)

克倫威爾和路易十四,一個是高呼革命,將國王推上斷頭台的護國公,一個是極力加強的君主集權,後來窮兵黷武入侵英國的太陽王。兩個看似水火不容的統治者,卻因為共同的利益走在了一起。

1648年三十年戰爭結束後,法國和西班牙的沖突仍在繼續,英吉利共和國也與西班牙爆發了沖突。當時,西班牙包庇並支持流亡的查理二世,路易十四則在忙於鎮壓有西班牙支持的投石黨人叛亂。1657年,克倫威爾與路易十四達成協議,英國派遣6000名新模範軍與一隻艦隊加入時任法軍總司令杜倫尼(蒂雷納元帥)的麾下作戰,作為酬謝,杜倫尼應奪取當時處於西班牙控制的敦刻爾克,並交給英國。

在歷史上,英國並不是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完全游離於歐洲大陸的血雨腥風之外,專心發敗答展自己的殖民事業。這是非常不「英式實用主義」的想法。事實上,大部分歐陸戰爭英國都有或多或少的參與。克倫威爾之所以想要敦刻爾克,不是想取得一個在歐陸的橋頭堡,而是因為當時的敦刻爾克是西班牙的私掠船基地,這些西班牙私掠船給英國的商船隊造成了巨大損失。克倫威爾必須要拔掉這個家門口的威脅。

克倫威爾把自己的新模範軍交給法國人指揮是完全放心的,黎塞留之後的法國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軍事技術(如可拆卸刺刀),有著最先進的軍事思想(大多來自瑞典的古斯塔夫二世),還有著當時全歐洲最偉大的兩位軍事家——杜倫尼和孔代親王(當時孔代親王加入了投石黨反叛路易十四...)。任何方面都和1940年的法軍不可「同日而語」。

1658年五月,英國艦隊封鎖了敦刻爾克的港口。如此明顯的圍攻信號西班牙人不可能不察覺到,但是他們僅僅把水閘打開讓洪水灌進附近的低地就認為敦刻爾克無懈可擊了。他們仍相信杜倫尼不會啃這塊硬骨頭,而是會進攻南部的康佈雷。因此當杜倫尼突破敦刻爾克外圍防禦並在城邊挖掘戰壕時,西班牙人吃了一驚,國王腓力四世的私生子唐胡安率領西班牙軍隊馳援敦刻爾克,為了趕時間,西班牙軍隊甚至沒有帶大炮。

當唐胡安趕到敦刻爾克外圍時,英法聯軍早已完成了對敦刻爾克的圍城。杜倫尼留下6000名步兵繼續對敦刻爾克的圍城,轉身迎戰西班牙人。6月14日,雙方在敦刻爾克東北的沙灘上進行會戰。法國方面除去留下來圍城的6000名士兵外,杜倫尼尚有15000名英法聯軍(包括6000名新模範軍),10門加農炮可供部署,並且能得到12艘英國海軍戰艦的支援。西班牙軍隊差不多也有15000人,但是成分卻比較雜,其中包括約克公爵(後來的詹姆斯二世)指揮下的2000名英國王黨士兵,德意志雇傭兵,投石黨叛軍等等。這些軍隊由唐·胡安統一指揮,並由投靠西班牙的孔代親王督戰。

雙方軍隊垂直於海岸線布陣,並枯歲兵對卒,馬對馬,預備隊對預備隊,各個方陣單位在沙灘上整齊排列直面敵人,雙方陣線看起來無懈可擊,戰斗看似會成為一場艱苦的拉鋸戰。只不過老謀深算的杜倫尼早就發現了西班牙人戰線的破綻——右翼,右翼是整個西班牙軍隊的弱點,西班牙軍的右翼臨海,直接暴露在海上英國軍艦的火力下,最重要的是,在退潮之後,整個西班牙軍右翼不再依託大海,而是會暴露出一片寬闊的海灘!出色的地理意識幫了大忙,落潮是制勝的關鍵,無論是唐胡安還是孔代都沒意識到這一點。

戰斗大約於早上八點打響。

在炮火准備後,雙方開始爭奪中央偏右(西班牙軍右翼,法軍左翼)的沙丘制高點。英國新模範軍沖在最前頭,「所有人都穿著新的紅衣和新鞋」,直接正面強攻46米高的沙丘,並不可思議地把防守沙丘的西班牙大方陣逼了下去,展現了超人的作戰技巧和戰斗意志。但由於過於突出,新模範軍的兩翼也暴露給了敵人,約克公爵見機率領麾下的英國王黨騎兵猛攻新模範軍的側翼。新模範軍和王黨軍隊在異國的土地上再次相遇,很快就殺紅了眼,陷入焦灼。王黨騎兵大肆屠殺新模範軍側翼的火槍手,杜倫尼調遣法國騎兵前去支援,並擊敗了增援的西班牙騎兵。法國步絕睜兵主力也從中路向西班牙戰線的中心發起進攻,雙方戰線霎時間如同兩股繩子,緊緊的擰在一起,誰也掙脫不開誰。

膠著的狀態並沒有持續太久,正如杜倫尼的意料,退潮來了,局勢很快就對法軍有利了。由於退潮,西班牙軍隊的右翼出現了一塊空曠的海灘,杜倫尼果斷下令騎兵預備隊從這片空地向西班牙軍隊右翼迂迴。騎兵們踏著濕潤的沙灘,沿著海岸線進攻,席捲西班牙戰線。西班牙軍左翼的孔代親王依仗其出色軍事天賦打退了右翼法軍的輪番進攻,甚至進行了幾次反擊。當發現法國騎兵已經迂迴西班牙軍隊的右翼時,孔代當機立斷准備率領騎兵向法軍戰線猛攻,企圖突破戰線直抵敦刻爾克城下策應城內守軍。但是這次進攻卻被早已料到的杜倫尼死死的擋了回去,在激戰中孔代的坐騎戰死,幾近被俘。

在戰鬥打響兩個小時後,勝負已成定局,西班牙右翼已經全面崩潰,孔代的反擊也全部宣告失敗,杜倫尼的騎兵開始漫山遍野追殲殘軍,英法聯軍取得全面勝利。是役英法聯軍只陣亡了400餘人,而西班牙方面有1000多人戰死(其中大部分是英國人),5000人被俘。

幾天後敦刻爾克被攻陷,敦刻爾克的失敗迫使西班牙與法國議和,簽訂《比利牛斯條約》。戰役結束兩個月後,克倫威爾去世,復辟的查理二世用40萬英鎊的價格把敦刻爾克又賣回了路易十四。後來當路易十四與英國交惡時,敦刻爾克又變成了法國的私掠船基地,再次成了英國人的眼中釘。

歷史偏愛戲劇性的人與事,偏愛偉大又有戲劇性的人與事。

1658年這場同樣發生在敦刻爾克沙灘上的戰斗,構思精彩,組織計劃嚴密,拿破崙盛贊這場戰斗是「杜倫尼人生中最出色的戰役」,但他比起來1940年的那場充滿戲劇性的大撤退,沒有什麼懸念,缺乏戲劇色彩,因此並不為世人所知。

㈤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為什麼能打敗法國

其實原因很多:

  1. 蘇聯幅員遼闊,人口是德國的幾倍。有這么個調查,每個在華北的日軍要管理100個中國人,而每個德軍士兵要管理1000個蘇聯人,你說能不敗嗎?

  2. 希特勒的戰略方針錯誤。有很多關鍵性的戰役都是由於希特勒猶豫不決,給盟軍很多機會反擊。最有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就是由於希特勒的戰略失誤導致盟軍撤到了英國。

  3. 蘇聯天氣惡劣。蘇軍常年在冰天雪地的土地訓練、作戰,武器裝備也是相應地適應寒冷的天氣。而且,德軍的機槍坦克大炮在冬天全部凍住,坦克連動一動都成問題,槍膛炮膛都凍住了,根本發不出子彈炮彈,甚至說槍械炸膛是常有的事。而蘇軍的裝備以波波沙沖鋒槍為主,結構簡單,而且較為耐用,在冬天不會出現和德軍一樣的情況。

  4. 蘇軍的作戰意識越來越強大。初期的蘇軍處於被動狀態,士氣較為低落,顯然是無法與德軍的囂張氣焰相比。但是從列寧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三大戰役的反擊成功,蘇軍一發不可收拾,士氣高漲,連柏林都是乘餘威拿下的。在此期間,蘇軍涌現出的老一代將領,他們經驗豐富;新一批的將軍戰術新穎,令德軍吃盡苦頭。

  5. 蘇聯人民的齊心協力。蘇德戰爭剛開始的那一陣,的確蘇聯內部有些動亂,但是很快就平息下去了,生產恢復,而且武器裝備的產出越來越多。蘇聯人民和紅軍一起大勝德軍於列寧格勒(聖彼得堡),期間開展的巷戰就有蘇聯人民的一份功勞。

  6.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美蘇英三國首腦會晤,決定開辟歐洲第二戰場,這就是諾曼底登陸戰的開篇。法國人帶著復國復仇的心理也參與了作戰,在戴高樂將軍的帶領下拿下法國。期間中國參與了中南半島的戰斗,與美英兩國一起消滅了存在於中南半島的日軍,而且中國牽制了絕大部分的日軍,令美軍沒有後顧之憂,間接地支援了蘇聯的衛國戰爭。

    而且英軍支援下的埃及軍隊大勝義大利,給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心理帶來沉重打擊最後總結。德國人在後期期盼著奇跡的來臨,希望能像腓特烈二世那樣,盟軍陣營會有叛徒出現。可惜杜魯門不是他們的救星,而是給他們帶來了毀滅。

㈥ 如何看待電影《敦刻爾克》在法國遭到抵制

因為敦刻爾克是英國、法國、荷蘭等同盟國的撤退,電影中缺乏法國人的視角,僅給了法國士兵十幾秒的鏡頭,還是將法國士兵刻畫成假裝成英軍上船的形象。再加上,歷史上法國在撤退的最後起了後衛的作用,最終導致有一萬多的法軍被俘。無論從電影情節中還是真實的歷史上,似乎對法國有一個不公。

這時,德國坦克已經到達敦刻爾克近郊,包圍圈已縮得很小很小,後衛任務落在約4萬名法軍身上。晚上10點,最後一批船隻到達敦刻爾克,混亂局面突然達到了高潮,眾多沒有武器的士兵瞬間涌現,亂作一團,上去的撿了性命,剩下的只能「望洋興嘆」。最後,有2.6萬人擠上了最後一批軍艦的甲板,離開了敦刻爾克。6月4日,「發電機行動」計劃至此結束,滿載著法國士兵的英艦「希卡里」號是最後一艘駛離敦刻爾克港口的船。而此時還有不少撤退不了的後衛法軍打盡最後一發子彈成為俘虜。

歷史就是這樣無情,法軍在撤退中的作用和犧牲確實不應該被忘記,但是諾蘭的《敦刻爾克》意在講述個體生命面臨死亡經歷生死的故事,其本人也多次聲明,無論哪一方都應該理性看待。

㈦ 敦刻爾克40多萬人為什麼不打

再不撤退,就被德軍全殲了。御態渣

所以希特勒考慮到要穩打穩進,所以沒有貿然發起對敦刻爾克的進攻。這才放走了30萬英法聯軍。

敦刻爾克撤退時期的希特勒各人聲望已鎮悄經封神,但如啤酒館政變後,他仍在心虛。他剛經歷了閃擊波蘭,法國後的勝利。但他已經如一個賭徒一樣,在勝利和狂喜後疲軟了。

創作背景:

克里斯托弗·諾蘭作為一名英國導演,是聽著敦刻爾克的故事長大的,敦刻爾克的故事早已滲入他體內。

在拍攝處女作《跟蹤》時,克里斯托弗·諾蘭和妻子艾瑪·托馬斯乘坐小船橫渡海峽,去到敦刻爾克。雖然戰爭早已結束,但他仍被當時的戰場遺址所震撼,萌生了強烈的想法,要拍攝一個關於敦刻爾克的故事。

為了真實呈現敦刻爾克大撤退,克里斯托弗·諾蘭花費大量閉悉時間閱讀出自於親歷者的一手材料,並聘請編寫過《敦刻爾克:被遺忘的聲音》一書的歷史學家約書亞·列文作為本片歷史顧問,二人還一同拜訪當年老兵,把老兵敘述的真實故事搬上大銀幕。

㈧ 二戰法國盟軍與德軍兵力差不多,為什麼被包圍後輸了

1940年5月10日,「法國戰役」正式打響。德國共出動了132個師,約27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約7500門火炮,約5100架飛機投入戰斗。法國、英國、比利時、荷蘭組成了盟軍部隊,共出動134個師,約58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約14000門火炮,約2600架作戰飛機投入戰斗。

有人可能還會疑問,為什麼盟軍不向後突圍,卻要選擇「敦刻爾克大撤退」呢?其實這個問題也很容易想得通。我們中國有句老話叫「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由此可見在戰場上,進攻方和防守方完全是處在不同頻道上的。德軍進入法國本土的兵力雖然遠沒有包圍圈中的盟軍人數多,但卻可以以逸待勞守衛住那些關鍵節點。而且德軍實施包圍的A集團軍配備了大量坦克、火炮等重型武器,盟軍若是想靠兵力優勢突出重圍,結果只能是有去無回。

事實上,盟軍也做過向後突圍的嘗試,但很快就發現這根本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不過盟軍的突圍也並非全然是無用功。當時德軍不少高級將領都擔心A集團軍的先頭部隊前進太快,在受到盟軍反擊後,德軍統帥部立即下令先頭部隊放慢腳步,等待後續部隊跟上。這為盟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所以從當時的情況來看,盟軍唯一的生機就是走海路撤往英國。如果在「敦刻爾克大撤退」期間德軍逼近的更緊迫些的話,恐怕盟軍真的就只能被趕下大海了。

㈨ 敦刻爾克大撤退中,英法聯軍已經走投無路,德軍卻為何不乘勝追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0年5月,在納粹德國對法國發動閃電戰後僅僅幾個禮拜,英法聯軍的防線,就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閃電攻擊下崩潰了。德軍只用了5天時間,就輕而易舉的繞過了馬奇諾防線,橫貫了整個法國。5月20日,由德軍著名將領古德里安率領的十九裝甲軍橫掃亞眠,在阿貝維爾附近抵達英吉利海峽,完成了一個舉世震驚的大包圍圈,把比利時軍隊、英國遠征軍9個師和法國第一軍團的10個師的所有盟軍,都裝進了口袋。

5月24日,古德里安的第十九裝甲軍,已到達格拉夫林,離敦刻爾克還有十英里。而在其右翼的萊茵哈特的第四十一裝甲軍,也已到達艾爾·聖奧梅爾·格拉夫林運河一帶。兩支裝甲勁旅,已經在格拉夫林和聖奧麥爾之間的運河上建立了5座橋頭堡,准備給盟軍以毀滅性的打擊。

此時英法聯軍已經被壓縮在寬50公里的敦刻爾克周邊的濱海地區,隨時都有被殲滅的危險。一路的瘋狂撤退,使得英法聯軍的士兵士氣大落,也損失了大量的裝備。正如英國首相丘吉爾在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中說,軍隊歸來時除了步槍、刺刀和幾百挺機槍外,什麼都沒有了。要讓這樣的部隊在敦刻爾克的灘頭上背水一戰,去擊敗德國裝甲部隊的進攻,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由於英國是實行志願兵役制的國家,如果英國遠征軍主力被德軍全部殲滅。對於英國而言,將失去最重要的一批經過戰爭考驗的官兵。英國只能靠沒任何打仗經驗的年輕人,和由老人兒童組成的雜牌軍去保衛了,滲亂這當然是不可想像的。可以說只要德軍一踏上敦刻爾克的灘頭,那麼不光是法國,就連英國也無法避免戰敗投降的命運,局勢已經千鈞一發。

5月26日,英國遠征軍接到總部實施"發電機"的行動信號,敦刻爾克撤退正式開始。在德軍到來之前,英軍已經在外圍部署了三個步兵師,組織起堅固防線,抵抗德軍的進攻。5月29日,原先大霧彌漫的天氣晴朗起來,德國空軍大舉出擊,對運輸船隻和軍艦實施猛烈的轟炸,擊沉了三艘驅逐艦和包括5艘大型渡船在內的21艘船隻,重創了7艘驅逐艦。

地面上德軍炮火已經打到了海灘東堤和航道,盡管英軍損失慘重,但因為大量民船加入撤退,使撤退的速度大大增加,達到了創紀錄的每小時2000人,全天共撤走了47310人,為幾天來的最高紀錄。5月30日救援船隻又撤走了53822人,其中近一半是法軍。

5月31日,英國遠征軍總司令戈特奉命回國,將指揮權移交給擔悄喊迅任斷後任務的第一軍軍長亞歷山大。亞歷山大素以沉著冷靜著稱,他指揮後衛部隊同德軍展開激戰。在這天的戰斗中,頒發了敦刻爾克戰役中唯一的一枚維多利亞十字勛章,獲得者是哈羅德·安德魯斯上尉。安德魯斯和他的連隊,在德軍10小時的重炮轟擊下,頂住了德軍的大規模進攻,守住了生死攸關的防線。

當他的側翼被沖開一道缺口時,他率領36名士兵沖殺向前,擊退了一股500人的敵軍。而後當他所防守的大樓被擊毀時,他又率領8名活下來的士兵,在深在下頜的水裡,游回1.6千米外的英軍陣地。接著他和他的士兵一起再次提槍上陣,抗擊進犯的敵軍。英軍的這種英勇行為,遏制了德軍的攻勢,結果這一天又營救了68014名英法士兵。

當時的德國已經把英法聯軍圍攻在最後的二十英里內,只等著發動最後的總攻。奇怪的是圍困敵人的德軍突然接到了停止前進的命令,失去了伸手一把扯下英法最後一塊遮羞布的機會,為何德軍會停止追擊呢?

其實這條停止追擊的命令是希特勒堅持發出的,雖然前線的官兵百思不得其解,還是服從了命令,也成了世界史、戰爭史、軍事史上一個爭論不休的謎團。許多人眾說紛紜,有很多猜測、分析的版本。就連當時參與這個命令決定的德國軍隊將領,在事後的說辭也是前後不一、互相矛盾,至於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我們現在很難判斷,大概只有希特啟此勒本人知道了。

㈩ 關於「敦刻爾克戰役」的思考

敦刻爾克大撤退(英語:Dunkirk Evacuation,法語:Bataille de Dunkerque)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軍事撤退行動。1940年5月25日,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後,英軍在敦刻爾克這個位於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城市進行的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這項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行動使英國最終得以利用各種船隻撤出了大量的部隊。雖然這次大規模的撤退行動成功的挽救大量的人力,可是英國派駐法國的遠征軍的所有重型裝備都丟棄在歐洲大陸上,造成英國本土地面防衛發生嚴重的問題。此次撤離,意味著歐洲大陸落入法西斯勢力之手。
如果,英國遠征軍主力無法撤回英國,對於英國而言,如此慘重的損失改好將是無法彌補的。盡管英軍失去了大量的裝備和軍需物資,但保留下一批經過戰爭考驗的官兵,為以後的戰爭保留了一大批具有戰斗經驗的官兵,這些回到英國的官兵,絕大部分都成為日後反攻的骨幹力量。敦刻爾克的意義就在於,英國保留了繼續堅持戰爭的最珍貴的有生力量。正如丘吉爾在6月4日向議會報告敦刻爾克撤退時所說:「我們挫敗了德國消滅遠征軍的企圖,這次撤退將孕育著勝利!」
敦刻爾克凳殲鎮大撤退並不是一次戰役,甚至可以說,是在德軍的窮追猛打之下被逼無奈的逃亡之舉,但正是這一逃亡,為盟軍保存了日後反攻的主力為將德意日法西斯最終送上斷頭台奠定了基礎。或許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決定剛剛作出的時候,會有大量的軍人表示不解,甚至反對。在他們眼裡,戰斗,乃至是死亡,才是一名優秀軍人的真正歸宿。他們沒有錯,但棗粗有的時候,退卻卻是為了更好的前進,為了取得更加輝煌的勝利。此外,蒙哥馬利在扭轉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困局中,起到了扭轉乾坤的作用,雖然他當時僅僅是一名不為人知的師長,但歷史給了他一個寶貴的機會,而他沒有因為職位的低下而退卻,相反憑借自己的才華抓住了這一機會,所以才成就了自己,成就了歷史。
敦刻爾克大撤退紀念碑
英國著名的軍事歷史學家亨利·莫爾指出,歐洲的光復和德國的失敗就是從敦刻爾克開始的!這絕不是一場奇恥大辱的敗退。美國軍事歷史學家則把敦刻爾克撤退列為二次世界大戰最著名戰役之首。而納粹德國陸軍上將蒂佩爾斯基在戰後撰寫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中寫到:「英國人完全有理由為他們完成的事業感到自豪!」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建起了一座紀念碑,以紀念在這場史詩般的大撤退中英勇獻身的英法聯軍陣亡將士。這是後人對於那些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將士的敬意!

閱讀全文

與敦刻爾克為什麼打不過法國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0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4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5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