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時法國為什麼表現的那麼差
1、軍事思想嚴重落後,迷信防禦戰、陣地戰。
二戰爆發後,法國的軍事思想仍停留在一戰時期,迷信防禦戰、陣地戰。的確,在一戰時期,法軍很大程度上是靠陣地戰拖住了德軍,乃至最後拖垮了德國,但這畢竟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一戰結束後,德軍不斷地在反思和改進戰術,特別是古德里安等人提出的「閃電戰」、「坦克戰」等新戰術,重視機械化部隊的配合和戰術進攻。而法軍卻固步自封,甚至在防禦戰、陣地戰的老思維上越走越遠。在一戰結束後,法國政府用了十幾年時間,花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南部的法德邊境修建了「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戰爭爆發後,全部的法軍乖乖的躲在防禦工事後面,放棄了戰場的主動權,安靜的等待德軍來攻。
2、戰術上的落後,輕視機械化部隊的組建和配合。
德軍在二戰初期屢屢得手,很大程度上靠的是「閃電戰」的成功運用。所謂的「閃電戰」,就是一種集中大量的飛機、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發動閃電般的突然襲擊的戰爭樣式,特別強調坦克的作用。在戰爭爆發前,法軍擁有數量不少而且質量很高的坦克,但遺憾的是法軍指揮部仍是從一戰時期的舊眼光看坦克,把坦克當作步兵的僕人,或是用作搜索部隊以補步兵不足,始終把坦克小撮小撮的使用,根本無法發揮坦克的真正價值和威力,更談不上機械化部隊的組建和配合了。
3、對德軍主攻方向的判斷失誤。
對於德軍會從那個方向進攻,法軍的判斷顯然過於保守,認為德軍還是會照著一戰時期的路線進攻。因此把主力部隊部署在法比邊界北端和法國北部各省,如果德軍向比利時實施突擊,則法軍連同其他四國盟軍協同作戰擋住德軍進攻。而法軍其他部隊的大部分部署在南部的馬奇諾防線上,至於在法德邊界的中段則自恃有阿登山區天險和馬斯河,只留了戰鬥力較弱的少許部隊駐守。結果,希特勒採用了「曼斯坦因方案」,將德軍主力放在法軍防守最薄弱的中段地區,穿越阿登山區,對法軍造成突然襲擊,最後對北部和南部的法軍形成合圍之勢,從而迅速戰勝法軍。
4、自斷強援,拒絕與蘇聯合作,使德軍免於兩線作戰。
在二戰爆發前,英、法、蘇三國為了自身的安全和共同對付來自納粹德國可能的危險,曾進行軍事談判,希望能展開軍事上的相互援助與合作。但英法在意識形態上仍舊敵視蘇聯,不願真正與蘇聯合作,甚至還幻想著「禍水東引」,讓蘇聯與納粹德國先決一死戰,自己好坐收漁翁之利。因而與蘇聯的談判缺少誠意,最終使三國的談判破裂,歐洲集體安全的目的落空。而德國則抓
⑵ 二戰時法國號稱擁有歐洲第一陸軍,為什麼會那麼不堪一擊
相信學過中學歷史的人都知道,德國和法國是百年宿敵。在二戰中,僅僅一個多月法國就亡國了,作為德國宿敵的法國為什麼也在德國的戰車下如此不堪一擊呢?其中兩個原因非常重要:一個是法國人過於迷信,過於幻想。所謂過於迷信,是說他們太迷信那條馬奇諾防線了。馬奇諾防線是法國為防備德國進攻而建築的一條防禦體系,位於法國邊境從瑞士到比利時之間的東部國境上,1929年開始修建,以當時主持修建這條防線的法國陸軍部長馬奇諾的名字命名。裡面有5600個防禦工事,防線內堡壘林立,地下築有堅固工程,還修建有地下鐵道、隧道公路以及各種生活設施。法國上下一致認為,有了馬奇諾防線,從此就可以高枕無憂。當時法國總理勃伯魯姆說:「這個工事雖然不是進攻的,但是防禦是絕對沒問題的。」法軍統帥甘末林也說:「馬奇諾防線是法國的英吉利海峽。」
法國方面的部署也有問題,例如大量老舊的坦克和裝備,新式的坦克沒有得到合理是運用,而最要命的就是法國空軍完全招架不住德國空軍的攻勢,最後的結果就是法國軍隊變得不堪一擊,而且法國政府在巴黎被威脅到的時候就決定投降了,政府的態度讓士兵們無法堅定保衛國家的念頭,失去了信念的軍隊,戰鬥力還能怎麼樣呢。
⑶ 老牌殖民強國的法國,為何二戰表現軟弱
如果想要檢驗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否,那便是看它在戰火中的表現。在大多數人眼中法國一如既往都是西方強國,可是在二戰中它的表現可謂是讓人大吃一驚。
一戰後的法國,還曾揚言要嚴懲德國,可是誰知道在二戰初期,法國便被清掃出場。要知道法國的陸軍號稱歐洲第一,二戰的歷史成為法國人最不想回憶的歷史。面對德軍時,連當初死磕的精神都丟失,短短四十天的時間裡面,就被揍的東南都分不清。就連希特勒都說,法國軍隊就是一群軟蛋,就這還是歐洲強國。如果不是英國伸出的援手,那麼法國的結局估計更悲催。
關於法國這樣軟弱的表現,很多原因都提到金融的因素。可是法國那是手中有著德國的賠款,財政並不是匱乏,相比其它國家來說,法國人民的生活還是不錯的。更何況德國也是在那樣的環境,希特勒開始登上政壇。那麼法國失敗的原因到底是為何?
真正的原因便是法國內部有極大的問題,政治體系的限制使得法國的軍事實力根本無法發揮。作為權利的中心內閣受到國會的限制,可是自己卻對國會毫無辦法。這樣以來任何決定都會陷入到扯皮中,效率非常的低下。反而德國全國的命令都是希特勒統領,目的非常的明確,要戰那便絕不馬虎。可是法國這位大爺,在戰爭爆發前夕,國會都在討論是否有必要武裝軍隊。
可想而知法國的落敗便是理所應當么,作為歐洲大陸可以制衡德國的存在,每次到關鍵的地方,法國便開始作死。使得機會就這樣消失,等到德國備戰完畢它也傻眼了。如果說武器裝備那是硬性條件,那麼民族的向心力便是軟實力。法國的武器彈葯不差缺少的向心力。要知道我國面對日本的入侵,在武器彈葯根對方有不小的差距。可是憑借民族凝聚力成功的抵禦敵軍的入侵,法國在政府的扯皮下,民眾就像迷失的羔羊到處亂闖。
不過在二戰後期,戴高樂的領導下法國重新恢復實力。
⑷ 為什麼2個國家那麼近,德國人那麼嚴謹而法國人就那麼懶散
人種不一樣啊,還有就是國家形成初期的制度原因,德國主要是由日耳曼民族組成,日耳曼民族以不屈聞名,在羅馬帝國時期,日耳曼人就是抵抗最為激烈的地區,羅馬帝國從未真正意義上的征服日耳曼人,而德國是在普魯士王國的基礎上建立的,普魯士王國來源於原三大騎士團中的條頓騎士團,條頓騎士團在三大騎士團中就以組織嚴密著稱,且整個騎士團不管是婦女還是兒童,實行的都是軍事化管理,因此,從普魯士王國成立之初,這個王國就已經實行了全國軍事化,整個王國就已經形成了組織嚴密,做事嚴謹的做風,進而成為了德國這個民族的標志。
法國則不同,法國人雖然來源於高盧人,但歷史上高盧人多次人被羅馬所征服,後又被日耳曼,撒克遜人,凱爾特人等多個民族征服,各人種之間混居,混血,進而形成了法國人天生浪漫的性格,其實說浪漫是好聽的,不好聽的就是放盪,懶散。
⑸ 法國現在為什麼就那麼「慫」呢
法國人的民族弱點,作為一個極陰性民族,各方面都非常娘,愛美,任性,前年法國隊的南非大內訌就把這點表現的非常透徹,但是,在瀕臨絕境的時候,往往會激發出鬥志,反常的硬起來.
⑹ 二戰結束之後,法國明明打贏了,為何還請求並入英國呢
德國統一我不反對了,但是統一後的德國,要跟我一塊進歐盟,要跟我一塊發貨幣發歐元,以後我們成為一個大市場,一個統一的邦聯了,德國對我的威脅就要小很多了。
其實翻翻世界歷史,我們覺得自從一戰以後,法國算是徹底變慫了,一戰讓法國死了太多的人了,以至於讓法國人一想起戰爭就害怕。
所以法國積極准備出兵干預埃及,可是法國也深感自己實在是勢單力薄,跟美國求援,美國說雖然你們是北約國家,可是咱們的規定是,人家打你我可以幫忙你去打別人,那我不能每次都幫忙吧?
而蘇聯那邊說我支持埃及,埃及是我的好夥伴,人家收回蘇伊士運河是合法行為!這下法國可慌了神了,當時的法國總理摩勒,竟然提出了一個,今天看來絕對不可能的主張,什麼呢?
他到倫敦去面見了英國首相艾登,然後跟他說,這樣咱倆國家合並吧,英國和法國合並,新國家就叫盎格魯法蘭西,因為你想,現在世界是兩大強國,美國也好蘇聯也好,憑咱們單個國家的實力,根本斗不過人家。
以往的歐洲年代已經結束了,所以乾脆咱們英國和法國合並起來,這樣可能在世界上還有立足之地。因為好歹1952年的時候,英國還試驗核武器成功了,英國也算是個有核國家了,1956年那陣法國連核武器都沒有,所以法國人深覺得自己國家實力不行。
⑺ 二戰時擁有強大陸軍的法國,為什麼會那麼快投降
導語:二戰時期,擁有強大陸軍的法國,在納粹德軍的進攻之下,很快就戰敗投降了。這其中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也有社會方面的原因,軍事上的保守戰略;還有法德兩國之間的歷史仇恨因素。
可以說,德軍對於進攻法國,是有著充分的軍事准備的,也有這強大的民意支持的。
4.法國政府對於德軍發動進攻的可能性,也作了准備。法國精心修建了一條牢固的軍事防線,那就是著名的「色當防線」,還與歐洲各國都結為軍事同盟,共同對付德國。
但是,法國的軍事准備也就僅此而已,它還是在綏靖政策的主導下,不斷犧牲盟國的利益,一心想誘使德國去進攻蘇聯。
最終,法國的綏靖政策破產,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結語:法國在二戰時期的迅速戰敗,其根源就在於法國政府的綏靖政策。
⑻ 二戰中法國為何只堅持了44天,因為軍隊太慫,納稅人還不肯出錢
二戰剛爆發時,歐洲有一個國家很被大家看好,那就是法國。法國當時擁有600的軍隊,數千輛的坦克。當時的德國在軍事力量上是比不過法國的,法國可以說是當時歐洲的第一強國。沒想到的是戰爭爆發之後法國堅持了40多天就投降了。這可是讓很多人都大跌眼鏡,法國軍隊的戰鬥力也太弱了吧。
很多人都納悶,法國發展的那麼好,怎麼一打起仗來這么弱呢?其實還是法國的將領軍事指揮能力不行。他們絲毫不懂得利用自己的武器優勢來擊垮對手。大家都知道德國在二戰中是以閃電戰出名的,而第一次提出這個觀點的卻是法國的一名上校,戴高樂。他當時寫了一本書,叫做《機械部隊的誕生》,也是在這本書中戴高樂闡明了坦克部隊和飛機結合起來進攻的優勢。可惜法國的將領們在看到這本書都不屑一顧,覺得戴高樂異想天開罷了。
這本書沒有讓法國戰術改革,德國的古德里安等將領們看到後卻是如獲至寶。之後他們成功把這種戰術運用到了戰場之上。而法國還在使用老套的進攻手段,自然是被打得潰不旁早成軍了。
還有就納帆是法國人其實很不喜歡戰爭,他們並沒有那種戰斗精神。德國進攻波蘭之時,法國完全可以攻打德國。可惜法國並沒有那樣做,他們只是把防禦做好等著德國人前來進攻。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馬其諾防線了,這座防線是法國耗費巨大資金建造的,沒想到德國根本就沒搭理他們,直接就繞過去了。
本來法國修建的並不是馬其諾防線,而是達拉第防線。可惜法國的納稅人不給力,他們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對於軍事行動十分不贊同。最終還是軍方和 *** 一塊出面才籌劃了修建達拉第防線的一半資金。迫於資金壓力只能修建個馬其諾防線了,可以說馬其諾防線只是法國軍事防禦的半成品。
半成品終歸是起不了作用的,馬其諾防線那麼短,德軍才不會傻乎乎往上硬剛呢。於是法國修建的馬其諾防線並沒能起到什麼實質性作用,只是讓德國軍隊多繞了點路而已。納稅人在見到自己花錢就修了個那玩意兒的時候更加氣憤了運茄雀。
當時法國內部的矛盾其實很大,上下根本沒辦法一心,面對來勢洶洶的德國軍隊只能是舉手投降了,最終法國也淪為了二戰的笑柄。
⑼ 號稱世界第一陸軍強國,法國為何投降德國
法國作為歐洲大陸傳統強國,每次提起,人們總會想起浪漫的男女、先進的科技以及戰鬥力孱弱的軍隊。每當人們談起法國軍隊的時候,就會調侃:"沒有人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當然,法國軍隊並不是一直都很弱,畢竟在英法百年戰爭打贏了英國,在路易十四時代不斷開疆擴土,在拿破崙時期更是腳踩英國,拳打俄國。
自拿破崙之後,法軍的戰鬥力便不斷下滑,在普法戰爭中,巴黎未被攻陷,法軍投降,二戰時期,巴黎同樣沒被攻陷,法軍投降。這兩場戰爭雖然都是投降,但是戰爭的過程卻是不一樣的。
普法戰爭那是德法兩軍硬碰硬的結果,德軍在俾斯麥的領導下戰鬥力強勁,法軍戰敗情有可原。但是二戰時期的法國擁有三百萬軍隊,號稱世界上最強的陸軍,又有馬奇諾防線作為屏障,結果在德軍幾個星期的攻勢下便投降,法國為什麼會敗給德國呢?
其實,法國的戰敗並不是一個偶然,而是當時法國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軍事上、甚至在民族的氣節上都比不上德國。因為政治上各方勢力過於均衡導致了各個利益團體之間相互傾軋,只要政府稍有不慎便會遭到政敵的攻擊,政局混亂不堪。
軍事上德軍一直保留著軍國主義的傳統,至今仍然有"德意志戰車"的美譽。當然這也跟法國講究極度的個人主義有關,一戰的流血犧牲讓他們在內心中對戰爭有了權衡,他們並不想自己重蹈一戰的悲劇,畢竟如今的法國人對當年的投降可不會感到恥辱。