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普魯士為什麼打得過法國

普魯士為什麼打得過法國

發布時間:2023-04-24 19:04:06

㈠ 七年戰爭時,普魯士為什麼會與整個歐洲大陸的強國開戰

從1756年到1763年,著名的「七年戰爭」在歐洲爆發。七年戰爭的一方是由法國、奧地利帝國、俄羅斯、西班牙、瑞典、薩克森和純好岩許多「神羅」王國組成的聯盟,另一方是由襪野普魯士、英國、葡萄牙和一些德意志小聯邦組成的聯盟。從交戰雙方可以看出,普魯士在七年戰爭中的盟友只是「攪屎棒」英國以及葡萄牙和德意志小邦國,基本上給普魯士幫不上忙。所以說這幾乎是普魯士與整個歐洲大陸強國的戰爭。難怪普魯士在七年戰爭中幾乎失去了自己的國家。可以說就是一打四的局面。

雖然是兩個陣營的戰斗,可最後變成了一打四,結果普魯士還贏了。兩敗俱傷,最後白白便宜了英國。

㈡ 普奧戰爭的經驗教訓:普魯士為何會贏得這場戰爭

時間雖短而意義重大的戰爭中,普軍所以獲勝,原因是多方面的。從政治上來講,普方蓄謀已久,准備充分。普魯士新國王威廉一世和首相俾斯麥推行「鐵血政策」,把統一德國的事業擺在其政治措施的首要地位,在堅定的政治領導下實行有計劃的軍事改革,進行充分的戰爭准備,從而為贏得戰爭打下了思想基礎,完成了物質准備。值得特別指出的是,俾斯麥策劃的成功的外交活動,既爭取了義大利這個軍事同盟者,迫使奧地利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又拉攏了法國這個中立者,同時還在歐洲大陸為敵方的外交製造了麻煩,使得歷來被稱為歐洲政治活動中心的維也納,頓時失去了曾經那種主導地位。奧地利這個中歐強國,作為拿破崙戰爭以後的神聖同盟的堡壘,突然間變成了孤立無援的衰老帝國,喪失了往日的雄風。因此,它在戰爭中的失敗,似乎是歷史發展中的一種必然邏輯。從軍事上來講,普軍的勝利反映出了一些顯著的特點。

首先

它在當時確實是一支強大的軍隊。早在1860年,當威廉一世睜友戚擔任攝政的時候,即指示陸軍大臣羅恩將軍著手進行軍事改革,開始有計劃地擴充常備軍,延長士兵服役期,強化軍事訓練,以增強軍事實力;威廉登基以後,更把擴軍備戰作為其治國的重點任務,悉陵逐年增加軍費,擴充兵員,不斷采購和裝備以後裝針發槍為代表的先進武器,因此,到1866年普奧戰爭爆發時,普軍在兵力總數和武器裝備方面,都比奧軍略勝一籌。

其次

普魯士重用了一位高明的統帥。毛奇將軍作為普軍的總參謀長,擔任了普軍作戰指揮的實際統帥,普王只不過是名義上的最高統帥而已。普軍的戰爭計劃,戰略部署,軍隊的機動、集中和展開,以及作戰指揮等等,無一不是在毛奇領導下制訂、實施和付諸執行的。這位出身貴族,自幼告嘩從軍,畢生服役,有長期的參謀工作經驗和指揮實踐的軍官,利用自個過去充當威廉一世的副官、受到國王絕對信任的身份,在首相俾斯麥的積極支援下,從1858年擔任總參謀長後,負責改組了普魯士總參謀部,擴充了軍隊,革新了裝備,採用了新技術和新兵器,並在作戰中成功地運用了外線快速機動、分進合擊等新戰術。他頭腦清醒,判斷准確,敢於打破常規,實施果斷指揮,對贏得戰爭的勝利是功績卓著的。這一點,在後來的普法戰爭中再一次得到了證明。他對薩多瓦決戰所作的敵情判斷、 *** 和正確指揮,是一個鮮明的例證。當時,各軍團司令對他的作戰企圖和戰術原則假如能有更深的理解,則薩多瓦的勝利必定更加輝煌,並有大概使奧軍統帥無法率主力安全逃走。毛奇的事例說明,培養和重任高明的統帥,對於一個國家軍事力量的發展和戰爭勝利的取得,實在是國家最高統治者不可忽視的大事。

第三

普軍利用了現代鐵路交通和通訊工具。在普奧戰爭中,處於外線作戰地位的普軍,所以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完成戰略機動和集中,鐵路網起了頭等重要的作用。毛奇看準了當時可資利用的5條鐵路線,用來實施戰略輸送,克服了遠距離機動軍隊所面臨的重重困難,達到了迅速完成作戰部署的目的。普軍進軍之神速,集中和調動兵力之快捷,完全是奧軍當局所始料不及的。同時,毛奇還依靠當時並未充分應用的電報通訊,對多路進軍的部隊實行了頗有成效的集中指揮,從而得以基本掌握各個軍團的進軍和作戰,保證了戰略計劃的順利執行。這一點,可以說是軍事領導者充分認識和利用新技術的結果。由此可見,怎樣認識新技術給軍事帶來的影響,怎樣掌握和發揮新技術在戰爭中的作用,早在1個多世紀以前的戰爭中已有了深刻的經驗和教訓。

第四

奧軍被迫兩線作戰和戰略指揮失誤。在普奧戰爭中,義大利開辟南線戰場,盡管戰果並不理想,但是,它分散了奧軍的兵力,牽扯了奧軍統帥部的精力,影響了奧軍的戰略指揮,是促使奧軍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奧軍在戰略指揮上的失誤,也是其迅速潰敗的重要原因。例如,當奧軍由摩拉維亞趨向易北河與伊塞爾河之間的地帶時,普軍正分兵兩路,尚在行進之中,此時,貝奈德克如能充分利用內線作戰的優勢,在普軍剛剛進至山南而立足未穩之前,集中力量對其一路進行堵截突擊,或許戰局改觀,薩多瓦決戰大概不會進行。而在薩多瓦決戰前夕,貝奈德克假如按其原來決策先行南撤,有計劃地選擇有利地形再行交戰,而不是在薩多瓦那樣突然倉促應敵,或許戰爭的程序和結局會出現新的情況。史實表明,奧軍統帥的才能,與其對手比較,實在差距頗大。奧軍在這壹次戰爭中失敗,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深刻的教訓,那就是政治上的保守落後和對自個能力的盲目自信,必然導致軍事上的慘敗。

㈢ 德國統一戰爭中,為什麼普魯士軍隊會贏得普法,普奧,普丹戰爭呢

俾斯麥第一次統一德國的王朝戰爭是1864年與丹麥的戰爭。1848年,丹麥和普魯士就石勒蘇益格公國和荷爾斯泰因公國發生沖突。為了解決丹麥和德國在兩個公國問題上的矛盾,歐洲列強於1852年簽署了《倫敦議定書》,規定兩個公國在丹麥國王的親自領導下與丹麥統一——當時的丹麥國王是兩個公國的國王。普奧聯軍最初的戰斗相當順利,但進入4月後,由於丹麥軍隊撤退到迪波爾要塞和弗雷德里希亞要塞等防禦工事,普奧軍隊不得不面對一場可能需要大量人員削減的硬仗。4月18日,普奧聯軍以1201人的傷亡贏得了對迪波爾堡的進攻,這為戰爭的後續進展打開了一個缺口。4月28日,面對奧地利軍隊的持續圍困,虛弱的丹麥軍隊放棄了弗雷德里西亞要塞。到目前為止,陸地戰爭基本結束。

㈣ 法國為什麼會輸掉普法戰爭呢

普奧戰爭與普法戰爭,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前身--普魯士王國,分別在1866年、1870年~1871年與奧地利和法蘭西之間的戰爭

㈤ 普發戰爭法國為什麼被小小的普魯士打敗

普法戰爭是1870~1871年普魯士王國(德意志帝國)同法蘭西第二帝國之間的戰爭。
因長期爭奪歐洲大陸霸權和德意志統一問題,普魯士(德國)和法國之間關系長期緊張。1870年7月14日,普魯士首相俾斯麥就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發表了挑釁性的「埃姆斯密電」,觸怒了法國政府。7月19日,法國對普魯士宣戰,但戰爭開始後,法軍接連敗北。9月2日,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親率近十萬名法軍在色當投降。9月4日,巴黎爆發革命,法國大資產階級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法蘭西第二帝國滅亡。但普軍仍長驅直入。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皇帝,成立了德意志帝國。法國資產階級政府請求停戰。2月26日,雙方在法國凡爾賽簽訂初步和約。5月10日在法蘭克福簽署了正式和約。這次戰爭使普魯士(德國)完成德意志統一,取代了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同時也促成了義大利統一。
普軍戰爭計劃周密;兵員充足;動員、集結迅速;裝備優於法軍(在普軍用身體檢驗了法軍沙斯波式擊針槍的優越性之後,普軍就把部隊撤到法軍步兵射程之外,用優越的鋼制克虜伯大炮痛擊法軍)。到1870年,一支軍隊想靠近敵軍已經非常不容易,普軍步兵襲擊法軍,法軍輕騎兵襲擊普軍陣地,都是傷亡慘重,普軍最後之所以勝利,一方面是它的大炮,另一方面是他的兵力上優勢,允許他們使用側翼包圍。
普魯士的鐵路網對於軍事具有重要的意義。英國軍事學家說:「德國鐵路系統優越的運輸能力,是它在1870年贏得勝利的一個有力因素。」在普法戰爭的各次戰役中,正面進攻很難取勝,需要動員優勢兵力從兩翼包抄敵軍。而動員大量兵力進行包抄,就需要迅速調動部隊,運輸能力必須跟得上。普魯士發達的鐵路網不僅能夠迅速地把大量部隊運往前線,集結到作戰地區,而且能夠使部隊的給養得到及時的補充。比起普魯士來,法國的鐵路運輸能力就有很大的差距。戰爭爆發後,它未能及時地調集足夠的兵力。1870年8月初,當毛奇率領的37萬普魯士軍隊越過邊境時,法國只能以24萬多人的兵力相對抗。據另一資料說,1870年8月2日,法國在邊界上只能陳兵26.5萬人,而普魯士在萊茵河已集中了50萬人的兵力。關於鐵路運輸與軍事的重要關系。正如戴萊加蓋將軍在《現代戰爭》一書中所指出的:「一個國家在組織本國邊疆的防禦時,首先要考慮的事情,不是把國土用要塞地帶圍起來,而是使鐵路網布滿全境,以保證盡可能迅速集中兵力。」由於充分有效地利用了自己的鐵路運輸能力[3] ,以普魯士為首的北德聯軍僅就投入戰爭的兵員數量來說,始終佔有2比1的優勢。《歐洲歷史上的戰爭》甚至說,北德聯軍投入的總兵力為120萬,超過了拿破崙入侵俄國的一倍。
普法戰爭雙方勝敗的原因是:法國雖然常備兵上素質優於普軍的徵召兵,但政治腐敗,戰爭計劃不周,軍隊編制不合理(除近衛軍外,平時無師、軍兩級編制,臨戰才編組);動員、集結緩慢;後勤供應落後,作戰指揮混亂。此戰表明全賴職業軍人的做法是無用的,國家的軍隊應交給細心而有謀略的將官統馭,人數優勢又再一次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一個關鍵因素。

㈥ 法國為什麼會輸掉普法戰爭

近代歐洲戰爭史上的一件大事是1870年的普法戰爭:當時的法蘭西帝國為了阻止德意志聯邦的統一,幾乎是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宣戰。我以為我能輕而易舉地打敗普魯士,但開始的時候很少,殺了18萬人,俘虜了44萬人,還“失去”了皇帝拿破崙三世。最後,《凡爾賽和約》這一塊割地賠款,給了統一德國的普魯士一份“開國大禮”。

總結:普法戰爭雙方勝敗的原因是:法國雖然常備兵上素質優於普軍的徵召兵,但政治腐敗,戰爭計劃不周,軍隊編制不合理(除近衛軍外,平時無師、軍兩級編制,臨戰才編組);動員、集結緩慢;後勤供應落後,作戰指揮混亂。

㈦ 普法戰爭中法國幾乎亡國,為何普魯士不乘勝追擊直接吞並整個法國呢

在普法戰爭中,表面看起來法國軍隊在普魯士軍隊面前很脆弱。甚至拿破崙三世也成了普魯士的俘虜。法國似乎很軟弱。但事實上,法國在普法戰爭之前並不軟弱。從中世紀到普法戰爭前,法國一直是歐洲的一個重要大國,並長期占據歐洲大陸的主導地位。盡管在法國大革命後法國的實力被削弱了,但它作為大國的很快就恢復了。當時英國是盟友,俄國、義大利等國也有求於法國;在軍事上,法國實行常備軍制度。法國軍隊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在歐洲、亞洲、非洲和美洲各地作戰;經濟上,法國工業發展迅速,經濟繁榮,是當時歐洲大陸第一個經濟大國。法國占整個歐洲財富的18%,僅次於英國,擁有龐大的海外殖民地。


總體而言,普魯士和法國的實力相當,但普魯士的戰爭潛力明顯弱於法國,後方也不穩定。如果戰爭持續很長時間而法國沒有進攻,普魯士將首先崩潰。因此,普魯士沒有能力徹底打敗和吞並法國。當時,歐洲國家對普魯士普遍不樂觀。當時他們所做的大部分准備工作都是為了防止普魯士被法國打敗,從而導致法國在歐洲大陸的主導地位。

㈧ 普法戰爭法國為什麼被小小的普魯士打敗

19世紀中期,普魯士「鐵血宰相」俾斯麥為完成普魯士對德意志的統一,勵精圖治,進行了充分的戰爭准備。

㈨ 當年在七年戰爭中,普魯士為什麼那麼能打

三十年戰爭之後,伴隨著奧地利王位繼承人之戰,歐洲大際各國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飆升,群雄相繼崛起,利益沖突加劇,政治格局重組,爭斗趨於白熱化,一場波及整個歐洲和海外殖民地的戰爭正醞釀之中。終在1756年爆發至1763年結束,這就是歐洲歷史上著名的「七年戰爭」。因其影響重大,也被稱為「第零次世界大戰」。

七年戰爭中,普魯士那麼能打、能堅持到最後原因很多而復雜,但最根本最主要的還是緣於自身的綜合實力。英國的資金援助、彼得三世突然反轉等因素,都是建立在腓特烈大帝和普軍自身的能打善打基礎之上的,同時也讓普魯士贏得的有利條件。如無此基礎,一切將歸零。

七年戰爭最後的結局,實際是英國歐洲大陸均勢策略的勝利。英國用普魯士拖住法國這個主要競爭對手,大肆擴張海外殖民。法、奧、瑞、俄等國四打一,遏制了普魯士崛起之勢,同時也阻止了沙俄繼續西進的腳步。而普魯士雖然未成歐洲大陸頂級大國,但卻凝聚了人心,為日後的德意志統一和百年之後實現夢想打下了堅實基礎。

閱讀全文

與普魯士為什麼打得過法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