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難民問題 美國,法國,英國(最好還有德國)的國家立場
一)難民問題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在歐洲產生了大量的難民,使得難民的保護成了國際性的問題。在歷史發展中,人類社會在保護難民和維護自身組尊嚴的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並且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在頒發的一些關於難民證件的專門協定中出現了關於難民的最初定義,各種協定條約對於難民的定義並不相同。其中,1951年在日內瓦訂立的《關於難民地位的公約》(1954年生效)與1966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關於難民地位的協議書》(1967年生效)較全面較准確的歸納了難民的普遍性定義。1951年《關於難民地位的公約》中指出,「難民」是指:「由於1951年1月1日以前發生的事情並因有正當理由畏懼由於種族、宗教、國籍、特殊社會團體成員或政治見解,而有恐懼被迫害的充分理由,置身在原籍國領域外不願或不能返回原籍國或受該國保護的人。或者不具有國籍並由於上述事情留在他以前經常居住國家以外而現在不能或者由於上述畏懼不願返回該國的人。」在1951年《關於難民地位的公約》起草時,一些國家堅決反對承擔無法預見的某些義務,為此,公約列入了1951年的時間限制。同樣為了滿足某些國家的願望,1951年公約還允許締約國將他們對公約的義務限制在由於發生在歐洲的事情而成為難民。⑴
另外,一些區域性的公約在聯合國上述公約的基礎上,也對難民問題做了進一步的擴展和細化。例如《關於非洲難民某些特定方面的公約》規定:「難民一詞亦適用於由於其居住國或國籍國部分或全部地遭到外來侵略、佔領、外國統治或出現嚴重危害公共秩序事件,而被迫離開自己的習慣居住地而在其居住國或國籍國以外,尋求避難的任何人。」
依據國際法,獲得難民地位的人可以享受國際社會的特別保護和援助。因此,難民地位的甄別和確定具有重要意義。根據1951年公約和1967年議定書,作為難民,要獲得難民地位必須具備四項基本條件:其一,已經離開其原籍國,其二,具有正當理由擔心受到迫害,其三,這種擔心理由必須有下列五種原因:種族,宗教,國際,屬於某社會團體,政治見解。其四,由於擔心迫害,不能或不願受該國保護,或者返回該國。⑵
國際法確立的對難民的保護的原則主要有兩個,即「不推回」原則和「國際團結合作原則」。 「不推回」原則(principle of nonrefoulement)要求,除非有正當理由認為難民有足以危害其所處國家的安全等其他嚴重情形,任何國家不得以任何方式,將難民驅逐或送回其生命或自由受到威脅的領土邊界;⑶「國際團結合作原則」要求,世界各國在難民的接納、安置、援助、保護,難民事務開支的分攤以及消除和減少難民的產生的根源方面有責任加強團結與合作。
那麼賴昌星是否適用加拿大難民資格申請呢?加拿大移民局律師雷斯尼克辯稱,賴昌星因涉及中國廈門遠華公司大規模走私案逃往美國,因此不適合難民身份的申請。雷斯尼克在向審理賴昌星申請書的移民與難民局提出的最後抗辯書中說,賴昌星擔心在中國被提控的理由,不是政治、種族或宗教問題,而是其經濟犯罪活動。移民與難民局是半官方機構,不屬於移民部。賴妻曾明娜及其三名子女也曾申請難民身份。雷斯尼克說:「有確鑿證據顯示賴昌星和曾明娜掌理遠華業務和逃稅數百萬美元。」她又說,他們涉及行賄、走私和欺騙的重罪,使他們申請難民無法受理。
(二)引渡問題
引渡是指一國應外國的請求,把在其境內被外國指控為犯罪或判刑的外國人,移交給請求國審理或處罰的一種國際司法協助行為。
引渡以條約為依據。引渡的主體只能是國家,有以下三類國家:1 罪犯本人所屬國;2 犯罪行為發生地國;3 受害國。
其中引渡又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1、引渡的理由:是指被某國指控為犯罪或判刑的人。
2、政治犯不引渡原則:現在已成為各國公認的國際法原則。最早在1793年法國憲法中就規定了政治犯不引渡原則,但各國對政治犯的界定並不一致,由於屬地管轄權的原則,被請求國可以自由決定是否引渡。
3、引渡的效果,請求引渡國即可根據其法律對罪犯進行審判,但是,根據「罪名特定原則」,對該罪犯,請求國只能就其請求引渡時所指控的罪名加以審判和處罰。不得以此罪名引渡而以彼罪名審判。
引渡的法律基礎是一個主權國家對犯罪的管轄權,包括屬地,屬人和其他管轄權等。也就是說,請求引渡的國家,基於國際法上承認的依據,對該名身處他國境內罪犯享有管轄權。可以引渡的罪行在19世紀以前主要是政治犯,異教徒和逃兵。但由於資產階級革命得勝利,罪刑法定和民主原則得確立使引渡的對象發生了根本改變。各國變為只引渡普通刑事犯。而且「政治犯不引渡」原則已經成為國際公認的習慣法則。
引渡不是一項國際法上的義務,是否給予引渡完全取決於被請求引渡的國家。引渡條約使國家間引渡罪犯依據。因為國際法上沒有賦予國家以引渡的義務,在沒有引渡條約的情況下,是否將罪犯引渡回申請國完全是被申請國自己國家的事情,對於賴昌興案件來說,如果中國和加拿大沒有引渡條約,那麼加拿大想引渡就引渡,不想引渡就不引渡,我國沒有絲毫辦法。而且被要求引渡國享有庇護權。所謂庇護權,是指一個國家對於遭受追訴的外國人給與保護,並拒絕將他引渡給另一國。不過,日本的一些學者卻認為:「庇護全部是國家的權利,而是從保護人權出發的個人權利,國家對他有相應的庇護義務,這是我國的主要觀點。」⑷但是如果有了引渡條約就不一樣了,引渡條約一般會約定兩個或多個國家之間關於互相引渡罪犯的相關條件和其他事項。如果在條約中承諾對某個國家的罪犯進行引渡,那麼引渡就成為了國際義務,必須履行,沒有正當理由不能隨便拒絕引渡。
另外,在引渡賴昌星時還會遇到的問題就是「死刑不引渡」。
「死刑不引渡」規則在國際引渡合作領域內已經得到廣泛承認的規則。按照這條規則,當被請求國有理由認為被引渡人在引渡後可能被判處死刑時,就可以拒絕引渡的請求。眾所周知。加拿大是比較早廢除死刑的國家之一,而我國對於死刑廢除問題上仍存在較大爭議,目前主流觀點是對其持否定態度。根據《聯合國引渡示範條約》第3條明確規定,如果被請求引渡人沒有得到或不會得到《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4條所載的刑事訴訟程序中的最低限度保障,應當拒絕引渡。最低限度保障主要包括的就是獲得法律幫助權、不自證其罪權(或沉默權)、辯護權、申訴權、申請調取證據權等。⑸
我國在參與的國際刑事司法合作實踐中一直避免直接引入「死刑不引渡原則」。在引渡實踐中也堅持不松動的立場。這主要有以下兩點擔心和顧慮:其一,擔心在國際刑事合作中,使得犯有經濟犯罪或其他嚴重刑事犯罪潛逃國外的中國公民以此為依據,而逃脫處罰;被請求國也會據此而拒絕中國的引渡請求;其二,擔心會動搖國內關於制定死刑的理論基礎,甚至造成死刑的廢除,從而使國內的治安形勢惡化,犯罪率上升。我國在賴昌星案的做法實際上是變通適用「死刑不引渡原則」,即在廢除死刑的國家與保留死刑的國家之間進行引渡時,請求國做出對被引渡者不予執行死刑的承諾保證。外交照會畢竟是一種正式的政治承諾。雖然在法理上沒有爭議,但在實踐中卻破壞了法制統一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並且每一個案都如此處理也不現實,從長遠看,還會削弱我國外交承諾的信譽。
但是我國不應該再迴避「死刑不引渡原則」了,是否可以通過立法建立起一套實施「修正死刑不引渡原則」的制度,即專門建立一個執行「被引渡人不執行死刑保證」的機制相當重要。對內可以從立法上解決法制統一問題,對外可以顯示我國對承諾的切實履行。此外,解決好「死刑不引渡」問題,我國也更容易與更多的國家簽訂引渡條約。有了引渡條約,將罪犯引渡回國接受審判也就更為容易和便捷了。
(三)政治避難
政治避難,是指一國公民因政治原因向另一國請求准予進入該國居留,或已進入該國後請求准予在該國居留的行為。享受庇護的外國人,通稱「政治避難者」,在所在國的保護下,不被引渡或驅逐。政治避難者的居住、遷移和行動方面的管理,原則上按照一般外國僑民待遇,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依其個人地位的不同而區別對待。
避難一詞原指由於種族、宗教、參加特定社會團體、政治思想等原因,在本國受到迫害或出現了遭受迫害的明顯的可能性而逃到國外,不指望本國政府給予保護,不願意回到本國而言。因上述理由均與政治聯系在一起,所以便稱為政治避難。
一個國家對於請求政治避難的外國人,准許其入境、居留並給予法律保護,國際法上稱之為「庇護」。一個國家給予某人以庇護,是以不將其引渡給另一國家為前提的。十九世紀中葉以後,各國之間的引渡條約,一般都有政治犯不引渡的條款。
在國際法上,准許政治避難和拒絕引渡,是國家主權范圍內的事情。但是,這只限於政治犯,而不能允許一般刑事罪犯避難。
那麼賴昌星是否符合政治避難的條件呢?
賴昌星擔心在中國被提控的理由,不是政治、種族或宗教問題,而是其經濟犯罪活動。加拿大法庭認為雖然自己沒有評判中國刑事司法制度的權力,因為兩國法律制度的根本差異,在某些方面進行比較是毫無意義的。但也認為本案是判斷申請人是否是公約難民,所以程序需要分析中國刑事司法制度。法庭採信了加拿大的觀點。另外法庭得出結論是:中國司法制度這么多年來一直在改進,中國司法制度不至於造成賴昌星案件不公正的審判,因而不存在所謂的「迫害」。
❷ 為什麼阿富汗的難民去歐洲而不來中國
從1979年蘇聯入侵到2021年8月美國撤軍,阿富汗經歷了42年的戰爭。42年戰爭給阿富汗帶來了數百萬難民。那麼,這些難民都到哪裡去了呢?其實最主要的難民集中地是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邊境地區。
2001年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後,大量的難民還是繼續湧入巴基斯坦。2003年3月17日巴基斯坦、聯合國難民署、阿富汗三方簽署了阿富汗難民自願遣返協定。
❸ 歐盟為什麼拒絕阿富汗難民入境
歐盟之所以會選擇拒絕阿富汗難民入境,主要是因為現在部分歐洲發達國家已經接受很多難民了,如果這個時候再讓阿富汗難民進入到歐洲境內,將會給歐洲各個政府造成非常大的財政負擔,因為這些難民進入以後,不僅會降低本國居民的收入,而且還會給這個國家造成不小的經濟負擔,因此歐盟在各個國家的訴求上,拒絕阿富汗難民入境,也是從各個國家的實際情況考慮才作出的決定。
最後歐洲各個國家不得不去面臨一個殘酷的問題,就是不得不再一次去接受難民,因為這些難民已經無路可退,必須要進行接納,如果這個時候不接納,對自己國家也是一種影響,最重要的是這些難民被隔離在邊境線上將會影響整個國家安全,有一些重要的地理位置甚至還會影響經濟。
❹ 最近襲擊巴黎的ls是什麼來頭,是怎麼產生的是伊斯蘭國政府嗎求詳解不要那麼深奧。
首先,法國是歐盟的一大核心,對恐怖分子來講襲擊法國具有象徵性的意義。歐洲之父讓 莫內就是法國人。在「歐共體」以及「歐盟」時期,法國在歐盟東擴、歐盟改制、東南歐穩定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法國因此被形容為歐洲一體化的發動機之一。此次有組織的襲擊事件很大程度上是恐怖分子希望通過襲擊法國,向整個歐洲發出威脅信號。
其次,法國將於本月30日舉行第二十一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恐怖分子希望藉此打亂歐洲乃至世界的政治秩序。世界上有100多位國家元首將參加此次巴黎氣候大會,氣候問題也是世界性的政治議題。恐怖分子選在此時進行襲擊行動,也是在向全世界宣示其有能力影響世界性政治活動的實力。
再次,法國多次空襲敘利亞ISIS基地,恐怖分子藉此予以反擊。9月26日,法國首次出動戰機空襲ISIS在敘利亞的基地。法國總理曼紐爾 瓦爾斯曾在當時強調說,此次軍事行動旨在阻止伊斯蘭國對法國可能展開的敵對行動。目前ISIS雖然尚未正式承認,但據法新社消息稱,巴黎恐怖襲擊現場現場有ISIS成員高喊口號,很難說其組織與此次恐怖襲擊沒有關系。如果說,ISIS希望通過此次襲擊來表明法國之前的空襲行動並不奏效,同時也給參加空襲行動的所有國家一個警告,也說得通。
最後,難民為法國國家安全帶來了潛在的宗教、社會沖突隱患。難民危機中雖然法國等國家支持接受難民,但普遍缺乏有效手段來應對龐大的難民群體。這導致歐洲穆斯林人口顯著增加,但無法融入歐洲社會。特別是在歐委會公布難民分配方案後,法國須接受3.1萬名難民,這對法國未來的安全局勢更是雪上加霜。此外,很多難民均為青年男性,早有報道稱ISIS成員喬裝打扮為難民混入歐洲。尤其當恐怖分子進入申根區後,他們便能夠自由在申根國出入。
總之,此次巴黎恐怖襲擊事件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素相交織,不能單純將其歸結為某個因素,也不能孤立看待某個因素。難民危機、宗教沖突、中東局勢以及法國本身的地位是為此次事件埋下了隱患。
❺ 歐洲為什麼要接受難民如果我們將街上流浪漢都運到歐洲,他們也會收嗎
人道主義,而且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的干預行為,才導致那些地方政局不穩,自嘗苦果吧,接收也是責無旁貸
不會,我們數量太多了,他們接受了幾十萬都是強制的,本來各國才收幾千,看他們怎麼處理難民的,騙上車,送到難民營,過幾天一起送回去,,,真的以為多文明嗎,如果這么好說話,怎麼會有這種三歲小難民淹死的事件,難民也不傻,如果那麼好說話,犯不著拿命來偷渡的,據我所知地中海已經淹死幾千了,這已經明擺著高風險了,可是還是控制不了,你真的想占富國的便宜,和做夢一樣好吧。不過他們也有自己的無奈吧,如果大家都這么來,也要亂套的,所以不要想了,送過去留幾個真的看不過去的,其他的肯定趕回來
本身的社會福利制度已經夠吃不消了,再來一群吃飯的,,,集體緘默很正常吧
❻ 好可怕啊,歐洲為什麼接收那麼多難民
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在歐洲,德國經濟發展最好,社會穩定,教育、醫療、社會福利以及給難民的待遇和保障都很好。政府和民眾目前都樂於接收難民。與那些抵制難民、經濟發展落後的東歐國家以及危機纏身的希臘、西班牙等國相比,德國無疑是更好的選擇。第二,因為德國在此前已經接收了許多來自這些戰亂地區的移民,所以難民來德國可以投親靠友。第三,德國的文化(思想家、汽車、足球等)對難民具有吸引力。當然,也有不少難民是盲目或偶然來德。其中,有人是聽從了蛇頭的建議,有人是為了借道前往法國或瑞典,結果被德國扣下,還有人是因為其他歐盟 不願意接受!
❼ 北歐為什麼要接受中東難民
一,北歐發達富裕。即便減桐滑少了補助,寬戚難民仍可以得到每月約5000人民幣的補助。二,人道主義慎輪陵,就是我們所說的聖母,他們深切同情並且願意幫助受苦的民眾,完全沒看到穆斯林的威脅。歐洲接收這么多的穆斯林,中國的同治回亂遲早會在歐洲重現。
❽ 歐洲為什麼接受國際難民
歐洲各國大多數是發達國家,社會發展程度水平高。不同的歐洲國家接收難民有不同原因,但是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出於人道主義立場。
德國是目前為止接收難民最多的歐洲國家,超過20萬難民滯留德國,入境難民超過60萬。但是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各國政府與民間組織並沒有對難民危機做好充足的准備,沒有足夠的住房和後勤供應,基礎設施的短缺也是歐洲接收難民的一個巨大問題。
鯠歐洲難民危機,冄頭條或者稱歐洲移民危機,指自從2010年底爆發阿拉伯之春後,數量激增的難民或是經濟移民,從中東、非洲和亞洲等地經地中海及巴爾干半島進入歐盟國家尋求居留而產生的移民潮,其中多數來自敘利亞、阿富汗和厄利垂亞。
歐洲的難民危機已在歐洲引發嚴重的社會及經濟的危機,不少國家及政治人物嚴厲批評歐盟的難民政策,認為歐盟長年的人口自由流動及開放邊界的政策嚴重影響歐洲的國家安全,導致滲入了伊斯蘭恐怖主義、伊斯蘭教法推行者,而引致右派民粹主義的崛起。
德國是目前為止接收難民最多的歐洲國家,超過20萬難民滯留德國,入境難民超過60萬。但是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各國政府與民間組織並沒有對難民危機做好充足的准備,沒有足夠的住房和後勤供應,基礎設施的短缺也是歐洲接收難民的一個巨大問題。
每一天難民所消耗的金錢和人力物力成本相當於一支集團軍隊的消耗,本來就經濟萎靡的歐洲遭受迎頭痛擊,顯得更加一蹶不振。同時因為難民的過多湧入,大量佔用了原本歐洲國民的設施和福利,引起了很多國家的國民強烈的抗議,丹麥、瑞典更是爆發了反難民沖突。如今難民危機下的歐洲可以說是內憂外患,尋求解決難民危機的方法也是當下歐洲最重要的事項之一。
❾ 非洲難民偷渡歐洲原因 難民為什麼要去歐洲
1,歐洲局勢穩定,生活保障設施完善,對難民的補助比較多。
2,法德,特別是德國表示了願意接受數十萬難民的計劃,法國也有接受難民的傳統,所以去的難民比較多,其實還有北歐的一些國家也計劃接收數萬難民。
❿ 外交部回應中方是否接受阿富汗難民說了什麼
在8月20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中方是否會援助阿富汗大規模撤離行動,是否願意接受阿富汗難民?華春瑩表示,我們認為,當前阿富汗局勢的當務之急是國際社會應該一道幫助阿富汗的有關派別進行對話和溝通,促使阿富汗不再發生新的內戰或人道主義的災難,最大限度地避免無謂的傷亡和產生大規模的難民,這是解決阿富汗難民問題的根本之道。
所以,各方最重要的是要趕緊去支持鼓勵阿富汗的各個派別各個民族加強團結,通過對話和協商找到一條阿富汗人民能夠接受且符合他們利益和國情的,一個開放包容的政治框架,能夠盡快實現政治平穩過渡。停止戰爭,讓人民能夠穩定下來。
阿富汗難民潮攪動德法大選
因為國內局勢劇變,大量阿富汗人逃離本國,這讓歐洲各國擔心難民危機會重演。對歐洲來說,難民問題不僅是社會問題,更是攪動各國政治的爭議性話題,對將在9月迎來大選的德國和將在明年迎來大選的法國, 更是如此。
德國總理默克爾日前表示,德國可能會為大約1萬名阿富汗人提供庇護。德國外交部周三表示,自周一以來,已有大約1600人撤離阿富汗,其中包括德國人和為德國工作的阿富汗人。盡管批評德國接收難民數量太少的聲音很多,然而美國CNBC網站20日評論稱,德國政府發出了歡迎阿富汗難民的信號,不過這個信號將在德國9月26日大選前改變。
2015年,默克爾因向難民開放德國邊界而受到批評。德國選擇黨在難民危機之後勢頭大增,並於2017年首次進入德國聯邦議會。有專家表示,一旦阿富汗人被接收到德國,德國選擇黨可能會藉此指責默克爾政府製造難民危機,屆時德國執政黨將不得不改變態度。
法國也將在明年舉行大選。據法新社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雖然尚未宣布參選,但沒有人認為他會放棄競選。馬克龍周一晚的表態日前引發巨大爭議。他表示,法國將盡最大努力 「保護最受威脅的人」,但必須預防並保護法國免受重大非正常移民潮的影響。
批評者認為,馬克龍在移民問題上的立場向右轉,是希望爭取右翼選民支持。有專家稱,馬克龍周一的講話是 「高超的政治做戲」,他所說正是法國人想聽到的,因為民調顯示,2/3的法國人認為移民對國家不是一件好事。
以上內容參考澎湃新聞-中方願意接受阿富汗難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