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什麼代表法國浪漫主義宣言

什麼代表法國浪漫主義宣言

發布時間:2023-04-24 14:00:06

㈠ 克倫威爾序言指的是什麼

是一篇浪漫主義的宣言,它提出:人物不一定是貴族,情節打破「三一律」,語言不是貴族語言,戲劇形式主張悲喜如差劇結合等,全面向偽古典主義宣戰,批判偽古典主義所奉行的清規戒律,從浪漫主義產生的社會根源出發,徹底地挖掉偽古典主義賴以生存的立論基礎,提出具有人道主義精神的藝術真實原則,對照原則,自由原則,強調資產階級的美學理想,成為法國浪漫派的旗幟。「序言」提出的飢橡御浪漫主義引發了自由主義的文學運動,召喚著為自由而戰的藝術家,形成包括雨果、繆塞、戈蒂耶、爛岩大仲馬以及後來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斯丹達、梅里美在內的大隊伍,反對封建復辟,探討擺脫舊的文學形式等藝術問題。表現出巨大的革新精神,它追求理想,崇尚自我,充分表現激越情感,以及奇特的情節、誇張的手法 ,適應了資產階級的政治需要,推動了世界性的浪漫主義文學運動。

㈡ 為什麼說雨果的演講是浪漫主義風格的宣言,語言

雨果一生追隨時代步伐前進,是法國文學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也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貫穿他一生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是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制「惡」,他的創作期長達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伏殲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雨果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一切重大事變。他從小崇拜法國早期浪漫主義作家夏多布里昂。1827年發表韻文劇本《克倫威爾》和《序言》(1827),「序言」被稱為法國浪漫主義戲劇運動的宣言,是雨果極為重要的文藝論著。1830年他據序言中的理論寫成第一個浪漫主義劇本《愛爾那尼》,它的演出標志著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的勝利。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861年,當雨果得知英法侵略者縱火焚燒了圓明園後發出了滿腔義憤。他義正辭嚴地寫道:「法蘭西帝國吞下了這次勝利(指劫掠圓明園)的一半贓物,今天,帝國居然還天真地認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圓明園富麗堂皇的破爛拿出來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乾乾凈凈的法脊旅蘭西會把這份戰利品還給被劫掠的中國。」1885年5月22日,法國偉大的民族詩人、著名小說家維克多·雨果在巴黎與世長辭。100多年來,法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一直緬懷這位偉大的法國文化櫻廳凳先驅者。雨果的不朽名著《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小說傑作至今為廣大人民所喜愛。

㈢ 雨果為什麼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人們為什麼這樣稱呼他

因為雨果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制「惡」是貫穿他一生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所以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國作家,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

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在法國及世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3)什麼代表法國浪漫主義宣言擴展閱讀:

雨果一生的創作時期長達六十年之久,是個多產的作家,也是個多產的詩人。他前期的創作,基本上是站在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立場上,同情人民疾苦,希望通過改良社會,解決矛盾。後期創作有一定的現實主義因素。

創作主調:贊頌真、善、美,鞭撻黑暗、丑惡、殘暴。

雨果的早期創作先受消極浪漫主義的影響,後來逐漸擺脫。雨果在1827年完成了思想上的質變——轉向了民主主義,並舉起了積極浪漫主義的大旗。

㈣ 雨果寫的浪漫主義宣言書——《克倫威爾》序》全文

《克倫威爾》序言

[法]雨果 著 柳鳴九 譯

我們從一個事實出發:世界不總是由同一性質的文明,也就是說老是由同一個社會形式(這樣說更為確切,雖然涵義較廣闊了一些)所支配和統治。整個人類就如同我們每個人一樣,經歷過生長、發展和成熟的階段。他通過了孩提時代、成人時期;而現在到達了老邁之年。在近代社會名之曰「古代」的歷史時期之前,還有另一個世紀,古人稱之為「神話時代」,而其正確的名稱可能是「原始時代」。這就是文明從它最初的源泉發展到今天所經過的三大連續的程序。而由於詩總是建築在社會之上,那末,根據社會發展的形式,我們來分析一下,詩在原始時期、古代和近代這三大人類發展階段中的特點究竟是怎樣的。
在原始時期,當人在一個剛剛形成的世界中覺醒過來的時候,詩也隨之覺醒了。面對著使他眼花繚亂、使他陶醉的大自然的奇跡,他最先的話語只是一種贊美歌。那時,他離上帝還很近,因此,所有的沉思都出神入化,一切遐想都成為神的啟示。他抒發內心之情,他歌唱有如呼吸,他的豎琴只有三根弦,上帝、心靈和創造;但是這三種奧妙包括一切,這三位一體的思想孕含萬象。土地差不多還是荒蕪不毛的。已經有了家庭,但還沒有民族;有了父老,但還沒有國王。每個種族都自由自在地生活著;沒有私人財產,沒有法律,沒有沖突,也沒有戰爭。一切東西都屬於每個人,也屬於集體。整個社會就是一個公共體。沒有任何東西束縛人。人過著田園的游牧生活,這種生活是一切文明的起點,而且多麼有利於孤獨的幽思和奔放的夢想。他任情地工作,任情地行動。他的思想如同他的生活一樣,象天空的雲彩,隨著風向而變幻、而飄盪。這就是最初的人,這就是最初的詩人。他年青,富有詩情。祈求是他全部的宗教,歌謠是他所有的詩章。
這種詩,原始時期的這種歌謠,就是《創世紀》。
但是,這種青年時期漸漸過去。一切的范圍都擴大了;宗教變成部族,部族變成民族。……這些民族在地球上開始過於擁擠。他們彼此妨礙,彼此摩擦;由此便產生各國的沖突,產生戰爭①。他們互相侵犯;由此便產生民族的遷徙,產生流浪②。詩反映這些巨大的事件;它由抒發思想過渡到描寫事物。它歌唱這些世紀、人民和國家。它成為史詩性的,它產生了荷馬。

我們要重復指出,表現出這一種文化的,只有史詩。史詩具有好幾種形式,但又永不失其特徵。品達與其說是屬於抒情詩的,不如說是屬於史詩。如果編年史家這些在人類發展第二時期必不可少的人,去從事收集各種傳說,並且開始以世紀紀年,那末,他們是白費力氣了,紀年學不能把詩排斥掉;歷史仍舊還是史詩。希羅多德就是一個荷馬。

史詩的時代已經日薄西山。同樣,它所代表的社會也面臨末日,這種詩也因自我循環時日已久而陳舊過時,羅馬模仿希臘,維吉爾摹臨荷馬;似乎為了體體面面地告終,史詩是在這最後的分娩中消亡的。
時候到了。世界和詩的另一個紀元即將開始。
一種精神的宗教,取代物質的,表面的偶像崇拜並潛入古代社會的中心,將它除滅,而在這一種衰老的文化的屍體上,播下近代文化的種子。這種宗教是完整的,因為他是真實的;它在教義和教儀之間,用道德深深地加以維系。並且首先把最重要的真理指示給人說,生命有兩種,一種是暫時的,一種是不朽的;一種是塵世的,一種是天國的。它還向人指出,就如同他的命運一樣,人也是二元的,在他身上,有一種獸性,也有一種靈性,有靈魂,也有肉體;總之,他就象雙線的交切點,象包羅世界的兩條實體的鎖鏈間的連接環,這兩條鎖鏈,一條是物質實體的系統,一條是無形存在的系統,前者由石頭一直數到人,後者由人開始而到上帝。

沒有什麼比古代的神譜更實際的了。它完全不象基督教那樣把精神和肉體分開,而是賦予一切以形體和外貌,甚至對精神和靈智也都如此。在這里,一切都看得見,摸得著,具有感性。那些神都需要雲霧來掩飾自己。他們也吃、喝、睡覺。把他們傷害了,他們也要流血;把他們傷成了殘廢,他們就永世成為跛子。這種宗教有一些神,也有一些半神。它的霹雷是在鐵砧上錘煉出來的,在其他的成分之中,還有三道彎曲的雨線③,它的天神邱比特把世界懸吊在一根金鏈上;它的太陽駕上四匹馬拉的大車;它的地獄是一個深淵,地理上還標志了它的出口;它的神界是在一座山上。
這樣,多神教用同一種粘土來塑造種種創造物,因而就縮小了神明而擴大了人類。荷馬的英雄差不多和神同樣高大,阿雅克斯④冒犯朱比特,阿喀琉斯比得上瑪斯⑤。我們剛才說過,基督教卻相反,它把靈氣和物質徹底分開。它劃了一道深淵在靈魂與肉體之間,一道深淵在人與神之間。

基督教把詩引到真理。近代的詩藝也會如同基督教一樣以高瞻遠矚的目光來看事物。它會感覺到萬物中的一切並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感覺到丑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著優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後,惡與善並存,黑暗與光明相共。它會要探求藝術家狹隘而相對的理性是否應該勝過造物主的無窮而絕對的靈智;是否要人來矯正上帝;自然一經矯揉造作是否反而更美;藝術是否有權把人、生命與創作割裂成為兩個方面,每一件東西如果去掉了筋脈和彈力是否會走得更好;還有,是否「凡要成為和諧的那種方法」都是不完整的。正是在這個時候,詩著眼於既可笑又可怕的事件上,並且在我們剛才考察過的基督教的憂郁精神和哲學批判精神的影響下,它將跨出決定性的一大步,這一步好象是地震的震撼一樣,將改變整個精神世界的面貌。它將開始象自然一樣行動,在它的創作中,把陰影摻入光明,把粗俗結合崇高而又不使它們相混,換句話說,就是把肉體賦予靈魂;把獸性賦予靈智,因為宗教的出發點總是詩的出發點。兩者互相關聯。
這是古代未曾有過的原則,是進入到詩中來的新類型,由於作為一個條件,它使整個事物都有所改變,於是在藝術中發展出一種新形式。這種新類型就是「滑稽」,這種新形式就是喜劇。
請允許我們在這個問題上詳加考究;因為我們剛才指出了那一種不同的特徵,根本的差別。在我們看來,這一種差別把近代藝術和古代藝術,把現存形式和死亡形式區分開,或者用比較含糊但卻流行的話來說,把「浪漫主義的」文學和「古典主義的」文學區分開來。

相反,在近代人的思想里,滑稽、丑怪卻具有廣泛的作用。它到處都存在;一方面,它創造了畸形和可怕;另一方面,創造了可笑與滑稽。它把千種古怪的迷信聚集在宗教的周圍,把萬般奇美的想像附麗於詩歌之上。是它,在空氣、水、火和泥土裡滿把地播種下我們至今還覺得是活生生的、中世紀人民傳說中的無數的中介物;是它,使得魔法師在漆黑的午夜裡跳著可怕的圓舞;也是它,給予撒旦以兩只頭角,一雙山羊蹄,一對蝙蝠翅膀。是它,總之都是它,它有時在基督教的地獄里投進以後被但丁和彌爾頓嚴峻的天才所召喚來的那些奇醜的形象⑥,有時則扔入加洛⑦這個滑稽的米開朗琪羅在其中自娛的形象。從理想世界到真實世界,是要經過無數的人類的滑稽變形。斯嘉哈莫奚⑧式,克利斯⑨式和阿爾勒甘⑩式的人物都是它的奇想的創造,這都是人的怪象的側影,是嚴肅的古代完全陌生的、而從義大利古典主義中產生出來的典型。最後,還是它把南北兩方的想像的色彩輪換地塗在同一個戲劇上,使斯迦納海勒在唐·璜⑾的周圍蹦跳,靡非斯特在浮士德左右周旋。
而它的舉止是多麼自由而明朗!它多麼大膽地使前一個時代如此羞澀地用襁褓包紮起來的那些奇怪的形象都跳了出來。古代的詩不得不給跛子伏爾甘安排一些同伴,但卻極力用擴大他們偉岸身軀的辦法來掩飾他們的畸形。近代精神保存了那些非凡的鐵匠的傳說,但卻一下子給它加上一個截然相反並使它更加突出的特性;它把巨人變成了侏儒,把獨眼巨人變成了地下的小神。正是以這同樣的獨創性,它把並不怎麼奇怪的七頭蛇代之以我們傳說中土產的怪物,魯昂的加爾古葉,麥茨的克拉—烏易,特洛依的夏爾—沙內,蒙德勒利的特赫,塔哈斯貢的塔哈斯克,這些怪物的外形如此多變,而它們這些古怪的名子又更增加了一種奇特。這些創造物從它們自己的本性里就能得到一種深沉而有力的音調,在這音調前,古代有時似乎也要卻步。的確,希臘的妖怪遠不及《麥克佩斯》中的魔女可怕,因而也更缺少真實,希臘神話中蒲魯東⑿也並不是魔鬼。
照我們看來,在藝術中如何運用滑稽丑怪這個問題,足可寫出一本新穎的書來。人們可以舉出,近代人從這個豐富的典型里汲取了多麼強烈的效果,而今天卻還有一種狹隘的批評在激烈地反對它。我們的主題可能馬上就要引導我們來順便指出這一幅廣闊圖畫中的某些特點。但在這里,我們只想說,根據我們的意見,滑稽丑怪作為崇高優美的配角和對照,要算是大自然所給予藝術的最豐富的源泉。毫無疑問,魯本斯⒀是了解這點的,因為他得意地在皇家儀典的進行中,在加冕典禮里,在榮耀的儀式里也摻雜進去幾個宮廷小丑的醜陋形象。古代庄嚴地散布在一切之上的普遍的美,不無單調之感;同樣的印象老是重復,時間一久也會使人厭倦。崇高與崇高很難產生對照,於是人們就需要對一切都休息一下,甚至對美也是如此。相反,滑稽丑怪卻似乎是一段稍息的時間,一種比較的對象,一個出發點,從這里我們帶著一種更新鮮更敏銳的感覺朝著美而上升。鯢魚襯托出水仙;地底的小神使天仙顯得更美。
並且,我們也未嘗不可以說,和滑稽丑怪的接觸已經給予近代的崇高以一些比古代的美更純凈、更偉大,更高尚的東西;而且,也應該是這樣。當藝術本身合理的時候,就更有把握使各種事物都達到最後的目標。如果荷馬式的仙境與這種天國的情趣,與彌爾頓的天堂中仙使的美麗相距很遠,那是因為在伊甸園的下面,有一個和多神教的地獄之底各有千秋的可怕的地獄。如果法朗塞斯伽·達·里米尼⒁和貝亞特麗不是在但丁這個把讀者關進飢餓之塔迫使讀者分享於哥利諾⒂可厭的餐食的詩人的筆下寫來,會有這樣吸引人嗎?但丁如果不寫得這樣有力,就不可能這樣動人。肌體豐腴的河神,強壯的人魚,放盪的風神,他們有沒有我們的水仙和天神那種透明的流動性?難道不是因為現代人能夠想像出在我們的陵墓里有吸血鬼,食人怪,妖精,役蛇怪,大蝙蝠,僵屍和骷髏盪來盪去,這種想像才能夠賦予它的妖精以那種虛幻的形狀,那種為多神教的仙女所很少達到的精靈的純度?古代的維納斯姿容美艷,無疑地招人喜愛;但是,是什麼在讓·古容⒃所有的畫面上散布那種精美、那種奇妙而空靈的風韻呢?是什麼賦予它們以那種為生活和偉大所沒有認識的特點?如果不是對中世紀雄勁遒健的雕刻術的接近,又是什麼呢?
如果在這些還可以說得更為透徹一點的必要的議論之中,我們思想的線索還沒有在讀者的思想裡面中斷的話,他就一定會了解到,滑稽丑怪這一個被近代詩神所承繼的喜劇的萌芽,一旦移植到比偶像教和史詩更為有利的土壤上,就會以多麼旺盛的生命力生長和發展起來。實際上,在新的詩歌中,崇高優美將表現靈魂經過基督教道德凈化後的真實狀態,而滑稽丑怪則表現人類的獸性。第一種典型將從不純的混合質中解脫出來而擁有一切魅力、風韻和美麗;總有一天它應能創造出朱麗葉,苔絲特蒙娜,莪菲麗亞⒄。第二種典型收攬了一切可笑,畸形的丑惡。在人類和事物的這個分野中,一切情慾,缺點和罪惡,都將歸之於它;它將是奢侈、卑賤、貪婪、吝嗇、背信、混亂、偽善;它將輪流扮演牙戈、答丟夫、巴西爾⒅;波羅紐斯、阿巴貢,巴爾特羅⒆;福爾斯塔夫、史嘉本、費加樂⒇。美只有一種典型;丑卻千變萬化。因為,從情理上來說,美不過是一種形式,一種表現在它最簡單的關系中,在它最嚴整的對稱中,在與我們的結構最為親近的和諧中的一種形式。因此,它總是呈獻給我們一個完全的、但卻和我們一樣拘謹的整體。而我們稱之為丑的那個東西則相反,它是一個不為我們所了解的龐然整體的細部,它與整個萬物協調和諧,而不是與人協調和諧。這就是它為什麼經常不斷呈現出嶄新的、然而不完整的面貌。
研究滑稽丑怪在近代的運用和發展,這是一件有趣的事。首先,它侵入,漲溢,泛濫,象一道激流沖破堤防。它誕生之時,貫穿在垂死的拉丁文學之中,……然後,它就散布在那些改造歐洲的新興民族的想像里。它充滿在那些故事作者、歷史家和小說家的想像里。它由南到北蔓延開來。它游戲在日耳曼民族的夢想中,並且同時以它的靈氣喚活那些可贊美的西班牙《詩歌集》,這真正騎士時代的《依利亞特》。舉個例子來說,它在《薔薇傳奇》(21)中這樣描寫一個庄嚴的儀式,一個國王的選舉:

於是他們選出了一位大個子的平民
這是他們中間的頭號大塊頭
……

要更加突出說明滑稽丑怪在第三文明期的影響,那是多餘的。在所謂浪漫主義時代里,一切都表現出它與「美」之間的緊密的、創造性的結合。就以最為純朴的民間傳說而言,也無一不以一種可愛的本性表現了近代藝術的這種神秘。古代就不可能創造出《美人和野獸》。
的確,在我們剛才考察的時代里,滑稽丑怪在文學中比崇高優美更占優勢,這是非常明顯的。但是,這是一種反應的狂熱,一種一瞬即逝的對新穎的熱情;這是一個要漸漸平伏下去的最初的浪潮。美的典型不久又要恢復它的地位和權利,它並不排斥另一種原則,而是要勝過它。現在已經是時候了,讓滑稽丑怪在牟利羅(22)巨大的壁畫上,在維羅尼斯(23)神聖的篇幅中只佔有畫幅的一角;讓滑稽丑怪只滲入到藝術將引以自豪的兩幅《最後的審判》中去,只滲入到米開朗琪羅將用來裝飾梵蒂岡的悅目而又可怕的圖景中去(24),只滲入到魯本斯將描繪在昂魏爾斯大教堂的穹窿屋頂上的人類墮落的駭人的圖案中去。在兩種原則之間建立平衡的時候現在已經來到了。不久就會有一個人,一個詩王(如象但丁稱呼荷馬一樣),來確定它。這兩種敵對的天才匯合起雙方的光輝,而在這種光輝之中誕生了莎士比亞。
這樣我們便到達了近代的詩的頂點。莎士比亞,這就是戲劇;而戲劇,它以同一種氣息溶合了滑稽丑怪和崇高優美,溶合了可怕和可笑,悲劇和喜劇,戲劇是詩的第三階段的,也就是當前文學的固有的特性。
我們把上面所討論的這些事實加以簡要的概括,可見詩有三個時期,每一個時期都相應地和一個社會時期有聯系,這三個時期就是抒情短歌、史詩和戲劇。原始時期是抒情性的,古代是史詩性的,而近代則是戲劇性的。抒情短歌歌唱永恆,史詩傳頌歷史,戲劇描繪人生。第一種詩的特徵是純朴,第二種是單純,第三種是真實。行吟詩人是抒情詩人向史詩詩人的過渡,就好象小說家是史詩詩人向戲劇詩人的過渡。歷史家與第二個時期一道來臨,編年史家、批評家則和第三個時期同時產生。抒情短歌的人物是偉人:亞當、該隱,挪亞(25);史詩的人物是巨人:阿喀琉斯、阿特魯斯、奧里斯特斯(26);戲劇的人物則是凡人:哈姆雷特、麥克佩斯、奧賽羅。抒情短歌靠理想而生活,史詩借雄偉而存在,戲劇以真實來維持。總之,這三種詩是來自三個偉大的泉源即《聖經》、荷馬和莎士比亞。

為了證明新的思想(指浪漫主義者的文藝思想——譯者)遠非要毀壞藝術而僅僅是要把藝術改造得更堅固、更穩實,我們姑且來試著根據我們的意見指出:區分從藝術出發的真實和從自然出發的真實這兩者之間的不可逾越的界線究竟是怎樣的。如果象一些不長進的浪漫主義者那樣把這兩者混淆起來,那真有些冒失。藝術中的真實根本不能如有些人所說的那樣,是絕對的真實。藝術不能提供原物。我們且試想,一個主張不加考慮地模仿絕對自然、模仿藝術視野之外的自然的人,當他看到一出浪漫主義戲劇(譬如《熙德》吧)的演出時,會作何表現。他首先一定會說,「怎麼?《熙德》的人物說話也用詩!用詩說話是不自然的。」「那你要人物怎樣說話呢?」「要用散文。」「好,就用散文。」如果他堅持自己的原則的話,過一會他又要說了:「怎麼,《熙德》的人物講的是法國話!」「那麼應該怎樣呢?」「自然要求劇中人講本國語言,他只能講西班牙語。」「那我們就會一點也聽不懂了;不過還是依你的。」你以為挑剔就完了?不;西班牙話還沒有講上十句,他又該站起來了,並且質問這位說話的熙德是不是真正的原原本本的熙德?這位名叫彼得或雅克的演員有什麼權利頂用熙德的名字?這都是虛偽。這樣下去沒有任何理由使他不堅持要求用太陽代替台燈,用「真正的」樹木和房屋來代替那些虛假的舞檯布景。因為這樣一開了頭,邏輯就把我們逼下去,再也停煞不住。
因此,人們應該承認藝術的領域和自然的領域是很不相同的,否則就要流於荒謬。自然和藝術是兩件事,彼此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藝術除了其理想部分以外,還有塵世的和實在的部分。不論它創作什麼,它總是框在語法學和韻律學之間,在吳日拉(27)和黎希萊(28)之間。對於最為自由的創作,它有各式各樣的形式,各種創作方法和要塑造的一大堆的材料。對天才來說,這些都是精巧的手段,對於庸人來說則是笨重的工具。
我們好象覺得已經有人說過這樣的話:戲劇是一面反映自然的鏡子。不過,如果這面鏡子是一面普通的鏡子,一個刻板的平面鏡,那麼它只能夠映照出事物暗淡、平面、忠實但卻毫無光彩的形象;大家都知道,經過這樣簡單的映照,事物的顏色和光彩會失去了多少。戲劇應該是一面集中的鏡子,它不僅不減弱原來的顏色和光彩,而且把它們集中起來,凝聚起來,把微光化為光明,把光明化為火光。因此,只有戲劇才為藝術所承認。
舞台是一個視覺的集中點。世界上,歷史上,生活中和人類中的一切都應該而且能夠在其中得到反映,但是必須是在藝術魔棍的作用下才成。藝術歷觀各世紀和自然界,窮究歷史,盡力再現事物的真實,特別是再現比事物更確鑿,更少矛盾的風俗和性格的真實,它起用編年史家所節略的材料,調和他們剝除了的東西,發現他們所遺漏的並加以修理,用富有時代色彩的想像來充實他們的漏洞,把他們任其散亂的東西收集起來,把人類傀儡下面的神為的提線再接起來,給一切都穿上既有詩意而又自然的外裝,並且賦予它們以產生幻想的、真實和活力的生命,也就是那種現實的魔力,它能激起觀眾的熱情,而且首先是激起詩人自己的熱情,因為詩人是具有良知的。由此,藝術的目的差不多是神聖的,如果它寫作歷史,就是起死回生,如果它寫作詩歌,就是創作。
如果我們看到戲劇這樣廣泛的發展,那真是偉大而壯麗的事情:在這種戲劇中,藝術強有力地發展了自然,情節堅定而又輕快地逐步朝向結局發展,既不繁雜又不小氣,詩人全面地完成了藝術的復雜的目的,那就是向觀眾展示出兩個意境,同時照亮了人物的外部和內心,通過言行表現他們的外部形貌,通過旁白和獨白刻劃內在的心理,總之一句話,就是把生活的戲和內心的戲交織在同一幅圖景中。
我們認為,要寫這類作品,如果說詩人應該在這些東西中有所選擇的話,那他選的不是美,而是特徵。這也並不意味著象人們現在所說的那樣去渲染一些地方色彩,也就是說,在完成了一部歸根到底是虛偽和一般化的作品之後,然後在這作品上加上一些觸目的顏色,這樣做是不恰當的。地方色彩不該在戲劇的表面,而該在作品的內部,甚至在作品的中心,地方色彩生動地從那裡自然而均勻地流到外面來,也可以說流布到戲劇的各個部分,好象樹液從根莖一直輸送到最尖端的樹葉。戲劇應該完全浸透著這種時代的色彩;戲劇在這種色彩中就好象在空氣中一樣,使人在進出於其間的時候,只感到變換了世紀和氣氛。要達到這種境地就需要一些鑽研和努力;這樣更好。藝術的大道被荊棘所阻塞,在它面前,除了意志堅強的人以外,一切都見而卻步,這也是件好事。正是這種為熱烈的靈感所支持的鑽研會使戲劇免於一種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一般化。一般化是短視的和缺乏才能的詩人的毛病。在舞台的視野上,一切形象都應該表現得特色鮮明,富有個性,精確恰當。甚至庸俗和平凡的東西也應有各自的特點。什麼都不應放棄。真正的詩人象上帝一樣同時出現在他作品中的每一個地方。天才好象制幣機一樣,既能夠在金幣上也能夠在銅錢上鑄刻國王的頭像。
我們並不猶疑,而這正向有誠意的人證明,我們是多麼不想使藝術走樣,我們毫不猶疑把詩看作是最適於防止藝術遭受我們剛才所指出的那種災難的一種方法,看作是防止「一般化」泛濫的最堅固的堤防,這種「一般化」與「民主」一樣在精神領域里到處流泛。在這里,請擁有這樣多作家和作品的年青的文學容許我們向它指出一個我們覺得它已經陷入了的錯誤,這個錯誤和舊派那些不可置信的謬誤相比,就太值得辯護了。新的世紀正處在成長茁壯的時期,在這時,人們能夠很容易就把錯誤糾正過來。

要是我們有權憑自己的高興來說戲劇的風格應該怎樣,那末我們希望一種自由、明曉而誠實的韻文,它敢於毫不矯揉地說出一切,毫不考究地表現一切;它以自然的步調由喜劇而到悲劇、由崇高而到滑稽;它有時實際、有的富有詩意,它的整體既是藝術的也是靈感的,既是深刻的也是突然的,既是寬廣的也是真實的;它善於適當地斷句和轉移停頓,以掩飾亞歷山大體的單調;它愛用延長句子的跨行句甚於混淆意義的倒裝句;它忠於韻律這一位受制約的王後,我們的詩歌的最高雅的風韻,我們的格律的母親;這種韻文的表現方法是無窮盡的,它美妙和結構的秘密是無從掌握的;它好象普洛透斯(29)一樣在形式上千變萬化,但又不改其典型和特徵,它避免長篇大論的台詞,而在對話中悠然自得;它總隱藏在人物的後面;它首先注意的是要得體,並且當它成為「美」的時候,好象只不過是偶然的事,不是由它自己作主,而且它自己也不自覺意識到這點;它成為抒情的,還是成為史詩性的或者戲劇性的,這得看需要而言;它能掠過詩的各個音階,從高音到低音,從最高尚的思想到最平庸的思想,從最滑稽的到最莊重的,從最表面的到最抽象的,從來也不超出道白場面的界限;總之,這種韻文如此美好,就好似一個從仙女那裡既得到了高乃依的心靈、又得到莫里哀的頭腦的人所寫出來的一樣。我們覺得這種韻文會「象散文一樣地優美」。

我們特別要重述,舞台上的詩應該排除一切自憐自愛的東西,一切過分的要求和一切取媚的賣弄。它只不過是一種形式,一種應該承受一切事物的形式,它沒有什麼要強加在戲劇之上的東西,相反,它應該接受戲劇的一切:法文、拉丁文、法律條文、王公貴族的辱罵、民間的俗話、喜劇、悲劇、笑、眼淚、散文和詩,把這一切都傳達給觀眾。如果詩人的詩句故作傲然,那真是不幸!不過,這種的形式是青銅的形式,它把思想嵌在它的格律中,在這種形式之下,戲劇是不可毀滅的,這種詩把戲深深印刻在演員的精神里,向他指點它所增減的東西,禁止他篡改它的角色,禁止他僭替作者的原意,使每一個字神聖化,並且使詩人所說過的東西在很久以後還屹立在聽眾記憶里。思想,在詩句中得到冶煉,立刻就具有了某種更深刻、更光輝的東西。

㈤ 急急急!!!.為什麼說維克多雨果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

上面的回答是正確的,但是你可能會有點發懵。是這樣的,在雨果(十九世紀)之前,法國文學大部分是古典主義,他們喜歡歌頌君主,提倡集體意識,但是浪漫主義呢,最開始的時候經常帶一些傷感,而且是非常個人化的飢斗。雨果早期有一部戲劇《歐那尼》,他寫的不是王公貴族,而是普通人的愛情悲劇。上演的時候,(胡鬧聽說,我也沒看過)古典主義戲劇(忘記了,古典主義的表現形式大部分是戲劇)的支持者就起鬨,而浪漫主義的支持者就喝彩,經過幾天的爭斗,浪漫主義的支持者終於站了上風。所以從此就進入浪漫主義了。
雨果的《巴黎聖母院》是典型的浪漫主義作品,你看一格那麼丑的人卻擁有那麼美麗的心靈。
之後的《悲慘世界》和《九三年》還有《海上勞工》都兼具了現實主義的成分,因為雨果開始反映現實生活,反應人民的疾苦。但是它裡面充滿了強烈的人道主義色彩(就是用到的和宗教爛做磨來感化人,而不是暴力革命),所以他的作品又不那麼現實,具有很強的浪漫色彩。
我個人更喜歡《九三年》,短小一點,而且結局非常震撼。悲慘世界也很好,可是太長了,而且雨果動不動就蹦出來寫出幾十頁的知識,沒辦法,人家知識多麼,呵呵。
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發郵件給我,如果我知道一定會盡量答復你。

㈥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誰

作者是雨果,在這封信中,他盛贊中華民族,表達了對中國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憤怒的譴責了侵略者的罪行。

作為一個法國作家,雨果公開抗議本國政府的強盜行徑,表現了一個作家的正義、良知核純首;雨果對東方藝術、亞洲文明的尊重,展現了一個作家的博大胸懷和對全人類文化成果的熱愛。

對圓明園的評價:

⑴ 圓明園是東方幻想藝術中的最高成就;

⑵ 圓明園幾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產生的一切成就;

⑶ 圓明園是幻想的某種規模巨大的典範。

對侵略者:

巴特勒上尉恬不知恥地認為,這次遠征是體面的,出色的,光榮的,他們期待的是雨果對此次勝利的贊譽。

雨果在憤激之下,用反語活畫出強盜的丑態,諷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徑。如「漂亮」「豐功偉褲渣績」「收獲巨大」「文明」「野蠻」等等反語正是強盜的口吻,有辛辣的諷刺意味。

最後將自己對遠征中國的強盜行為的嚴厲譴責說成「全部贊譽」,有極其尖銳的嘲諷意味。

(6)什麼代表法國浪漫主義宣言擴展閱讀:

作家簡介:

雨果(1802~1885),法國作家。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

1827年發表劇本《克倫威爾》,劇本序言反對古典主義,成為浪漫主義的宣言。後又創作劇本《歐那尼》《國王尋樂》,表達人民對改數暴政的不滿;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反對專制和教會。

1861~1869年創作長篇小說《悲慘世界》,從人道主義觀點描寫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海上勞工》歌頌浪漫主義愛情在與大自然斗爭和克服人類弱點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通過流浪藝人的悲慘遭遇,描寫人民的苦難生活。

1874年完成長篇小說《九三年》,描寫法國革命高潮一年的動人場景。

網路--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㈦ 維克多。雨果,其重要文論是什麼被認為是浪漫主義運動的宣言

《〈克倫威爾〉序言》;美醜碼型碰對照原則,雨果美學思想的核心是崇高與滑稽、優美與丑怪的對立統一,即「美醜對照」原則。他說:「基督教把詩引到真理。近代的詩藝也會如同基督教一樣以高瞻遠矚的遲談目光來看事物。

它會感覺到萬物中的一切並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感覺到丑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著優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後,惡與善並存,黑暗與光明相共。」

(7)什麼代表法國浪漫主義宣言擴展閱讀

雨果的創作歷程超過租枯60年,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等,短篇小說有《「諾曼底」號遇難記》。

難以置信的是,雨果不但是文學大家,也是一位低調的出色畫家,終身創造了4000多幅藝術著作,看似無窮盡的創造力彌漫紙上,在繪畫技能和辦法上的立異讓人瞠目。

㈧ 雨果的簡單概括性的資料

人物簡介:
1,維克多-馬里·雨果(Victor-Marie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維克多雨果出生於法國東部緊挨瑞士的省城貝桑松,祖父是木匠,父親是共和國軍隊的軍官,曾被拿破崙的哥哥西班牙王約瑟夫·波拿巴授予將軍銜,是這位國王的親信重臣。兒時的雨果隨父在西班牙駐軍,10歲回巴黎上學,中學畢業進入了法學院學習,但是他的興趣在於寫作。他15歲時寫的《讀書樂》在法蘭西學院的詩歌競賽會得獎,17歲時在「百花詩賽」得第一名,20歲時出版了詩集《頌詩集》,因歌頌波旁王朝復辟,獲路易十八賞賜,之後寫了大量異國情調的詩歌。之後他對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為共和主義者,他還寫過許多詩劇和劇本,而這幾部都是具有鮮明特色並貫徹其主張的小說。被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其中有《就英法聯軍給巴特勒上校的信》,1827年,雨果發表劇本《克倫威爾》及其序言。劇本雖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卻被認為是法國浪漫主義的宣言,成為文學史上劃時代的文獻。它對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1830年,雨果的劇本《歐那尼》在法蘭西院大劇院上演,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確立了浪漫主義在法國文壇上的主導地位。
2,《歐那尼》寫的是16世紀西班牙一個貴族出身的強盜歐那尼反抗國王的故事,雨果贊美了強盜的俠義和高尚,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傾向。
1830年7月,法國發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復辟王朝被推翻了。雨果熱情贊揚革命,歌頌那些革命者,寫詩哀悼那些在巷戰中犧牲的英雄。
1831年發表的《巴黎聖母院》是雨果最富浪漫主義的小說。小說的情節曲折離奇,緊張生動,變幻莫測,富有戲劇性和傳奇色彩。
3,1848年6月,巴黎人民舉行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共和國。開始雨果對革命並不理解,但當大資產階級陰謀消滅共和國時,雨果卻成了一個堅定的共和主義者。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雨果參加了共和黨人組織的反政變起義。路易·波拿巴上台後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他實行恐怖政策,對反抗者無情鎮壓。雨果也遭到迫害,不得不流亡國外。流亡期間寫下一部政治諷刺詩《懲罰集》,每章配有拿破崙三世的一則施政綱領條文,並加以諷刺,還用拿破崙一世的功績和拿破崙三世的恥辱對比。他還寫其他政治諷刺小冊子和政治諷刺詩,猛烈抨擊拿破崙三世的獨裁統治。這時期,他先後發表了長篇小說《悲慘世界》、《海上勞工》和《笑面人》。
4,雨果最為法國人津津樂道的浪漫事跡是:他於30歲時邂逅26歲的演員朱麗葉·德魯埃,並墜入愛河,以後不管他們在一起或分開,朱麗葉·德魯埃幾乎每天都要給雨果寫一封情書,直到她去世,將近50年來從未間斷,寫了將近兩萬封信。貫穿雨果一生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是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制「惡」。,
5,雨果(1802~1885)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所有重大事變。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是法國有影響的人物。
雨果的創作歷程超過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增添了一份十分輝煌的文化遺產。其代表作是: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即《鍾樓怪人》)、《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面人》、《九三年》,詩集《光與影》和《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短篇小說:《「諾曼底」號遇難記》上。
6,雨果從小崇拜法國早期浪漫主義作家夏多布里昂。1827年發表韻文劇本《克倫威爾》和《<克倫威爾>序言》,「序言」被稱為法國浪漫主義戲劇運動的宣言,是雨果極為重要的文藝論著。1830年他據序言中的理論寫成第一個浪漫主義劇本《愛爾那尼》,它標志著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的勝利。
1885年5月22日,維克多·雨果在巴黎與世長辭。法國人民為雨果舉行國葬,雨果的遺體被安葬在專門安葬偉人的先賢祠。
30歲的雨果與26歲的女演員朱麗葉·德魯埃邂逅,並墜入愛河,朱麗葉·德魯埃每天都要給雨果寫一封情書,直到她77歲去世,50多年從未間斷,共寫了將近兩萬封的書信,至今尚有近18000封信保存在法國國家圖書館。他們的愛情故事成為法國人津津樂道的浪漫事跡。

㈨ 127年雨果發表了後來被稱為浪漫主義宣言的什麼

1827年,雨果發表了後來被稱為浪漫主義宣言的《克倫威爾》

在序言中雨果反對古典主義的藝術觀點,提出了浪漫主義的文學主張:堅持不要公式化地而是具體地表現情節。他特別宣揚了滑稽丑怪與崇高優美的對照原則。

這篇序言則成為聲討古典主義的檄文、浪漫主義運動的重要宣言、浪漫主義春前鄭文藝理論的經典,在法國文學批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成為文學史上劃時代的文獻。它對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9)什麼代表法國浪漫主義宣言擴展閱讀:

在《克倫威爾序》中,雨果對古典主義進行了激烈的反叛,他認為,古典主義是一種陳詞濫調的矯揉造作的充滿虛偽的東西,它只代表貴族階級的利益,而不符合人民群眾和當代生活的要求,古典主義若不加以摒棄扒頌,勢必會妨礙新的藝術的發展悔態。

他說:「基督教把詩引到真理。近代的詩藝也會如同基督教一樣以高瞻遠矚的目光看事物。它會感覺到萬物中的一切並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感覺到丑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著優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後,惡與善並存,黑暗與光明相共。」

閱讀全文

與什麼代表法國浪漫主義宣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