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音樂如何

法國音樂如何

發布時間:2023-04-18 07:17:10

㈠ 有哪些法國音樂推薦

我來給大家推薦八首,我最喜歡的法國音樂,詳細如下:


1.Les chansons d'amou,這個是巴黎小情歌的插曲,唱的人是louis gareel,電影的男主角,這個歌不好找,你要我可以發給你,或者你自己去看看巴黎小情歌,聽聽這首歌。

2.Jardin secret,很舒服,我估計你還是下不到,可以發給你

7.histoire d'un amour,這個要聽victoria abril唱的

8.mes hommes,這個也要聽victoria abril唱的,我記得搜狗能找到

總結:

法國音樂給我們一種浪漫主義的感覺,充滿愛意氣息的法國歌曲在你耳邊響起,就好像你最愛的人在你耳邊對你輕聲說情話。

㈡ 德國,義大利,法國的音樂風格

一、德國歌劇風格

(一)韋伯及德國初期歌劇

韋伯是十九世紀初期德國重要的歌劇作曲家,他以民間歌劇為基礎,從本國音樂傳統中探索德國浪漫主義歌劇創作的道路,吸收外國歌劇的優點,並創作出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德國浪漫主義歌劇《自由射手》。德國浪漫主義歌劇的特點,在《自由射手》中有相當的體現:(1)情節取自中世紀歷史、傳奇或神話,《自由射手》取材於德國民間關於黑獵人的古老傳說,故事中有神怪異事;(2)勾勒狂野而神秘的大自然背景以及儉朴的鄉村生活和鄉村風景;(3)重視物質和神靈的背景,這點與當時的義大利和法國歌劇有所不同;(4)採用德國民族情調的簡單民歌曲調,在寫山林和獵人時用了獵人號角的音調,寫農村節日用了民間舞蹈和進行曲以及獵人合唱;(5)樂隊色彩對於戲劇情節的渲染起到了非常突出的作用; 韋伯不滿足於《自由射手》那種比較靠近歌唱劇及單純的民間風格,力圖創造理想中的「綜合藝術」式的德國歌劇。

《歐麗安特》是他進一步發展德國浪漫主義歌劇的嘗試,不含道白,規模結構近似大歌劇,音樂貫穿全劇。音樂織體連綿不斷,採用對比的和聲風格來刻畫戲劇中的敵對力量,主題以反復和變形出現。這種通過反復出現的音樂主題、音色和調性來達到音樂的連續和統一,為瓦格納的歌劇開辟了道路。

(二)瓦格納與十九世紀中下葉的德國歌劇

瓦格納是十九世紀德國重要的歌劇作曲家,他的貢獻在於創造出完美的德國歌劇範例,開創「樂劇」的新形式歌劇,尤其是在後期的創作中新的和聲體系打破並瓦解了傳統調性的創作思路,建立了一種新的歌劇審美傾向。

瓦格納歌劇的風格體現在:(1)歌劇以體現永恆精神的神話為主題,採用北歐(包括德國)的古代中世紀神話與傳說作為題材;(2)樂隊的編制擴展,重視器樂的表現力,管弦樂地位與唱詞同等重要,有時甚至比唱詞更好地表達歌劇內容;(3)詩歌與音樂的結合、舞台與表演的融合成為了一種綜合的藝術形式;(4)採用「無終旋律」織體,把歌唱聲部融入樂隊中;(5)主導動機成為瓦格納樂劇中不可缺少的音樂元素;(6)不協和音、不清晰調式已經開始出現,逐漸瓦解傳統和聲功能體系;(7)表現出深刻的哲理性和思想性,瓦格納認為神話代表永恆的真理,使他內心的崇高性、哲理性得到體現。

二、法國歌劇風格

(一)十九世紀上半葉的大歌劇和喜歌劇

十九世紀上半葉巴黎成為

㈢ 法國民族音樂

法國民族音樂的傑作——《法國山歌交響曲》

文桑·丹第(1851-1931)出身於法國的一個古老的貴族家庭,由於有良好的家庭環境他9歲就開始學鋼琴,隨後又隨拉維尼學習了和聲學,並表現出一定的音樂天賦——雖然不是神童式的人物。但同樣也是由於他的社會地位和周圍的環境使他不能以音樂為職業。丹第開始是學習法律,但是普-法戰爭的爆發打斷了他的學業。不過在1870年戰爭結束後他又重新回到音樂的學習上。

丹第在1870年之前創作了一首弦樂四重奏吸引了弗蘭克的注意,弗蘭克稱贊了這部作品,給於丹第很大的鼓勵。1872年丹第正式成為弗蘭克在音樂學院的管風琴班上的學生。從那時起,弗蘭克就成為丹第的老師和摯友,同時丹第也把弗蘭克視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精神領袖。為了學習更多的知識,丹第在1875年從音樂學院畢業後首先來到Châ;;;telet的管弦樂隊充當定音鼓手,很快他就成為合唱隊的指揮,1887年丹第協助了瓦格納的歌劇《羅恩格林》在法國的首演。1896年丹第和Bordes、Guilmant一起創立了聖詠學校,並成為第一任的校長,並在隨後的30多年中繼續領導這個學校。這是他作為職業音樂家生涯中的一件大事。這個學校以弗蘭克的教育體系為基礎,不僅注重當代的作品,而且為學生打開了一個通向過去的窗口,引導學生注意了許多不為人知的中世紀音樂作品。在發展法國交響音樂、合唱音樂創作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培養出了許多著名的作曲家如魯塞爾、薩蒂等,為20世紀的法國音樂做出了巨大貢獻。丹第的生活平靜,他的音樂活動基本只在國內。他是法國民族音樂協會的最早的成員之一,並擔任秘書工作十多年之久,在弗蘭克去世後又擔任了主席的工作。1931年12月2日文桑·丹第病逝於巴黎。

丹第真正的音樂創作開始於1874年,他的處女作是根據席勒的《華倫斯坦》寫的一部管弦樂序曲(後來改成他的交響三部曲《華倫斯坦》的第二部)。丹第創作的體裁較廣,從鋼琴音樂到室內樂、交響曲、歌劇、歌曲均有所涉獵,其中不乏精品。丹第的音樂創作受到了三個方面的影響。首先,在作曲技法方面丹第同時受到兩個人的影響,一個是弗蘭克,一個是瓦格納,丹第的創作手法上可以看到弗蘭克的半音化手法以及瓦格納式的主導動機的運用,這些都為他的創作提供了可靠有力的工具。其次,法國豐富多彩的民間音樂為丹第提供了創作的素材。丹第的創作是深深的植根於法國的民間音樂之中。自童年時代起,他就經常在塞文山區度假,他對於祖輩的故鄉有著一種強烈的熱愛;他對法國的民間音樂有著廣泛而濃厚的興趣,並致力於法國民歌(尤其是維維埃山區的民歌)的改編工作,曾經出版過一套《法國民歌集》,法國的美妙的民間音樂已成為丹第創作靈感的源泉。最後,丹第的宗教信仰也對他的創作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有人還認為丹第具有「哥特式的精神」。丹第是一個虔誠的教徒,他曾經說過「一切藝術的原則都屬於純粹宗教的范疇」。他崇尚中世紀,認為藝術家應該具有三種德性:信仰、希望和仁慈,即對上帝和藝術要有信仰;對將來要有希望;仁慈是一切創作的唯一原則,就是「愛」。他的創作風格也包括了三個方面:裝飾性、結構性和富於表現性。丹第很自然的的把一些「傳統的」東西運用到他的創作之中,形成了他自己的作曲理論。

丹第的作品構思嚴謹,結構精緻,表現出一種發展的連續性和結構的嚴密性,具有一種不斷傳播循環的動力。古典主義的傳統和浪漫主義的精神在丹第身上表現出一種奇怪的調和。丹第本質上說是一個浪漫主義的作曲家,充滿了激情和活力,但是丹第從來不會讓他的激情失控,他有一種清醒的極為有系統的理智和一種堅韌的意志,把他內心四射的激情牢牢地控制在嚴謹的結構之中,但又直接明了,絲毫不像勃拉姆斯作品中的那種盤根錯節。和那些整天沉浸在自己的夢幻中的浪漫主義人士不同,丹第很注意傾聽外界的一切聲音,留意著外界現實的魅力,這些保證了他能夠通過最可靠的途徑來實現他的理想。

雖然丹第是個貴族出身但在他身上卻體現不出多少法國貴族社會的影子。這個貴族後裔的藝術非常接近普通的人民大眾,他知道如何描繪普通老百姓,他很能理解普通人民粗獷的熱情。丹第有著山裡人粗爽的靈魂,他的身上帶有濃濃的鄉土氣息,他的音樂也是想山裡人一樣爽直有力的,絲毫沒有那種世俗虛偽的文雅之詞。他對大自然有著深深的眷戀之情,就像植根於大地的樹木一樣。他是一流的風景音樂畫家,從他的這些美麗的音畫般的作品中透射出對祖國深沉的愛。

㈣ 法國音樂的發展歷程

法國的專業音樂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紀的宗教音樂。直到8世紀上半葉,高盧人都是用高盧聖詠作為禮拜儀式用的音樂,其中含有多神教的和世俗的因素。到 8世紀末,由於加洛林王朝採用羅馬教會典禮,格列高利聖詠排擠了高盧聖詠而居統治地位。利摩日、梅斯、魯昂等地修道院成立聖歌學校推廣格列高利聖詠。諾曼底、利莫贊等地有了符號記譜法,並有專門從事音樂研究的理論家。9 世紀查理曼大帝國崩潰和教廷衰退時期,宗教音樂中產生了新的音樂形式,魯昂的瑞米耶日修道院和聖加爾修道院的僧侶創造了「西昆斯」(散文詩花腔歌調)和「特羅普」(填詞花腔歌調)。這是世俗音樂對宗教音樂的滲透。利摩日城的聖馬夏爾修道院的復調音樂活動,形成了歐洲音樂史上最初的樂派。自此至15世紀末,法國成為高度發達的復調宗教音樂中心。從11世紀起,世俗音樂有了很大發展,在流浪藝人、民間歌手中普遍流傳的是抒情獨唱歌曲「埃斯坦皮耶」和舞蹈歌曲「巴拉德」。12、13世紀,法國南方和北方的吟唱詩人成為單聲部抒情歌曲的主要創作者。他們之中一類是出身於貴族的業餘音樂愛好者,一類是出身於平民的專業作曲者。貴族出身的吟唱詩人由流浪藝人為他伴奏,平民出身的吟唱詩人把手藝匠、市民的特點帶到這種藝術中來,所以它不僅僅是騎士的藝術。吟唱詩人演唱的多為愛情的、世態風俗的、十字軍東征的內容。體裁有田園歌、晨歌、史詩歌、對唱遊戲歌、埃斯坦皮耶等。北方的吟唱詩人以阿拉斯城為中心,它的代表作曲家亞當?德拉阿爾(約1250~約1306)創作了帶有音樂的戲劇作品《羅班和馬里翁》。 12世紀後半葉到13世紀,教會多聲部音樂活動的中心從利摩日轉到巴黎,出現了以萊奧南和佩羅坦為代表的巴黎聖母院樂派。這時的體裁除給格列高利聖詠曲調加上新曲調一直到 4個聲部的奧加農以外,還有在聖詠曲調上加不同歌詞的新曲調的經文歌以及所有聲部的曲調都是作曲家新創作的「孔杜克圖斯」等新體裁的出現,完成了所謂「古藝術」的發展階段。
14世紀是所謂「新藝術」時期。法國是「新藝術」的發祥地,它已經表現出人們開始擺脫中世紀教規束縛,文藝復興初期的世界觀和美學觀,音樂表現手法大大豐富了(見彩圖[法國14世紀的音樂狂歡節(繪畫)])。這個時期的經文歌的最大特徵是採用了等節奏型,即固定歌調和其他聲部用同一節奏型反復,大大加強了樂曲結構的統一性。維特里在他的理論名著《新藝術》(約1320)中探討了有量記譜法以及節拍等問題,他稱這種新型音樂為「新藝術」。「新藝術」的大師為馬紹,他從事世俗音樂和宗教音樂兩方面的創作。他所作的巴拉德、迴旋歌多為兩三件樂器伴奏的獨唱曲,他所作的4聲部彌撒曲《聖母彌撒曲》,是最早由一位作曲家獨立完成的大型復調音樂。
15世紀,勃艮第公國的政治、經濟力量迅速上升,文化繁榮,勃艮第樂派躍居歐洲復調音樂發展的前列。這個樂派的代表人物是G.迪費和G.班舒瓦,這個樂派主要從事復調音樂風格的探索和實驗,因而大型復調音樂體裁得到發展。這個時期標志著從「新藝術」向文藝復興風格的過渡。 16世紀,在文藝復興鼎盛時期法國音樂得到繁榮發展。代表法國人文主義精神的音樂體裁是世俗的歌謠曲。歌謠曲反映了市民階層的愛好,確立了法國音樂的民族性,有意識地不再模仿後期尼德蘭樂派的繁瑣的復調技法,向主調音樂演變,並恢復了法國式的簡潔流暢和描繪性。它的代表人物是C.雅內坎。他的著名作品有《馬里昂戰役》、《狩獵》、《鳥之歌》、《巴黎的喧嘩聲》等。歌謠曲流行全歐,後來義大利以它改編的器樂曲稱作「法國坎佐納」,是巴羅克時代飛躍發展的器樂的萌芽。這時的主要樂器是琉特、六弦維奧爾琴等,當時小提琴還是純民間樂器,它在文藝復興時期逐漸成為主要樂器,這過程反映了平民文化與貴族文化的尖銳斗爭。 17~18世紀上半葉,法國史學家稱為古典主義時期,音樂史上稱為巴羅克風格時期,此時盛行代表法國宮廷審美趣味的洛可可風格。在路易王朝的君主專制下,宮廷音樂興盛起來。同時,由於與佛羅倫薩的美第奇家族數次聯姻,也帶來強大的義大利影響。1659年,上演了R.康貝爾(約1627~1677)的宮廷歌劇──田園劇《伊西》。1671年他的5幕田園劇《波莫娜》,在第1座法國宮廷歌劇院的開幕式上演出佛羅倫薩人J.-B.呂利是法國民族歌劇的奠基人。他的歌劇《阿爾米達》、《忒修斯》取材於古希臘的神話和歷史英雄故事,具有抒情悲劇的特色。有許多舞蹈與合唱場面,戲劇性的獨白──朗誦調吸收了法國古典悲劇的朗誦特點,從而表現出法語詩歌的韻律。呂利還設計了由慢、快、慢 3部分組成的「法國序曲」形式,對歐洲器樂發展有很大影響。呂利以後,法國歌劇向娛樂方向發展,抒情悲劇變成了嬉遊演出。
18世紀中葉,J.-P.拉莫的田園詩般的牧歌式風格的歌劇問世。他的歌劇顯然是受到當時流行的洛可可風格的影響。他的代表作是《嫵媚的異鄉》、《卡斯托耳和波呂丟刻斯》。拉莫還創立了關於和弦、和弦轉位、基本和聲功能的學說。他和F.庫普蘭是法國哈普西科德學派的完成者,這個學派的風格以優美、典雅、運用民間舞曲素材、描繪日常生活情景、富於裝飾音而著稱。他們創造了舞曲性組曲和標題小品,並預示了近代鋼琴的織體手法。 18世紀中葉,義大利趣歌劇傳入法國,在音樂界引起激烈爭論,史稱「丑角論戰」。實際上它是以網路全書派為代表的平民知識界與貴族藝術代表之間、平民美學觀點與貴族美學觀點之間的斗爭,結果產生了法國歌劇的新體裁。它的第1部作品就是 J.-J.盧梭的《鄉村卜者》。劇中主人公不再是神話傳說中的英雄而是平民百姓,以對白代替朗誦調。1702年巴黎建立義大利喜歌劇院,經常上演法國喜歌劇。 從18世紀後半葉到19世紀,一直到H.柏遼茲以前,法國民族音樂處於衰落時期,在法國樂壇上起主導作用的都是外國作曲家,如C.W.格魯克、L.凱魯比尼、G.斯蓬蒂尼、G.羅西尼、G.邁耶貝爾等,他們長期居住在法國,許多作品都在法國創作和上演。格魯克的歌劇改革是以義大利歌劇和法國歌劇為基礎的,特別是他在巴黎時期創作的歌劇《伊菲格涅亞在陶羅人里》,它的抒情場面和世態風俗的場面,顯然是借鑒了法國的歌劇傳統。他的歌劇也影響了法國歌劇創作。
法國大革命前夕,出現了一種嚴肅喜歌劇。它宣揚人的高貴與卑賤不取決於它的出身,而取決於個人的品質,為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拯救歌劇」作了准備。它的代表作曲家是比利時人A.-E.-M.格雷特里。他善於運用交響性的描繪手法,採用了後來稱為主導動機的手法。他的著名作品是《獅心王理查》。 19世紀10~20年代法國喜歌劇開始浪漫主義化。它的代表作曲家之一是F.A.布瓦爾迪厄。他的喜歌劇《白衣姑娘》的主人公接近當時浪漫主義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他運用了富於色彩的管弦樂手法(如採用了豎琴),在旋律上使用了蘇格蘭的音樂語言,從而使這部歌劇面目一新。19世紀30~40年代,在D.F.E.奧貝爾、A.亞當、E.L.阿萊維等人的喜歌劇中加強了抒情因素,運用了民歌素材。奧貝爾的喜歌劇《弗拉?迪亞沃洛》、《黑斗篷》、《青銅馬》等,犀利機智,充滿了法國式的俏皮。他的大歌劇《波蒂奇的啞女》是以1697年那不勒斯人民起義為題材,配合了當時一觸即發的革命形勢。它在布魯塞爾的首演(1830),激發了比利時人反抗荷蘭人的起義。 19世紀30年代,法國音樂進入繁榮期在歌劇創作方面有阿萊維的大歌劇《猶太女郎》,亞當的舞劇《吉賽爾》,以及創立了法國浪漫主義歌劇藝術的邁耶貝爾,他的代表作有《惡魔羅貝爾》、《胡格諾派教徒》、《非洲女郎》等。在器樂方面,作曲家H.柏遼茲對法國音樂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他創立了標題交響曲。柏遼茲的交響音樂的特點表現在突出其舞台效果和標題性;他發展了拉莫、格魯克、勒絮爾、斯蓬蒂尼在序曲方面的成就,並把維吉爾、莎士比亞、拜倫、歌德等古典文學大師筆下的人物形象帶到音樂中來,恢復了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群眾性、民主性的藝術傳統。柏遼茲是配器領域的革新家,他使管弦樂隊具有了現代的編制和表現力,著有《配器法》。
30~40年代的巴黎是歐洲音樂文化的一個中心,許多國家的音樂家如F.F.肖邦、N.帕格尼尼、G.羅西尼、F.李斯特等都被吸引到這里來。法國小提琴學派從19世紀初起,對歐洲發揮了影響。它的鼻祖是J.-M.勒克萊爾。後來義大利小提琴家G.B.維奧蒂從1782年起在巴黎住了10年,他與他的弟子P.羅德、R.克魯采和P.巴約的演奏形成了法國小提琴學派的風格。40年代末,法國歌劇受現實主義文藝思潮的影響,出現了抒情歌劇。其中浪漫曲、謠唱曲、敘事曲、詠敘調等比較生活化和室內性的形式代替了大歌劇的龐大結構,合唱與重唱得到發展抒情歌劇的題材多取自文學名著,如C.古諾的《浮士德》和《羅密歐與朱麗葉》,A.托馬的《迷娘》和《哈姆雷特》,J.馬斯內的《維特》等。這些作品大都把愛情主題提到首位,而未能充分展示出原著的社會的和哲學的意義。有些則取材於東方,如G.比才的《採珠人》,L.德利布的《拉克美》等。
法國抒情歌劇的現實主義手法,在比才的歌劇《卡門》中達到爐火純青的境地,可說是19世紀法國歌劇藝術的頂峰。它的人物形象個性鮮明、逼真而生動,戲劇結構嚴整緊湊;世態風俗場面的音樂色彩豐富。但是比才的現實主義成就在以後的法國歌劇中沒有得到發展。由於義大利真實主義思潮的影響,使法國歌劇創作出現了自然主義的傾向。
芭蕾作為獨立的藝術形式,從19世紀30年代開始在法國盛行,那時的最高成就是亞當的《吉賽爾》。到70年代,德利布把完整的戲劇結構和廣闊的交響氣勢帶到芭蕾中來,他的代表作是《葛蓓莉亞》和《希爾薇亞》。
50年代末出現了新的音樂戲劇體裁──輕歌劇。J.奧芬巴赫的輕歌劇題材多樣,但中心主題都是描繪當代風尚,針砭當時的資產階級道德,同時卻又縱容了當時的輕佻低級的趣味。奧芬巴赫的抒情風格在他最後一部創作──歌劇《霍夫曼的故事》中得到充分發揮。 19世紀末20世紀初,印象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C.德彪西受到印象主義繪畫和象徵主義詩歌戲劇的影響,在民族音樂傳統的基礎上,吸收了東方音樂的因素,創造出嶄新的風格,使音樂的表現力大大豐富,他的創作傾向於描繪性,缺乏更深刻的思想性。德彪西在和聲、調性、題材和配器等方面的探索和創新,對現代主義音樂有重大影響。印象派的另一位大師M.拉韋爾,他和德彪西具有同樣敏銳的色彩感和細膩的審美趣味。但德彪西是任憑想像力的自由馳騁,而拉韋爾更注重形式的嚴謹,喜好運用民間音樂素材,尤其是西班牙的旋律和節奏。這一時期對法國音樂有所貢獻的還有P.迪卡斯、福雷、C.科什蘭、V.丹第、A.魯塞爾等。 20世紀初,法國音樂界異軍突起,E.薩蒂舉起反對印象主義的旗幟,他的代表作是舞劇《炫技表演》。在薩蒂的影響下,被稱為「六人團」的D.米約、A.奧涅格、普朗克、G.奧里克、L.迪雷、G.塔耶費爾(1892~1983),他們在創作上和思想上並沒有統一的原則,只是在反對浪漫主義和印象主義的共同立場上聯合在一起。其中最多產的是米約,他醉心於各種手法的創新,一直到運用多調性的寫法。奧涅格是瑞士人,他的管弦樂曲《太平洋231》使他名震全歐,他的最有價值的作品是清唱劇《火刑堆上的貞德》和交響樂作品。年紀最大的迪雷是法國共產黨員,作有大提琴協奏幻想曲、弦樂四重奏曲等,他根據毛澤東的詩詞譜寫了由男高音、合唱與樂隊的《長征》。奧里克是薩蒂的繼承人,他頭腦敏銳,天性幽默,音樂寫得俏皮而富於獨創性。普朗克的創作把古典的明晰和潑辣的諷刺結合在一起,晚年轉為嚴肅的新風格,表現在歌劇《加爾默羅會修女的對話》和弦樂定音鼓協奏曲中。塔耶費爾是位女作曲家和鋼琴家,作有鋼琴協奏曲、鋼琴敘事曲等。
1936年法國出現了一個新的青年作曲家團體「青年法蘭西」,參加的作曲家是O.梅西昂、A.若利韋等。他們公開聲明擁護唯靈論,用現代的音樂技術宣揚天主教教義。梅西昂是現代西方音樂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鑽研印度音樂,研究鳥的歌唱,又深受19世紀C.-A.弗朗克作品的薰陶,形成了他的獨特風格。若利韋探求西方音樂與非洲、波里尼西亞、遠東音樂的綜合。他為電子樂器「馬特諾電琴」和管弦樂隊寫的協奏曲,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A.勛伯格和A.von韋貝恩的學生R.萊博維茲以自己的創作和理論著作宣揚十二音技法。他的學生P.布萊茲從韋貝恩的創作原則進一步演繹成整體序列的創作方法。

㈤ 法國流行音樂有哪些不錯的

babushka -- lube
eartha kitt - je cherche un homme
magic boulevard
nana mouskouri-toi qui t'en vas
alizee--la_isla_bonita
chanson-中國法語歌曲大賽被女生翻唱次數最多的曲目《on a tous le droit》
Dragostea Din Tei_o-zone這首歌你一聽就明白有多火了,先後被翻唱成日文,韓文,中文版本
以上是我的個人推薦,你在kugoo上都能找到。

㈥ 法國具體音樂對後世的影響

1、是一首慷慨激揚的戰歌,鼓舞了戰斗的士氣,於世界,馬賽是法國音樂文化的典型代表,對各散塌國音樂文化有重要影響,促進各國音樂進步。
2、辯掘銷在文藝復興鼎盛時期,法國音樂得到繁榮發展,人文主義逐漸興盛,狂潮之下的法國一步步攜游從封建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並開始探索人的價值。

閱讀全文

與法國音樂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